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桃李高级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齐齐哈尔市桃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16道题,共48分,每题3分)
1. 现有史料表明我国用铁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河北省曾出土商代的铁刃铜铖;人们曾在苏美尔人所建的古乌尔城(约前3500年)的古墓中,发现一把西方已知最早的小铁斧。据此可得出的合理认识是( )
A 商代已经大规模使用铁器 B. 冶铁技术可能起源于西亚
C. 中国可能最早发明了铁器 D. 中国农耕技术源自苏美尔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我国用铁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河北省曾出土商代的铁刃铜铖;苏美尔人(约前3500年)的古墓中,发现一把西方已知最早的小铁斧”可推知“冶铁技术可能起源于西亚”,B项正确;“商代大规模使用铁器”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中国可能最早发明了铁器”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中国农耕技术源自苏美尔”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2.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的部分岛屿上,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这表明世界古代文明发展的格局是
A. 多元性 B. 互补性 C. 海洋性 D. 大陆性
【答案】A
【详解】材料反映西亚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属于大河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属于海洋文明,表明世界古代文明多元性特点,故选A;根据“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可知,各个文明独立发展,无法体现互补性,排除B;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属于大河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属于海洋文明,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属于大河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属于海洋文明,故CD错误。
【点睛】
3. 12-13世纪,欧洲庄园领主们将自营地进行出租,或扩大经营规模。在伦敦周围,庄园主通过货币折算支付的雇佣劳动逐渐取代传统的奴役劳动。这反映了( )
A. 庄园经济趋向瓦解 B. 领主地位遭到了巨大冲击
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 庄园经营具有商品化色彩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13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12-13世纪的欧洲庄园主将自营地出租,通过货币折算支付劳动,这些都体现了庄园经营方式的商品化趋势,D项正确;庄园经济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并不代表庄园经济瓦解,排除A项;庄园领主只是改变经营方式,领主地位并未受到冲击,排除B项;此时尚未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C项。故选D项。
4. 自伊凡三世起,俄国还保存着分封的公国和有食邑的贵族,食邑贵族以大公名义掌握行政、司法、财税和军事的权利。伊凡四世加冕后,建立起一批作为中央管理机构的衙门,取代了波雅尔(贵族)的总督和乡长。据此可知,伊凡四世的改革( )
A.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强化了沙皇权威
C. 彻底消除封建残余势力 D. 实现了社会转型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伊凡四世统治时期(俄国)。据题意可知,伊凡三世通过设立中央管理机构取代了贵族在地方上的管理机构,这样就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A项正确;这一做法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并非强化沙皇权威,排除B项;伊凡四世改革仍然属于封建社会,并不会消除封建残余势力,排除C项;俄国社会的转型是在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后,排除D项。故选A项。
5. 西班牙殖民者确立在拉丁美洲的统治后,先捣毁印第安人的偶像,摧毁神庙,然后也像在西班牙社区那样,在印第安文明的废墟上广建教堂、慈善机构和教育机构,教原住民学习西班牙语,传授他们诸如木工、园艺和建造堤坝等知识。这反映出( )
A. 殖民统治助推了西方文化的扩张 B. 教会成为殖民统治机构的重要支柱
C. 传播宗教是欧洲殖民的主要目的 D. 移植本国制度是殖民者的通用手段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殖民者催回率印第安文化,传播欧洲文明,说明殖民统治助推西方文化的扩张,A项正确。教会是殖民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并不是殖民统治机构,排除B项;欧洲殖民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利益,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无法说明移植本国制度是殖民者的通用手段,排除D项。故选A项。
6. 从16世纪开始,种植园经济的发展改变了非洲、美洲、欧洲以及亚洲的面貌。它取代了古老的丝绸贸易,并将日渐具有活力的世界经济中心向西推进到了大西洋沿岸。这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是( )
A. 亚洲经济在这一时期陷入衰退
B. 种植园经济模式推广到了全球
C. 丝绸贸易刺激了种植园经济发展
D. 种植园经济推动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种植园经济的发展改变了非洲、美洲、欧洲以及亚洲的面貌”“并将日渐具有活力的世界经济中心向西推进到了大西洋沿岸”可以看出种植园经济在新航路开辟后,影响到亚洲、美洲等地区,并把它们纳入到世界市场之中,使世界的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亚洲的衰退,排除A项;“推广到了全球”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丝绸贸易与种植园经济间没有必然的关联,排除C项。故选D项。
7. 自15世纪中叶以后,有几任罗马教皇是文艺复兴的热情倡导者,许多人文主义者供职于教会或者受到教会的资助,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人的艺术品绘制在西斯廷教堂的穹顶之上。据此可知,文艺复兴运动( )
A. 是一场格调高雅的精英运动 B. 带有较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
C. 是一场回归传统的保守运动 D. 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秩序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许多人文主义者供职于教会或者受到教会的资助,为教会创作作品。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虽然揭露教会的贪婪和腐败,反对禁欲主义,宣扬人文主义,但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文艺复兴运动的反教会、反封建斗争不彻底,人文主义者没有彻底否定宗教神学,无意推翻教会统治,而是乐于接受教皇和教会的豢养,因此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秩序,D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的成果反映在文学、艺术、政治、科学等多个领域,运动持续两个世纪,影响波及整个西欧,人文主义思潮广泛传播,推动了思想解放,是一场影响广泛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并非局限于上层的精英运动,排除A项;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文主义,反对封建专制,排除B项;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要复兴古代希腊和罗马的灿烂文化,但实际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8. 《比利时信条》(1561)是一份加尔文派的信条,他宣称,自然界是“我们眼前的一本佳作,在其中一切受造之物,无论大小,都引导我们观摩上帝不可见的事”,对于受造界的详细辨别使人们可以理解创造者的智慧。这有助于( )
A. 发现上帝,推崇宗教自由 B. 认识上帝,发现科学奥秘
C. 因信称义,摧毁教会独裁 D. 返璞归真,回归原始基督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对于受造界的详细辨别使人们可以理解创造者的智慧”可知,加尔文派的这一信条有助于激发人们对自然世界的探索欲望,发现科学的奥秘,B项正确;材料揭示的是加尔文派对待自然界的态度,而未提及对待宗教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加尔文派对天主教会的批判,排除C项;加尔文派的这一信条阐释迎合了当时人们发现自我、发现自然的需求,解释本意在于跟上时代的发展,而非回归原始基督,排除D项。故选B项。
9. 有位法国思想家一生反对专制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自由平等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并在最终导致法国大革命舆论变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被称为“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这位思想家是(  )
A. 伏尔泰 B. 卢梭 C. 孟德斯鸠 D. 康德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世界。据材料“君主立宪制”“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并结合所学,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等,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A项正确;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项;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C项;康德是德国人,排除D项。故选A项。
10.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退还国会复议,如国会在规定期限(10天)届满之前休会,总统就可以把法案搁置不理,装进自己的口袋,使法案自行无效,这就是所谓的口袋否决权。这一规定体现了( )
A. 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 B. 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
C. 总统实际权力大于国会 D. 总统与国会的矛盾激化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787年(美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得出主要结论: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掌握行政权,同时拥有否决国会法案的权力,尤其是在国会期限届满休会的情况下具有口袋否决权,这一规定体现了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分权制衡原则,而不是“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排除A项;美国总统与国会相互制衡,分管不同权力,国会在立法上的权力大于总统,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政治上分权制衡的设计,没有体现总统与国会矛盾激化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1. 《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规定:“本议定书签字国承认有义务在他们占领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的领土上确保建立一个足以保护他们的既得权利,又在必要时根据为贸易和过境运输的自由而订立的条件保护贸易和过境运输自由的政权”。这反映出柏林会议( )
A. 确立了列强在非洲的统治秩序 B. 承认了非洲大陆各国的独立
C. 肯定了“三角贸易”的合法性 D. 标志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柏林会议的内容是确定了列强在非洲的势力范围,规定了列强在其势力范围内的权力,所以是确立了列强在非洲的统治秩序,A项正确;这次会议是确立了列强在非洲的殖民权益,而不是承认非洲大陆各国的独立,排除B项,这次会议和“三角贸易”内容无关,排除C项;《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是1884年签订的,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A项。
12. 1912年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剥牡蛎的童工,年龄主要集中在6-10岁,他们每天凌晨四点就开始工作,脸上是与年龄不符的沧桑,手上都是伤口。当时美国工厂雇用童工现象非常普遍、据此可知,当时( )
A. 部分半手工产业非常适合童工劳作 B. 美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区域开不均衡
C. 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具有贪婪野蛮性 D. 贫富差距问题在美国南部尤为严重
【答案】C
【详解】材料显示美国工厂中使用童工的现象,说明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具有野蛮性,C项正确;使用童工体现出资本主义的野蛮性,不是半手工产业非常适合童工劳作,排除A项;B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与其他州的比较,排除D项。故选C项。
13. 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所以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这些措施出自( )
A. 苏俄政权 B. 巴黎公社 C. 第一国际 D. 共产党宣言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1年(法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运动中公布的措施有,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所以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B项正确;这些措施出自巴黎公社而不是苏俄政权,排除A项;第一国际是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没有出台过材料措施,排除C项;《共产党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没有出台过材料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
14. 阿卜杜·卡德尔是阿尔及利亚公认的反法运动领袖,土著居民视其为民族英雄。但在殖民主义者的历史叙事中,有人将他塑造为几乎完全接受欧式教育的欧洲化的贵族形象,有人则认为他是一个无知的人,只是利用了宗教热情从事抗法斗争。这表明( )
A. 公共记忆更具有可信度 B. 政治立场影响评价观点
C. 历史记录只是主观回忆 D. 历史叙事服务殖民统治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阿尔及利亚)。根据材料可知,阿卜杜·卡德尔被认为是“民族英雄”“几乎完全接受欧式教育的贵族形象”“穆斯林的克伦威尔”,这主要是因为政治立场影响评判者观点,B项正确;公共记忆也具有主观性,部分内容不一定可信,排除A项。历史记录有主观因素,但仍有客观记载,排除C项。土著居民视阿卜杜·卡德尔为民族英雄,这不是服务于殖民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15. 1916年初,英国拒绝了中国加入欧洲战场的提议,后又否定了中国“以工代兵”的计划。不久英国却主动招募华工,至1917年4月底,已有三万五千名华工被送入法国战场。英国政府态度的变化源于( )
A. 中国地位的提升 B. 十月革命的爆发 C. 英法矛盾的激化 D. 欧洲战局的变化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时期(中国、英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915-1916年,欧洲战场处于胶着状态,1916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等惨烈的大型战争,参战双方都损失惨重,到1917年4月,沙俄爆发了“二月革命”随后推出一战,英法等协约国迫切需要新鲜血液的加入,1917年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作为太平洋战争的主战场,中国抗战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中国地位提升,排除A项;据所学,十月革命的时间是1917年11月,与材料中时空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英法同为协约国一方,一战期间主要矛盾是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矛盾,英法矛盾在此时应该是缓和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6. 某一文告有以下词句:“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 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这一文告
A. 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B. 由国民政府在南京发布 C. 发布于民国三十年十二月 D. 因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发布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对日宣战是日本轰炸珍珠港后美国对日宣战,中国对日宣战,材料中民国30年12月,也就是1941年12月,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对日宣战的告示,应该是在珍珠港事件以后,而全面抗战爆发时1937年七七事变,排除A项;中国对日宣战时,南京已经被占领,排除B项;反法西斯同盟成立是1942年初,排除D项。故选C项。
二、材料分析题(3道题,共37分,每题具体分值在题号后)
17. 正确使用史料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图2、图3是某同学研究某一课题时搜集的历史史料,请你猜测这位同学研究的课题是什么,并说明其史料价值。
【答案】课题: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史料类型:图1图2图3均为实物史料(一手史料)。
史料价值:实物(一手)史料是当时历史的见证,能比较真实直观的反映历史,是可靠的史料来源,学术价值较高。但是实物史料多为片断,无法完全反应历史的全貌与原貌。需要与其他史料互相印证,相互补充。图1悬崖石刻对于研究波斯帝国时期的楔形文字和历史发展状况,均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图2罗塞塔碑刻对于研究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历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图3甲骨文出土对于研究古代中国商朝历史和文字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总之:这些历史文物是古代人类文明多元特征的一个缩影。人类最初的文明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奠定了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基础。
【详解】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世界)。课题:根据三个图片信息及其所代表文明可以得出课题: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史料类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图2图3均为实物史料(一手史料)。史料价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物(一手)史料是当时历史的见证,能比较真实直观的反映历史,是可靠的史料来源,学术价值较高。但是从材料提供是实物史料的完整性看,这些实物史料多为片断,无法完全反应历史的全貌与原貌。需要与其他史料互相印证,相互补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悬崖石刻对于研究波斯帝国时期的楔形文字和历史发展状况,均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图2罗塞塔碑刻对于研究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历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图3甲骨文出土对于研究古代中国商朝历史和文字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最后,综合材料及所学进行总结概述,这些历史文物是古代人类文明多元特征的一个缩影。人类最初的文明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奠定了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基础。
18.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国家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元丝绸之路
材料二 “一带一路”示意图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这一“海路”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对外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一带一路”形成的时代背景。指出材料三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和现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
【答案】(1)海路:古代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的海上贸易网络,是中国与东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和平往来的通道。
对外政策:①对外开放;②平等贸易。
(2)背景:①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②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做法:海外扩张、武力征服、抢占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评价:①在殖民扩张过程中,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巨大的利益,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和灾难。②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详解】(1)海路:从路线和内容来看,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涉及的线路是古代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的海上贸易网络。从交往形式来看,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东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和平往来的通道。
对外政策:海上丝绸之路的出现说明我国古代的对外政策是对外开放;根据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流情况来看,体现出平等贸易的政策特征。
(2)背景:从国际经济环境看,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时间是在21世纪,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从国内情况来看,一带一路提出的国内背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从外交领域来看,一带一路提出的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密切相关;从时代主题来看,这一时期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也为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机遇。
做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主义主要的方式是海外扩张、武力征服、抢占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的殖民活动首先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为其带来巨大利益。对于被殖民地区有双重影响,一方面给被殖民地区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19. 看图回答问题:
(1)根据5幅图所反映的内容,指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总体发展趋势。
(2)根据图4,5,指出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差异,并谈谈你的认识
(3)根据以上5幅图以及所学知识,你可以总结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哪些经验教训。
【答案】(1)趋势: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际,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趋势。
(2)差异:城市中心论,农村包围城市;认识(从原因和启示两方面谈):国情差异,敌我力量对比,依靠主力;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3)掌握武装,坚持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必须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保证革命的彻底胜利;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1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设想;图2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图3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图4是攻打冬宫,建立社会主义正确;图5是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综上以上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等方面概括趋势即可。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近代的中国及世界。第一小问差异,根据图4“攻打冬宫”可知俄国的革命道路是走城市中心论;图5“井冈山会师”可知中国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第二小问认识,根据第一小问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原因(国情差异、敌我力量对比、主力军)和启示两方面思考作答。
(3)本题是评价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近代的中国。关于总结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教训,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可从革命领导权、武装领导权、同盟军等方面思考作答,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三、论述题(1道题,共15分)
20. 国际格局的变化
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试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叙述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答案】史实:
水平1:能够围绕与问题相关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
一战后,战胜国召开标榜“和平”的会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构成了决定战后格局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会后建立的国际组织——国联旨在维护世界和平,适应了世界整体化的发展需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使世界局势得到暂时稳定,战后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更密切,相互依存度进一步加深,出现了繁荣发展的景象。
然而,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充满矛盾和冲突。它是大国强权的产物,侵犯了其他国家的主权与利益,导致国与国之间等充满了矛盾。世界经济组织与国际贸易规则的缺失,威胁着世界格局的稳定。经济危机的爆发动摇了一战后的国际格局的经济基础。国联缺乏有效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对大国缺乏制约力,无法有效维护和平。法西斯国家的兴起和结盟改变了世界格局。二战的爆发,结束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主张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实行共处和合作,构成了新的国际格局。联合国的成立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解决国际重大政治经济秩序问题,促进各国和平与发展,标志着世界整体化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同样,雅尔塔体制沿用强权政治的惯例,美苏及两大阵营之间展开了半个世纪的矛盾与冲突,损害了相关国家的利益。核阴影威胁世界和平。
大国国际关系的重组、欧共体和第三世界的发展等,加速了国际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冷战结束后,重构“和平与发展”的多极化的世界体系成为各国努力的重要课题。
水平2:仅运用与问题缺乏相关性的边缘知识进行回答。
水平3:其他答案。
组织:
水平1:叙述体现时序感。
水平2:叙述时序跳跃。
水平3:叙述混乱。
【详解】结合所学,从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到二战前经济危机后法西斯国家的兴起和结盟对原有格局的破坏、二战的爆发使原有格局的结束进行阐述;从二战后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变化、雅尔塔体制的建立、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与发展进行阐述;再从冷战结束后世界趋势变化进行阐述即可。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凸飞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第 11 页,共 11 页
试题资源网-凸飞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桃李高级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