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2017-2018学年人教版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他”是( )
A.黄帝 B.禹 C.舜 D.启
【答案】B
【解析】【分析】相传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大禹治水与建立夏朝。
2.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制代替……制,……天下变成……天下。”你知道残缺部分是什么吗( )
A.禅让制,选举制;家,公 B.世袭制,禅让制;公,家
C.禅让制,世袭制;公,家 D.选举制,禅让制;公,家
【答案】B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之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开始实行世袭制,取代了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使得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3.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
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春秋争霸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周之间的战争,根据课本所学选择C项,BDA项 不符合题意要求。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知识点。
4.香港某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提到:“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材料中的“诸侯”产生于(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奴隶制
【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朝建立后,为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并规定了诸侯享有的权力和对周王应尽的义务。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官职为世袭。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原则的理解和识记,掌握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的政治制度和产生的历史影响。
5.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
A.国人暴动 B.周平王东迁洛邑
C.齐桓公成为霸王 D.韩赵魏三家分晋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平王东迁是历史学家划分时段的重要事件,亦是周朝国势的转折点。平王迁都之后的周朝被称为东周,而由周武王立国至周幽王被杀的时期则称为西周。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不能担当共主的责任,诸侯势力不断状大。因为平王是由申侯拥立的,间接犯了弑父罪名,开始得不到诸侯的尊重。而且,周天子无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须依赖诸侯国保护,致周天子地位不断衰落,最终形成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其他三项都是春秋时期的事件。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6.下图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是( )
A.司母戊鼎 B.利簋 C.毛公鼎 D.四羊方尊
【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大器具是司母戊鼎 。B项利簋是西周早期青铜器;C项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D项四羊方尊虽然也是商朝的青铜器,但其出土地点是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所以BC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关于古代的青铜文明,学生还要知道,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司母戊鼎因鼎内腹内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四羊方尊和青铜立人像也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
7.(2016七上·泰兴期中)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图片所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出现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汉字的演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点。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渊源关系。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点。
8.下列成就中最大程度地解放了人力,推动农业快速发展的是( )
A.青铜铸造 B.铁制农具的使用
C.牛耕技术的推广 D.兴修水利工程
【答案】C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A项与农业发展无关;B项铁制农具的使用虽节省了人力,但并未完全解放人力;D项兴修水利工程推动农业快速发展,但也没有解放人力;只有C项牛耕技术的推广既解放了人力,又推动农业快速发展,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9.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
A.开始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 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答案】D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国家的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周王势微,诸侯争霸,经过春秋时期各国的兼并与斗争,促进各国、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不同族属间的接触与融合。经过这一时期的大动荡、大改组,几百个小国逐渐归并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等七个大国和它们周围的十几个小国,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少,D项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ABC三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的理解。
10.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陈、蔡、虢、卫四国军队讨伐郑国,反而被郑国打得大败,周桓王的手臂也被射伤,从此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以上事件可以说明( )
A.春秋时期分封制度开始渐趋瓦解
B.有些强大的卿大夫自立为诸侯
C.战国时期大国之间频繁兼并混战
D.礼仪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答案】A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属于春秋时期,所以材料中公元前707年处于春秋时期,根据材料中叙述的周桓王大败,威信一落千丈这个事件说明诸侯争霸的时代的开启,周朝时期的分封制开始走向瓦解。分析选项BD不符合题意,C项时间不符合。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1.(2016七上·桂林期末)《论语》云:管仲相(辅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晋文公称霸 B.楚庄王称霸 C.齐桓公称霸 D.秦穆公称霸
【答案】C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齐桓公统治时期,任命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实现了齐国的富国强兵,使得齐桓公能够首先称霸。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齐桓公称霸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管仲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管仲通过改革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12.(2016七上·灵璧期中)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答案】D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中留下的成语,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社会特点。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
13.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答案】D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统治,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因此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4.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答案】D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按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因此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本题难度适中。
15.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时,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被国君派往地方任职的官吏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禁止土地自由买卖
【答案】D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了土地私,,废除了土地公有制,故D项不正确,其他选项叙述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商鞅变法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16.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下列历史人物中,主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禹 B.李冰 C.商鞅 D.李春
【答案】B
【知识点】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应该是秦国时期,这一时期秦国的著名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是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7.(2017·襄城模拟)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
A. 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核心思想是仁,与题意不符;法家核心思想是主张法治;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好与坏辩证认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即道家著名论题,与题意相符;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题意不符。故应选C项。
【点评】本题考查道家思想相关知识。
18.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作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
【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韩非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因为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提倡法治,主张改革。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韩非相关的知识点。本题难度适中。
19.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的时期莫过于汉唐”。这里“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C.法家思想受到国君赏识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各派就战争和统治者如何统治人民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0.(2017·句容模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系( )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私学的兴盛
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下,私学的兴盛,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题目给出的四个内容都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关。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
二、综合题
21.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材料二 如图。
(1)两则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
(2)周天子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些人?他们对周天子有哪些义务?
(3)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说说这种政治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1)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宗亲、功臣;他们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等义务。
(3)西周通过分封制,巩固了统治,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个材料涉及到的知识点是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⑵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封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当诸侯。他们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士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⑶依据所学知识归纳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在初期确实起到积极作用,国家得到有效的管理,边远地区也到开发,国家越来越强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封制的有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22.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请你仔细分辨两幅图片,哪一张是春秋形势图,哪一张是战国形势图?
(2)观察两幅图片,看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有什么变化?
(3)从图上可以看到无论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都有著名的重大战役发生。你能比较出这些战役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吗?
(4)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诸侯混战局面,主要是由于西周实行的哪种制度所埋下的祸根?图一、图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案】(1)图一是春秋形势图,图二是战国形势图。
(2)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晋,分裂成了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国;有些春秋时期的诸侯国被大国所吞并,到战国时已经不存在了。
(3)春秋时期的战争目的是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而战国时期的战争以兼并为主要目的。
(4)分封制;控制了全国广大地区,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进而使西周成为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知识点】春秋争霸;战国七雄;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解析】【分析】⑴本小题考查的是历史识图读图能力。观察图一,可见图中有很多的诸侯国,如齐、鲁、晋、燕、吴、越、秦、楚等,他们很多都是西周分封制下较为古老的诸侯国,还有城濮等地名,可判定为春秋争霸形式图;而图二中没有晋国、宋国等国,多了韩、赵、魏三国,可知是战国初期三家分晋,出现了秦、楚、燕、齐、和韩、赵、魏三国并立的局面,是为战国七雄,故为战国时期形势图。
⑵本小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的形势变化。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是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经过争霸,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稍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了田氏齐国,说明有些春秋时期的诸侯国被大国所吞并,到战国时已经不存在了。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⑶本小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目的。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是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吴王圔闾等,因此春秋时期的战争目的是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经过争霸,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稍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了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为频繁,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役,就发生在这一时期。春秋是奴隶社会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战争以由单纯的争夺土地和人口过渡到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地主阶级统治而进行争霸,因此战国时期的战争以兼并为主要目的,但二者都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
⑷本小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分封土地和人口给贵族子弟和功臣等,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一来可以拱卫中央王室,二来可以加强对地方边疆的控制。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有齐、鲁、燕、楚、晋等。诸侯平时替周王镇守疆域,战时派兵随从作战,这样有利于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进而使西周成为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延续了近八百年,表现出了惊人的稳定性。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3.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与此同时,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
——岳麓版《选修一》
材料二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材料三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上的变革的最重要的表现是什么?
(2)材料二“商鞅之法”开始于哪一年?请写出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写两点)。这次变法给秦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3)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三,归纳韩非子的主张。
(4)“商鞅之法”的主要内容中,哪一点符合材料三中韩非子的主张?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
【答案】(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时间:公元前356年。
内容: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④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⑤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法家;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4)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知识点】商鞅变法;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容“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可知,春秋时期经济上的变革的最重要的表现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公元前356年。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④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⑤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商鞅变法的影响是: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以概括出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⑷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和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分析可知,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体现了韩非子的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主张。关于改革的启示,属于开放性知识,言之有理即可。如: 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点评】商鞅变法的知识点是考试的高频考点,掌握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影响等知识。关于百家争鸣,需要掌握各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并能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做链接,掌握知识点的相同之处。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②,居其所③而众星共④之。”
[注释]①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②北辰:北极星。③所:处所,位置。④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材料二 他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该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材料三 他认为:法治比德治更适合于当时社会,因为社会发展变化了,一切事物也随之变化,因此具体措施也应改变。
材料四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请完成表格。
材料序号 观点所属学派 学派代表人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答案】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墨家;墨子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可知这是孔子的观点,属于儒家学说的观点,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道家的思想,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根据材料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法家的思想,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根据材料四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墨家的思想,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墨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七年级历史2017-2018学年人教版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他”是( )
A.黄帝 B.禹 C.舜 D.启
2.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制代替……制,……天下变成……天下。”你知道残缺部分是什么吗( )
A.禅让制,选举制;家,公 B.世袭制,禅让制;公,家
C.禅让制,世袭制;公,家 D.选举制,禅让制;公,家
3.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
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春秋争霸
4.香港某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提到:“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材料中的“诸侯”产生于(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奴隶制
5.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
A.国人暴动 B.周平王东迁洛邑
C.齐桓公成为霸王 D.韩赵魏三家分晋
6.下图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是( )
A.司母戊鼎 B.利簋 C.毛公鼎 D.四羊方尊
7.(2016七上·泰兴期中)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图片所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出现的是( )
A.
B.
C.
D.
8.下列成就中最大程度地解放了人力,推动农业快速发展的是( )
A.青铜铸造 B.铁制农具的使用
C.牛耕技术的推广 D.兴修水利工程
9.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
A.开始出现铁制农具和牛耕 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10.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陈、蔡、虢、卫四国军队讨伐郑国,反而被郑国打得大败,周桓王的手臂也被射伤,从此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以上事件可以说明( )
A.春秋时期分封制度开始渐趋瓦解
B.有些强大的卿大夫自立为诸侯
C.战国时期大国之间频繁兼并混战
D.礼仪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11.(2016七上·桂林期末)《论语》云:管仲相(辅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晋文公称霸 B.楚庄王称霸 C.齐桓公称霸 D.秦穆公称霸
12.(2016七上·灵璧期中)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13.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14.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15.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时,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被国君派往地方任职的官吏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禁止土地自由买卖
16.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下列历史人物中,主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禹 B.李冰 C.商鞅 D.李春
17.(2017·襄城模拟)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
A. 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8.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作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
19.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的时期莫过于汉唐”。这里“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C.法家思想受到国君赏识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20.(2017·句容模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系( )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私学的兴盛
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二、综合题
21.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材料二 如图。
(1)两则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
(2)周天子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些人?他们对周天子有哪些义务?
(3)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说说这种政治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2.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请你仔细分辨两幅图片,哪一张是春秋形势图,哪一张是战国形势图?
(2)观察两幅图片,看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有什么变化?
(3)从图上可以看到无论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都有著名的重大战役发生。你能比较出这些战役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吗?
(4)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诸侯混战局面,主要是由于西周实行的哪种制度所埋下的祸根?图一、图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23.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与此同时,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
——岳麓版《选修一》
材料二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材料三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上的变革的最重要的表现是什么?
(2)材料二“商鞅之法”开始于哪一年?请写出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写两点)。这次变法给秦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3)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三,归纳韩非子的主张。
(4)“商鞅之法”的主要内容中,哪一点符合材料三中韩非子的主张?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②,居其所③而众星共④之。”
[注释]①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②北辰:北极星。③所:处所,位置。④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材料二 他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该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材料三 他认为:法治比德治更适合于当时社会,因为社会发展变化了,一切事物也随之变化,因此具体措施也应改变。
材料四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请完成表格。
材料序号 观点所属学派 学派代表人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相传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大禹治水与建立夏朝。
2.【答案】B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之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开始实行世袭制,取代了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使得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3.【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周之间的战争,根据课本所学选择C项,BDA项 不符合题意要求。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知识点。
4.【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朝建立后,为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并规定了诸侯享有的权力和对周王应尽的义务。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官职为世袭。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原则的理解和识记,掌握不同时期采取的不同的政治制度和产生的历史影响。
5.【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平王东迁是历史学家划分时段的重要事件,亦是周朝国势的转折点。平王迁都之后的周朝被称为东周,而由周武王立国至周幽王被杀的时期则称为西周。平王东迁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不能担当共主的责任,诸侯势力不断状大。因为平王是由申侯拥立的,间接犯了弑父罪名,开始得不到诸侯的尊重。而且,周天子无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须依赖诸侯国保护,致周天子地位不断衰落,最终形成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其他三项都是春秋时期的事件。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6.【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大器具是司母戊鼎 。B项利簋是西周早期青铜器;C项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D项四羊方尊虽然也是商朝的青铜器,但其出土地点是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所以BC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关于古代的青铜文明,学生还要知道,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司母戊鼎因鼎内腹内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四羊方尊和青铜立人像也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
7.【答案】C
【知识点】汉字的演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点。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渊源关系。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点。
8.【答案】C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A项与农业发展无关;B项铁制农具的使用虽节省了人力,但并未完全解放人力;D项兴修水利工程推动农业快速发展,但也没有解放人力;只有C项牛耕技术的推广既解放了人力,又推动农业快速发展,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9.【答案】D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国家的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周王势微,诸侯争霸,经过春秋时期各国的兼并与斗争,促进各国、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不同族属间的接触与融合。经过这一时期的大动荡、大改组,几百个小国逐渐归并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等七个大国和它们周围的十几个小国,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少,D项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ABC三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的理解。
10.【答案】A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属于春秋时期,所以材料中公元前707年处于春秋时期,根据材料中叙述的周桓王大败,威信一落千丈这个事件说明诸侯争霸的时代的开启,周朝时期的分封制开始走向瓦解。分析选项BD不符合题意,C项时间不符合。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1.【答案】C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齐桓公统治时期,任命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实现了齐国的富国强兵,使得齐桓公能够首先称霸。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齐桓公称霸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管仲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管仲通过改革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12.【答案】D
【知识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中留下的成语,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社会特点。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
13.【答案】D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统治,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因此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4.【答案】D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按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因此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本题难度适中。
15.【答案】D
【知识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了土地私,,废除了土地公有制,故D项不正确,其他选项叙述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商鞅变法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16.【答案】B
【知识点】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应该是秦国时期,这一时期秦国的著名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是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7.【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核心思想是仁,与题意不符;法家核心思想是主张法治;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好与坏辩证认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即道家著名论题,与题意相符;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题意不符。故应选C项。
【点评】本题考查道家思想相关知识。
18.【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韩非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因为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提倡法治,主张改革。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韩非相关的知识点。本题难度适中。
19.【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各派就战争和统治者如何统治人民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0.【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下,私学的兴盛,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题目给出的四个内容都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关。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
21.【答案】(1)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宗亲、功臣;他们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等义务。
(3)西周通过分封制,巩固了统治,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个材料涉及到的知识点是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⑵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封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当诸侯。他们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士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⑶依据所学知识归纳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在初期确实起到积极作用,国家得到有效的管理,边远地区也到开发,国家越来越强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封制的有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22.【答案】(1)图一是春秋形势图,图二是战国形势图。
(2)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晋,分裂成了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国;有些春秋时期的诸侯国被大国所吞并,到战国时已经不存在了。
(3)春秋时期的战争目的是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而战国时期的战争以兼并为主要目的。
(4)分封制;控制了全国广大地区,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进而使西周成为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知识点】春秋争霸;战国七雄;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解析】【分析】⑴本小题考查的是历史识图读图能力。观察图一,可见图中有很多的诸侯国,如齐、鲁、晋、燕、吴、越、秦、楚等,他们很多都是西周分封制下较为古老的诸侯国,还有城濮等地名,可判定为春秋争霸形式图;而图二中没有晋国、宋国等国,多了韩、赵、魏三国,可知是战国初期三家分晋,出现了秦、楚、燕、齐、和韩、赵、魏三国并立的局面,是为战国七雄,故为战国时期形势图。
⑵本小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的形势变化。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是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经过争霸,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稍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了田氏齐国,说明有些春秋时期的诸侯国被大国所吞并,到战国时已经不存在了。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⑶本小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目的。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是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吴王圔闾等,因此春秋时期的战争目的是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经过争霸,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稍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了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为频繁,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役,就发生在这一时期。春秋是奴隶社会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战争以由单纯的争夺土地和人口过渡到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地主阶级统治而进行争霸,因此战国时期的战争以兼并为主要目的,但二者都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
⑷本小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分封土地和人口给贵族子弟和功臣等,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一来可以拱卫中央王室,二来可以加强对地方边疆的控制。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有齐、鲁、燕、楚、晋等。诸侯平时替周王镇守疆域,战时派兵随从作战,这样有利于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进而使西周成为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延续了近八百年,表现出了惊人的稳定性。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3.【答案】(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时间:公元前356年。
内容: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④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⑤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法家;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4)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知识点】商鞅变法;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容“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可知,春秋时期经济上的变革的最重要的表现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公元前356年。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④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⑤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商鞅变法的影响是: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以概括出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⑷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和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分析可知,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体现了韩非子的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主张。关于改革的启示,属于开放性知识,言之有理即可。如: 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点评】商鞅变法的知识点是考试的高频考点,掌握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影响等知识。关于百家争鸣,需要掌握各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并能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做链接,掌握知识点的相同之处。
24.【答案】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墨家;墨子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可知这是孔子的观点,属于儒家学说的观点,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道家的思想,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根据材料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法家的思想,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根据材料四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墨家的思想,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墨子。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