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一、单选题
1.在中世纪的西欧,最高权威是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主权国家,确定了以平等、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该规定( )
A.导致了欧洲政局四分五裂 B.瓦解了西欧民众的传统信仰
C.否定了西欧封建专制制度 D.推动了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
2.1917年,苏俄在《和平法令》中提出:“凡是把一个弱小民族合并入一个强大国家而没有得到这个民族的同意合并、希望合并的明确而自愿的表示,就是兼并或侵犯别国领土的行为……各富强国家为了如何瓜分它们所侵占的弱小民族而继续进行战争,是反人类的滔天罪行。”苏俄政府此举( )
A.巩固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有利于维护二战后的和平
C.为国际法开辟了新发展阶段 D.促进了西方民族国家形成
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70多年里,国际法发展迅速,产生很多新的分支,如外层空间法、极地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国际发展法、国际组织法、国际刑法、国际能源法、国际移民法等。这一现象形成的背景是( )
A.两极格局的逐步瓦解 B.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壮大
C.世界市场的正式建立 D.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形成
4.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基础的是( )
A.《国际联盟盟约》 B.《联合国宪章》
C.《战争与和平法》 D.《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5.近代以来的西方民族国家从胎动于封建军事专制国家母腹中的时候起,就以对宗教神学权威和传统权威的否定为旗帜,以合理性范畴为自己的意识形态,用普遍主义的合理性为自身的合法性作证明。这说明,近代西方民族国家( )
A.致力于改造宗教神学的事业 B.使民族认同观念日益加强
C.不断寻求需要的合理性论证 D.推动了世俗权力不断强化
6.中古时期西欧社会普遍存在这种观念: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最后——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这种观念( )
A.来源于宗教思想对个性的束缚 B.体现出人民对封建领主的忠诚
C.不利于该地区民族国家的形成 D.反映了民族意识萌发王权加强
7.《联合国宪章》第103条规定:“联合国会员国在本宪章下之义务与其依任何其他国际协定所负之义务有冲突时,其在本宪章下之义务应居优先。”据此可知,《联合国宪章》( )
A.带有帝国主义强权政治色彩 B.对其他法律性文件具有排他性
C.深受欧洲旧有的国际法影响 D.在客观上有助于国际法的统一
8.在美国主导下的所谓“南海仲裁”出台之后,中国政府再次阐明了非常明确的态度:不接受、不承认。但中国政府同时强调将继续根据《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规定,依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有关争议。该材料反映了( )
A.国际法成为美国对外扩张的工具
B.国际法并不具有强制性
C.中国政府主张通过对话代替对抗解决国际争端
D.国际法具有公平性和公正性
9.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将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文明”“半文明”和“野蛮”等不同类别,将国际法界定为“文明国家之间的法律”。这反映了( )
A.西方主导了国际体系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不同文明间冲突加深 D.国际规则的逐步完善
10.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吸取了国联的教训,在国联的基础上对联合国的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使联合国具有一定的行动能力。与国联相比,联合国“具有一定的行动能力”主要是由于其确定( )
A.“全体一致”原则 B.“民族自决”原则
C.“大国一致”原则 D.“集体防御”原则
11.1066年,诺曼人征服了英国,英格兰社会出现三种文字共用的现象:王室及政府机构撰写文书使用法语和拉丁文,教会使用拉丁文,民众使用英语。法语曾一直被认为是英格兰议会撰写重要文书的最佳语言,直至15世纪20年代,几乎所有的请愿书还使用法语。然而到15世纪中叶,英格兰议会的重要文书已普遍使用英语,到中世纪晚期英语逐渐上升为英格兰的官方语言。英国官方语言的变化( )
A.有利于英国的民族认同感形成 B.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避免了法国对英国实行文化侵略 D.促进了英国文艺复兴思潮的到来
12.在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同样,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版的《圣经》。这些做法在当时( )
A.削弱了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 B.彻底摧毁了罗马教皇的政治权威
C.推动了欧洲民主制度的建立 D.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联盟约》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规定是人类历史上“真正第一次将集体安全概念具体运用于整个国际社会”。可是,这个集体安全机制存在着与生俱来的致命弱点,即从一开始它就缺乏一个国际权力机构所必需的普遍性与广泛性。在这最后一次大会上,对于即将解散的国联,赛西尔爵士断言:“创立它和参加它工作的那些人的努力没有白费,没有这些努力,这个新的世界组织(联合国)就不能建立起来。”
——摘编自陈旭东《对国际联盟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国际联盟在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联盟“与生俱来的致命弱点”。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族主义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主要涉及地区 主要表现
第一阶段:形成 16世纪-19世纪中叶 由欧洲到北美 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融为一体
第二阶段:发展和扩散 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逐渐波及世界 民族国家的涌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第三阶段:在全球的确立 20世纪中叶-20世纪80年代 亚、非、拉地区和欧洲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和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第四阶段:陷入困境和新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球 民族主义受到冲击;地区间民族矛盾突出
——摘编自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等
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族主义的发展予以说明。(26分)(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一、单选题
1.在中世纪的西欧,最高权威是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主权国家,确定了以平等、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该规定( )
A.导致了欧洲政局四分五裂 B.瓦解了西欧民众的传统信仰
C.否定了西欧封建专制制度 D.推动了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
【答案】D
【解析】《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主权国家,确定了以平等、主权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从而规范了国家之间的行为准则,推动了国际法的进一步发展,故D项正确。
2.1917年,苏俄在《和平法令》中提出:“凡是把一个弱小民族合并入一个强大国家而没有得到这个民族的同意合并、希望合并的明确而自愿的表示,就是兼并或侵犯别国领土的行为……各富强国家为了如何瓜分它们所侵占的弱小民族而继续进行战争,是反人类的滔天罪行。”苏俄政府此举( )
A.巩固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有利于维护二战后的和平
C.为国际法开辟了新发展阶段 D.促进了西方民族国家形成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故选C项。
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70多年里,国际法发展迅速,产生很多新的分支,如外层空间法、极地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国际发展法、国际组织法、国际刑法、国际能源法、国际移民法等。这一现象形成的背景是( )
A.两极格局的逐步瓦解 B.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壮大
C.世界市场的正式建立 D.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形成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70多年里,国际法发展迅速,产生很多新的分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在此期间,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故B项正确;两极格局的瓦解是在1991年,与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70多年里”不符,排除A项;世界市场的正式建立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当今世界,国际政治新秩序尚未形成,排除D项。
4.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基础的是( )
A.《国际联盟盟约》 B.《联合国宪章》
C.《战争与和平法》 D.《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答案】C
【解析】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故C项正确。
5.近代以来的西方民族国家从胎动于封建军事专制国家母腹中的时候起,就以对宗教神学权威和传统权威的否定为旗帜,以合理性范畴为自己的意识形态,用普遍主义的合理性为自身的合法性作证明。这说明,近代西方民族国家( )
A.致力于改造宗教神学的事业 B.使民族认同观念日益加强
C.不断寻求需要的合理性论证 D.推动了世俗权力不断强化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近代以来,西方民族国家否定宗教神学等传统权威,积极打造属于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努力证明自身的合法性,这说明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不断寻求需要的合理性论证,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并未体现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对民族认同观念的重视和宣传,排除B项;国家意识形态的变化不能直接强化世俗权力,排除D项。
6.中古时期西欧社会普遍存在这种观念: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最后——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这种观念( )
A.来源于宗教思想对个性的束缚 B.体现出人民对封建领主的忠诚
C.不利于该地区民族国家的形成 D.反映了民族意识萌发王权加强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大多数人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最后——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可知,中古时期西欧人民普遍缺少国家和民族意识,这不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C项。
7.《联合国宪章》第103条规定:“联合国会员国在本宪章下之义务与其依任何其他国际协定所负之义务有冲突时,其在本宪章下之义务应居优先。”据此可知,《联合国宪章》( )
A.带有帝国主义强权政治色彩 B.对其他法律性文件具有排他性
C.深受欧洲旧有的国际法影响 D.在客观上有助于国际法的统一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联合国会员国在本宪章下之义务与其依任何其他国际协定所负之义务有冲突时,其在本宪章下之义务应居优先”可知,《联合国宪章》的权威性要高于其他国际协定,这有助于国际法的统一,故D项正确。
8.在美国主导下的所谓“南海仲裁”出台之后,中国政府再次阐明了非常明确的态度:不接受、不承认。但中国政府同时强调将继续根据《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规定,依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有关争议。该材料反映了( )
A.国际法成为美国对外扩张的工具
B.国际法并不具有强制性
C.中国政府主张通过对话代替对抗解决国际争端
D.国际法具有公平性和公正性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将继续根据《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规定,依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有关争议”表明中国政府主张通过对话代替对抗来解决国际争端,故C项正确。
9.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将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文明”“半文明”和“野蛮”等不同类别,将国际法界定为“文明国家之间的法律”。这反映了( )
A.西方主导了国际体系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不同文明间冲突加深 D.国际规则的逐步完善
【答案】A
【解析】“文明国家之间的法律”体现出西方国家对自身的认识,西方国家对国际事务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主导了国际体系,故A项正确。
10.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吸取了国联的教训,在国联的基础上对联合国的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使联合国具有一定的行动能力。与国联相比,联合国“具有一定的行动能力”主要是由于其确定( )
A.“全体一致”原则 B.“民族自决”原则
C.“大国一致”原则 D.“集体防御”原则
【答案】C
【解析】1945年签订的《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故C项正确。
11.1066年,诺曼人征服了英国,英格兰社会出现三种文字共用的现象:王室及政府机构撰写文书使用法语和拉丁文,教会使用拉丁文,民众使用英语。法语曾一直被认为是英格兰议会撰写重要文书的最佳语言,直至15世纪20年代,几乎所有的请愿书还使用法语。然而到15世纪中叶,英格兰议会的重要文书已普遍使用英语,到中世纪晚期英语逐渐上升为英格兰的官方语言。英国官方语言的变化( )
A.有利于英国的民族认同感形成 B.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避免了法国对英国实行文化侵略 D.促进了英国文艺复兴思潮的到来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社会由三种文字共用到英语成为英格兰的官方语言,这种变化反映了英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民族认同感的形成,故A项正确。
12.在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同样,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版的《圣经》。这些做法在当时( )
A.削弱了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 B.彻底摧毁了罗马教皇的政治权威
C.推动了欧洲民主制度的建立 D.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答案】D
【解析】材料“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版的《圣经》”体现出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这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国家的形成,故D项正确。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联盟约》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规定是人类历史上“真正第一次将集体安全概念具体运用于整个国际社会”。可是,这个集体安全机制存在着与生俱来的致命弱点,即从一开始它就缺乏一个国际权力机构所必需的普遍性与广泛性。在这最后一次大会上,对于即将解散的国联,赛西尔爵士断言:“创立它和参加它工作的那些人的努力没有白费,没有这些努力,这个新的世界组织(联合国)就不能建立起来。”
——摘编自陈旭东《对国际联盟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国际联盟在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联盟“与生俱来的致命弱点”。
【答案】(1)意义:顺应并推动了世界民主化的发展和一体化趋势;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2)说明:国联正式成立时,成员国较少;成员国主要为各战胜国和一些中立国,苏联和战败国最初都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没有加入国联;国联被英国、法国控制。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族主义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主要涉及地区 主要表现
第一阶段:形成 16世纪-19世纪中叶 由欧洲到北美 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融为一体
第二阶段:发展和扩散 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逐渐波及世界 民族国家的涌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第三阶段:在全球的确立 20世纪中叶-20世纪80年代 亚、非、拉地区和欧洲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和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第四阶段:陷入困境和新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球 民族主义受到冲击;地区间民族矛盾突出
——摘编自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等
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族主义的发展予以说明。(26分)(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第一阶段:资本主义兴起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下解放出来,世俗权力得到加强;宗教改革使民族语言得到普及;启蒙运动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融为一体;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把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付诸实践。
第二阶段:工业革命促进各国国内经济联系,民族国家的重要性提升;德国、意大利的统一,民族国家日益增多;列强侵略激发亚非拉民族意识觉醒,民族解放运动兴起。
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爆发,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民族问题被掩盖;亚、非、拉诞生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发起联合反帝反殖运动;欧洲为维护独立与发展,走上一体化道路,欧洲共同体形成。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民族主义呈现两种发展态势。一方面,受全球化的影响,国家间依赖性加强,民族界限和概念受到冲击。另一方面,冷战结束,原先被压抑的民族问题爆发,民族主义有了新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国家间接触空前频繁,相互间差异和矛盾凸显,强化了对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任选两个阶段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考点练习(含答案) 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