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在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发表的代表性文献中,《权利法案》与《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最大区别在于( )
A.强调自由平等 B.限制君主权利 C.保护私有财产 D. 宣告脱离殖民统治
2.学习世界近代史时,李华同学发现1804-1814年间欧洲的国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拿破仑战争
3.工业革命是人类史上第一次科技革命,它是用机器生产系统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工业革命开始于下列哪个图示的发明( )
A B C D
4.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他的父亲来自于非洲肯尼亚的一个小村庄。历史上与非洲黑人大批来到北美有关的史实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三角贸易 C.法国大革命 D.《1787年宪法》的颁布
5.有人比喻英国“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这句话描述了下列哪一种情况?( )
A.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疯狂屠杀印第安人 B.英国在北美进行殖民统治
C.英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掠夺 D.法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掠夺
6、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继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回顾19世纪60年代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中“关注”民生的问题是( )
A.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B. 努力发展近代工业
C.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 解决土地问题
7、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与奥巴马能够以黑人身份竞选总统相关的事件有:( )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黑奴贸易
③《法典》的颁布
④南北战争中黑人奴隶制的废除。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8、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文艺复兴 一场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运动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 十月革命 推翻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反苏反共遏制共产主义
A. A符合 B. B符合 C. C符合 D. D符合
9、2017年6月30日晚,《不朽的梵高2.0》感映艺术展在南宁启幕。此次感映艺术展结合了传记、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展出,以更立体、更多元的方式近距离“感受梵高”。下列属于梵高的作品是( )
A. 《英雄交响曲》 B. 《安娜 卡列尼娜》
C. 《战争与和平》 D. 《向日葵》
10、《西游记》中多次出现“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说法,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幻想,在他的理论中却变成了真实的现实.他是( )
A. 达尔文 B. 牛顿 C. 爱因斯坦 D. 普朗克
11. 年月,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伦敦机场对前来迎接他的人们发表演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带回到唐宁街(英国首相府)来.”解读历史,与他所说的“第二次光荣的和平”相关的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2. “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的成立/“北约”与“华约”/德国的分裂与柏林墙的修建。这些史实反映了二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
A.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B.交流与合作是总体趋势
C.复兴与联合是首要任务
D.冷战与对抗是鲜明特征
13. 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体现的时代潮流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B.步入近代
C.工业革命的进展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4. 下列事件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表现的是( )
①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②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③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④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德国人研制成功的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年,美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投入使用,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以上史实说明( )
A.科技革命是战争的导火线
B.战争中正义的一方才会抢得科技革命的先机
C.战争客观上加速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16. 二战后,美式英语取代了英式英语的世界地位,这反映了( )
A.英国是近代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
B.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
C.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D.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
17. 人物对日本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主要是指他( )
A.完成了日本的首次统一
B.在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
C.建立起镰仓幕府的统治
D.实现了日本社会近代化
18. 卡德纳斯改革的内容不包括( )
A.军事改革 B.土地改革 C.国有化运动 D.教育改革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下列二战中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德国突袭苏联②斯大林格勒战役③诺曼底登陆④太平洋战争⑤雅尔塔会议。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⑤③④ C.①④②③⑤ D.②①③④⑤
20. “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这一内容出自1949年的( )
A.《凡尔赛条约》 B.《联合国家宣言》
C.《波茨坦公告》 D.《北大西洋公约》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8年林肯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待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
材料二 (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材料三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发表的2007年新年贺词中说(节选):我们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造成“房子裂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林肯最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房子裂开”问题的?
(2)林肯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3)材料二的内容出自什么法律文件?
(4)结合上述材料,简单谈谈你对维护国家统一的看法?
22.阅读下列材科,回答问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两国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和调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6月的一天,23岁的美国人阿曼德·哈默,克服种种困难,来到了苏俄。他用10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00万普特小麦,用船运到苏俄去销售。这件事被列宁知道后,他热情邀请哈默前来克里姆林宫会面。列宁说:“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刚刚制定出的新经济政策就是要求重新发掘我们的经济潜能。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的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它将为你们提供很好的机会。”
——《世界上下五千年(现代卷)》
(1)依据材料指出苏俄制定“新经济政策”的背景,说明该政策“新”在何处。
材料二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行业).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斯大林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斯大林实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何特点?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材料三 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3)依据材料分析罗曼·罗兰评价的是什么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体制包含哪些“消极的东西。
(4)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列宁到斯大林,一直在调整苏联(俄)的建设政策,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2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第一条 除中国外,缔结各国协定: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和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二)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三)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1)以上材料出自什么国际条约?它是在什么会议上签订的?
(2)该条约中所说的“友邦”实际上是些怎样的国家?
(3)该条约的实质是什么?以上材料中最能体现其实质的是哪几条?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材料二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选集》
材料三 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结合材料归纳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1)材料一中所说的“战后和平制度”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体系,这个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体系的名称是什么?为确立这一“战后和平制度”,帝国主义列强召开了哪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这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签署的哪两个条约对中国造成了严重危害?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社会主义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两极格局,主要是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哪次国际会议确立的?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哪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以后的世界出现了两大突出变化,这种突出变化在世界经济方面、世界政治格局(国际关系结构)方面突出地表现为两大趋势,这两大趋势是什么?
答案
1-5BDABC 6-10DCBDC 11-15CDDBC 16-20CCACD
21、(1)南北矛盾不可调和,黑人奴隶的存废问题是焦点。 南北战争。
(2)功绩略
(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4)①制定法律,坚决反对“台独”,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最大的努力和平统一;③针对“台独”分裂势力和国际上干涉中国内政的反华势力,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国家统一。(言之有理均可以得分)
22. (1)原因: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经济。“新”: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或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3)体制:斯大林模式。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指令性计划来发展经济,效益低下完全使用等。
(4)启示:社会主义建设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搞好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平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等。
23、(1)《九国公约》.它是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
(2)实际上是指一些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
(3)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掠夺中国的条约.最能体现实质的是第三条和第四条.
24.(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向社会主义推进.
(3)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4)由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退到私人买卖,发展商品生产.
(5)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5、(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2)雅尔塔会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3)世界经济方面:经济全球化趋向(或经济全球化趋势);世界格局方面: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