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前三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表1所示为部分典籍中有关春秋时期的治国见解。据此可知,当时( )
表1
文献 见解
《国语·晋语八》 “威与怀各当其所,则国安矣。君治而国安,欲作乱者谁与”
《管子·任法》 “故上令而下应,主行而臣从,此治之道也”
A.诸子的政治观趋同 B.德治思想深受推崇
C.君权出现强化趋势 D.官僚政治发展成熟
2.图1所示为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城邦确立的公民等级制度(图中的“元宝”图样数量代表土地收入的多寡)。该制度对等级的划分主要是基于( )
A.传统部落贵族势力的利益诉求
B.城邦奴隶制工商业发展的需要
C.公民投身民主活动的物质条件
D.传承自克里特的原始民主传统
3.表2所示为近代西方国家部分重要法律文献的序言首句或第一条内容的规定。这些内容的差别主要是基于各国( )
表2
英国《权利法案》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1787年美国宪法 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注:以上仅为第一条第一款内容。)
《人权宣言》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除了依据公共利益而出现的社会差别外,其他社会差别,一概不能成立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联邦领土由下列各邦组成: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符腾堡、巴登、黑森、梅克伦堡—什未林、萨克森—魏玛、梅克伦堡—斯特雷利茨、奥尔登堡、不伦瑞克、萨克森—迈宁根、萨克森—阿尔滕堡、萨克森—科堡—哥达、安哈尔特、施瓦茨堡—鲁多尔施塔特、施瓦茨堡—松德斯豪森、瓦尔德克、新旧洛斯、绍姆堡—利珀、利珀、吕贝克、不来梅和汉堡
A.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广度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水平
C.民族国家形成的时间先后 D.民主政体建立方式的差异
4.1898年,康有为在《请禁妇女裹足折》中指出,缠足会使“血气不流,气息污秽,足疾易作,上传身体,或流传孙子”“当举国征兵之世,与万国竞,而留此弱种,尤可忧危矣”,故请禁妇女裹足,以保全妇女肢体。康有为的这一主张( )
A.与救亡图存运动相适应 B.成为改良思潮的先声
C.颠覆了传统的社会认知 D.得到士绅的广泛支持
5.图2所示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贸易进出口总额变化情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最合理的是( )
A.1984年,沿海城市的开放大大刺激了外贸的活力
B.1980年,经济特区的设立带来了进口的快速增长
C.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改变了我国的“入超”地位
D.1991年,国际格局变动造成“中国制造”出口受阻
6.汉代各地小吏方言不同,但政府公文的字体却整齐划一。于是地方上形成了针对“吏”的考试,在郡里考第一名才可以做县级的小吏(县令史)。小吏们任满3年后,可再参加考试,第一名可晋升尚书卒史(郡府里的小吏)。由此可知,汉代对“吏”的要求( )
A.旨在强化对王公豪绅的监察
B.利于地方治理能力的提升
C.实现了全国语言文字的统一
D.强化了政府对基层的掌控
7.美国第七任总统杰克逊(1828—1835年在任)上台后,曾放言:任何理智正常的人都可以胜任政府工作,因此在竞选中获胜的政党就应该将政府职位授予本党或帮助竞选的工作人员。这一言论( )
A.强调了政党分肥的合理性 B.意在加强执政党内部团结
C.违背文官竞选的根本原则 D.受到中国恩荫制度的启发
8.日本1947年《国家文官法》规定:“文官的任用,依照本法和人事院规则的规定,根据考试成绩、工作成绩或者其他能力的考核结果进行”“政府机关首长必须对所属文官的工作进行定期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采取适当措施”。这体现出日本文官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
A.论绩升黜 B.平等竞争 C.职务常任 D.政治中立
9.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留学毕业生首次殿试入官考试成绩位列一等之进士被授予翰林院编修或翰林院检讨,位列二、三等之进士的留学生大多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或主事等职。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廷( )
A.宣扬儒家伦理 B.维护专制统治
C.废弃科举制度 D.推动新政落实
10.2013年12月,中央组织部提出: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选拔方式,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这些提议( )
A.落实了党管干部的根本原则 B.弱化了公务员法的要求
C.适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D.凸显了对干部才干的重视
11.战国时期,法律讲究一赏一刑,“不别亲疏,不殊贵贱”。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德刑并用的“常典”过渡到德主刑辅的“治道”逐步有了统治意义上的必要,国家“尊德礼而卑刑罚”,天子“敦德化而薄威刑”,以经义决狱断案也成为国家的最高司法原则。这一演变主要缘于( )
A.纲常伦理秩序的形成 B.国家治理模式的调整
C.人文主义的不断发展 D.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12.考古学者在唐宋长沙窑窑址出土了书写着“衣裳不如法,人前满面修(羞),行时无风采,坐在下行头”等文字的日用瓷器,它们贯彻“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的古训,提醒人们时时注意自己的仪表。这反映出,唐宋时期( )
A.儒学正统地位愈发巩固 B.教化要求渗入世俗生活
C.经济发展冲击审美观念 D.瓷器生产影响诗词创作
13.公元前169年颁布的《沃科尼亚法》禁止将妇女设立为拥有10万阿司(古罗马货币单位)以上财产的继承人。6世纪的《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同等地根据其亲等的优先权被召集参加无遗嘱情况下的法定继承”“亲等相同者,按人平均分配”。这一变化( )
A.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使女性获得人身自由
C.反映了农耕经济得到发展 D.蕴含着自然平等精神
14.1484年,英国的圈地问题首次被提交到议会讨论,议会通过的决议谴责了圈地运动导致农村人口减少的恶劣影响。而18世纪,英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法案,支持圈地运动的发展。材料有助于说明,英国近代立法( )
A.受到王权蛮横干预 B.背离社会公众意愿
C.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D.具有朝令夕改倾向
15.我国自1950年着手草拟刑法典,但直到1979年7月,才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成文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也于次日颁布。这些法律的颁布( )
A.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有利于维护经济转型期的社会秩序
C.说明我国放弃了“以德治国”的方针 D.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进入全新阶段
16.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授予钱学森、于敏、王大珩等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一授予( )
A.掀起了学习道德模范的高潮 B.有利于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养
C.反映了人才评价体系的完善 D.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孙中山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从而削减总统的权力。为了给袁世凯做一个民主示范,1912年4月1日,孙中山亲自去临时参议院,宣布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一职。此后,为了实现来之不易的民主和共和,孙中山苦心孤诣,协助袁世凯依民主程序选任、就职、组织内阁,尤其重视向国民宣誓一事。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制转向民主制的开始,也是蹒跚起步的阶段,我们不能求全责备,毕竟这是中华民族的新的开篇。
——摘编自唐文立《风雨晚清:一个民族的百年涅槃》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是指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生发的有关政治社会领域平等、自由、权利、正义、公平等的认识、理念、思考和诠释的总和。毛泽东民主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今天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毛泽东“大民主”的政治实践,不仅意味着极端民主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而且隐含着在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艰巨性和长久性。
——摘编自刘建武《毛泽东研究报告(2011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原则,并说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制转向民主制的开始”的理由。(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指导下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正隆六年(1161年),金世宗完颜雍在辽阳即位,年号大定。金世宗汲取海陵王“遂至于败”的深刻教训,以“宽仁”治国。
金世宗一方面尊儒兴学,学习中原先进文化,另一方面继承女真民族纯正、朴实的优良传统文化。大定二十年(1180年),特授袭封衍圣公孔总为州曲阜令,封爵如故。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译经所进所译《易》《书》《论语》《孟子》《新唐书》等,他还多次表彰孝道行为,以资劝勉。
金世宗多次到郊外“观稼”,并多次遣使检查农业生产的情况,遇到灾伤,“常加蠲免”;多次下令严厉惩处“有敢损禾稼者”。
金世宗指出“赏罚不滥”才是宽政,若“赏罚不明,岂能劝勉”,他允许出现贪腐问题的各级官吏知错改错。他还提出“国家事务,皆须得人”的人才思想,注重选拔廉洁、纯正、能干的基层官吏。他吸取海陵王独断以致败亡的教训,广开言路、虚怀纳谏,对于事关治国安民、朝政得失的大事,能够与众大臣一起讨论,共同商量,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谏诤风尚。
虽然金世宗的观念中也不乏所谓“生杀予夺之权,当出于朕”,优待女真贵族,民族歧视,等等,但时人仍称之为“小尧舜”。
——整理自张志勇《论金世宗以“宽仁”治国的思想》等
材料二
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可谓得为君之道矣。
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然举贤之急,求言之切,不绝于训辞,而群臣偷安苟禄,不能将顺其美。
——摘编自脱脱等《金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金世宗吸取海陵王败亡教训推行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说明从国家治理角度评价古代改革应遵循的原则。(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6—17世纪,西方传教士来华后逐渐了解中国的选官制度,并不断地把最新的选官信息反馈回西方,这成为他们构建中国形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表3
时间 代表人物 主要信息 影响
16世纪早期 [西班牙]门多萨 介绍了明朝的官僚机构和官员设置情况,首次记载并高度赞扬了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和科举取士制度,以为明朝的科举考试方式是和西方一样采取口试的方式 开启了西方传教士介绍明朝选官制度的先河
16世纪中后期 [意大利]利玛窦 介绍了更多有关中国选官制度的信息,认识到官员的九个品级,以为官员三年一升迁;批判了科举考试内容的狭隘性,认为这是明代中国科学不发达的原因 西方人对中国选官制度的内容认识变得丰富、清晰,但仍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17世纪上半叶 [葡萄牙]曾德昭 增加了官员品级、早期私人教育、吏员入途、官俸折支及纸钞买官、掣签法等新内容,特别提到了品德、礼貌、书法等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仅认识到中国选官制度中积极的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其中存在的腐败行为 使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选官制度不断完善起来
17时期中后期 [法国]白晋 高度评价了康熙皇帝,认为他公正司法,任人唯贤,是位明君。记载了清朝皇帝对朝廷显贵之子的特殊对待,还提到了捐纳制度 刺激了欧洲“中学热”的兴盛,对西方国家构建文官制度提供了重要启迪
——据杨洁《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对中国选官制度的认识与评价》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官僚制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得到了法国进步人士的极大同情,他们组织志愿军远渡重洋,踊跃地参加美国人民的反英战争。这些法国人回国后,很自然地把美国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理论带到法国。美国革命不仅对于法国大革命起了催化的作用,而且也成为法国革命者学习的榜样,法国1789年的《人权宣言》及1791年宪法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及1787年联邦宪法的再版。
材料二
《1791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的体制——君主立宪制,并将1789年颁布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作为宪法的前言。在正文中,宪法宣布要“坚定地废除损害自由和权利平等的制度”。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选举产生的一院制立法议会,行政权归国王,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法官掌握,实行司法独立。宪法就国王的行政权作出特别说明:“没有比法律更高的权力;国王只能依据法律治理国家,并且只有依据法律才得要求服从。”宪法为公民规定了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重新确认了按照公民纳税额来确定选举权的原则。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享有选举权,称“积极公民”;未达到的“消极公民”无选举权。宪法生效后,制宪议会的代表们通过决议——全体代表一律不参加竞选,不进入新的立法议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美国宪法与1791年法国宪法的异同。(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1791年法国宪法。(6分)
贵州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
1.C【解析】材料中“君治而国安”“主行而臣从”等信息都体现出提升君权的诉求,这是当时诸侯国君权力强化趋势的体现,故选C项;材料并未呈现不同学派的观点,故排除A项;《管子·任法》的记载并未体现德治思想,故排除B项;春秋时期,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尚未成型,故排除D项。
2.C【解析】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公职人员没有津贴,且海外贸易仍处于发展上升期,土地收入基本上决定了城邦公民的经济水平,进而决定了其承担城邦公共义务、参与民主活动的物质基础,故选C项;与传统以血缘为基础的贵族、平民划分相比,新的公民等级制度有助于打破传统部落贵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故排除A项;这一制度与奴隶制工商业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故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里特文明并不具有民主特征,故排除D项。
3.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美、法、德民主政体的确立的方式分别是政变、民族战争、资产阶级革命和王朝战争,这导致四国民主政体建立后,重要法律文献的第一条规定存在倾向上的不同,英国倾向于用法律限制王权,美国倾向于建构新的制度,法国倾向于否定封建特权,德国则倾向于确认和维护国家的统一,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广度、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民族国家形成的时间先后与上述法律所体现的政治倾向并无明确的对应关系,故排除A、B、C三项。
4.A【解析】由材料可知,康有为提倡废除缠足,是希望提升国人体质和军队战斗力,这与当时救亡图存运动的目的是一致的,故选A项;这一主张的提出时间为1898年,晚于改良思潮兴起的时间,故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缠足恶习在晚清时期仍然广泛存在,故排除D项。
5.A【解析】1984年,随着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开放,我国对外开放的口岸城市从东南沿海的点状开放,变成几乎覆盖整个海岸线的全面开放,这对于我国外贸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这与图中1984年后我国进出口总额明显上升的趋势相吻合,故选A项;第一批经济特区的建立具有试点性质,对全国进口总额的影响并不明显,故排除B项;中国进出口基本平衡的局面在1979年前后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故排除C项;据图可知,1991年到1992年,我国外贸出口总额增长明显,无法说明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阻碍了我国产品的出口总额的增长,故排除D项。
6.B【解析】由材料可知,汉代地方注重对“吏”的文书处理能力的考核并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晋升机制,这有助于提升地方治理能力,故选B项;材料并未涉及地方监察制度,故排除A项;秦朝已经实现了文字的统一,但汉朝时各地的方言仍然差别极大,故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县以下的地方事务,故排除D项。
7.A【解析】由材料可知,当时的美国总统主张将政府职位授予党内人士或帮助竞选的“功臣”,这分明是在强调政党分肥的合理性,故选A项;政党分肥不一定能加强政党内部团结,也可能因分赃不均导致内部矛盾加剧,因而加强团结并非这一言论的目的所在,故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当时美国尚未形成近代文官制度,故排除C项;中国古代的恩荫制度强调血缘关系,这在近代美国政党分肥制中并无体现,故排除D项。
8.A【解析】材料中“考试成绩、工作成绩或者其他能力的考核”“定期评定”等信息体现了日本文官制度论绩升黜的特点,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文官选拔过程是否平等,也未体现职务常任的特点,故排除B、C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文官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保持中立,故排除D项。
9.B【解析】科举制废除后,清廷采用学堂选官,并从留学生中考核优秀人才,但材料显示,留学生中的优秀人才只是被授予翰林院中无实权的职位,且工作内容与留洋学生所学专业往往大相径庭,这在根本上反映出清廷极力抵制近代文明对旧体制的侵蚀,从而维护其专制统治,故选B项;优秀人才进入翰林院并不能推动儒家伦理的宣传,故排除A项;停废科举只是材料现象出现的背景,而非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故排除C项;清廷此举是变相拒绝落实新政的要求,故排除D项。
10.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规划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同年年底,中央组织部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相关制度的提议和要求,故选C项;材料并未体现党管干部原则和公务员法的要求,故排除A、B两项;只有第2项和第4项提议能体现对干部才能的重视,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
11.D【解析】材料中的演变体现了儒家思想以礼入法的进程,其主要缘于汉武帝时期将儒学确立为官方正统意识形态,故选D项;纲常伦理秩序对立法和司法没有直接影响,故排除A项;自战国到清中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治理模式未发生根本变化,故排除B项;法律的儒家化并不是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结果,故排除C项。
12.B【解析】长沙窑生产的日用瓷器是人们日常生活所用之物,在这些器物上写着能体现教化主张的诗歌,这反映出唐宋时期教化要求渗入世俗生活,故选B项;仅凭长沙窑出土的瓷器,不足以反映出儒学的正统思想是否稳固,故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能体现审美观念受到冲击的信息,故排除C项;仅凭材料无法判断这首诗歌是否专门为瓷器生产而进行创作,故排除D项。
13.D【解析】罗马共和国后期,妇女只有比较有限的继承权,但在东罗马帝国,妇女在法律上拥有和男性继承人同等的法定继承权,这一变化蕴含着朴素的自然平等精神,故选D项;材料只涉及财产继承问题,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体现在执法方面,故排除A项;古罗马属于奴隶社会,拥有财产继承权的妇女本身已经是自由民,无需借此获得人身自由,故排除B项;这一变化与农耕经济的发展无关,故排除C项。
14.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取得政权,议会有关圈地运动的辩论和立法的倾向发生了根本转变,其本质在于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故选C项;17世纪末,《权利法案》颁布后,王权已无法蛮横干预议会立法,故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材料中的时间跨度超过300年,不能用“朝令夕改”来形容,故排除D项。
15.B【解析】这些法律的颁布,使犯罪行为的界定和运用法律打击犯罪有了成文法典的依据,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为国内改革探索和经济体制转型提供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故选B项;1979年,以邓小平理论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尚未真正形成,故排除A项;这些法律的制定和颁布与“以德治国”方针并不矛盾,故排除C项;D项夸大了这些法律颁布的影响,故排除D项。
16.D【解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对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两弹一星”科学家进行表彰,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故选D项;A、B、C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排除A、B、C三项。
17.(1)原则:主权在民;分权制衡;责任内阁制。(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探索实行责任内阁制,限制总统权力。(6分,答出三点即可)
(2)主要成就:抗战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提出和践行“三三制”原则;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基本政治制度,初步建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6分,答出三点即可)
18.(1)特点: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传统;借鉴中原王朝群臣集议(朝议制度)的经验;有节制地打击腐败现象;注重提拔德才兼备的基层官员;宽刑慎罚;借助儒家思想和重农观念推行教化。(8分,答出四点即可)
(2)原则:历史性原则,从时代发展的角度而非现代的政治观念评价改革得失;实事求是原则,以君主治国政策的实际效果,而非个人性格、动机为主要依据;群众性原则,重视民众的评价,摒弃传统史书中士大夫甚至贵族保守立场的影响。(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示例
论题:西方人对中国官僚制度认识的深化助推了欧洲的思想启蒙和制度变革。(2分)
阐述: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西方传教士来华,有关中国官僚制度的信息越来越多地被带回西方。传教士对官僚体系、学校教育、科举取士、考核制度的认识经历了不断扩展并深化的过程,他们对中国这些制度的评价也由肯定和赞扬转向全面、辩证。到清朝时,一些传教士已经看到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诸多征兆。16世纪的欧洲发生了近代科学革命和宗教改革,中国官僚制度及教育体制的弊端引起了西方有识之士的警觉,同时依托官僚进行统治的中国世俗皇权的强大,也为欧洲王权与教会的斗争开展提供了思想武器。17世纪,早期启蒙思想兴起,一些启蒙思想家标榜中国式的“开明君主”和中国的官僚制度,并将其作为打击封建贵族势力的重要武器。(8分)
综上所述,16—17世纪西方人对中国官僚制度认识的逐渐深入,带动了欧洲的“中国热”,对欧洲的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开展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他们对中国官僚制度的辩证分析也从反面启发了思想家对资本主义政治蓝图的构建。(2分)
(“示例”仅供参考,学生若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借鉴中国科举制”“中国官僚政治与重学风气对近代西方社会的浸染”等角度拟定论题,阐述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20.(1)同:都属于资产阶级宪法;体现三权分立原则;对选民资格具有一定限制;承认并保护公民基本政治权利。(4分,答出两点即可)
异:美国宪法确立的政体是共和制,法国宪法确立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美国宪法罔顾黑奴、印第安人的人权,法国宪法将人权放在突出地位;美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参众两院掌握,法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一院制的议会掌握。(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评价:从法理上否定了法国的君主专制传统;有利于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宣传了启蒙思想;一定程度上捍卫了法国大革命成果;为法国后来的共和宪法的制定提供了借鉴。(4分,答出两点即可)对穷人带有明显的歧视,违背《人权宣言》(宪法序言)中的平等原则;在战争环境下难以有效推行;宪法制定者“功成身退”的行动,不利于宪政原则和革命成果的捍卫。(2分,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