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2024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城江山国际学校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城江山国际学校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分)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2.(2分)下列描述的物理学家及其主要贡献不正确的是(  )
A.哥白尼——日心说
B.牛顿——奠定经典物理学基础
C.爱因斯坦——万有引力
D.伽利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2分)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行星转动 B.鲜花怒放
C.骏马奔腾 D.枯叶飘落
4.(2分)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首次商业飞行。若认为客机在飞行过程中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太阳
C.窗外的云朵 D.客机内的座椅
5.(2分)机械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对任何参照物而言结果都是相同的
B.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首先要选定参照物
C.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D.物体运动的描述是相对于参照物的
6.(2分)如图所示,三辆小车在平直公路上向东匀速行驶,三辆小车的速度如图所示。若以甲车为参照物(  )
A.丙车向东运动 B.乙车向东运动
C.乙车向西运动 D.丙车向西运动
7.(2分)如图所示是摄影爱好者捕捉到的“乌鸦骑乘老鹰”的精彩画面,下列能描述图中两者相对静止的成语是(  )
A.分道扬镳 B.背道而驰 C.并驾齐驱 D.各奔东西
8.(2分)有害物质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5μm=2.5μm×10﹣6m B.2.5μm=2.5×10﹣6m
C.2.5μm=2.5×10﹣6cm D.2.5μm=2.5×10﹣9m
9.(2分)如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测量图是(  )
A. B.
C. D.
10.(2分)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记录分别是:14.72cm,14.73cm,14.71cm。该物体的测量结果应是(  )
A.14.71cm B.14.73cm C.14.72cm D.14.92cm
11.(2分)关于误差和错误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用足够精密的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不能减小误差的
C.严格按照实验规范,可以避免错误
D.误差就是错误
12.(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4mm
B.教室的高约为3dm
C.一节课的时间是240s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13.(2分)中国有轨列车运营里程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动车的速度可以达到55m/s,高铁的速度可以达到300km/h,轻轨每分钟可以行驶2200m(  )
A.轻轨、动车、高铁 B.高铁、轻轨、动车
C.动车、高铁、轻轨 D.高铁、动车、轻轨
14.(2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物体的路程之比为16:3,运动时间之比为4:1,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
A.16:3 B.3:4 C.4:1 D.4:3
15.(2分)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所用的时间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的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16.(2分)如图所示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该物体在0~5s内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物体在1s~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0~1s比3s~5s运动的慢
C.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0.4m/s
D.物体在5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17.(2分)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
A.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声音传播的条件 D.声音是否具有速度
18.(2分)如图所示是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第三次出舱活动的图片。航天员们在太空协同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原因是(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宇航服不能传递声音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9.(2分)陈刚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刘强在另一端敲一下铁管,陈刚听到两次声音(  )
A.铁管发出两次声音
B.刘强的错觉
C.铁管先传来声音,空气又传来声音
D.空气先传来声音,铁管又传来声音
20.(2分)人在狭小房间里听不到回声,这是因为(  )
A.在小房间里说话时没有回声
B.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
C.小房间里说话时声音太小
D.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了,所以听不到回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21.(4分)请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7.2m=   mm=   μm
(2)2h=   min=   s
22.(2分)在“神舟十六号”升空的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神舟十六号”是    的;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    的。(均选填“静止”或“运动”)
23.(2分)图中刻度尺的两种读数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填“a”或“b”),该物体的长度是    cm。
24.(1分)如图中停表的示数是    s。
25.(2分)某段路的标志牌如图,它表示:在此路段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由此地到达楚雄至少还需    小时。
26.(1分)一辆小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半程的速度为10m/s,后半程的速度为15m/s   m/s。
27.(3分)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对知识点进行了小结。请填写空白的知识点:
(1)悠扬婉转的笛声是    振动产生的,笛声由    传入听众的耳内。
(2)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
28.(3分)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南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乙车的速度为   ,6s时两车相距   ,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29.(12分)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除了图中的器材以外,还应该有的测量器材是    ;
(2)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图中AB的距离为    cm;
(3)小车经过AC中点时速度为v1,经过AB中点时速度为v2,则v1   v2(选填“>”、“<”或“=”);
(4)当小车通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将会偏    (选填“大”或“小”);
(5)图中能够准确反映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运动情况的是    。
30.(12分)小明做“探究声的传播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
(1)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    ;
(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    ;
(3)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真空,实验的结论是通过    (填序号)得出的,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
A.实验推理
B.实验验证
C.归纳总结
(4)据此,由上述实验可得: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四、计算题(31题6分,32题12分,共18分)
31.(6分)如图,一艘测量船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从发射到接收回波所用时间为4s
(1)超声波从海面处传到海底的时间;
(2)该处海水的深度。
32.(12分)近些年中国高铁的发展十分迅速,下表为某次高铁列车从南京到北京的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
站名 南京 徐州 泰安 济南 北京
到站时间 11:23 11:42 13:15
发车时间 9:15 11:25 11:45
路程/km 330 558 617 1024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该列车从南京到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列车从南京到徐州的平均速度为264km/h,则本次列车到达徐州站所用的时间?
(3)若列车以108km/h的速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已知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172m,列车长128m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城江山国际学校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分)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答案】C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解:利用磁铁吸引铁的性质,“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是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环节。
故选:C。
2.(2分)下列描述的物理学家及其主要贡献不正确的是(  )
A.哥白尼——日心说
B.牛顿——奠定经典物理学基础
C.爱因斯坦——万有引力
D.伽利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C
【分析】哥白尼发表日心说;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伽利略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解答】解:A、日心说是哥白尼提出来的;
B、牛顿——奠定经典物理学基础;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伽利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故选:C。
3.(2分)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行星转动 B.鲜花怒放
C.骏马奔腾 D.枯叶飘落
【答案】B
【分析】运动是大家所熟悉的现象之一,我们在生活中已积累了大量与运动有关的感性认识。但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而机械运动就是宇宙间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之一,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解答】解:
A、C、D中都存在物体位置之间的变化;
B为鲜花怒放是一个生长过程,中间存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故选:B。
4.(2分)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首次商业飞行。若认为客机在飞行过程中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太阳
C.窗外的云朵 D.客机内的座椅
【答案】D
【分析】判断物体静止还是运动关键是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所以是运动的;
B.以太阳为参照物,所以是运动的;
C.以窗外的云朵为参照物,所以是运动的;
D.以客机内的座椅为参照物,所以是静止的。
故选:D。
5.(2分)机械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对任何参照物而言结果都是相同的
B.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首先要选定参照物
C.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D.物体运动的描述是相对于参照物的
【答案】A
【分析】(1)一个物体相当于其它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选择最合适的参照物;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
【解答】解:A、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对于物体运动状态的结论也可能发生变化。
B、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在物理学中,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运动是绝对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A。
6.(2分)如图所示,三辆小车在平直公路上向东匀速行驶,三辆小车的速度如图所示。若以甲车为参照物(  )
A.丙车向东运动 B.乙车向东运动
C.乙车向西运动 D.丙车向西运动
【答案】D
【分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AD.甲、丙两车运动方向相同,随着时间增加,直至甲车追上丙车,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故D正确;
BC.甲、乙两车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即以甲车为参照物,故BC错误。
故选:D。
7.(2分)如图所示是摄影爱好者捕捉到的“乌鸦骑乘老鹰”的精彩画面,下列能描述图中两者相对静止的成语是(  )
A.分道扬镳 B.背道而驰 C.并驾齐驱 D.各奔东西
【答案】C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解答】解: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乌鸦和老鹰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老鹰是静止的,乌鸦也是静止的。
A、分道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故A错误;
B、背道而驰原指朝着相反的方向跑,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故B错误;
C、并驾齐驱原指几匹马并排拉一辆车,比喻齐头并进,是相对静止的;
D、各奔东西指各自走各自的路,是相对运动的。
故选:C。
8.(2分)有害物质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5μm=2.5μm×10﹣6m B.2.5μm=2.5×10﹣6m
C.2.5μm=2.5×10﹣6cm D.2.5μm=2.5×10﹣9m
【答案】B
【分析】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
【解答】解:A.2.5μm×10﹣4m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此选项错误;
BCD.∵1μm=10﹣6m=10﹣8dm=10﹣4cm,∴2.3μm=2.5×10﹣3m=2.5×10﹣7dm=2.5×10﹣2cm。
故选:B。
9.(2分)如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测量图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解答】解: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
B.刻度尺边缘与被测对象对齐,没有歪斜。测量方法得当;
C.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
D.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
故选:B。
10.(2分)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记录分别是:14.72cm,14.73cm,14.71cm。该物体的测量结果应是(  )
A.14.71cm B.14.73cm C.14.72cm D.14.92cm
【答案】C
【分析】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计算时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除错误读数,取其余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
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解答】解:从题中数据可知,14.92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应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L==14.72cm。
故选:C。
11.(2分)关于误差和错误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用足够精密的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不能减小误差的
C.严格按照实验规范,可以避免错误
D.误差就是错误
【答案】C
【分析】所谓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与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又不尽相同,错误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不按照规定测量而产生的结果,错误可以避免,只要规范测量,遵循仪器的使用规则可避免错误,但是误差不能消除,因为它的产生是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仪器的精密程度有关,只能尽量的减小,不能消除。
【解答】解:
A、采用精密测量仪器,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故A错误;
B、测量型实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故B错误;
C、错误是测量不当造成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D、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错误是测量不当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12.(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张物理试卷的厚度约为4mm
B.教室的高约为3dm
C.一节课的时间是240s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答案】D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人的头发的直径在75μm左右,在100μm=0.1mm左右;
B、正常教室的高度在7m=30dm左右;
C、中小学一节课的时间一般是40min=2400s;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故D正确。
故选:D。
13.(2分)中国有轨列车运营里程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动车的速度可以达到55m/s,高铁的速度可以达到300km/h,轻轨每分钟可以行驶2200m(  )
A.轻轨、动车、高铁 B.高铁、轻轨、动车
C.动车、高铁、轻轨 D.高铁、动车、轻轨
【答案】D
【分析】利用速度公式求出轻轨的速度,然后将各速度单位进行统一,即可比较三车的速度大小。
【解答】解:动车的速度为:v动=55m/s,
高铁的速度v高=300km/h≈83.33m/s,
轻轨的速度为:v轻==≈36.67m/s,
则:v高>v动>v轻,
所以,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高铁、轻轨。
故选:D。
14.(2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物体的路程之比为16:3,运动时间之比为4:1,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
A.16:3 B.3:4 C.4:1 D.4:3
【答案】D
【分析】已知路程关系与时间关系,应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两物体的速度之比。
【解答】解: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
故选:D。
15.(2分)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所用的时间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的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答案】D
【分析】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速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A、只有时间相等时,通过的路程才越长;
B、只有在路程相等的情况下,所用的时间才越短;
C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时间的变化不能改变速度的大小,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正确。
故选:D。
16.(2分)如图所示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该物体在0~5s内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物体在1s~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0~1s比3s~5s运动的慢
C.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0.4m/s
D.物体在5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分析】(1)根据图象可知物体在1~3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
(2)根据图象判断出物体在3s~5s内通过的路程与0~1s内通过路程的关系,进而比较其运动快慢;
(3)根据图象可知5s时物体运动的路程,然后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
(4)根据图象判断物体在5s内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A、由s﹣t图象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处于静止状态;
B、由图象知:物体在3s~5s内(用时2s)和0~1s(用时4s)内物体通过路程都为1m,故物体在0~8s比3s~5s运动的快;
C、物体在7s内的平均速度:v==,故C正确;
D、由s﹣t图象可知,速度大小不等,所以物体在2s内做变速直线运动。
故选:C。
17.(2分)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
A.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声音传播的条件 D.声音是否具有速度
【答案】B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实验中运用转换法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开得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该实验是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ACD错误。
故选:B。
18.(2分)如图所示是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第三次出舱活动的图片。航天员们在太空协同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原因是(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宇航服不能传递声音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D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解答】解: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D正确。
故选:D。
19.(2分)陈刚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刘强在另一端敲一下铁管,陈刚听到两次声音(  )
A.铁管发出两次声音
B.刘强的错觉
C.铁管先传来声音,空气又传来声音
D.空气先传来声音,铁管又传来声音
【答案】C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声。
【解答】解:陈刚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刘强在另一端敲一下铁管,原因是空气和铁管都可以传声,故ABD错误。
故选:C。
20.(2分)人在狭小房间里听不到回声,这是因为(  )
A.在小房间里说话时没有回声
B.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
C.小房间里说话时声音太小
D.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了,所以听不到回声
【答案】D
【分析】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如果小于0.1s,原声和回声混合在一起,人耳不能分开。
【解答】解:在教室里,由于我们说话的地点离墙较近,声音传到墙壁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我们说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因此人耳区分不开原声与回声。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21.(4分)请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7.2m= 7.2×103 mm= 7.2×106 μm
(2)2h= 120 min= 7200 s
【答案】(1)7.2×103;7.2×106;(2)120;7200。
【分析】1m=103mm=106μm,1h=60min=3600s,据此进行单位换算。
【解答】解:(1)因为1m=103mm=108μm,所以7.2m=2.2×103mm=2.2×106μm;
因为8h=60min=3600s,所以2h=2×60min=120min。
故答案为:(1)6.2×103;7.2×106;(2)120;7200。
22.(2分)在“神舟十六号”升空的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神舟十六号”是  运动 的;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  静止 的。(均选填“静止”或“运动”)
【答案】运动;静止。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在飞船升空的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所以是运动的;
若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与飞船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23.(2分)图中刻度尺的两种读数方法中正确的是  b (选填“a”或“b”),该物体的长度是  2.20 cm。
【答案】b;2.20。
【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
注意视线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解答】解:1cm之间有10小格,则一格及分度值为0.7cm;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故b读数方法正确;
故答案为:b;2.20。
24.(1分)如图中停表的示数是  337.5 s。
【答案】337.5。
【分析】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偏向“7”一侧;
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在停表的大表盘上,一个小格代表0.1s,故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4s。
故答案为:337.5。
25.(2分)某段路的标志牌如图,它表示:在此路段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  80km/h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由此地到达楚雄至少还需  1.5 小时。
【答案】80km/h;1.5
【分析】交通标志牌“80”是限速的标志,指的是汽车速度不能超过80km/h;“楚雄120”,是指从该标志牌到楚雄还有120km;利用t=求出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楚雄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标志牌上,“80”为限速标志最大=80km/h,
“楚雄120”表示从标志牌到楚雄的路程s=120km,
由v=可得从标志牌到楚雄需要的时间:
t===1.5h。
故答案为:80km/h;7.5。
26.(1分)一辆小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半程的速度为10m/s,后半程的速度为15m/s 12 m/s。
【答案】12。
【分析】设前半程和后半程的路程均为s,根据分别将前半程和后半程所用的时间表示出来,进而得出全程的总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设前半程和后半程的路程均为s,
由可知前半程所用的时间为:,
后半程所用的时间为:,
全程所用的时间为:t=t1+t8=,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m/s。
故答案为:12。
27.(3分)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对知识点进行了小结。请填写空白的知识点:
(1)悠扬婉转的笛声是  空气柱 振动产生的,笛声由  空气 传入听众的耳内。
(2)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
【答案】空气柱;空气;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悠扬的笛声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真空不能传声,故月球上。
故答案为:空气柱;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8.(3分)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南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乙车的速度为 0.1m/s ,6s时两车相距 0.6m ,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北 运动。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由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乙的速度;
根据图象,得出6s时两车的距离;
首先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以甲为参照物,判断乙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
读图可知,经过6s,乙运动了0.8m、乙两车的距离为1.2m﹣4.6m=0.5m;
则甲的速度:v甲===0.2m/s;
乙的速度:v乙===4.1m/s,
由于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南做匀速直线运动,同一时刻甲在乙的前面向南运动,则乙向北运动。
故答案为:0.4m/s;0.6m;北。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29.(12分)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除了图中的器材以外,还应该有的测量器材是  秒表 ;
(2)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  较小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图中AB的距离为  40.0 cm;
(3)小车经过AC中点时速度为v1,经过AB中点时速度为v2,则v1 > v2(选填“>”、“<”或“=”);
(4)当小车通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将会偏  小 (选填“大”或“小”);
(5)图中能够准确反映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运动情况的是  D 。
【答案】(1)秒表;(2)较小;40.0;(3)>;(4)小;(5)D。
【分析】(1)测量小车在斜面上下滑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小车运动的时间,所以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根据图中已经有的测量工具,可得出还需要的测量工具;
(2)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就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据此分析;
(3)根据小车做匀加速运动分析经过AC中点和经过AB中点的速度大小,从而得到速度关系;
(4)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
(5)由图中信息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运动状态可知符合小车运动情况的选项。
【解答】解:(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和运动的时间,图中已经有刻度尺;
(2)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快,不方便测量时间,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3)小车从A位置由静止滑下时,做匀加速运动,由于速度越来越快AC中点时的速度大于经过路程sAB中点时的速度,即v1>v2;
(4)过了B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大可知,时间偏大;
(5)小车在斜面下滑过程中的速度越来越快,即小车全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图像B表示物体匀速运动,图像C表示物体匀速运动,故符合的图像为D。
故答案为:(1)秒表;(2)较小;(3)>;(5)D。
30.(12分)小明做“探究声的传播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
(1)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  小 ;
(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  大 ;
(3)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真空,实验的结论是通过  A (填序号)得出的,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
A.实验推理
B.实验验证
C.归纳总结
(4)据此,由上述实验可得: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 真空 不能传声。
【答案】(1)小;(2)大;(3)不能;A;(4)介质;真空。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该实验不能将空气完全抽干净。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推理得到结论。
【解答】解:(1)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
(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
(3)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不能得到真空,故A符合题意。故选:A。
(4)据此,由上述实验可得:声音的传播需介质。
故答案为:(1)小;(2)大;A;(4)介质。
四、计算题(31题6分,32题12分,共18分)
31.(6分)如图,一艘测量船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从发射到接收回波所用时间为4s
(1)超声波从海面处传到海底的时间;
(2)该处海水的深度。
【答案】(1)超声波从海面处传到海底的时间为2s;
(2)该处海水的深度为3000m。
【分析】(1)先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处传到海底的时间;
(2)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h=s=vt求出海底深度即可。
【解答】解:(1)超声波从海面处传到海底的时间:
t′=t总=×4s=2s,
(2)由v=可得,海底深度:
h=s′=v′t′=1500m/s×2s=3000m。
答:(1)超声波从海面处传到海底的时间为2s;
(2)该处海水的深度为3000m。
32.(12分)近些年中国高铁的发展十分迅速,下表为某次高铁列车从南京到北京的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
站名 南京 徐州 泰安 济南 北京
到站时间 11:23 11:42 13:15
发车时间 9:15 11:25 11:45
路程/km 330 558 617 1024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该列车从南京到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若列车从南京到徐州的平均速度为264km/h,则本次列车到达徐州站所用的时间?
(3)若列车以108km/h的速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已知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172m,列车长128m
【答案】(1)该列车从南京到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56km/h;
(2)本次列车到达徐州站所用的时间1.25h;
(3)列车完全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是210s。
【分析】(1)到站时间减发车时间即为该列车从南京到北京所用的时间,利用v=求从南京到北京的平均速度;
(2)知道列车从南京到徐州的平均速度,从表中读出从南京到徐州的路程,利用t=计算从南京到徐州需要的时间;
(3)知道列车的行驶速度,再求出列车通过大桥走的路程(桥长加上车长),利用t=求列车通过大桥所需时间。
【解答】解:(1)列车从南京到北京所用的时间:
t=13:15﹣9:15=4h,
列车由南京到北京的平均速度:
v===256km/h;
(2)列车从南京到徐州所用的时间:
t′===1.25h;
(3)列车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
s总=L车+L桥=128m+6172m=6300m,
列车通过大桥的速度v″=108km/h=30m/s,
列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时间:
t″===210s。
答:(1)该列车从南京到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56km/h;
(2)本次列车到达徐州站所用的时间1.25h;
(3)列车完全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是210s。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2024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城江山国际学校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