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2)模拟考
历史试卷答案
Ⅰ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D B D A A C B C A D D A
答案 14 C B D A 15 B A D C
得分 3分 1分 1分 0分 3分 1分 1分 0分
Ⅱ卷共3题,共55分。
16.(20分)
(1)不同:云冈佛像表情严峻、服饰短窄;龙门佛像表情祥和、服饰宽长。云冈造型更接近印度佛教中的大佛(或西域人)形象;龙门造型更接近中原人形象。(任一角度得4分)
原因:民族交融加强;受中原文化影响;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唐初出现盛世,国力强盛;佛教中国化等(每点2分,任四点8分)
(2)阐释:敦煌壁画飞天的多元特征表现在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佛、道、儒家文化相融;宗教文化与世俗生活相融。(表现:每点2分,任两点4分)多元特征的出现,是丝绸之路畅通、佛教文化传入,民族交流的结果;是古代艺术家们智慧和想象力的结晶,更是劳动人民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具体呈现。(原因:每点2分,任两点4分)
17.(20分)
(1)主张:建立现代化海军;设置专门的海军管理机构;收回海关主权;控制海运发展海商;培养海军专门人才等。(每点1分,任四点得4分)
背景:民族危机加剧;洋务运动开启海军近代化;近代海战失败的教训;受西方海权思想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每点2分,任三点得6分)
(2)新发展:海防范围扩大;由近海防御到远洋护航;海军数量、规模和科技含量大大提升;具备了完全自主设计制造能力;成为航母拥有国。(每点2分,任三点6分)
认识:重视海洋利益,发展海洋实力;要制定符合国情的海洋强国建设战略;和平利用海洋,加强国际合作,尊重和维护国际法权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我国的“海洋强国梦”。(每点2分,任两点4分,其他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18.(15分)
示例:观点:文明交流促进人类社会进步(2分)
经济交流推动人类社会发展。15、16世纪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原产美洲马铃薯从美洲传到欧洲并进一步传到世界各地,同时,其他大洲的物种也随着殖民活动进入美洲,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种类,改变了饮食结构,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
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起源于西亚的腓尼基字母传到东方,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向西传播演化出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推动人类文化发展与交流。阿拉伯人将印度人发明的数字传到世界各地,促进了科学文化进步。
制度交流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日本学习唐制,开展大化改新,走上封建道路;近代亚洲接受西方启蒙思想,在20世纪初出现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纷纷要求改变专制政体,促进了政治近代化。(10分)
总之,文明交流的方式多元,内容丰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推动人类共同进步。(3分)(
姓名:
座号:
)保密★启用前
塘沽一中2023届高三毕业班十二校联考(2)模拟考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单项选择题Ⅰ: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礼记·月令》记载了先秦时期对于官吏收获渔产的具体规定,季夏时节才能让渔师收取蛟、鼍、龟、鼋;又说孟冬之时命令渔师、水虞收取水泉池泽的贡献;仲冬之时命渔师开始打鱼。这些规定
A.保证了政府财政收入 B.有利于提高渔业生产力
C.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D.旨在与民争夺川泽资源
2.汉代设置“河堤谒者”,代表中央专司治河。东汉河堤谒者王景治河后至唐末,未发生较大规模的河患,有“八百年安流”之说。河堤谒者的设置
A.开创了古代治水官设置的先河 B.加速了黄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
C.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治理矛盾 D.体现了集权体制下的有效调度
3.元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于江南”,因而,划直修凿大都通往江南的京杭大运河已是势在必行。同时,从江苏刘家港入海,北上至界河口(今天津大沽)的海上运输也开辟全线通航。这些交通建设的创举
A.有利于推动元代经济重心的继续南移 B.有利于解决政治与经济中心分离问题
C.有利于缓和当时紧张的蒙汉民族关系 D.有利于元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
4.从1427年起,明政府在会试中实行南北卷制度,后来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也逐渐稳定,南卷、北卷和中卷的录取比例分别为55%、35%和10%。实行南北卷制度
A.满足了政府对人才的需求 B.导致了科举制度的日益僵化
C.加剧了地域间发展不平衡 D.凸显了维护政治稳定的意图
5.1840~1895年间,外国人在租界设立的现代工业包括缫丝、食品、药品、印刷、锯木、船舶修理及公共设施如电话、电报、水厂等产业。1895年后,在华外国工业企业以矿业最多,占48.44%;食品次之;纺织再次之;电力和自来水又次之。这一变化说明
A.西方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B.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受到阻碍
C.列强共同宰割中国局面形成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转变
6.1927年2月江西农民协会出版的《农民画报》发表了一幅漫画《农民协会是农民谋解放的机关》(见右图),该漫画
A.旨在唤醒农民群众的革命觉悟
B.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取得胜利
C.反映了农民阶级获取土地的愿望
D.是根据地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佐证
7.下表是红军长征途中在西南地区留下的标语口号,这些口号
地区 宣传口号
广西省龙胜县 共产党是主张民族平等、民族自治、解放弱小民族的!
四川省阿坝藏区 遵从回番民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信仰自由!
贵州省镇远 苗民们,不要怕,红军保护苗人,主张苗人汉人一律平等,不准哪个压迫苗家!
A.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土地革命
C.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D.赋予了少数民族以平等的权利
8.毛泽东在某理论著作中提出设想:经济结构将由三部分组成——国营经济:政府控制大工业、大矿产、大商业和公共设施;农业经济:个体农民发展成集体农场;私营经济:中小资本家获准经营。在这三者中,国营部门担负起领导的位置,负责指导其他部门走向社会主义。这一设想在中国的成功实践是在
A.1945—1949年 B.1949—1956年
C.1956—1966年 D.1978—2001年
9.下图所示为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以中国共产党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数量统计情况。研究视角发生了由重点研究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党史向“中国崛起”“中国模式”等主题的转变,党的指导思想、执政能力、执政特点、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等也逐渐成为研究重点。这些变化集中说明
A.中国共产党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
B.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的对外学术交流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日益引发关注
D.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引领经济全球化
10.当玛雅文明达到鼎盛的时候,迅速增加的人口超过了农业所能保障的极限。考古资料表明,这一时期玛雅统治者选择的应对方式是兴建更多的神庙,更为频繁地举行祭祀活动,仿佛更虔诚地膜拜神灵是唯一的出路。由此可知,古代玛雅统治者的这些做法
A.易加剧粮食危机的破坏性 B.旨在消除国内的阶级矛盾
C.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创造了繁荣的金字塔文明
11.1581年,西班牙和葡萄牙签订的《八项和平条款》中规定:葡萄牙原有属地可以同西班牙各属地间进行自由贸易。以此为依据,葡萄牙可以与西班牙殖民地秘鲁、马尼拉(菲律宾)进行自由通商。由此可知,该条款的签订
A.确立了葡萄牙海洋霸权地位 B.导致葡萄牙垄断了欧亚贸易
C.便于西葡垄断奴隶贸易市场 D.推动了全球商贸体系的形成
12.马克思所描述的未来理想中,社会广大劳动者共同占有物质生产资料,大家都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阶级没有了,国家没有了,人与人关系的阶级划分也随之消失了,人是有着独立性和个性的独立个体,人与人之间是完全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这一设想
A.弱化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B.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空想性
C.催生了个人主义思潮兴起 D.深刻反思了当时的社会制度
13.1921年11月,美国通过《母婴法》。该法案规定联邦层面将设立联邦母婴卫生委员会统筹工作,并有权对各州进行调查和研究。各州卫生委员会下的儿童福利部门每年需就运作和支出情况向联邦方面提交报告。这表明
A.联邦政府权力有所扩大 B.美国人口危机日益显现
C.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 D.经济危机影响民众生活
单项选择题Ⅱ:14~15题,每题3分,共6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分别为3、1、1、0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14.面对饥荒,宋代潭州知州李允则主张“先赈后奏”,开官仓济民。转运使却坚持“先奏后赈”。李允则解释说:“如果奏报朝廷要花一个多月时间,恐怕来不及了。”转运使还是不准。李允则无奈,只好以家产作为抵押,转运使才勉强同意他开官仓平粜谷米救济灾民。这反映了
A.政府在赈灾中失去主体作用 B.宋代转运使拥有制衡知州的权力
C.儒家思想观念影响吏治行为 D.宋代救灾赈灾机制僵化效率低下
15.以下是20世纪50-60年代在世界各大洲流行的部分歌曲名称。根据歌名判断,这些歌曲的思想核心主要表达了人们
A.对美苏冷战的反思
B.对世界和平的向往
C.对民族独立的追求
D.对战争迫害的控诉
保密★启用前
塘沽一中2023届高三毕业班十二校联考(2)模拟考
历史试卷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3题,共55分。
16.(20分)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中国四大石窟,其中前三者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全人类共同的瑰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左图为大同云冈石窟的“昙曜五窟”,是云冈开凿最早,气魄最宏大的窟群,一般认为它们分别仿效的是北魏早期五个皇帝的形象,是云冈艺术的精华所在。右图为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像,开凿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座造像,以神秘微笑著称,被国外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
材料二 北魏时在山西大同开凿的云冈石窟造像比较粗犷,大衣半披肩,衣裙贴身露肌,表情较严峻。宾阳中洞释迦牟尼坐像,衣袖宽大下垂,面相略长而清秀,表情厚重,温和并作微笑状。与云冈石窟相比,龙门石窟显现出典型中原文化特点,卢舍那大佛即是一例,其造型匀称,身体颀长丰约,丰颐秀目,仪容庄严典雅,肩背宽厚大方,胸腹富有生机。稳重的坐势和静观默想的姿态,既有男性的雄伟庄严,又不失女性之慈祥与温和。大佛的头向下俯视,可与礼佛者仰视的目光相交流,与超凡脱俗的北魏佛像相比,更具人情味。
——摘自何养明《洛阳龙门北魏石窟艺术的特点》、马静《论龙门石窟佛教造像艺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云岗石窟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的不同特点,并简析造成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变化的原因。(12分)
材料三 “飞天”是佛教中一种想象的飞神。纵观敦煌壁画中历代飞天形象的演变,可以从一个层面了解古代多元文化的变迁。北魏时期的飞天,西域风格是主流,但具体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风。西魏的飞天洞窟,窟顶绘有道教诸神,有羽人、雷公、电母、雨神等诸神,另有伏羲、女娲等均人面蛇身,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天地宇宙观念。隋代莫高窟《献花伎乐飞天》,洞窟四壁环窟带状飞天一周,飞天呈辐射形式,或奏乐,或撒花,千姿百态、飘逸秀美,充分显示了古代民间画匠的功力和智慧。唐代飞天变化无穷的飞动之美与大唐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完全吻合,画法较前代有很大的改变:由浪漫夸张步入现实,由天宫仙人转变为宫娥舞伎。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敦煌壁画飞天的多元特征进行合理阐释。(8分)
17.(20分)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关系国家兴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欧洲列强步入海外殖民阶段时,中国也开始重视海洋。魏源提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核心原则,改漕运为海运以发展海商,并通过建立新式海军而掌握海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大力发展海防和海军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家海洋机制的构建,仿照西方列强的“海部成例”,专设海军衙门;而后梁启超的弟弟梁启勋吸收了西方“海权学说”的观点,阐明了控制海洋对于提升国家实力的意义和商贸方面的战略价值。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了一种战略性的构想,即对内收回海关主权,对外争夺太平洋海权,重视陆海统筹。孙中山逝世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海洋政策主要针对航运贸易和海军建设展开,如积极建造港口、疏通航道,整顿招商局,同时创办航海专科学校,培养中国船长人才,仿照美欧国家的建制,成立海军部等,国民政府这些举动旨在重建中华民国海军,力图发展海权。
——摘编自刘笑阳《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仁人志士发展中国海权的主要主张,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10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海军防御范围逐渐从近岸领域转移到利益攸关的近海领域。新时期,我国统一“近海”概念为“我国的黄海、东海、南海、南沙群岛及台湾、冲绳岛链内外海域,以及太平洋北部的海域”。随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越来越重,海上航运对中国经济有着非同以往的战略意义,赴远海为中国商船护航的能力以及在大洋上保护国家利益的能力成为我国海军发展的迫切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军伟业加速推进。短短10年间,人民海军主战舰艇数量,从十位数向百位数递增,我国海军多次执行亚丁湾护航、赴远海编队训练、对外友好访问等任务,人民海军已从“黄水”走向“蓝水”,从“浅蓝”走向“深蓝”。2022年6月17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命名,这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母,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
——摘编自周于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军战略转型研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现代海防事业的新发展。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10分)
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类文明交流的部分史料
区域 时间 史料
非洲 前13世纪 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
欧洲 前5—前1世纪 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欧洲 公元前4世纪 亚历山大在远征过程中,在一些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上建立了许多以亚历山大命名的新城,这些新城不但是他的军事要塞,同时也是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亚洲 646年 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 771年 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美洲 15世纪 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欧洲 1750年 普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
亚洲 1906年 一位英国人的一封信:“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一种新的精神似乎已开始支配人民,他们厌恶统治者,开始认为有可能得到另一种更好的政体。”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文明交流”自拟一个论题,并任选三个角度用你所学的世界史知识对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天津市滨海新区十二校2022-2023学高三下学期联考模拟考(二)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