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中外历史纲要》(下)前17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早期,天子册命不如因军功而受周王奖赏重要,且次数较少、无固定流程;西周中期开始,王室册命形成固定化的程序,并花费大量的经济资源以“十分官僚化”的语言记录于青铜器上。这一转变反映出西周
A.周王权力日渐衰落 B 王室行政制度化倾向
C.官僚政治得到发展 D.社会转型的趋势加强
2.下面是出土于云南的汉代文物,被称为“滇国三印”。这可用于说明,汉代
A.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出现 B.地方行政制度混乱繁杂
C.政权的稳固得到有效保障 D.民族地区治理因地制宜
3.《颜氏家训》记载,魏晋田庄中“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坩(鸡窝)圈之所生”,这一时期传统市场萎缩乃是“势所必然”。而有学者称,庄园主“贩质家赀,贵买此田”及以“凡籴五谷、菜子,皆须初熟日籴,将种时粜,收利必倍”的现象屡有发生。该学者意在强调魏晋时期的田庄
A.尚缺乏自给自足的能力 B.采取了多元经营方式
C.未脱离市场和商品流通 D.推动了经济良性发展
4.下表所示为某学生搜集的不同时期部分文人对唐代藩镇的相关评价。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天下兵又动,太平竞何时……上天不虚应,祸福各有随。我欲进短策,无由至形墀。钊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韩愈《归彭城》
“唐之亡,强分其地,国以十数” 李攸《宋朝事实》
“世言唐亡于藩镇。而中叶以降,其不遂并于吐蕃、回纥,灭于黄巢者,未必非藩镇之力………藩镇强唐弱,藩镇弱唐亡” 顾炎武《日知录》
A.学者立场和时代影响历史书写 E.上述材料均为研究唐代藩镇的一手史料
C.历史研究随着时代发展而完善 D 历史结论应以今日价值标准作最终判断
5.宋初设银台司“掌受天下奏状案牍,抄录其目进御,发付勾检,纠其违失而督其淹缓”。宋真宗时进一步调整其职责,“门下封驳隶银台司”。这一制度有利于
A.提升政府决策的有效性 B 推动中央机构整合
C.调和君相间的主要矛盾 D.强化地方监察效能
6.比较法是厘清历史现象的重要方式。下面是唐、宋两代诗人的分布变化情况示意图,这一变化
A.主要受政治环境变迁的影响 B.凸显出唐宋两代经济文化的演变
C.源于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D.折射出宋代推崇重文轻武的政策
7.明朝隆庆时期,随着海禁开放,私人海外贸易发展,出现了大量华侨携带中国丝绸、瓷器等出国的现象。17 世纪初,中国商船常赴万丹(今印尼爪哇)与英、荷商人市易,除了胡椒、檀木、象牙等土产品外,中国商船还载走了大批欧人运来的西班牙银元,以至万丹城内常常因为缺乏银元而发生钱荒。这反映出当时
A.西班牙因贸易中心转移而走向衰弱 (B 朝贡贸易推动东南亚经济繁荣
C.中国传统经济仍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D.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8.玉夫之对传统儒学“推教家以教国”的观点进行批判,主张“家国殊等”,认为“国教在政而政皆教”,“平天下”的“公忠”政治实践与“孝弟慈”等“私忠”伦理之间互相独立,不可等同。据此可知,王夫之的这一思想
A.否定了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B.折射出宗法观念影响力日渐衰退
:C.意在增强士人家国责任感 D 源于对君主专制暗含危机的反思
9.曾国藩说:“我朝之制,一省岁人之款,报明听候部拨,疆吏亦不得专擅。 自(太平)军兴以来,各省丁、漕等款,纷纷奏留、供本省军需,于是户部之权日轻,疆吏之权日重。”这反映出当时
A.中央政府的权威遭到了削弱 B.清政府已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异常尖锐 D.洋务运动的资金匮乏问题严重
10.早期维新思想家薛福成指出:“余观西洋用机器之各厂,皆能养贫民数千人或数万人……用机器以造物,则利归富商,不用机器以造物,则利归西人。利归富商,则利犹在中国,必可分其余润以养吾贫民。”这一思想
A 对器物变革失败作出深刻反思 B 阐明应对民生问题的近代化道路
C.意在维护近代国家的经济主权 D.直接推动了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
11.民国初期,在议会选举时,各政党纷纷在投票地点设立招待所,用免费食宿等方式对投票人进行拉拢。如广西桂林民主党在发送选票时,每一初选人附送一券,券上写“凭票供米粉若干碗”,每张选票由几角至几元不等,许多民众为其吸引。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精英政治与大众民主间矛盾重重 B.议会权力深受政党政治的掣肘
C.军阀割据混战扰乱政治生态稳定 D.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
12.下表是1933~1935年中国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一月至六月期公债成交量(单位:千元)。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年份 成 交 期数 量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一月期 123.825 433.780 304.495
二月期 157.480 186.135 265.960
三月期 217.455 295.930 320.730
四月期 196.130 403.430 229.845
五月期 240.070 267.080 300.830
六月期 315.385 430.740 696.535
A 近代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B.政府财政紧缩政策影响金融市场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初显成效 D.社会消费与生产投资能力受限制
13.1052年底,中国部分农村的一些富农、中农为扩大经营去收买贫农土地并对其雇佣;贫农迫于生计典卖土地.农具的情况屡有发生。如在湖北的社会调查中,中农占有劳动力、耕地和农具分别是各阶层水平的108.08%、107.64%、115.9%。这反映出
A.消灭地主阶级的紧迫性 B.农村土地改革的复杂性
C.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D.国民经济调整的必然性
14.中央决定于 1985年进行国企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等等。据此可知
A.国企改革注重价值规律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 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 D.改革开放后工作重心转移
15.20世纪90年代初期,邓小平明确指出“发展就是硬道理”的首要对外准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指出新时代中国外交应展现出“奋发图强”的新基调,中国应努力从以前的“学习者”逐渐发展为“倡导者”和“制定者”,谱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中国外交的这一发展
A 源于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B.利于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C.逐渐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 D.意在构建世界均衡发展的格局
16.在埃及古王国时期,出现了买卖活动和转移财产的文契,此类文契记录了交易中的宣誓.但文契只是一种记录副本,不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交易是否能成功完全取决于一方当事人是否愿意接受对方所提供的货物,并通过以物易物来实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埃及
A.商业发展水平有限 B.私有财产缺乏法律保护
C.契约意识尚未形成 D.交易过程尊重个体价值
17.英国历史学家罗纳德·塞姆认为,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拥有“超凡魅力权威”,而这种“超凡魅力与特定个人分离时,成为一种可以让渡的客观实体。即‘超凡魅力权威’可向被统治者必须认同的‘理性规则’下的‘法理型权威’倾斜”。这表明罗马帝国时期
A.法制发展推动着王权的扩张 B.专制权威渗透着民主色彩
C.合法性统治拥有制度化保障 D.王位的传承遵循既定程序
18.13世纪,德意志北部城市间的商业、政治联盟汉萨同盟,在发展粮食、肉类等主要农产品交易时承担着其工作种类的多样性、迁徙权等理念的传播,同时也使得乡村贵族热衷于“唠叨小麦、奶酪、鸡蛋和小猪的价格”。这一现象
·A.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转型 B.推动了德意志城市国家的出现-
C.表明商业精神助推贸易范围拓展 D.影响了社会生产的区域化分工
19.法国史学家阿尔德伯特等人认为,16世纪大量黄金、白银流入西班牙,“与葡萄牙相比,西班牙更有条件在17世纪成为经济中心”,然而西班牙的黄金、白银被投到欧洲其他地方,促进了英国、法国、荷兰工业的发展,西北欧成为经济中心。对上述观点的理解较为合理的是
A.商业革命延缓了西班牙的发展历程 B.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
C.封建制度阻滞了西班牙的社会进步 D.殖民掠夺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
20.基督宗教宣扬原罪说,认为任何人生来带着罪性,只有相信承担世人罪孽的耶稣基督,才能从罪孽中被拯救出来。但必须通过教会代为向上帝祈祷、转达信徒的心愿。而马丁·路德则告诉人们,只要你虔诚地信仰上帝,就会获得赦免。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冲击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批判了君主的专制制度
21.19世纪八十年代的俄国确定享有贵族权利的人由五六十年代的不足一万增长至两万多,新进入贵族行列的大多为实业家,如铁路商人、工厂主、大农场主,并且他们以“把工业打开通向贵族的门径,把贵族引向工业”作为“使命”。材料重点揭示了俄国
A.制度变革推动了社会结构变动 B.工业革命赢得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
C.封建专制制度未受到严重冲击 D.资本主义发展缺乏必要的内部动力
22.下表是 19 世纪中期至 20世纪初英、法、德、美四国资产占世界总资产的比例变化情况(单位:%)
年份 1850 1870 1890 1913
甲 59 53 32 14
乙 15 16 35 47
丙 10 11 8 6
丁 3 13 16 21
—摘编自金炷森《近代以来世界经济秩序变迁与东亚作用研究》
其中丁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23.一战后,美国参议院主席及诸多参议员对威尔逊总统进行批判并拒绝加入国联,他们认为国联盟约规定的义务影响了美国的利益与外交目标,没有保留美国对移民的控制且没有将美国国内事务排除在国联之外。这表明当时美国
A.认为大国一致原则有损国家利益 B.不满英法等国操控国联的局面
C.立法权的保守性制约着外交决策 D.孤立主义仍能适应称霸的需要
24.下图为1920年出版的德国漫画《吞下苦果》。该漫画能够拆射出
A.德意志出现四分五裂状态 B.德国军国主义思想基本消除
C.一战是帝国主义性质战争 D.战后国际秩序稳定得以确保
25.某学者在评述苏俄(联)历史上的某一历史事件时说:“生活在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俄国人民无法通过一场社会主义革命就得以获取社会主义时代所拥有的发达的社会生产力,而且这种生产力的程度和等级还是远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能拥有的生产力水平。”上述论断可用于说明
A.十月革命违背了俄国历史发展趋势 B.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具有必然性
C.苏联模式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D.生产关系变革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第 26 题 13分,第27 题12 分,共25分。)
26.《海国闻见录》成书于雍正八年(1730年),其作者陈伦炯是清朝康雍乾时期的军事将领;长期任职于东南沿海,对海防之事尤为留心。该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八篇,下卷地图六幅。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 分)
世界地理认知
材料
上卷目录及内容简介
卷册 内容 简 介
上卷 《天下沿海形势录》 记述中国沿海地理形势,北起渤海湾,南至北部湾的地貌、水文、航运、海防
《东洋记》 记述朝鲜、日本及琉球
《东南洋记》 记述台湾、菲律宾群岛,西里西伯岛、摩鹿加群岛和婆罗洲岛
《南洋记》 记述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及巽他群岛
《小西洋记》 记述南亚、西亚及中亚
《大西洋记》 介绍了非洲与欧洲,记载了欧洲各国的殖民扩张活动
《昆仑记》《南澳气记》 记录中国“千里石塘,万里长沙”的南海群岛
《四海总图》
注:下卷地图6幅,包括四海总图(见上图)、沿海全图、台湾图、台湾后山图、澎湖图、琼州图。提取《海国闻见录》中体现的世界地理认知信息,并加以阐释。(13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1)概括指出从以上两幅图中可以获得的有效信息。 (6分)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15-16 世纪的人口流动地图,说说你的设计主题并说明理由。 (6分)莎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考查西周政治制度。周王册命在西周初期出现较少,且不如因军功而受赏难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源
于西周初期处于领土扩张时期,官员多迫求建立军功以获取升迁,而西周中期开始,贵族转向为致府照务以
获取威望,王室册命的增多和程序的固定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周王强化对国家的控制,官员任命出现制度
化倾向,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出周王权力的衰落,且对王室册命“花费大量的经济资源”可知,受册命
的自员对周王授予权力的向往,故排除A项,官僚政治形成的标志是郡县制的确立,故排除C项,春秋战国
时期杜会转型加强,故排除D项。
2.D考查汉代的边疆治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旗国三印”透露出西汉武帝“以滇国之地设置益
州郡”之后的淇国、益州郡的重要信息,即汉代在益州郡建立后,于流王国设相及太守,既保留原先的土著首
领,又将云南纳人中央政府统治之下,用特别形式对西南进行有效治理,故D项正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先泰时期即已出现,故排除A项,材料中的文物可以反映出汉代统治者对西南地区的有效统治,而不是地
方行政制度的混乱,故排除B项,“有效保障”过于绝对,只能说有利于政权的稳固,故排除C项。
3.C考查魏晋时期的商品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庄园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征,即生产的产品主要供庄园内
都消费。而同时也存在着土地和物产的商品化交易,“贩质家货,贵买此田”,变卖家产来换取土地,以及通过
国积居奇、买费贵卖的倒卖方法,以获得商业利润,这表明自给自足的模式下,庄园与市场存在密切联系,并
未脱离市场和商品流通,故C项正确。购买土地和贩卖农产品并非是自给自足能力不足的无奈选择,而是为
了扩大再生产和授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故排除A项,多元经营方式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故排除B项,土地
兼并和田积居奇不能推动经济良性发展,故排除D项。
4.A考查史料价值与唐代幕镇。根据材料可知,三则评价分别源于唐朝、宋朝、明末清初时期,韩愈身处唐代
时期,看到了整镇锕据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于是认为应打击幕镇,李做作为宋朝人,受到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和
君主专制的政策影响,他认为唐灭亡源于藩镇割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对加强中央桑权的支持,顾炎
武身处中央巢权和君主专制趋于顶峰的时期,中央权力过大影响地方的权力,因此他看到了唐朝蕃慎虽然不
利于中央行政,但却客观上保持了:朝的稳定,藩镇之间相互制约,使得没有谁可以来推翻唐王朝,朝廷只有
维持着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使得地方保持营牵制,王朝才不会灭。三者的观点受到其立畅与所处时代的影
响,故A项正确。三则评价均非一手史料,故排除B项,“随誓时代发展而完善”说法错误,故排除C项,历史
结论的提出,必须自之有理、论之有据,但不都以今日之价值标准进行最终判断,故排除D项。
5.A考查宋代政治制度。根据材料“掌受天下赉状案牍”“督其淹缓”“门下封驳隶银台司”可知,宋代设置的
银台司兼具公文传达和监察职能,作为公文传送的“枢纽”,在公文运转中即对公文进行纠察,一定程度上提
升了行改效率,提升政府决策的有效性,故A项正确。将原来门下省的公文封驳制度调整给银台司,是职权
转移,而非机构整合,故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君权和相权的调整,故排除C项,银台司是设置在中央的公
文传送及监察机构,而非专门对地方监察的机构,故排除D项。
6.B考查古代中倒的经济和文化,根据材料中的诗人、间人分布可知,唐朝时期的诗人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到宋朝时期,问人集中在长江流城,这主要是因为经济重心南移带动文化:心南移,故B项正确。政治局势
是影响因意,非主要因米,故排除A项,海上丝之路兴起并不能直接影响诗人的分布,且海上丝绸之路兴
起于汉代,故排除C项,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但不能直接影响诗人、词人的分布情况,故排除D项。
7.C考查明清时期的外贸。根据材料可知,当时中国“私人海外贸易发展,出现了大盘华侨携带中国丝绸、瓷
器等出国的现象”,17世纪,大量商品被运往万丹进行贸易,以此换回大量的白银,这些体现出明清时期我国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烟台市鄄城县2023-2024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