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历史试题 (7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下列有关原始居民生活场景在专题片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劳动 B.北京人懂得了人工取火
C.山顶洞人已有了审美观念 D.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
2. 2023年4月 5日,以“寻根祭祖黄帝陵,勠力同心创伟业”为主题的癸卯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举行。公祭轩辕黄帝是因为
A.他联合炎帝打败了蚩尤 B.他教民种植五谷和蔬菜
C.他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 D.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3. 暑期《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火热上映,观影者纷纷为其磅礴的气势所震撼。 《封神》男主人公商王殷寿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导致了国家的灭亡。商朝的覆灭与下列哪场战争有关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涿鹿之战
4. 2023年是农历兔年。下表是汉字“兔”的演变历程,据此可知
A.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 B.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C.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 D.早期汉字缺乏使用价值
5. 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期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很傲慢
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地位衰微
6. 学习历史,要能分辨“描述”和“评价”的区别。下列句子中,有的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描述,有的是对历史现象的看法、解释和评价。请将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句子找出来
A.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 B.战国初年,韩赵魏三家分晋
C.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D.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
7.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与这幅对联中所含的两个成语故事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项羽和越王勾践 B. 项羽和吴王夫差
C.刘邦和越王勾践 D.刘邦和吴王夫差
8. 据《史记》记载,秦国商鞅变法,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荣耀) ”。此项变法措施
A.提升了秦国的粮食产量 B.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C.增加了秦国的财政收入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9. 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在管仲的帮助下,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他是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10. 树立时空观念是培养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右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秦国所在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 老子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下句子中符合该思想是
A.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D.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12.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修建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和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A.春秋时期秦国 B.春秋时期楚国 C.战国时期秦国 D.战国期楚国
13.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子百家”。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A.孟子———民贵君轻 B.韩非———“兼爱” “非攻”
C.墨子———主张“礼治” D.庄子———以法治国
14. 秦汉时期,北方匈奴族骤然崛起,成为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胁。下列哪位历人物不是秦汉时期对匈奴作战的军事将领
A.蒙恬 B.卫青 C.霍去病 D.陈胜
15. 中国古代讲求“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诗”, 即避讳名字。例如信息就是因避唐代宗李豫讳而改名宿迁县。那么下列哪一选项可能是因避秦始皇诗而义名的
A.改正月为端月 B.改恒山为常山
C.改彻侯为通侯 D.改秀才为茂才
16. 长城穿越千年,绵延万里,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点分别在
A.山海关、 嘉峪关 B.辽东、 临洮
C.山海关、 临洮 D.鸭绿江、 嘉峪关
17.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万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对此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A.实施休养生息的政策 B.学习秦朝的政治制度
C.消除秦王朝的残余势力 D.加强中央集权
18. 我国有很多咏史怀古诗对秦的暴政加以抨击,下面这首诗贬责秦统治者
咏史诗·长城 [唐]胡曾 祖舜宗尧自太平, 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A.焚书坑儒 B.刑罚严苛 C.滥用民力 D.穷兵黩武
19. 公元前212年,太原郡晋阳县人要去集市上购买生活用品。他所应携带的货币是
20.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一人“奉诏六条察州”,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这所反映的措施是
A.设御史 B.设刺史 C.设郡守 D.设县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第21题8分, 第22题7分, 第23题7分, 第24题8分, 共30分。)
21.(8分)制度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表现,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帝以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先后有尧、舜、禹。那时候,部落联盟首领由推选产生。尧老了,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才德的舜为继承人。尧死后,舜继承了尧的位置。舜年老了,也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这种首领位置更替的方式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后来该方式被哪一制度所取代 (2分)
材料二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左传》
(2) 根据材料二,说明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在该制度下周代形成了怎样的贵族等级体制 (2分)
材料三 商鞅变法后的秦制度,最重要也最具代表性的是什伍制。 “什伍”本是古时军旅基层编制单位,商鞅变法“令民为什伍”,即用军队编制形式组织民众,使之平时生产劳动,战时则以此建制进行作战。 ——摘编自黄留珠《重新认识秦文化》
(3) 概括材料三中商鞅在制度方面的创新。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的积极作用。 (2分)
材料四 周实行大封建,封周王兄弟、宗室、姻亲、同盟为诸侯,构建了以周天子为宗主的宗法等级分封体系。西周时期,原夏人、商人、周人三族融合为一体,并吸收其他部族集团的成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更趋统一,华夏民族共同体基本形成。……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非华夏各族内徙,造成了各族交结杂处的局面。异族的进攻加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民族意识空前高涨。
——摘编自刘正寅《交融与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华夏民族》
(4) 根据材料四,概括该时期民族交融的原因。(2分)
22.(7分)2023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一号文件,提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原始农业具有与世界其他地区明显不同的特点。在种植业方面,中国以北方的粟黍和南方的水稻为主,不同于西亚以种植小麦大麦为主,也不同于中南美洲以种植马铃薯、倭瓜和玉米为主。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粟和水稻分别是由我国哪一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的 (2分)
材料二 当时的居民在起名字时,往往把牛和耕连在一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名子耕;还有“犁牛之子驻且角”的“犁”“牛”连用的句子。……牛耕已为人所熟知,并且作为一种先进事物受到重视。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2) 材料二中的牛耕开始于何时 (1分)
材料三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卷六八《商君列传》
(3)材料三中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并进一步说明商鞅变法的目的。(2分)
材料四 汉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汉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4)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文帝、景帝实行相关经济政策的原因。并进一步说明该政策的推行开创了怎样的统治局面 (2分)
40.(7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标识和精神动力。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家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孔子)有个毕生服膺的道德律,便是所谓的“仁”。……他认为“仁”是一切道德的实质,没有“仁”,一切道德都归于空虚。……他处处为人着想,绝不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加诸于他人。
——傅乐成《中国通史》
(1) 概括材料一中孔子的核心思想。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基本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孔子的核心思想在治国方面有何体现 (3分)
材料二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统一文字由于中国文字所具有的性质,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 材:二中“统一文字”是哪一种文字 根据材料二,说说统一文字在当时有什么作用 (2:)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
(3) 概括材料三中董仲舒所提出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被统治者采纳后对儒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2分)
24. (8分)秦汉时期,中国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成为奏汉王朝的重中之重。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
(1) 材料一表明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央政府中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么 (2分)
材料二 汉武帝下诏“诸侯王分与子弟邑”,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可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这一法令实行后, “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结果“则王子无不封侯而诸侯益弱矣”。
——林剑鸣《秦汉史》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这一法令”名称。据材料二,概括此法令实施所带来的影响。 (2分)
材料三 汉武帝时期实行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政策。经济统制政策的制定者桑弘羊开宗明义地讲,是因为长期对匈奴作战,导致“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
——摘编自于传波《汉代盐铁官营再评价》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实行经济统制政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说明汉武帝实行的经济统制政策。(2分)
材料四 秦始皇统一天下,创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帝国,其管理系统之完备和充实,在当时各处的大国中可谓独步。秦朝立下的行政系统,在中国历史上延续到20世纪初,在大原则上,改变不多。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4) 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立下的行政系统的历史意义。 (2分)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D
3. C
4. B
5. D
6. D
7. A
8. B
9. B
10. A
11. B
12. C
13. A
14. D
15. A
16. B
17. A
18. C
19. A
20. B
二、非选择题
21.
(1)禅让制;世袭制。
(2)分封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实行什伍制;使秦国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4)西周实行分封制,促进了民族融合;春秋时期,异族进攻加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
22.
(1)粟:半坡居民;水稻:河姆渡居民。
(2)春秋时期。
(3)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富国强兵。
(4)原因:汉文帝、汉景帝重视农业,为了巩固统治。局面:文景之治。
23.
(1)核心思想:仁。基本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治国体现:以德治国。
(2)文字:小篆。作用: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
(3)观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24.
(1)郡县制;监察百官。
(2)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3)长期对匈奴作战,导致财政不足;盐铁官营、统一铸币等。
(4)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很长时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