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乡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
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1. 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
A. 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
B. 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 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D. 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2. 唐代中期,长安城许多坊中拥有各式各样的旅店,如旅邸、僦舍、旅馆、寄舍等;地方馆驿往往应接频繁,“馆”与“驿”逐渐统一。开元时期以邮递为主的“驿传”称谓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驿馆”迅速增多。由此可推知,当时( )
A.居住条件日益优越
B.坊市分区制被打破
C.对户籍的管制废弛
D.流动人口数量较大
3. 北宋初期,政府严格禁止兵书印制流传。神宗时期诏命国子监校订《孙子兵法》等七种古代兵书并编为《武经七书》,印制发放给军队学习。这种变化说明北宋( )
A.印刷技术进步
B.边疆形势的严峻
C.文化教育的发展
D.治国思想的转变
4.图2是《荆湖北路熙宁十年(1077年)各税务商税额分布示意图》。
图2
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
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动
B.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C.发展为全国商业贸易中心
D.基本形成区域性商贸网络
5.明清射柳运动(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传承于辽金元,但在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上又与之不同,据史料记载,万历朝“今京师端午节尚有戏柳之戏……令词臣进诗词对联,颁赐优渥”;“观击球射柳,听文武群臣、四夷朝使及在京耆老聚观”。这折射出( )
A.儒家观念融入体育文化
B.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全民健身得到政府推崇
D.重文抑武的社会风气
6.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指出出兵新疆是当务之急:“若此时即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不独陇右堪虞,即北部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怕亦未能晏然。”据此可知,在左宗棠看来( )
新疆防务和东部海防同等的重要
只有收回伊犁才能收复新疆
收复新疆关乎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新疆建省是渡过危机的关键
7. 根据1913年《职员录》统计,在收录的556名县知事中,两年前即任县官者仅占13.9%,仍在原州县任职、职位未变者的比例则只有1.6%。这反映出( )
A. 民国初年州县官员队伍的稳定
B. 辛亥革命冲击旧有的人事体制
C. 北洋政府选官制度实现近代化
D. 晚清分裂割据的局势仍在持续
8. 下面是土地革命时期湘鄂赣根据地发行的纸币图案,背面文字为“实行革命经济组织冲破敌人经济封锁”。据此可知,当时的根据地( )
A. 掌握高超的货币防伪技术
B. 通货膨胀非常严重
C. 货币政策服务于革命需要
D. 商品经济水平较高
9. 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提出了“中立富农”的政策。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总政策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这一土地政策( )
A. 与抗战时期的政策相一致
B. 符合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性质
C. 旨在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
D. 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特点
10. 1982年,国家机构改革较大幅度地撤并了经济管理部门,并将其中一些部门改为经济组织。国务院工作部门从100个减为61个 这( )
A. 标志着政治体制改革新突破
B. 适应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的需要
C. 拉开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
D. 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1.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诉讼当事人未向陪审团陈述不能到庭的理由或不出庭的理由令人无法接受,陪审团可直接做出缺席当事人败诉的判决。但缺席的当事人有权在判决做出之日两个月内,向原审法院要求启动新的诉讼程序。这反映了雅典( )
A. 民主原则贯穿于司法体系
B. 注重对平民阶层的权利保障
C. 司法审判具有主观随意性
D. 兼顾司法程序的效率与公平
12.城邦时代中期,拉格什统治者埃阿那图姆在记述自己出身时写道:“宁吉尔苏神提供了创造埃阿那图姆的种子……将他投胎在宁胡尔萨格神的腹中。”由此可知,当时苏美尔地区( )
A.实施严格等级制度
B.宗教仪式不断完善
C.文化创作日益繁荣
D.专制观念开始萌芽
13.18世纪,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受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以自然的权威取代上帝的权威,以人的科学改造传统文化,以科学理性建构新的社会政治体制。材料旨在说明( )
近代科学体系形成
B.牛顿力学得到普遍认同
C.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D.科学革命促进思想解放
13.下图是苏联(1929—1932年)机器设备进口的情况。这反映出( )苏联机器设备在苏联进口总额中占比 苏联在世界机器设备进口总额中占比
A.借西方经济危机之机加速工业化
B.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大贸易国
C.国家建设中相对忽视轻工业发展
D.社会经济的恢复进程十分缓慢
《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帝命令陕甘总督招募内地流民前往乌鲁木齐种地。据移民王世昌讲述,到达乌鲁木齐后,“伐木采煤,养育鸡豚,渐成村落,与内地无异”。到乾隆末年,乌鲁木齐地区民屯,共开垦土地五十多万亩。这最适合用来说明( )
阐述历史事件必须运用时空观念
历史资料的多元性加深史实认知
历史文献通常以统治者活动为主
D.史书记载和口述历史带有主观性
15.1971年,美元停止与黄金兑换后,信用货币迎来了发展的成熟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的50余年,除了美元之外,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等信用货币也在世界通货体系中逐渐占有重要地位。信用货币的流行主要取决于( )
A.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形成
B.发行国的经济实力
C.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D.美国经济逐渐衰退
16.2021年5月28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立国际调查委员会,对以色列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上侵犯和践踏人权的问题进行调查。投票国家及态度如表2所示。
表2
赞成 反对 弃权 无权
阿根廷、中国、古巴、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墨西哥、巴基斯坦、菲律宾、俄罗斯、委内瑞拉等24个国家 奥地利、保加利亚、捷克、德国、英国、乌拉圭等9个国家 印度、巴西、丹麦、法国、意大利、日本、尼泊尔、荷兰、波兰、韩国等14个国家 美国(之前退出人权理事会,所以无权投票)
对此表解读正确的( )
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发展
冷战思维下两大阵营的对抗
国际多极化格局形成的影响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终结
非选择题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盐铁政策的辩论
材料
汉武帝时,在地方设置盐官、铁官、均输官。公元前87年,汉昭帝(汉武帝之子)即位,国势衰弱,民生困苦,霍光、桑弘羊受武帝遗诏辅政。前81年,霍光召集全国各地选出的贤良文学人士召开盐铁会议,进行了一场关于盐铁政策的辩论。会议结束,朝廷罢去了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其他各项政策仍维持不变,但经济上官营政策有了一定收缩,这场会议中的贤良文学人士普遍得到了重用。
盐铁政策辩论双方主张(部分)
御史大夫桑弘羊 贤良、文学之士
先帝哀边人之久患……是以先帝建铁官以赡农用,开均输以足民财;盐、铁、均输,万民所戴仰而取给(取得供给)……通委财(流通囤积货物)而调缓急。罢之,不便也。 今废道德而任兵革……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貪鄙之……愿罢盐、铁、均输。
——摘编自(西汉)桓宽《盐铁论》
(1)指出西汉盐铁政策辩论的焦点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西汉盐铁政策辩论的实质进行评析。
18.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乡村治理,对郡县以下地域控制的广度、深度和力度都相对有限.国家无法将权力延伸至每一个乡村区域。国家政权对于农村社会的控制是依靠族长、乡绅或地方名流,用宗法血缘这个深入人心的纽带将“家” 和“国” 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国家繁荣强盛时,国家则侧重于对宗族的控制;当国力单薄虚弱时,则侧重于对宗族势力的利用。乡绅作为国家权力的乡村代理人,协助国家行使行政权力;同时,作为乡民的代表,他们还需要维护村民的共同利益, 因而, 乡村治理中出现了行政权与自治权并存的现象。
——摘编自朱亮《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模式演变及其特点》
材料二
从1939年2月开始, 晋察冀边区政府对村政权组织机构开始改革。改造工作主要有:第一,设立村民代表会,发展民权。在村的组织初步健全后,即开始建立村民代表会,是村政最高权力机关。第二,扩大村组织委员会,实行分工,减轻村长事务。各委员会吸收全村庄各阶层积极分子参加,使工作易于完成,使边区政府的每一个下令和指示能够贯彻至村。第三,通过村选聚选出村长和村民代表会委员。边区各地掀起了村选运动。第四,建立中心村、模范村。通过中心村及模范村的建立,以点带面,从而达到村政权的普遍健全与巩固。
——摘编自张宏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乡村社会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晋察冀边区政府对村政权组织机构改革的意义。
19.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2年2月,法国同阿尔及利亚签署了《埃维昂协议》,结束了阿尔及利亚战争,从而也为同中国发展关系扫清了道路。这时,美法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已全面展开,美苏为阻止法国和中国等国家掌握核武器,维护它们的核垄断地位加紧勾结……
1963年10月底,戴高乐派法国参议员、前总理埃德加·富尔费带他的一封亲笔信到中国进行半官方的了解情况的“旅行”,受到中方的热情接待。周恩来总理和毛泽东主席都会见了他,并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使他“深受鼓舞”。通过这些接触,双方发现它们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有着一致或相近的立场……1964年1月,戴高乐总统正式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同月27日,两国政府同时公布关于中法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法国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摘编自方连庆、刘金质、王炳元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法国是欧洲建设的领头羊,在当时冷战正酣的形势下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和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亚洲始于日本,在欧洲始于法国,而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则是日本远不能企及的。中法关系的发展在欧洲则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西欧国家相继出台对华政策。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最初完全是受到法国的启发。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华关系,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其特殊意义和作用不言自明。
——摘编自孙海潮《中法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法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存在的“一致或相近的立场”,并简析中法建交的历史条件。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建交对中国的影响,并谈谈中法关系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20.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渴望已久的梦想和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冲击下被迫卷入现代化浪潮,之后经历了应激性模仿现代化模式、党的一大以来自主性探寻现代化模式、党的十二大以来创造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拓展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四个历史阶段。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实现了现代化普遍性规律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缩短了现代文明在中国和平性发展的进程,创造了发展与治理同步推进的现代化模式。
——摘编自康凤云、麦中坚《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历程、基本特征和实践要求》
根据材料对中国式现代化历史阶段的分期,任选一个阶段,结合百年党史,自拟标题展开论述,并说明从中得到的启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D B B D B D B A A A A C C B D
二、非选择题
17.(1)焦点:是盐铁官营政策是否应该继续实施。桑弘羊主张盐铁官营,认为该政策利于保证农业生产,增加财政收入。贤良文学之士要求废除盐铁官营,认为该政策加重民众负担,不利于对民众的教化。
(2)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追求长治久安;桑弘羊坚持经济控制,延续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政策;贤良文学之士受儒家思想影响,基于当时国势衰弱、民生困苦。
18.(1)特点:国家对乡村的控制有限;利用宗法血缘关系进行治理;乡绅在乡村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行政权与自治权并存。
(2)意义:有利于调动农民的抗日积极性;有利于边区政府的政策法令在农村的推行;有利于根据地的巩固;为当代乡村治理提供借鉴。
19.(1)相近立场:反对超级大国霸权主义;奉行独立自主外交;发展核力量,打破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条件:中苏关系恶化,美法之间斗争;阿尔及利亚战争结束;法国宣布与台湾断交;两国领导人的努力等。
(2)影响:实现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促进西欧国家积极发展对华关系;启发了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促进中国的改革开放。
启示: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可以友好相处;秉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坚持互利共赢;加强国家间的交流,妥善处理分歧等。(2点)
20.示例1:标题:中共一大成立以来进行自主性探寻现代化模式,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现代化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建立了新中国,为实现由新民主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即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从“苏联模式”到“四个现代化”的转化。一五计划很成功,但“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即政治上权力的过分集中和经济上的发展失衡。有鉴于此,中国共产党开启立足本国国情探索工业化的历程,“四个现代化”思想逐步形成。
启示:
现代化被误读为西方化,但中共一大以来的探寻说明,必须根据中国的历史和国情探索现代化道路。历史证明,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示例2: 标题:中共十二大以来创造性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并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初,邓小平在考察西方现代化发展成就、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之后,在1982年中国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1992年十四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剥离了计划和市场的制度属性,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共产党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世界,逐步构筑起多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并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全面融入世界发展大潮。
启示:
现代化被误读为西方化,必须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但中共十二大以来的探索说明,要根据中国国情来自主探索,中国不仅摆脱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又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优点,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复兴之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第一中学2023-2024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