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福建省部分达标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福建省部分达标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高二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48分)】
题号
2
3
5
o
7
8
答案
A
B
B
C
D
A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A
D
B
D
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
17.(8分)
角度
信息提取
史料价值
备注
朱峙三是当时的底层知识分子,作为教育变革
信息提取1分,
材料
材料选自一个晚清底
的亲历者,其日记是研究晚清选官及教育变革
史料价值2分,
来源
层知识分子的日记
的一手史料
共3分
1901年改革苹科举,不
可用于研究晚清新
用八股诗赋取士,读
政、科举内客的改革;
《古文观止》;1905年
日记所记载的求学经
信息提取1分,
科举制度废除及其产
停止科举,醉心科举
历与清末废科举、兴
史料价值2分
生的影响
材料
之人痛哭
学堂的救育大变革相
(材料内容任选
内容
可用于研究近代学校
学堂、物理课、三泽力
始终,有助于研究近
一个角度作答
制度的建立、教学内
即可),结论1
太郎、日本博士、师
代新旧杂糅、中西并
容的改革、选官制度
存的教育变革情况
范、试验、音乐、三角、
分,共4分
的变革以及近代知识
几何、代数
分子的思想变化等
18.(8分)
在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中
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发动人民群众参与选举:设置各级参议会,民主选举产生边区政府委
员: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这些措施充分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进一
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具有重
要意义。(背景2分,措施4分,影响2分,其中措施答出两点即可)
19.(24分)
(1)特点:注重财产权;形成规范体系;革命原则和传统之间的妥协;注重实际运用。(每点2
分,共6分,任答3点即可)
背景:罗马法的影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资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121B·
产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需求。(每点2分,共6分,任答3点即可)
(2)意义:完善中国的法律体系;维护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推进依法治国,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每点2分,共8分,任答4点即可)
(3)认识:法制建设要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法制建设要不断与时俱进;不同国家
之间的法制建设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
20.(12分)
示例:
观点:对希腊罗马世界来说,有些人是自由的。
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公元前8世纪一公元前6世纪,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
响,希腊地区逐渐形成了城邦独立自治的国家形态。以雅典为典型的希腊城邦建立起奴隶
制的民主政治。但在雅典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民主权利,而成年男性公民只是雅典居
民的一小部分。古代罗马从共和时代到帝国时代、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形成了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体现了保护私有财产、公正平等、注重程序等思想,但是
古罗马是奴隶制社会,只有部分自由民才能享有这样的权利。因此,黑格尔认为希腊罗马世
界,有些人是自由的。
评分说明:观点明确2分,论述8分,总结2分。
(1)观点明确,观点必须符合唯物史观
一等(10一12分)
(2)合理引用史实,时间跨度大,进行多角度评论
(3)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1)观点较明确,观点必须符合唯物史观
二等(5—9分)
(2)基本能引用史实,能多角度评论
(3)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1)观点较明确,观点不符合唯物史观,按0分处理
三等(0一4分)
(2)引用史实有限,不能多角度评论
(3)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24-121B·福建省部分达标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高二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第I卷 选择题
本卷共16个小题, 每小题3分, 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 西周金文中的“伯”作为称谓,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贵族男子的排行,与仲、叔季经常作 为同家族内部兄弟之间的称呼;二是作为诸侯或采邑主的爵称 。 图1是伯由“排行”到“ 爵称” 的大致轨迹 。这一过程体现了
伯(排行) 一伯(获得官职) 一伯(爵称)
图1
A. 西周家国一体的政治特色
B. 政治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
C. 军功是西周分封主要依据
D. 西周初期分封以同姓为主
2. 图2是出土于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的木牍《集簿》。《集簿》记录了东海郡 的行政建制、吏员设置、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方面的年度统计数字,作 呈报朝廷之用 。该文物可用于考证汉代
A. 中央官制的结构
B. 地方官员的考核
C. 疆域的大致范围
D. 监察体系的发展
3. 图3和图4分别为唐贞观元年(627年)“ 十道”分布图和开元二十一年 “ 十五道”分布图,其变化反映出
图2 汉代木牍《集簿》
【高二历史 第 1页(共6页)】 .24一121B.
图3 图4
A. 藩镇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B. 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C. 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 D. 政局变动影响政区规划
4. 王安石变法中设置的市易务,不仅严格立法以抑兼并,而且参与到市场的直接经营当中,增加 商税,如市例钱以及坊场、河渡之关税,并进一步扩大征榷范围等。 据此可知,王安石的这一
变法举措
A. 缓和了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
B. 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C. 加大了政府对工商业的干预
D. 减轻了人民的差役负担
5. 表1所示与元朝的行政制度有关。 与空格处①②③对应的是
表1
中央机构 主要职能
① 主管行政
枢密院 ②
③ 主管监察
A. 中书省、主管民族事务、监御史 B. 宣政院、主管军事、御史台
C. 行中书省、主管民族事务、监御史 D. 中书省、主管军事、御史台
6. 洪武年间,朱元璋颁行《教民榜文》,宣讲“圣谕六条”,强调以里甲为基础在基层推广教化;永 乐年间,明成祖将《蓝田吕氏乡约》颁降天下,令人诵行;正德以后,一些硕儒乡绅倡行乡约,视
乡约为维持地方秩序之妙方。这说明
A. 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得以强化
B. 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C. 程朱理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
D. 百姓对封建政府依附关系松弛
【高二历史 第 2页(共6页)】 .24一121B.
7. 保结是指考生报考科举时须有他人对其某方面状况予以书面担保的一种制度 。表2为部分 时期对保结内容的相关记载 。据表可知
表2
唐开成三年 (838年) “ 如有缺孝弟之行……并不在就仕之限 。如容情故,自相隐蔽,有人纠举,其同保人,并 三年不得赴举”
宋代 “ 既集,什伍相保……不许有……不孝、不悌……之徒”
明洪熙元年 (1425年) “ 应试之士,所司取诸生所属里邻结状,平日乡党称其孝弟、朋友服其信义……方许 入试”
清顺治九年 (1652年) “ 童生入学,先期晓谕报名,取邻里甘结,身家无刑丧、替冒各项违碍,方准收试”
A. 基层组织在科举中发挥作用
B. 科举关注官员治国能力
C. 科举考试利于强化孝道意识
D. 官员选拔程序日趋烦琐
8. 在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由于政治主张的不同而尖锐对立,革命派排皇,立宪派保 皇,双方势同水火 。立宪派依附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势力与革命派对抗,革命派内部 在中华民国建立后发生分化 。这可用于说明当时我国
A. 实行政党政治的政治基础薄弱
B. 革命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迅速
D. 政党之间的党争多于联合
9. 19世纪90年代末,日本驻华大使馆的书记官中岛雄称:“现在的北京政府……建条铁路就动 辄要去卜风水;敕议很久,才能下定决心办采矿等实务……像这样要在短短三年里急速冒进 的行为,其结果只能导向政变蜂起的穷途末路。”这可用于说明
A. 清廷举办洋务新政的紧迫性
B. 晚清政府革新举措的滞后性
C. 近代中国变革活动的冒进性
D.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艰难性
10. 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主要有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 。甄别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 的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查经历、工作成绩、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 。这一 方式的主要意图在于
A. 保证人事制度的公正性
B. 选拔德才兼备的官员
C. 保持施政的连续与稳定
D. 建立近现代文官制度
【高二历史 第 3页(共6页)】 .24一121B.
1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既设立了抗大、中央党校一类供干部进行系统学习的专门学校,也设 置了一系列党员训练班、行政人员训练班、群众工作干部训练班等各类短期训练班,培训时
间从几十天到半年不等 。这些做法
A. 为新中国干部培养积累了经验
B. 充分吸纳了西方文官制度的长处
C. 是对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探索
D. 反映了干部文化水平不高的国情
12. 1980年前后,广西宜山县等地的村民自发召开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制定了村规 民约,负责全村的公共事务 。村民委员会被写进 1982年宪法 。 1998年,我国正式颁布了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代替了10年前通过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这表明
A. 政府主持基层民主选举工作
B. 依法治国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C. 改革开放推动民主制度完善
D. 村民自治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13. 有学者指出:“罗马法学家的力量不仅仅在于他们有能力在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上创 建和操纵这些抽象原则,而且还在于他们清楚地觉察到社会生活和贸易的需要,注意到如何 采用最简单的立法取得所希冀的实际结果 。当自己规则体系的逻辑与适宜性的要求发生冲
突时,他们乐于抛弃这种逻辑。”该学者意在强调罗马法
A. 注重程序性和继承性
B. 具有实用性和开放性
C. 强调民主性和灵活性
D. 追求专业性和理论性
14. 中世纪,英国国王经常和法官一起主持审判 。1608年,法官柯克认为,只有经过长时间学习 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能行使司法审判权,因此拒绝詹姆斯一世坐堂问案 。柯克的行为槡
A. 体现了代议制对王权的限制
B. 改变了传统法官任用的标准
C. 开创了“王在法下”的先例
D. 利于近代英国司法走向独立
15. 西方文官制度要求文官对于党派、政治活动等保持中立,似乎文官是超阶级超政治的,其实 不然,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政治中立,只是在垄断资本集团及其政党中间这一特定范围内保持
中立 。材料意在说明
A. 政治中立原则的丧失 B. 文官制度的阶级实质
C. 政党之间斗争的激烈 D. 政府权威的不断削弱
【高二历史 第 4页(共6页)】 .24一121B.
16. 在美国,有的州规定陪审团不能以“少数服从多数”来进行裁决,这一规定可能造成陪审团因 无法形成全体一致或者未达到法定比例的票数,而无法对案件作出裁决 。这种陪审团被称
为“悬案陪审团”。 由此可见,这一规定
A. 确保了司法公正 B. 坚持权力制衡原则
C. 影响了司法效率 D. 导致判决出现偏差
第Ⅱ卷 非选择题
本卷共4个小题, 第17题8分, 第18题8分, 第19题24分, 第20题12分, 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8分)
材料
朱峙三(1886— 1967)湖北鄂城县人 , 以下内容节选自他的日记。
1901年10月4日:“朝廷近日已下诏改科举制度 , 不用八股诗赋取士 , 师命以后每夕读
《古文观止》。”
“ 前日(1905年9月2日)报载有上谕 , 立即停止科举……今日科举已成历史上陈迹矣。 许多醉心科举之人 。有痛哭者矣。”
“ 欲求时务之学 , 自以住学堂为有出路。”
“(两湖总师范学堂)下午第一、二堂物理学……教习三泽力太郎 , 日本博士也……因余 为初听物理学之人 , 甚快意 , 笔记特详。”
“ 予前往速成师范 , 无理化二科 , 今日初看试验 , 颇感兴趣。”“余喜音乐课 , 余时觅风琴练
习之。”
“今日上课 , 堂中授三角 。去冬几何已教完 , 小代数亦快教完 , 以后或可教大代数 。予每
以算学为苦。”
—摘编自胡香生辑录、严昌洪编《朱峙三日记(1893— 1919)》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晚清教育变革有哪些史料价值 。 (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8分)
材料
图5 农民参与投豆选举 图6 陕甘宁边区二届一 次参议会选出的边区政府委员
图5、图6是1941-1943年,中外记者在延安进行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依据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对图片信息进行解读 。 (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高二历史 第 5页(共6页)】 .24一121B.
19. 阅读下列,完成下列要求 。 (24分)
材料一
1804年 , 拿破仑政府颁布《民法典》, 法典的第一部分是人法 , 都是有关民事权利的规 定;第二部分是物法 , 是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第三部分是获取各类所有 权的方法的规定 , 具体包括继承、遗嘱、还债、赠予、夫妻共同财产等相关法律条文 。法典保 持了革命的精神但又放弃了革命时期采取的激进措施 。在法典中 , 没有总则和过多的抽象 概念 , 实际规范简洁明确。
—摘编自何方宁《浅议〈法国民法典〉的立法特点及其对我国民法典制定的借鉴意义》等 材料二
2020年5月 , 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这部民法典吸收借鉴了人类法治 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 , 整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事法律规范 , 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 书”, 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 。 民法典由总则、人格权、合同、物权、婚姻家庭、继承、侵 权责任七编组成 , 以民事权利为红线构建民法典体系。
—摘编自王利明《体系创新中国民法典的特色与贡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民法典》的特点并分析其颁布的背景 。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法典编纂的意义 。 (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制建设的认识 。 (4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12分)
材料
黑格尔(1770— 1831, 德国哲学家)关于自由的三个阶段的模式:“对东方世界来说 , 一个 人是自由的;对希腊罗马世界来说 , 有些人是自由的;对近代世界来说 , 人人都是自由的。”
—摘编自[英]罗宾.乔治.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 。 (要求:对材料的整体观点或部分观点 进行评析,态度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
【高二历史 第 6页(共6页)】 .24一121B.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福建省部分达标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