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调研测试
历 史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中出土了玉器(琮等)、绿松石器和白陶器等特殊的手工业制品,还发现了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的大型城址,据发掘者模拟实验和估算,如调动1000人以当时的生产工具完成城墙的修建,就需要1年零2个月的时间。这反映出当时
A.初步具备了国家形态 B.已具备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
C.社会阶级分化已产生 D.中原文明的核心地位已奠定
2.秦时任用县级有秩官吏一般在本县人中择任。武帝中叶以后,对上至郡国守相,下迄县级官吏、刺史均不用本州人。以上变化说明
A.专制皇权得到强化 B.地方治理注重务实
C.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D.地方豪强势力增强
3.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诏: “两税(户等)等第, 自今三年一定”。而在随后施行的过程中,后继的历任统治者都屡下诏敕,反复强调要严格审定户等。以上现象说明
A.两税法实施面临现实困境 B.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C.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4.魏源在《圣武记》中记载,元代“合河南河北为一,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钱塘之险失。”由此推测元代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减少了行政管辖成本
C.扩大了地方权力 D.有利于地区间的交流
5.牙行也称牙人、牙商等,起初是作为商品贸易中介人而存在。宋神宗年间牙行活动开始官方化,经营牙行须经政府批准并交纳税课。明代,正德年间“官设牙行与民贸易”、嘉靖年间由牙行协助政府收税与稽查。由此看出 ( )
A.政府重视规范商业经营 B.古代赋税制度的变革
C.商业机构的专业化趋势 D.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6.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后,曾多次与怡和、太古两家外资轮船公司在不同航线签订“齐价合同”。 “齐价合同”并非仅仅如它的中文名称所显示是一种运费协定,而实际上是以划分订约各方的营业份额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合同。据下表可知
“齐价合同”规定三家公司轮船营运份额分配比较表
A.外国经济的扩张受到抑制 B.轮船招商局竞争力下降
C.清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民族航运业得到了发展
7.北洋政府成立后,不仅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还先后颁布了《文官保障法草案》、《文官惩戒委员会编制法草案》和《文官惩戒条例》。这说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A.民主制度有法律保障 B.官员失职现象少
C.官员选拔具有公平性 D.文官管理制度化
8.右图是华君武的漫画《上帝救我》。该漫画所示战役
A.揭开战略决战的序幕
B.使华北地区获得解放
C.消灭了南线国民党军队精锐主力
D.由华北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
9.1957年创作的歌曲《社会主义好》唱道:“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说得到,做得到,全心全意为了人民立功劳。坚决跟着共产党,要把伟大祖国建设好!建设好!”这首歌曲
A.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号角 B.掀起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浪潮
C.表达了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拥护 D.彰显了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
10.2024年5月5日至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三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既有正式隆重的国事活动,也有“不打领带”的亲切互动,国内外舆论高度关注,普遍认为访问亮点频出,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这
A.说明中国注重睦邻友好关系发展
B.表明我国实现了与欧洲关系的突破
C.展现了中国积极进取的特色大国外交
D.体现我国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1.下图是古代某帝国的疆域示意图。该帝国
A.推动了希腊文化的广泛传播 B.继承了西亚地区的君主专制
C.实现了两河流域的首次统一 D.建立了与中国直接商贸联系
12.下表反映了 19世纪中后期英格兰部分地区女性识字人数比例变化。下列对该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A.缘于代议制的完善 B.说明就业结构变化
C.反映女权运动兴起 D.体现工业革命要求
13.有学者认为: 《凡尔赛和约》的条款对德国来说是极其苛刻的,不仅在领土上割裂了德国,而且给德国套上了沉重的枷锁:政治地位下降,巨额经济赔款。凡尔赛体系使得德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受到压抑,激发了德国民众的爱国复仇情绪,这成为纳粹党崛起的催化剂。材料意在说明
A.凡尔赛体系存在隐患 B.德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法西斯势力发展迅速 D.大国间的矛盾无法调和
14.1920年埃及著名实业家塔拉特·哈伯创立米斯尔银行,其奉行的经济独立思想为埃及广大中小资产阶级所继承。他给埃及人留下的集体记忆是“埃及经济独立的推动者”,是“国家自我进步”的象征。塔拉特·哈伯的思想和行动
A.保障了国家经济的独立 B.体现了埃及经济的排外性
C.适应了民族独立的诉求 D.推动埃及金融机构近代化
15.1961年6月,在纪念卫国战争爆发二十周年大会上,赫鲁晓夫特意穿上军装说道:“如果西方想显显本领的话,那么,就给他一次机会吧”。但他看到肯尼迪确有决心和措施准备大干一场后,又另寻了一种方法。材料中的“方法”是指
A.修建柏林墙 B.建立导弹基地 C.进攻阿富汗 D.开始军备竞赛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繁荣的一个根本的结构上的弱点是,这一繁荣依靠的是一体化全球生产,但却缺乏全球消费。这种不平衡因为第三世界国家出口的原材料价格的不成比例的下降和它们所负的沉重的外债而变得更趋严重。材料可以用来说明二战后
A.世界经济繁荣的虚假性 B.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
C.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缓慢 D.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逆行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 共52分, 其中17题15分, 18题12分, 19题13分,20题12分。
1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了宋代,传统的世家大族不复存在,他们承担的代表朝廷维持地方的职能落空。面对民间社会的日益平民化和孤立、碎片化,北宋吕大钧兄弟以士大夫的强烈责任感,希望用儒学的道德纽带改变这种状态。熙宁九年(1076),吕氏兄弟率先在关中创建《吕氏乡约》。乡约规定:对入约者“来者亦不拒,去者亦不追”。具体施行中“约正一人或二人,众推正直不阿者为之,专主平决赏罚当否” “每月一聚,具食;每季一会,聚酒。遇聚会,则书其善恶,行其赏罚。”由此逐渐建立起中国最早成文的乡村自治制度。
——摘编自杨亮军《宋代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乡约》
材料二 明清时期,乡约受到统治阶层的高度关注。明成祖朱棣时期一度以国法的形式颁布乡规条例,赋予乡规民约以法律地位。正德十三年,王阳明在江西地区颁行《南赣乡约》,首次将明太祖的“圣谕六言”与《吕氏乡约》的四规条结合在一起。隆庆元年,朝廷申令“郡邑各立乡约,率众讲演孝顺父母六谕”。万历十五年,明神宗令各地督学和地方官宣讲“圣谕六言”,推行乡约。明朝后期,乡约除负责教化外,还承担了编造户册、维持治安、
催缴赋税、接送官员等多种职能。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在全国推行乡约,形成了通过乡约治理基层社会的统治特色。
——摘编自董建辉著《明清乡约: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吕氏乡约》的特点并分析其创建的背景。 (7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朝乡约制度的变化。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乡约在现代基层治理中的价值。 (2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英国,主教兼具教俗两界权力,他们既是国王的封臣,又是罗马教皇的使节。一方面他们在政府的司法、外交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国王的重要幕僚;另一方面作为教区首脑,在宗教领域影响力极大,掌握精神领域的特权,还可以动用宗教资源进行征税或者战争动员。教会所宣扬的一些理念,就是“引导民众不服从他们的统治者和首脑,鼓励他们对抗自己的君主。”主教群体在英国政治结构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们不完全受到王权的限制,任免不完全由国王决定, 国王法庭无法审判他们的罪行。
——摘编自赵博文《主教制度改革与英国宗教改革时期的国家建构》
材料二 1534年,亨利八世颁布的《至尊法令》规定“英国国王是英格兰教会的最高首脑”,同时规定了国王对于异端审判、制定教会法令等方面享有的一系列特权。至此,英国国王成为了英国教会的首脑。从亨利八世开始,英格兰国王拥有了对英国境内所有教职进行任命以及教义修改的至高权力。1536年,英格兰国会通过《小修道院解散法》宣布解散岁入在200镑以下的小修道院,其动产、不动产均归王室所有。1539年亨利八世钦准出版的英文版《圣经》最终实现了在国家层面上英语的普及。
——毛一鑫《享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影响与民族国家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英国主教“兼具教俗两界权力”的表现。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亨利八世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8分)
19.(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恽代英年谱 (节选)
恽代英(1895——1931),生于湖北武昌,祖籍江苏武进,出生在一个旧官僚家庭。
1913年,考入武汉中华大学预科。
1914年《东方杂志》刊登了他的《义务论》。他在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帝国主义实际是“权利论者”,列强标榜的“自卫”不过是“侵犯”的代名词罢了。
1915—1919年间,撰写、翻译了大量的文章,宣传民主与科学的观念和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
1919年,以激进民主主义者的姿态,领导了武汉地区的五四运动。
1920年1月,在武昌创办了利群书社,该社具有“工读互助团性质”。同年春,他翻译了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一部分。
1921年,受陈独秀委托,翻译出版了考茨基的《阶级争斗》一书。7月,在湖北黄冈创立了具有共产主义小组性质的革命团体——共存社。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编辑《新建设》月刊,宣传中共原则立场,批驳国民党右派的种种谬论。
1925年,参与领导五卅运动。
——摘编自李孝君《论恽代英早期思想的发展、特点及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恽代英的角色转变及其客观原因。 (7分)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恽代英传播马克主义的主要途径及其精神品质。 (6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价值共识、理想诉求、实干精神等方面于崭新的发展环境和语境下,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构筑成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三重内涵
价值共识 从“五讲四美三热爱”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理想诉求 从“四个现代化”到“美好生活”
实干精神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撸起袖子加油干”
——摘编自付秀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三重内涵》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自拟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