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一、单选题
1.西周金文中的“伯”作为称谓,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贵族男子的排行,与仲、叔、季经常作为同一家族内部兄弟之间的称呼;二是作为诸侯或采邑主的爵称。下图是伯由“排行”到“爵称”的大致轨迹。这一过程体现了( )
伯(排行)→伯(获得官职)→伯(爵称)
A.军功是西周分封主要依据 B.政治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
C.西周家国一体的政治特色 D.西周初期分封以同姓为主
2.西周时期,周天子年老了,按照周朝的继承原则,如表的四人中最应该成为继承人的是( )
大儿子 能够领兵打仗 庶妻生
二儿子 资质较为平庸 正妻生
三儿子 能够治理国家 正妻生
小女儿 最受周王喜爱 正妻生
A.大儿子 B.二儿子 C.三儿子 D.小女儿
3.《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 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由此可知( )
A.启继禹位事实存疑 B.史书文献缺乏实证
C.史料矛盾均不可信 D.历史论证需要慎重
4.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柳宗元写道“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他们二人分别称赞了秦始皇的哪项功绩( )
A.统一中国设立三公九卿 B.统一中国推行郡县制
C.确立皇帝制设立三公九卿 D.确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
5.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5年),“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用不足”。有官员上奏提议取消常年给百官提供的酒类特供,得到批准,但规定了例外情况,如负责祭祀的官员和“远蕃使客”。北魏孝明帝的这一做法( )
A.易加剧统治危机 B.利于推进民族交融 C.可消除财政困难 D.净化了官场的风气
6.《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B.儒家思想在东汉地位显著提升
C.豪强势力影响了国家政权发展 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
7.清朝在全国各地设立驿站、急递铺,形成了以驿、站、塘、台、所、铺等多种形式组成的驿站体系。驿站雇有驿夫、设有驿马,以供舁舆抬杠、递送文书、饲养马匹等。清朝驿站体系的设立( )
A.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B.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C.使文书行政效率高 D.实现中央对边疆的直接管理
8.明朝前期,严禁海外贸易。明穆宗时,国家财政紧张,统治者认识到政策过于严厉并无好处,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并对海外贸易征税。这反映了明朝政府( )
A.意识到海禁政策的危害 B.鼓励民间进行海外贸易
C.因时而变调整统治策略 D.注重沿海地区稳定发展
9.清代,山东藤县“城东地多山险,宜粟菽,其俗好种树而饶于枣梨,贫者务农毕,则入山樵采治炭,妇女缉布,夜纺车之声比屋相闻”。这些做法( )
A.说明了人地矛盾尖锐 B.反映了农业的集约化经营
C.体现了重农抑商观念 D.有利于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10.2021年3月末,“新疆棉花事件”在网上迅速发酵,随即占领海内外新闻热搜。新疆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下说法中,能够有效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
A.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B.武则天为巩固西北边疆,设立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的广大地区
C.宋与西域等各少数民族政权经济往来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
D.元朝时期,设立了直属于中央政府的宣政院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11.对下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皇权与相权斗争结果是废除丞相 B.六部取代丞相成为最高权力机构
C.内阁成立以后完全行使丞相权力 D.内阁通过行使票拟权以控制君主
12.道光咸丰年间,中国社会中逐步出现了一个负责管理地方公务的士绅群体——绅董。下图为《申报》记述的从19世纪90年代至1910年关于绅董的条款数量变化曲线。这一变化的总体态势表明( )
A.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B.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C.基层治理成功转型 D.民主思想影响扩大
13.晚清徐继畲认识到欧洲的扩张打破了世界各地原来隔离状态,这是一个人们无法控制的必然趋势。他用“天地之气”的生息演化解释道:“天地之气,忽而旁推交通,混为一体,倘亦运会使然耶?然天下从此多事矣”,这表明他( )
A.尚未脱离传统观念的影响 B.赞同西方流行的“进化论”
C.主张摒弃传统的华夷观念 D.倡导效仿西方的制度变革
14.1924年,孙中山在农民运动讲习所演讲时指出,“要联络全体的农民来同政府合作,慢慢商量来解决农民同地主的办法。让农民可以得利益,地主不受损失。这种方法可以说是和平解决”。由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
A.深入持久地开展土地革命 B.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C.巩固政治革命的社会基础 D.确立政治协商机制
15.1944年12月,晋绥边区召开第四届群英(劳动英雄)大会,大会评选表彰各类英雄,听取边区领导关于1945年三大任务的报告,讨论劳武结合、变工互助、卫生文教等方面的问题,组织军民经验交流和练兵技术表演活动。由此可知,群英大会( )
A.践行了“三三制”原则 B.发挥了社会动员功能
C.是设置地方的参议会 D.促使大生产运动兴起
16.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公报》的一篇社论说:“三年多的抗战军事……形式上几乎完全是被动的,这次北线之战,敌军未战,我们先攻,敌军将南侵,我们先北战,这在战略上讲,也是一种进步。”“北线之战”指的是( )
A.太原会战 B.百团大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7.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针对对共产主义的直接或间接攻击,周恩来在发言中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并说:我们允许不知真相的人抱有怀疑,但……我们欢迎所有到会的各国代表到中国去参观。周恩来此举( )
A.有助于打破中国的外交僵局 B.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C.使中国成为主要的反帝力量 D.说明中国已经走出了外交低谷
18.1977年,邓小平认为把知识分子看作是资产阶级的一部分的话不能继续讲,他指出“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所以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要把“老九”(知识分子)提到第一。邓小平的观点( )
A.调动了知识分子建设国家的积极性 B.奠定了思想解放的理论基础
C.纠正了教育科技领域形式主义弊端 D.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9.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集镇文化中心、文化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1981年湖南、江浙一带的农村办起了大量的农村图书馆,普及率超过了 70%。据统计,1978年全国仅有文化站1729个,到1986年达到了53519个。这一文化现象( )
A.促进了国家大政方针在农村传播 B.反映了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善
C.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支撑 D.推动了扫盲运动的开展
20.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应正确处理的十个问题,即《论十大关系》。《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
①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奠定基础
②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主要任务
③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即在全国范围既完成没收官僚资本为国家所有、推进新解放区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民主革命遗留的各项任务,又开展了“三反”“五反”斗争、打退资产阶级的进攻等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任务,为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包心鉴《新中国70年国家建设的内在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新中国过渡时期国家治理的突出特点以及“一五”计划的突出特点。
材料二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新中国能否存在不再被很多人怀疑……1952年中国政府预算的70%用在军事上.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中国要回到它的主要战略目标上来……就意味着对内稳定发展,对外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
——张历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
(2)简要说明朝鲜战争结束后,在过渡时期中国是如何实现“对内稳定发展,对外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的。
材料三 毛泽东同志当年在西柏坡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
——习近平在河北调研时的讲话,2013年7月11日-12日
(3)简要举例“两个务必”在过渡时期的典型人物,简要分析毛泽东思想在过渡时期的作用。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变化,不仅由中国革命本身的条件而且是由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自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在地球上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起了一个变化”,“改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这是因为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新时代”。1919年6月3日以后,广大的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政治罢工,这就使五四运动转入一个新阶段,帝国主义和反动政府感到恐惧,“恐市面欲收拾而不能矣。……急以明令并惩曹陆章(亲日派)及保护学生,以谢国人”。
——摘编自陈慧道《五四运动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二 1921年8月,在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宣言》指出它“是由上海——中国产业的中心——的一些劳动团体所发起的,是一个要把各个劳动组合都联合起来的总机关”。书记部成立后,分别又成立了北方、山东、武汉、湖南、广东分部,并由中共中央直接委派负责人。1922年,书记部发起和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5月1日,来自全国110个工会的173名代表出席,“有共产党派,有国民党派,无政府派”等。南方分部在组织会议期间,打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口号,各派没有对此提出异议。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成立后撤销。
——摘编自王永玺《新编中国工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五四运动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并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的重要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的历史条件,并分析其对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一是作为贵族男子的排行,与仲、叔、季经常作为同一家族内部兄弟之间的称呼;二是作为诸侯或采邑主的爵称。”并结合所学可知,伯与仲、叔、季经常作为同一家族内部兄弟之间的称呼,由于西周时代是宗法制社会,故而伯、仲、叔、季的排行就有了明确的大小宗功能,伯作为许多采邑主的称呼不是偶然的,这体现出西周家国一体的政治特色,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分封的主要依据,且分封的主要依据是血缘,排除A项;“政治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B项;西周初期分封不限于姬姓,还包括上古先王的后裔、对武王克商有功的异姓方国和功臣,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西周实行宗法制,规定由嫡长子继承王位,二儿子为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也即嫡长子,最应该成为继承人,B项正确;西周时期决定继承人资格的主要是嫡长子身份,而非才能、周王偏好等,大儿子、 三儿子不是嫡长子,排除A项、C项;女儿没有继承王位的资格,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商周时期的中国。根据题意可知,《史记·夏本纪》中记载是益将帝位让给了帝禹的儿子启;而《战国策·燕策一》中的记载是启和他的同党从益的手中夺取了帝位。两种史书的记载存在差异,说明历史论证需要深重,D项正确;两种史书的记载都说明最后是启继承了禹的地位,启继承禹的地位的事实不存疑,排除A项;材料记载是对启继承禹帝位的方式存疑,并不是强调史书文献缺乏实证,排除B项;史料记载存在相互矛盾的内容,说明历史论证需要慎重,而不是均不可信,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李白称赞秦始皇“扫六合”,统一天下,柳宗元称赞秦朝的制度“公之大者”,认为秦朝的郡县制优于分封制,因此材料所述分别称赞了秦始皇的统一中国与推行郡县制,B项正确;“三公九卿”属于君主专制范围,是私天下的表现,排除A项;李白称赞秦始皇“扫六合”,统一天下,不是确立皇帝制,排除C项;李白称赞秦始皇“扫六合”,统一天下,不是确立皇帝制,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用不足”,“取消常年给百官提供的酒类特供……但规定了例外情况,如负责祭祀的官员和‘远蕃使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明帝在国家物资匮乏、民生艰难的状况下,不得不削减百官的特权待遇,却仍保留祭司阶层、使节团的酒类特供,这不但对解决财政困难只是杯水车薪,而且会加剧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进而激化统治危机,A项正确;此举只是减少了酒类禁令对民族交融的消极影响,并不能促进民族交融,排除B项;此举不可能消除财政困难,表述错误,排除C项;取消酒类特供并不意味着禁止官吏饮酒,对官场风气影响有限,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东汉时期,“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反映了豪强势力的发展,形成了世家大族,成为地方州郡的长官,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豪强实力对国家政权的影响,没有强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且东汉时期中央和地方存在“尖锐”矛盾,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豪强实力的影响,并非血缘宗族力量,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驿站体系的设立,有助于中央对边疆地区直辖性管理体制的确立,从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得不出百姓负担的加重,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得不出文书行政效率是否高,排除C项;驿站体系的设立有利于中央加强对边疆的管理,而不是通过驿站体系来实现,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前期,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后戚继光重创倭寇,东南沿海形势逐渐稳定,加之财政紧张,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体现了明朝政府因时而变调整统治策略,C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海禁政策的危害,不符合主旨,排除A项;“鼓励民间进行海外贸易”与题干信息不符,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并不等于鼓励海外贸易,排除B项;材料未强调重视沿海地区稳定发展的相关内容,不符合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在清朝时期的山东藤县,人们不但种植粟菽,还种植枣梨等经济作物,而且在农闲之际,人们还从事采治炭,女性也大多从事织布等工作,这些做法有利于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增加农民收入,D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农民收入的增加,没有描述人地矛盾,也没有体现集约化经营,排除AB项;材料没有体现商业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新疆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中在唐朝武则天时期,为巩固西北边疆,设立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加强对新疆的管辖,B项正确;汉宣帝时期,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而非汉武帝时期,排除A项;宋与辽、西夏等各少数民族政权经济往来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而非西域少数民族政权,排除C项;元朝时期,设立了直属于中央政府的宣政院管理西藏的军政事务,而非西域,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明朝、丞相权重、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及所学可知,明朝初期,宰相擅权专政,对皇权产生了严重威胁。由此,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加强了君主专制,A项正确;“六部取代丞相成为最高权力机构”与题干主旨及史实不符,排除B项;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法定行政机构,属于皇帝的秘书机构,选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内阁通过行使票拟权以控制君主”表述错误,内阁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并不能对皇权产生制约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90年代至1910年(中国)。据材料可知,绅董负责管理地方公务,其数量增减与社会矛盾有着密切关系。表格数据显示绅董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反映了社会矛盾不断激化,B项正确;绅董负责管理地方公务,其变化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无关,排除A项;绅董仍属于封建地方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并未发生转型,排除C项;绅董属于封建地方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其变化与民主思想影响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鸦片战争后,已认识到世界大势变化的徐继畲,依然在用传统的天人感应理论解释世界形势变化,表明他虽已“开眼看世界”,却未完全脱离传统观念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进化论”思想,并且当时“进化论”思想尚未传入中国,排除B项;据所学,当时包括徐继畲在内的开明士大夫并未摒弃“华夷观念”,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效仿西方的制度变革,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4年的中国。根据“让农民可以得利益,地主不受损失”可知孙中山意图找到农民和地主都不受损失的方案,说明他是想保持社会的稳定,得到社会不同阶层的支持,从而巩固政治革命的社会基础,C项正确;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表,他并没有提出开展土地革命,也没有主张建立工农联盟,排除AB项;孙中山提出的方案并不是要确立政治协商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4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群英大会通过表彰先进,组织经验交流和练兵技术表演活动,动员民众参与到抗战和生产活动中,B项正确;材料强调生产等事宜,未体现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排除A项;群英大会未体现参政议政的权力,排除C项;抗战初期,在陕甘宁边区兴起了大生产运动,且群英大会的内容涉及领域众多,并非只有生产活动,排除D项。故选B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全民族抗战1937年开始,“三年多的抗战”表明此时应当为1940年,“北线之战”应当发生在北方,“敌军未战,我们先攻”表明是中国方面进攻的战争。结合所学,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随着战役的展开,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约20余万人,称为“百团大战”,B项正确;太原会战发生在1937年,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发生在1938年,都是以日军进攻、中国方面防御为主,排除A项、C项、D项。故选B项。
17.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体现了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尊重,欢迎其他国家到中国参观体现出了中国的坦诚,有助于打破中国的外交僵局,A项正确;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排除B项;推动大会的成功召开不等于中国成为主要的反帝力量,排除C项;仅凭材料信息不能推知中国已经走出了外交低谷,排除D项。故选A项。
1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观点有利于纠偏,从而调动知识分子建设国家的积极性,A项正确;真理问题的讨论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所提及的内容不仅仅是教育科技领域,排除C项;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D项。故选A项。
19.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根据材料“如1981年湖南、江浙一带的农村办起了大量的农村图书馆,普及率超过了 70%。据统计,1978年全国仅有文化站1729个,到1986年达到了53519个。”并结合所学可知,农村集镇文化中心、文化站的增多反映出农村精神文化的不断发展,其存在对于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起着强烈的助推和引导作用,C项正确;农村集镇文化中心、文化站有利于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并非国家大政方针在农村的传播,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善的内容,排除B项;,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此次运动一直持续到1950年代末,排除D项。故选C项。
20.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1956年的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代表作,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作用。所以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③④正确,D项正确;《论十大关系》并不是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奠定基础,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主要任务的是中共八大,①②错误,排除A、B、C项。故本题选D项。
21.(1)国家治理的突出特点:充分运用国家力量来恢复经济、清除遗留、巩固新政权。充分运用国家力量来推进所有制变革、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充分运用国家力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突出任务;
“一五”计划的突出特点:工业化(发展生产力)与三大改造(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2)对内: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通过三大改造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构成三大政治制度为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外: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1955年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典型人物: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两弹元勋”邓稼先等;指导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详解】(1)根据材料“在全国范围既完成没收官僚资本为国家所有、推进新解放区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民主革命遗留的各项任务”可知,新中国过渡时期,充分运用国家力量来恢复经济、清除遗留、巩固新政权。根据材料“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知,新中国过渡时期,充分运用国家力量来推进所有制变革、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根据材料“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可知,新中国过渡时期,充分运用国家力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突出任务。根据材料“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可知,一五计划的特点是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同时进行。
(2)对内:根据材料“朝鲜战争结束以后,......对内稳定发展......”可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通过三大改造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构成三大政治制度为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对外:根据材料“朝鲜战争结束以后......对外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可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1955年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根据材料“两个务必......”可知,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这一时期,代表人物有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两弹元勋”邓稼先等。根据材料“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可知,毛泽东思想在过渡时期,指导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指明了方向。
22.(1)概括说明:十月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方向,是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国际条件;工人阶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重要成果: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部分亲日官僚(或:罢免部分亲日派及保护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写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即可);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工人阶级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任写一点);共产国际的帮助。
影响:实现了工人运动的联合(或:推动工人运动);促进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详解】(1)概括说明:根据材料“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新时代’”,得出十月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方向,是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国际条件;根据材料“广大的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政治罢工,这就使五四运动转入一个新阶段”,结合所学,得出工人阶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重要成果:根据材料“帝国主义和反动政府感到恐惧,‘恐市面欲收拾而不能矣。……急以明令并惩曹陆章(亲日派)及保护学生,以谢国人’”,结合所学,得出五四运动促使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部分亲日官僚(或:罢免部分亲日派及保护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历史条件:根据材料“1921年8月……成立”“(各分部)由中共中央直接委派负责人”,可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机构,成立的历史条件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是领导工人运动的机构,其成立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工人阶级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有关;根据材料“在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下”,得出共产国际的帮助。
影响:根据材料“发起和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5月1日,来自全国110个工会的173名代表出席”“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成立”,得出实现了工人运动的联合(或:推动工人运动);根据材料“打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口号”,结合“共产党成立初期领导工农运动”和“国民革命”所学知识,得出促进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东煌学校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