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三章 内能 章末综合练
一、单选题
1.如图为白天海陆风形成的示意图。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与海洋相比,陆地的土地( )
A.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B.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C.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D.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2.成都正以新发展理念创建公园城市,让市民可以出门见绿意,抬头望雪山。对下列美好生活场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春天,蒲江品茗春茶暖;热茶暖手,是通过做功改变手的内能
B.夏天,龙泉戏水浸心凉;水比岸边石头凉,说明水的比热容小
C.秋天,新都赏桂满城香;花香袭人,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D.冬天,郫都望雪西岭上;山顶积雪常年不化,积雪的内能为零
3.如图所示,是根据“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实验数据绘制的a、b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实验中两种物质的质量相同,初温度相同,选用的加热器相同,由图像可知( )
A.加热相同时间,a物质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小
B.加热时间相同,a物质的末温度高,比热容大
C.吸收热量相同,b物质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小
D.吸收热量相同,b物质的末温度低,比热容大
4.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0~2min内乙物质比甲物质吸收的热量多
C.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D.乙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CD段的比热容小
5.某同学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获得如图所示的甲、乙升温与加热时间之间关系的图像,甲、乙两种液体中有一种是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液体是水
B.甲液体的比热容是
C.质量相同的甲、乙下降相同的温度,甲放出的热量多
D.质量相同的甲、乙吸收相同的热量,乙升高的温度多
6.从物理学角度,对下列自然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
A.“阳春三月,鸟语花香”:属于扩散现象,温度高时,分子才会做无规则运动
B.“夏荷轻摇,珠露合聚”:露珠聚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秋高气爽,落叶飘扬”: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数九严冬,银装素裹”:积雪间存在孔洞,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7.如图是内燃机某冲程的工作示意图,四个事例中能量转化与之相同的是( )
A.瓶塞冲出
B.搓手取暖
C.压缩气体
D.钻木取火
8.凝胶暖手宝美观小巧、方便安全,受同学们喜爱。首次使用前,用热水烫几分钟,使里面的凝胶由固态变成液态。当气温降低需要使用时,只需用手掰动几下里面的小铁片就能取暖了。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凝胶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较多
B.凝胶由固态变成液态要放出热量
C.固态的凝胶也具有内能
D.暖手时,通过热传递使手的内能增加
9.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B.0℃冰熔化成0℃水,温度、内能都不变
C.用力搓手,手发热是通过热传递增加手的内能
D.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
10.将冰块放在泡沫箱中可制成简易“冰箱”,把一瓶饮料放入“冰箱”后,冰块和饮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在两物体温度达到相同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冰块 B.乙吸收热量 C.甲内能增加 D.乙内能减少
11.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热运动
B.固体分子紧密排列,分子间没有间隙
C.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分子间几乎没有力的作用
D.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2.关于热量、温度、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可以不变,内能一定减小
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13.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 ℃)
水 4.2×103 水银 0.14×103
酒精 2.4×103 砂石 0.92×103
煤油 2.1×103 铝 0.88×103
冰 2.1×103 铜 0.39×103
A.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B.同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C.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白天海水温度比沙滩高
D.2kg 的水温度升高 50℃,吸收的热量是 4.2×105J
14.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也可以发生热传递 B.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就越多
C.要使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D.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
15.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80°C的水一定比30°C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
二、填空题
16.第24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召开,下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会徽,名字叫“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运用书法艺术形态,传递出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其中短道速滑是我国的一个优势项目,运动员在起跑时,冰刀用力向后蹬冰面,运动员向前跑出,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在滑行的过程中,以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是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由于摩擦,冰刀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增加了冰刀的内能。
17.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 _____,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刚开始很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 _____,压缩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有 _____。
18.把1kg的水从60℃开始加热至沸腾,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沸腾过程的特点是______;这些水由60℃加热至90℃需要吸收的热量是______J。()
19.比热容用符号______表示,它的单位是 ______。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砂石的比热容为0.92×103J/(kg ℃),其表示的物理含义 ______。水的比热容是 ______。
20.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图线如图所示,则图线a的比热容 _____(填“大”或“小”),它是 _____的温度变化图像,他们升高相同温度时,_____吸收的热量多。
三、综合题
21.2020年初新冠肺炎肆虐全球。
(1)新冠病毒的直径约为0.1μm,合______m,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带有病毒的飞沫直径一般为1至10μm,其在空气中的运动______(填“是”或“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常用的三种口罩过滤孔径如下:①普通16层纱布口罩在100微米左右;②单层无纺布口罩在10微米左右;③N95专业口罩在0.1微米左右。上述口罩在防控新冠病毒中更有效的是______(填序号);
(3)专家指出,75%的酒精(即配制所使用的纯酒精和水的体积比是3∶1)可有效灭活病毒。若总体积等于纯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则配制好的75%的酒精的密度是______kg/m3。但实际配制好的酒精密度比该密度值要大,这是因为______(已知纯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
22.为了比较水和某种的液体的吸热能力,某同学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的水和某种液体,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放在烧杯中分别对水和某种液体加热,并用相同的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水和某种液体的温度,如图甲,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水的比热容,求:
(1)分析可知,___________ 选填“甲”或“乙”是水;
(2)水在6min内吸收的热量;( )
(3)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c2。( )
23.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中国是茶的故乡。如图为一套茶具,小小的茶具中蕴藏了中国茶道文化的精粹。
(1)当用夹子夹茶叶时,夹子相当于一个______(选填“费力”“省力”或“等臂”)杠杆;
(2)用热水冲泡茶叶时,茶叶随水而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茶叶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了茶叶的内能;
(3)茶壶上有小孔是利用了______,便于将茶水倒入杯中;
(4)冬天向壶中倒入刚烧开的沸水泡茶时,会看到“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放热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5)若茶壶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30cm2,茶壶的总重是6N,则茶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______Pa。
24.阅读下面的短文。
内能
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包含的总能量,包括分子的动能(即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分子的势能(即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分子内的能量、原子内的能量、原子核内的能量等。在热学中,由于在热运动中上述后三项能量不发生变化,所以内能一般指前两项。由于分子的动能跟温度有关,分子的势能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所以物体的内能跟温度、体积都有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慢慢压缩针筒里的气体,气体内能中哪部分发生变化?
②加热针筒里的气体(体积不变),气体内能中哪部分发生变化?
③金属块在受热膨胀时,金属块内能中哪些部分发生变化?
(2)质量相同的0℃的水和0℃的冰比较:
①它们的内能哪个大?
②内能大的原因是什么?
③多出的这部分能量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 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考如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质量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当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这是因为水的 _____较大;
(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_____;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_____;
A.30%
B.40%
C.60%
D.90%
(4)请在图表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 _____。由图象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 _____℃;
(5)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升高(选填“升高” “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_____。
26.阅读短文,然后回答文后问题:
青藏铁路,世界级的超级工程,为西藏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最难克服的是高原冻土难题,为了避免因融沉和冻胀等现象对路基造成损害,就必须依靠材料或结构增大热阻,减少传入地基多年冻土的热量,冷却地基冻土层,保持冻土地基的稳定,从而保证工程建筑物的稳定。在冻土区全线设计和施工中主要采用下面两种措施:
一是热桩路基结构。热桩是一根密封的管子,其下端为蒸发器,里面注有液态氨等物质,上端为冷凝器,中间为绝热段。当热桩下端吸收热量后,液态氮等物质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然后上升至冷凝器,热量通过冷凝器发散,氮等物质再由气态液化为液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回热被下端,如此循环往复降低周围冻土温度,提高冻土热稳定性:从而保证路基的稳定性:
二是铺设通风管路堤。通风管路堤是在堤身横向铺设通风管,通风管可以凭借空气流动使堤身散热,特别是冬季冷空气在通风管内流动,能有效地降低基底的地温,增加基底的冷储量,保护基底多年冻土。保证路基稳定。
中国铁路人凭借着设计、建造、运营和维护青藏铁路获得的大量经验积累和技术积累,使中国在高原冻土区的铁路修建领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1)文中描述的“融沉”现象指的是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
(2)在堤身铺设通风管,能有效降低基底地温,是通过______方式改变内能;
(3)根据热桩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桩散热的工作季节______(冬季/夏季),简述判断依据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白天,太阳照射下海岸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海水温度上升慢;海岸吸热后,温度上升快,热空气上升,微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而夜晚,海岸和海水放出相同的热量,但水的比热容大,海水温度降低得少,海面气温较高,空气上升,风就从陆地吹向海上,形成陆风,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2.C
【详解】
A.热茶暖手是茶将热量传递给手,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故A错误;
B.水比岸边石头凉,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与其它物质相比,相同质量的水在吸收相同热量时,水升温慢,故B错误;
C.花香袭人是花香分子进入鼻子,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正确;
D.所以物体不论温度高低具有内能,所以雪的内能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C。
3.D
【详解】
A.加热器相同,说明加热器相同的时间内释放的热量相同,加热时间相同,故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故A错误;
B.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相同的时间内,a升温快,说明a的比热容比较小,故B错误;
C.吸收热量相同,b物质温度升高慢,b的比热容大,故C错误;
D.吸收热量相同,b物质的末温度低,升温比较慢,故b的比热容大,故D正确。
故选D。
4.D
【详解】
A.由图象乙可知,甲物质吸热温度一直升高,乙物质在2~4min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
B.由图甲可知,用相同的加热器对甲、乙两物质加热,在相同时间内,甲、乙两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在0~2min内,甲、乙两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故B错误;
C.由图象乙可知,乙物质在BC段正在熔化,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其内能增加,故C错误;
D.由图象乙可知,乙物质在AB段和CD段,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AB段升高的温度比CD段升高的温度大,由此可知,AB段的比热容比CD段的比热容小,故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
A.从图中可以看到,当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时,乙升高的温度较小,并且两种液体质量相同,根据可知,乙的比热容较大,所以乙液体是水,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到,当升高相同温度时,乙的加热时间是甲的三倍,根据可知,质量也相同,乙的比热容是甲的三倍,即
B正确;
C.根据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下降相同的温度,由于乙的比热容较大,那么乙放出的热量多,C错误;
D.根据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吸收相同的热量,由于乙的比热容较大,那么乙升高的温度较小,D错误。
6.B
【详解】
A.不论温度高低,一切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露珠靠很近之后就汇聚在一起,是因为水分子直接存在引力,故B正确;
C.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落叶不是分子,故C错误;
D.积雪间的孔洞是物体间的空隙,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D错误。
故选B。
7.A
【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因此该冲程为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A.试管内气体对瓶塞做功,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符合题意;
B.搓手取暖,克服摩擦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不符合题意;
C.用力将活塞压下,活塞对筒内空气做功,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棉花就会燃烧,此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
D.钻木取火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
【详解】
A.根据题意知道,暖手宝取暖,应用的应是凝胶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即相同质量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较多,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所以,固态的凝胶也具有内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暖手时,通过热传递使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A
【详解】
A.同一物体的质量和状态均相同,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故A正确;
B.把0℃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的水,该过程中冰吸收热量,其内能会增加,温度不变,故B错误;
C.用力搓手,由于需要克服摩擦力做功,所以手发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手的内能,故C错误;
D.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具有流动性,不能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故D错误。
故选A。
10.B
【详解】
由图知道,物体甲的温度是降低的,即物体甲放出热量,内能减小;物体乙的温度是升高的,即物体乙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所以物体甲是饮料,乙是冰块,故B正确。
故选B。
11.B
【详解】
A.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热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热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分子间排列十分紧密,但分子间仍然存在空隙,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弱,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B
【详解】
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指的是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只能说传递了多少热量,不能说具有或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
B.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小,温度可能不变,如:晶体物体的凝固,故B正确;
C.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温度可能不变,如晶体物体的熔化和液化的沸腾,故C错误;
D.热传递的条件之一是,两物体要具有温度差,故热量是从高温度物体传递给低温度物体,故D错误。
故选B。
13.D
【详解】
A.由表格数据知,水银的比热容比砂石小,那么液体的比热容不一定比固体的大,故A错误;
B.水结成冰后比热容变小,那么同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是变化的,故B错误;
C.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白天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温度变化小,故海水温度比沙滩低,故C错误;
D. 2kg 的水温度升高 50℃,吸收的热量
Q吸=cmΔt=4.2×103J/(kg ℃)×2kg×50℃=4.2×105J
故D正确。
故选D。
14.D
【详解】
A.热传递的条件是需要有温度差,所以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可以发生热传递,故A错误;
B.热量是过程量,描述它的术语只能用“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含有”。故B错误;
C.物体内能增加有两个方式:一是从外界吸收热量,一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所以不一定吸收热量,也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故C错误;
D.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等有关,故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所以它的内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15.D
【详解】
A.晶体熔化过程中,需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水在沸腾时,需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
B.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B错误;
C.改变内能有两种途径:做功与热传递,故C错误;
D.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接触的物体有温差,若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则不会发生热传递,故D正确。
故选D。
16. 相互 运动 做功
【详解】
[1]当运动员用力向后蹬冰面时,冰面也会给运动员一个向前的力,这个力使运动员由静止开始运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以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运动员是运动的。
[3]冰刀与冰面相互摩擦,是克服摩擦做功,在这个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冰刀的内能增大了,自身温度升高。
17. 引力 间隙 斥力
【详解】
[1]两滴靠近的水珠会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水珠,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吸引力,将两水珠吸引在一起,所以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气体间分子容易被压缩,是分子间的距离较大,彼此间的作用力较小,所以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3]气体分子被压缩过程,分子间的距离变小,压缩到一定程度,分子间距离足够小,则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就很难再被压缩,这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18. 98 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详解】
[1]液体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沸点,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98℃。
[2]从时刻开始,虽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故沸腾过程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这些水由60℃加热至90℃需要吸收的热量是
19. c J/(kg ℃) 单位质量的砂石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0.92×103J 4.2×103J/(kg ℃)
【详解】
[1][2]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的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J/(kg ℃)。
[3]砂石的比热容为0.92×103J/(kg ℃),其表示的物理含义为单位质量的砂石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0.92×103J。
[4]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所以水的比热容大小是4.2×103J/(kg ℃)。
20. 小 酒精 水
【详解】
[1][2]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酒精,由图像可知,加热相同时间,即水和酒精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图像a升温更快,因此图像a的吸热能力弱,比热容小,它是酒精的温度变化图像。
[3]酒精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水吸收的热量多。
21. 10-7 不是 ③ 0.85×103 分子间有间隙
【详解】
(1)[1]因为
1m=106μm
所以
[2]带有病毒的飞沫属于物质小颗粒,所以带有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的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3]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为0.1微米,要过滤除去空气中的病毒,口罩过滤孔直径应小于病毒,故③N95专业口罩在0.1微米左右,能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更有效。
(3)[4]75%的酒精中纯酒精和水的体积比是3∶1,则纯酒精体积设为3V,水的体积设为V。根据得,75%的酒精的密度为
[5]由于分子间有间隙,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质量不变,根据知实际配制好的酒精密度比该密度值要大。
22. 甲
【详解】
(1)[1]由表中数据,加热6分钟,甲升高的温度为
乙液体升高的温度为
故甲的吸热能力强,即比热容大,故甲为水。
(2)[2]水在内吸收的热量
(3)[3]根据Q=cmt,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升高的温度与比热容成反比,故另一种液体乙的比热容
23. 费力 运动状态 热传递 大气压强 液化 2000
【详解】
(1)[1]当用夹子夹茶叶时,夹子的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相当于一个费力杠杆。
(2)[2]用热水冲泡茶叶时,茶叶随水而动,是水对茶叶有力的作用,于是茶叶运动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茶叶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水将茶叶加热的,所以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茶叶的内能。
(3)[4]茶壶的盖子上有一个小孔,大气压通过这个小孔作用到壶内的液面上,壶中的水便容易倒出来。
(4)[5]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
(5)[6]茶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24.(1)①分子势能;②分子动能;③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2)①0℃的水;②见解析;③分子势能
【详解】
(1)①慢慢压缩针筒里的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变小,气体内能中分子势能变化;
②加热针筒里的气体,分子运动加剧,分子动能发生变化,所以气体内能中分子动能变大;
③金属块在受热膨胀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分子运动加剧,金属块内能中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都变化。
(2)①②因为0℃的冰熔化成0℃的水需要吸收热量,所以质量相同的0℃的水比0℃冰的内能大;
③因为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由于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因此多余部分能量应该是分子势能的变化。
25. 比热容 D B
120 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占混合液的百分比增大。
【详解】
(1)[1]水的比热容最大,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温度水吸收热量多,所以汽车散热器常用水作为冷却剂。
(2)[2]观察表中数据得出,当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时,混合液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3]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由于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则混合液的凝固点约为-30~-25℃,由表中数据可知选择40%和90%的防冻液,而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所以选择40%的防冻液较为合适,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4]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找出对应的点连线,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如下图所示:
[5]由图象可以找出当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为120℃。
(5)[6]与原来相比,水箱内的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使混合液的沸点升高。
26. 熔化 热传递 冬季 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
【详解】
(1)[1]文中描述的“融沉”现象指的是冻土中的冰熔化成水致使冻土下沉的现象,是熔化过程。
(2)[2]在堤身铺设通风管,能有效降低基底地温,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内能。
(3)[3]热桩散热的工作季节是冬季;因为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章末综合(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