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县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中学情检测卷
历 史
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50分,答题时间为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清政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2.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志士谭嗣同为维新变法从容就义 D.袁世凯以武力镇压二次革命
3.2020年12月1日,流失160年的马首回到了祖国,在正觉寺展出。马首铜像遗失于(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4.历史学家陈旭麓这样评价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它失败的结局,更在于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上述材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D.曾国藩湘军的强大
5.李侃在《中国近代史》上写道:洋务派在186以后创办的军事工业,都采用机器生产。尽管当时机械化的程度不高,但毕竟开始了近代工业大生产方式。无疑是一次重要的变革。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
A.揭开中国近代史序幕 B.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C.抵制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D.开启近代工业发展历程
6.某部电影中有如下片段:1894年9月,黄海大东沟,中国北洋舰队致远号朝日舰撞去,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请你为该电影题名,最适合的片名是( )
A.《火烧圆明园》 B.《甲午风云》 C.《太平天国》 D.《武昌起义》
7.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八(1895年5月2日),康有为等在“公车上书”中说道:“窃闻与日本议和,有割奉天沿边及台湾一省,补兵饷两万万两及通商苏杭,听机器、洋货流行内地,免其厘税等款。”这段材料反映出“公车上书”的背景是清政府被迫签订(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至1897年年底,各地已建立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了《湘学报》;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这一时期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
A.屈辱与抗争 B.落后与探索 C.“自强”与“求富” D.变法与图强
9.清朝大学士徐桐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攻异端以正人心,仗神威以寒夷胆”,送给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打起“扶清灭洋”旗号的反抗外来侵略的人民斗争。这里的“斗争”指的是
A.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义和团反帝爱国斗争
10.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1.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主张 ( )
A.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B.政治革命,建立民国
C.民族革命,推翻清朝 D.土地革命,废除剥削
12.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一座重要的民族丰碑。“民族丰碑”是指( )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结束了封建帝制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实现了革命目标
13.“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存”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孙中山这份《讨袁檄文》背后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护法战争
14.维新变法时期,谭嗣同提出侧重“冲绝网罗”,抨击“纲常礼教”;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知识分子也对“纲常礼教”予以猛烈抨击。由此看来他们都( )
A.倡导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 B.抨击封建道德,推动民主革命
C.利用传统思想,进行社会改良 D.倡导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15.近代史上,中国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了经济、政治、思想三个层面的艰辛探索其共同点是( )
A.维护封建统治 B.挽救民族危亡 C.推行君主立宪 D.建立民主共和
16.以下列人物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20世纪初掀起了一场主张改造国民思想的新文化运动。他们高举的口号是( )
A.救亡图存 B.民主共和 C.实业救国 D.民主与科学
17.小唐同学在整理档案时,摘抄如下案件资料。这一案件
时间:1913年3月20日 被害人:宋教仁 经过:被害人于上海火车站遭暴徒枪击,之后不治身亡 涉案人:袁世凯亲信及本人
A.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B.反映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
C.说明袁世凯复辟了帝制 D.导致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出现
18.“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直接说明了五四运动中( )
A.青年学生已成为运动的主力 B.共产党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C.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D.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
19.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北洋军阀的残酷镇压,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对此,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表文告称:“劳动者能有武器,岂能任他们如此杀戮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
A.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B.打击封建军阀的紧迫性
C.实行战略转移的可能性 D.发起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20.他盛赞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热烈欢呼“将来的全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他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周恩来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100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这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从社会政治来说,这次农民运动搅乱了整个封建制度,这种搅乱是统治阶级永远无法平复的。……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衬来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其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表明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的“农民运动”指的是什么,并概括这次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从近代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22.近现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他们曾经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
——《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
材料二 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政府改头换面了,但它的精神实质还与过去一样:贪污腐败、军阀割据、恢复帝制的妄想和混乱失控的情况比比皆是。
(1)从材料一中,可看出“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进行了哪些探索活动?
(2)材料二中的“过时的政治体制”指的是什么?材料二中的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3)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我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这一阶段的思想觉醒,标志着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但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摧毁了中国的传统,而不是创造了新的思想体系和新的哲学学派。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领土主权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民众思想觉醒的典型事件。
(2)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3)综上所述,你认为最能体现该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以后的几次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都遭到了失败。完成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艰巨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身上。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不是偶然的。它是顺应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 在现阶段,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面临的历史任务,并概括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必然性。
(2)材料二中的“现阶段”是指什么阶段?材料中“党的任务”的提出有何意义?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25.观察下面的报刊图片,请从报刊与时代特征的关系出发,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谈谈你对报刊作用的认识。(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时务报》 《青年杂志》封面
试卷第2页,共6页
1.D
【详解】从1840年以来,中国在对抗对华侵略的战争,是屡战屡败。主要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制度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抗中处于劣势。故D符合题意;帝国主义侵略本性属于客观因素,排除A;清政府的软弱可欺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中国近代化是洋务运动,之后的战争中国仍然失败,排除C。故选D。
2.A
【详解】根据“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可知,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基于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历史现象而得出的历史结论,属于历史结论,A项正确;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属于客观存在的事件,属于历史事实,排除B项;谭嗣同拒绝出走为变法献身是客观发生的事件,属于历史事实,排除C项;袁世凯以武力镇压二次革命属于客观存在的事件,属于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马首铜像也在此遗失,B项正确;ACD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项。
【点睛】
4.A
【详解】根据“其悲剧意义……更在于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使其不能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太平天国“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BCD项都属于外部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5.D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洋务派都采用机器生产。尽管当时机械化的程度不高,但毕竟开始了近代工业大生产方式”可知: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开启近代工业发展历程,故D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揭开中国近代史序幕;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洋务运动兴办的民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6.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9月,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面对强敌,邓世昌沉着应战,在舰身中弹过多,弹药也将用尽的情况下,他下令开足马力,朝日舰撞去,但不幸被敌舰炮火击中,致远舰沉没。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7.C
【详解】根据题干“窃闻与日本议和,有割奉天沿边及台湾一省,补兵饷两万万两及通商苏杭,听机器、洋货流行内地,免其厘税等款。”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当《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等一千多名举人联名上书,这就是历史上的“公车上书”,C项正确;1842年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1860年清政与英法等国签订《北京条约》,与日本无关,排除B项;1901年11个国家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据材料“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了《湘学报》”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与戊戌变法运动相关。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与图强思想,D项正确;戊戌变法运动是属于探索史,不是屈辱与抗争史,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落后,排除B项;“自强”与“求富”是洋务运动的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开始出现,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鲜明的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D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林则徐于1839年进行了虎门销烟,与题干材料“19世纪未20世纪初”的时间描述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在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与题干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间描述不符。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失败于1864年,与题干材料“19世纪未20世纪初”的时间描述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时间所涉及的是1842年的《南京条约》,1895年的《马关条约》,1901年的《辛丑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项正确;材料所涉及的只是一个部分,不能反映全过程,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反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瓦解的过程,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遭受侵略的过程,没有体现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太平天国的失败在于领导集团争权夺利,想当皇帝,孙中山评价洪秀全“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表明洪秀全也只是想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属于自己的封建专制统治。所以孙中山在同盟会成立时就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其中,创立民国就是改变原有的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项正确。平均地权是关于土地问题的革命纲领,A项错误;他们都要推翻清朝统治,但题干强调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即政体问题,C项错误;同样,题干没有提到土地革命的问题,D项错误。故选B。
12.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项正确;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了,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也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AD项;1950年,实行的土地改革,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排除C项。故选B项。
13.C
【详解】由材料“一人冠冕,其心尚存……即称民贼”并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这激起了全国人民无比的愤怒,很快形成了反袁斗争的高潮,即护国运动,由此孙中山发表了著名的《讨袁檄文》,故选C;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时,袁世凯并未复辟帝制,故AB两项不符合材料描述,排除;护法战争时期,袁世凯已经去世,何来讨袁一说,排除D。
14.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由“谭嗣同提出侧重‘冲绝网罗’,抨击‘纲常礼教’”,可知倡导思想解放;由“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知识分子也对‘纲常礼教’予以猛烈抨击”,可知反对传统的“纲常礼教”,倡导思想解放。因此看来他们都倡导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A项符合题意;推动民主革命,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进行社会改良,与新文化运动不符,排除C项;倡导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与辛亥革命相关,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5.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近代史上,中国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了经济、政治、思想三个层面的艰辛探索分别指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这些探索的共同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救亡图存,B项正确;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排除A项;戊戌变法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排除C项;辛亥革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排除D项。故选B项。
16.D
【详解】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故选D;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先进人士的共同目标,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排除AB;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在19世纪末提出,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排除C。
【点睛】
17.B
【详解】由材料"宋教仁""不治身亡"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宋教仁被刺案,当时宋教仁主持对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并在国会选举中取得成功,这对袁世凯独裁统治产生了一定的威胁,故遭到袁世凯亲信暗杀,因此宋教仁被刺案充分反映了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B项符合题意;宋教仁被刺案是二次革命的导火索,而不是辛亥革命终结的标志,排除A;袁世凯复辟帝制发生于1915年,这与材料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由宋教仁案引发的二次革命并未让袁世凯下台,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还未形成,排除D.
18.C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投入斗争(罢工),使北洋政府不得不妥协,答应运动中人民群众提出的要求,罢免曹汝霖(曹)、章宗祥(章)、陆宗舆(陆)的职务,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说明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军,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C项正确;五四运动前期青年学生是运动的主力,后期运动主力是工人阶级,排除A项;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五四运动期间,北洋政府没有土崩瓦解,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9.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23年工人运动转入低潮,中共发文“劳动者能有武器,岂能任他们如此杀戮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认为劳动者要是有武器,就不会任人屠杀,开始认识到要有自己的武装,故选D;A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战略转移是指红军长征,C错误。
20.B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B项符合题意;陈独秀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排除A项;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表,排除C项;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排除D项;故选择B。
21.(1)主题:反帝反封建(或:反封建反侵略)。
(2)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为维新派推动变法提供了支持,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教训和经验。
(3)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无论什么时候,只有提高国力,国家强大了,才能避开国难临头。(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主题:根据材料一“随后的100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这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面对外国列强的不断侵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人民不断觉醒,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近代化道路。故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是反帝反封建。
(2)农民运动:根据材料二“这次农民运动搅乱了整个封建制度”“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结合所学可知,与金田起义相关的农民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影响:根据材料二“从社会政治来说,这次农民运动搅乱了整个封建制度,这种搅乱是统治阶级永远无法平复的。”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根据材料二“……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衬来促成革新可知,为维新派推动变法提供了支持;根据材料二“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其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可知,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教训和经验。
(3)教训: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从落后就要挨打,增强国力等方面简要说明,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无论什么时候,只有提高国力,国家强大了,才能避开国难临头。
22.(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政治体制: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或封建帝制)根源: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3)我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过程,凝聚了不同阶层人民的共同努力;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他们曾经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洋务运动,根据材料“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戊戌变法,根据材料“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辛亥革命。
(2)根据材料“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依据数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政治体制: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或封建帝制)根源: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但是都失败了,我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过程,凝聚了不同阶层人民的共同努力,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等。
【点睛】
23.(1)新文化运动
(2)基本特点:爰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爰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国际政治背景:十月革命的推动;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
(3)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详解】(1)事件:由材料“1917—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但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摧毁了中国的传统,而不是创造了新的思想体系和新的哲学学派”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所以,促使民众思想觉醒的典型事件是新文化运动。
(2)特点:依据材料一“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可知,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是爱国阶层主动抗争:国人广泛参与爱国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国际政治背景:由材料“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是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损害;十月革命的推动。
(3)口号: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所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其性质。
24.(1)反帝反封建斗争;顺应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民主革命阶段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详解】(1)历史任务:依据材料“完成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艰巨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身上。”分析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面临的历史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斗争;必然性:依据材料“它是顺应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分析可知,中国共产党是顺应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依据材料“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分析可知,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依据材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分析可知,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阶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现阶段”是指民主革命阶段,中共二大就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意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二大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大会还指出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这次会议就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3)认识:依据材料“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不是偶然的。它是顺应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25.题目:报纸对促进民众思想启蒙有重要作用。
论述:报刊是时代的印记,反映着时代的特征,对促进民众思想启蒙有重要作用。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促进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当时 《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综上可知,报纸对促进民众思想启蒙有重要作用。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只要依据《时务报》 《青年杂志》展开论述,从报刊与时代特征的关系出发,自拟题目,谈谈对报刊作用的认识,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80—120字即可。如可以报纸对促进民众思想启蒙有重要作用为题,从《时务报》对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青年杂志》对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方面论述它们对促进民众思想启蒙的重要作用。
示例:
题目:报纸对促进民众思想启蒙有重要作用。
论述:报刊是时代的印记,反映着时代的特征,对促进民众思想启蒙有重要作用。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促进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当时 《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综上可知,报纸对促进民众思想启蒙有重要作用。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学情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