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临沂市临沂第十八中学2023-2024高一上学期12月份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答案)

临沂第十八中学 2023 级12月份阶段性测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第 Ⅰ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1.5 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中华文明既一体又多元,所以有人说中华文明起源是“漫天星斗,八方雄起”,下列哪一则史料最能体现这一特征( )
A.各地发现的史前文明遗址 B.有关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
C.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D.新石器的大量出土
2.西周时期,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具有浓厚宗教色彩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D. 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3.西周制度中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然而在湖北出土的曾侯乙(战国早期)墓中却完全采用了九鼎八簋的组合方法,并且陪葬的物品中有一套完整的编钟。这说明战国时期( )
A. 礼乐制度遭到挑战 B.民族交融频繁 C.私有财产开始出现 D.宗法观念淡化
4.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
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5. “谤”字本义是指议论或批评别人过失,相传尧舜时代广树“谤木”,以便民间批评权力的运行。至秦汉时“谤木”已完全失去原有的功用,而“诽谤”也由批评权力的激赏,衍变为无中生有毁人名誉的罪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B.政治体制的变动
C.法家成为正统思想 D. 思想束缚的加强
6.汉武帝从中央各机构中选拔了一批资历较浅但有才能的官员,入官侍从左右,参与决策,称为“中朝”或“内朝”,以丞相为首的原有政务机关则称为“外朝”。汉武帝此举( )
A. 提高了中枢决策效率 B.导致了中央行政紊乱
C.完善了中枢权力体系 D. 强化了君主集权体制
7.某同学在学习中发现以下两则学习材料。从材料甲到材料乙可推断的正确结论是( )
材料甲 材料乙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 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汉]司马迁《史记》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 [南朝] 沈约《宋书》
A.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B.江南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C.南方是当时的政治中心 D.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1
8.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9.“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下列描述的选官制度,按其出现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军功取士”“计首授爵” 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③“郡国孝廉,古之贡士” 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A. 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
10.唐代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政府征收赋税困难,唐王朝推行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这种新的赋税制度( )
A.以均田制的实施作为其前提条件 B.完全废除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
C.以财产作为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D.使得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加强
11.宋朝时,曲辕犁、水力筒车等适宜水田劳作的生产工具被大量使用。占城稻被引进、改良和推广,双季稻、稻麦连作制也得到推广。这些做法( )
A. 增强了南方经济的优势地位 B.促进传统自然经济结构的转变
C. 加快了南北方农业经济交流 D. 推动了南稻北粟格局出现
12.宋代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在政治文化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缘于( )
A. 士族阶层日益走向衰落 B.经济发展推动文化进步
C.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D.政府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13.北宋时期,真宗作《劝学诗》云:“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大臣韩琦也说:“东华门外唱名(科举状元) 者,方是好男儿。”据此可知,当时( )
A.科举更加公平 B. 理学受到官方推崇 C. 择偶观念改变 D. 文治得到大力提倡
14.辽都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组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这样的都城布局体现了( )
A.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 B.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C. 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 D.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
15.元代在地方设立行省,突破了以山川地理划分区域的传统做法,尽量做到“犬牙交错”,“以北制南”。其主要意图是( )
A. 防止地方据险割据 B.整合资源发展经济
C.加强边疆地区管理 D.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16.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
A.作为侍从顾问,影响皇帝决策。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 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17.郑和船队主要通过赏赐、贸易等方式向东南亚各国输入瓷器、丝绸、铁制农具等产品,当地的国王也派出使臣来华,如爪哇国“国王常差头目以船只装载方物进贡中国”。以上现象可以说明郑和下西洋( )
2
A.远洋航行的主要目的是经贸交流 B. 大大增加了明朝财政收入
C. 促进了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交往 D.有效抵御了西方殖民侵略
18. “它使得官员之间相互监督,彼此存有戒心从而不敢胆大妄为,不敢欺下媚上,只能甘心做忠顺的奴才。而最令人忌讳的 把官员秘密言事变成官员的一项本职工作,因而亦具有特务性质。”这里的“它”指的是( )
A. 奏折制度 B.司礼监 C. 内阁制度 D.军机处
19.下图是清政府颁赐的金奔巴瓶。清朝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安定边疆,清政府采取了大量举措。与下图措施有关的地区是(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 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20.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才,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骇,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 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 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21.广府童谣是流传于广府地区的民间口头文学艺术,它以说为主,浅显生动、贴近生活。近代早期有首童谣唱道:“一声炮响,二律埋城,三元里顶住,四方炮台打烂,伍紫垣借款,六百万讲和,七七礼拜,八千斤未响,九九打下,十足输晒。”这首童谣说明( )
A. 流行于洋务运动时期 B.民族矛盾的激化
C.表达农民阶级的理想 D. 社会性质的变化
22.《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值百抽五”(即进出口商品的税率为 5%)。这些规定( )
A. 捍卫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 加速了经济的半殖民地化
C. 便利了列强的资本输出 D. 提升了民族工业的竞争力
23.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西方国家的本土距离中国甚为遥远,其侵略中国必以南洋为基地,中国应当扶植南洋华人垦殖事业,经营之以为藩镇。魏源的主张( )
A. 蕴含着朴素的海权思想 B. 推动了清廷对外政策的调整
C. 加速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D. 摆脱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
24. 在列强发动的某次侵华战争期间,广州、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抵抗侵略军,恩格斯当年指出:“这是一场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人民战争”。这次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5.有学者撰文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力军和领导者虽是旧式的农民,但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他们承担起了本应由资产阶级承担的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任务,并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该学者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
A. 削弱了清朝专制统治 B. 促进了民族意识的高涨
C. 规划了社会发展蓝图 D. 承担起反帝反封建使命
3
26.太平天国起义之前,地丁、漕粮由地方各级官吏按朝廷规定的税额和办法征收。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由于军饷所需,督抚对地丁、漕粮千方百计截留或奏请移作军饷。湖南、湖北、四川等省甚至径自改变征收办法,或以新的名目增加税额。这反映了(
A. 地方官吏不谙近代财政体制 B. 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弱化
C. 地方政权机构逐步发生变异 D. 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在不断调整
27. 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A. 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C. 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 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28. 轮船招商局成立后,承运漕粮成为招商局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抢夺这笔生意,1875年,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表示,情愿将漕粮运费从招商局的每担6钱左右降至1钱。《申报》惊呼:“此事惊闻之下,未免太觉其减价。”因李鸿章和招商局的坚决抵制,旗昌公司才未能如愿。这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
A. 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B. 成本太高经营十分艰难
C. 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 官督商办是其主要形式
29. 下图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A. 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 清政府达到了维护海防的目的
C. 制度落后成为海军发展的羁绊 D. 列强侵略制约海军技术的进步
30.如表为中国近代部分铁路修筑信息一览表,表中轨距的差异根源于( )
名称 修筑时间(年) 路段 全长(公里) 轨距(毫米)
胶济铁路 1899-1904 青岛一济南 395 1435
道清铁路 1902—1907 道口—焦作 154 1435
滇越铁路 1903—1910 昆明一河口 468 1000
安奉铁路 1904—1905 丹东—沈阳 302 762
津浦铁路 1908-1912 天津一南京 1013 1485
A.近代铁路修筑技术的区别 B.不同地区地质条件的特点
4
C.列强在华争夺铁路修筑权 D.列强工业革命进程的差异
31.1895年,康有为创办上海强学会并发行《强学报》,该报以孔子生卒为纪年起始,第一期署日期为“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三年”,与“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同列。康有为的做法意在( )
A. 推动西方历法传播 B. 批判君主专制
C. 凸显改制的正统性 D. 消弭满汉矛盾
32. 下图为一幅《CHINA 要被撕碎了》的历史漫画。该漫画可用于研究
A. 鸦片战争的影响
B. 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
C. 洋务运动的目的
D.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33.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11国签订《辛丑条约》,其中“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推动清王朝实施新政和预备立宪运动 B. 导致封建顽固势力失势和立宪派壮大
C. 显示出列强对中国旧式精英的心理征服 D. 中华民族觉醒和资产阶级革命势不可挡
34.1898年以前,清政府每年财政收入一直在白银8000万两上下徘徊;到1910年,财政收入达30200万两,其中的商税、实业税是重要的一块收入。出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 戊戌维新的推动 B. 洋务运动的开展
C. 清末新政的实施 D. 东南互保的实行
35.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等学堂如下课程、课时。从中可以看出清末教育( )
课程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学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课程 几何代数 植物动物 理化 图画 法制理财 体操
课时 20 8 8 4 3 10
A. 旨在培养维新变法人才 B. 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
C. 西学课程占据主导地位 D. 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36.据统计,负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起草、审查的14人,除两人年龄不详外,其余12人平均年龄仅30岁,而且多数仅接受日本法政速成教育,“生息于专制政体之下既数千年……政治之学,夙未讲求,经验所至,尤属浅薄”。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者
A.以开启近代法制转型为使命 B. 宪政思想较为淡薄
C. 注重借鉴日本的政治体制 D. 革命经验比较丰富
37.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央对南方各省缺乏实际支配力,各省各自为政,中央与地方界限混淆,临时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和中央集权危机。袁世凯上台后,为重新塑造中央权威(亦有个人野心的因素),决定回归帝制。由此可见( )
A.民主共和制违背历史潮流 B.南方普遍缺乏国家统一意识
C. 恢复帝制有广泛社会基础 D.近代中国国家政治转型艰难
38. 下表是 1916—1925年我国面粉进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千关担)。出现这一变化的主
5
要原因是( )
年份 进口量 出口量 出(+)入(一)超量
1916—1920年 339.8 1750.9 +1411. 1
1921—1925年 3913.8 643. 4 -3270. 4
A. 国际局势发生变化 B.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C. 国内农业严重衰退 D. 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39.1916年某人疾呼:“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 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 以收新旧调和之效, 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此人旨在( )
A. 表达采取共和的迫切愿望 B. 揭示思想解放的重大价值
C. 希望调和共和制与纲常阶级制 D. 指明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
40.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城市婚姻状况发生了巨大改变。据统计,在一项针对单身青年的调查结果显示,315位青年中希望自由恋爱并自主决定婚姻的青年竟达273人,比例约为86%。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文化运动开展 B. 旧婚姻观念已经瓦解
C. 五四运动的爆发 D.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第 II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国家治理
材料 我国古代历史上国家治理的五大方面特点
(一) 大一统的措施 中央集权是封建国家治理的最基本理念和制度要素。
(二)“民惟邦本”的思想 民本思想强调国家治理要亲民、重民、顺民。君与民、政与民的关系如何,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
(三) 选贤任能的措施 选贤任能的思想和措施在春秋战国之际兴起,在秦汉以后 日渐成熟,完善吏制、德先才后、人尽其才是显著特点。
(四)社会治理的措施 社会治理是我国历史上国家治理的基本内容,涵盖了乡村治理、知晓民情、社会救助。
(五)“华夷一家” 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边隧与民族治理的许多具体措施,如边疆开拓与移民实边、因俗而治与移风易俗。
选取表中国家治理的任意三个方面特点,结合汉朝或唐朝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证。(12分,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6
42.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6分)
救亡图存
材料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对于这方面的事项,觉得有舍己从人的必要,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和日本打了一个败仗下来,国内有心人,真象睡梦中着一个霹雳,因想到堂堂中国为什么衰败到这田地,都为的是政制不良,所以拿“变法维新”做一面大旗,在社会上开始运动……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据梁启超《五十年来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进化”各“期”中的代表性事件及其核心主张。 (8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五十年”来推动中国社会不断“进化”的主要因素。(8分)
43.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2分)
晚清政府自救改革
材料一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 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 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庚子之变后,国人无论朝野咸知非变法不足以自存。到1903年,君主立宪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在国内知识界和留学生中勃兴起来。1905年,“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最终,清政府也不得不做出改革政体的姿态。
清廷预备立宪之措施梗概为:1906年7月,清廷下诏仿行宪政,以改革中央和地方官制入手。1907年8月,改考察政治馆为宪政编察馆。9月,清廷成立制宪局,筹备资政院及各省咨议局,命令成立省、州、县各议会。1908年8月清廷颁布“宪法大纲”,定九年之后召开国会。只是议会可与商议,但不决定政府的决策。后清廷缩短预备立宪年限,改于1913年召开议院。
——摘编自王富聪《清末新政时期统治者内部对立宪政体的接受进程》
(1)结合所学知识,扼要分析材料一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评价清廷预备立宪。(7分)
7临沂第十八中学 2023 级 12 月份阶段性测试
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1—5 ACADB 6—10 DDDAC 11—15 ABDAA 16—20 DCABC 21—25 BBABA
26—30 BBCCC 31—35 CBCCB 36—40B DABA
41. 【答案】(12分)
示例:
选取的三个方面特点: (一)大一统的措施;(二)选贤任能的措施; (三)“华夷一家”。
(3分)
对应历史时期:汉武帝时期。
史实论证:①在大一统的措施方面: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如实行“推恩令”、设置刺史、打击地方豪强、盐铁官营、尊崇儒术等,强化中央集权,维护大一统。 (3分)
②在选贤任能方面:汉武帝推行察举制,依据品德、才能、名望等因素选拔人才,推动官僚政治的发展。(3分)
③在开疆拓土方面:汉武帝北击匈奴,设置河西四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3分)
42.【答案】(16分)
(1)第一期:事件:洋务运动; 主张:中体西用(或“师夷长技以自强”)。 (2分)
第二期:事件①:戊戌变法; 主张:变法图强、君主立宪。 (2分)
事件②:辛亥革命; 主张:民主共和(或三民主义)。 (2分)
第三期:事件:新文化运动; 主张:民主与科学。 (2分)
(2) ①对西方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入。
②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或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③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救亡强国之路。
④西方近代文明的冲击。
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五选四,8分)
43.【答案】(12分)
(1) 一方面它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近代化)的尝试。
另一方面它只引进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或没有改变封建统治),必然失败(或洋务新政的目的未能达到)。(5分)
(2)①在内忧外患背景下,清政府把接受立宪政体作为一种挽救自身统治的应急之法。
②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还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最后的“皇族内阁”更是一场骗局,清政府空前孤立,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
③但清政府终于开始改革政治制度,决定效法日本,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政体,客观上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进步表现。(7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临沂市临沂第十八中学2023-2024高一上学期12月份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