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泉港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16题,共48分)
1.《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中指出:1929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改变了许多国家的现状,大萧条所具有的的国际化特征,是所有国家试图消除大萧条带来的影响时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下列有关国家的举措有利于摆脱具有“国际化特征”的经济危机的是( )
A.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B.英国加强与殖民地的合作
C.美国胡佛政府提高了关税 D.德国纳粹政权积极扩军备战
2.1917年1月美国与德国宣布断交参战后,总统威尔逊说:“作为一个参战国领导人,在和平会议的台面上,美国总统会有一个席位,但如果他仍然只是一个中立国的代表,最多只能隔着门缝喊喊。”由此可知,美国加入一战意在( )
A.打击德国法西斯势力 B.保证战后的世界和平
C.谋取战后的国家利益 D.增加协约国军事力量
3.1939年的美国电影《异国鸳鸯》,讲述了苏联女干部在爱上西方资本主义的物质生活、邂逅与美国男人的浪漫爱情后叛逃的故事。四年后上映的美国电影《俄国之歌》,展示了美国音乐家爱上苏联女钢琴师的故事,苏联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在电影中得以展现。这反映出美国电影行业( )
A.服务于国家利益 B.主导了美苏关系
C.关注普通民众生活 D.已被共产主义渗透
4.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世界一体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C.多个世界中心的崛起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5.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先后出现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1970年代的“滞胀”危机、1980年代的金融泡沫化危机;高速发展的日本经济也在1990年代突然失速。这些危机( )
A.开启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B.源于凯恩斯主义的弊端
C.促使新自由主义的诞生 D.威胁了国际秩序的稳定
6.上世纪80年代初,面对经济滞胀,美国里根总统实行高技术发展战略,加大军工研发与生产,促进军用技术的民用化。1993年上台的克林顿总统拟定“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大大推动美国新经济崛起,造就了美国经济一度繁荣。据此可看出( )
A.美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造就美国经济的繁荣
B.美国通过产业升级并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繁荣
C.科技的新发展是美国经济繁荣的根本原因
D.美国经济繁荣完全是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
7.1960年,18岁到45岁的美国妇女中有四分之一是单身,而到了2000年却一半以上。在全部的第一次婚姻中,最终离婚的占到一半以上。在美国,有三分之一的母亲是未婚妈妈,而在40年前大约是8%。材料说明美国当时( )
A.妇女的家庭地位越来越高 B.经济危机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C.女性赢得前所未有的政治地位 D.妇女解放运动带来了变化
8.百年战争时期,英国的城市和商人为国王提供了大量的贷款支持国王的战争,国王也给予他们不少的利益,如免征关卡税、摊位税等市场特权,授予城市自治特许状等。在王权与教权对抗的过程中,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国王有力的支持者。这说明,中世纪后期的英国( )
A.解决了王权与教权的矛盾 B.国王与城市相互支持
C.统治者支持民主化的进程 D.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
9.司马迁评价秦代“法令由一统,事皆决于法”,地方必须坚决执行中央下达的政令,即“法令行政”。现代学者通过分析新出土秦简的内容,对秦代县令法令行政和自主决断行政的情况做了如下分类和统计。据此可知当时( )
序号 行政运作内容 竹简总数 法令行政及所占比率 自主行政及所占比率
1 县令处理政务直接下达政令 26 5 19.2% 21 80.8%
2 县令执行上级下达的政令 12 12 100% 0 0
3 县令审判跨境运作的政务申请 10 10 100% 0 0
A.法令行政未能彻底实施 B.地方拥有一定的行政自主权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减弱 D.法令严苛导致地方难以推行
10.下表是《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长编》中1930年10月闽西省工农兵政府财政支出决算表(节选),表中信息可以用于论证当时闽西省苏区( )
1930年10月闽西省工农兵政府财政支出决算表(节选)(单位:元)
项目 膳食费 政卫队 文化部 交通总局 红报社 闽西医院 医药费 红军学校 军服费
数额 608.85 703.54 151225 122729 195256 2950205 167174 1989 38.28
A.面临艰难的政治军事形势 B.土地革命卓有成效
C.首要任务是发展文化教育 D.人口数量有所下降
11.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因此他们时常反叛商王的统治。而西周利用宗法血缘关系把众多的诸侯同周政权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出西周分封制( )
A.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新模式 B.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C.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 D.保障了西周的长治久安
12.1905年,袁世凯上书朝廷“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这一言论( )
A.动摇了清政府统治根基 B.推动了清末新政的产生
C.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 D.力求与西方进一步接轨
13.日本《国家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不得为政党或政治目的谋求或接受捐款及其他利益;不得成为公选公职的候选人;不得担任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的干事、顾问等;不得参与选举活动。这些规定( )
A.确保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B.体现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则
C.消除了各党派间的矛盾 D.维护了文官系统的稳定性
14.图2所示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的一份江西省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证书主要内容为“张泽民,年三(十)一岁,男性。江西省东乡县公民,应乙种公职候选人考试,经转呈“考试院”检核及格,依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第十条暨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施行细则第二十条之规定,合行发给及格证书”。该证书表明当时( )
图2
A.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扩大 B.近代文官考试思想开始孕育
C.选拔官员考试和资历并重 D.公职人员选拔管理有法可依
15.出现下图曲线变化的主要主体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与立法机构的努力 B.“依法治国”方略的推动
C.改革开放的需要 D.法治自身需要完善
16.明代《折狱新语》记载一则案例,邵阳人李朝华状告侄子李正风盗窃自己的东西。地方官审判时首先批评李朝华,“忘其侄所自出其兄,亲亲之义安在哉”,后涉事双方和解,地方官仍判决当庭杖责李正风,为了让其“知有尊卑”。该案例说明明代( )
A.司法审判渗透社会教化功能 B.儒家思想保证了审判公正
C.官员随意支配刑事案件判决 D.乡约与法律冲突日趋明显
二、非选择题(第17题8分,第18题24题,第19题8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17.(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70年代)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指出斯塔夫里阿诺斯介绍的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的观点,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他的观点。(8分)
18.(24分)官员的选拔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责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到19世纪初,英国的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赐的影响,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腐败泛滥。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的扩张出谋划策,选拔彻底有效的人员班子来充实政府职务。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至1898年百日维新,各地举办的各种类型的新式教育机构,林林总总大约有60所之多。但是,这些机构大多各自为政、不成统系,缺乏全局上的总体规划,且多为军事和语言相关内容的学堂。进入20世纪,在政府的推动下,各地出现了一批普通中小学堂。客观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一部由中央政府制订的统辖各级各类学堂的学制系统。而在此数十年间,政府和民间举办学堂积累的经验教训,也使这样一部学制系统的制定成为可能。《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应运而生。“癸卯学制”的颁布,表明了清政府把近代学校制度推向全国城乡的决心,与一年后正式宣布的停废科举取士一起,形成推动传统教育变革、新式学堂发展的合力,迅速改变着20世纪初中国教育的格局。
——田正平《癸卯学制两甲子考论》
材料三
第一章……第二条国家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和职责设置公务员领导职务和职级序列。本规定所称职级,是公务员的等级序列,是与领导职务并行的晋升通道,体现公务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资历贡献,是确定工资、住房、医疗等待遇的重要依据,不具有领导职责。公务员可以通过领导职务或者职级晋升。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履行领导职责,不担任领导职务的职级公务员依据隶属关系接受领导指挥,履行职责。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并概括其成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癸卯学制”出现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指出“癸卯学制”给晚清选官制度带来的变化。(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公务员制度在我国正式形成的标志,并阐述公务员制度建立和推行的意义。(8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8分)
清代在广州等口岸城市,有一大批运用西方画技进行模仿或创作的中国民间画家,被称为所谓外销画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通草水彩画广州博物馆藏
材料二
1757年至1842年间,清政府规定西方航海国家只能在广州开展贸易活动,史称“一口通商”时期。广州成为18世纪重要的世界贸易中心之一,也是中国与世界接触的重要口岸。许多西方人通过广州了解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中国。于是在清代广州口岸,外销画应运而生。清代外销画题材丰富多样,从风景名胜、生活习俗,到家具陈设乃至各行各业的生产情况无不涉及。这些画作当年主要为了满足西方人了解中国的需要,内容大多围绕着广州贸易为中心而延伸到社会各个方面。如今,我们可以在这些画作中看到一个色彩明亮、商业繁荣、市井气息浓厚并且与西方交流紧密的广州。时至今日,外销画留存了18、19世纪中国社会的丰富图像,因此被研究者定义为“历史绘画”,具有一般艺术绘画无法比拟的历史研究价值。
——摘编自《18、19世纪广州十三行外销画的现代意义探讨》等
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就表现形式而言,指出材料一所示画作的史料类型。(1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清代外销画的史料价值?(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清代广州外销画畅销的原因。(3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62—1893年中国设立的各类新式学堂(部分)
创办时间 学堂名称 地点 专业设置 创办者
1862年 京师同文馆 北京 英文、法文、算学 奕诉等
1866年 福建船政学堂 福州 制造、驾驶、绘图 左宗棠
1874年 操炮学堂 上海 制炮工程 江南制造总局
1880年 天津电报学堂 天津 电讯 李鸿章
1883年 金陵同文电学馆 南京 电讯 左宗棠
1884年 广东黄埔鱼雷学堂 广州 驾驶、鱼雷 张之洞
1888年 珲春俄文书院 珲春 俄文 希元
1890年 山东威海卫水师学堂 威海 驾驶 丁汝昌
1890年 旅顺口鱼雷学堂 旅顺 鱼雷 丁汝昌
1892年 湖北采矿工程学堂 武昌 矿务 张之洞
根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受知识,对晚清新式学堂的创设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成文)(12分)泉州市泉港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D D B D B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B D A D
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29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改变了许多国家的现状,而大萧条的表现是经济衰退,失业剧增,英国加强与殖民地的合作,有利于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故选B项;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转移国内矛盾,并不利于摆脱经济危机,排除A项;提高关税带来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会恶化经济发展,排除C项;德国纳粹政权积极扩军备战,同样属于转移国内矛盾,不利于危机的解决,排除D项。
2.【答案】C【解析】由威尔逊的观点说明美国参加一战是为了改变中立国地位,以备在战后的和平会议上获得一个席位,方便谋取有利于自己的国家利益,故选C项;德国法西斯势力是在二战前夕和二战期间才存在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一战属于帝国主义战争,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国家,都没法保证战后世界的和平,排除B项;美国参战客观上增加了协约国的军事力量,但是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需要,而不是其他,排除D项。
3.【答案】A【解析】据材料“1939年……叛逃的故事”“四年后……苏联人民丰富多彩”并结合所学可知,1939年的美国电影出于意识形态的需要攻击社会主义苏联;而1943年的美国电影宣传苏联的正面形象,这是因为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美苏关系发生变化,而美国电影讲述的故事有利于巩固美苏战时盟友关系,这都反映了美国电影行业服务于国家利益,故选A项。“主导”说法错误,一定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美国电影不可能主导美苏关系,排除B项;此项是材料的表象,而非实质,排除C项;“已被共产主义渗透”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4.【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的正式开始,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属于新兴力量的崛起,有力冲击美苏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而“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因此最有可能是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故选D项;题干没有凸显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二战后世界格局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多极化趋势发展,排除B项;题干不仅反映了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即多极化趋势,也反映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到瓦解,排除C项。
5.【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以来的几次重大经济危机,均对世界经济秩序产生重大影响,依据经济决定政治的基本原则,世界经济秩序被冲击,必然对国际政治秩序影响巨大,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开启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为标志,排除A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是导致1930年经济大萧条的原因之一,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新自由主义主张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个人自由,调解社会矛盾,维护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最早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排除C项。
6.【答案】B【解析】据材料“实行高技术发展战略”“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可知,美国政府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了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为经济繁荣培养了新的增长点,故选B项;滞涨危机爆发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通过减少国家干预的方式建立“混合经济”,使国家逐渐渡过经济危机,排除A项;材料主要从国家政策调整的角度分析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排除C项;美国经济繁荣是经济政策调整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排除D项。
7.【答案】D【解析】据材料“到了2000年却一半以上……在40年前大约是8%”可知,现代美国社会,女性可以有多种选择,单身、未婚乃至离婚,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女性的自由得到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这与20世纪的妇女解放运动息息相关,故选D项;材料表明有一半女性单身,无从得出妇女家庭地位的提高,排除A项;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滞胀”现象,但之后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等的影响,经济飞速发展,虽然离婚的占一半,但不能据此得出“家庭关系紧张”,排除B项;美国女性在20世纪就获得了选举权,且材料强调女性有单身、不婚等选择,不涉及其政治地位,排除C项。
8.【答案】B【解析】据材料“英国的城市和商人为国王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国王也给予他们不少的利益……授予城市自治特许状等”可知,中世纪后期,英国城市和商人支持国王的对外战争,且支持国王与教权对抗,与此同时,国王也给予城市和商人不少利益,促进了城市自治和经济发展,体现了英国国王和城市相互支持,故选B项;结合所学可知,中古西欧国家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解决了”说法绝对且错误,排除A项;国王给予城市和商人的利益多涉及经济方面和给予城市自治权,不涉及民主权利,且“民主化进程”说法错误,排除C项;古代中国实行君主专制,英国并未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且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D项。
9.【答案】B【解析】由表格可以看出,县令执行上级下达的政令和县令审判跨境运作的政务申请两类都是采用了法令行政的方式,而县令处理政务直接下达政令的情况下,则是法令行政占比较小,而自主行政所占比重极高,这说明作为县令的地方是有一定的行政自主权的,故选B项;三类行政运作内容有两类都是采用法令行政的方式,而县令处理政务直接下达政令自主行政所占比重较高,并不能说明法令行政未得到彻底贯彻实施,而是属于地方拥有行政自主权背景下的合法作为,排除A项;题干仅体现秦朝法令行政的情况,并未与其他时代相比,不能得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减弱的结论,C的表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表格中统计的两类行政运作内容都显示采用了法令行政的方式处理,所以不能说法令严苛导致地方难以推行,排除D项。
10.【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土地革命时期,闽西省苏区工农兵政府财政支出中医院和医药费支出较多,结合土地革命时期的史实可知,此时闽西省苏区面临艰难的政治军事形势,故选A项;土地革命指“打土豪、分田地”,从而获得农民的认可和支持,材料并无相关信息,排除B项;从支出中医院和医药支出较多可见此时的首要任务并非文化教育发展,排除C项;材料反映闽西省工农兵政府财政支出情况,并无人口数量的信息,无法得出人口数量有所下降的结论,排除D项。
11.【答案】C【解析】据材料“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时常反叛商王的统治”“西周利用宗法血缘关系把……诸侯同周政权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及所学知识可知,相较于商朝的地方制度,西周分封制将血缘关系与政治制度结合起来,增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力度,故选C项;西周时期,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并未开创中央集权的模式,排除A项;材料对比的是商朝和西周对地方控制的程度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未提及“统治疆域的变化”,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乘西周王室内乱,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分封制没有“保障了西周的长治久安”,排除D项。
12.【答案】D【解析】由“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可知,袁世凯认为科举制总是被西方列强所诟病,所以主张废除科举制,以“学堂为新政大端”,这是力求与西方进一步接轨的表现,故选D项;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封建自然经济,袁世凯上书的废除科举制、改行学堂选官制度属于政治领域,所以袁世凯的言论不会动摇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排除A项;清末新政开始于190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1915年底1916年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
13.【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日本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不得为政党或政治目的接受利益,不得参加选举活动等,这体现日本文官坚持政治中立原则,故选B项;“确保了”一词过于绝对,排除A项;日本公务员实行政治中立原则,无法消除各党派间的矛盾,排除C项;材料体现日本公务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或具有政治倾向,并不是为了维护文官系统的稳定性,而是维护政府政策的稳定性,排除D项。
14.【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图为民国时期江西省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根据公职候选人考试法的规定,授予某人及格证书,说明公职人员选拔管理有法可依,故选D项;仅凭材料信息,得不出“统治基础扩大”的结论,排除A项;近代文官考试思想开始孕育为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排除B项;材料强调通过公职候选人考试授予其及格证书,并未强调“资历”,排除C项。
15.【答案】A【解析】据图表数据可知,建国初制定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上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就;20世纪70年代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数量再次明显上升,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发展经济,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这一时期立法机构制定了一批法律,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即中国共产党和立法机构的努力,故选A项;“依法治国”方略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与之前法律等的数量变化没有关系,排除B项;改革开放的需要推动改革开放后法律等数量的变化,但与新中国成立初的法律制定没有关系,排除C项;到 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法治不断完善,但法治自身完善的需要并不能直接推动法律制定,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
16.【答案】D【解析】据材料“乡约宣讲朱元璋的‘六谕’”,“《大明律》解释六谕”、“乡约宣讲康照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常引《大清律例》”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儒学士人常常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清朝乡约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这反映了教化与法律逐渐合流,故选D项;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儒家知识分子引经注律,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儒学的世俗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观念、礼仪制度等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与材信息不符,排除B项; 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法律是教化的依据之一,但不是教化素材,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
观点:世界政治格局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或“大国在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分
阐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并不断加强,主要表现为若干大国实力和影响的增强,并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发挥重要作用,如美、俄、日、中等大国都有可能成为多级格局中的一级。当今世界还是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虽然区域集体组织在推动和平衡多级化格局中正在发挥、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区域集团也是由大国所主导的。6分
18.【答案】
(1)趋势:从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到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2分
原因:工业化的推动;旧的官吏任用制度阻碍社会发展;代议制的建立与发展;公民文化政治素养的提高或教育程度的提高;相对宽松自由的政治文化传统或启蒙思想的影响;中国科举制影响等。(6分,任三点)
(2)背景:维新变法时期新式教育机构大多各自为政、不成统系,缺乏总体规划;20世纪,在政府的推动下,各地出现了一批普通中小学堂;客观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一部由中央政府制订的统辖各级各类学堂的学制系统。(6分,任三点其他如“清末新政,教育制度的改革选拔经时济变之才;西学传播,近代新式学堂纷纷出现,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变化:废除科举制;实行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2分(任2点)
(3)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分
意义: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形成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人事干部管理机制;坚持贯彻党管干部的根本原则;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公务员体制改革始终处于法治轨道。6分(任3点,其他如:利于规范公务员管理,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促进廉政和民主建设;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等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9.【答案】(8分)
(1)史料类型:实物史料(或图像史料)。(1分)
史料价值:外销画是研究清代广州作为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整体上纪实性较高,弥补了文字文献记载的不足;但是由于受其制作目的和制作者的主观因素影响,须与其它史料相互印证。(4分,答2角度给4分)
(2)原因: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实行广州一口通商;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工业革命的推动;满足西方人了解中国的需要。(3分,任答3点给3分)
20.【答案】(12分)
示例:
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列强侵略步步紧,西学东渐不断深人,晚清政府面临着世界资本主义潮流的冲击。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
从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米看:新式学堂分为语言学堂、技术学堂、军事学堂三种类型。这一时期的新式学堂绝大多数是应外交、国防建没的需要而产生,有鲜明的针对性。从分布地区来看,新式学堂大部分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内陆城市多为交通枢纽、工商业重镇及军事要冲,与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入侵和西方文化冲击影响的总体态势大致相合。 从创办者来看,几乎都是清政府的重臣要员。创办新式教育,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而且意味着对旧传统的偏离和挑战,会遇到顽强的抵制,需要强有力的政治人物的倡导和支持。
晚清新式学堂的创设,对中国教有近代化和国内各项新式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新式学堂缺乏全局上的总体规划,各自为政,难成系统,仍然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指导思想的体现。
(总分12分,其中背景2分,论述6分,辩证地评价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