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的得2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分)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生活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
B.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100mm
C.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D.中学生身高约为16dm
2.(2分)关于长度的测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长度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线量起
B.测量物体的长度,选用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C.测量方法不正确会造成误差
D.在进行长度测量时,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3.(2分)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骏马在奔驰 B.流星划过夜空
C.地球绕太阳公转 D.植物开花结果
4.(2分)如图所示,白鹭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针对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向前运动的
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
C.“倒影”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
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下运动
5.(2分)某同学骑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4s内通过40m的路程,那么他在前2s内的速度是( )
A.40m/s B.20m/s C.10m/s D.5m/s
6.(2分)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A.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等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B.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C.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两人都做变速运动
7.(2分)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公路上跑步,二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速度之比为5:4,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3( )
A.5:3 B.4:3 C.15:16 D.5:4
8.(2分)201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2022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降低噪声影响,守护听力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与声音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产生声音的响度不同
C.“山东舰”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跳广场舞时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
9.(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音调越高
C.图丙中小白兔通过声音的音调判断出叫门的不是妈妈
D.图丁中捕鱼船通过声呐确定鱼群位置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10.(2分)下列例子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影子的形成
B.日食与月食
C.挖掘地铁隧道时用激光指引方向
D.雷雨来临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11.(2分)下列与“影”相关的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曹州古城永安塔在湖中的倒影
B.小孔成像形成的倒影
C.灯光下人手在墙上形成的手影
D.月光下的人影
12.(2分)视力测试时,测试者需距离视力表5m,因受到场地限制,则( )
A.此时小华到视力表的距离应为2m
B.此时小华到平面镜的距离应为2m
C.小华若面镜,视力表的像会变小
D.小华若面镜,视力表的像也会面镜
二.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空1分,共12分,按题目要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作答)
13.(3分)如图在测量木块的长度时,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或“B”),所选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为 mm,木块的长度是 cm。
14.(3分)小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如下:17.58cm、17.5cm、17.57cm、17.56cm。根据记录分析,其中一次测量值明显是错误的 cm,错误的原因是 。小华应当将这个笔的长度记为 cm。
15.(2分)有关小孔成像,所成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 。在反射时,光路是 。
16.(2分)航天员在月球上不能直接用口语交谈的原因是: 。暖气管能把敲击声传遍楼内各处说明 。
17.(2分)中考考场中,同学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监考老师在黑板上所写的提示语,这是因为光发生了 反射,发生这种反射时 (选填“会”或“不会”)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其中18题、19题各2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按题目要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作答)
18.(2分)按要求作图。如图,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射向镜面,请画出反射光线
19.(2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平面镜所成的像
20.(3分)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停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
(2)由图中数据判断可知:小车沿斜面滑下的运动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完成实验后,小王在评估时意识到,时间不容易测准。在测量时间时 。
A.熟练使用停表;
B.适当减小斜面的倾角;
C.适当减小选定位置的间距。
21.(6分)如图是在一条细绳一端系一个小铁球做成的摆,小明用电子表测出了这个摆的周期(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后,想探究摆的周期与什么因素有关,还可能与细绳的长短有关。于是他通过改变小铁球的质量和细绳的长度测出摆摆动30个周期所用的时间,得到如表的实验数据。
次数 铁球质量/g 细绳长度/cm 30个周期/s 周期/s
1 10 50 42.0 1.4
2 10 80 54.0 1.8
3 20 50 42.0 1.4
4 20 80 54.0 1.8
(1)小明先测出摆摆动30个周期所用的时间,再求周期,以下与此方法相同的是: 。
A.测量钢丝的直径时先测40圈的总宽度;
B.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2)在第1、2次实验中,小明用“保持质量不变,改变细绳长度”的方法来探究摆的周期与细绳长度的关系 法;比较第1、2次实验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铁球质量相同时, ;
(3)通过比较第 次实验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摆的周期与铁球的质量 。
(4)应用:小王家的摆钟与标准时间相比走慢了,要使钟走时变准,应调节螺母使摆长变 。(选填“长”或“短”)
22.(7分)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将玻璃板垂直纸面放置,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
(1)实验时应选用 (选填“较薄”或“较厚”)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
(2)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虚”或“实”)像。
(4)实验过程中,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蜡烛B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若无论怎么调节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可能是 。
(5)本实验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选填序号)。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B.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23题6分,24题8分,共14分,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计算过程中物理量必须带上单位,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3.(6分)如图所示,是小丽开车即将到达隧道口时所发现的交通标志牌。若匀速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3min,请你用以下规定的两种不同的方法
(1)通过比较速度的方法判断小丽是否超速。
(2)通过比较路程的方法判断小丽是否超速。
24.(8分)一列动车长400m,以360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在A处鸣笛,动车完全穿越长为2000m的隧道所用时间为30s。(空气中声速为340m/s),求:
(1)B处到隧道口相距多远;
(2)动车穿越隧道的平均速度。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的得2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分)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生活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
B.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100mm
C.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D.中学生身高约为16dm
【答案】D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B、人手指甲的宽度约为3cm=10mm;
C、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3s;
D、中学生身高约为16dm=1.7m。
故选:D。
2.(2分)关于长度的测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长度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线量起
B.测量物体的长度,选用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C.测量方法不正确会造成误差
D.在进行长度测量时,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D
【分析】长度测量的方法: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一般从零刻度线量起,零刻线已磨损的可以从其他没有磨损的刻线起测量;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多次测量求取平均值;测量长度时,根据需要选择的合适的分度值。
【解答】解:A、测量长度时不一定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线量起,可以从其他没有磨损的刻线起测量;
B、测量长度时,并不是越小越好;
C、测量方法不正确会造成错误,故C错误;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故选:D。
3.(2分)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骏马在奔驰 B.流星划过夜空
C.地球绕太阳公转 D.植物开花结果
【答案】D
【分析】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解答】解:A、奔驰的骏马,属于机械运动;
B、划过夜空的流星,属于机械运动;
C、地球绕太阳公转,属于机械运动;
D、植物的开花结果,不属于机械运动。
故选:D。
4.(2分)如图所示,白鹭掠过平静的湖面,在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针对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白鹭是向前运动的
B.以水面为参照物,白鹭是静止的
C.“倒影”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结果
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下运动
【答案】D
【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2)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所以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
【解答】解:A、以其倒影为参照物,故A错误;
B、以水面为参照物,故以水面为参照物,故B错误;
C、水中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故C错误;
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即其倒影相对白鹭向下运动。
故选:D。
5.(2分)某同学骑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4s内通过40m的路程,那么他在前2s内的速度是( )
A.40m/s B.20m/s C.10m/s D.5m/s
【答案】C
【分析】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前2s内的速度与4s内的速度相等;已知路程s,运动时间t,由速度公式可求出自行车的速度。
【解答】解: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
自行车的速度v===10m/s。
故选:C。
6.(2分)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A.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等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B.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C.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两人都做变速运动
【答案】A
【分析】(1)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部路程处于所有的总时间。据此对AB做出判断;
(2)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据此对CD做出判断。
【解答】解:AB、由图象可知,所用的时间都是8s可知,故A正确;
CD、由图象可知,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所以小华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故选:A。
7.(2分)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公路上跑步,二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速度之比为5:4,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3( )
A.5:3 B.4:3 C.15:16 D.5:4
【答案】B
【分析】由题意可知,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知道速度之比和路程之比,根据v=求出甲、乙两同学所用的时间之比。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v乙=5:4,s甲:s乙=6:3,
由v=可得,甲
==×=×=。
故选:B。
8.(2分)201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2022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降低噪声影响,守护听力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与声音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产生声音的响度不同
C.“山东舰”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跳广场舞时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
【答案】C
【分析】(1)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休息和学习的声音都是噪声。
(2)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解答】A、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减弱雷声的响度,故A错误。
B、“闻其声而知其人”,故B错误。
C、“山东舰”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故C正确。
D、跳广场舞时喇叭播放的歌曲有时会干扰别人的正常休息,故D错误。
故选:C。
9.(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音调越高
C.图丙中小白兔通过声音的音调判断出叫门的不是妈妈
D.图丁中捕鱼船通过声呐确定鱼群位置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答案】A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3)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A、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故A正确;
B、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尺子的振动快慢有关,振动越慢,故B错误;
C、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
D、捕鱼船通过声呐确定鱼群位置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10.(2分)下列例子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影子的形成
B.日食与月食
C.挖掘地铁隧道时用激光指引方向
D.雷雨来临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答案】D
【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比声速快来进行分析。
【解答】解:ABC、日食和月食、挖掘地铁隧道时用激光指引方向,故ABC不符合题意;
D、发生雷电时,然后才能听到雷鸣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2分)下列与“影”相关的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曹州古城永安塔在湖中的倒影
B.小孔成像形成的倒影
C.灯光下人手在墙上形成的手影
D.月光下的人影
【答案】A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
A,曹州古城永安塔在湖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小孔成像形成的倒影,故B不符合题意;
C、灯光下人手在墙上形成的手影,故C不符合题意;
D、月光下的人影,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2分)视力测试时,测试者需距离视力表5m,因受到场地限制,则( )
A.此时小华到视力表的距离应为2m
B.此时小华到平面镜的距离应为2m
C.小华若面镜,视力表的像会变小
D.小华若面镜,视力表的像也会面镜
【答案】B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是虚像。
【解答】解:
AB、平面镜成像时,所以视力表到镜面的距离为3m,小明到视力表的距离为3m﹣4m=1m,B正确;
C、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视力表的像大小不变;
D、小华若面镜,则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变。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空1分,共12分,按题目要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作答)
13.(3分)如图在测量木块的长度时,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B (选填“A”或“B”),所选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为 1 mm,木块的长度是 2.00 cm。
【答案】B;1;2.00。
【分析】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由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可知,读数时,故正确的读数方法是B;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2cm;木块左侧与4.00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6.00cm﹣2.00cm=2.00cm。
故答案为:B;1;4.00。
14.(3分)小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如下:17.58cm、17.5cm、17.57cm、17.56cm。根据记录分析,其中一次测量值明显是错误的 17.5 cm,错误的原因是 没有估读 。小华应当将这个笔的长度记为 17.57 cm。
【答案】17.5;没有估读;17.57。
【分析】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计算前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除错误读数,取其余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
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解答】解:题中数据中,17.58cm、17.56cm的分度值是1mm,是错误数据;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L==17.57cm。
故答案为:17.7;没有估读。
15.(2分)有关小孔成像,所成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 无关 。在反射时,光路是 可逆的 。
【答案】无关;可逆的。
【分析】在小孔成像现象中,物体经小孔成的像的形状由物体决定,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解:在小孔成像现象中,物体经小孔成的像的形状由物体决定,与孔的形状无关,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无关;可逆的。
16.(2分)航天员在月球上不能直接用口语交谈的原因是: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暖气管能把敲击声传遍楼内各处说明 固体可以传声 。
【答案】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可以传声。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航天员在月球上不能直接用口语交谈的原因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7.(2分)中考考场中,同学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监考老师在黑板上所写的提示语,这是因为光发生了 漫 反射,发生这种反射时 会 (选填“会”或“不会”)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漫;会。
【分析】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1)黑板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黑板上,进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这是光在黑板上发生漫反射;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故答案为:漫;会。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其中18题、19题各2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按题目要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作答)
18.(2分)按要求作图。如图,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射向镜面,请画出反射光线
【答案】见解答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解答】解:先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如图所示:
19.(2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平面镜所成的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的像,连接即为物体AB的像;
【解答】解:作出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用虚线连接A′B′就是物体AB的像
20.(3分)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停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刻度尺 。
(2)由图中数据判断可知:小车沿斜面滑下的运动是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完成实验后,小王在评估时意识到,时间不容易测准。在测量时间时 C 。
A.熟练使用停表;
B.适当减小斜面的倾角;
C.适当减小选定位置的间距。
【答案】(1)刻度尺;(2)变速;(3)C。
【分析】(1)根据实验原理确定本实验的测量工具停表和刻度尺。
(2)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
(3)减小选定位置的间距不能减小误差。
【解答】解:(1)根据实验原理,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测量,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尺。
(2)由图中数据判断可知:上半段的所用的时间比下半段所用的时间长,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小于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3)适当减小选定位置的间距,不能减小时间测量误差。
故答案为:(1)刻度尺;(2)变速。
21.(6分)如图是在一条细绳一端系一个小铁球做成的摆,小明用电子表测出了这个摆的周期(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后,想探究摆的周期与什么因素有关,还可能与细绳的长短有关。于是他通过改变小铁球的质量和细绳的长度测出摆摆动30个周期所用的时间,得到如表的实验数据。
次数 铁球质量/g 细绳长度/cm 30个周期/s 周期/s
1 10 50 42.0 1.4
2 10 80 54.0 1.8
3 20 50 42.0 1.4
4 20 80 54.0 1.8
(1)小明先测出摆摆动30个周期所用的时间,再求周期,以下与此方法相同的是: A 。
A.测量钢丝的直径时先测40圈的总宽度;
B.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2)在第1、2次实验中,小明用“保持质量不变,改变细绳长度”的方法来探究摆的周期与细绳长度的关系 控制变量 法;比较第1、2次实验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铁球质量相同时, 摆长越长,周期越长 ;
(3)通过比较第 1、3 次实验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摆的周期与铁球的质量 无关 。
(4)应用:小王家的摆钟与标准时间相比走慢了,要使钟走时变准,应调节螺母使摆长变 短 。(选填“长”或“短”)
【答案】(1)A;(2)控制变量;摆长越长,周期越长;(3)1、3;无关;(4)短。
【分析】本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摆的周期的影响因素;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小明先测出摆摆动30个周期所用的时间,再求周期,与此方法相同的是A,故A正确。
(2)在第1、2次实验中,改变细绳长度”的方法来探究摆的周期与细绳长度的关系;比较第4,得出实验结论:铁球质量相同时,周期越长;
(3)通过比较第1、3次实验的两组数据。
(4)应用:小王家的摆钟与标准时间相比走慢了,要使钟走时变准。
故答案为:(1)A;(2)控制变量,周期越长、8;无关。
22.(7分)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将玻璃板垂直纸面放置,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
(1)实验时应选用 较薄 (选填“较薄”或“较厚”)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确定像的位置 。
(2)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不能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 (填“虚”或“实”)像。
(4)实验过程中,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蜡烛B应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若无论怎么调节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可能是 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 。
(5)本实验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B (选填序号)。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B.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
【答案】(1)较薄;确定像的位置;(2)大小;(3)不能;虚;(4)靠近;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5)B。
【分析】(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
用玻璃板进行实验时,不但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也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光屏上能承接到的是实像,不能承接到像的是虚像;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
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则像和物体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5)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解答】解:(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所以应选用较薄玻璃板;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观察到蜡烛A的像和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4)如果使蜡烛A离玻璃板近一些,蜡烛B会靠近玻璃板;
若实验中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B,都能与蜡烛的像重合,则可能是玻璃板未与桌面垂直造成;
(5)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
故答案为:(1)较薄;确定像的位置;(3)不能;虚;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23题6分,24题8分,共14分,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计算过程中物理量必须带上单位,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3.(6分)如图所示,是小丽开车即将到达隧道口时所发现的交通标志牌。若匀速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3min,请你用以下规定的两种不同的方法
(1)通过比较速度的方法判断小丽是否超速。
(2)通过比较路程的方法判断小丽是否超速。
【答案】(1)通过比较速度可知判断小丽没有超速。
(2)通过比较路程可知小丽没有超速。
【分析】(1)交通标志牌上,“80”为限速标志,是指该路段最高车速为80km/h;“××隧道3600m”是指该隧道的长度为3600m;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小丽开车的速度,然后与80km/h比较即可;
(2)假设小丽的车速是80km/h,由v=公式变形求得小丽开车3min行驶的路程,然后与3600m比较即可。
【解答】解:
(1)“80”为限速标志,是指该路段最高车速为80km/h
小丽的车速:v===20m/s=72km/h<80km/h;
(2)假设小丽的车速是80km/h,
由v=可知最大t=80km×h=6km=4000m>3600m。
答:(1)通过比较速度可知判断小丽没有超速。
(2)通过比较路程可知小丽没有超速。
24.(8分)一列动车长400m,以360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在A处鸣笛,动车完全穿越长为2000m的隧道所用时间为30s。(空气中声速为340m/s),求:
(1)B处到隧道口相距多远;
(2)动车穿越隧道的平均速度。
【答案】(1)B处到隧道口相距是480m;
(2)动车穿越隧道的平均速度80m/s。
【分析】(1)根据s=vt分别计算出4s声音传播的距离和动车行驶的路程,B处到隧道口相距,等于声音传播的距离和动车行驶的路程的差的一半;
(2)动车完全穿越隧道行驶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加上动车长,根据v=计算动车穿越隧道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4s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340m/s×4s=1360m,
动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速度v车=360km/h=100m/s,
5s动车行驶的路程s车=v车t=100m/s×4s=400m,
B处到隧道口相距d=×(s声﹣s车)=×(1360m﹣400m)=480m;
(2)动车完全穿越隧道行驶的路程s=l隧道+l车=2000m+400m=2400m,
动车穿越隧道的平均速度v===80m/s。
答:(1)B处到隧道口相距是480m;
(2)动车穿越隧道的平均速度80m/s。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