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调研九年级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选择题请用2B铅笔按要求涂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小题)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涂在每小题对应的答题卡上。
1.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下列选项与这一时代相符的是( )
A.巴尔扎克的小说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风貌
B.莎士比亚的《神曲》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C.哥伦布向东横渡太平洋,“发现”新大陆美洲
D.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2.“可可树原产于中南美洲,16和17世纪时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洲。18世纪可可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据此可知,可可树被移植到其他大洲开始于( )
A.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B.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C.新航路的开辟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3.18世纪,英国人通常不太可能未经审讯就被关进监狱,其住宅也不会在没有法官授权 令的情况下遭到侵入和搜查,如果一个大贵族犯了罪,他将和其他人一样被带到法庭 上。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议会制定的法律具有最高权威
B.推崇“君权神授”,君王专断独裁
C.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
D.推行福利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4.1803年,美国政府签署了从法国购买路易斯安那的协议,此举超过总统权限,总统将协议交予国会,获得参众两院批准后最终生效。这反映出美国的政治特点是( )
A.分权制衡 B.联邦体制 C.中央集权 D.国会至上
5.拿破仑说:“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思想是不会消失的。”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拿破仑对欧洲的主要贡献是( )
A.扩大了法国疆域 B.打败了反法联盟
C.稳定了法国政局 D.传播了民主思想
6.下图所示数据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
A.促成了钢铁工业的产生 B.提供了快捷便利的交通
C.密切了生产与市场联系 D.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7.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证明,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是与马克思主义直接关联的。下列事件与马克思主义直接相关的是( )
A.印度民族大起义 B.巴黎公社建立 C.俄国1861年改革 D.太平天国运动
8.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希望向别国借鉴任何能够借鉴的事物:奥地利的军事组织、法国的礼仪、英国的服饰、德国的管理方法、荷兰的务实精神。这说明,彼得一世( )
A.积极向西方学习 B.迫切希望国家统一
C.决心废除农奴制 D.鼓励兴办现代工厂
9.有学者认为:“它消灭了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奴隶制度,使工业资产阶级能够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迅速而全面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为资本主义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该学者评论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美国南北战争 D.日本明治维新
10.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万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棉纺织业的发展 B.蒸汽机的改进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内燃机的发明
11.“生物母体生出的众多后代,为摄取生活的必需条件而斗争,众多的后代不会绝对相同,其中优秀的物种在生存竞争中取胜了,其他被淘汰了,这就是优胜劣汰。”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物种起源》
C.《战争与和平》 D.《英雄交响曲》
12.下图所示历史现象( )
A.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B.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背景
C.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使西欧国家走上联合自强道路
13.习近平在受邀参观俄罗斯圣彼得堡(原名彼得格勒)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时,赞许了它和中国革命的渊源关系。这主要是肯定十月革命( )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
C.改变了俄国落后面貌 D.促成了俄国退出一战
14.1921年秋天,往日沉寂的苏俄乡村变得热闹起来,每逢星期日,一些大的村庄开始举办集市活动。这种场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
B.新经济政策实施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农业集体化完成
15.苏联在1934-1935年的机器进口只相当于1931年的1/10,从1937年起就不再从国外进口锅炉、发电机、化工设备等。这说明
A.经济大危机阻碍苏联发展 B.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
C.农奴制的废除带来新气象 D.工业化建设取得重要成就
16.1930年,一群人步行前往印度西海岸制盐,一路上宣传动员群众抵抗盐税,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此次行动的发起人是
A.查士丁尼 B.章西女王 C.甘地 D.赫鲁晓夫
17.“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为解决“这一任务”,美国罗斯福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整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推行“以工代赈” D.调整农业政策
18.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俄和美国都通过改革来应对危机。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是( )
A.都从根本上解决了危机 B.改革的背景一致
C.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9.1936年日本首相宣称: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这表明日本试图( )
A.发展中日两国关系 B.维护国际和平秩序
C.突破华盛顿体系的遏制 D.拒绝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20.中、美、英、苏等大国认为法西斯“攻击一方,就是攻击我们全体”。该认识的产生得益于( )
A.德国对法国宣战 B.《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C.美英诺曼底登陆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
材料二 如下图
(1)材料二的三幅图片所代表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对应了材料一的哪些“改变”?
(2)结合所学知识,从“改变”中找出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创新点。
(3)综上所述,你如何认识以上这些“改变”?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材料二 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材料三 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1)据所学知识,分析以上三则材料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共同经济原因。选出其中两个历史事件比较其共同点。
(2)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主要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3)通过以上探究,从促进社会发展的角度谈谈你的感受。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下图《机器时代的“享受”》为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乘坐汽船游览泰晤士河的场景:汽船在河中冒着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也使河水变得污浊不堪。
——摘编自部编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全球治理环境问题情况
……2000年以来,法国巴黎一个高科技的垃圾焚烧站,焚烧已经过分检的垃圾,用其发电输往国家电网。
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来自193个国家的代表更新了《京都议定书》的内容,规定了更严格的温室气体排放限制。
2015年,中国专门设立200亿元人民币的气候变化合作基金,协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一起应对气候变化。
2018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3亿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8.3%。
——摘编自《人民网》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工业化为人类带来的“欢欣”和“痛苦”。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至少两个角度)
(3)综合以上探究,你对工业化进程有哪些认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材料二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其中,美国的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减少70%。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美国有1500万—1700万人失业,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更是超过3000万。穷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艰难度日,常常食不果腹,衣不御寒;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销毁大量商品。
(1)据材料一,概括苏联实现工业化优、缺点。
(2)据材料二,概括经济危机的特点。
(3)综上所述,说说你对不同经济体制的看法。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是,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面对战争的惨痛后果,战胜国的胜利失去了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罗斯福曾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
——摘编自《海事大观》
(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其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转折点”和“登陆战役”分别指哪一战役?据材料二,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3)综上所述,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哪些启示?
试卷第6页,共7页
1.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促进了当时地理学知识的发展,D项正确;文艺复兴出现于14-16世纪,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排除A项;莎士比亚的著作不是《神曲》,《神曲》是但丁的著作,排除B项;哥伦布向西航行,“发现”新大陆美洲,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可可树原产于中南美洲,16和17世纪时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洲。18世纪可可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和17世纪早期的殖民扩张促使美洲的物种流向世界各地,这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C项正确;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欧洲思想文化的繁荣,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排除B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对可可被移植到其他大洲没有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18世纪,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议会掌握立法权,“英国人通常不可能未经审讯就被关进监狱”“一个大贵族犯了罪,他将和其他人一样被带到法庭上”体现了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权威,故选A;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君主立宪制,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制约,排除B;C项反映的是联邦制,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信息与福利政策无关,排除D。
4.A
【详解】由材料“1803年,美国政府签署了从法国购买路易斯安那的协议,此举超过总统权限,总统将协议交予国会,获得参众两院批准后最终生效。”这反映出美国的政治特点是分权制衡,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的制约。1787年,美国各州派代表齐聚费城,由华盛顿主持召开了制宪会议,最终制定出美国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A项正确;联邦体制是由几个成员国(如共和国或邦、州等)联合组成统一国家的政治体制。它是国际交往中的主体,有自己的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政权的制度,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的政治制度。在中国,这种形式起源于秦朝,并在清朝达到顶峰,排除C项;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国会至上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拿破仑颁布《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他进行的战争,从积极方面说,摧毁了欧洲的封建制度和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这也正是拿破仑自以为得意的地方,D项正确;“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不能体现法国疆域、反法联盟、法国政局,排除AB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根据材料图示数据可知,材料体现了英国生铁产量的迅速提高,说明了英国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D项正确;图示不能说明钢铁工业产生于英国工业革命期间,排除A项;图示材料没有涉及交通,排除B项;图示不能说明英国工业革命密切了生产与市场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建 立起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伟大的尝试,巴黎公社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B项正确;印度民族大起义是1857-1859年由印度封建主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排除A项;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根据材料“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希望向别国借鉴任何能够借鉴的事物:奥地利的军事组织、法国的礼仪、英国的服饰、德国的管理方法、荷兰的务实精神”可得出彼得一世积极向西方学习,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A项正确;俄国是统一的国家,迫切希望国家统一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排除C项;彼得一世改革在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排除D项。故选A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中“它消灭了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奴隶制度,使工业资产阶级能够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迅速而全面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为资本主义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日本明治维新都与废除奴隶制度无关,排除A、D项;美国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B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根据所学,石油产量的增加主要是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内燃机的发明及应用的影响,D项正确;AB项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蒸汽动力,与煤有关,排除AB项;电力与石油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B项正确;《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创作的物理学哲学著作,排除A项;《战争与和平》是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排除C项;《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的音乐作品,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1880-1914年欧洲大陆主要国家陆海军人数呈现增长趋势,说明这一时期欧洲大陆主要国家都在扩军备战,欧洲国际关系空前紧张,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C项正确;材料是欧洲部分国家陆海军人数统计,不能体现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西欧国家走上联合自强道路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推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新曙光,越来越多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思想基础。题干信息,“习近平在受邀参观俄罗斯圣彼得堡(原名彼得格勒)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时,赞许了它和中国革命的渊源关系”。这主要是肯定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B项正确;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排除A项;十月革命没有改变俄国落后面貌,排除C项;材料没涉及十月革命促成了俄国退出一战,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根据题干“1921年秋天,往日沉寂的苏俄乡村变得热闹起来,每逢星期日,一些大的村庄开始举办集市活动”结合所学知识,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包括: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是在1918年到1920年,排除A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是从1926年开始的,排除C项;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村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依据“苏联在1934-1935年的机器进口只相当于1931年的1/10,从1937年起就不再从国外进口锅炉、发电机、化工设备等”说明苏联在斯大林执政时期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建设,工业化建设取得重要的成就,因此工业方面从依赖外国机器进口到能够自力更生、自主生产,D项正确;经济大危机波及的范围是资本主义世界,对苏联的发展并没有造成严重的阻碍,排除A项;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是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但是是在农业方面,与题干不符,而且20年代末期新经济政策已经逐渐被取消,排除B项;1861年农奴制的废除带来新气象,使得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详解】根据所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C项正确;A项是古罗马皇帝,排除A项;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1857年,“子弹涂油事件”,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英军乘势进攻章西城,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排除B项;D项是苏联的领导人,排除D项。故选C项。
17.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推行“以工代赈”,促进就业,拉去消费,与材料中“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的主旨相符,C项正确;ABD项也是其措施,但不是材料主旨内容,排除ABD项。故选C项。
18.D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俄和美国都通过改革来应对危机,苏俄新经济政策是为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在1921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在维护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国罗斯福新政是为应对经济大危机而实施的,在不触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基本矛盾。题干这两次改革都是在本国出现严重经济困难的背景下,从国情出发,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项正确;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避免经济危机,排除A项;美国、苏联改革的背景并不一致,苏联没有受到经济大危机影响,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不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
19.C
【详解】据题干关键信息“1936年”“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列强在太平洋地区的关系。1936年广田弘毅内阁上台,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积极准备发动侵略战争,说明日本此时正试图突破华盛顿体系的遏制,C项正确;1936年,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日本要打破现状,积极准备对外扩张,并不是维护国际和平秩序,排除B项;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就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排除D项。故选C项。
20.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中、美、英、苏等大国认为法西斯“攻击一方,就是攻击我们全体”,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德法,排除A项;《波茨坦公告》的发表是敦促日本投降,排除B项;美英诺曼底登陆使德国陷入东西夹击之中,排除C项。故选D项。
21.(1)图一文艺复兴对应“人心的改变”;图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应“政治制度的改变”,图三英国工业革命对应“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2)创新点:政治方面,创立君主立宪制;经济方面,瓦特改良蒸汽机。
(3)认识:这些“改变”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发展;改变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详解】(1)图一:根据图一莎士比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文学家。文艺复兴反对神权,宣扬人文主义,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思想文化基础。对应材料一“人心的改变”。
图二:根据图二威廉和玛丽加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后,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对应材料一“专制制度的改变”。
图三:根据图三瓦特和蒸汽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是最早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世界工厂”之称。对应材料一“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2)政治创新点:根据材料一“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和对应材料二图二,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政治方面创新点是创立君主立宪制。
经济创新点:根据材料一“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和对应材料二图三,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经济方面创新点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3)认识:根据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可知,改变是一个民族崛起和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三幅图片分别从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科技进步等方面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顺应了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
22.(1)经济原因: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共同点: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旧经济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改变了社会性质;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保留了旧制度残余或。俄国农奴制改革和美国内战:都是旧经济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经济和社会进步发展。
(2)方式: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俄日:资产阶级改革。
(3)看法:改革和革命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国家和民族面临困境时,应与时俱进,不断做出积极的改变。
【详解】(1)经济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经济原因是封建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战争的经济原因是南方种植园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治维新的经济原因是落后的封建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三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共同原因都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共同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使大量农奴获得了解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资金,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农奴制封建残余依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综上所述,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都是旧经济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使本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都保留了旧制度残余。俄国农奴制改革和美国内战的共同点:都是旧经济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
(2)方式: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法国通过法国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确立并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俄国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日本明治维新改革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综上,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俄日:资产阶级改革。
(3)感受:材料一旨在说明俄国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促进了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材料二旨在说明美国通过南北战争避免了国家分裂,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促进了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材料三旨在说明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避免了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厄运,促进了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综上可得出:看法一:改革和革命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看法二:当国家和民族面临困境时,应与时俱进,不断做出积极的改变。
23.(1)“欢欣”: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品质;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社会地位提高;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痛苦”:在工业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尖锐。
(2)措施:建立高科技垃圾焚烧站;更新《京都议定书》,严格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设立气候变化合作基金;发展可再生能源。
(3)认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大力发展科技促进社会发展同时,应注意开发新能源,规避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世界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解决科技带来的新问题。
【详解】(1)“欢欣”: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品质;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社会地位提高;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痛苦”:根据材料“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乘坐汽船游览泰晤士河的场景:汽船在河中冒着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也使河水变得污浊不堪”可以得出工业革命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在工业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严重;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带来的不良影响还有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尖锐。
(2)措施:根据材料二“2000年以来,法国巴黎一个高科技的垃圾焚烧站,焚烧已经过分检的垃圾,用其发电输往国家电网”可以得出全球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建立高科技垃圾焚烧站;根据材料二“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来自193个国家的代表更新了《京都议定书》的内容,规定了更严格的温室气体排放限制”可以得出全球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有更新《京都议定书》,严格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根据材料“2015年,中国专门设立200亿元人民币的气候变化合作基金”可以得出全球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有设立气候变化合作基金;根据材料“2018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3亿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38.3%”可以得出全球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发展可再生能源。
(3)认识: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出,工业革命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所以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大力发展科技促进社会发展同时,应注意开发新能源,规避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环境问题是全人类的问题,所以世界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解决科技带来的新问题。
24.(1)优点: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缺点: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2)特点:范围广;破坏性强;时间长。
(3)看法:无论是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市场经济体制都有它的优势和缺陷,应结合自己的国情,取长补短。
【详解】(1)优点:根据材料一“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可知,苏联实现工业化的优点是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缺点:根据材料一“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可知,苏联实现工业化的缺点是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2)特点:根据材料二“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可知,经济危机特点之一是范围广。根据材料二“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更是超过3000万。”可知,经济危机另外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从1929年—1933年,还有破坏性强。
(3)看法:根据材料一“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和材料二“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管是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市场经济体制,各有其优劣,关键是要结合自己的国情,取长补短。
25.(1)依据: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惨重的代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2)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登陆战役:诺曼底登陆战;根本原因: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对付共同的敌人。
(3)启示:战争没有赢家,反对战争,维护和平;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对付人类共同的敌人。
【详解】(1)依据:根据材料一“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面对战争的惨痛后果,战胜国的胜利失去了意义”可知,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其依据是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2)转折点战役:根据材料二“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苏德战场乃至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之后,苏军易守为攻,转入反攻;德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直至最后灭亡。
登陆战役:根据材料二“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英美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这就是诺曼底登陆战。
根本原因:根据材料二“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各国人民团结起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对付共同的敌人。
(3)启示:根据材料一“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面对战争的惨痛后果,战胜国的胜利失去了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可得出:战争没有赢家,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根据材料二“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可得出: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对付人类共同的敌人。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2022-2023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