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西省宜春市部分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宜春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一.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武帝时期的内朝官员秩爵并不显要,但是身份特殊,不仅参与军国大事的谋议,有时还奉命与公卿大臣论辩,以致面折廷争而诎大臣。这说明汉武帝时期的内朝
A.以卑督尊 B.效率至上 C.专权妄为 D.掌控决策
2.13世纪初,英国贵族、骑士和市民联合起来迫使国王约翰签署《大宪章》,规定不经臣民同意,国王不得在规定的贡款之外征税;由25名贵族组成委员会,负责召开会议;国王不得随意侵犯贵族的人身自由等。这些规定体现了
A.臣民参与监督王国的政务 B.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
C.议会与国王实行集体统治 D.议会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
3.民国初年的国歌唱道:“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对此歌词的正确解读是
A.“开化早”是指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弘扬民主科学
B.“揖美追欧”主要指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C.“飘扬五色旗”反映了当时倡导国内民族平等,五族共和
D.“世界和平永保”反映了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性质
4.下表为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
1912年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31年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A.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 B.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
C.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 D.都借鉴吸收了欧美民主政治建设的精华
5.两税法最基本的特点是征收对象的相对广泛性与稳定性,改变了租庸调制下赋役征收对象狭窄并且极不稳定的状况。这有助于( )
A.放松政府对老百姓的人身控制 B.加强中央经济实力
C.缓和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 D.削弱地方长官特权
6.“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这段史料可以提供的历史信息有
①商鞅变法的措施包括统一度量衡、废除井田制、奖励耕战等
②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
③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
④商鞅变法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多了,录取标准总成为问题。唐朝科举考试考诗赋,宋朝则考“经义”,即仁义道德,演变到明朝,又在“经义”中渐渐演变出八股取士制度。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度意在
A.明朝政府希望通过八股文来选拔真正的人才
B.明朝政府通过八股取士来加强对民众思想控制
C.受到宋明理学的影响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8.文官制度是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官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所有不与政府共进退的政府工作人员。文官一经录用,就长期任职,所以又被称为常任文官。这说明文官制度
A.成为各国政党斗争的工具 B.是维持政治统治的“稳定器”
C.是中世纪世袭制度的继承 D.主要协调不同政治集团的利益
9.19世纪以来,欧洲各国掀起风起云涌的新大学运动,兴建了一批批高等院校,这些院校学科设置以自然科学为主,不再进行传统的宗教教学,且教育对象也扩大到中产阶级子弟及女子。这反映了
A.自然科学开始得到发展 B.高等教育得到社会重视
C.社会需求推动教育发展 D.各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10.邓嗣禹在《中国对西方考试制度的影响》附录中列举的1570年到1870年之间关于中国科举制度的英文版论文和专著就有78种之多,当时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杂志关于科举制度的文章更是铺天盖地。从材料中可知,科举制度( )
A.使民众受教育程度提高 B.推动西方各国均建立科举制
C.降低了政府工作稳定性 D.影响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
11.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 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
A.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B.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12.据《赫梯法典》记载,自由人受到伤害甚至死亡,首先安葬死者,再提供奴隶作为赔偿;如果打死的是奴隶,则赔偿相应数量的奴隶。这反映出当时( )
A.赫梯社会矛盾激化 B.政府注重人文关怀
C.法律渗透民主思想 D.阶级歧视色彩浓厚
13.罗马法将法定继承人分当然继承人、必然继承人和任意继承人三类,具体如下表:
据此可推知,罗马法
A.优先保护当然继承人的继承权 B.注重维护奴隶主贵族经济利益
C.对于民事关系的规定较为详实 D.存在繁复苛杂的形式主义倾向
14.元老院是古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中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共和国后期,元老院已从共和国初期的纯粹贵族成分的实权机构演变为实现个人意志的独裁御用工具。古罗马政体的这一变化( )
A.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崩溃 B.有效限制了公民大会权力
C.加强了对外军事征伐实力 D.标志着君主统治正式形成
15.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重建和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C.首次确立了新中国新型国家的架构 D.为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16.下图是画家刘晓莉在20世纪70年代画的一组宣传画《谁又替我把雪扫》(又名《替军属张爷爷扫雪》)。这折射出当时( )
A.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B.少年儿童的劳动教育贴近实际
C.军属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 D.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果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孙中山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从而削减总统的权力。为了给袁世凯做一个民主示范,1912年4月1日,孙中山亲自去临时参议院,宣布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一职。此后,为了实现来之不易的民主和共和,孙中山苦心孤诣,协助袁世凯依民主程序选任、就职、组织内阁,尤其重视向国民宣誓一事。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制转向民主制的开始,也是蹒跚起步的阶段,我们不能求全贵备,毕竟这是中华民族的新的开篇。
——摘编自唐文立《风雨晚清:一个民族的百年涅粲》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是指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生发的有关政治社会领域平等、自由、权利、正义、公平等的认识理念、思考和诠释的总和。毛泽东民主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今天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毛泽东“大民主”的政治实践,不仅意味着极端民主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而且隐含着在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艰巨性和长久性。
——摘编自刘建武《毛泽东研究报告(2011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原则,并说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制转向民主制的开始”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指导下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是适应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而建立起来的。两汉时期,朝廷设立各级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监察机构开始独立于行政系统。监察官员的品级比相应行政官员的级别低,但职权较大,如隋朝御史大夫为从三品,但其监察范围包括公卿宰相和各级官员。唐朝以来,各朝推行“检举、控告、采访调查、深入部门定期检查、重大政治活动亲临现场督察以及考课督察结合”等方式,以保证监察效能的实现。宋代设立监司、监州,完善地方监察体系。清朝不仅在全国设十五道监察御史,还规定都御史统辖省按察使。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
材料二 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西方现代监察体制的核心,最具权威性与代表性。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网意、纠正、纠华、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以教育、防范、惩处为手段,以保护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政治权力为目标的反腐败机制。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监察制度的特点。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两宋时期,与其他专制王朝一样,其以封建的土地私有制为基础而确立的经济制度和以君主专制为特征的政治体制,是贪污滋生的社会土壤,是造成无数贪官污吏和各种腐败现象出现的社会温床,是导致贪污腐败成风的祸害之源。具体而言,贪污现象的产生,尤其是贪污成风,是与封建土地私有制、君主专制、特权世袭、任人唯亲以及利欲横流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王春瑜《中国反贪史》
材料二在量刑上,宋律加重了对贪官的处罚。宋朝还规定,对贪赃官员实行连坐制,既要连累以前的举荐人和上司,还要影响子孙的仕途。明清两朝在沿袭唐宋时期惩治贪官的律法的同时,增加了罪名,而且量刑加重,追赃严厉,直至用全部家产赔偿。如犯人已死,即在其子孙名下追赃。
——黄启昌《试论中国古代的反贪立法》
材料三纠正不正之风属于法律范围、社会范围的问题,应当靠加强法制和教育来解决。我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对照起来,就可以使我们的政策更加明朗,更能获得人心。对于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法制靠得住些。
——摘自《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宋代官员贪腐成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古代和现代反贪腐措施进行评价。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之所以被推崇,就在于它“于礼以为出入”。唐朝统治者在制定、修撰法律的活动中坚持以礼为纲的指导思想。从《唐律》条文上可以看出,皆“一准乎礼”。
——摘编自刘磊、邵东伟《试述〈唐律〉立法方面的特点》等
材料二 《唐律疏议》指出国家惟刑是恤,恩宏博爱,以刑者不可复属,死者务欲生之。《唐律疏议》规定的“十恶”是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疏议》对老幼废疾减免刑罚,实行同居相隐不为罪,即亲戚之间可以隐瞒有罪之实。《唐律疏议》还规定,凡是属于同一个国家的外国人在中国出现民事、刑事纠纷,就要按照他们国家的法律去处理;如若是中国人与外国人或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在中国发生民事、刑事纠纷,就要适用于唐律。
——摘编自陶舒亚主编《中国法制史》
提炼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1.A
根据材料“汉武帝时期的内朝官员秩爵并不显要,但是身份特殊”并结合所学汉武帝的内外朝制度可知,汉武帝时期为加强皇权,削弱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员对皇权的制衡,建立了内朝制度。内朝官员由皇帝的亲信充任,多位卑而权尊,他们“奉命与公卿大臣论辩”,甚至“面折廷争而诎大臣”,这样就达到了汉武帝加强皇权、制衡外朝官员的目的,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汉武帝时期中枢决策或行政效率提高的信息,排除B项;内朝官员的权力来自皇权,不能在政治上专权妄为,一切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排除C项;材料中的内朝官员只有参与权,掌控决策的是皇帝,排除D项。故选A项。
2.A
由材料“不经臣民同意,国王不得在规定的贡款之外征税;由25名贵族组成委员会,负责召开会议;国王不得随意侵犯贵族的人身自由等”可知国王行使权力受到人民的监督,故选A项;材料强调贵族组成的议会而非选举产生的议会,排除B项;“集体统治”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资产阶级代议制下议会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排除D项。
3.C
“开化早”是指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弘扬民主科学,弘扬民主科学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揖美追欧”主要指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这发生于戊戌变法时期;“世界和平永保”反映了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性质,辛亥革命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排除ABD。五色旗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大联合,反映了当时倡导国内民族平等,故答案选C。
4.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近代民主化进程,但是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制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使民主政治变为可能。这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因此B正确;A夸大阶级斗争的作用,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5.B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两税法最基本的特点是征收对象的相对广泛性与稳定性,改变了租庸调制下赋役征收对象狭窄并且极不稳定的状况”和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加强中央经济实力,B项正确;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强调两税法加强中央经济实力,C项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强调两税法加强中央经济实力,并未涉及地方长官特权的削弱,排除D项。故选B项。
6.B
商鞅变法处在一个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不可能是一场彻底的变法改革,②错误,排除;排除所有含②的选项,所以B正确。
点睛:历史语言表述应当准确、严谨,语言表述过于绝对的容易犯错误,如本题中“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最彻底”表述欠妥。
7.A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八股取士是一个选官制度,是明朝政府希望通过八股文来选拔真正的人才(即皇帝的奴才),这是明朝八股取士的主管目的,A正确;BCD项均不是明朝八股取士的主观目的,排除BCD项。故选A项。
8.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文官是常任的,不与政府共进退,所以对政府政策的延续性特别敏感,无论政府、领袖人物如何更迭,文官是常任的,这是维持政治统治的“稳定器”,B项正确;文官在政治立场中保持“中立”,“成为各国政党斗争的工具”和“主要协调不同政治集团的利益”均与史实不符,排除A、D项;文官也是通过考试录取,不是世袭的,排除C项。故选B项。
9.C
从题干材料“这些院校学科设置以自然科学为主”可以得知,教育内容的变化源于工业革命后的社会需求;“教育对象也扩大到中产阶级子弟及女子”可以得知,教育对象的变化源于工业革命后对劳动力的要求,C项正确;材料内容是教育的变化而不是自然科学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的变化,而没有高校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工人运动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根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起源于中国,是中国经典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不仅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影响巨大,同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产生过深远的影响,D项正确;科举制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但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B项各国均建立说法不对,排除B项;科举制度培养了官员,有利于政府工作正常开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依据材料,明朝后期出现了许多反映商路和商业信息的书籍,由此可以得出这是商品经济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经济分发展促使了新的知识的出现,所以A正确,印刷术的出现不能起到推动商业发展的作用,材料没有涉及到科举内容,材料所述书籍的编写者也并非都是商人,所以B、C、D不正确。
12.D
根据材料可知,《赫梯法典》对自由人和奴隶的死亡处理不同,体现了其阶级歧视色彩浓厚,D项正确;材料未反映赫梯社会矛盾激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阶级歧视色彩,B项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民主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从材料看到,罗马法将法定继承人分当然继承人、必然继承人和任意继承人三类并作出了详细规定,这说明罗马法对于民事关系的规定较为详实,C项正确;A项“优先保护”的说法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A项;B项“维护奴隶主贵族经济利益"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D项“繁复苛杂的形式主义”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古罗马共和国)。根据题干材料信息“从共和国初期的纯粹贵族成分的实权机构”,演变为“实现个人意志的独裁御用工具”,这一变化反映的是元老院这一古罗马共和国政治中心走向衰落,这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崩溃,A项正确;“有效限制了公民大会权力”从材料看不出来,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古罗马政体演进,与对外军事征伐无关,排除C项;D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为当时正在开展的三大改造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1982年宪法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故选项B正确;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重建和完善,排除A项;1954年宪法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1982年宪法为拨乱反正提供法律依据,排除CD项;故选B项。
16.D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由材料信息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少年儿童积极为军属排忧解难,做好事不留名,折射出当时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果,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信息是强调精神文明点建设成果,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7.(1)原则:主权在民;分权制衡;责任内阁制。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探索实行责任内阁制,限制总统权力。
(2)主要成就:抗战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提出和践行“三三制”原则;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基本政治制度,初步建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18.(1)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稳定;有利于规范各级官员的执政行为,减少官员的腐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2)特点:监察制度完整、灵活;以议会监察为中心,是分权体系的一部分;构建了多层次立体监察体系;监察力度大、涉及面广。
19.(1)原因: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盛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监督不到位;受宗法观念和特权思想影响,任人唯亲;商品经济繁荣,逐利思想发展。(答三点即可)
(2)评价:古代:提出了多种反腐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虽然注重法律制度,但是更多为君主专制服务;强调严刑峻法的威慑;连坐制度缺乏法治精神,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现代:多角度反腐,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
20.论题:《唐律疏议》体现了法律的儒家化。
论述:儒家重视礼,强调忠、孝、节、义等伦理原则,《唐律疏议》作为封建法律的集大成者,儒家伦理思想贯穿整个法典的始终。《唐律疏议》规定的“十恶”中的“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违反了忠君原则,“不孝、不义”等违反了孝、义等原则,儒家强调“仁”及民本,“对老幼废疾减免刑罚”体现了关爱百姓,保护弱势群体的“仁”及民本思想,“以刑者不可复属,死者务欲生之”,体现了对刑罚的慎用,体现了仁政思想。《唐律疏议》将儒家之礼完全融入封建法律当中,反映了盛唐时期的各种社会面貌和封建统治者的以儒治国思想。
综上所述,《唐律疏议》折射出当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体现了礼法结合的法制特色。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西省宜春市部分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