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2024年中考模拟试题
历史模拟(三)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下面的历史问题是为展示你的学习成果而设计的,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相信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让我们在对历史的共同回望中,更好地珍惜今天,绽放光彩!
说明:所有题目均在答题纸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本试题满分:8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许倬云先生认为:“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这种观点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人工取火出现 B.部落联盟形成 C.早期国家建立 D.原始农业兴起
2.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A.石器的广泛使用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青铜器的出现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3.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曰:“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曰:“一同天下。”韩非曰:“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儒家学派的地位逐步提升 B.诸子百家的思想日益趋同
C.统一成为诸子百家的共同追求 D.诸子百家都认同民本思想
4.《汉书 景帝纪》“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材料说明( )
A.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B.西汉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教训
C.文景之治是西汉最强盛时期 D.儒家治国思想正统地位确立
5.从读史的角度讲,本纪(帝王言行政绩)是干,世家(诸侯历史)是枝,列传(其他代表人物事迹和少数民族传记)是叶。开创这种历史记述先河的是( )
A.孔子《春秋》 B.刘向《战国策》 C.司马迁《史记》 D.司马光《资治通鉴》
6.“……完成全国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第二代皇帝昏庸无能,其内部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后被内迁的少数民族所灭。”材料描述的是哪一政权的衰亡( )
A.秦朝 B.东汉 C.前秦 D.西晋
7.为了加强对地方以及边疆少数民族的控制,进一步巩固封建统治政权,特别是加强东都洛阳和江南地区的联系,控制江南地区,隋炀帝命人开凿了大运河,材料描述的是隋朝大运河开通的( )
A.原因 B.过程 C.性质 D.影响
8.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如下图反映的是( )
A.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B.玄奘西行路线图
C.鉴真东渡路线图 D.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9.南宋《契丹国志》中记载太祖(耶律阿保机)曰:“我为王九年,得汉人多。请帅种落居古汉城,与汉人守之,自为一部。……其后,太祖击灭七部,复并为一。”这一段文字记述说明( )
A.汉族人帮契丹灭宋 B.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
C.契丹族被汉族同化 D.汉族与契丹族共同戍边
10.成吉思汗到蒙哥汗时期,蒙古汗国一直以生肖纪年。至某大汗继位伊始,便依据儒家经典,建“中统”年号。此后,他又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义,定“大元”为新的国号。材料中的“他”是( )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忽必烈 D.努尔哈赤
11.明朝经济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农作物品种也有所增加。下列农作物明朝时才在中国出现的是( )
A.水稻 B.石榴 C.葡萄 D.玉米
12.1727年,清政府设立特别官员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这一特别官员是( )
A.钦差大臣 B.伊犁将军 C.驻藏大臣 D.理藩院
13.有学者认为:“这种政策构筑了隔绝中外的一道堤墙,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了阻碍作用。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人民与世界潮流隔绝,不明世界大势。”材料中的“这种政策”是( )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朝贡贸易 D.殖民掠夺
14.近代某文献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代表了“19世纪60年代以前国人在探索近代化道路方面的最高水准”。该文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海国图志》 D.《劝世良言》
15.历史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右图为中国近代西方列强某次侵华战争的示意图。这场战争导致( )
A.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16.“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以拯吾民。”为此孙中山进行的斗争是( )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北伐战争
17.1919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道:“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说的“罢学风潮”和“政治问题”分别是( )
A.五四运动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B.新文化运动 十月革命爆发
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中国共产党诞生 D.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诞生
18.报刊、图片、历史文献等都是历史的见证。如图所示图文资料共同见证的历史是( )
A.国共合作,打倒军阀 B.国共内战,星火燎原
C.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D.国共合作,抗日烽火
19.近年来,红色旅游日趋火爆,下列红色旅游景点与其解说词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首义成功、军旗升起 B.②——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C.③——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D.④——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20.英雄是民族的脊梁。在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华儿女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下列所示民族英雄,在反“扫荡”中血洒疆场的是( )
A.杨靖宇 B.赵登禹 C.张自忠 D.左权
21.有学者这样论述:“新式的婚姻和婚礼,是民国时期在上海这样一座中西合璧的时髦的城市中时兴起来的。它与女子接受新式的学校教育,女子走向社会,更多的抛头露面,出现在公众场合中是密不可分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受到了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的挑战。而西洋的结婚仪式和自由恋爱之风,已为新时代的新人物所接受”。这些材料应归入的学习主题是( )
A.实业救国的历史 B.新闻和出版业的发展
C.社会生活的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2.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贵贱的社会差别。这两个梦想得以最终实现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 )
A.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中共七大的召开、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3.国家主席习近平曾经这样评价一位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涌现的英模:“……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这位英模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袁隆平
24.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国有企业的负债率高达75.7%,企业亏损面达三分之一,停产、半停产的企业职工已达500多万。究其原因主要是国企出现“三铁”问题:干部制度上的“铁交椅”,劳动制度上的“铁饭碗”,分配制度上的“铁工资”。那么解决“三铁”问题的关键是( )
A.彻底否定计划经济 B.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C.推行分配制度的改革 D.全面放开国内市场
25.小琪在新闻播报活动中展示了以下内容,结合新闻内容,播报的主题最可能是( )
中国政府网联合多家网络平台开展了2023“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征集活动。听取网民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 从“小院议事厅”到“协商议事室”,从线下“圆桌会”到线上“议事群”,通过这些接地气的实践,大家的利益得以协调,矛盾有效化解。
A.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 B.建设法治中国
C.改革促进发展 D.延续文化血脉
26.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实现直接“三通” B.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7.下面两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反映的事件共同点是( )
牛胰岛素的合成实验 屠呦呦在实验室
A.解决了发展中国家粮食问题 B.保护了人类的生命健康
C.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 D.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28.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下列场景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A.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B.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讨伐敌国
C.婆罗门在从事祭天活动
D.首陀罗在自家经营店铺出售商品
29.“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等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下列选项与材料一致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D.“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30.历史课上提到“最美好的花朵”“教师行会”“司法特权”等关键词。据此可知,本
节课学习的内容是( )
A.基督教的兴起 B.中世纪城市
C.西欧庄园 D.大学的兴起
31.大化改新之前,天皇及皇亲都没有姓。大化改新以后,天武天皇改订全国氏姓,制定了“八色醒姓”,把皇亲血统的氏姓列为八姓之首,和其他氏族加以严格区别。这一举措旨在( )
A.维护贵族统治秩序 B.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C.强化天皇专制统治 D.完善官僚政治制度
32.从13世纪晚期到16世纪,欧洲出现了对古典文明的再发现,最令人感兴趣的成就都是全新的,因此,当时主要是“兴”,而不是“复兴”。其中的“兴”是指( )
A.对古典文化的全面继承 B.中世纪欧洲大学兴起
C.人文主义思潮逐渐流行 D.文艺复兴向西欧的传播
33.“世界上就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它脱尽了帝国和基督国的一切痕迹,整个国家没有君主政体,没有国教,也没有王公贵族或者其他一切能够安然享受特权的人”。这一“新社会”的建立是基于( )
A.《查士丁尼法典》 B.《大宪章》
C.1787年美国宪法 D.《民法典》
34.“年轻的章西女王为国捐躯了,但她的英名和光辉形象却永远留在人民心中。就连她的敌人也对这位让他们闻风丧胆的年轻姑娘钦佩不已。”章西女王领导了( )
A.“大化改新”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巴黎公社起义 D.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35.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是( )
A.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B.火车的问世
C.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 D.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36.“20世纪初有两场伟大的革命,一场是中国的辛亥革命,一场是俄国的二月革命,都是应当彪炳史册的。”俄国的二月革命“彪炳史册”在于其( )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C.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D.进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37.普京在评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据此可知,普京的态度是( )
A.客观分析了苏联体制的利与弊 B.全盘否定了苏联经济政治体制
C.完全肯定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 D.对苏联经济政治体制不置可否
38.某同学在复习某次世界大战时做了如下归纳,他归纳的内容应当属于( )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外扩张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国家大权
●日本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加紧扩张
A.二战的背景 B.一战的过程
C.二战的性质 D.一战的影响
39.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在经济领域,主要是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政治领域,在报刊上开始批判个人崇拜和斯大林的某些理论观点。其改革最终未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未能提高苏联的综合国力
B.未在政治上采取改革措施
C.未在经济上采取有效措施
D.未根本改变旧有的政治经济体制
40.目前,世界地区性组织数量已达4100个。其中,无论是国际政府组织或者非政府组织,职能均呈现强化的势头,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深入到反恐、环保、人权、扶贫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 )
A.打破了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 B.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C.推动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 D.改变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第Ⅱ卷(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41.1840——历史将永远不会忘记,这是一页沉重的历史,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铁甲与热血铸造着民族铮骨,大地和长夜激荡着忠魂浩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虎门禁烟,扬眉吐气
材料二 英国出兵中国的深层原因就是为了开辟新的殖民地,进而能够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资源。
——罗兹·墨菲(美)著,黄磷译《亚洲史》
材料三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场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1851年至1864年)之后失败了。这场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领导者是谁?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位领导者?(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结合所学知识,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3分)
(3)材料三中的“农民战争”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指出这场农民战争的历史地位并简述这场农民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及其重要历史意义(4分)
42.一个社会的变革,往往是由某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为先导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积极投身到商品经济中……他们的人身都是自由的。……因而,市民在从事商品经济的活动中,强烈地感受到独立个人的价值,感到自由、平等的可贵,感到占有财富的愉快。
材料二 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事。
——(德)鲍尔生著,滕大春等译《德国教育史》
材料三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1)据材料一指出“市民的感受”是源于什么思想内涵?(1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说思想变革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2分)
(4)“新航路”也被人们称为“新商路”。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新”的表现。①②③④四条航线分别是哪位航海家的航线?(任写其中两条)(4分)
43.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不断在世界范围内扩展,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历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 在农奴制改革中,政府共颁布了17个条令,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法令的内容主要分为四类,包括土地问题,按地区差别划分份地、义务问题,农奴签订赎买契约即可停止份地义务、赎金问题,农民一次性付清赎买宅园地、管理问题。
——摘编自朱汉国、何成刚、卢广伟主编《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2022年版)》
材料二 美国南北战争,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单纯地为了奴隶制这个道德问题,或是像税制那样狭隘的经济问题。它的原因要深刻得多。富饶的新大陆,究竟是由农业还是由工业来支配?是由第一次浪潮势力还是由第二次浪潮势力来统治?美国的未来基本上是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北军的胜利,美国的工业化的大局已定。
——摘编自[美]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材料三 佩里(率美国军舰)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惟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
——[美]帕尔默·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四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日本明治维新的完成,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完成了资本主义改革与制度完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得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进一步形成,并形成了新兴的国际秩序。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主权意识愈加明确,国际关系也逐渐走出中世纪。
——摘编自朱汉国、何成刚、卢广伟主编《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2022年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内容回答,这场农奴制改革发生在哪个国家?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改革?归纳《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的核心内容(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美国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3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许多潜在的盟友”是指日本社会的什么阶层?如何理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2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材料一二三,提炼一个观点。(1分)
44.在中国历史上,统一始终是最主要的基调,统一始终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观点 材料出处
若从战国时代的情势看,中国的统一乃是必然的发展。孟子早已有了天下终究“定于一”的观念。当时六国,都有兼并宇内,统一天下的野心。 许倬云《万古江河》
秦之富强,得东方游仕之力为多,如商鞅、张仪、公孙衍、甘茂、范雎、蔡泽、吕不韦,皆东方人也,彼辈皆不抱狭义的国家观念。 钱穆《国史大纲》
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图1统一货币 图2秦长城 图3秦坑儒谷
图4五铢钱 图5霍去病墓 图6汉代讲经图
材料三 秦汉以降(注:以后),历史上虽然统一与分裂交相更替,但总的来说,统一是主流,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割据分裂是暂时的历史现象,而且总是遭到人们的谴责和历史的唾弃。即使在分裂割据的年代,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黄朴民《“大一统”原则规范下的秦汉政治与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统一六国的条件。(2分)
(2)根据材料二,任选两张或两张以上相互关联的图片进行归类,并提炼其共同反映的历史信息。(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汉以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1分)
(4)当今我们的祖国统一大业还未完成,而“台独”分子在境外反华势力的怂恿下,挑衅祖国统一底线的叫嚣越来越猖獗,祖国统一面临的形势,越来越紧张。这不能不说是对我们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巨大考验。请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结合当今复杂的国内外现实情况,提炼一个主题,谈谈祖国统一大业的问题。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实充分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书写工整,不少于200字。(6分)
青岛市二〇二四年历史学科模拟试题(三)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5 DDCAC 6—10 DABBC 11—15 DCBBA 16—20 BAACD 21—25CBBBA 26—30 DBCBD 31—35 CCCBA 36—40 AAADB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41.(本题满分为10分)
(1)事件:虎门销烟;领导者:林则徐;评价:林则徐是我国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3分)
(2)目的:开辟新的殖民地,进入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或掠夺资源。条约:《南京条约。》(3分)
(3)事件:太平天国运动。
地位: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4分)
42.(本题满分为9分)
(1)思想:人文主义。(1分)
(2)影响:推动了宗教改革;推动了思想艺术的发展繁荣和近代科学的诞生;推动了社会转型;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
(3)关系:思想解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运动。(2分)
(4)“新”的表现:新航路通达世界;新的活动中心:新航路以海洋为中心;出现了新的经营者:从葡萄牙、西班牙发展到欧洲大西洋沿岸国家;新航路的探索具有伟大的进步性,同时又具有殖民性(写出任意两个,2分)
航海家:①迪亚士,②哥伦布,③达·伽马,④麦哲伦(写出任意两个,2分)
43.(本题满分为9分)
(1)国家:俄国。性质:资本主义。内容:土地和农奴的人身自由问题。(3分)
(2)根本原因: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意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分)
(3)阶层:日本社会中的倒幕派等主张学习西方的维新人士(或在同西方经济、文化接触中的获益者)。理解: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2分)
(4)观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不断扩展。(1分)
44.(本题满分为12分)
(1)条件:统一是必然的发展,是民心所向;秦国人才以整个天下为念推动了统一国家的形成;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较强。(任答两点即可,2分)
(2)历史信息:图1与图4:加强经济管理,巩固大一统。
图2与图5:加强军事行动,巩固大一统。
图3与图6: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大一统。(任答其中一类即可,3分)
(3)趋势:统一是主流。(1分)
(4)第一等级: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与观点对应准确,评述合理,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得5—6分。
第二等级:观点基本明确,史论结合基本准确合理,但在知识和认识上有少量错误,或条理上不够清晰,逻辑上不够严密,得3—4分。
第三等级:认识片面;有史无论,简单罗列史实,未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评述;或有论无史,与史实联系不密切,得1—2分。
第四等级:完全离题或观点不正确,不得分。(6分)
说明: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答案不拘所给答案的文字表述,意思相近且言之有理,教师阅卷时可酌情给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青岛市2024年中考模拟试题 历史(三)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