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练习(答案)----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练习
一、单选题
1.在周礼中,从周天子到公卿、诸侯、大夫、士,祭祀所用器具有所不同,数量多少有所不同,祭祀方式有所不同,而且服饰花纹也有所不同。周礼中的上述差异体现了( )
A.等级制度的产生 B.宗法制度的确立
C.分封制度的发展 D.礼乐制度的严格
2.20世纪80年代,江西省文物部门分别在永丰、樟树、九江、湖口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烧土块中发现有稻草和谷壳的痕迹,还出土了石斧(砍伐工具)、石锄(翻土工具)、石刀和石镰(收割工具)等器物。这些考古发现可以佐证,当时江西( )
A.先民开始用火烧烤食物 B.原始农业已经兴起
C.稻作从北方传播到江南 D.具备初始国家形态
3.研究发现,关中渭河流域仰韶早期聚落发达,学者在陕西省临潼姜寨和半坡遗址揭露出较为要完整的聚落结构,规模较大,皆为经过精心规划的环壕聚落,在壕沟圈护的聚落内部功能分区明确,除聚落内部整齐的生活区外,环壕外墓葬区也多经过有意识的规划,墓葬依序排列。这说明,该时期内( )
A.已形成鲜明的社会等级 B.房屋建筑设计注重规模化
C.部落内部社会分工显著 D.聚落内外部生活稳定有序
4.河南濮阳发掘出仰韶文化时期的三组蚌砌龙虎图案。其中一组墓穴中,男性骨架头南脚北;其右由蚌壳摆塑一龙,头北面东;其左由蚌壳摆塑一虎,头北面西。此图案与古天文学四象中的东宫苍龙、西宫白虎相符。据此可知( )
A.男子占据社会主导地位 B.古天文学源自中原地区
C.渔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D.自然力量受到先民崇敬
5.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乃自立,为(楚)武王”。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 )
A.强化分封体制 B.维护周王权威 C.完善礼乐制度 D.实录历史真实
6.西周时期楚王熊渠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而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囊则说“赫赫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分封制的强化 B.礼崩乐坏局面 C.儒家占据主流 D.华夏认同增强
7.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儒家强调( )
A.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 B.兼爱非攻的政治理想
C.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D.相生相胜的科学认识
8.《易经》中《乾卦》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为马”,马象征孜孜不倦、奋力进取;《坤卦》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为牛”,牛象征无为而治、厚德载物。因此,儒道两家学派创始人在后世的艺术形象常如下图所示。从中说明这两派学说初创时( )
A.针对现实问题有的放矢 B.两者互相矛盾互不兼容
C.均被当时统治者所采纳 D.迎合新兴地主阶级需求
9.秦朝时,郡设郡守、监御史、郡尉。郡守为郡的长官,可自行任免大部分郡以下的官员。监御史隶属御史大夫,负责监察郡守与其他官员。郡尉掌管郡驻军,主管治安、侦缉盗贼,直辖于朝廷。由此可见,秦朝( )
A.地方政府职权扩大 B.地方行政效率低下
C.政治统一初步巩固 D.贵族政治得以完善
10.完成统一后的秦始皇曾多次到各地巡视,刻石宣扬自己的显赫业绩,宣称“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秦始皇此举旨在( )
A.建立专制皇权 B.强化政治认同 C.消除分裂根源 D.实现文化统一
11.班固在《汉书》中描述道,秦朝“赭衣(囚犯)塞路,图圄成市,天下愁怨”。贾谊认为秦“蹶六国,兼天下,求得矣,然不知反廉耻之节,仁义之厚……不知守成之数,得之之术也”。汉代哲学家桓谭则认为秦“自恃,不任人、封立诸侯”。这些观点( )
A.是对秦亡原因的探索 B.批判了秦朝的严刑峻法
C.否认了秦朝政权合法性 D.展现了秦汉文化的差异
12.秦朝在全国推广郡县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其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和考核。该制度( )
A.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 B.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
C.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D.是分封制的延续
13.“月令”是华夏先民对自然长期观察和生产生活的经验总结。西汉《四时月令诏条》中有“禁止伐木”“毋杀孩虫”“毋麑(幼兽)”“毋卵”“毋焚山林”等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
A.有完善的环境保护法 B.佛教思想的影响
C.用养结合的生态观念 D.尊崇儒术的践行
14.考古界发现了不少西汉麻纸,如甘肃放马滩纸、悬泉纸、旱滩坡纸、陕西灞桥纸等。但《后汉书》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
A.麻纸是中国古代最主要书写材料 B.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C.考古成果证明了《后汉书》有误 D.丝绸之路推动技术传播
15.从公元前105年开始,两汉政府先后在西域地区推行以军屯为主的屯戍政策,最多的年份屯军人数多达几千人。屯戍士卒修建了许多用于农田灌溉的水渠,还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同时设置管理屯戍事务的行政机构。这一举措( )
A.致力于西域经济的发展 B.推动了边疆开发与民族交融
C.助力于丝绸之路的开辟 D.开始于西域都护府设立以后
16.董仲舒认为,天人之间存在一种神秘联系,天主宰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动天。自然界出现的灾异和祥瑞预示着天对人(君主)的谴责和嘉奖。他希望通过上述思想的践行,最终达到“屈君以伸天”的结果。董仲舒上述言论( )
A.重建儒家道德秩序 B.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C.制约君主专制权力 D.宣扬“三纲五常”理论
二、材料分析题
17.【先秦诸子思想】
材料一 孔子认为对人类、人性,生命的终极关怀和爱护,是至上的道德原则,亦是最高的政治目标。不仅仅要有血缘之爱、孝悌之德。还应该拥有“忠恕之道”,同时经过“礼”的外在社会规范的雕琢实现“立德”以塑人的积极追求。“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中的至理名言。孔子认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思结合才能明德立行。孔子主张人自身的内省.并不断进行行为的检查、调控、修正及完善,如曾子所言及的“吾日三省吾身”,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出处与道德准则相符合,同时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此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摘编自刘泽君《孔子德育思想初探】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德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影响。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关于政治社会方面的意见,是各有所本的,而其所本亦分新旧。儒家,是综合自上古至西周的政治经验所发生的思想。法家,是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所发生的思想。先秦诸子所想解决的,都是人事问题,而人事问题,则以改良社会的组织为其基本。
粗读诸子之书,似乎所注重的,都是政治问题。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武帝时代贬斥黄老刑名等百家之言,起用文学儒者至数百人,实现了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汉武帝大举贤良文学之士,著名儒学大师董仲舒以贤良身份,就汉武帝提出的命题发表对策,讨论成就治世的策略。齐地儒生公孙弘以精通《春秋》之学升迁为天子信用的重臣,相继任博士、太常、御史大夫,丞相并受封平津候,于是"天下之士靡然向风矣"。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为解决"政治问题"提出的主张。并分析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时期儒学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封建统治者而言,要想维护统治,需要在四个方面进行制度建设。第一、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第二、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第三、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第四、宏观经济制度模式。
——摘编整理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统治者如何探索“全民思想控制模式”的?
材料二 中国古代政治史有其演变“路径”,比如宋代政治史,其演变路径可以分为五个角度:“文书性质与日常政务”“制度因革与政治理念”“地方军政与中央决策”“仪式空间与政治文化”“周边关系与内政措施”。
——摘编整理自邓小南《过程·空间——宋代政治史再探研》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在政治制度方面,“制度因革”的表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部分汉代宴饮庆典事宜。
汉武帝 元封元年,(帝)设坛以崇封泰山,赐天下民爵一级,女子每百户牛酒若干。
汉昭帝 元凤四年,昭帝加元冠,参谒高祖庙。赐中二千石以下及天下臣民爵级,停止交纳第四年、第五年的人口赋。三年以前更赋未交的,都免交。下令天下欢宴五天。
汉宣帝 本始元年(因)凤凰聚集于胶东、千乘。赦天下。赐天下人民爵位各一级,孝子二级,女子每百户赐牛肉及酒,租税免。本始二年尊武帝庙为世祖庙,凡武帝巡狩所到的郡国,都建庙祭祀。赏赐民爵位一级,赏女子百户牛酒若干。 元康二年因为凤凰聚集、甘露降临屡呈祥瑞,特赐天下吏爵级二级,庶民爵一级,女子每百户赐牛肉及酒若干,鳏寡孤独高年赐帛若干。 五凤三年,匈奴单于率众五万余人来归顺汉朝,北边安靖,无有刀兵之事。……赦免死罪以下犯人。赏赐民爵一级,赏女子每百户牛酒若干,全国欢宴五天。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D
2.B
3.D
4.D
5.B
6.D
7.A
8.A
9.C
10.B
11.A
12.C
13.C
14.B
15.B
16.C
17.(1)特点:德育为教育的根本;学思结合;要时常进行自省,不断完善自我。(任答二点
(2)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或诸子百家争鸣)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任答三点)
18.(1)主张:儒家提出仁、礼、为政以德、仁政、隆礼重法、君舟民水等思想;法家提出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依法治国,变法革新,实现中央集权,实行君主专制。
时代背景:社会大变革/社会转型;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战乱频繁,主要诸侯国进行变法改革;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上,旧的贵族等级体系逐渐瓦解,新兴地主阶级/士阶层崛起;思想上,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2)地位变化:由不受统治者重视到确立独尊地位;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原因: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采纳董仲舒建议;儒学不断更新,适应了时代需要;黄老之学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19.(1)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严刑峻法,以法家为统治思想。汉朝初年汲取秦两世而亡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汉武帝时期,接受董仲舒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独尊地位确立,儒家成为了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2)汉朝初年,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中央上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地方上有郡县制。在此基础上创新,地方上郡县与分封并行制(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时期,中央上设置中外朝,加强君权,地方上设置刺史,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20.现象:汉朝时宴饮庆典有一套相对完整的礼仪,且较为重视民众参与,如汉武帝泰山封禅、汉昭帝加元冠、汉宣帝时祥瑞出现都赏赐民爵位,并赏赐女子牛肉和酒,而在汉昭帝和汉宣帝时期还进行了免税,且汉宣帝还大赦天下,这些措施有利于加强民众对朝廷的认同。
阐述:先秦时期,我国就有一些宴饮庆典的礼仪,秦汉时期得到了发展;经过汉初60余年的休养生息,西汉国力强盛,汉武帝继位后,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其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国家一些礼仪更受重视;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在国家政治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如汉宣帝时期凤凰聚集,视为祥瑞,宣帝赐民爵,赏赐牛和酒;国家重大事件发生时,皇帝也会下诏与民同乐,如边疆安宁,汉宣帝下诏大赦天下等。这些举措有利于安定民心,同时增强民众对皇帝的认同与忠诚。
结论:汉代时,一些宴饮庆典事宜,较为重视民众参与,且通过这些形式增强民众对国家的认同。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练习(答案)----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