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03物态变化2023年真题(答案)

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03物态变化2023年真题
一、选择题
1、(恩施2023、4)1.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 B. 该物质在第4min时是固态
C. 在第12min时不吸热不放热 D. 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
2、(鄂州2023、3)2. 下列四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樟脑丸“消失” B. 水结冰 C. 草叶上形成露珠 D. 树枝上出现雾凇
3、(荆州2023、3). 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某同学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将一瓶结了冰矿泉水与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给食物保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矿泉水结冰是凝华现象
B. 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放热
C. 食物外包装上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D. 一段时间后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4、(潜江2023、5). 大量中华诗词蕴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雪”是水凝华形成的
D.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是雪熔化形成的
5、(随州2023、4). 近年来许多家庭使用电热液体蚊香器(如图),瓶中的炭纤维棒将瓶内的杀虫剂吸到棒的顶端,而发热电阻传递的热会使棒的上端温度达到50°C左右,此时杀虫剂蒸发得更快从而提高了驱蚊效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蒸发是液化的一种方式
B. 在常温下,炭纤维棒里的杀虫剂分子不会运动
C. 杀虫剂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有关,50°C时杀虫剂分子运动得最慢
D.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汽化的速度会加快
6、(武汉2023、2). 在清晨,人们经常看到湖面上大雾逐渐散去,这是(  )
A. 升华现象 B. 凝华现象 C. 汽化现象 D. 熔化现象
7、(宜昌2023、2). 如图所示,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下列关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鸡蛋内部冒出的“寒气”液化形成的
C. 鸡蛋内部的水渗出壳外 D.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8、(十堰2022、5). 中华古诗文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是熔化现象
B.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9、(陕西2023、3).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伟大成就之一。古人通过观测天体运行,总结出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的规律,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诗句“一朝秋暮露成霜”,描述了“霜降”前后的气温变化。下列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自然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露和霜都是固体
B. 露是由霜熔化形成的
C. 霜是由露凝固形成的
D. 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0、(襄阳2023、3). 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的是(  )
A. 湖水结冰B. 叶尖上形成露珠
C. 冰雪消融D. 草叶上形成白霜
11、(衡阳2023、4). 自然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露珠形成
C. 滴水成冰 D. 雾凇结成
12、(邵阳2023、6). 2022年,我市积极应对严重旱情,推行“蓄、调、引、节、送、降”等“六水抗旱”措施,实现“大旱之年无大灾”。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我们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节水灌溉的是(  )
A. 喷灌 B. 微灌 C. 滴灌 D. 大水漫灌
13、(永州2023、3). 今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在炎热的夏天可以吃上远方的新鲜食品,人们为了防止食品在长时间运输中腐烂变质,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给食品降温,这是因为(  )
A. 干冰熔化吸热 B. 干冰液化吸热
C. 干冰升华吸热 D. 干冰凝华吸热
14、(长沙2023、2). 古诗“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中,竹叶上出现露珠是(  )
A. 熔化现象 B. 液化现象 C. 凝华现象 D. 汽化现象
15、(岳阳20223、4). 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 B. 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
C. 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 D. 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
16、(苏州2023、3). 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前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仅液化 B. 仅汽化
C. 先液化后汽化 D. 先汽化后液化
17、(宿迁2023、3).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关于节气中物质状态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
A. “谷雨”,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 “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小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18、(泰州2023、3).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①初春:冰雪消融 ②盛夏:洒水降温 ③深秋:浓雾弥漫 ④严冬:凝重的霜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9、(无锡2023、4). 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 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水滴
C. 小水滴凝华成小冰晶
D. 小冰晶液化成雨水
20、(扬州2023、3). 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附近会出现“白气”,它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 B. 汽化 C. 液化 D. 凝华
21、(北京2023、5). 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15℃的水中,金属勺没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45℃的水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  )
A. 10℃ B. 30℃ C. 50℃ D. 60℃
22、(金昌2023、3). 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下列诗句中所指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蒸发现象
D.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23、(兰州2023、3). 冬天,室外佩戴口罩,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下列现象与上述“白雾”的成因相同的是(  )
A. 吃冰棒时常出现冰棒粘舌头的现象 B. 冬天,大巴车窗内侧出现冰花
C. 放置在冰箱外的蔬菜水果容易变蔫 D. 水烧开后,壶嘴上方有大量白气冒出
24、(贵州2023、6). “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梵净山主峰时而薄雾缭绕,时而雾散峰青。此现象主要包含下列哪两种物态变化(  )
A. 熔化和凝华 B. 液化和汽化
C. 汽化和熔化 D. 凝固和升华
25、(河南2023、9). 大好河南,风光无限.关于我省自然风景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云台山雾气环绕——雾的形成需要吸热
B. 王屋山冰雪消融——雪的熔化需要放热
C. 老君山霜打枝头——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鸡公山朝露晶莹——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26、(哈尔滨2023、4). 哈尔滨是一座四季分明的城市,下列自然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
A. 初春,松花江面冰雪消融
B. 盛夏,香炉山间浓雾消散
C. 金秋,太阳岛公园花草上出现露珠
D. 寒冬,江畔公园树梢上结了霜
填空题
1、(咸宁2023、10). 如图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将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使酸奶瞬间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块。
2、(恩施2023、11). 人穿着湿衣服易着凉,是因为水逐渐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会___________身体的热。
3、(邵阳2023、18). 邵阳古楼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钦定为贡茶,古楼绿茶茶香四溢,余味悠长。绿茶制作的主要工序有杀青、揉捻、干燥,在干燥这一工序中,除去茶叶中的水分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用开水泡茶时,茶水变绿得更快,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______有关。
4、(益阳2023、17). 夏天的清晨绿叶上形成露珠是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这一过程需要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5、(长沙2023、18). 环卫工人往结冰的桥面撒盐加快冰的熔化,激发了小明探究盐水凝固点的兴趣。他把两杯浓度不同的盐水放入冰箱冷冻室里,当杯内的盐水中出现冰块时测量它们的温度,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每支温度计的单位都是摄氏度),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从实验现象可知,盐水的浓度越高,其凝固点越___________。
6、(无锡2023、15).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冰_______________热量,温度升高。当冰开始熔化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_________,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冰属于晶体。
实验题
1、. 如图所示,该玩具叫做爱心温度计。由上下两个玻璃瓶和中间一段弯曲的心形细玻璃管组成,事先在下面瓶子里装有乙醚液体(沸点约为34℃)。把热的手捂在下面瓶底装有液体的部位,一会儿后,乙醚沸腾起来,导致下方玻璃瓶上部气压增大,使液体顺着瓶子里的细玻璃管向上涌。松开手后,液体又会流回底部。
(1)手握瓶底时,手掌的热通过____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法,改变了乙醚的内能;
(2)松开手后,玻璃瓶上方乙醚蒸气经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又流回底部。
2、(咸宁2023、15) 如图乙,用装满水的玻璃瓶、橡皮塞和细玻璃管可制成多功能演示器。用力挤压瓶身,玻璃管内液面上升,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 将此装置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由于液体的___________,玻璃管内液面会随之升降,这就是一个简易温度计;将装置内的水倒掉小部分,又可制作成简易的气压计,如图丙所示。将它从山脚移到山顶,细玻璃管内液柱将___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3、(荆州2023、16).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______(选填“A”、“B”或“C”);
(2)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的是______;
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
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
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
(3)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为______℃;
(4)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4、(随州2023、15). 某实验小组用规格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对初温相同的100g水,200g水、100g煤油进行加热,如图所示。
(1)若要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差异应选择_________(选填“甲、乙、丙”中的两个)两图进行对比实验;
(2)水沸腾时,小组成员观察到烧杯内出现的气泡是_________(选填“A”、“B”或“C”)图;
(3)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小组成员绘制了从开始加热到沸腾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丁,分析可知100g煤油对应的图像是_________(选填“b”或“c”),已知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
5、(武汉2023、15). 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石蜡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___________。
(2)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___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当两者全部熔化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 min同时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个图像中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石蜡的凝固点为48℃
B.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
C.0~15 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
6、(宜昌2023、22). 冬天下大雪时,小华看到护路工人往路面撒上大量的盐,他了解到道路结冰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危害,撒盐可以使路面的冰雪熔化。小华不禁产生了疑问,在相同的气温下,为什么撒了盐后的冰就会熔化呢?
(1)小华回家后进行了探究,他从冰箱里取出一些冰块,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中,并在乙罐中相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段时间(如图1)。当两罐内___________时,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罐内混合物的温度(示数如图2),乙罐中混合物的温度为___________,对比甲罐温度小华得出相同的气温下撒了盐后的冰会熔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小华还发现,一只罐外壁出现了白霜,而另一只外壁出现的是小水珠,出现白霜的是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罐。
7、(十堰2022、19).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小红向烧杯中倒入适量90℃的热水进行实验,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她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水的沸点为_____℃,说明该处大气压可能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标准大气压。
8、(襄阳2022、25). 在完成“探究某种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操作后,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分析可知该物质是 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物质熔化用了 _____min。
9、(湘潭2023、25). 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室温下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将冰打碎后放入烧杯,温度计插入碎冰中。图中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___℃;
(2)由实验数据绘制成图所示图像,可知, AB段该物质是__________态, BC段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吸热; 由实验可知,冰属于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研究表明晶体的熔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晶体的熔点越低,如图,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冰块上,金属丝下方与冰接触处的压强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从而使冰的熔点__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了,金属丝下方的冰块熔化,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凝固,金属丝穿冰块而过且不留缝隙。
10、(连云港2023、20).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是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图示烧杯中水的温度为___________℃。烧杯口出现的“白气”是__________现象,此过程需要_________;
(3)沸腾过程中撤去酒精灯,你观察到烧杯中水的现象是___________。
11、(宿迁2023、22). 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调整_______(选填“烧杯”或“温度计”)的位置;
(2)实验中,水温升到90℃开始,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并记入表格,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读数是_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水的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3)由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_______;
(4)观察到气泡如图丙所示,这是水沸腾________(选填“前”或“时”)的现象。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这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这种判断是否正确:_______。
12、(泰州2023、26).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冰的熔化特点。
(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这样做不仅可以使碎冰______,而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并观察冰的______;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碎冰此时的温度为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冰熔化过程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丙),由图像可知,冰属于______(晶体/非晶体);
(4)小明分析图像还发现:0至时段内温度变化比时刻后的温度变化快,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13、(深圳2023、17). 如图甲所示,思考乐琴琴同学探究“水的沸腾与加热时间的关系”,水的质量为100g,实验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表。
min 0 0.5 1 1.5 2 ...... 12
℃ 94 ? 96 97 98 ...... 98
(1)当加热0.5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读数为______℃;
(2)根据示数研究得出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征是: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思考乐琴琴同学实验过程中,水沸腾时温度小于100℃,原因是______;
(4)如何减少加热时间,请给思考乐琴琴同学提个建议:______;
(5)水在1分钟内吸收的热量为______J;
(6)根据第(5)步进一步探究,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了10分钟,水的质量少了4g,探究蒸发1克水吸收了多少热量?(忽略热量损失)(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随着时间的增长,温度降低,从第8min到第18min温度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像,故A错误;
B.第8min到第18min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在第4min时是液态,故B错误;
C.第12min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凝固放热,故C错误;
D.从第8min到第18min温度保持80℃,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A
【解析】
【详解】A.樟脑丸“消失”是固态的樟脑丸升华成气态的气体,需要吸热,故A符合题意;
B.水结冰是液态的水凝固成固态的冰,需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气态的水蒸气液化成液态的小水滴,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树枝上出现雾凇是气态的水蒸气凝华成固态的小冰晶,需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C
【解析】
【详解】A.矿泉水结冰,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
B.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降低温度,故B错误;
C.食物外包装上出现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
D.一段时间后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水珠吸热汽化成水蒸气,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A
【解析】
【详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正确;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错误;
C.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错误;
D.冰是液态的水凝固形成的固体,故D错误。
5、【答案】D
【解析】
【详解】A.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故A错误;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所以在常温下,炭纤维棒里的杀虫剂分子在做运动,故B错误;
C.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低,热运动越慢,50摄氏度时,分子的运动不是最慢的,故C错误;
D.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有:提高液体的温度、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增大液体的表面积,所以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汽化的速度会加快,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C
【解析】
【详解】大雾逐渐散去,是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
故选C。
7、【答案】D
【解析】
【详解】夏天,鸡蛋刚从冰箱拿出来,鸡蛋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鸡蛋壳,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鸡蛋表面。
故选D。
8、【答案】A
【解析】
【详解】A.蜡烛“流泪”是蜡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
B.雨的形成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
D.雾的形成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9、【答案】D
【解析】
【详解】A.露是液体小水珠,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故A错误;
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珠,故B错误;
C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
【详解】A.湖水结冰,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冰雪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草叶上形成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B
【解析】
【详解】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不属于液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滴水成冰是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现象,不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现象,不属于液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
【详解】A.喷灌是借助水泵和管道系统,把具有一定压力的水喷到空中,散成小水滴或形成弥雾降落在植物和地面上,这属于节水灌溉,故A不符合题意;
B.微灌是按照作物需求,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的把水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灌水方法,属于节水灌溉,故B不符合题意;
C.滴灌是迄今为止最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以水滴的形式缓慢而均匀的滴入植物根部附近土壤的灌溉方法,这属于节水灌溉,故C不符合题意;
D.漫灌是在田间不做任何沟埂,任其在地面漫流,是一种比较粗放的灌水方式,这种灌溉方式不属于节水灌溉,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
【详解】干冰是极易升华的物质,在干冰升华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以获得低温,从而防止食品腐烂变质。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B
【解析】
【详解】竹叶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答案】B
【解析】
【详解】AB.熔化是固态变成液态,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故A错误,B正确;
CD.凝固是液态变成固态,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需要放热,故CD错误。
故选B。
16、【答案】D
【解析】
【详解】水池中的水先吸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放热成水珠,产生白气,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7、【答案】B
【解析】
【详解】A.雨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故A错误;
B.露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故B正确;
C.霜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故C错误;
D.雪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故D错误。
故选B。
18、【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初春,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①符合题意;
②盛夏,洒水降温是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②符合题意;
③深秋:浓雾弥漫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严冬:凝重的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④不符合题意.
综合分析①②符合题意,故A正确,BCD错误.
19、【答案】A
【解析】
【详解】A.海水吸热由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
B.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小水滴变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
D.小冰晶变成雨水,是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20、【答案】C
【解析】
【详解】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出现“白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答案】B
【解析】
【详解】金属属于晶体,其温度达到熔点并且继续吸热时,金属就会融化。根据题目表述此金属的熔点在15℃到45℃之间,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答案】A
【解析】
【详解】A.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固态,故A正确;
B.雪是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冰晶形成的,故B错误;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A。
23、【答案】D
【解析】
【详解】室外佩戴口罩,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
A.冰棒粘舌头是唾液凝固,属于凝固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冬天,大巴车窗内侧出现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属于凝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放置在冰箱外的蔬菜水果容易变蔫,是水果蔬菜中的水分蒸发造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水烧开后,壶嘴上方有大量白气冒出,是壶里高温的水蒸气跑出口后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4、【答案】B
【解析】
【详解】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雾散是因为小水珠汽化成了水蒸气。
故选B。
25、【答案】D
【解析】
【详解】A.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需要放热,故A错误;
B.物质从固态变成液体的过程叫熔化,雪熔化需要吸热,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错误;
D.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需要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26、【答案】C
【解析】
【详解】A.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答案】 ①. 吸收 ②. 凝固
【解析】
【详解】[1][2]将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环境温度急剧降低,酸奶瞬间由液体凝固成块。
2、【答案】 ①. 汽化 ②. 吸收
【解析】
【详解】[1][2]人穿着湿衣服易着凉,由于衣服上的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会使人的温度降低,人易着凉。
3、【答案】 ①. 汽化 ②. 温度
【解析】
【详解】[1] 在干燥这一工序中,茶叶中的液态的水要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
用开水泡茶时,由于水的温度较高,分子运动就会比较剧烈,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就越快越明显。这说明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4、【答案】 ①. 液化 ②. 放出
【解析】
【详解】[1][2]露珠是液态的,是空中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在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
5、【答案】 ①. -5 ②. 低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温度在零刻度以下,因此甲中温度计读数为-2℃,乙中温度计读数为-5℃。
[2]由甲乙两图的实验现象,浓度较高的盐水在更低的温度下还未凝固,证明盐水的浓度越高,其凝固点越低。
6、【答案】 ①. 吸收 ②. 0 ③. 保持不变
【解析】
【详解】[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由于温水的温度高于碎冰,所以温水不断失去热量,碎冰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2]观察图中温度计发现,分度值为1℃,温度计中液柱面指示在0℃刻度线,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0℃。
[3]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由于冰有固定熔点,所以冰属于晶体。
三、实验题
1、【答案】 ①. 热传递 ②. 液化
【解析】
【详解】(1)[1]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物理过程,即做功与热传递。手握瓶底时,瓶底从手掌吸收了热量,乙醚从瓶底吸收了热量,能量发生了转移,故手掌的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乙醚的内能。
(2)[2]松开手后,乙醚蒸汽无法继续吸收热量,乙醚蒸气遇冷液化成液态乙醚,流回瓶底。
2、(2)[3]因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所以用力挤压瓶身,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4]因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将此装置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玻璃管内液面会随之升降。
[5]因为气压和海拔高度有关,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将它从山脚移到山顶,细玻璃管内液柱将上升。
3、【答案】 ①. C ②. C ③. 38 ④. 晶体 ⑤. 物质受热不均匀,导致温度测量不准确
【解析】
【详解】(1)[1]实验中为了让酒精灯用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且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所以组装器材时,要从下到上组装,则应先固定C。
(2)[2]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可以使被加热液体受热均匀,故A不符合题意;
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采用水浴加热,可以使试管受热均匀,故B不符合题意;
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使得测量的温度准确,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3)[3]由图乙得,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温度为38℃。
(4)[4]由图丙可知,BC段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即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该物质由固定的熔点,故该物质是晶体。
(5)[5]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实验时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物质受热不均匀,导致温度测量不准确。
4、【答案】 ①. 甲、丙 ②. B ③. c
【解析】
【详解】(1)[1]若要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差异,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要控制物质的质量相同,改变物质的种类,故应选择甲、丙两图进行对比实验。
(2)[2]水沸腾时,烧杯中的水进行剧烈的汽化现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大,故小组成员观察到烧杯内出现的气泡是B图。
(3)[3]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相比,在吸收相同的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时,煤油的温度变化量比较大,故100g煤油对应的图像是c。
5、【答案】 ①. 36℃ ②. 吸热 ③. 不变 ④. B
【解析】
【详解】(1)[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因此此时读数为36℃。
(2)[2][3]海波是晶体,根据晶体熔化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4]由图可知,室内温度为20℃,海波和石蜡温度组件下降;5min的时候海波和石蜡温度同为48℃,由于石蜡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
故选B。
6、【答案】 ①. 有水出现 ②. ③. 见解析 ④. 乙
【解析】
【详解】(1)[1][2][3]从冰箱里取出一些冰块,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中,并在乙罐中相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段时间,当两罐内有水出现,成为冰水混合物,由图2中乙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6℃,乙罐中混合物的温度为-6℃;对比甲乙两图,冰盐混合物的熔点低于冰的熔点,所以相同的气温下撒了盐后的冰会熔化。
(2)[4]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0℃,水蒸气遇到甲罐壁会液化成小水珠;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6℃,温度比较低,低于冰的凝固点,水蒸气遇到乙罐壁会凝华成白霜。
7、【答案】 ①. 节约时间 ②. 98 ③. 小于
【解析】
【详解】[1]实验时烧杯中装入热水,好处是可以缩短加热时间。还可以通过减少水的质量、加上盖子来节约时间。
[2]由图可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98℃,即水的沸点为98℃。
[3]因为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此时沸点为98℃,说明该处大气压可能小于一标准大气压。
8、【答案】 ①. 晶体 ②. 5
【解析】
【详解】[1]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5℃不变,所以该物质晶体。
[2]从第5min到第10min之间,该物质的温度不变,是熔化过程,则熔化过程用了5min。
9、【答案】 ①. -3 ②. 固 ③. 需要 ④. 晶体 ⑤. 增大 ⑥. 降低
【解析】
【详解】(1)[1]由图可知,温度计分度值为1℃,液面在0以下第三个刻度,所以温度计示数为-3℃。
(2)[2][3][4]观察图像可知,冰在B点还未开始熔化,即 AB段该物质为固态;在C点已经完全熔化,而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冰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为晶体。
(3)[5][6]晶体的熔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晶体的熔点越低。将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冰块上,压力一定,金属丝下方与冰接触处的部分受力面积较小,增大了压强,从而降低冰的熔点,使金属丝下方的冰块先其它部分的冰熔化。
10、【答案】 ①. 自下而上 ②. 97 ③. 液化 ④. 放热 ⑤. 水继续沸腾,短时间后停止沸腾
【解析】
【详解】(1)[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即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
(2)[2]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97℃。
[3][4]烧杯中冒出“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
(3)[5]沸腾过程中撤去酒精灯,石棉网上还有一定的余热,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短时间后停止沸腾。
11、【答案】 ①. 烧杯 ②. 96 ③. 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④. 时 ⑤. 见解析
【解析】
【详解】(1)[1]因为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的底部,所以需要先调整烧杯。
(2)[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线往上示数越大,所以读数为96℃。
(3)[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4]图丙中气泡往上越来越大,说明水蒸气含量越来越多,所以说明是沸腾时的气泡图像。
[5]不正确,因为撤去酒精灯,由于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不能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
12、【答案】 ①. 受热均匀 ②. 状态 ③. -3 ④. 晶体 ⑤. 水的比热容比冰大
【解析】
【详解】(1)[1][2]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可以使碎冰受热均匀,碎冰熔化比较缓慢,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并观察冰的状态。
(2)[3]如图乙,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面在0刻度以下第3格,所以读数为-3℃。
(3)[4]由图丙可知,冰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0℃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故冰为晶体。
(4)[5]取0至t1时段与t2时刻后一段相等时间观察,则吸热相等,物质由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过程中质量保持不变,水的比热容比冰大,根据可知,升高的温度不同,水升温比冰要慢。
13、【答案】 ①. 95 ②. 不变 ③. 当地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④. 减少水的质量 ⑤. 840 ⑥. 2100J
【解析】
【详解】(1)[1]由乙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示数为95℃。
(2)[2]由表中数据可知,从第2min开始,水温保持98℃不变,所以可得出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征是: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3)[3]由于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当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时,水沸腾时温度小于100℃。
(4)[4]为了减少加热时间,可以用初温较高的热水,或者减小水的质量。
(5)[5]由表中数据可知,水在1min内,温度由94℃上升至96℃,则水在1分钟内吸收的热量
(6)[6]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了10分钟,水的质量少了4g,则蒸发1克水吸收的热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03物态变化2023年真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