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2024辽宁省大连市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解析)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分)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
A.河岸 B.山
C.船 D.岸边的树木
2.(2分)我国的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指(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3.(2分)以下说法中,与实际生活相符的是(  )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00dm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
D.房间的门高约18cm
4.(2分)下列做法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医生给病人做“B超”检查
B.医生用超声波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
C.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D.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通过听声音来对钢轨进行“探伤”
5.(2分)某同学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鼓面,他研究的是(  )
A.音色与振幅的关系 B.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C.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响度与频率的关系
6.(2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1:4,运动路程之比为3:1(  )
A.3:4 B.4:3 C.12:1 D.1:12
(多选)7.(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能区分吉他声与二胡声根据的是音色
B.人们听到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C.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工作
D.同学们听到铃声就知道下课了,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多选)8.(2分)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种措施能减弱噪声(  )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
(多选)9.(2分)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多选)10.(2分)甲、乙两小车,从相距12m的A、B两地同时出发,沿直线相向运 动,在图示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在第6s末相遇
B.乙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比甲少5s
C.0~8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D.0~6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二、填空题(本题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1.(2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h45min=   h。
(2)108km/h=   m/s。
12.(2分)给下列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只鞋长度约为250    。
(2)人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0.8    。
13.(2分)如图所示,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物体的长度为    cm。
14.(2分)小明用另一把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为14.51dm、14.50dm、14.53dm,14.80dm   ,所测物体长度应记为    dm。
15.(2分)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在一条公路上直行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0s~4s内汽车做    直线运动;4s~8s内汽车做    直线运动。

16.(2分)弹奏古琴时,悠扬的琴声是琴弦   产生的;某同学正在骑自行车,以自行车的座椅为参照物   的(填“运动”或“静止”)。
17.(2分)三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量的水,水位由高到低,如图所示,由于   振动发出声音,且   瓶子发出的音调最高。
18.(2分)某发声体20s的时间内振动360次,它的频率是    Hz;它发出的是    声波。(选填“次”或“超”)
19.(2分)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另一端会听到声音   产生的;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   发生了变化。

20.(2分)随着人们对住宅功能标准的不断提高,门窗玻璃由普通玻璃改用双层真空玻璃,如图所示。这种玻璃不影响采光但却能起到减弱噪声的效果   的原理,从   减弱噪声。
21.(2分)如图所示是超声波眼镜清洁器,通电后清洁器利用超声波使眼镜的污物层被剥离而达到清洗目的,这说明声音具有    。人站在旁边能听到其发出“滋滋”的声音    (选填“是”或“不是”)清洁器发出的超声波。
22.(2分)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v2,则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若汽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1′,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则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23.(7分)当陆地上的资源被人类大量采集,变得越来越缺乏时,人们又把眼光投向了海洋。海洋勘探船在探测海底的深度时,经过3.4s收到回波信号,求该处海底的深度(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m/s)。
24.(7分)高速公路ETC收费系统已经广泛应用,过往车辆无需停车即可实现收费,既提高车辆通过效率1=100m的ETC通道口开始减速,经t=8s后运动到ETC收费岛左侧边界,然后再以5m/s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s2=35m的收费岛,不计车长,求:
(1)汽车通过s1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2)汽车通过ETC收费岛的时间。
(3)汽车开始减速到离开收费站全程的平均速度。
四、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22分)
25.(6分)小提琴是由两端固定的琴弦振动而发声的,如图甲所示是一架小提琴的示意图。为了研究同一根钢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利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已知一块厚木板上有A、B两个楔支撑着琴,另一端通过定滑轮悬挂不同个数的相同重物,重物个数越多
实验次数数 琴弦长度L/m 重物个数 琴弦松紧程度 发声的频率f/Hz 音调高低
1 0.4 2 较松 375
2 0.8 2 较松 170
3 4 紧 265
(1)小提琴是由琴弦    而发声的。
(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第    次实验中琴弦发声的音调最高;
(3)分析数据可以发现,该实验研究的是琴弦发声的音调与    和琴弦的松紧程度这两个因素的关系;
(4)当第3次实验时长度L为    m时,可用2、3两次实验来研究琴弦的音调和琴弦松紧程度的关系;
(5)分析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26.(6分)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某班的学生做了如下实验;
(1)小明与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如图1所示。
①他们用这个“土电话”能实现一定距离内的通话,这表明    。
②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声音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两个纸杯   (“棉线”、“金属丝”)传声的效果好。
③如果用“土电话”时,小红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   。
(2)小明与小红把正在响着的铃放在玻璃罩内如图2所示,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减小,当你靠近玻璃罩时,几乎    (“能”或“不能”)听到声音,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   ;我们可以由此推理出    。
27.(5分)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释放,开始下滑,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    (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实验原理是    。
(2)小车A滑到C的过程中,速度    (加快/变慢/不变)。
(3)实验测得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6s,从A滑到C的时间tAC=2.4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   m/s。
(4)实验时,发现小车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   。
(5)小楠实验时,又选用了形状相同、轻重不同的小车,在同一个斜面上做了多次实验,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无关。说出你的依据:   。
序号 小车的轻重 运动距离/cm 运动时间/s
1 轻轻 80.0 2.5
2 较重 80.0 2.5
3 更重 80.0 2.5
28.(5分)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还缺少的步骤是:F.   。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知行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分)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
A.河岸 B.山
C.船 D.岸边的树木
【答案】C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
A、以河岸为参照物,山是不动的;
B、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
C、以船为参照物,而且船向前行,山在“后退”;
D、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山是不动的。
故选:C。
2.(2分)我国的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指(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答案】C
【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解答】解: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古诗中的“乡音无改”就是指此人的音色没有改变。
故选:C。
3.(2分)以下说法中,与实际生活相符的是(  )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00dm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
D.房间的门高约18cm
【答案】C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在80cm=8dm左右;
B、人步行的速度在4km/h=3×,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小学课间活动一般为10min,故C符合实际;
D、房间门的高度在2m=200cm左右;
故选:C。
4.(2分)下列做法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医生给病人做“B超”检查
B.医生用超声波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
C.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D.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通过听声音来对钢轨进行“探伤”
【答案】B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在传递信息方面如:声呐、B超,在传递能量方面如:超声波碎石等。
【解答】解:医用B超、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故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利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5.(2分)某同学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鼓面,他研究的是(  )
A.音色与振幅的关系 B.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C.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响度与频率的关系
【答案】C
【分析】响度的大小与发生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物理上常用“放大法”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答】解: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鼓面,鼓面的振幅不同。因此他是在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故选:C。
6.(2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1:4,运动路程之比为3:1(  )
A.3:4 B.4:3 C.12:1 D.1:12
【答案】C
【分析】先列出时间与路程的比例,再根据速度公式就可算出它们的速度之比。
【解答】解:已知:t1:t2=8:4,s1:s7=3:1,
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v3:v2=:=×==12:1,
故选:C。
(多选)7.(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能区分吉他声与二胡声根据的是音色
B.人们听到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C.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工作
D.同学们听到铃声就知道下课了,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答案】ABC
【分析】(1)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
(2)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3)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电磁波在无线通讯中应用最为广泛。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A、不同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根据的是它们的音色不同;
B、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不正确。
故选:ABC。
(多选)8.(2分)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种措施能减弱噪声(  )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
【答案】ACD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
B、减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对噪声没有影响;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
D、种草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选:ACD。
(多选)9.(2分)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AD
【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解答】解: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测量时出现误差,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B错误;
C、认真细致测量,但不能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故选:AD。
(多选)10.(2分)甲、乙两小车,从相距12m的A、B两地同时出发,沿直线相向运 动,在图示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在第6s末相遇
B.乙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比甲少5s
C.0~8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D.0~6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答案】BC
【分析】(1)甲、乙从相距12m的A、B两地出发,相向运动,则当甲、乙运动的路程之和为12m时,甲、乙相遇;
(2)在s﹣t图像中倾斜直线代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据此分析甲、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便可得出乙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比甲少多少秒;
(3)在s﹣t图像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代表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倾斜的直线代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据此分析甲的运动状态;
(4)由图可知0~6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大小,利用v=分析甲、乙的平均速度大小。
【解答】解:
A、由题知,甲、B两地出发;由图像可知,且乙运动8m时,此时甲,说明甲,即第3s末甲,故A错误;
B、由图可知,说明此段时间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2~8s内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8s,故B正确,
C、由图可知,甲物体的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由图可知、乙通过的路程相同,由v=、乙的平均速度相同;
故选:BC。
二、填空题(本题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1.(2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h45min= 1.75 h。
(2)108km/h= 30 m/s。
【答案】1.75;30。
【分析】本题根据速度、时间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单位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
【解答】解:(1)1h45min=1h+3.75h=1.75h。
(2)108km/h=108×m/s=30m/s。
故答案为:1.75;30。
12.(2分)给下列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只鞋长度约为250  mm 。
(2)人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0.8  s 。
【答案】(1)mm;(2)s。
【分析】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解答】解:(1)一只鞋长度约为250mm;
(2)人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0.8s;
故答案为:(1)mm;(2)s。
13.(2分)如图所示,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所测物体的长度为  3.80 cm。
【答案】1mm;3.80。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刻度线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右侧与7.80cm对齐。
故答案为:1mm;3.80。
14.(2分)小明用另一把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为14.51dm、14.50dm、14.53dm,14.80dm 1cm ,所测物体长度应记为  14.51 dm。
【答案】1cm;14.51。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长度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出物体的长度,此结果最接近物体的真实值,注意在求平均值时,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应该和给出数据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相同。
【解答】解:
记录的数据14.51dm、14.50dm,14.80dm这四个值中的14.80dm与其它三个值偏差较大,而是读数错误,应去掉,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长度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所以分度值是1cm;
所测物体长度应记为:L==≈14.51dm。
故答案为:1cm;14.51。
15.(2分)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在一条公路上直行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0s~4s内汽车做  加速 直线运动;4s~8s内汽车做  匀速 直线运动。

【答案】加速;匀速。
【分析】先看清横纵坐标的含义,然后看清速度虽时间的变化规律,就能得到物体在两个时间段具体的运动形式。
【解答】解:通过图象可知,横坐标是时间;在0~4s,即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而在第8s~8s,物体的速度保持在30km/h不变。
故答案为:加速;匀速。
16.(2分)弹奏古琴时,悠扬的琴声是琴弦 振动 产生的;某同学正在骑自行车,以自行车的座椅为参照物 静止 的(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首先要确立题中的参照物,然后看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变化则物体运动,没有变化则物体静止。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某同学正在骑自行车,若以自行车的座椅为参照物,因此她相对于自行车座椅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振动;静止。
17.(2分)三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量的水,水位由高到低,如图所示,由于 空气 振动发出声音,且 甲 瓶子发出的音调最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瓶中的空气。
【解答】解:用嘴对着瓶口吹气,声音主要是由瓶内水上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出的,空气柱越短,频率越大,故甲的音调最高。
故答案为:空气;甲。
18.(2分)某发声体20s的时间内振动360次,它的频率是  18 Hz;它发出的是  次 声波。(选填“次”或“超”)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某发声体振动时,测出每分钟振动720次,可以求出频率;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
【解答】解:某发声体振动时,测出每20s振动360次=18Hz;18Hz低于20Hz,所以人耳听不到。
故答案为:18;次。
19.(2分)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另一端会听到声音 振动 产生的;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 音调 发生了变化。

【答案】振动;音调。
【分析】(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解答】解: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另一端会听到声音;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20.(2分)随着人们对住宅功能标准的不断提高,门窗玻璃由普通玻璃改用双层真空玻璃,如图所示。这种玻璃不影响采光但却能起到减弱噪声的效果 不能传声 的原理,从 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不能传声;传播过程中。
21.(2分)如图所示是超声波眼镜清洁器,通电后清洁器利用超声波使眼镜的污物层被剥离而达到清洗目的,这说明声音具有  能量 。人站在旁边能听到其发出“滋滋”的声音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清洁器发出的超声波。
【答案】能量;不是。
【分析】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
【解答】解:清洁器利用超声波使眼镜的污物层被剥离,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超声波的频率在20000Hz以上,人耳无法听到超声波,人站在旁边能听到其发出“滋滋”的声音不是清洁器发出的超声波。
故答案为:能量;不是。
22.(2分)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v2,则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若汽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1′,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则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答案】;。
【分析】(1)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物体前一半和后一半时间行驶的路程,最后求出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2)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物体前一半和后一半路程行驶的时间,然后求出总路程与总时间,最后求出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设总时间是2t,则前一半与后一半时间都是t,
根据v=可得1=v8t,后一半的路程s2=v2t,
总路程s=s4+s2=v1t+v5t,
物体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v===;
(2)设总路程是2s′,则前一半与后一半路程都是s′,
根据v=可得4′=,
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t2′=,
总时间:t′=t1′+t2′=+,
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v′===。
故答案为:;。
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23.(7分)当陆地上的资源被人类大量采集,变得越来越缺乏时,人们又把眼光投向了海洋。海洋勘探船在探测海底的深度时,经过3.4s收到回波信号,求该处海底的深度(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m/s)。
【答案】该处海底的深度为2550m。
【分析】用公式s=vt算出声波从发出到接收传播的总路程,除以2即可得到此处海深。
【解答】解:已知v=1500m/s,t=3.4s,
由v=得,超声波来回总路程:
s=vt=1500m/s×5.4s=5100m,
则该处海深:h===2550m。
答:该处海底的深度为2550m。
24.(7分)高速公路ETC收费系统已经广泛应用,过往车辆无需停车即可实现收费,既提高车辆通过效率1=100m的ETC通道口开始减速,经t=8s后运动到ETC收费岛左侧边界,然后再以5m/s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s2=35m的收费岛,不计车长,求:
(1)汽车通过s1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2)汽车通过ETC收费岛的时间。
(3)汽车开始减速到离开收费站全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1)汽车通过s1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2.5m/s。
(2)汽车通过ETC收费岛的时间为7s。
(3)汽车开始减速到离开收费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9m/s。
【分析】(1)已知ETC通道的路程和时间,根据v=可求出汽车通过s1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2)根据v=的变形公式求出汽车通过收费站所用的时间;
(3)根据汽车从开始减速到离开收费站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求出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汽车通过s1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1===12.3m/s;
(2)根据v=可得
t2===7s;
(3)汽车从开始减速到离开收费站全过程的路程s=s6+s2=100m+35m=135m,
所用时间t=t1+t4=8s+7s=15s,
则平均速度:
v===7m/s。
答:(1)汽车通过s1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2.5m/s。
(2)汽车通过ETC收费岛的时间为6s。
(3)汽车开始减速到离开收费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9m/s。
四、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22分)
25.(6分)小提琴是由两端固定的琴弦振动而发声的,如图甲所示是一架小提琴的示意图。为了研究同一根钢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利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已知一块厚木板上有A、B两个楔支撑着琴,另一端通过定滑轮悬挂不同个数的相同重物,重物个数越多
实验次数数 琴弦长度L/m 重物个数 琴弦松紧程度 发声的频率f/Hz 音调高低
1 0.4 2 较松 375
2 0.8 2 较松 170
3 4 紧 265
(1)小提琴是由琴弦  振动 而发声的。
(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第  1 次实验中琴弦发声的音调最高;
(3)分析数据可以发现,该实验研究的是琴弦发声的音调与  琴弦的长度 和琴弦的松紧程度这两个因素的关系;
(4)当第3次实验时长度L为  0.8 m时,可用2、3两次实验来研究琴弦的音调和琴弦松紧程度的关系;
(5)分析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  长度越长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答案】(1)振动;(2)1;(3)琴弦的长度;(4)0.8;(5)长度越长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3)由表中数据可知是研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和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
(4)当控制长度不变时,改变重物的个数,研究弦的音调和弦的松紧的关系;
(5)1、2两次实验数据,松紧程度相同,而长度不同,据此判断.
【解答】解:(1)小提琴是由琴弦振动而发声的;
(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则第1次实验中琴弦振动频率最高;
(3)表中数据,弦的长度,故是研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和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
(4)当控制长度不变时,改变重物的个数、3两次实验来研究弦的音调和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
(5)分析2、2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松紧程度相同时,弦的音调越低。
故答案为:(1)振动;(2)1;(4)7.8。
26.(6分)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某班的学生做了如下实验;
(1)小明与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如图1所示。
①他们用这个“土电话”能实现一定距离内的通话,这表明  固体能够传声 。
②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声音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两个纸杯 金属丝 (“棉线”、“金属丝”)传声的效果好。
③如果用“土电话”时,小红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 声音的传播被捏住的手阻断了 。
(2)小明与小红把正在响着的铃放在玻璃罩内如图2所示,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减小,当你靠近玻璃罩时,几乎  不能 (“能”或“不能”)听到声音,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 变大 ;我们可以由此推理出  真空不能传声 。
【答案】(1)①固体能够传声;②金属丝;③声音的传播被捏住的手阻断了;(2)不能;变大;真空不能传声。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般情况下,固体的传声效果较好。
(2)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小明与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①他们用这个“土电话”能实现一定距离内的通话,这表明固体能够传声。
②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声音讲话,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③如果用“土电话”时,小红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这是由于声音的传播被捏住的手阻断了。
(2)小明与小红把正在响着的铃放在玻璃罩内如图2所示,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铃声将会减小,当你靠近玻璃罩时,停止抽气,铃声将会变大。
故答案为:(1)①固体能够传声;②金属丝;(2)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27.(5分)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释放,开始下滑,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  间接 (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实验原理是  v= 。
(2)小车A滑到C的过程中,速度  加快 (加快/变慢/不变)。
(3)实验测得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6s,从A滑到C的时间tAC=2.4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 0.5 m/s。
(4)实验时,发现小车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 减小斜面坡度 。
(5)小楠实验时,又选用了形状相同、轻重不同的小车,在同一个斜面上做了多次实验,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无关。说出你的依据: 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
序号 小车的轻重 运动距离/cm 运动时间/s
1 轻轻 80.0 2.5
2 较重 80.0 2.5
3 更重 80.0 2.5
【答案】(1)间接;v=;(2)加快;(3)0.5;(4)减小斜面坡度;(5)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分析】(1)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v=,需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
(2)小车下滑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速度增加;
(3)由图读出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
(4)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5)分析小车的平均速度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停表测量时间求得小车的平均速度;
(2)小车下滑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即小车A滑到C的过程中速度加快;
(3)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BC=40.0cm,tBC=tAC﹣tAB=3.4s﹣1.8s=0.8s,
BC段的平均速度为:
vBC===50cm/s=4.5m/s;
(4)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计时会越困难,斜面坡度应小些;
(5)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无关,因为小车从较轻→较重→更重,由v=,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故答案为:(1)间接;v=;(3)0.6;(5)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28.(5分)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A ,错误的步骤是 C ,还缺少的步骤是:F. 求出漆包线的直径d 。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DBEF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在测量中,遇到比较小的物理量无法直接测量的话,就要积少成多法。
【解答】解: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的正确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2,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细铜丝的直径d=;
故答案为:(1)A; C;
(2)求出漆包线的直径d;
(3)DBEF。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2024辽宁省大连市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