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练习(含解析)--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练习
一、选择题
1.一战期间,北洋政府在与德、奥断绝外交关系后单方面采取行动,终止向德、奥支付庚子赔款,同时采取外交攻势,赢得了暂停支付对荷兰、西班牙、挪威、瑞典等国庚子赔款五年期限的权利。这些举动( )
A.冲击了西方列强的在华特权 B.结束了中华民族屈辱历史
C.反映出协约国对华政策调整 D.旨在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2.下图为1915年9月马星驰创作的漫画《请愿之今昔观》。该漫画揭示了当时( )
A.民主共和观念未能深入人心 B.辛亥革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C.新旧军阀均在民间钳制舆论 D.复辟帝制以民主手段为伪装
3.1912年年底,民国政府初步拟订《商会法》草案,准备取消原有的各省商务总会,遭到当时商界的反对。1914年正式颁布的《商会法》仍规定取消各省商务总会,后由于商会和商界的坚决抵制,民国政府最后不得不作出让步。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
A.实业救国思想深入 B.临时政府政策受到抵制
C.资产阶级的权利意识 D.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4.如表是1915年全国钢铁产量及其分布情形,根据表可知,当时( )
地区 产量(吨) 备注
湖北 136540 此系汉阳铁厂炼成之铁
奉天(今辽宁) 29530 本溪湖煤铁公司所炼
山西 72000 平定、晋城、高平、盂县、隰县等处土法所炼
湖南 26000 宝庆、茶陵等县土法所炼
四川 25000 涪陵、綦江等县土法所炼
云南 11000 镇雄、剑川、嶍峨等县土法所炼
其余各省 10000 均系土法
总计 310070 其中土铁144000吨
A.技术进步存在地域差异 B.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C.手工业占据主导性地位 D.经济布局逐渐平衡
5.1914年1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制造厂家,均在应予维持之列。此后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费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这些举措( )
A.推动了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展 B.维护了辛亥革命的主要成果
C.迫使列强减少对华商品输出 D.有利于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6.新文化运动后,胡适曾说:当日之所以“批评孔孟,弹劾程朱,反对孔教,否认上帝,为的是要打倒一尊的门户,解放中国的思想,提倡怀疑的态度和批评的精神而已”。其说明,新文化文化运动意在( )
A.集中批判儒家思想 B.启发民众理性自觉
C.宣扬传统伦理道德 D.彻底摧毁传统文化
7.下表为民国初年中国在校学生数量发展变化表。它反映出影响当时学生在校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年份 在校男生数量(人) 在校女生数量(人)
1912 2792257 141130
1913 3476242 166964
1914 3898065 177273
1915 4113302 180949
1916 3801730 172724
A.西学东渐的发展高度 B.社会风气的开放程度
C.民族经济的发展水平 D.国家政治气侯的变迁
8.典权属于传统中国独有的民事制度,其核心权利是可以赎回。民国时期的民法典虽然保留了典权,但已将对出典人保障的倾向,转向了典权人。因此,对于法官来说,“典权入典”带来的困扰甚于没有法典的时代。这表明民国时期的民法体系( )
A.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目的 B.未与世界接轨且理论基础落后
C.具有明显弊端易导致司法腐败 D.呈现出转型时期的某些特征
9.1919年5月以后,在《新青年》影响下,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少年中国》、《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劳动届》、《工学》、《湘江评论》等新刊物。它们以介绍新思潮和改造社会为“旨趣”,提出各种各样拯救中国、改造社会的方案和措施。这些刊物的创办表明( )
A.民主与科学观念深入人心 B.青少年成为革命中流砥柱
C.封建礼教地位被彻底动摇 D.国人迫切探索救亡新道路
10.下表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吴虞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重要文章统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文章名 卷次 发表日期
《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 2卷6号 1917年2月1日
《读<荀子〉书后》 3卷1号 1917年3月1日
《消极革命之老庄》 3卷2号 1917年4月1日
《礼论》 3卷3号 1917年5月1日
《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 3卷4号 1917年6月1日
《儒家大同之义本于老子说》 3卷5号 1917年7月1日
《吃人与礼教》 6卷6号 1919年11月1日
A.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 B.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必然要求
C.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尚未成熟 D.传统文化不符合历史的潮流
11.下面是胡适于1917年2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首白话诗《蝴蝶》,这首诗有利于( )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A.发展民主科学 B.宣传自由恋爱 C.推动文学革命 D.摧毁传统文化
12.陈独秀在1916年撰文写道,“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此段话旨在揭示( )
A.政治革命是思想解放前提 B.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
C.文学革命助推新文化运动 D.君主专制制度的依然存在
13.许倬云在《从五四运动论自由与民主》中指出:至于引入赛先生,这一诉求原是人类追求知识的大势。可是在中国,科学主义弥漫于人心,“科学”两字被当作信仰。很多人以为科学呈现的知识即是绝对的真理,竟不知科学是不断在假设与求证,不断地验证与开拓,是永无休止的求知过程。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
A.开启中国近代科学革命的序幕 B.对待西方文化持盲目接受态度
C.对中、西方文化缺少批判精神 D.新文化运动促进中国思想解放
14.新文化运动期间,有很多中国留学生,本来学的不是文学专业,但最后却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这在留日学生中尤其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
A.政治革命需要广泛参与 B.日本文学创作氛围浓厚
C.实业不景气致就业艰难 D.文学可以推动社会变革
15.如图,是1892年《申报》刊登的一则广告:“本行新到顶好牛奶发售,价甚相益,此膏不拘老幼,均可当食,而且养颜益寿,小儿兼能代乳。”但中医理论认为炼乳经长时间蒸煮而火气重,所以不少人在喂牛奶的时候混合喂金银花水汁。根据图片及材料,这反映( )
A.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间的互异交融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壮大
C.近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剧变 D.“中体西用”思想在晚清被广泛接受
16.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由浅入深的过程。下列文献,能够与以上三个阶段相对应的是( )
A.《文学改良刍议》《瀛环志略》《新学伪经考》
B.《海国图志》《孔子改制考》《文学改良刍议》
C.《新学伪经考》《资政新篇》《钦定宪法大纲》
D.《变法通议》《天朝田亩制度》《革命军》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心中认为是错误的,即便是孔子的言论,我也不敢说它是正确的,何况哪些比不上孔子的人呢?”“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丧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
——摘编自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 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举凡残民害理之妖言,率能征之故训,而不可谓诬,谬种流传,岂自今始!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谁人之事,虽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摘编自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王阳明与陈独秀二者思想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敬告青年》撰写的背景。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4年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英日同盟对德宣战……占领胶州湾及胶济铁路沿线后,于1915年初对中国提出“二十一条”,扩展日本在南满东蒙利权,并全面控制中国。日本以军力威逼,袁氏则运用拖延战术,指示外交总长陆征祥与日本逐条交涉,希望引起列强干涉。日本提出最后通牒,袁氏以内外环境不利被迫接受,袁氏又订定诸多国内法规限制日本国臣民在满蒙取得土地从事工商各业,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也持续在东北贯彻抵制,留下许多悬案。日本则坚持在满蒙的条约权益,认定中国不尊重日本条约权益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根据材料,简析日本逼迫袁世凯政府签署“二十一条”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四条约》的认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4年英国拒绝中国直接参战,但中国人未因此放弃参战的努力。日本“二十一条”的提出在唤醒中国民族意识的同时,也使中国参战的决心更加坚定。主导中国外交的新一代政治家思考新的谋略来阻止日本阴谋得逞。向协约国派出华工的策略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出的。华工出洋计划不仅在中国加入协约国方面参战起到关键作用,更是中国加入国际体系的重要手段。从1916年到1918年,共有超过14万名华工被英法运送到西线战场,他们从事修建铁路,挖掘战壕等各种工作,至少有3000名华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战结束后,华工仍继续留在欧洲清理战场,参与战后重建。当华工获悉日本强迫中国政府承认日本对山东权益的控制权时,向中国代表团递交请愿书,要求绝不能接受日本的要求。对蔡元培等社会精英而言,中国社会改革与国人出国息息相关。他们提倡国人到国外工读和积极帮助在法华工。借助华工来改造中国也是中国未来领袖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青年时代的理想和志愿。华工归国后成立了自己的现代工会,自己拯救自己的命运。在五四时期,那些归国华工在欧洲的经历使他们在罢工活动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徐国琦《为文明出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线华工的故事》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华工赴欧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华工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20.“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0年,当荣氏兄弟创办无锡第一家机制面粉厂保兴面粉厂时,为了不让机制西粉抢占土制面粉的市场,当地一些利益有关的索绅便勾结社会上的恶势力,联名证告荣氏兄弟,训称兴建保兴面粉厂,咳坏了当地风水,竭力阻止保兴面粉厂的兴建。无锡县知县也不分是非,令他们停建工厂。面对巨大的允争压力,荣氏兄弟毫不畏惧退缩,坚决抗争到底,从县到府,从府到省,往返奔走,前后历时10个月,投资800元,终于打赢官司,把保兴面粉厂建了起来。
——摘编自金其祯、黄胜平《大生集团与荣氏集团兴衰成败之道探究》
材料二 为了在竞争中取胜,荣氏兄弟决定再次更新扩大生产设备,于1910年添置了从美四进口的18邯精良的新面粉机,年生产力达到89万袋。从茂新厂更新设备的第二年起,即遇上了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等一连串的有利时机,荣氏兄弟不失时机地大力发展面粉工厂。到1921年时,共计拥有12个面粉厂,占全国民族资本面粉工业日产量的31%,终于摘取了“面粉大王”的桂冠。
——摘编自虞和平《荣氏兄弟》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不利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原因,谈谈你对荣氏企业的发展历程的认识。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期间(中国)。从材料中“终止向德、奥支付庚子赔款,同时采取外交攻势,赢得了暂停支付对荷兰、西班牙、挪威、瑞典等国庚子赔款五年期限的权利。”可以看出,当时北洋政府想极力通过外交行为维护国家利益的,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特征,冲击了西方列强的在华特权,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华民族屈辱历史,排除B项;材料中是北洋政府的主动行为,并非是协约国的政策,排除C项;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中国的国际地位并没有极大提高,这些举动的目的并非是提高国际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15年(中国)。漫画中右边标记“昔”,画中身着代表“士”“农”“工”“商”各阶层衣服的民众面向清朝大龙旗,下跪递交“要求立宪”的请愿书;左边标记“今”,画面中两人站立,身着绅士服和官服,面向民国五色旗,手中递出写有“君主”二字的请愿书。左右均反映出民意请愿活动,而实质大相径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公开进行复辟帝制的相关活动,策划组织了各种请愿团体,让他们伪造民意,恳请袁世凯称帝,左右对比揭示了在袁世凯授意下的请愿活动的虚假,D项正确。辛亥革命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排除B项;材料意在讽剌袁世凯,未体现出新旧军阀在民间钳制舆论,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对于民国政府要取消各省商务总会的做法遭到商会和商界的坚决抵制,最终迫使民国政府做出让步,这体现了资产阶级对于自身权利的维护,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权利意识,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资产阶级权利意识的增强,并不能体现实业救国思想的深入,排除A项;遭到抵制的是临时政府取消各省商务总会的做法,而不是临时政府政策都遭到抵制,排除B项;戊戌变法期间,资产阶级就已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5年(中国)。由材料可知,近代钢铁技术主要分布于湖北和辽宁地区,这些地方临海临江较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而山西、湖南、四川、云南等内陆地区,依然是土法冶炼,这可以得出近代钢铁技术进步存在地域差异,A项正确;从材料中不能得出产业结构的变动,排除B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采用近代技术生产的钢铁量超过了传统手工业,排除C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近代工业主要分布于临海临江地区,经济布局不平衡,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914年(中国)。根据“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可知民国政府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支持国货,有利于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D项正确;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排除A项;辛亥革命的主要成果一是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二是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B项;材料举措主要是推动国内人员、单位使用国货,并不能迫使列强减少对华商品输出,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15年后(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要猛烈批判封建礼教思想,提倡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掀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启发民众的理性自觉,B项正确;A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而不是目的,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是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 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初年中国。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移风易俗,材料中女子入学数量增加,体现的是国家政治气候的变迁,D项正确;西学东渐属于客观因素,不属于主要因素,排除A项; 材料内容说明了社会风气逐渐开放,选项属于表现,不属于主要因素,排除B项; 民族经济的发展水平与社会风气关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典权属于中国传统的民事制度,民国时期被写入民法典中时,其内容由倾向于保障出典人利益转为倾向于保护典权人的利益,法典对典权的肯定体现了对传统习惯法的认可和继承,倾向于保护典权人的利益又具有一定现代特征,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关于典权的规定,保障典权人的利益也并非只有资产阶级受益,因此仅凭此无法断定民国时期的民法体系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目的,排除A项;通过民法典形式规范民事关系本身就是与世界接轨的结果,排除B项;民国时期的民法典转向对典权人的保护,具有进步意义,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5月以后(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新刊物以介绍新思潮和改造社会为“旨趣”,提出各种各样拯救中国、改造社会的方案和措施,表明国人迫切探索救亡新道路,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人对民主与科学观念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青少年在革命中的地位,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探索救亡新道路,未涉及封建礼教,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吴虞的文章主题集中在“君主专制”及其思想根基“儒家思想”两个方面,且以抨击传统思想和礼教为主,结合当时的背景,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其目的是解放人们的思想,解放思想也是走向近代化的必然要求,B项正确;对传统思想和礼教的抨击是社会现实的要求,西方文化的冲击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尚未成熟”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礼教等糟粕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传统文化不符合历史的潮流”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据本题材料“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第一首白话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胡适发表的第一首白话诗开启了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C项正确;该诗歌是文学上的革命,而非宣传民主科学,排除A项;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是白话诗,其内容在材料中并未提及,因此无法看出其是否在宣扬自由恋爱,排除B项;文学革命并未摧毁传统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6年(中国)。据材料时间和材料“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可以得出这是一场思想运动,符合时间的是1915年开展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旨在解放人们的思想,B项正确;政治革命是思想解放前提不符合史实,也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提倡的内容,不是目的,排除C项;1911年的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排除D项。故B项正确。
【点睛】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至于引入赛先生,这一诉求原是人类追求知识的大势。……‘科学’两字被当作信仰。很多人以为科学呈现的知识即是绝对的真理,竟不知科学是不断在假设与求证,不断地验证与开拓,是永无休止的求知过程。”及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历史信息,作者认为当时的中国对西方文化存在盲目推崇的态度,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并未开启中国近代科学革命的序幕,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精神,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国)。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期间,有很多中国留学生,本来学的不是文学专业,但最后却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这在留日学生中尤其明显”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革命,从事文学可以参与思想革命运动,从而推动社会变革,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革命运动,不是政治运动,排除A项;“但最后却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这在留日学生中尤其明显”的转变不是因为文学氛围,而留学生的救国热情,排除B项;“实业不景气”与从事文学创作没有必然联系,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文学可以推动社会变革,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92年(中国)。据材料“但中医理论认为炼乳经长时间蒸煮而火气重,所以不少人在喂牛奶的时候混合喂金银花水汁”可知,奶粉作为现代工业产品被国人接受,体现了现代性,时人受中医理论的影响在喂养时混合加入金银花水汁,又体现出传统性,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排除B项;材料虽体现了物质生活变化的现象,但“剧变”一词过于夸张,排除C项;“中体西用”主要是以西方科技来维护中国传统伦理纲常,不可能被广泛接受,同时也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器物阶段是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所以符合这阶段的文献有地主阶级抵抗派编撰的《海国图志》;《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的著作,主张进行政治变革,属于制度上的学习;《文学改良刍议》是新文化运动中的著作,属于思想上的学习。B项正确;《文学改良刍议》属于思想上的学习,排除A项;《新学伪经考》是戊戌变法中的著作,属于制度上的学习,排除C项;《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颁布的,不是向西方进行学习,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7.(1)共同点:挑战权威;反传统;追求个性;具有人本精神;具有平等意识。
(2)背景: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反思;大多数国民头脑深受专制和愚昧束缚;西方进步思想和科学的传播;袁世凯进行复辟帝制活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详解】(1)共同点:根据材料“即便是孔子的言论,我也不敢说它是正确的”“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得出挑战权威,反传统;根据材料“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独立自主之人格”“与人权并重”得出追求个性,具有人本精神;根据材料“良知致人于平等”“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得出具有平等意识。
(2)背景:根据所学,新文化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辛亥革命后,人们渴望的民主共和并没有实现,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有识之士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因此可得出,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反思,大多数国民头脑深受专制和愚昧束缚,袁世凯进行复辟帝制活动;此外新文化运动的发生还有其客观条件,包括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文化上西方进步思想和科学的传播。
18.(1)有利条件:英日同盟的支持;利用一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时机,占领胶州湾及胶济铁路沿线;抓住中国内部不稳的机会(或答以支持革命党为要挟)以军力威逼。
(2)认识:《中日民四条约》是日本逼迫袁世凯政府签订的屈辱条约;该条约暴露了日本侵占全中国的野心;该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国家主权,完全违背了国际法,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浪潮;因为中国人民的反对,以及列强在华利益上的矛盾,日本的目的没有实现。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5年的中国、日本。
有利条件:根据材料“日本借口英日同盟对德宣战”可分析出英日同盟的支持;结合一战爆发可分析出利用一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时机,占领胶州湾及胶济铁路沿线;根据材料“日本以军力威逼,并以支持革命党相要挟”可分析出抓住中国内部不稳的机会(或答以支持革命党为要挟)以军力威逼。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5年的中国。
认识:根据材料“日本提出最后通牒,袁氏以内外环境不利被迫接受”可分析出《中日民四条约》是日本逼迫袁世凯政府签订的屈辱条约;根据材料“日本则坚持在满蒙的条约权益”可分析出该条约暴露了日本侵占全中国的野心,严重损害了中国国家主权,完全违背了国际法,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浪潮;根据材料“袁氏又订定诸多国内法规限制日本国臣民在满蒙取得土地从事工商各业,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也持续在东北贯彻抵制,让日本获得的条约权益实际上无法落实,留下许多悬案”可分析出因为中国人民的反对,以及列强在华利益上的矛盾,日本的目的没有实现。
19.(1)原因:一战爆发,欧洲战场劳工短缺;中国精英阶层的支持;北洋政府的推动;英法在中国的招募活动;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任答三点)
(2)作用:为中国参加巴黎和会,参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五四运动的开展(促进近代中国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捍卫了中国国家利益(促进社会改革);促进工人阶级觉醒;影响中国社会精英对国家前途的新思考;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任答四点)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6年到1918年中国。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爆发,欧洲战场劳工短缺;根据材料“ 主导中国外交的新一代政治家思考新的谋略来阻止日本阴谋得逞。”可以得出,中国精英阶层的支持;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根据材料“ 向协约国派出华工的策略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出的。”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北洋政府的推动;根据材料“华工出洋计划不仅在中国加入协约国方面参战起到关键作用,更是中国加入国际体系的重要手段。”可以得出,争取国际地位;结合所学可知,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中国)。根据材料“当华工获悉日本强迫中国政府承认日本对山东权益的控制权时,向中国代表团递交请愿书,要求绝不能接受日本的要求。”可以得出,为中国参加巴黎和会,参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材料“在五四时期,那些归国华工在欧洲的经历使他们在罢工活动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得出,推动五四运动的开展(促进近代中国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根据材料“对蔡元培等社会精英而言,中国社会改革与国人出国息息相关。”可以得出,捍卫了中国国家利益(促进社会改革);根据材料“华工归国后成立了自己的现代工会,自己拯救自己的命运。”可以得出,促进工人阶级觉醒;根据材料“借助华工来改造中国也是中国未来领袖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青年时代的理想和志愿。”可以得出,影响中国社会精英对国家前途的新思考;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信心。
【点睛】
20.(1)不利因素:地方士绅的阻挠;地方官员的反对。影响: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壮大了工人阶级;为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进一步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给中国社会带来新气象。
(2)原因: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及民国政府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荣氏企业抢抓机遇,更新技术,产品质量好。认识:民族的独立、和平稳定的环境、政策的支持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详解】(1)不利因素:根据材料“为了不让机制西粉抢占土制面粉的市场,当地一些利益有关的索绅便勾结社会上的恶势力,联名证告荣氏兄弟,训称兴建保兴面粉厂,咳坏了当地风水,竭力阻止保兴面粉厂的兴建。”可知,地方士绅的阻挠;根据材料“无锡县知县也不分是非,令他们停建工厂。”可知,地方官员的反对。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壮大工人阶级力量,为为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进一步改变中国的经济结构,给中国社会带来新气象。
(2)原因:根据材料“从茂新厂更新设备的第二年起,即遇上了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等一连串的有利时机,荣氏兄弟不失时机地大力发展面粉工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及民国政府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荣氏企业抢抓机遇,更新技术,以及产品质量好。
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民族的独立、和平稳定的环境、政策的支持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练习(含解析)--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