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逸周书·世俘解》载,武王克殷之后,“辛亥,荐俘殷王鼎。武王乃翼,矢珪、矢宪(手执玉圭,身披法服),告天宗上帝”。周武王此举旨在( )
A.宣告取代商朝统治的合法性 B.强化社会的等级秩序
C.说明周朝以仁义统一天下 D.实现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2.明朝建立后,在北方册封蒙古部落首领,并进行茶马贸易;在东北设置奴儿干都司管理当地;在西藏册封宗教首领管理当地;在西南任命当地民族首领即土司进行管理,后来又实行改土归流制度。这些政策主要反映了明朝( )
A.地方割据势力较为强大 B.地方管理制度混乱不堪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管理 D.君主集权统治达到顶峰
3.如图是明朝所示政府构架的演变,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明朝政府构架(改制前) 明朝政府构架(改制后)
A.崇文抑武方针的需要 B.共同制约,辅助决策
C.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D.弱化对官僚机构控制
4.如图是嘉峪关魏晋时期五号墓出土的一幅彩绘《驿使图》,画师寥寥几笔就勾勒出驿使手持棨传文书,胯下红鬃烈马四蹄腾空的形象,但驿使面部中唯独没有画上嘴巴。关于《驿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重现了丝绸之路的贸易繁荣 ②可以用来研究当时的民间通信服务
③兼具艺术性与史料性 ④体现出驿传的保密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罗马共和国初期,贵族氏族共有61个,到公元前4世纪仅剩下24个。公元前5世纪,罗马贵族和平民人口的比例大约为1:10,而到公元前3世纪,罗马贵族与平民人口的比例约为1:20,贵族人口大约减少了一半。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民主制度的建立 B.法律体系的完善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6.“人民统治的优点首先在于它的最美好的声名,那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职务都由抽签决定……而一切意见均交由公民大会加以裁决。”材料描述的是( )
A.雅典民主政治 B.斯巴达寡头政治
C.印度种姓制度 D.古巴比伦君主专制
7.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可以“私心”控告某人;所谓“私心”,即对国家缺乏好感。在《苏格拉底的申辩》一篇中,苏格拉底也认为违背法律、国家的意志是可耻的。这表明古希腊( )
A.民主制度的高度繁荣 B.爱国主义为法律规定
C.具有浓厚的城邦意识 D.是人文主义思想滥觞
8.罗马皇帝哈德良于131—132年以雅典为中心建立了“泛希腊同盟”,“力图将希腊人的民族情感引向文化和礼仪渠道”,认为其“比喜好竞争而又招人讨厌的行省共同体更能有效地将这种民族情感置于帝国体制的束缚之下”。这种做法( )
A.将增加希腊城邦的反抗 B.顺应了传统的自治理念
C.会导致城邦理念的渗透 D.表明罗马抛弃行省制度
9.在1937年和1941年陕甘宁边区的两次选举运动中,一般的地方有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的选民参加,有些地方的投票率更高,如绥德、清涧、延川则在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延安北一区“差不多全体参加了……老太婆都觉得非到会不可”。由此可知,边区选举运动( )
A.唤醒民众的民主意识 B.践行了“三三制”原则
C.使政府工作更加高效 D.有力支援了敌后抗战
10.从20世纪40年代起,中国农民由“被启蒙”变为启蒙者,他们再也不是愚蠢落后和麻木狭隘的代表,而是获得了独立身份,有价值尊严、理想抱负的主体。出现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危机下的意识觉醒 B.国民政府进入宪政时期
C.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移 D.根据地民主运动的发展
11.中华民国建立后,国民党、进步党等政党纷纷登场。国民党骂进步党为“官僚党”,喋喋不休;进步党骂国民党为“暴民党”,没完没了。两党议员在国会开会时经常大打出手,国会大厅成了党派斗殴的场所。这体现了民国初年( )
A.阶层之间的分化显著 B.民主政治尚未成熟
C.政党政治的弊端暴露 D.军阀势力盘根错节
12.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的需求而不断调整政策。朱德总司令曾就某一时期的形势变化指出: “我们正以全力与敌人进行决战。二十年来的革命战争,向来是敌人找我们决战。今天形势变了,是我们集中主力找敌人决战。东北决战已把敌人消灭了,现在,正在徐州地区进行决战。”据此判断,此时期中国共产党( )
A.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B.建立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
C.置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 D.进行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探索与尝试
13.1573年,张居正推行“考成法”: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订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底,逐月检查,另一本送六科,可要求六部半年一报,最后一本呈内阁,可对六科稽查进行核实。这一改革措施( )
A.造成明朝行政机构臃肿 B.解除了严重的统治危机
C.迫使官员求务实讲效率 D.是对王安石变法的借鉴
14.梁启超曾描述光绪帝变法前的心态,“与其亡国……不如姑冒险而变法,幸则犹可望收政权而保国土,不幸亦可大开民智,而待之将来,中国或可存一线焉”。这说明( )
A.民族危机的加深推动了改革进程 B.变法初衷蕴含责任感和献身精神
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D.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
15.清末绅士们经过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的最后推动,在社会变动的强大压力下,群趋于“新学”。士子们经过新式教育转化为最早的知识分子阶层。公费和自费留学生也有许多绅士分子。这反映了当时( )
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绅士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
C.科举停废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 D.崇尚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
16.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主张改革腐败的官僚机构,改革仅持续了一年便废止。1069年,王安石受宋神宗之命主持变法,制定和推行了征兵制、青苗法等一系列针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相较而言,王安石变法的进步之处有( )
①改革取得全面成功
②推行更加全面的改革措施
③受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广泛支持
④缓解了极贫的社会局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的官僚制度大体是延续的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以三公之首的丞相,九卿和其他官员组成的行政体制就是外朝廷,具有统领百官,协助皇帝下达执行朝廷政务的权利。汉武帝出于皇权危机感也为了不处处受丞相辖制,从而决定组建完全听从自己诏令的宫内决策机构。他从与外朝官员没有瓜葛的文学出众的人和底层官员中选拔优秀人才,并授予他们中常侍给事中加官(本职之外兼任别的官职),让其能出入皇帝左右参政议政。这些由皇帝亲信侍从官形成的决策议政机构,称之为内朝廷。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摘编自赵毅《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朱元璋废相后,不久便开始设置殿阁大学士。到成祖时,正式形成内阁,内阁最大的权力即为“票拟”,《明会要 职官志》曰:“内阁之职同于古之相者,以其主票拟也。”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清代学者赵翼认为明内阁首辅“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摘编自李建国《略论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说明汉武帝时期内朝和外朝的权限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三省职责分工,并简评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度。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的原因,并概括古代中国中枢机构的发展演变趋势。
18.西方民主制度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权利。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人统治,一家之言。
——摘编自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的范围,结合雅典城邦的权力架构或权力运行机制分析其“伟大”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争取民主历程中斗争方式的变化趋势,并简述法国在19世纪70年代构建的民主政治的内容。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目前我党向国民党及国内外提出改组政府主张时机已经成熟,其方案为要求国民政府立即召集各党各派各军、各地方政府、各民众团体代表开国事会议改组中央政府废除一党统治,然后由新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宪政,贯彻抗战国策,实行反攻。
——中央关于提出改组图民政府的主张及其实施方案给林伯渠、董必武、王若飞的指示(1944年9月4日)
材料二 1944年11月10日,蒋介石在官邸召集特种会议,商讨国民党对各党派的立场。会议的结论是:“对共产党为唯一有敌性之党”“对共党以外之各党派应采宽放政策”。围绕这个基点,会议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与策略,此即“对各党派均可合作,对青年党更可首先表示,本党即可通饬各级党部不必与青年党冲突”。
——摘编自邓野《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
材料三 1944年9月24日,各民主党派领袖、国民党民主派及爱国民主人士500余人举行集会。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发表了激昂的演说:“民国已经三十三年了,我们还是有名无实。这是多年来一党专政的结果,是治日少而乱日多,如今弄到政治、军事、经济各部门都陷于十分困难之中,非实行民主来唤起民众,团结官民,修明内政,不足挽救危亡,时间将不等人,我们将来要民主,而目前为了挽救危亡,尤其需要民主!”章伯钧慷慨陈词:“中国今天有强有力的共产党,有强有力的民主同盟。只有立即召集国民会议,实行联合政府,才能挽救危机!”“民主同盟各党派及一切民主人士共同主张召开党派会议,实行联合政权”。黄炎培、沈钧儒等民盟领导人也都发表了演讲,要求立即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
——摘编自罗大正《中国民主同盟在抗战后期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在政府组织问题上的各自主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主党派在政府组织问题上持此立场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民主党派在政府组织问题上的做法。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2年秋,晚清教育家吴汝纶在致管学大臣张百熙的信函中,将统一国语看作“国民团体最要之义”,认为“一国之民不可使语言参差不通”。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务纲要》中,特别提到各学堂须教授学生“官音”,从小学堂开始教授学生拼音字母,并将学习汉语拼音作为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官话的基础。《奏定学务纲要》对外来语言词汇的使用作出明文规定:化学、制造等西学学科中的专业名词无汉语对应术语,因此可借用国外名词;而其余学科的“通用名词不宜剿袭掺杂”。1911年,晚清学部通过《统一国语办法案》,确定以北京方言为准的官话作为国语,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据史玄之《清末新政时期语言规划与国家认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期间统一语言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语言改革期间“通用名词不宜剿袭掺杂”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
2.C
3.C
4.D
5.D
6.A
7.C
8.B
9.A
10.D
11.B
12.C
13.C
14.B
15.C
16.D
17.(1)权限职责:由皇帝亲信近臣组成的中朝(内朝)直接参与决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负责执行政策和管理事务。影响: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分工: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简评: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对后世历朝产生深远影响;三省之间既分工又合作,相互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分割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集体议政,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6分,任答三点)
(3)原因:明朝内阁仅有票拟权,只是皇帝的秘书机构,是皇帝集权的工具,阁臣不具有法定的统率群臣的地位。趋势:相权日益被分散削弱直至被废除,皇权不断得到加强。
18.(1)范围:雅典的民主仅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都不享有政治权利。
分析: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议事会议员参与国家日常管理;官员由选举产生;陪审法庭审理大小案件。
(2)变化趋势:从暴力革命走向妥协(或:从对抗走向妥协)。
内容:1875年通过新宪法,确立了共和制;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立法权由两院行使;总统任期七年,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19.(1)中国共产党:改组国民政府;打破国民党专政统治的局面;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国民党:反对建立联合政府;对于民主阵营进行分化和拉拢。
(2)原因: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国民党长期的独裁统治;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抗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影响力的增强。
(3)评价: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了联合政府的口号;打击了国民党的一党独裁;联合了民主力量;促进了民主统一战线建设。
国民党:违背民主发展潮流;失去了其他党派的拥护。
民主党派:适应了中国民主化进程;有利于促进国家
现代化建设。
20.(1)制定学校教授章程;学习汉语拼音;规范外来语言词汇。
(2)近代以来内忧外患程度的加深;维护传统意识形态的需要;统一语言的需要。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统编版(2019)选必一 2023-2024高二上学期历史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单元测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