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三历史考试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外历史纲要》(下)前10课。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
求的。
1.据考古发现,在仰韶文化时代的河南西坡遗址中分布着面积很大的铲状房屋,其不仅位于整个聚落的中心,而且 还有着特殊的设施和装饰方式。此外,从墓葬的地理位置到下葬方式,再到随葬品的分配都呈现出很大的等级 区别。这些考古发现可说明当时该地
A.已出现国家形态 B.开始走向定居生活
C.文明得到了发展 D.村落规模逐渐扩大
2.表1为南朝刘宋时期(420—479年)江西境内受封食邑成员简表(部分)。此表可用来研究南朝刘宋时期 表 1
时间 食邑人 封位(食邑地) 受封原因 食邑户数
永初元年(420年) 刘穆之 南康郡公 肇基王迹,勋造大业 三千户
永初元年(420年) 刘义真 庐陵王 帝子 三千户
元嘉九年(432年) 沈庆之 南昌县公 伐逆定乱 三千户
孝建元年(454年) 颜竣 建城县侯 勤政 二千户
泰始元年(465年) 刘勐 鄱阳县侯 平殷琰叛乱 千户
泰始五年(469年) 刘淮 安成王 帝子 三千户
A.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 B. 区域性商业发展状况
C.江西在南方政权的地位 D.宗法制对政治的影响
3.唐德宗时,回鹘曾因助唐平史朝义之乱,便恃功“不修蕃臣礼”。贞元四年(788年),唐德宗许咸安公主与之,回 鹘可汗“礼甚恭”,并说“昔为兄弟,今为子婿,半子也”。这一变化说明唐代
A.加强了对回鹘地区的管理 B.天下共主的局面促成国家大一统
C.注重与周边民族的交流 D.少数民族政权威胁中原王朝统治
4.南宋大多数时期,枢密院处于宰相的控制之下,“至开禧(宋宁宗年号,1205—1207年),以宰臣兼使,遂为永 制”。据统计,在南宋王朝的150多年的时间内,三省长官和枢密使连续不兼职的时间仅十五六年。这一调整
A解决了严重的冗官冗费问题 B.反映出专制皇权统治的衰落
C.有利于提高决策与行政效率 D.是重文轻武政策破产的标志
5.19世纪初,洋钱在中国普遍用于缴纳赋税、日常开支、书画金石交易、金融流通等领域。1822年,朝 廷饬令广东督抚与海关监督严行查禁白银出洋。这一消息传到江南,被演变为官方禁用洋钱的谣言, 洋钱价格随之大跌。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中外民间贸易仍有发展
【高三历史 第1页(共5页)】 ·24-210C ·
已外来货币干扰中国商品市场
C.民间贸易冲击清廷统治
D.闭关自守政策已被朝廷放弃
6.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向广东地方官员施加压力,迫使他们颁布告示允许华人出洋。 《北京 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确认了华人出洋的合法性,并对《大清律例》进行了修改。这表明当时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英法侵华促进了中国现代化
C.清廷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D.政府缺乏近代民族国家观念
7.1896年5月,总理衙门奏准《严定教案处分章程》,开宗明义地写道:“传教既载在条约,则地方官均 有保护之责。每遇教案,各国使臣援约相待,迹近要挟,几于无可收拾……若非严定章程,不足以示 惩儆。”这一章程的制定
A.缓和了中外之间的关系 B.增强了地方政府责任感
C 瓦解了民间的抵抗意志 D.易于激化基层社会矛盾
8.1912年年底,民国政府初步拟订《商会法》草案,准备取消原有的各省商务总会,遭到当时商界的反 对。1914年正式颁布的《商会法》仍规定取消各省商务总会,后由于商会和商界的坚决抵制,民国政
府最后不得不作出让步。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A.实业救国思想深入人心 B.南京临时政府政策受到抵制
C.资产阶级的权利意识 D.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9.表2所示为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公债发行情况(单位:元)。这些债券的顺利发行
表 2
债券名称 发行时间 发行定额 利率 偿还期限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期革命战争公债 1932年7月 6 0 万 年息1分 半年
湘鄂赣省短期公债 1932年12月 5 万 年息1分 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期革命战争公债 1933年7月1日 15万 年息1分 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赣省收买谷子期票 1934年4月 4万 无息 4个月
A.冲击了国统区的金融秩序
B.体现了苏区群众对红色政权的支持
C.解决了根据地生产的困难
D.保证了根据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10.表3所示为1988—199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管理制度改革的文件及内容。这反映出当时
表3
时间 法律法规文件 改革内容
1988年 《国务院关于加快和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 若干问题的规定》 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
1992年 《国务院批转经贸部、国务院生产办关于赋 予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有关意见的通 知》 赋予大中型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
199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修订) 以国际通用的《协调制度》为基础编制税则 目录;自主降税
【高三历史 第2页(共5页)】
·24-210C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拉开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中国在为加入世贸组织进行准备
D.改革开放决策正在深入推进
11.有学者指出,“正是希罗多德,第一次广泛地讲述了真正的东方故事,并且在把东方的故事和传奇传播到西方、 传播给我们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公元前6世纪中期,更多的希腊旅行家对古代东方诸文明有了一定
程度的了解。据此可知,当时的希腊文明
A.注重周边交往 B.源于东方文化
C.在交流中发展 D.具有多元特征
12.表4所示为欧亚大陆文明与美洲古代文明关键性节点发展的比较。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表4
欧亚大陆 美洲
两河流域 英格兰 中国 安第斯山区 中美洲
动物的驯化 公元前8300年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7500年 公元前3000年 公元前3000 年
广泛使用金属 公元前4000年 公元前2000年 公元前2000年 公元1000年
文字 公元前3000年 公元43年 不晚于公元前150 0年 — ——
A.地理环境决定区域文明
B.经济水平影响文明程度
C.世界文明发展有差异性
D.欧亚文明优于美洲文明
13.在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认为不应该把立法权授予相互牵制的两院;汉密尔顿则认为立法机关如果 是全由选民代表构成的一院制,就会存在部分人侵犯部分人权利的行为,因而必须有一个可以牵制的参议院对 众议院进行有效牵制。二者争论的焦点在于
A.选民的资格 B. 权力的制衡
C. 司法的独立 D.国会的构成
14.1925年,在英国控制的下苏丹散纳尔大坝建成,5年内曾使苏丹植棉面积从6万埃亩增加到30万埃亩,原棉出 口量从0.83 万吨猛增至3.04万吨。1929年英国议会出台了《殖民地发展法》,规定每年由英国提供100万英 镑基金,用于殖民地发展工农业。这一举措旨在
A.推动苏丹地区的开发
B.缓和殖民地的反抗
C.维护英国的殖民利益
D.加快资本原始积累
15.表5所示为1862年至1908年成立的部分国际商品交易所。这些国际商品交易所的成立反映出 表5
时间 所在地 类型
1862年 美国 纽约商品交易所
1862年 英国 伦敦有色金属交易所
1870年 美国 纽约棉花交易所
1882年 美国 纽约咖啡交易所
【高三历史 第3页(共5页)】
·24-210C ·
1908年 英属印度 加尔各答黄庥交易所
A.美英争夺殖民霸权 B.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扩张
C.世界市场不断拓展 D.区域集团化取得了显著成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 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南宋淮东转运副使虞俦指出,淮东钱法屡变,致使币制不被民众信任,货币流转不畅。解决之道在于 “事体既定,不可复有纷更”,如“四川铁钱、钱引行之二百余年,公私流通,未有议其为不便者,良由事 体素定,民听具孚故也”。
以北宋交子的流通为起点,纸币登上了历史舞台。进入南宋后,作为交子继承者的钱引继续行用于四 川,朝廷又在不同地域内长期并大量地发行东南会子、湖北会子、淮南交子等多种纸币,使纸币流通基本遍 布南宋全境,对国计民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摘编自王申《理想模型:南宋货币议论中的北宋交子形象》
材料二
北洋政府财政部部长熊希龄在1913年10月向袁世凯提议由财政部派监理官前往各省分驻官银钱行号监 视包括纸币发行在内的一切业务,并由财政部拟具《各省官银钱号监理官章程》。北洋政府制定了很多推广中 国银行纸币的法令措施,1913 年还专门颁布了《中国银行兑换券暂行章程》,规定一切官款出纳及商民交易, 完纳各省钱粮赋税,发放官俸军饷等, 一律通用中国银行兑换券,如有拒不收受及折扣、贴水等,从严取缔。 中国银行纸币很快树立了良好信誉,发行量迅速增加,从1912年的106 万元,增至1927 年的1.59亿元,成 为当时最重要的中资发钞银行。
——摘编自石涛《近代中国纸币发行权演变研究》
材料三
当时主持国家经济工作的陈云于1950年10月1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去一年财 政和经济工作的状况》,指出:“统一现金管理办法,是把所有属于政府的但是分散于各企业、机关、部队的 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集中调度,这就不但避免了社会上通货过多的现象,而且大大增加了国家能 够使用的现金。”后来,他又在《加强财政、金融和投资的管理》一文中提出: “建立决策制度,实行预算审 核,加强投资的计划性,实行进一步的货币管理。”
——摘编自孟建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我国主要的货币理论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虞俦货币政策的主张,并归纳南宋时期纸币获得信任的表现。(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纸币政策的主要内容。(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云要求统一现金管理的缘由。(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货币政策变迁的认识。(4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16世纪的时候,几乎任何一个新教教派的出现,都要依靠刀剑来求生存,都要通过一番血与火的洗礼。 不同的教派之间经常出现兵戎相见的情况,互相之间视同仇敌,不共戴天。这种不宽容的现象尤其存在于天主 教徒和新教徒之间。在各类新教派之间,同样也是相互指责,甚至诉诸武力。因此,宗教改革的直接后果就是 导致了各教派之间的偏见和仇恨,彼此都缺乏宽容精神,从而导致了旷日持久的宗教战争。到了16世纪的后
【高三历史 第4页(共5页)】
·24-210C ·
半叶,欧洲已经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德意志北部的诸侯和北欧诸国基本上都改信了路德教,英国确立
了安立甘宗的国教地位,瑞士、荷兰等地成为加尔文教的天下,法国西南部地区的封建贵族们也信奉了加尔文 教。
—摘编自赵林《基督教与西方文化》
材料二
1648年战争的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该和约对宗教问题的规定是,以1555年的协定为基 础确定教派的法定状况和占有条件;皇帝和帝国被取消充当宗教事务的仲裁当局;重申了“教随国定”的原 则;等等。和约的规定把教派运动固定在已经达到的状况,反映了缔约者尽可能把宗教争执从政治事务中排除 出去的努力。17世纪40年代后,宗教宽容的社会基础更加广泛,大多数人已经厌倦了宗教之间无休止的辩论 和战争,科技发展和经济利益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宗教观念淡化;更多的宗教派别由宗教迫害转向宗教宽 容,如英国清教和安立甘宗的和解。
——摘编自刘晓飞《浅析16—17世纪宗教宽容在西欧的发展》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将理性宗教的思想进一步推向深入。他们将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实现人类生 活幸福作为宗教信仰的终极目标,而宗教理性即是推动信徒的思想和行为符合上述目标,自觉摒除宗教 蒙昧、狂热、专制等阻碍人类进步的因素。
——摘编自孙浩然《近代欧洲宗教宽容的起源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西欧宗教战争频发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推动17世纪西欧宗教理性思想兴起的因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理性思想对欧洲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5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1950年7月21 日政务院第四十二次政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决 定。决定要求劳动模范代表应以生产模范为主,包括支援前线、恢复交通、护厂斗争等个人模范与模范 单位的代表。7月29 日成立的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指出各地工农业劳动模范代 表名额中须包括私营企业部门的适当名额和妇女名额。9月25日至10月2 日,第一次全国工袋兵劳动 模范代表会议大会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幕。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李济深、张澜出席。 朱德主持开幕式,政务院副总理陈云致开幕词,毛泽东致祝词。会议召开后,新华社、 《人民日报》等 媒体进行了大范围的宣传报道。
——摘编自姚荣启《精心筹备全国劳模代表大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第一次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写一段解说词。(要求:围绕这
一历史事件展开,解说准确,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字数控制在400字左右。)
【高三历史 第5页(共5页)】
·24-210C ·
重庆市高三历史考试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据材料可知,在考古发现的隶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即河 南西坡遗址中出现了位于聚落中心,且具备特殊设施和装饰方式的铲状房屋,此外,在丧葬习 俗方面也出现了很大的等级区别,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出当时该地文明得到了发展,故选C 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已出现国家形态,故排除A 项;“开始”一词表述错误,在距今一万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人类已经走向定居生活,故排除B 项;“村落规 模逐渐扩大”不能反映材料全部内容,故排除D 项。
2.A 【解析】本题考查刘宋时期食邑制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据南朝刘宋时期江西境内的受封食邑成员简表可知,刘宋时期受封者 食邑户数在三千户者居多,而这些食邑就是一个大的庄园,这可以用来研究当时庄园经济的 发展,故选 A 项;食邑制度的发展容易推动田庄经济的发展,但作为具有封闭的自然经济属 性的田庄经济以自给自足为基本特征,并不能促进区域商业经济的开发,故排除B 项;材料没 有其他地区的数据,故排除C 项;春秋时期宗法制已经崩溃,故排除D 项。
3.C 【解析】本题考查唐代民族政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 家国情怀的素养。据材料可知,唐德宗时期,回鹘可汗在进行和亲时主动认同华夏的礼乐制 度,这表明这一时期唐朝与回纥的联系得到加强,也体现了唐代注重与周边民族的交流,故选 C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唐代加强了对回纥的管理,故排除 A 项;唐代中后期随着王朝 实力的衰落,唐政权并未获得天下共主的地位,故排除B 项;“不修蕃臣礼”并不能说明少数民 族政权威胁中原王朝统治,故排除D 项。
4.C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专制制度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据材料可知,南宋时期,三省长官长期兼职枢密院长官,这迎合了南 宋时期国防发展建设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决策与行政效率,故选C 项;这一调整有利于缓解 冗官冗费问题,并未解决冗官冗费问题,故排除A 项;三省长官兼职枢密院长官并不意味着 相权失控,他们的权力依然是由皇帝进行授予的,故排除B 项;三省长官兼职枢密院长官的现 象长期存在并不意味着重文轻武政策的失败,重文轻武政策在当时依然延续着,故排除 D项。
5.A 【解析】本题考查清代对外贸易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和时空观念的素养。据材料可知,清代洋钱在中国大肆流行,以至于禁用洋钱的谣言导 致洋钱价格大跌,这表明当时大量洋钱进入中国市场,中外民间贸易仍有发展,故选A 项;材 料未体现洋钱价格大跌对商品市场的影响,故排除B 项;材料中洋钱价格大跌并未冲击清王 朝的统治,故排除C 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闭关自守政策被放弃,故排除D 项。
6.A 【解析】本题考查晚清法律改革,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 历史解释的素养。据材料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为落实《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第1页(共4页)】 ·24-210C ·
而对《大清律例》进行了修改,这表明法律改革服务于列强侵略,反映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 程度加深,故选 A 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英法侵略促进了中国现代化,故排除B 项;清廷完全 沦为洋人朝廷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后,故排除C 项;确认了华人出洋的合法性是客观承认人 民具有迁徙自由,这与缺乏近代民族国家观念无关,故排除D 项。
7.D 【解析】本题考查晚清列强宗教侵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据材料可知,清政府为了减少来自列强的压力,制定了严格的章程要 求地方政府严惩教案,保护外国传教士,这一规定会使外国传教士在华为所欲为,激化基层社 会的矛盾,故选D 项;从之后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来看,这一章程激化了中外之间的关系,故排 除 A 项;这一章程与增加地方政府责任感无关,故排除B 项;民间的抵抗意志因此而愈演愈 烈,故排除C 项。
8.C 【解析】本题考查民国初期资产阶级利权意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 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据材料可知,民国初期,工商界对民国政府取消商务总会的 决定予以反对,并最终迫使民国政府作出让步,这反映出当时资产阶级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 意识,故选C 项;材料信息与实业救国思想无关,故排除A 项;1912然后年底,民国政府已迁 往北京,南京临时政府统治结束,故排除B 项 ;D 项表述与史实不符,19世纪晚期,资产阶级 就已登上政治舞台,故排除D 项。
9.B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在根据地的建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据材料可知,1932-1934年中国共产党多次在根据地发行公债,这 些债券顺利发行,体现了民众对苏维埃政权的拥护,故选 B 项;公债的发行仅限于苏区范围 内,对国统区的金融秩序并未造成实质性影响,故排除A 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对苏区生产产 生的影响,故排除C 项;D 项表述绝对,故排除D 项。
10.D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 解释的素养。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在货物进出口管理制度上进行了诸多改革,赋予企 业以进出口贸易自主权等,这表明改革开放决策正在深入推进,故选D 项;城市经济体制改 革开始于1984年,故排除A 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于21世纪初,故排除B 项;这 一时期中国正在积极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合法席位,故排除C 项。
11.C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文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 史解释的素养。据材料可知,公元前6世纪中期,更多的希腊旅行家对古代东方诸文明有了 一定程度的了解,希罗多德第一次所讲述的真正的东方故事对希腊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作 用,据这些信息可知,早期希腊文明的发展得益于其对东方文明的吸收与借鉴,故选 C 项; 材料仅体现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的交流,不能体现希腊文明注重周边交往,故排除A 项; “源于”一词表述错误,故排除B项;希腊文明的多元特征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排除D 项。
12.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拉丁美洲文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由材料可知,美洲古代文明在关键节点发展问题上同欧亚大陆的文 明发展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这表明世界文明发展具有差异性,故选 C 项;地理环境是影响
文明发展的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故排除A 项;材料中未涉及经济水平对文明发展程度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第2页(共4页)】 ·24-210C ·
的影响,故排除B 项;美洲文明同欧亚文明存在阶段性差异,并不能说欧亚文明优于美洲文 明,不同文明之间没有优劣之分,故排除D 项。
13.B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代议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 史解释的素养。据材料可知,在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认为立法权不应该受到 内在的牵制,汉密尔顿则认为必须通过参议院对众议院进行牵制,因此二者争论的焦点在于 是否能实施权力的制衡,故选 B 项;材料没有涉及选民资格、司法独立等问题,故排除 A、C 两项;虽然材料涉及国会的构成,但这不属于争论的焦点,故排除D 项。
14.C 【解析】本题考查一战后英国对殖民地的掠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 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的素养。据材料可知, 一战后,英国政府在殖民地获利颇丰,1929年 英国出台法案用于发展殖民地工农业,这一举措旨在维护英国的殖民利益,故选C 项;英国 政府并不是为了推动苏丹地区的开发,故排除A 项;从材料中不能看出这一举措的客观效 果,故排除B 项;此时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已经结束,故排除D 项。
15.C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和唯物史观的素养。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后期,国际性的贸易交易所不断建立,这 反映出世界市场不断拓展,故选C 项;贸易交易所的建立并不意味着英美两国对殖民霸权 积极争夺,故排除A 项;此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故排除B 项;这些商品交易所是国 际性的,并不是区域集团化的成果,故排除D 项。
16.(1)主张:稳固国家货币;稳定淮东币制;借鉴四川地区的货币发行方式。(4分) 表现:四川继续使用钱引;发行会子和交子;纸币使用和发行遍布全境。(6分)
(2)主要内容:派遣官员监督地方和民间对纸币的发行;收回货币发行权;运用行政手段推行
新型货币;严厉打击损害官方货币权威的行为;颁布系列法令、章程。(8分)
(3)缘由:新政权的建立;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平抑物价,打击经济犯罪的需要;计划经济体
制的逐步建立。(4分,答出两点即可)
(4)认识:货币政策的制定是关系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合理制定国家 货币政策;维护货币主权;统一规划发行。(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货币政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素养。第(1)问第①小问,关于虞俦货币政策的主 张,根据材料中的“事体既定,不可复有纷更”“四川铁钱、钱引行之二百余年,公私流通,未有 议其为不便者,良由事体素定,民听具孚故也”可得出稳固国家货币,借鉴四川地区的货币发 行方式。第②小问,关于南宋时期纸币获得信任的表现,根据材料中的“作为交子继承者的 钱引继续行用于四川,朝廷又在不同地域内长期并大量地发行东南会子、湖北会子、淮南交 子等多种纸币,使纸币流通基本遍布南宋全境”等可得出继承北宋的货币政策,发行会子,纸 币遍布全境。第(2)问,关于北洋政府纸币政策的主要内容,阅读材料,逐步归纳即可。第 (3)问,关于陈云要求统一管理的缘由,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权巩固、恢复国民经济和计划经济 体制等角度进行分析。第(4)问,关于对货币政策变迁的认识,可从发行货币应注意的问题 和历史作用等角度分析。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第3页(共4页)】 ·24-210C ·
17.(1)原因: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宗教改革期间不同教派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想在基层传播 不平衡;民族国家的兴起;资产阶级同封建阶层之间,专制主权同教廷特权之间矛盾的加剧。 (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因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教随国定”原则的重申;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宗教观念 的淡化。(6分,答出三点即可)
(3)积极影响:有利于促进欧洲不同文明和宗教间的和平共处;推动了欧洲的和平发展;有利 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5分,答出两点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
【解析】本题考查16世纪以来西欧宗教战争与宗教政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 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的素养。第(1)问,关于16世纪西欧宗 教战争爆发的原因,根据材料中的“这种不宽容的现象尤其存在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间。 在各类新教派之间……从而导致了旷日持久的宗教战争”等可得出宗教改革期间不同教派 的兴起。根据材料“德国北部的诸侯和北欧诸国基本上都改信了路德教,英国确立了安立甘 宗的国教地位,瑞士、荷兰等地成为加尔文教的天下,法国西南部地区的封建贵族们也信奉 了加尔文教”可得出民族国家的兴起。结合当时新教与旧教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可得出资 产阶级同封建阶层之间的矛盾加剧。第(2)问,关于17世纪西欧宗教理性思想兴起的因素, 可从材料二信息中得出《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后“教随国定”原则的确立,经济的快速发 展,宗教观念的淡化。第(3)问,关于宗教理性思想对西欧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可从文明相 处、人类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等角度归纳。
18.示例
解说词:第一次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召开的对全国劳动模范 进行表彰的会议。这次会议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生产竞赛运动等群众性运动中涌现的 先进典型进行表彰,通过树立群众中的先进人物,来鼓励更多人投身到国家建设之中,以便 快速推动新中国社会经济事业的恢复与发展。(4分)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成 立筹备委员会,指出私营企业中有突出贡献的人或单位也能当选劳动模范,说明了党和政府 落实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重视发挥私营企业在国民经济恢复中的积极作用,这在当时是符 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政府还要求妇女在劳动模范评比中占有适当比例,这体现了人民当家 作主,冲击了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观念。(4分)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并作报告,是在践 行群众路线,反映了党和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优良作风。这次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成 功召开,宣传了劳动光荣的理念,确立了劳动模范的光荣地位,弘扬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 劳模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劳动群众的生产热情,进一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建设,也为 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4分)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第4页(共4页)】 ·24-210C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重庆好教育联盟金太阳联考2024届重庆高三12月历史考试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