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重点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试题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人类发展史上一次巨大的飞跃是食物生产的革命,即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其标志是( )
A.农业的出现 B.商业的产生 C.手工业的产生 D.火的使用
2.随着原始农耕和畜牧业的出现,世界各地开始种植和饲养不同的农作物和牲畜,饮食结构也因而不同,东亚地区很少吃牛肉,但是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材。造成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生存环境不同 B.宗教习俗不同 C.历史传统不同 D.生产方式不同
3.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或是积极培育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或是不断调整劳作方式以保障农业发展。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印第安人培养出了马铃薯、番茄和玉米 B.古希腊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小麦
C.随着古罗马的扩张,小农经济不断发展 D.春秋时期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4.乾隆年间,“居民相率垦山为垄,争种之(玉米)以代米……山家岁倚之,以供半年之粮……数十年来种之者日益多”。由此可见,清朝中期玉米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
A.玉米味道甜美,人们很喜欢 B.清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C.玉米只适合山地种植 D.玉米产量较高,可充当主食
5.早春时节,兰州居民就已品尝到本地产的新鲜草莓。这主要得益于( )
A.食品储藏工艺的完备 B.温室大棚技术的发展
C.冷链物流产业的成熟 D.优质高效化肥的应用
6.18世纪,欧洲很多国家有多个茶馆,还有茶园。许多茶园里都有弯弯曲曲的小径,一个保龄球草地球场,还有一个“大房间”可以举办音乐会和跳舞。有的茶园还以举行化妆狂欢、放烟火、赛马、赌博和举办音乐会成为其特色。这说明了饮茶( )
A.增强了欧洲人民的体质 B.彻底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
C.改变了欧洲的建筑风格 D.丰富了欧洲人的社交娱乐生活
7.宴飨在汉代成为一种风气,有肉有酒,是美好生活的写照,汉代人称他们享用的酒是“天之美禄”,是上苍的恩赐。下图汉画
A.体现了汉代食物生产现状 B.是汉朝鼎盛时代真实写照
C.证实了汉代民众生活水平 D.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发达
8.有学者认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首先需要依靠各国自身努力,加大农业生产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产量。”下列选项中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的是
A.机械通风储粮技术的发展进步 B.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
C.配有自动装置的铧式犁的使用 D.大型农场和养殖场的推广
9.下列生产工具或劳作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出现了人们用纺车纺纱的场景②出现了灌溉工具筒车
③出现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④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①②③ D.①④②③
10.元代王祯《农书》中写道:“凡制此车,先视岸之高下,可用轮之大小,须要轮高于岸,筒贮于槽,乃为得法。……就系竹筒或木筒于轮之一周。水激转轮,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所横水槽,谓之天池,以灌田稻。”该书中记载的古代生产工具是
A.筒车 B.翻车 C.水排 D.坯车
11.下图为1948~1999年美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曲线。战后美国经济出现了三次较长周期的经济繁荣时期,其中造成第三次超长经济增长周期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B.实行“新经济”发展模式
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
12.19世纪后期,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详细诠释了“工业革命”,使这一概念广为人知。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有关其影响表述正确的有( )
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
③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生产工具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直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生产工具的革新可以改变生产的劳作方式,给人类生活带来深刻影响。以下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铁犁牛耕——个体劳作出现 B.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的形成
C.流水作业——垄断组织产生 D.人工智能——企业管理的发展
14.二战后,西方一些传统老工业区,例如美国五大湖地区、德国鲁尔区、伦敦工业区等趋于衰退,很多工厂废弃,机器布满铁锈,被称为铁锈地带,该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B.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
C.国际分工格局的影响 D.国家忽视传统产业升级
15.二战后航天技术有了飞速发展: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第一艘载人飞船飞入太空,1969年美国航天员第一次登上月球,1970年中国“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1年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这表明( )
A.航天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中心 B.中国航天科技水平遥遥领先
C.航天技术领域国际竞争激烈 D.发达国家才能发展航天技术
16.18世纪下半叶世界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在这样一个新的工作场所中,工人们必须听从机器指挥,遵守纪律,养成集体劳动的习惯。这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是( )
A.贸易公司 B.垄断组织 C.工厂制 D.手工工场
17.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例如
A.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B.垄断组织产生
C.黑奴贸易盛行 D.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18.有学者指出:把汉代开辟的从长安通往西方诸国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是站在西方诸国的角度来说的,因为大量的汉唐丝绸织物源源不断地运到那里;站在中国的角度,这条路应称之为玻璃之路,因为大量的玻璃制品从罗马帝国、波斯等沿着这条路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该学者意在说明,古代丝绸之路( )
A.服务于中国贵族对玻璃的需求 B.便利了西方科技在中国传播
C.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D.加快了罗马和波斯帝国扩张
19.在中国古代货币演进历程中,“钱”开始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铜钱大都以 “通宝”“元宝”命名,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这一变化开始于( )
A.隋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20.有学者认为,“公元前两千年,巴比伦的商人和银行家之间就在使用票据和支票;罗马知道开设往来账户,账本上有借方和贷方;伊斯兰国家的商人从十世纪起已知道使用所有信贷工具;中国早在九世纪起就使用庄票。”该学者意在强调( )
A.信贷工具在世界主要文明区域都使用 B.信贷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C.信贷工具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 D.信贷工具扩展了商业贸易活动的领域
21.如图是2017年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邮票中主题活动的核心理念应该是
A.“引进来,走出去” B.“亲、诚、惠、容”
C.“真、实、亲、诚” D.“共商、共建、共享”
22.董仲舒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苏轼提出“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也”。其中所蕴含的外交思想和政策导向体现在( )
A.朝贡贸易 B.蒙古西征 C.西学东渐 D.闭关锁国
23.明朝时期一些商人“与贤士大夫倾盖交欢”;文人士子也逐渐改变不屑与商贾为伍的清高态度,开始从相对封闭的圈子中走出来,出入市井,与商人、名工巧匠、艺人等交游。这反映出当时( )
A.儒家传统观念颠覆 B.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C.城市工商业的繁荣 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废驰
24.唐代后期,长安、扬州等地出现了许多专营钱币存取与贷出的金融机构——柜坊,还出现了有实力的富商经营的“飞钱”,实行货币汇兑业务。材料可用于论证
A.社会商业信用的发展状况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分化
C.坊市间的界限开始被打破 D.货币流通领域发生根本变化
25.下面为1981~2017年世界货物贸易和全球GDP增长率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世界经济开始趋向制度化和体系化 B.国际关系直接决定贸易发展水平
C.国际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D.经济全球化趋势呈现出逆转倾向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26.(26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世纪以后,农作物和动物在美洲和欧亚非大陆之间广泛的、双向的、长期的大交流。据统计,今天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品种源自美洲。印第安人首先培植的玉米在16世纪的欧洲已很常见,但直到17世纪才成为欧洲人的食品。由于有了玉米,原本17世纪下半期出现人口衰退的法国和意大利,到18世纪其人口开始回升。而19世纪中后期,由于爱尔兰的马铃薯出现普遍的枯萎病,导致歉收并引发的大饥荒,成为世界近代史上最严重的饥荒之一。
——据《教师教学用书·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编
材料二 中国往往是大帆船贸易货物的主要来源。就墨西哥及其附近的广大地区的人民来说,大帆船就是中国船,马尼拉就是中国与墨西哥之间的转运站,作为大帆船贸易的最重要商品的中国丝货,都以它为集散地而横渡太平洋。在墨西哥的西班牙人,当无拘无束的谈及菲律宾的时候,有如谈及中华帝国的一个省那样。就马尼拉方面来说,每年航经中国沿海的商船,就是它的繁荣基础。
——选自【美】苏尔兹著《马尼拉大帆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推动农作物和动物在新旧大陆间“大交流”的因素。概述美洲农作物传入欧洲乃至全球的影响。(1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尼拉在当时贸易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予以说明。分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当时中国经济的影响。(12分)
27.(24分)有学者认为,贸易造就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心——边缘”论是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核心观点和立论基础。在世界体系理论中,所谓“中心地区”,是指利用边缘地区提供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生产加工制品以销售牟利,并控制世界经济体中贸易和金融市场运转的地区。……在生产力大发展的基础上,由少数金融寡头垄断的统一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形成,并形成“中心——边缘”的世界经济格局。
——据舒建中《沃勒斯坦“中心——边缘”论述评》等整理
材料二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贸易“中心地区”的演变概况。(8分)
(2)根据材料二,围绕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的关系,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16分)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三学段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答案
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的出现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A项正确;商业是在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产品剩余和私有制而产生的,排除B项;手工业是伴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排除C项;火的使用出现在人类食物采集阶段,排除D项。
2.D【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世界各地开始种植和饲养不同的农作物和牲畜,饮食结构也因而不同,东亚地区很少吃牛肉,但是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材”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东亚地区因农耕需要而惜牛,而西方因地理环境、气候因素等影响下往往重视畜牧业发达,牛成重要食材,造成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深受生产方式不同的影响,D项正确;东西方的确存在生存环境的巨大差异,但这不是造成饮食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宗教习俗”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不能作为根本原因,排除B项;历史传统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作为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3.A【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印第安人培养出了马铃薯、番茄和玉米,A项正确;两河流域的西亚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小麦,排除B项;随着古罗马的扩张,小农经济逐步破产,排除C项;春秋时期铁犁牛耕出现,排除D项。故选A项。
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山家岁倚之,以供半年粮……数十年来种之者日益多”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玉米传入中国,其产量较高,可充当主食,有利于解决粮食问题,在清朝得以推广,D项正确;材料反映玉米产量较高,不能说明玉米味道甜美人民很喜欢,排除A项;清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但材料反映的是玉米的产量高,排除B项;玉米并不是只适合山地种植,排除C项。故选D项。
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早春时节,兰州居民就已品尝到本地产的新鲜草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温室大棚技术的逐渐成熟,人们可以品尝到不同季节农产品和水果,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温室大棚技术,而非食品储藏、冷链物流以及化肥的使用,排除A项、C项和D项。故选B项。
6.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18世纪(欧洲)。据材料“许多茶园里都有弯弯曲曲的小径,一个保龄球草地球场,还有一个“大房间”可以举办音乐会和跳舞……”,可知欧洲国家的茶园可以打保龄球、赛马、赌博等,这说明饮茶丰富了人们的社交娱乐生活,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饮茶对国民体质的影响,排除A项;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民的饮食结构,不能说彻底,排除B项;“改变了欧洲的建筑风格”,以偏概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7.A【详解】材料“酿酒过程”“烩鱼图”体现的是汉代的食物状况,A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汉朝处于的具体时代状况,B排除;当时普通的下层民众是十分贫困的,民主也“有酒有肉”的生活水平说法不符合史实,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8.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B项正确;机械通风储粮技术的发展进步是有利于粮食储存,排除A项;配有自动装置的铧式犁的使用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排除C项;养殖场的推广与提高粮食产量无关,排除D项。
9.B【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①出现了人们用纺车纺纱的场景是汉朝;②出现了灌溉工具筒车是唐朝;③出现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是魏晋南北朝时期;④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是春秋战国时期;故正确顺序是④①③②,B项正确;ACD项排序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10.A【详解】材料“就系竹筒或木筒于轮之一周。水激转轮,众筒兜水”“以灌田稻”是对水利灌溉工具筒车的描述,A项正确;翻车属于人力,排除B项;水排是水力鼓风装置,排除C项;坯车属于手工业成就,排除D项。故选A项。
11.B【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中可以看出,第三次超长经济增长周期是1991年--2005年,其原因是美国采取“新经济”发展模式;A项是战后美国经济出现了三次较长周期的经济繁荣的共同原因;C项是1982年--1990年的原因;D项是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所以答案选B。
12.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促使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这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①正确,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城市中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丛生,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不得不探索社会救济的新方法,以缓和社会矛盾,社区组织开始形成,③正确,C项正确;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与工业革命无直接关系,②错误,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④错误,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从古至今世界范围。结合所学,流水作业不是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C项不符合历史事实,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生产力,使一家一户个体劳作成为可能,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随着机器的使用和推广,工厂制度逐渐形成,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人工智能掀起了企业管理革命,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4.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新兴智能产业不断涌现,使得西方一些传统老工业区趋于衰退,故B项正确;经济全球化指的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资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流动,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与“国际分工格局的影响”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国家忽视传统产业升级”,故D项错误。
15.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苏联、美国和中国等国在航天技术领域竞争激烈,推动了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航天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中心,排除A项;当时航天科技水平遥遥领先的是美苏两国,排除B项;中国不是发达国家,也发展了航天技术,排除D项。故选C项。
16.C【详解】依据材料“18世纪下半叶”可知,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依据材料“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工人们必须听从机器指挥,遵守纪律,养成集体劳动的习惯”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产生了新的工业组织形式,即工厂制,C项正确;贸易公司在新航路开辟后就已经出现,排除A项;垄断组织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项;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组织形式,使用手工劳动,排除D项。故选C项。
17.A【详解】新航路开辟引发了西欧商业革命,世界市场出现,使欧洲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故A项正确;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产生,故B项错误;黑奴贸易盛行是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时期,故C项错误;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是新航路开辟对于世界市场影响,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18.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通过丝绸之路,西方的玻璃制品运到东方,东方的丝绸运到西方,可见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古代丝绸之路上有玻璃制品的贸易,但不能表述为丝绸之路服务于中国贵族对玻璃的需求,这夸大了玻璃制品的贸易在丝绸之路的地位和作用,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当时西方的科学技术并未传播到东方,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丝绸之路与罗马和波斯帝国扩张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9.B【详解】隋代仍使用五铢钱,唐初铸行“开元通宝”钱,此后铜钱大都 以“通宝”“元宝”命名,B项正确;隋朝在唐朝之前,宋代和明代在唐朝之后,排除ACD项。故选B项。
20.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在古代世界巴比伦、罗马、伊斯兰国家和中国的商人都在使用信贷工具而从事商业活动,信贷工具在世界主要文明区域都曾使用,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信贷工具在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改变,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商业活动领域的拓展,排除D项。故选A项。
21.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17年发行的这枚纪念邮票上写有“‘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字样。根据所学可知,“一带一路”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的新动力,故B项正确;“引进来,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战略,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亲、诚、惠、容”是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的理念,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真、实、亲、诚”是对非洲关系的原则,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
2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主张“应当端正与人相交往的态度,不要为了能够从他人那里获取某种好处或达到某种目的,才决定和他人结交”,苏轼提出“中国皇帝不要直接去统治‘夷狄’,并且对于他们的往来也要秉持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二者以儒家传统文化处理对外关系的态度,与朝贡贸易中,中原王朝对于肯称臣朝贡者或册封,或建羁縻州府,或止于朝贡往来,别无其他要求相符合,其目的就是要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并没有其他帝国那种军事、经济的功利要求,A项正确;蒙古西征不符合“去者不追”,排除A项;西学东渐指的是西方新知识、技术、思想等传入中国,排除C项;闭关锁国指闭关自守,严格限制对外交流的一种国家政策,排除D项。
23.C【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一些商人‘与贤士大夫倾盖交欢’;文人士子也逐渐改变不屑与商贾为伍的清高态度,开始从相对封闭的圈子中走出来,出入市井,与商人、名工巧匠、艺人等交游”信息可知,商业发展对当时一些传统观念造成冲击,进而可得出明朝时期城市工商业繁荣,C项正确;明朝时期理学发展到一个体系完备、内涵丰富的新时代,“儒家传统观念颠覆”的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题干材料仅含有士工商信息,“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不能充分体现,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出政府对“重农抑商政策”的态度,排除D项。
24.A【详解】唐代后期,金融业得到发展,出现了飞钱,实行货币汇兑业务,这些金融领域的新变化意味着当时商业信用良好,因此材料可以论证社会商业信用的发展状况,A正确;社会分化与金融领域的发展无关,排除B;题干内容与坊市界限无关,排除C;当时主要的流通货币依然是金属货币,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D。
25.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世界贸易增长率总体上略高于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出口贸易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长率高于GDP表明国际贸易对推动经济增长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C项正确;世界经济开始趋向制度化体系化的标志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成立和关贸总协定的签署,排除A项;“直接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强调世界贸易的发展,无法反映出逆全球化的倾向,排除D项。故选C项。
26.(1)推动因素:新航路开辟;人口的迁移。(4分)
影响:改变传统的饮食结构;增加粮食产量;成为重要粮食来源;促进人口增长;有助于贫瘠地区开发。(10分)
(2)地位:中国与墨西哥之间的转运站(只要提到“转运站”即可)(3分)
说明:运载中国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白银运回马尼拉。(3分)
对中国的影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刺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以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6分)
27.(1)概况: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新格局。(8分)
(2)①论点:世界市场扩展商业贸易的空间。论据:从空间看,世界市场将亚非拉三大洲都纳入其中,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为欧美工业化国家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②论点:世界市场的扩展使商业贸易有了新的发展。论据:商品种类日益丰富、数量剧增,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③论点:商业贸易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展。论据:从时间看,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6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重点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