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西省怀仁市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含解析)

23-24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卷)
说明: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8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3℃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10℃
2.用毫米刻度尺对一工件做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和读数都正确的是(  )
A.3.81cm B.3.68cm
C.3.80cm D.3.8cm
3.笛子是古老的民族乐器,分为南笛和北笛。二者相比,南笛的管身长且粗,北笛的管身短且细。南笛声音浑厚柔和,北笛声音清脆明亮。以上关于南笛和北笛声音的描述,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4.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如图),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达到10907米。“海斗一号”在完成了岩石状物体样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遥控抛载安全上浮。对于上浮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的
B.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
C.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
D.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
5.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逐渐升高
B.在第8分钟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
C.该曲线可能是沥青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D.该物质在BC段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6.炎炎夏日,洒了水的地面,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过一会儿就变干了;烧开着的水,过一会水就变少了.关于这两种热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前者是汽化吸热,后者也是汽化吸热
B.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C.前者是熔化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
D.前者是凝固放热,后者是液化放热
7.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
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8.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9.世界最早、距今约4700年的山西陶寺古观象台,由13根直立的夯土柱组成,呈半圆形,图是其结构示意图,据考古研究推断,先民们在观测点通过土柱间的狭缝观测日出方位,以此确定季节和节气其利用的光学原理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沿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10.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S′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角的大小为40°
B.当水面升高时,反射角将变大
C.当水面升高时,光斑A将向右移动
D.当水面升高时,S′到水面的距离变小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二、实验探究题(11题5分,12题4分,13题6分,14题5分,15题4分,共24分)
11.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E、F为两块粘起来的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可绕ON转动。
(1)让一束激光紧贴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前不同方向都能看到纸板上的入射光,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反射。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 入射角。
(3)如图乙所示,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此时他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线;重新改正后将纸板F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在纸板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见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12.某实验小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小刚在实验过程中,判断水是否已经发生了沸腾的根据是 (选填“A”或“B”);
A.观察到的现象 B.温度计的示数
(2)实验中他们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甲和乙所示,则图中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3)下表是小燕记录的实验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88 90 92 94 96 98 98 98
请将图中的坐标系补充完整,并根据上表数据绘出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像;
(4)由数据及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
13.小明同学想测量一辆小车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前端经过A点时开始计时,t=4s时小车前端经过B点,t=6s时小车前端经过C点。AB段距离为80cm,AC段距离为160cm。请回答问题:

(1)该实验测量原理是 ;
(2)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3)图所示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4)小丽认为应将木块平移到B位置下方进行实验。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你认为木块放在 (选填“A”或“B”)位置下方更合适,理由是 ;
(5)小明发现公路旁每隔一段距离就立着一个标记公里数的里程碑,他想利用里程碑估测自行车的行驶速度。测量步骤如下:①从某一地点出发,并按下计时器开始计时;②到达某一个里程碑,记下里程碑上的数值s1、计时器上的时刻t1;③到达另一个里程碑,记下里程碑上的数值s2、计时器上的时刻t2。则自行车在这两个里程碑之间路段行驶的平均速度v= (用题中物理量符号表示)。
14.很多现代建筑采用大面积中空玻璃,中空玻璃是在两层玻璃之间的空隙内密封干燥的空气,隔温性能极好,干燥空气和一般空气的区别就是含水量不同,小明由此提出问题:空气和水的导热性是否一样呢?为此,他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甲、乙两个相同的玻璃瓶中都装入热水,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放在空气中,为尽量减少其他因素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如图所示,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表:
时间/min 0 4 8 12 16 … 150 180
甲/℃ 70 50 39 34 31 … 19 19
乙/℃ 70 61 55 50 46 … 23 19
(1)实验中,应控制甲、乙两瓶中水的多少和 相同;
(2)观察表中数据,可推断实验时室内温度是 ℃,可得出结论: ;
(3)结合以上探究,小明联想到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与此相关,如经过白天在太阳下晒过的棉被蓬松多孔,晚上盖起来觉得暖和,其原因是 ;冬天,室外水管需用导热性能 (选填“好”或“差”)的保暖材料包裹,否则水管容易破裂。
15.徽徽发现自己穿的羽绒服里面是用“鸭毛”制成的,而安安穿的衣服是棉花做的,于是徽徽想探究鸭毛与棉花的保暖效果哪个更好一些,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帮徽徽进行判断。
(1)实验器材: ;
(2)实验步骤: ;
(3)实验结论: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三、综合应用题(16—19题每空1分,20题4分,21题4分,22题4分,23题6分,共26分)
16.2023年8月4日,在成都大运会女子 100米栏决赛中,中国选手吴艳妮以12秒76的成绩获得银牌。比赛中,位于赛道左侧轨道上的同步摄像机全程“紧盯”吴艳妮,记录她飒爽英姿的同时也为赛后的技术动作分析提供了宝贵数据;以运动员为参照物,观众是 的,以同步摄像机为参照物,吴艳妮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
17.AI智能音箱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它让用户以语音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多项功能的操作。当对AI智能音箱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就自动改变声音的 ,音箱内部扬声器振动的幅度 。
18.严冬,树枝上形成美丽的“雾凇”.“雾凇”属于 现象(选填一种物态变化现象),这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中,需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19.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
20.自行车尾灯的反光原理如图所示.请完成反射光路,并标出反射角度数.
( )
21.如图甲所示是奥运会圣火采集画面,其原理图如图乙;太阳光照到凹面镜上O点,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射入采火器B点,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通过作图确定镜面的位置(研究单条光线时可将凹面镜的一小段近似看成平面镜)。

2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华夏之光——圭表
我国古代的天文观测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天文学家们发明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其中圭表就是典型的代表。主表(如图所示)包括圭和表两部分,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叫作圭,直立在平地上的标竿或石柱,叫作表,圭和表相互垂直。战国以前的天文学家已能够利用水面来校正圭,使其水平,使用铅垂线来校正表,使其与圭相互垂直。依据圭表正午时表影长度的变化,就能推算出二十四节气,依据表影长短的周期性变化,就能确定一回归年的天数。由于日光散射和漫反射的影响,早期圭表的表影边缘模糊不清,影响了测量表影长度的精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对圭表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与创新。他将表的高度增加,并且在表顶加一根架空的横梁,使表高变为传统表高的五倍。这样,测量时,把传统的确定表影端的位置变为确定梁影中心的位置,提高了测量影长的精度。郭守敬又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了景符,利用景符可以在圭面上形成太阳和横梁的清晰像(如图所示),这样就可以精确的测量表的影长了。这些措施成功解决了圭表发明以来,测影时“虚景之中考求真实”的困难。以圭表为代表的我国古代的科技成果,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激励着我们攀登新的科技高峰。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古代依据圭表正午时 的变化,就能推算出二十四节气。
(2)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保证圭和表相互垂直的措施,用 来校正圭,使其水平,使用 来校正表,使其与圭相互垂直。
(3)郭守敬的改进与创新措施解决了早期圭表的什么问题: 。
23.在课堂上,老师把几块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放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小阳发现水中有大量的气泡,并且在烧杯周围产生了大量的白雾,如图所示。请你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24.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驾驶员从发现前方道路有异常情况到刹车制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汽车通过的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速度v/ 反应时间t/s 制动距离s/m
50 0.49 13
60 0.50 20
80 0.51 34
100 0.52 54
120 0.54 85
(1)若汽车在平直高速公路上以12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反应距离是多少?
(2)为避免与前车相撞,正常行驶速度为60km/h的驾驶员必须使自己驾驶的汽车与前面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一距离至少要大于多少米?(保留一位小数)
试卷第8页,共9页
1.B
【详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B符合题意;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故C不符合题意;
D.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①刻度尺要放正;
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
【详解】A.工件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故A错误;
B.工件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故B错误;
CD.工件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其读数为3.80cm,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睛】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刻度尺要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
3.B
【详解】根据题意的描述,南笛声音浑厚柔和,北笛声音清脆明亮,都是指对于音色的描述。
故选B。
4.B
【详解】A.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有相对运动,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有相对运动,是运动的,故B正确;
C.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无相对运动,是静止的,故C错误;
D.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有相对运动,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A.AB段表示该物质吸热升温过程,温度逐渐升高,还没达到熔点,熔点是物质达到熔化时的温度,熔点不变,故A错误;
B.在第8分钟时,达到熔点,物质开始熔化,故B错误;
CD.BC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该曲线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沥青不是晶体,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6.A
【详解】洒了水的地面,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过一会儿就变干了,是水吸收热量蒸发成为水蒸气了;烧开着的水,过一会儿水就变少了,是水吸收热量沸腾变成水蒸气了.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
7.D
【详解】A.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云中的小水滴是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华成微小的冰晶,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详解】A.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9.C
【详解】太阳光通过土柱间的狭缝进入人眼,人可以通过土柱间的狭缝观测日出方位,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
故选C。
10.D
【详解】A.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为
90°-40°=50°
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反射角的大小为50°,故错误;
B.当水面升高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变,即入射角不变,则反射角大小不变,故错误;
C.当水面升高时入射点向左移动,因为入射角与反射角大小不变,因此光斑向左移动,故错误;
D.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与像关于平面镜成轴对称关系,当水面升高时S′到水面的距离变小,故正确。
故选D。
11. 漫 等于 不能 不能 在
【详解】(1)[1]实验时,在纸板前不同方向都能看到纸板上的入射光,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2)[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3]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要使硬纸板与平面镜垂直,以便于观察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若开始实验时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则在右侧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4][5]若将纸板F向后折,则硬纸板E和硬纸板F不在同一平面上时,将不能在硬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12. A 乙 保持不变
【详解】(1)[1]沸点的高低与气压有关,故不能通过温度来判定是否沸腾;当液体沸腾时,会有大量的气泡在水底产生,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越来越大,直至水面破裂,故可以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来判定水是否沸腾。
(2)[2]乙图中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乙是沸腾时的现象;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甲是沸腾前的现象。
(3)[3]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4)[4]分析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13. v= 0.4 C A 斜面坡度较小,测量时间误差较小
【详解】(1)[1]该实验先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时间,再通过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工作原理是。
(2)[2]小车通过BC段的路程
时间为
平均速度为
(3)[3]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直线运动。
A.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向上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s-t图像是一条水平的直线,表示物体静止不动,故B不符合题意;
C.v-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向上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符合题意;
D.v-t图像是一条水平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4][5]实验中为了便于时间的测量,减小测量时间误差,要降低斜面的坡度,因此木块放在A位置。
(5)[6]依题意得,自行车在这两个里程碑之间路段行驶的路程
运动的时间
平均速度
14. 初温 19 空气的导热性比水的导热性差 晒过的棉被里面的空气很多,导热性差,不易散热 差
【详解】(1)[1]此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瓶内水的质量和初温相同。
(2)[2][3]由表中数据可知,最后相同的温度就是室温,故室温为19℃;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温度计的温度降低少的,就是导热性差的,经过150分钟后,甲水瓶温度降低了51℃,乙水瓶温度降低了47℃,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是:空气的导热性比水的导热性差。
(3)[4][5]经过白天在太阳下晒过的棉被蓬松多孔,晚上盖起来觉得暖和,原因是里面的空气很多,导热性差,不易散热;导热性能差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降温较少,故为了避免室外水管破裂,需用导热性能差的保暖材料包裹水管。
15. 见解析 见详解 见解析
【详解】(1)[1]两个完全相同的矿泉水瓶(带盖子)、热水、两个温度计、厚度相同的鸭毛包和棉花包。
(2)[2]步骤
①在两个矿泉水瓶内各装满温度相同的热水,并盖紧瓶盖;
②用鸭毛包和棉花包分别包住两个矿泉水瓶;
③经过相同一段时间后,用温度计测出用鸭毛包住的矿泉水瓶中水的温度为t1,用棉花包住的矿泉水瓶中水的温度为t2。
(3)[3]若t1>t2,则鸭毛的保暖效果更好;若t116. 运动 静止
【详解】[1][2]中国选手吴燕妮以12秒76的成绩获得银牌,以运动员为参照物,观众相对于运动员位置是变化的,故观众是运动的;位于赛道左侧轨道上的同步摄像机全程“紧盯”吴燕妮,以同步摄像机为参照物,吴燕妮相对同步摄像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
17. 响度 变大
【详解】[1][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和发声体的距离有关,当对AI智能音箱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内部扬声器振动的幅度变大,声音的响度变大。
18. 凝华 放出
【详解】雾凇是由于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出热量.
19. 升华 凝华
【详解】[1][2]黑色碳粉是固态,碳蒸气是气态,由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变成碳粉,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
20.
【详解】先作法线,由图可知入射角为60°,则反射角
为60°,作出对应反射光线,又由于镜子转角
为90°,则可得到第二次入射角为30°,再次
做法线,得第二次反射角为30°,作出第二次
反射光线.
21.
【详解】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2. 表影长度 水面 重锤线 测量时,把传统的确定表影端的位置变为确定梁影中心的位置,解决了早期圭表的表影边缘模糊不清的问题,提高了测量影长的精度。
【详解】(1)[1]我国古代依据圭表正午时表影长度的变化,就能推算出二十四节气。
(2)[2][3]用水面来矫正圭,使其水平,利用重垂线来矫正表,使其与圭相互垂直,这是因为重垂线是利用重力方向的竖直向下作用的,竖直向下与水平面互相垂直。
(3)[4]测量时,把传统的确定表影端的位置变为确定梁影中心的位置,解决了早期圭表的表影边缘模糊不清的问题,提高了测量影长的精度。
23.见解析
【详解】老师把几块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放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是固态的干冰升华形成的气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烧杯周围产生了大量的白雾。
24.(1)18m;(2)28.3m
【详解】解:(1)汽车以12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由表格可知,t=0.54s,则反应距离
(2)当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由表格可知,t’=0.50s,则反应距离
则驾驶员必须使自己驾驶的汽车与前面车辆保持的至少距离
s''=s'+s=8.3m+20m=28.3m
答:(1)若汽车在平直高速公路上以12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反应距离是18m;
(2)驾驶员必须使自己驾驶的汽车与前面车辆保持的距离至少要大于28.3m。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西省怀仁市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