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阶段评估(二)
历史
上册第1-22课
注意事项:共25小题,满分50分,作答时间50分钟。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6月27日是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宣传日。林则徐被誉为“禁毒第一人”,他在广东虎门销毁鸦片,为帝国主义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提供了借口,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探索已经开始艰难进步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近代史上的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2.一位喜欢看连环画的同学收集了以下老版连环画,这些连环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元里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武昌起义胜利
3.1884年,法国军舰闯入马尾军港,对清军发动突然袭击。此一役中,全军覆没的是( )
A.北洋水师 B.南洋水师 C.广东水师 D.福建水师
4.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曾痛心地说:“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卧榻养寇,京师岂能安枕?”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 B.甲午战争中国惨败
C.阿古柏侵略新疆地区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作为近代中国的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它具有进步意义。该改良运动虽然被慈禧太后扼杀了,但也为13年之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这一历史事件应该是( )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 D.戊戌变法
6.这是李鸿章进京最后一次救火,俄日军队“护送”李鸿章进京和谈,这么做表面上是出于对他的尊敬、确保他的安全,实际上是为了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此次李鸿章进京和谈签署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毛主席曾说:“推翻清朝以后,孙中山失败了,因为他没有满足人民的要求,比如没有满足人民对土地的要求,对反帝的要求……”毛主席认为孙中山的失败源于( )
A.中国封建势力的强大 B.脱离人民群众的需求
C.帝国主义力量的干涉 D.长期保守思想的束缚
8.“它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这段材料主要阐明了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族主义运动的( )
A.特点与性质 B.背景及结果 C.经过与结果 D.影响和作用
9.革命家董必武老前辈曾题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董老题诗是为了纪念( )
A.新文化运动兴起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红军长征的胜利
10.《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1924年至1927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里的“巨大的成就”指的是( )
A.中华民国的创建 B.黄埔军校的创办
C.北伐胜利进军 D.抗日战争的胜利
11.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的地方,这里应该是( )
A.北京 B.南京 C.武昌 D.南昌
1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这里的“正确革命道路”是指( )
A.城市暴动,武装夺取大城市 B.与国民党合作,携手应对困难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实行闭关锁国,走自己的道路
13.下面是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员人数、成分统计表(部分),1928年党员成分比例与之前相比发生明显变化,与该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时间/年、月 1921.7 1926.5 1928.6 1933.10 1949.1
党员总数/人 50多 11257 4万多 20多万 448.8万
党员成分 工人 7.5% 66% 10.9% 7.3% 2.5%
农民 无 5% 76.6% 80% 59.6%
A.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涨 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发生
C.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爆发 D.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
14.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以下能够反映“伟大传奇”的诗句是( )
A.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B.劝世良言梦幻传,全承天命起金田
C.曾公洋务夸海口,师夷长技图自强 D.北伐正势如破竹,江山气象焕然新
15.漫画可以利用风趣幽默的手法再现历史信息,右边的漫画创作于九一八事变之后,对于该漫画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学良不抵抗日本侵略 B.蒋介石支持张学良抗日
C.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三省 D.全民族的抗战已经开始
16.刘湘在致张学良的电文中认为张对蒋的行为“无非欲促成抗敌救国之伟业,以求我国家民族之生存”,指出“内战必致亡国,无待赘言,必须避免军事接触,速求政治解决”。该言论体现了刘湘( )
A.赞成张杨行为,灭蒋抗日 B.主张和平解决,共同抗日
C.痛斥张杨行为,积极反共 D.解密复杂局势,反对抗日
17.1938年,八路军总政治部印发的《抗日战士政治课本》中写道:“中国有四万万五千万人口,组成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包括汉、满、蒙、回、藏等几十个民族……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这一认识( )
A.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 B.起到了扭转抗战战局的作用
C.有利于增强人民的民族认同感 D.体现了全民族抗战即将到来
18.台儿庄位于津浦路台枣(庄)支线及台潍(坊)公路的交叉点上,扼大运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门户,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此地因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此血战击退侵华日军而闻名,中国方面称为“台儿庄大捷”。指挥这场战役的人是( )
A.朱德 B.李宗仁 C.彭德怀 D.张自忠
19.“这场大战是空前的胜利,交通战术是罕见的展现,从正太路到京汉线,从高山上到大平原,一声令下军民齐出动……破公路呀割电线,控铁路呀打据点。”材料中的“这场大战”指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津战役
20.“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作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这段材料反映了( )
A.抗日战争胜利是国共合作的结果 B.八路军获得胜利关键是友军配合
C.敌后游击战争必须有友军之配合 D.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是胜利关键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5年 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提出青年的六条修养标准:1.自主的而非奴隶的;2.进步的而非保守的;3.进取的而非退隐的;4.世界的而非锁国的;5.实利的而非虚文的;6.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1917年 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进行写作
1918年 李大钊获委任为北大图书馆馆长,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讴歌俄国十月革命
材料二 陈独秀认为,国民主动参与政治、保护自己的权利是民主共和制度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要培养这种现代政治意识,就必须大力介绍西方的现代思潮,批判传统文化中的腐朽观念。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指出该事件的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国民提出的希望。(2分)
(3)综上所述,你认为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应如何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1分)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在他生前,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支持孙中山先生的事业。在他身后,中国共产党人忠实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完成了孙中山先生的未竟事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图片之间的联系。(2分)
(2)用两则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典型事件证明材料二的观点。(2分)
(3)综上所述谈谈你的感悟,(1分)并针对当前形势为国共两党关系提一条合理建议。(1分)
23.(6分)请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材料 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不论你对红军有什么看法,对他们的政治立场有什么看法,但是不能不承认,他们的长征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
——摘编自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1)说出材料一图片分别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2分)并指出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做出的让步,(2分)说明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什么先进性。(1分)
25.(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0年9月4日,蒋介石致电朱德和彭德怀:“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彭德怀自己也认为:“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
材料二
(1)说出材料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产生的积极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智慧。(2分)
(3)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看过的关于敌后抗日题材的文学作品或影视剧。(1分)
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阶段评估(二)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D B D D B A C C D C D A C B C B C A
21.(1)新文化运动。(1分)
影响: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有利于促进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进步;营造了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有利于白话文的使用和推广;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任答两点即可,2分)
(2)积极主动地参与政治;主动保护自己的权利;培养现代政治意识;学习西方的现代思潮;批判传统文化中的腐朽观念。(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
(3)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听从国家和民族的时代召唤;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发奋读书;不断更新知识和理念,紧随世界潮流;现在认真学习知识,长大后报效祖国;等等。(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分)
22.(1)联系: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语句通顺、表述完整即可,2分)
(2)诸多中国共产党员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黄埔军校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员周恩来担任学校政治部主任建化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员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解放武昌城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等等。(任答两点即可.2分)
(3)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积极谋求与国民党的政治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促使国民大革命快速推进和北伐胜利进军。(1分,言之有理即可)
建议:国共两党“和则两利,斗则互损”;和平谈判是解决两党关系的重要合作途径;增强政治互信,加强两党合作是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最佳途径;等等。(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分)
23.史诗般的战略转移
1934年,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经历千难万险,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等(5-6分) ①题目恰当,观点明确②史实运用正确③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二等(2-4分) ①题目恰当,观点较为明确②史实运用基本正确③条理较为清晰,语句较为通顺,表述较为完整
三等(0-1分) ①题目不恰当,观点不明确②史实运用不正确③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表述不完整
24.(1)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2分)
变化:日本由局部侵华发展为全面侵华。(1分)
(2)具体让步:取消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农村的土地革命;取消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辖。(任答两点即可,共2分)
先进性:中国共产党人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较个人得失和党派长期积累的矛盾;始终代表中华民族和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等等。(开放性试题,意思相近即可,1分)
25.(1)事件:百团大战。(1分)
影响: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遏制了国民党内部的妥协投降倾向;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等等。(任答两点即可,2分)
(2)抗战智慧:坚持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抗日武装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人民游击战争;运用灵活的战术,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等战法,使日本攻防无措,疲于奔命;等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2分)
(3)敌后抗日题材的文学作品或影视剧:《一个人的抗日》《敌后武工队》《战斗的青春》《狼牙山五壮士》等。(符合题意即可,1分)《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