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四川省自贡市2021-2022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四川省自贡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2020·黔西南)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2.(2021七上·新化期中)历史图片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  )

A.元谋人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河姆渡居民
3.(2021七上·自贡期末)2021年中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以“四海同心祭始祖,共同富裕启华章”为主题。华夏儿女祭拜黄帝,主要因为他(  )
A.发明文字、编制了乐谱 B.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
C.曾经打败过炎帝和蚩尤 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4.(2021七上·自贡期末)《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天下为家”始于(  )
A.炎黄 B.商朝 C.夏朝 D.秦朝
5.(2021七上·自贡期末)据学者研究,发现龙骨上的符号是古文字,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职等,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6.(2021七上·自贡期末)中国古代手工业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如图文物能够代表商周时期手工业水平的是(  )
A.司(后)母戊鼎 B.蜀郡铁锸
C.景德镇青花瓷 D.松江棉布
7.(2021七上·自贡期末)如图示意的是西周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8.(2021七上·自贡期末)一位同学在单元复习后整理了下面的笔记。他复习的内容所属历史时期是(  )
政治方面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经济方面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文化方面 学术思想活跃
A.史前时期 B.夏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9.(2021七上·自贡期末)据《华阳国志 蜀志》记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主要得益于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  )
A.都江堰 B.驰道 C.灵渠 D.大运河
10.(2021七上·莆田期中)《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  )
A.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B.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
C.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D.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11.(2021七上·自贡期末)“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与此相关的思想流派是(  )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12.(2021七上·自贡期末)如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
A.秦朝 B.汉朝 C.夏朝 D.商朝
13.(2021七上·自贡期末)秦统一后制定笔画规整的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统一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小篆
14.(2021七上·自贡期末)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
A.巨鹿之战 B.大泽乡起义 C.黄巾起义 D.淝水之战
15.(2021七上·自贡期末)“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诗句中“破釜沉舟”击败秦军主力为推翻秦王朝的统治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
A.刘邦 B.项羽 C.商鞅 D.孙膑
16.(2021七上·自贡期末)示意图直观地反映历史现象。对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的作用解释准确的是(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加速了国家分裂
C.增强了诸侯势力 D.扩大了王国疆域
17.(2021七上·自贡期末)观察如图的“讲经图”(汉代画像砖),这是哪一位皇帝在位时兴办太学的实证(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光武帝 D.秦始皇
18.(2021七上·自贡期末)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张骞通西域
19.(2021七上·自贡期末)东汉初年,刘秀采取整顿吏治、释放奴婢、减轻刑罚等措施。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0.(2021七上·自贡期末)东汉中期以后,大权由太后任用亲戚和皇帝任用亲信轮流把持,据此东汉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1.(2021·营口)公元前60年,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归属西汉中央政权。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班超出使西域 D.丝绸之路的开辟
22.(2020·无锡)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了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蔡伦排名第四。蔡伦排名靠前,是因为他(  )
A.发明了指南针 B.发明了火药
C.改进了印刷术 D.改进了造纸术
23.(2021七上·自贡期末)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我国古代中医药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被誉为“医圣”的是(  )
A.华佗 B.顾恺之 C.王羲之 D.张仲景
24.(2021七上·自贡期末)我市历史学科准备组织“精读一本书”活动。为了解秦汉历史,你可以推荐同学们阅读(  )
A. B.
C. D.
25.(2021·菏泽)整理表格是我们历史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表反映的战役应是(  )
时间 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役特点 以少胜多
战役结果 孙刘联军取得胜利
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6.(2021七上·自贡期末)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全国统一
B.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战乱频繁,破坏经济
27.(2022·广东一模)《晋书 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由此可知(  )
A.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B.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28.(2021七上·自贡期末)《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其作者被誉为“书圣”。该作品的作者是(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钟繇 D.胡昭
29.(2019·临沂)如图所示历史人物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其中领先世界近千年的一项成果是(  )
A.圆周率的计算 B.《大明历》的创制
C.指南车的制造 D.千里船的制造
30.(2021七上·自贡期末)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位于山西大同的是(  )
A.敦煌莫高窟 B.龙门石窟 C.云冈石窟 D.大足石刻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
31.(2021七上·自贡期末)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七年级上册的历史学习搜集了多种史料,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活动。
【史书记载历史】
材料一: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李贽《藏书》
【文物见证历史】
材料二:如图所示
【地图了解历史】
材料三:如图所示
(1)“并吞战国,海内为一”指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的理解。
(2)史料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请写出材料二的史料类型。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两项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请将上图路线中的A、B两处填写完整。如图所示路线的开通与哪一人物有关?这条路线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
32.(2021七上·自贡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歌谣:齐国君王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材料二:及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三:如图所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其反映的历史时期。分析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的“商君”是谁?依据材料指出其变法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分析其变法的影响。
(3)材料三的两幅图与北魏时期哪一重大改革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反映的历史现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不符合题意;
C. 《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不符合题意;
D. 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来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理解,只有理解,才能顺利回答。
2.【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我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农作物粟,使用彩陶,典型代表有半坡人面鱼纹盆。故B符合题意;
云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未过定居生活,不符合题意,排除A;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未过定居生活,不符合题意,排除C;
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难度适中,熟悉课本插图,注意图片中的关键词,掌握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特征即可作答。
3.【答案】D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D是正确的选项;
黄帝没有发明文字、编制了乐谱,排除A项;
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大禹,排除B项;
曾经打败过炎帝和蚩尤不是黄帝受华夏儿女祭拜的原因,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黄帝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黄帝的贡献。
4.【答案】C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任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世袭制,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5.【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甲骨文记载了商朝的历史。
6.【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司(后)母戊鼎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所以A符合题意;
从“蜀郡”可知,B出现于春秋战国,不符合商周时期,排除;
青花瓷是元代的,排除C;
松江棉布是元代出现的,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7.【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图片所示是西周的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政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B项正确;ACD都不是材料反映的制度,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C
【知识点】春秋争霸;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发展;文化上,学术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C项正确;ABD时间与题干无关,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A
【知识点】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主持在岷江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A项正确;BCD都与李冰无关,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都江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选项中的工程的相关知识。
10.【答案】D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A. 崇尚“自然”,主张“无为”,不符合题意;
B. 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 ,不符合题意;
C.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可以看出,他认为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都是相对的,这说明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细心读材料,读懂题干含义进行理解回答,这是文言文,要注意理解其含义。
11.【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反映了孔子以德治国的思想。故与此相关的思想流派是儒家。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他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C项正确;ABD主张的思想都与材料不符,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儒家学派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反映的思想主旨。
12.【答案】A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为巩固统一,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嬴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A项正确;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13.【答案】D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秦统一后制定笔画规整的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统一的文字是小篆。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D项正确;ABC与题意不符,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了解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
14.【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B项正确;ACD都与题意不符,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是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地位。
15.【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河,项羽破釜沉舟,巨鹿一战,大破秦军。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军取得大败秦军主力的决定性战役。诗句中“破釜沉舟”击败秦军主力为推翻秦王朝的统治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项羽。B项正确;ACD的人物都与题干描述无关,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在于知道巨鹿之战的知识。
16.【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这样削弱诸侯国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观察题干图片及图片中的文字可知,这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推恩令”,这样加强了中央集权,选项A符合题意;BCD都与题意不符,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武帝时期颁布的“推恩令”的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图片反映的信息。
17.【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西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讲经图”(汉代画像砖)反映的正是汉武帝(刘彻)时期兴办太学的历史。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讲经图”(汉代画像砖)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汉武帝推崇儒学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汉武帝确定儒学独尊地位的史实。
18.【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如图所示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独崇儒术。汉武帝在位时,诸子百家的思想还比较活跃,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崇儒术”,使儒学居于独尊地位,成为此后整个汉代以至两千年封建社会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C项正确;
统一文字是秦始皇实行的措施,排除A项;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实行的措施,排除B项;
张骞通西域不属于思想方面的措施,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的相关历史史实。解题关键是了解各个选项实施的时间和所处的领域。
19.【答案】B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故B项正确;文景之治是指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均与题干“刘秀”不符,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武中兴局面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不同治世所对应的皇帝。
20.【答案】D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项正确;ABC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与影响。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信息。
21.【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评价汉武帝
【解析】【分析】A.张骞出使西域,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班超出使西域,不符合题意;
D.丝绸之路的开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最基础的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2.【答案】D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A.发明了指南针,不符合史实;
B.发明了火药,不符合史实;
C. 改进了印刷术 ,不符合史实;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为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基础知识要牢记。
23.【答案】D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选项D符合题意;
华佗被称为“神医”,排除A项;
顾恺之是画家,排除B项;
王羲之是书法家,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张仲景的医学成就的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在于了解各个选项人物的称呼和擅长的领域。
24.【答案】B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
【解析】【分析】《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论语》出现在春秋时期;《大唐西域记》出现在唐朝;《红楼梦》出现在清朝。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史记》的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在于了解每本书的内容。
25.【答案】D
【知识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解析】【分析】A.牧野之战,不符合题意;
B.巨鹿之战,不符合题意;
C.官渡之战,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 208 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决战,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失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比如时间等,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
26.【答案】A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分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局部的统一,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BCD不符合实际,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三国鼎立的有关内容。解题的关键在于对三国鼎立作出正确评价。
27.【答案】B
【知识点】东晋的兴亡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材料“《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北民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南方经济发展迅速,所以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知道材料反映的是南方经济发展迅速。本题考查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8.【答案】A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解析】【分析】东晋的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王羲之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选项A符合题意;BCD与材料无关,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在于了解不同书法家的代表作品。
29.【答案】A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祖冲之画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的主要成就是圆周率的计算,领先了世界近千年,A选项符合题意;
《大明历》的创制属于祖冲之的立法成就,不符合材料信息,B选项排除;
CD选项不符合材料中描述的成就,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祖冲之的成就进行分析即可。
30.【答案】C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解析】【分析】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选项C符合题意;
敦煌莫高窟在甘肃敦煌,排除A项;
龙门石窟在河南洛阳,排除B项;
大足石刻在重庆,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的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在于了解不同的古迹所处的位置。
31.【答案】(1)事件: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理解: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实物史料;措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A长安;B欧洲;张骞;意义: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西方交往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知识点】秦灭六国;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张骞的历史贡献;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并吞战国,海内为一”指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对“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的理解是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材料二的史料类型是实物史料;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是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图路线是丝绸之路,图中的A、B分别是长安、欧洲。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张骞有关,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西方交往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故答案为:
(1)事件: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理解: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实物史料;措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A长安;B欧洲;张骞;意义: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西方交往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的建立、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等相关史实。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里提取关键信息。
32.【答案】(1)春秋时期。原因:任用贤才管仲为相;进行军事、内政、生产等方面的改革;顺应当时政治形势,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
(2)商鞅。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功者授予爵位土地。影响: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交融。(民族交流、交往,民族关系融洽等)
【知识点】春秋争霸;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齐国君王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时期是春秋时期。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管仲改革中,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从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商君”是商鞅。依据材料“及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可知,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功者授予爵位土地。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的两幅图与北魏时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关。根据“胡人汉服图”“汉人胡食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民族交融。
故答案为:
(1)春秋时期。原因:任用贤才管仲为相;进行军事、内政、生产等方面的改革;顺应当时政治形势,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
(2)商鞅。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功者授予爵位土地。影响: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交融。(民族交流、交往,民族关系融洽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的措施以及历史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及民族交融等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里提取关键信息,结合所学作答。
四川省自贡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2020·黔西南)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不符合题意;
C. 《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不符合题意;
D. 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来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理解,只有理解,才能顺利回答。
2.(2021七上·新化期中)历史图片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  )

A.元谋人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河姆渡居民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我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农作物粟,使用彩陶,典型代表有半坡人面鱼纹盆。故B符合题意;
云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未过定居生活,不符合题意,排除A;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未过定居生活,不符合题意,排除C;
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难度适中,熟悉课本插图,注意图片中的关键词,掌握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特征即可作答。
3.(2021七上·自贡期末)2021年中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以“四海同心祭始祖,共同富裕启华章”为主题。华夏儿女祭拜黄帝,主要因为他(  )
A.发明文字、编制了乐谱 B.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
C.曾经打败过炎帝和蚩尤 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答案】D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D是正确的选项;
黄帝没有发明文字、编制了乐谱,排除A项;
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大禹,排除B项;
曾经打败过炎帝和蚩尤不是黄帝受华夏儿女祭拜的原因,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黄帝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黄帝的贡献。
4.(2021七上·自贡期末)《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天下为家”始于(  )
A.炎黄 B.商朝 C.夏朝 D.秦朝
【答案】C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任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世袭制,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5.(2021七上·自贡期末)据学者研究,发现龙骨上的符号是古文字,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职等,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解析】【分析】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甲骨文记载了商朝的历史。
6.(2021七上·自贡期末)中国古代手工业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如图文物能够代表商周时期手工业水平的是(  )
A.司(后)母戊鼎 B.蜀郡铁锸
C.景德镇青花瓷 D.松江棉布
【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司(后)母戊鼎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所以A符合题意;
从“蜀郡”可知,B出现于春秋战国,不符合商周时期,排除;
青花瓷是元代的,排除C;
松江棉布是元代出现的,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7.(2021七上·自贡期末)如图示意的是西周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图片所示是西周的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政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B项正确;ACD都不是材料反映的制度,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2021七上·自贡期末)一位同学在单元复习后整理了下面的笔记。他复习的内容所属历史时期是(  )
政治方面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经济方面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文化方面 学术思想活跃
A.史前时期 B.夏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答案】C
【知识点】春秋争霸;战国七雄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发展;文化上,学术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C项正确;ABD时间与题干无关,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2021七上·自贡期末)据《华阳国志 蜀志》记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主要得益于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  )
A.都江堰 B.驰道 C.灵渠 D.大运河
【答案】A
【知识点】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主持在岷江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A项正确;BCD都与李冰无关,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都江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选项中的工程的相关知识。
10.(2021七上·莆田期中)《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  )
A.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B.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
C.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D.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答案】D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A. 崇尚“自然”,主张“无为”,不符合题意;
B. 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 ,不符合题意;
C.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可以看出,他认为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都是相对的,这说明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细心读材料,读懂题干含义进行理解回答,这是文言文,要注意理解其含义。
11.(2021七上·自贡期末)“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与此相关的思想流派是(  )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反映了孔子以德治国的思想。故与此相关的思想流派是儒家。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他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C项正确;ABD主张的思想都与材料不符,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儒家学派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反映的思想主旨。
12.(2021七上·自贡期末)如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
A.秦朝 B.汉朝 C.夏朝 D.商朝
【答案】A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为巩固统一,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嬴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A项正确;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13.(2021七上·自贡期末)秦统一后制定笔画规整的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统一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小篆
【答案】D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分析】秦统一后制定笔画规整的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统一的文字是小篆。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D项正确;ABC与题意不符,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了解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
14.(2021七上·自贡期末)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
A.巨鹿之战 B.大泽乡起义 C.黄巾起义 D.淝水之战
【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B项正确;ACD都与题意不符,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是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地位。
15.(2021七上·自贡期末)“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诗句中“破釜沉舟”击败秦军主力为推翻秦王朝的统治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
A.刘邦 B.项羽 C.商鞅 D.孙膑
【答案】B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解析】【分析】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河,项羽破釜沉舟,巨鹿一战,大破秦军。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军取得大败秦军主力的决定性战役。诗句中“破釜沉舟”击败秦军主力为推翻秦王朝的统治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项羽。B项正确;ACD的人物都与题干描述无关,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在于知道巨鹿之战的知识。
16.(2021七上·自贡期末)示意图直观地反映历史现象。对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的作用解释准确的是(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加速了国家分裂
C.增强了诸侯势力 D.扩大了王国疆域
【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这样削弱诸侯国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观察题干图片及图片中的文字可知,这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推恩令”,这样加强了中央集权,选项A符合题意;BCD都与题意不符,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武帝时期颁布的“推恩令”的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图片反映的信息。
17.(2021七上·自贡期末)观察如图的“讲经图”(汉代画像砖),这是哪一位皇帝在位时兴办太学的实证(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光武帝 D.秦始皇
【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西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讲经图”(汉代画像砖)反映的正是汉武帝(刘彻)时期兴办太学的历史。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讲经图”(汉代画像砖)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汉武帝推崇儒学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汉武帝确定儒学独尊地位的史实。
18.(2021七上·自贡期末)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张骞通西域
【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如图所示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独崇儒术。汉武帝在位时,诸子百家的思想还比较活跃,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崇儒术”,使儒学居于独尊地位,成为此后整个汉代以至两千年封建社会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C项正确;
统一文字是秦始皇实行的措施,排除A项;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实行的措施,排除B项;
张骞通西域不属于思想方面的措施,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的相关历史史实。解题关键是了解各个选项实施的时间和所处的领域。
19.(2021七上·自贡期末)东汉初年,刘秀采取整顿吏治、释放奴婢、减轻刑罚等措施。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B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故B项正确;文景之治是指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均与题干“刘秀”不符,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武中兴局面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不同治世所对应的皇帝。
20.(2021七上·自贡期末)东汉中期以后,大权由太后任用亲戚和皇帝任用亲信轮流把持,据此东汉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答案】D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项正确;ABC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与影响。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信息。
21.(2021·营口)公元前60年,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归属西汉中央政权。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班超出使西域 D.丝绸之路的开辟
【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评价汉武帝
【解析】【分析】A.张骞出使西域,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班超出使西域,不符合题意;
D.丝绸之路的开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最基础的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2.(2020·无锡)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了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蔡伦排名第四。蔡伦排名靠前,是因为他(  )
A.发明了指南针 B.发明了火药
C.改进了印刷术 D.改进了造纸术
【答案】D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A.发明了指南针,不符合史实;
B.发明了火药,不符合史实;
C. 改进了印刷术 ,不符合史实;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为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基础知识要牢记。
23.(2021七上·自贡期末)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我国古代中医药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被誉为“医圣”的是(  )
A.华佗 B.顾恺之 C.王羲之 D.张仲景
【答案】D
【知识点】张仲景、华佗及其医学成就
【解析】【分析】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选项D符合题意;
华佗被称为“神医”,排除A项;
顾恺之是画家,排除B项;
王羲之是书法家,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张仲景的医学成就的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在于了解各个选项人物的称呼和擅长的领域。
24.(2021七上·自贡期末)我市历史学科准备组织“精读一本书”活动。为了解秦汉历史,你可以推荐同学们阅读(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
【解析】【分析】《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论语》出现在春秋时期;《大唐西域记》出现在唐朝;《红楼梦》出现在清朝。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史记》的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在于了解每本书的内容。
25.(2021·菏泽)整理表格是我们历史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表反映的战役应是(  )
时间 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役特点 以少胜多
战役结果 孙刘联军取得胜利
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答案】D
【知识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解析】【分析】A.牧野之战,不符合题意;
B.巨鹿之战,不符合题意;
C.官渡之战,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 208 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决战,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失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比如时间等,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识记回答。
26.(2021七上·自贡期末)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全国统一
B.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战乱频繁,破坏经济
【答案】A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分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局部的统一,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BCD不符合实际,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三国鼎立的有关内容。解题的关键在于对三国鼎立作出正确评价。
27.(2022·广东一模)《晋书 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由此可知(  )
A.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B.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答案】B
【知识点】东晋的兴亡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材料“《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北民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南方经济发展迅速,所以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知道材料反映的是南方经济发展迅速。本题考查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8.(2021七上·自贡期末)《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其作者被誉为“书圣”。该作品的作者是(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钟繇 D.胡昭
【答案】A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解析】【分析】东晋的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王羲之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选项A符合题意;BCD与材料无关,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在于了解不同书法家的代表作品。
29.(2019·临沂)如图所示历史人物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其中领先世界近千年的一项成果是(  )
A.圆周率的计算 B.《大明历》的创制
C.指南车的制造 D.千里船的制造
【答案】A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祖冲之画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的主要成就是圆周率的计算,领先了世界近千年,A选项符合题意;
《大明历》的创制属于祖冲之的立法成就,不符合材料信息,B选项排除;
CD选项不符合材料中描述的成就,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祖冲之的成就进行分析即可。
30.(2021七上·自贡期末)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位于山西大同的是(  )
A.敦煌莫高窟 B.龙门石窟 C.云冈石窟 D.大足石刻
【答案】C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解析】【分析】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选项C符合题意;
敦煌莫高窟在甘肃敦煌,排除A项;
龙门石窟在河南洛阳,排除B项;
大足石刻在重庆,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的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在于了解不同的古迹所处的位置。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
31.(2021七上·自贡期末)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七年级上册的历史学习搜集了多种史料,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活动。
【史书记载历史】
材料一: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李贽《藏书》
【文物见证历史】
材料二:如图所示
【地图了解历史】
材料三:如图所示
(1)“并吞战国,海内为一”指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的理解。
(2)史料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请写出材料二的史料类型。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两项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请将上图路线中的A、B两处填写完整。如图所示路线的开通与哪一人物有关?这条路线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1)事件: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理解: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实物史料;措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A长安;B欧洲;张骞;意义: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西方交往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知识点】秦灭六国;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张骞的历史贡献;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并吞战国,海内为一”指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对“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的理解是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材料二的史料类型是实物史料;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是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图路线是丝绸之路,图中的A、B分别是长安、欧洲。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张骞有关,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西方交往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故答案为:
(1)事件:公元前221年嬴政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理解: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实物史料;措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A长安;B欧洲;张骞;意义: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西方交往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的建立、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等相关史实。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里提取关键信息。
32.(2021七上·自贡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歌谣:齐国君王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材料二:及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三:如图所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其反映的历史时期。分析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的“商君”是谁?依据材料指出其变法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分析其变法的影响。
(3)材料三的两幅图与北魏时期哪一重大改革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反映的历史现象。
【答案】(1)春秋时期。原因:任用贤才管仲为相;进行军事、内政、生产等方面的改革;顺应当时政治形势,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
(2)商鞅。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功者授予爵位土地。影响: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交融。(民族交流、交往,民族关系融洽等)
【知识点】春秋争霸;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齐国君王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时期是春秋时期。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管仲改革中,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从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商君”是商鞅。依据材料“及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可知,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功者授予爵位土地。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的两幅图与北魏时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关。根据“胡人汉服图”“汉人胡食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民族交融。
故答案为:
(1)春秋时期。原因:任用贤才管仲为相;进行军事、内政、生产等方面的改革;顺应当时政治形势,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
(2)商鞅。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功者授予爵位土地。影响: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交融。(民族交流、交往,民族关系融洽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的措施以及历史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及民族交融等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里提取关键信息,结合所学作答。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四川省自贡市2021-2022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