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
1.下表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中可以获悉()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性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C.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2.“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文中高度盛赞的事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3.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适用于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第一手史料是()
A.亲历者的回忆记录 B.文学艺术作品 C.有关历史新闻评论 D.开国大典现场照片
4.文艺创作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下列歌词最能体现新中国成立的是()
A.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B.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
C.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D.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5.下图“?”处的内容应是
A.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B.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6.如下图是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一位战士写下的绝命诗。据此可知,“冰雕连”肩负的神圣使命是()
A.解放全中国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跨过鸭绿江 D.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
7.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 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推行 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一五”计划的实施
8.“它总结了党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又适应建国后的新形势确定了新政策,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材料中的“它”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9.下图反映了1950年广西临桂县六塘区各阶层人口及其土地占有情况。据此判断,下列口号适用于这一时期该县工作的是()
A.“打土豪,分田地” B.“贫雇中农团结紧,消灭地主阶级做主人”
C.“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D.“一天等于20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10.下图是“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图。这些数据体现了“一五”计划期间()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
C.各行业均取得显著的增长
D.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1.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人口流动高峰出现在1952-1957年,城市职工的人数从1603万增加到3101万,当时东三省成为主要的人口迁移目的地。上述人口流动()
A.加快了农业集体化 B.适应了土地改革的需要
C.支援了工业化建设 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2.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大娘笑着说:“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还有什么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实现了法治化
13.如图是1955年创作的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该作品反映了()
A.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C.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D.农业合作化的现实成果
14.漂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当其自身重力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反之则会下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导致如图这一现象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大跃进”运动推进
15.下图B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 B.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C.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D.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16.1959-1961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严峻挑战,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提出了()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自给,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说明该时期的建设成就
A.具有开创性和莫基性 B.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了中国的工业化D,使中国成为发达国家
18.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受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②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19.下图中的人物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C.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20.下列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历史事实 历史解释
A 开国大典 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中共八大召开 巩固了新生政权
D 九一三事件 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二.材料题(10分)
21.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950~1952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2年
人口比例 土地比例 人口比例 土地比例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地主、富农 14.5 54.8 7.9 8.6
(1)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此次生产关系调整后,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3分)
材料三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3)材料三反映出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经济方面的哪两个严重失误?原因是什么?(3分)
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历史月考答案
1-5、ACDDD
6-10BABBA
11-15CADCB
16-20CACAB
21、(1)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
(2)三大改造:赎买政策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等
(4)国家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以民为本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五中集团联盟2024-2025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