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初一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
第I卷(选择题56分)
学校 姓名 考生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以后又一次大统一局面的朝代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的“河”指的是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大运河
3.下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的主要用途是
A.交通运输 B.纸张印刷
C.农业生产 D.陶器制作
4.唐朝洛阳设有南市、北市和西市,尤以南市最盛,“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货贿山积”。这说明,当时洛阳( )
A.商业贸易繁荣 B.城市布局对称 C.市民文化兴盛 D.政治制度完备
5.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歌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6.“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这是杜甫在《无家别》中描绘的社会景象。导致这一景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澶渊之盟 D.宋金和议
7.公元907年,一个在东方屹立了近三百年的庞大帝国轰然倒塌,中国进入了又一个分裂割据的乱世。这个“乱世”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
8.宋室对统兵将帅的猜忌,始终不解。所信用者大都才调平庸,不足制敌。统兵大员,也多用文官,以没有战阵经历的文人主持军事,自然败事者居多。这反映出宋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 B.重文轻武 C.闭关锁国 D.文化专制
9.北宋时期,政府在南方征收的米谷布帛和专卖收入,经运河运至京师每年达四五百万至一千余万石匹贯,构成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反映出
A.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 B.江南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C.南北方耕作技术差距很大 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10.公元13世纪上半叶,一个让全世界都震惊的草原游牧帝国跃出历史地平线,之后横扫欧亚大陆。这个“草原游牧帝国”的缔造者是( )
A.成吉思汗 B.阿保机 C.阿骨打 D.努尔哈赤
11.秦汉至唐主要依据自然界限来划分行政区划,而元代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区划边界处于犬牙交错的格局,使地方丧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这种“打破”是为了( )
A.保护自然环境 B.方便信息传递
C.加强中央集权 D.开发江南地区
1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该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安西都护府
13.以图证史是通达史识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研究北宋城市生活的一手史料 B.完整再现了北宋社会的繁荣景象
C.说明北宋东京城内尚未出现夜市 D.应与考古材料印证才有史料价值
14.从早晨开始,百姓穿上新衣,往来拜年,并燃放爆竹。各坊、巷摆设食物、日用品……开设舞场、歌馆,车马交驰,热闹异常。这一场景出现于宋代传统节日中的( )
A.春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
15.宋朝出版事业兴盛,官方图书事业获得很大发展,民间藏书之风也极为盛行,涌现出许多藏书家和藏书中心。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A.造纸术的发明 B.印刷术的改进 C.科举制的确立 D.宋词的繁荣
16.阅读材料获取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李明同学写出的关键词:元朝、杂剧作家、《窦娥冤》。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人物是( )
A.关汉卿 B.李时珍 C.宋应星 D.曹雪芹
17.“一带一路”倡议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源自汉朝时已形成的海上交通。中国古代海上交通范围大为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主要是在( )
A.东汉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18.明代一位医药学家常年在各地实地观察、采集各种药物,还收集了大量药方,最终编写出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这位医药学家是( )
A.徐光启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霞客
19.下图所示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

A.宰相权力遭到削弱 B.皇权受到制约
C.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D.分割地方权力
20.下图为《明朝形势图(1433年)》,据图可知( )
A.长城成为明朝与鞑靼的政权部族界 B.中国的现代版图在明朝已完全形成
C.汉族、蒙古族、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同时并存 D.南海诸岛、小琉球等都是明朝疆域的一部分
21.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
A.长城 B.故宫 C.都江堰 D.大运河
22.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也曾身陷囹圄;他多次遇刺却能逢凶化吉;他懂天文熟地理,谙韬略善用人;他戎马倥偬数十载,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击溃大明王朝,成为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他是
A.阿骨打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23.在竞争激烈的科举考试中,边远地区往往处于劣势,清代科举实行按各省分配定额录取的制度,以体现对边远地区的照顾。这一举措( )
A.导致了科举僵化 B.有利于巩固统一
C.加速了人口增长 D.造成了冗官现象
24.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了如下示意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入(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君主专制建立与强化
C.兼容并包的社会新风貌 D.西北边疆的巩固措施
25.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
A.废除丞相 B.设立东厂
C.设立锦衣卫 D.设立军机处
26.“清朝前期,中国采取了逆时代大潮的国策,完全堵塞了可能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文中的“国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开明民族政策 C.重文轻武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
27.曹雪芹把诗赋、书法、戏文、对联、礼节、饮食、服装等元素以及各种风俗习惯,几乎全部安插在《红楼梦》里。这强调了《红楼梦》( )
A.语言精练生动 B.内容通俗易懂
C.线索清晰完整 D.汇聚传统文化
28.京剧脸谱各具特色,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由此可知,京剧脸谱( )
A.真实再现历史场景 B.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
C.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D.刻画善变的人物性格
第II卷(非选择题 44分)
本卷共4题,第29题8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2分,第34题12分,共44分。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唐初帝王的统治措施列表
帝王 措 施
唐太宗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虚心纳谏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唐玄宗 整顿吏治, 裁减冗员
重用贤能姚崇、宋璟等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代盛世的名称。(2分)
(2)小历认为,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唐代盛世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
30.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碰撞、交流,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我们不能只认为宋、明这样的王朝可以代表中国,而忽略边疆民族建立的辽、金、西夏区域政权,……没有边疆何以中国?中国的历史就是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历史。
——魏坚《不理解草原文明,就无法理解中国历史》
材料三
政权 民族关系
辽与宋 共存165年,和平时期122年,失和时期仅43年
宋与夏 1038年开始不断有边境战争,1044年议和,1084年再次交战,1098年后再无大规模战争
夏与金 共存110多年,1122—1123年边境战争后议和,维持至1211年蒙古攻金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1)读左图,写出建立政权①的民族是 ;政权②的名称是 读右图,写出西夏都城所在的位置 (填字母),在今 (填城市名)(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共同做法。(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简述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对“中国”国家发展的作用。(4分)
31.货币与贸易息息相关,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明代前期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统计
时间 使用的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宝钞 白银 其他 合计
洪武年间 1368-1398 7张 1张 8张
永乐年间 1403-1424 15张 1张 16张
宣德年间 1426-1435 4张 13张 17张
正统年间 1436-1449 17张 31张 48张
景泰年间 1450-1456 10张 2张 12张
成化年间 1465-1487 32张 32张
(注:宝钞为明代发行的纸币)
——摘编自傅衣凌《明代前期徽州土地买卖契约中的通货》
材料二 洪武八年,朱元璋开始造大明宝钞,规定一贯宝钞折白银一两,不允许以金银直接交易,“违者治罪”。到了宣德末年,银一两可抵宝钞千余贯。正统元年开始,明政府把江南地区的赋税一概折银征收,规定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运往京城。景泰三年,在京文武官吏的俸禄一律按市价给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三 明朝晚期,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其中,西班牙找到的从墨西哥的阿尔普尔科到菲律宾的马尼拉,再到澳门的航路,被称为“太平洋丝绸之路”。西班牙商人将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产品运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运至马尼拉。此后,美洲白银陆续流入中国。据学者保守估计,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一百年间,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这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洪武至成化年间,徽州祁门土地买卖中主要通货的变化,并运用材料二加以解释。(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平洋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7世纪的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4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图1 都江堰示意图注:鱼嘴作为分水之用,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 图2 玄奘西行求法(邮票)注:贞观初年,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图3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注:鉴真历经12年,终于成功东渡日本。鉴真师徒用汉语讲读经书,使汉语广泛地渗入日本的社会生活。 图4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注:北京城根据我国北方建筑避寒采光的习惯,规划房屋的朝向。
——以上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图1至图4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写出两幅图片的序号即可),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一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1.A
2.D
3.C
4.A
5.C
6.A
7.C
8.B
9.B
10.A
11.C
12.B
13.A
14.A
15.B
16.A
17.C
18.B
19.C
20.D
21.B
22.C
23.B
24.A
25.D
26.D
27.D
28.B
29.(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观点及理由:同意。 唐太宗选用了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才,出现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唐玄宗也重用贤能,任用姚崇、宋璟为朝廷重臣。在大批有德有才的能臣辅佐下,唐王朝出现了“开元盛世”的鼎盛局面。
不同意。 唐朝走向兴盛的原因除了统治者重用人才,知人善任之外,还在于统治者能够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经济上注重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农业;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也是唐朝兴盛的重要原因。
30.(1) 契丹族 金朝 A 宁夏银川
(2)学习中原汉族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社会习俗,与汉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3)有战有和,和为主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1.(1)变化:白银逐步成为主要通货;宝钞退出交易。
解释:明朝初期,政府不允许用金银交易,宝钞是主要通货;宣德、正统年间,宝钞贬值,宝钞逐步退出交易;政府赋税折收白银,官员俸禄改用白银,白银逐步成为主要通货。
(2)新航路开辟,世界各地联系加强;明朝手工业发达,丝绸、瓷器等产品成为航路的重要商品;美洲盛产的白银为航路贸易提供货币:西班牙等国商业活动的推动。
(3)在世界经济中居中心地位。
32.【示例一】
图片序号:图1。 图片序号:图4。
观点:我国古代重大工程成就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
论述: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确立了中央集权,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隋统一全国后,中央集权得到加强,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明朝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明朝政府大规模营建北京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结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可以集中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
【示例二】
图片序号:图1。 图片序号:图4。
观点:我国古代重大工程成就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论述:战国后期,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综合性水利工程都江堰,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发挥了分洪、排沙、控流、灌溉和水运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明朝修筑了长城,以城墙为主体,形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明朝长城规模宏大,设施完善,建筑水平高超;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中轴线纵贯南北,均衡布局,根据北方建筑避寒采光的习惯,规划房屋朝向,形成了完整、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结论:我国古代重大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布局合理,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示例三】
图片序号:图2。 图片序号:图3。
观点:我国古代杰出人物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论述: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法,为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根据其口述而著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沿途的地理、历史和风俗情况,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唐朝高僧鉴真历经艰辛东渡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书法、建筑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明朝郑和下西洋,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去丝绸、瓷器和茶叶等物品,增进了我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结论:我国古代杰出人物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外交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也学习、吸纳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
【示例四】
图片序号:图2。 图片序号:图3。
观点:我国古代对外交流具有双向互鉴的作用。
论述:张骞通西域后,西汉开辟了沟通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法,并携带大量佛经回国,促进佛教的发展。根据其口述而著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沿途的地理、历史和风俗情况,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传播我国优秀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结论:我国古代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同时,广泛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说明我国古代对外交流具有双向互鉴的作用。
【示例五】
图片序号:图1。 图片序号:图3。
观点: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论述:战国后期,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综合性水利工程都江堰,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发挥了分洪、排沙、控流、灌溉和水运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传播我国的医药、书法、建筑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我国古代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四大发明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推动作用。
结论:我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四大发明等优秀文化泽被中外,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