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历史检测试卷3(解析版)

2024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历史检测试卷3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2022年2月1日,三星堆青铜大面具惊艳亮相央视虎年春晚,下列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二里头铜鼎 B. 司母戊鼎
C. 利簋 D. 三星堆青铜面具
2.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王位世袭制 C. 郡县制 D. 中央集权制
3.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天问”一词出自《楚辞 天问》,表达了古人对宇宙、人世的探索和追问。天问、墨子、天宫、蛟龙、悟空等大国重器的命名,均蕴含着厚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这些大国重器的命名(  )
A. 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达 B. 均受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影响
C. 凸显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 D. 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4.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在漠北战役,汉军大败匈奴,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这有利于(  )
A. 西汉北部边境地区的安宁 B. 促进汉族与匈奴民族的友好交融
C. 西汉社会经济恢复与发展 D. 不断巩固和加强西汉的中央集权
5.甘肃武威吐谷浑(鲜卑族的一支)墓葬群,既具有唐朝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葬的基本特征,同时兼具吐谷浑文化、吐蕃文化、北方草原文化的特点。这反映出(  )
A. 中原文化强大的影响力 B.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C. 吐谷浑独特的文明特征 D.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6.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考察调研,首站来到敦煌的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作为艺术的宝库,不同时代的艺术风尚在这里汇集成斑斓景观。敦煌壁画是我国古代宝贵的艺术遗产,下面三幅敦煌壁画反映了该艺术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  )
A. 佛教思想的中国化 B. 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 市民生活的世俗化 D. 中外艺术的交融性
7.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人们休养生息,牛羊遍布田野,白发老迈的人,都不识打仗的武器了)这说明(  )
A. 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 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 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8.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把唐朝称为“中国最具世界主义色彩的朝代”。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 金城公主入藏 B. 文成公主入藏 C. 鉴真东渡 D. 澶渊之盟
9.光耀中学历史探究学习中,同学们准备围绕“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交流与碰撞”的主题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可以收集的相关史料有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岳飞抗金  ③郑和下西洋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为明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著作。《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对当时传世的药物学资料做了相当全面的吸纳。《天工开物》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反映西学,如“凡焊铁之法,西洋诸国别有奇药……故大炮西番有锻成者,中国惟恃冶铸也。”《农政全书》分为12目,包括: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荒政。对明代科技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总结前人经验 B. 吸纳外来文化 C. 注重实际运用 D. 领先其他国家
11.如图为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的资料,他们研究的主题应为(  )
A. 西方科技的引进 B.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C. 救亡图存的探索 D. 清政府改革的深入
12.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1689年,《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从1772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材料强调清朝前期(  )
A. 积极对外开拓疆土 B. 国家统一促进对外交往
C.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 大一统的局面不断巩固
13.如示意图反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 B.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和巩固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D. 中国共产党日益走向成熟
14.1945年4-6月,国共两党几乎在同一时期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国民党六大坚决拒绝中共建立联合政府的建议,蒋介石在政治总报告中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由此可见,国共两党对战后国家发展的分歧在于(  )
A. 是否推进民主政治 B. 如何争取抗战胜利 C. 是否举行重庆谈判 D. 如何保持统一战线
15.《史记》记载:秦始皇陵地宫中“以水银(汞)为百川江河大海”。考古工作者对皇陵遗址及周边进行汞含量测定,其结果(见图)成为确定地宫位置的重要依据。这表明(  )
①秦始皇北击匈奴有了考古证据
②秦始皇陵地宫位于外城墙之下
③该成果得益于考古学与化学的结合
④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可以相互印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6.20世纪30年代,《时事月报》刊登插画《只有血与肉做成的万里长城才能使敌人不能摧毁》,描绘了一个巨人般的战士紧握步枪,跨过长城冲向前方的场景。这一插画意在(  )
A. 号召人们反对日本在华投资 B. 召集人们反对列强瓜分中国
C. 唤醒人们反对北洋军阀混战 D. 激励人们坚决抵抗日本侵略
17.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根据以下四个人物的名字判断他们年龄从大到小的正确顺序是①马文革 ②刘援朝 ③张跃进 ④季开放
A. ②③①④ B. ①②③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
18.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以下能印证该史料的史实是(  )
A. 武汉长江大桥顺利通车 B. 沈阳飞机制造厂的建成
C. 中朝军民共同抗击侵略 D. 鞍山钢铁公司建立
19.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有(  )
①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②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③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④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0.1984年,石家庄某工厂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第一个季度就实现利润51万多元,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28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A. 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 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C.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21.海峡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识。新中国成立后,首次达成这一共识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进行对话
B.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
C. 2008年11月,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
D.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22.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体现了(  )
A. 欧洲封君封臣制的形成 B. 城市税收制度的建立
C. 城市争取自治权的方式 D. 市民反抗贵族的传统
23.如图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拉斐尔的作品《椅中的圣母》。画中圣母的原型出自一位罗马少妇。拉斐尔在一次宴会上看到她正温柔地注视着心爱的小宝贝,便立即拾起一块木炭,将这个动人的情景速写下来,随后就创作了这一“神来之作”。该作品(  )
A. 宣扬了神权神性,弥漫着宗教神秘色彩 B. 体现了女性之美,饱含着人文主义精神
C. 充满了生活气息,洋溢着享乐主义情绪 D. 塑造了母亲形象,彰显着女权主义思想
24.“由于新航路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它)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同样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
A. 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B. 使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国
C. 加速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D. 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到来
25.“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有了第一台纺纱机。”材料反映了哪一改革的成果(  )
A. 明治维新 B. 1861年改革 C. 百日维新 D. 伯利克里改革
26.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适用于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第一手史料是()
A. 个人的回忆录 B. 庆典现场照片 C. 有关历史评论 D. 相关文学作品
27.恩格斯说:“我们绝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对此的正确理解是(  )
A. 对创立科学理论尚未引起重视 B. 其成就仅局限于学术界
C. 用科学理论去武装无产阶级 D. 创立科学理论赢得学术专利
28.《凡尔赛条约》的缔结者之一的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曾说:“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下列对《凡尔赛条约》的理解与劳合 乔治表达的观点不符合的是(  )
A. 调整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 B. 条约带有明显的分赃性质
C. 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D. 条约体现了大国强权色彩
29.1943年冬,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从材料可以看出,该宣言(  )
A. 承认中国有与美英完全平等的国际地位 B. 宣布了日本法西斯最终走向失败的命运
C. 表明中国正式加入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D. 确认中国拥有对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
30.记录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地图《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1990年)》和图片《巴拿马运河》,这些史料所研究的主题是(  )
A.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B. 社会主义发展与挫折
C. 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 D.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摘自部颁统编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争霸对民族交融的影响。
材料三:
鲜卑姓 改为汉姓 鲜卑姓 改为汉姓
拓跋 元 步六孤 陆
拔拔 长孙 贺兰 贺
达奚 奚 独孤 刘
乙旃 叔孙 勿忸于 于
丘穆陵 穆 尉迟 尉
(3) 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中的什么措施?这次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四: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我们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
(4) 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32.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17-18世纪的欧美社会巨变,开启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议会上、下两院召开的全体会议上,决议请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统治英国,同时向他们提出一个要求:国王以后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威廉接受了这些要求,即英国王位,是为威廉三世。此后,英国议会颁布的文件,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
材料二:认为这个大陆可以长期受任何外来势力的支配,这种想法是悖理的、违反事物常规的,也是不合历代先例的,甚至英国最有自信的人也不这样想。在这个时候,人们即使竭尽智慧,要不谈独立而保证这个大陆苟安一年,也是办不到的。和解在现今是个荒谬的梦想。
—一托马斯 潘恩材料三:“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这天,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攻占了巴士底狱,这是推翻专制统治最具象征意味的形式。由此开始,一场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发生了。
(1) 材料一中文件指的是什么时间颁布的什么文件?此后英国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2) 材料二中“这个大陆”指的是什么?“这个大陆”要独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材料三所述的“一场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指什么?此次革命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4) 依据上述材料,简要指出世界近代史上欧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
33.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在我国对外交往的历史中,既有辉煌的过去,也饱受过近代的屈辱,如今的中国,正在逐渐影响着世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8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中国第一次成了战胜国。第二年参加巴黎和会。美国第一次提出了无论国家大小都有同等权利。美国人也许只是为了自己,但中国人听着很兴奋,感觉看到了希望。但毕竟那个时候国际政治还是丛林政治,实际上中国代表的发言权要看国家的实力。当时中国大的要求是整个把不平等条约全废掉,重新确立关税自主的地位,而最后的防线是要收回山东和青岛。但是到了巴黎和会,被一瓢凉水浇下来。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周恩来健步走上讲台,平静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印尼、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等纷纷离座,争相同周总理握手。就连之前态度一直非常强硬的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都高度评价周总理的讲话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示了民主精神”。
——摘编自百度文库
材料三: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走下飞机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手。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周恩来诚挚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尼克松也动情地说:“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
请回答:
(1)为什么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被一瓢凉水浇下来”?
(2)周恩来总理参加的是哪个国际会议?会议的成功得益于中国提出了什么方针?
(3)尼克松访华时,中美双方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从上述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的几个经典事件中,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后,外交取得巨大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34.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逐步扩展,彼此之间的交流日趋复杂与多样,人类社会在封闭与开放、奴役与解放、霸权与主权、失衡与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文明传播】
材料一:
石器时代,农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随即产生了金属制造和其他各种技术……并向四周扩散,从而发展了欧亚大陆诸伟大的文明,包括中国文明、印度文明、中东文明和欧洲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欧亚大陆诸伟大的文明”中,以和平交流的方式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角色的是什么?说出能体现他们民族文化的宗教。材料最右面内容是他们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请写出该贡献的名称。
【殖民扩张】
材料二:
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
——马世力《世界史纲》
(2)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请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危机迭起】
材料三:
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一位伟人带领美利坚人民取得了胜利。
—一《大国崛起》解说词 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瓜分世界。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部编教材《世界历史》下册
(3)材料中的“母邦”指哪国?“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的“独立和自由”在哪一法律文件中得到充分体现?这“胜利”对“美利坚”的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4)材料中列强出于“瓜分世界”目的而进行的“激烈争夺”,最终导致了世界性战争的爆发,目前为止,人类发生过几次世界性的大战,分别写出战争的性质。
【秩序重建】
材料四:
一部iPhone手机的生产流程:美国公司提供创意,德日韩企业提供核心零件,中国富士康把它组装起来。
(1) 苹果手机的生产情况,反映了世界经济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不平衡的跷跷板”形象地体现了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了怎样的趋势?
【休戚与共】
材料五:如图。
(2) 面对材料中的这些危机,请你任选其一提出有效建议。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青铜器,知道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本题考查青铜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D
【解析】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开创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故选:D。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掌握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影响。
本题以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3.【答案】D
【解析】这些大国重器的命名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激发国人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故选:D。
本题考查科技成就的命名,知道这些大国重器的命名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本题考查科技成就的命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A
【解析】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获得大胜,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西汉取得河西走廊,并设置敦煌、张掖等郡县,有利于西汉北部边境地区的安宁。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漠北战役。漠北战役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解答本题要把握漠北战役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5.【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吐谷浑(鲜卑族的一支)墓葬群,既具有唐朝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葬的基本特征,同时兼具吐谷浑文化、吐蕃文化、北方草原文化的特点”可知,吐谷浑墓葬群体现了多民族交融的特征,即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项正确;中原文化强大的影响力、吐谷浑独特的文明特征、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AC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处于动乱时期,百姓流离失所,因此,佛是人民心理的寄托,当时的魏晋的壁画宣传善行悲苦;隋唐时期是中国的大一统时期,政治安稳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幸福,因此,隋唐的壁画显示的是一派幸福祥和的形象;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崛起,市民阶层对文化领域的影响较多,因此,宋朝壁画体现了佛教壁画的世俗化。敦煌壁画反映了艺术在魏晋、隋唐还有宋朝不同时期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艺术内容的时代性,B项正确;图文材料体现的是佛教壁画而非佛教思想的变化,排除A项;市民生活世俗化只能体现在宋朝壁画的内容上,魏晋时期壁画和隋唐时期壁画无法体现这一特点,排除C项;图文材料体现的是艺术内容随时代而变化的特点,没有涉及中外艺术的交融,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艺术内容的时代性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图文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艺术内容的时代性的相关史实。
7.【答案】B
【解析】由材料“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可知,这说明了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1005年1月北宋与辽在澶州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宋辽订立的和议后,宋辽之间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故选:B。
本题以“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为切入点,考查澶渊之盟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辽、西夏和北宋并立和宋金对峙的相关知识。
8.【答案】C
【解析】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把唐朝称为“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对外交往,唐朝的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很多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学习、居住。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外交流,丰富了唐代文明,提高了唐朝的国际地位,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观点的是鉴真东渡。C符合题意。A金城公主入藏,属于唐朝的民族关系,与题意不符,排除;B文成公主入藏,属于唐朝的民族关系,与题意不符,排除;D澶渊之盟,属于北宋的民族关系,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对外交流相关知识,重点掌握鉴真东渡日本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是“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对外交流相关知识,重点掌握鉴真东渡日本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上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文成公主入藏反映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往来;岳飞抗金反映南宋和金的暴力冲突;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理。郑和下西洋反映的是对外交流,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答案】C
【解析】据题意描述和所学可知,明代的科学著作都强调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说明注重实际运用,故选C;明代的科学著作不仅仅是总结前人经验,更注重的是实际运用,排除A;明代科学著作对外来文化的吸纳并不高,排除B;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领先其他国家,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明代科技成就。掌握明代科技的成果及影响。
本题以明代科技成就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1.【答案】C
【解析】据材料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时务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青年杂志》的创办,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这些事件反映了中国的各个阶层为了救亡图存而努力,故历史学习小组搜集的资料研究的主题应为救亡图存的探索,C项正确;材料中的历史事件没有涉及西方科技的引进,排除A项;君主立宪制仅是维新变法的设想,排除B项;《资政新篇》的提出与清政府改革无关,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资政新篇》《时务报》《青年杂志》和三民主义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救亡图存的探索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资政新篇》《时务报》《青年杂志》和三民主义的相关史实。
1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清朝这些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的史实,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使大一统的局面不断巩固,故D项正确;西汉设立西域都护体现了积极对外开拓疆土,排除A项;唐朝时期国家统一,对外交往频繁,玄奘西游、鉴真东渡,这体现出国家统一促进对外交往,排除B项;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13.【答案】D
【解析】A.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经历了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的过程,不符合题意,排除A。
B.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大革命失败后,革命统一战线已经破裂,排除B。
C.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排除C。
D.据材料“大革命失败、城市暴动失败、开始长征、遵义会议、长征胜利”及所学可知,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一系列城市武装起义,但都以失败结束。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进行土地革命,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使中国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935年中共召开了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由此可见,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由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发展历程,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南昌起义的相关内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红军长征的意义,遵义会议的意义。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准确解读材料主旨的能力,识记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识记南昌起义的相关内容,识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理解红军长征的意义,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4.【答案】A
【解析】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等主张。国民党六全大会很快就作出了强烈的反应,坚决拒绝中共建立联合政府的建议。决定于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蒋介石还在政治总报告中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据“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国民党六大坚决拒绝中共建立联合政府的建议”“蒋介石在政治总报告中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可知,国共两党对战后国家发展的分歧在于是否推进民主政治。
故选:A。
本题以中共七大、国民党六大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国共两党对抗日战争后国家发展的分歧。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七大和国民党六大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抗日战争后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的史实。
15.【答案】C
【解析】据题干“《史记》记载:秦始皇陵地宫中‘以水银(汞)为百川江河大海’。考古工作者对皇陵遗址及周边进行汞含量测定,其结果(见图)成为确定地宫位置的重要依据”可知,秦陵附近汞含量很高,与《史记》记载相吻合,这表明该成果得益于考古学与化学的结合、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可以相互印证。故C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表明秦始皇北击匈奴有了考古证据、秦始皇陵地宫位于外城墙之下,排除含有①②的ABD。
故选:C。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表明该成果得益于考古学与化学的结合、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可以相互印证。
16.【答案】D
【解析】A.1885年《马关条约》获取了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
B.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
C.1926年,北伐战争结束了北洋军阀混战局面,1928年底,张学良改旗易帜,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排除C。
D.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5年制造华北危机;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1937年12月13日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关头,《时事月报》刊登插画《只有血与肉做成的万里长城才能使敌人不能摧毁》,意在激励人们坚决抵抗日本侵略,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抗战,识记中国抗战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熟记中国抗战相关知识。
1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是1951年到1953年,大跃进是1958年,文革是1966年到1976年,改革开放是1978年以后。所以,上述名字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的正确顺序是抗美援朝、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故选A。
18.【答案】A
【解析】根据干材料,周恩来强调经济建设“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由此可知,我国工业发展的要求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应协调发展,不能只关注重工业,还要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和农业等,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B属于重工业,不符合题意;中朝军民共同抗击侵略属于军事方面,C不符合题意;D属于重工业,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解答本题需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
本题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9.【答案】C
【解析】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知识的掌握。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及影响。
20.【答案】D
【解析】A.“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属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表现,排除A。
B.“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属于新中国初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范畴,排除B。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
D.据材料“1984年,石家庄某工厂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第一个季度就实现利润51万多元,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28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及所学可知,1984年我国全面开展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故A符合题意;BCD与首次达成这一共识的标志性事件的表述不符,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海峡两岸的交往等史实,重点掌握九二共识的内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九二共识的内容。
2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十一二世纪,欧洲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有的城市用金钱赎买、有的通过武力赢得自治权,根据题干“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反映出中世纪欧洲城市通过缴税获得了部分自治权,C项正确;题干表明12世纪初,伦敦市民通过缴税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没有说明“欧洲封君封臣制的形成”,排除A项;通过阅读题干可知,题干反映伦敦市民通过缴税获取某些政治权利,“城市税收制度的建立”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B项;通过阅读题干可知,题干表明伦敦市民采用缴税方式获取权力,而非“反抗”,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12世纪英国城市争取自治权的方式。
本题主要考查12世纪英国城市争取自治权的方式,考查了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2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画中圣母的原型出自一位罗马少妇。拉斐尔在一次宴会上看到她正温柔地注视着心爱的小宝贝”可知,拉斐尔的《椅中的圣母》是借助宗教题材,表达的是世俗的母子亲情,是慈母浓浓的温柔,强烈的表达了女性之美,饱含了人文主义思想,故B项正确,排除A项;享乐主义和女权主义思想在作品中没有体现,排除C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相关知识,重点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本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4.【答案】A
【解析】根据“由于新航路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尤其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使世界日益联系成一个整体,A项正确;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国,排除B项;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D项只反映了新航路开辟促进历史发展的一个方面,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意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回答。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意义,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5.【答案】A
【解析】1868年在日本明治天皇进行了明治维新,其中规定:向欧美学习,材料描述的就是明治维新的成果。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
本题掌握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
26.【答案】B
【解析】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适用于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第一手史料是庆典现场照片;个人的回忆录、有关历史评论、相关文学作品都经过了人为加工,属于第二手史料。
本题以第一手史料为依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史实。
27.【答案】C
【解析】据恩格斯说“我们绝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可知,这段话的意思是用科学理论去武装无产阶级。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史实。
28.【答案】A
【解析】《凡尔赛条约》主要调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故对《凡尔赛条约》的理解与劳合 乔治表达的观点不符合的是调整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

本题考查巴黎和会,知道《凡尔赛条约》主要调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本题考查巴黎和会,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9.【答案】D
【解析】由材料“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可知,该宣言确认中国拥有对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D项符合题意;A项中的完全平等说法欠妥,排除;《开罗宣言》不能说明日本失败,排除B;1942年中国就已正式加入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开罗宣言》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并对照材料逐项分析排除。
30.【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1990年)》”“图片《巴拿马运河》”反映了亚非拉人民为摆脱殖民统治进行的斗争,因此,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故D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不是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社会主义发展与挫折,排除A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生在二战以前,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非洲独立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拉丁美洲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非洲独立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拉丁美洲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31.【答案】【小题1】特点:在民族交融中形成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小题2】中原的民族在同周边的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小题3】北魏孝文帝改革。改用汉姓。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小题4】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要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解析】本题考查华夏民族的形成特点,春秋争霸对民族交融的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华夏民族的形成特点,理解春秋争霸对民族交融的影响,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
32.【答案】【小题1】时间:1689年;文件:《权利法案》;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小题2】大陆:北美13个殖民地。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小题3】革命:法国大革命;影响: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小题4】趋势:资本主义的产生、确立与发展。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权力法案》的颁布以及意义、北美独立战争爆发根本原因、法国大革命以及历史意义、世界近代史上欧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权力法案》的颁布以及意义、北美独立战争爆发根本原因、法国大革命以及历史意义、世界近代史上欧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等知识。
33.【答案】(1)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或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万隆会议。中国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3)《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正常化。
(4)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周恩来等老一辈外交家的贡献等等。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解答本题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可是在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取消帝国主义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被拒绝。因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被一瓢凉水浇下来”。
(2)归纳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可以概括为“求同存异”,结合所学可知是周恩来参加的国际会议是万隆会议。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周恩来团长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本着同情、尊重、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各国,并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提高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
(3)本题考查尼克松访华的有关知识。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使中美两国关系取得了重大进展。
(4)本题考查学生对外交取得巨大成功的因素的认识。“弱国无外交”,巴黎和会时的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执政的是北洋政府。新中国是一个主权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新中国建立后,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周恩来等老一辈外交家为我国的外交工作作出了贡献。因此,新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功的因素是: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周恩来等老一辈外交家的贡献等。
34.【答案】【小题1】(1)结合所学知识,在欧亚大陆之间以和平交流的方式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角色的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根据图片及所学知识,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创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2)根据材料“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可知,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根据图示可知,反映了三角贸易。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的葡萄牙、西班牙、英、法等国相继走上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道路,随着美洲劳动力的短缺,欧洲一些人看到从非洲贩卖黑人到美洲有利可图,纷纷加入罪恶的黑奴贸易行列。所以新航路开辟为三角贸易提供了前提条件。
(3)根据材料“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可知,美国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母邦”指英国。结合所学知识,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言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根据材料“一位伟人带领美利坚人民取得了胜利”及所学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可知,经过独立战争,美国实现了独立或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结合所学知识,目前为止,人类发生过两次世界性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5)根据材料“一部iPhone手机的生产流程:美国公司提供创意,德日韩企业提供核心零件,中国富士康把它组装起来。”可知,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根据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政治多极化不断发展。
(6)图A是冰山融化,全球变暖,需要人类共同面对,保护生态环境等。
图B是新冠病毒,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需要全世界加强合作,共克时艰。
图C项俄乌战争,反映了地区性冲突对全球安全的冲击,需要发挥联合国作用,参战双方尽早挺火,加强谈判与沟通。(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故答案为:
(1)阿拉伯人。伊斯兰教。阿拉伯数字。
(2)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新航路开辟为三角贸易提供了前提条件。
(3)英国。《独立宣言》。经过独立战争,美国实现了独立或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两次。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5)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
(6)图A是冰山融化,全球变暖,需要人类共同面对,保护生态环境等。
图B是新冠病毒,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需要全世界加强合作,共克时艰。
图C项俄乌战争,反映了地区性冲突对全球安全的冲击,需要发挥联合国作用,参战双方尽早挺火,加强谈判与沟通。(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小题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世界的文明交流、新航路开辟、美国独立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正确把握阿拉伯人的贡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美国独立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等内容。
第1页,共2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历史检测试卷3(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