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湍东镇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月考
历史试卷
一、非选择题,本部分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涂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1.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证据,下列可用于研究“虎门销烟”的最可靠的史料是( )

A.虎门销烟(现代雕塑) B.林则徐等奏报销烟完竣折(奏折)
C.《虎门销烟》连环画 D.《林则徐》电影
2.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3.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林则徐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犯,开展禁烟活动
B.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D.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它同时也是蒋介石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终点,请问这座城市是
A.北平 B.南京 C.武汉 D.上海
5.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实业救国
6.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抗击外来侵略,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①林则徐虎门销烟 ②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③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舰艇撞击日舰④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腐朽衰落
B.英国实力雄厚
C.英军船坚炮利
D.清军武器低劣
8.“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上述内容出自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革命军》
9.在一次校内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示关键词:“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王”,参赛选手根据这些提示,可以判断出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杨秀清 B.李秀成 C.洪秀全 D.石达开
10.1872年,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说:“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这段话反映了(  )
A.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
C.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中国的迅速强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敌视
11.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 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都是为了( )
A.巩固清朝统治 B.向西方学习 C.发展资本主义 D.救亡图存
12.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以下可以证明该观点的史实有( )
①引入机器兴办工厂②成立临时参议院③组建新式军队④开设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1899年,日本驻华公使照会总理衙门,要求清政府不得将福建割让或租借给其他国家。在日本的威逼下,清政府妥协屈服并发表声明:“福建省内及沿海一带均属中国要地,(除日本外)无论何国,中国断不让与或租给。”这一声明发表的背景是( )
A.太平天国控制长江沿岸城镇 B.中国被迫五口通商
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武昌城内新军起义
14.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组织强学会 B.创办《万国公报》
C.康梁发起公车上书 D.光绪颁布《明定国是》昭书
15.小佳因父母工作调动需到上海一所中学就读。如果老师请他查阅当地有关维新变法思想传播的资料,你认为下列刊物中首选的是( )
A.《新青年》 B.《民报》 C.《国闻报》 D.《时务报》
16.戊戌变法失败后,在刑场上悲愤地吟诵自己的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是( )
A.康有为 B.袁世凯 C.梁启超 D.谭嗣同
17.“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材料说明戊戌变法
A.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 B.刺激中国走向革命道路
C.改变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 D.在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18.担任过八国联军总司令的瓦德西在他的回忆录里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
①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计划;③仍须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下图为20世纪初某不平等条约签订后,外国在华驻军地点示意图,据图可推断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条约签订之后的状况( )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二、材料解析题(共3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争爆发原因
材料一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国积极响应。但是列强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修约交涉失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列强侵华罪行
材料二
(2)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上左图)变为断壁残垣(上右图)与哪一战争有关?罪魁祸首是谁?你有何感想?
■抗击外来侵略
(3)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爱国将领、民族英雄,请列举一例抗击外来侵略的典型事例。
22.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对西方列强的认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梁启超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有何不同?
(3)以上材料所反映的运动有何共同的历史作用?
23.【近代化探索】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
(3)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
试卷第4页,共5页
1.B
【详解】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一手史料即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能反映历史真实的材料;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一般带有作者的主观意见,不能客观完整的反映历史真实。“林则徐等奏报销烟完竣折(奏折)”属于一手史料,也是研究“虎门销烟”的最可靠的史料,B项正确;现代雕塑、连环画、电影均属于后人加工,属于二手史料,排除AC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分别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并于随后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因此,年代尺学习的主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B项正确;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爆发的时间分别是1840年、1894年和1900年,排除ACD项。故选B项。
3.B
【详解】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对鸦片战争进行的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属于历史评价,故B符合题意;林则徐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犯,开展禁烟活动属于史实陈述,排除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属于史实陈述,排除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属于史实陈述,排除D。故选B。
4.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的终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同英国在南京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的终结。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5.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内忧外患问题亟待解决。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引起的,排除A项;公车上书、实业救国都发生在甲午战后,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6.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此举大大抑制了英国在中国的鸦片交易,沉重打击了英国资产阶级在中国的贸易掠夺,展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和觉醒意识,故①项正确。 1851年,洪秀全发动反清起义。帝国主义怕太平天国威胁到自己的利益,清政府则畏惧太平天国威胁自己的统治,所以他们联合起来成立“洋枪队”与太平军作战,太平军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英雄气概,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气焰,故②项正确。1894年9月17日,中日黄海海战爆发,战中,邓世昌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连连击中日舰。弹药用尽后,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此时,炮弹不幸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使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牺牲,③项正确。1900年夏,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在清军配合下,沿途狙击敌人,侵略军遭到义和团的猛烈袭击,④项正确,①②③④表述都正确,D项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是错误的,排除ABC项。故选D项。
7.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由于清朝腐朽衰落,最终导致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故A符合题意;英国实力雄厚和英军船坚炮利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客观原因,故排除B和C;清军武器低劣属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D。故本题选A。
【点睛】解本题的关键是题干中“根本原因”一词,B、C、D属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8.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 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
9.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0年未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等人组成的领导集团经过多年的筹备后,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组织发动对清廷的武装起义,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并将其改为天京,天王称号是洪秀全加给自己的,C项正确;杨秀清是东王,与题干“天王”不符,排除A项;李秀成是忠王,与题干“天王”不符,排除B项;石达开是翼王,与题干“天王”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由“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可以看出,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令人惊讶,中国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B项正确;甲午战争失败是1895年,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项;1872年的中国没有迅速强大,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前期中国的不同阶级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都向西方学习,企图找到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所以这一系列的学习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D正确;巩固清朝统治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排除A;向西方学习是途径,不是目的,排除B;洋务运动的是巩固清朝统治,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排除C。故选D。
12.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内容包括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为了适应洋务运动需要,培养人才,洋务派还开始新式学堂;在军事上,洋务派建立了新式陆海军。所以,能证明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史实是①③④,C项正确;成立临时参议院是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时的措施,②与洋务运动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福建省内及沿海一带均属中国要地,(除日本外)无论何国,中国断不让与或租给。”表明福建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体现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C项正确;太平天国于1864年失败,且与日本驻华公使照会总理衙门的内容无关,排除A项;中国被迫五口通商指的是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与日本提出的照会无关,排除B项;武昌城内新军起义指的是1911年的武昌起义,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C项正确;组织强学会、创办《万国公报》、光绪颁布《明定国是》昭书都是在维新变法运动开始后的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D项正确;《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之一,排除A项;《民报》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排除B项;《国闻报》是天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报刊,排除C项。故选D项。
16.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谭嗣同是维新派的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在临刑前,谭嗣同吟诵自己的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成为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D项正确;康有为和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者,戊戌变法失败后两人逃亡海外,没有为变法而流血牺牲,排除AC项;由于袁世凯的告密,慈禧发动政变,维新变法宣告失败,袁世凯没有为变法而流血牺牲,排除B项。故选D项。
17.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延续性”可知,戊戌变法影响了后面的中国革命运动,故A符合题意;戊戌变法的失败,促使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即革命,所以,戊戌变法的失败与中国走向革命的道路有一定的联系,但这不能说戊戌变法直接刺激中国走向革命道路,故B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没有改变中国政治体制,中国仍然是封建君主制,故C不符合题意;D项是戊戌变法的作用,表述没有错误,但是与题中描述戊戌变法对以后革命运动的影响不符合,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C
【详解】根据材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对义和团运动的感慨。义和团运动让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使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列强需要扶持清政府以华制华,所以①③④均符合题意,C项正确;①③④均符合题意,A项不完整,排除A项;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看,侵占殖民地是其目的,灭亡中国是其追求,列强并未放弃灭亡中国的计划,②不符合题意,BD项都包含②,排除BD项。故选C项。
19.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20世纪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应是《辛丑条约》,1901年 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 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一条款规定: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所以就出现了题干中外国在华驻军地点示意图。D项正确;《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842年,此时非20世纪初,排除A项;《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860年,此时非20世纪初,排除B项;《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895年,此时是19世纪末,非20世纪初,排除C项。故选D项。
20.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进入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也就是题文说的“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所以此题选C。
21.(1)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西方列强提出了修约的要求,但被清政府断然拒绝。
(2)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罪魁祸首:英法联军。感想:火烧圆明园不仅是列强侵华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清政府的腐朽及封建制度的落后是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火烧圆明园不仅给中华文明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不会被欺凌。
(3)事例: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虎门抗英,壮烈牺牲;陈化成吴淞抗英,力竭牺牲。(言之有理,符合题意,一例即可)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国积极响应。但是列强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西方列强提出了修约的要求,但被清政府断然拒绝。
(2)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所以曾被称之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罪魁祸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所以罪魁祸首是英法联军。感想:根据所学可知,火烧圆明园不仅是列强侵华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清政府的腐朽及封建制度的落后是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火烧圆明园不仅给中华文明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不会被欺凌。
(3)事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如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是民族英雄;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攻虎门,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兵奋起抵抗,受伤十多处,最后战死在炮台上;陈化成吴淞抗英,力竭牺牲。
22.(1)认识:洋务派认为西方列强强大的原因是先进技术,没有认识到他们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先进。
(2)不同: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3)作用:促进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促进近代化进程。
【详解】(1)认识:据材料一“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认为西方列强强大的原因是先进技术,没有认识到他们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先进。
(2)不同:据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主张“维新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3)作用:材料一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材料二反映的是戊戌变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都促进社会思想的解放,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3.(1)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回答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为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为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等等也可。);戊戌变法为资产阶级思想传播奠定了基础(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2)洋务派、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
(3)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意思接近,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主要的政治派别有: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是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由此可以归纳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是: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答案第6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7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湍东镇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