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天津市武清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八年级物理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部选对的给3分;选错或不选的给0分,请把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下面表格中。)
1.如图所示,小红同学正在演奏古筝,听众分辨出古筝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2.中学生食指指甲长度大概是1cm,如图是在某中学生手掌上的充电宝,它的长度最接近(  )

A.5cm B.15cm C.30cm D.40cm
3.摄影师抓拍到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q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乌鸦、老鹰飞行的快慢相同,它们相对运动 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4.“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措施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  )
A.在教室周围植树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耳塞
C.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 D.在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5.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可以消灭误差 B.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C.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6.关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快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快
C.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D.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无关
7.小明同学五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结果分别为18.31cm、18.53cm、18.32cm、18.33cm、18.33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18.3225cm B.18.32cm C.18.36cm D.18.364cm
8.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9.如图所示体温计,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是利用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体温计不能离开人体读数
C.体温计的量程是0~100℃ D.体温计此时的示数为36.5℃
10.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小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所提供的几个选项中均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选错的得0分。请把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下面表格中。)
11.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越高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12.如图中测量物体长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测物体的长度 B.图乙测铜丝直径
C.图丙测硬币直径 D.图丁测乒乓球直径
13.用图象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共24分)
14.如图所示,图1中木条的长度为 cm;图2中温度计读数为 ℃
15.物理课本的宽约为18.33 ;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0.75 。
16.如图所示为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表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它所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7.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炖食物(锅盖带孔),碗与锅底不接触,锅里水 沸腾,碗中的汤 沸腾。(两空均选填“能”或“不能”)
18.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调,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用嘴对准瓶口吹气,这些声音是由 (选填“空气柱”或“水和瓶”)振动发出的。
19.如图所示,速度较大的是 车;若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8s后相距 m。
四、综合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37分。解题中要求有必要的分析和说明,计算题还要有公式及数据代入过程,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
20.小华是学校的升旗手,升旗时国旗的上升高度为13.8m,国旗上升的速度为0.3m/s。求国旗上升所用时间是多少秒?
2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刘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这说明了发声的物体正在 ;
(2)如图2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填“固体”、“液体”或“气体”)可以传声;
(3)如图3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声音变小,并由此推理出 。
22.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如图1是“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在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铁圈 (选填“A”或“B”);
(2)调整好器材后,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请根据表格数据在图2中描点后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3)由实验数据可以得到: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
(4)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水在沸腾时温度 。
23.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
(1)本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陡”或“缓”),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
(3)某次实验中,设小车在前半段AB和后半段BC的平均速度分别为和,则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4.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为了观察固态碘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图甲中,同学直接将碘升华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图乙中,同学将碘升华管浸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是113.7℃,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500℃)
(1)甲、乙这两个实验方案中 (选填“甲”或“乙”)的更合理;
(2)在乙同学方案的实验中,他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的,只是因为这一变化过程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
请你根据题干资料分析乙同学的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3)实验完成后,乙同学探究热情不减,接着又取出烧杯中的碘升华管,然后向烧杯中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干冰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5.《流浪地球》中有句经典台词“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注意行车安全是驾驶员应具备的安全意识。当汽车遇到意外情况紧急停车时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108km/h速度行驶,制动距离为44m,制动时间为4s。求:
(1)若司机正常反应时间为0.4s,则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刹车,反应距离为多少米?
(2)从开始刹车到停止,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试卷第2页,共6页
1.C
【详解】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用手拨弦,使弦振动发声;人们能分辨出古筝和琵琶演奏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选C。
2.B
【详解】由图可知,学生食指指甲长度大概是1cm,手掌长度约15cm,充电宝的长度与手掌接近,约15cm。
故选B。
3.A
【详解】AC.老鹰相对乌鸦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A正确,C错误;
BD.乌鸦和老鹰相对地面的位置是变化的,所以它们相对地面是运动的,故BD错误。
故选A。
4.B
【详解】A.在教室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详解】A.多测几次求平均值,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故A错误;
B.测量中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B错误;
C.改进实验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
D.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是错误,而不是误差,故D错误。
故选C。
6.D
【详解】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由于不知道时间,则根据可知,无法比较速度大小,故A错误;
BC.根据可知,在物体运动的路程未知时,只根据时间无法判定速度的大小,故BC错误;
D.对于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是一个定值,与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7.B
【详解】由记录的数据可以看出18.53cm是错误的,所以物体的长度应该记为
L=18.32cm
故选B。
8.A
【详解】根据长度的单位换算方法可知
1m=10dm=100cm
A.根据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可得
故A正确;
B.根据长度单位的换算规则可知,第一个等号右面的12后面不应有单位cm,故B错误;
C.根据长度单位的换算规则可知,第一个等号右面的12后面不应有单位cm,而10-2后面应有单位m,故C错误;
D.根据长度单位的换算规则可知,第二个等号左边10-2后面的单位应是m,故D错误。
故选A。
9.D
【详解】A.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
B.体温计具有缩口结构,水银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故B错误;
C.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故C错误;
D.该体温计分度值为0.1℃,由液面位置可知读数为36.5℃,故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A.雨主要是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滴,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正确;
D.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11.BD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鼓声是通过空气传给岸上的观众的,故B正确;
C.运动员敲鼓的力量越大,鼓面振动的振幅越大,鼓面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
D.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音色不同,观众能够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BD。
12.ABC
【详解】A.测量物体长度时,根据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可知,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故A正确;
B.图中是用累积法测铜丝直径,能够减小误差。故B正确;
C.利用三角尺测量硬币的直径,两个三角尺与刻度尺的刻线对齐,两刻度差就是硬币的直径。故C正确;
D.乒乓球的下端没有对齐0刻线,因此不能测得乒乓球的直径。故D错误。
故选ABC。
13.AC
【详解】AB.s-t图像表示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A为倾斜的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B为平行于t轴的直线,处于静止状态,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v-t图像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C为平行于t轴的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D为倾斜的直线,做变速运动,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4. 2.00 -19
【详解】[1]由甲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起始刻度为0.00cm,末刻度为2.00cm,则木块的长度为
2.00cm-0.00cm=2.00cm
[2]图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的液面在0℃以下,读数为-19℃。
15. cm m
【详解】[1]物理课本宽度大约一拃长,约为18cm,故物理课本的宽约为18.33cm。
[2]中学生的身高约1.6m,课桌高度大约为中学生身高一半,约为0.8m,所以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0.75m。
16. 汽化 吸收
【详解】[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故它所描述的物态变化是汽化。
[2]汽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如蒸发致冷。
17. 能 不能
【详解】[1][2]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且持续吸热;锅中的水和碗中的汤都能达到沸点,锅中的汤能持续吸热,但锅中的水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变,所以碗中的汤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故不能沸腾。
18. 升高 空气柱
【详解】[1]用棒敲击瓶子时,瓶子和水振动发出声音,且瓶内的水越多时,越难振动,即振动的频率越低,相应的音调越低;故图中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依次升高。
[2]用嘴对准瓶口吹,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故声音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19. 甲 4
【详解】[1][2]由题图可知,甲、乙两车在相等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比乙大,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两车从同一地点运动8s后,甲车的路程为8m,乙车的路程为4m;所以甲乙两车相距
s=8m-4m=4m
20.46s
【详解】解:根据可得,国旗上升所用时间是
答:国旗上升所用时间是46s。
21. 振动 气体 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1)[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它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2]敲响右边的音叉,音叉振动,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左边同样的音叉接收到振动后也会振动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
(3)[3]如图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空气越来越少,听到闹钟声变弱,并由此推理如果抽成真空,则声音将无法传递,故可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22. B 98 不变
【详解】(1)[1]组装实验仪器时,应根据酒精灯及其火焰的高度自下而上安装,先固定铁圈B,使酒精灯的外焰正好能给烧杯加热,然后再固定铁圈A,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调整。
(2)[2]根据表格数据先描点,再连线,如图所示:
(3)[3]由表格中数据知,从4到7分钟,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8℃。
(4)[4]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在加热过程中,水在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
23. 缓 小于
【详解】(1)[1]要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出小车的路程和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本实验的原理是。
(2)[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缓一些,滑下时所用的时间长一些,便于记录时间。
(3)[3]由于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是加速运动,下滑速度越来越快,所以小车在前半段AB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段BC的平均速度,即。
24. 乙 错误 升华
【详解】(1)[1]甲装置中,酒精灯外焰温度超过了碘的熔点和沸点,固态碘可以发生熔化现象,熔化后的碘会发生沸腾现象,固态碘也可以发生升华现象,乙方案合理。
(2)[2]由数据知,水的沸点是100℃,而碘的熔点是113.5℃,所以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
(3)[3]干冰在热水中迅速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形成气泡,气泡内的成分为二氧化碳。
25.(1)12m;(2)11m/s。
【详解】解:(1)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刹车,反应距离为
(2)从开始刹车到停止,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答:(1)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刹车,反应距离为12m;
(2)从开始刹车到停止,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11m/s。
答案第6页,共6页
答案第5页,共6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天津市武清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