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一章《机械运动》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4)

第一章《机械运动》检测题
一、单选题
1.用天平称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A.把一枚大头针放在一个杯子里,称出其总质量,再减去杯子的质量
B.先称出200枚大头针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
C.把一枚大头针放在天平上仔细称量
D.把一枚大头针放在天平上多次称量,再求平均值
2.你身体的下列部位的长度接近50cm的是(  )
A.手掌的长度 B.脚掌的长度
C.伸直两臂两手间的距离 D.小腿的长度
3.某校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0~5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 m/s
B.0~2 s内,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C.2 s~5 s内,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5 s~7 s内,小车以3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4.705班曹家钒同学在我校运动会60米决赛中打破七年级校纪录。测得他在30m处的速度是8m/s,7.44s冲过终点时的速度为10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约为(  )
A.7.5m/s B.8.1m/s C.8.5m/s D.9m/s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参照物是绝对静止的 B.相对于地球而言,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
C.地面上的房屋总是静止的 D.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
6.A、B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 1.2 米的两点,甲从 A 点、乙从 B 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 们运动的 s﹣t 图象如图(a)、(b)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
A.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
B.经过 3 秒,甲、乙相距 1.5 米
C.甲到达 B 点时,乙离 A 点 0.9 米
D.乙到达 A 点时,甲离 B 点 2.4 米
7.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10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20 m/s,则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18m/s B.15m/s C.13.3 m/s D.12m/s
8.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B.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C.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
9.小玲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物体,记录中正确的是(  )
A.184cm
B.18.4cm
C.1.84cm
D.184.0cm
10.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两位火炬手轻轻把火炬放上“大雪花”完成“点火”仪式,如图所示,这与“低碳环保”理念相契合,就是我们提倡的“极简主义”理念,那么之后火炬和“大雪花”一起缓缓上升中,如果认为火炬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点火运动员 B.地面
C.“大雪花” D.现场坐席里的观众
11.在物体运动的某一过程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是( )
A.平均速度一定大于瞬时速度 B.平均速度一定等于瞬时速度
C.平均速度一定小于瞬时速度 D.平均速度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瞬时速度
12.如图所示的房顶旗帜的飘扬情况,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甲、乙两只船的运动情况( )
A.乙船一定静止,甲船一定向右运动
B.乙船可能向右运动,甲船可能静止
C.乙船可能向左运动,甲船可能静止
D.乙船可能向右运动,甲船一定向右运动
13.小明在今年的校运动会百米赛跑中取得12.58s的好成绩。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计时,则计时员计得小明的成绩是(空气中声速为340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A.12.87s B.12.29s C.12.58s D.13.16s
14.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米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分别经过P点向Q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甲比乙早3秒到达Q点,则(  )
A.甲到达P点时,乙领先甲2米
B.甲到达P点时,乙落后甲2米
C.乙到达P点时,甲领先乙2米
D.乙到达P点时,甲落后乙2米
15.2020年10月28日,雅礼实验中学初二年级开展“探访博士村,谱写耕读曲”秋季研学活动,研学途中,坐在行驶的大巴车上的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车窗外的路面 B.大巴车上的座椅
C.路边的树 D.从小明身边走过的老师
二、多选题
16.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三个物体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图像c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做曲线运动
B.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在0~5s内,当t=5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D.在0~5s内,物体c的平均速度是2m/s
17.下列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0.26m
B.人正常呼吸一次所用时间约3s
C.飞机正常飞行速度最接近60km/h
D.平阴县黄河路桥全长80km
18.如图所示,下面四个图像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19.如图所示,沿着同一直线运动的物体 A、B,其运动相对于同一参考点 O 的距离s随时间 t 的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A 的速度比 B的速度快
B.物体 A 比物体 B先出发
C.第 5s 的时候物体 A 的距离与物体 B 的距离可能相距20m
D.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出发
20.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s时两线相交。则由图象可知(  )
A.两物体在t=5s时不一定相遇 B.甲、乙都做变速运动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D.两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三、填空题
21.学了刻度尺的使用后,李华同学使用刻度尺测量了粉笔盒的宽度,李华的测量如图所示。请你对李华的测量做出评估。
(1) ;
(2) ;
(3) 。
22.某学习小组的五位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分别为18.50cm、18.51cm、18.515cm、18.80cm、18.49cm;他们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其中错误数据是 ,数据 是没有意义的,这本物理书得宽度应 。
四、实验题
23.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将纸锥按如图乙 (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 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还可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 来比较下落的快慢.
(2)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3)在测量过程中,发现下落的时间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高度或换用锥角较 (选填“大”或“小”)的纸锥进行实验.
(4)晓华的同学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的锥角、纸锥的轻重(即质量)有关,并打算用第(1)题中的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晓华认为不科学,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五、计算题
24.在学校田径运动会200m比赛中,小明同学参加比赛的成绩是32s。求小明在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5.一物体在前2秒内行驶了20米,静止了1秒钟。又用4秒钟行驶了80米。问此物体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1.B
【详解】试题分析:大头针的质量太小,甚至可能小于天平标尺上的分度值,因此直接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或将大头针与质量相差较大的容器放在一起测都是无法准确测出其质量的,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也不能解决质量太小无法测量准确的问题,因此,只有通过累积法,通过测多算少的办法,求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故选B.
考点:累积法测量微小质量
2.D
【详解】A.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手掌宽度与此相同,在10c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的步幅在50cm左右,脚掌的长度大约是步幅的一半,在25c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步幅在50cm左右,伸直两臂两手间的距离大约是步幅的三倍,在150c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的步幅在50cm左右,小腿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50cm左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详解】A. 0~5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故A符合题意;
B. 0~2 s内,路程增加,所以小车处于运动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 2 s~5 s内,路程不变,所以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 5 s~7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详解】全程的路程s为60m,全程所用的时间t为7.44s;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D
【详解】解答:A.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故A错误D正确;B. 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运动的方向速度都一样,相对于地球而言是静止的,所以B错;C. 地面上的房屋相对于地面总是静止的,相对于地面上运动的汽车就是运动的所以C错误.
6.C
【详解】A、由图象可知:v甲==0.4m/s,v乙v甲==0.1m/s,所以v甲>v乙,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经过3秒,甲车通过的路程s甲=1.2m;因最初AB相距1.2m,所以甲车到达B点;此时乙车通过的路程s乙=0.3m,因甲、乙两小车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乙车从B点出发,所以此时甲、乙相距0.3米.故B错误.C、甲到达B点时,甲车用的时间t1==3s,此时乙车的路程s乙=v乙t1=0.1m/s×3s=0.3m,则乙离A点的距离为SAB﹣s乙=1.2m﹣0.3m=0.9m;故C正确.D、乙到达A点时,乙车用时间t2==12s,此时甲车的路程s甲=v甲t2=0.4m/s×12s=4.8m,甲离B点的距离为s甲﹣sAB=4.8m﹣1.2m=3.6m;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对于图象题学生不太习惯,做题时应注意甲乙两车沿直线相向而行的含义,再结合匀速运动的知识求解.
7.C
【详解】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设全程为2s,根据
故选C
8.C
【详解】A. 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不能倾斜,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故A正确;B.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正对刻度线.故B正确;C.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注意刻度尺的0刻度线是否磨损,已经磨损的,应该从其它整刻度量起,然后减去前面的刻度作为物体的长度.故C错误;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没有单位数字无意义.故D正确.故选C.
【点睛】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
9.C
【详解】已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测量结果要估读到mm的下一位。
A.184cm中,4对应的单位是cm。此记录不正确;
B.18.4cm中,4对应的单位是mm。此记录不正确;
C.1.84cm中,4对应的单位是0.1mm。此记录正确;
D.184.0cm中,0对应的单位是mm。此记录不正确。
故选C。
10.C
【详解】ABD.以点火运动员、地面、观众为参照物,火炬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火炬是运动的,故ABD不符合题意;
C.火炬和“大雪花”一起缓缓上升,以“大雪花”为参照物,火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火炬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1.D
【详解】平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快慢程度.
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那么它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同,并且等于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也相同.所以说平均速度可能等于瞬时速度.如果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平均速度就有可能大于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比如运动过程中某一时刻物体如果处于静止);平均速度也有可能小于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ABC都错
.故【答案】D
12.D
【详解】图中岸上的旗杆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旗向右飘,说明此时风向右吹.
甲船上旗帜向左,说明它在向右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
乙船上的旗子向右,有三种可能:一是乙船可能静止,二是乙船可能向左,三是乙船可能向右但速度小于风速.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D正确.
故选D.
13.B
【详解】由得,声音传播100m所需时间为
如果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声才计时,则计时员计得小明的成绩为
故选B。
14.B
【详解】因为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点,P点是起点(图像上是点O),Q点是终点(Q点位于纵轴的10m处)。由图可知:当两车的纵坐标都是10m时,甲车对应的时间是3s,而乙车对应的时间是5s,已知甲比乙早3秒通过Q点,如果两车同时从P点出发,则甲比乙早2秒通过Q点,所以,甲比乙早1秒经过P点,如图所示,在1秒甲运动的距离为3m,乙运动的距离为1m,所以甲到达P点时,乙落后甲2米,由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当乙到达P点,他们之间的距离会扩大,即大于2米,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5.B
【详解】小明坐在行驶的大巴车上,行驶的大巴、小明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以大巴车上的座椅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而以车窗外的路面、路边的树、从小明身边走过的老师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即小明是运动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CD
【详解】A.在s-t图像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题知,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故c物体也做直线运动;由于图像c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曲线,说明路程与时间不成正比,则c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s-t图像可知,a、b两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均为10m,即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同,说明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由s-t图像还可知,随着时间的增加,b离坐标原点是越来越近,a离坐标原点越来越远,所以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在0~5s内,a沿远离坐标原点方向运动,b沿靠近坐标原点方向运动,当t=5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故C正确;
D.由图像可知,在0~5s内,物体c的路程是10m,平均速度
故D正确。
故选CD。
17.AB
【详解】A.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0.26m,故A符合题意;
B.人正常呼吸在Imin内大约20次,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3s,故B符合题意;
C.飞机飞行的速度不小于500km/h,故C不符合题意;
D.平阴县黄河路桥全长8k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8.BC
【详解】A.A中的图像是s-t图像,随着时间前进,汽车所走的路程保持不变,说明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B中的图像是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过原点的直线,时间与路程成正比,运动过程速度大小不变,说明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
C.C中的图像是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随着时间前进,汽车的速度大小不变,说明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符合题意;
D.D中的图像是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过原点的直线,随着时间前进,汽车的速度不断变大,并且这两者成正比,说明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19.AC
【详解】A.由图可知,B物体在5s内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为
A物体前3s内静止,3s~5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为
由此可知,在整个运动过程中A的速度比B的速度快,故A正确;
B.B从开始就出发,A是第3秒才开始运动,故B错误;
C.第5秒的时候,两个物体距离O点的距离都为10m,若二者同向运动,则二者相距为0m;若二者反向运动,则二者相距为20m,故C正确;
D.开始时,A在O点,B距O点5m,故D错误。
故选AC。
20.AD
【详解】AD.s-t图象中两线相交表示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题中没有说明运动方向,则t=5s时不一定能相遇,由图象可知,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等于乙,故AD符合题意;
BC.s-t图象仅描述直线运动,甲物体的运动图象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而不是做曲线运动,乙物体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D。
21. 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 图中没有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没有与0刻度线对齐 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
【详解】[1]使用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故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 ;
[2]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格刻度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图中没有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没有与0刻度线对齐 ;
[3]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 。
22. 1mm 18.80cm 18.515cm 18.50cm
【详解】[1]根据数据
由此可以看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从五个测量结果看,18.80cm的数据与其它四个测量值差别最大,所以是错误的记录。
[3]18.515cm的分度值是0.1mm,测量结果不合理,无意义。
[4]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即物理书得宽度为
23. A 时间 距离 秒表 刻度尺 大 没有保持两纸锥质量相等
【分析】(1)若使纸锥从同一高度落下,应使纸锥的尖端位置在同一水平高度处,比较快慢时,即可采用相同时间比距离,也可采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2)要得到速度,需测量路程和时间,然后选择测量路程和时间所需的测量工具即可;(3)实验中若纸锥下落较快,则时间较难测量;因此可从增加时间等角度去考虑.(4)制作纸锥时,从同样大小的纸上剪去了大小不等的一部分,造成了纸锥的轻重不同
【详解】(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乙A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乙B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A的位置释放.实验中即可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时间,也可测出纸锥下落相同时间运动的距离;(2)测量路程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所以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3)纸锥下落快,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和锥角,以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为减小误差,还要多测几次,取平均值;(4)根据纸锥一开始的制作方法,由于剪去部分的大小不同,所以纸锥的质量会不同,
24.6.25m/s
【详解】解:由公式可得平均速度为
答:平均速度是。
25.14.3m/s
【详解】解:总时间
t=t1+t2+t3=2s+1s+4s=7s
总路程
s=s1+s2=20m+80m=100m
平均速度
答:此物体的平均速度是14.3m/s。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一章《机械运动》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4)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