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南京条约》签订后,一名清朝官员描绘了战后北京景象:“议和之后,北京城恢复了往日的热闹繁华,真是大雨过后忘了响雷。沿海战事,人人避讳,绝口不提,即使茶馆酒店,也大书‘免谈时事’四字,正如写诗做赋也有所禁止一样。”以上材料表明(  )
A.《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B.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C.中国社会开始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绝大部分清朝朝野官民并没有从鸦片战争中警醒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材料“ 沿海战事,人人避讳,绝口不提,即使茶馆酒店,也大书‘免谈时事’四字,正如写诗做赋也有所禁止一样 ”体现的是鸦片战争并未惊醒沉睡中的中国人,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侧重对材料分析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这是一幅缺失了标题的历史地图,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这幅地图的标题应该是(  )
A.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 B.英法联军入侵京津形势图
C.中日甲午战争形式图 D.八国联军侵华形势图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从天津北塘登陆,沿运河前往北京,其中清政府在通州八里桥进行了一场阻击战,最后以失败告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B选项符合题意。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并未攻入北京,A选项排除。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北京并未发生战役,C选项排除。
八国联军侵华的路线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进行分析即可。
3.(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1853年定都天京以后的洪秀全大兴土木,广选美女,大讲排场,至天京陷落的11年间,未出天京城门一步,只一次乘坐64人抬的大轿离开天王府,前去东王府看望生病的杨秀清。11年间只发出25份诏书,基本不理朝政,却对后宫美人写了476首诗。这一切表明,天平天国运动(  )
A.体现了农民战争的新特点 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必然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 D.根本不具备一点革命性质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 1853年定都天京以后的洪秀全大兴土木,广选美女,大讲排场 ”描述的是太平天国领导人的奢侈腐化生活,强调的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选项符合题意。
太平天国运动属于旧式的农民起义,A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打击中外反动势力,B选项排除。
D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1853年定都天京以后的洪秀全大兴土木,广选美女,大讲排场 ”,体现的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进行分析即可。
4.(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我们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哪些是史实,哪些是结论。下列属于“结论”的是(  )
A.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B.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 D.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结论是对历史事件的总结概括,因此B选项属于历史结论。
ACD选项属于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史学研究,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史论和史实定义的理解。
5.(2017·扬州模拟)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其最大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自强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口号,洋务派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科技达到富国强兵,维护通知的目的,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企图通过改良发展资本主义.
C辛亥革命不属于晚晴的新政措施.
D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此时清朝已经被推翻。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6.(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学习历史要对历史史实进行比较。《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相比,最大不同是(  )
A.割地 B.赔款 C.开埠通商 D.投资办厂
【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最大的不同就是《马关条约》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到资本输出的阶段,其中投资设厂最能体现这一特点,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属于二者的特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对比,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7.(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这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辛丑条约》的内容反映了上述现象的是(  )
A.赔白银4.5亿两
B.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答案】B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材料“ 在这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强调的是中国司法主权的丧失,其中《辛丑条约》中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的条款最能体现这一特点,B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排除。
B选项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
D选项标志着清政府处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强调的是主权的丧失,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8.(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为中国近代史开辟了道路
B.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公车上书”可知这是知识分子的公车上书事件,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B选项符合题意。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选项排除。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选项排除。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结合公车上书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9.(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有人说武昌起义是“一个烟头引发的革命”:革命党人孙武因吸烟烟头掉落,引爆自制炸弹,招致搜捕,从而形势紧迫。面对搜捕,革命党人群龙无首,无奈之下,几名士兵仓促举事,首义成功。以上材料表明(  )
A.没有这个烟头就没有武昌起义 B.武昌起义成功具有很大偶然性
C.孙中山亲自领导了武昌起义 D.武昌起义得到各省的迅速响应
【答案】B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材料“ 武昌起义是“一个烟头引发的革命” ”强调的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B选项符合题意。
武昌起义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材料夸大了烟头的作用,A选项排除。
孙中山并未亲自领导武昌起义,C选项排除。
D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武昌起义是“一个烟头引发的革命” ”,夸大了烟头对辛亥革命的重要性,结合辛亥革命进行分析即可。
10.(2016八上·纳雍期中)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其“新”表现在(  )
A.宣传“尊孔读经” B.宣传维新变法
C.宣传推翻清王朝 D.宣传民主、科学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题目直接说明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考查这次运动“新”的主要表现,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的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前以提倡民主和科学这两面大旗及新文学、新道德反对尊孔复古逆流为主要内容;十月革命后转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与两面大旗。
11.(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学者齐卫平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也是(  )
A.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
C.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D.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地方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国最早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因此思想解放较早,群众基础好,A选项符合题意。
辛亥革命的爆发地点是武昌,B选项排除。
北京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C选项排除。
北京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条约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12.(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2013年8月27日,台湾国民党党史馆举行乔迁暨揭幕仪式,馆内陈列大量珍贵的资料,如:毛泽东在1924年6月兼任农民运动讲习所长时,写给农民部长甘乃光的亲笔书:国民党当年发给毛泽东的薪水单;还有周恩来、董必武、李大钊、陈独秀等中共重要领导人物的亲笔史料。这些文物(  )
A.是研究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重要史料
B.见证了国共斗争的激烈性与残酷性
C.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重要史料
D.见证了国共合作抗日的伟大历程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毛泽东在1924年6月兼任农民运动讲习所长时,写给农民部长甘乃光的亲笔书 ”、“ 国民党当年发给毛泽东的薪水单 ”可以判断出是这些事件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A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未涉及国共之间的斗争,B选项排除。
材料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无关,C选项排除。
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的时间是1937年后,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3.(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2016年是长征胜利结束80周年,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惠州某学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以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
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之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甲 错误,AB选项排除。
叶挺并未参与攻打武昌的战斗, 丙 错误,C选项排除。
乙、丁 表述符合史实,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长征,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长征的经过进行分析即可。
14.(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德国人约翰·拉贝用日记记录了他亲眼目睹的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如图)。《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一手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  )
A.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B.日记时间的一致性
C.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D.日记内容的丰富性
【答案】C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贝日记》 属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因此史料价值最高,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不能作为一手史料的依据,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考查的是史料辨析,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15.(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近代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中文报纸创刊于(  )
A.北京 B.上海 C.天津 D.广州
【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近代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中文报纸创刊是《申报》,创刊于上海,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申报》的发展进行分析即可。
16.(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宋庆龄在《华北之行的印象》(1949年)中写道:“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典礼是在北京天安门巨大的广场上举行的。一片跳跃欢呼的红色的海,全城人民都出来参加了。”对文中“果实”理解正确的是(  )
A.“果实”指的是中国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B.“果实”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C.“果实”指的是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果实”指的中华民国
【答案】B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1949年”、“ 典礼是在北京天安门巨大的广场上举行的 ”可以判断出果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选项符合题意。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C选项排除。
D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新中国成立,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和历史意义进行分析即可。
17.(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这张“土地房产所有证”的颁发(如图),表明当时的农民基本实现了(  )
A.耕者有其田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51年、土地房产所有证 ”可以判断出这是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A选项符合题意。
农业合作化开始于1953—1956年,B选项排除。
人民公社化时间是1958年后,C选项排除。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间是1978年后,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951年、土地房产所有证”,结合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18.(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6月12日,在经过了长达68年的政治、军事相互敌对之后,朝美两国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了历史性的会晤(如图),双方迈出了和平的关键一步。朝美两国的相互敌对始于(  )
A.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C.1950年美国海空军侵入朝鲜 D.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美关系恶化最初开始于朝鲜战争的爆发,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以朝美关系发展为背景,主要考查的是朝鲜战争,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
19.(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以上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答案】D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可知内容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D选项符合题意。
AC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生产资料的变革,排除。
B选项具有临时约法的性质,后被54宪法取代,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54宪法的准确把握。
20.(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十三大召开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C选项符合题意。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A选项排除。
土改的完成,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B选项排除。
十三大主要阐述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21.(2018八下·惠城期末)“他们离开校园,走向街头,在‘造反有理’的口号下,很快发展到抄家、打人、砸物。无数优秀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知识分子、民主人士和各级干部遭到批斗。国家陷入混乱。”文中的“他们”是指(  )
A.“红卫兵” B.“走资派” C.“四人帮” D.“改革派”
【答案】A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生后,红卫兵运动最初是走上街头破四旧,在‘造反有理’的口号下,很快发展到抄家、打人、砸物。无数优秀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知识分子、民主人士和各级干部遭到批斗。A项符合题意;
“走资派”是文革中被批斗的对象,B项不合题意;
“四人帮”是文革中的反革命集团。C项不合题意;
文革中的造反派和“改革”中的“改革派”大多数是一脉相承的,“改革派”为实现他们的愿望而拥护改革,成了改革派。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文化大革命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抓住题干信息很容易判断出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此可知是红卫兵。
22.(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印证(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材料“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 ”体现的过分夸大事物的属性,这主要和大跃进中的浮夸风有关,B选项符合题意。
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A选项排除。
人民公社的典型特征是大规模集体生产和大办公众食堂,C选项排除。
文革的主旋律是阶级斗争,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 ”,强调的是不切实际的吹牛现象,结合大跃进的特征进行分析即可。
23.(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1971年10月的美国《纽约日报》一期发表了一张名为《乔的笑》的经典照片,并夸张地写道“乔的笑”“把联合国议事大厅的玻璃都震碎了。”对“乔的笑”认识正确的(  )
A.嘲笑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失败
B.对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报以冷笑
C.中国重返联合国难掩内心激动的大笑
D.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会心一笑
【答案】C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乔的笑 ”、“ 把联合国议事大厅的玻璃都震碎了 ”可判断出乔冠华对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事情特别高兴,C选项符合题意。
朝鲜战争的发生时间是在20世纪50年代,A选项排除。
B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重返联合国,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4.(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共中央于1992年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发展乡镇企业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十四大提出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与十四大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十四大的内容,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十四大的内容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25.(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人到美国去,非常羡慕美国人外出基本不带钱包,一张小小的银行卡就搞定一切消费;而这几年来中国的美国人则非常羡慕中国人用手机就能搞定一切消费,他们自己还在使用多少年前的银行卡。这一对比说明(  )
A.中国终于成功超越了美国 B.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C.中国掌握了世界科技的核心 D.中国的手机优于美国的手机
【答案】B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材料“ 而这几年来中国的美国人则非常羡慕中国人用手机就能搞定一切消费,他们自己还在使用多少年前的银行卡 ”体现的是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B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1分,共25分)
26.(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官员耆英等人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停泊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战舰“皋华丽”号上签约,条约签订时原无定名,史籍中又称《江宁条约》
——徐梁伯、蒋顺兴《江苏通史·晚清卷》
材料二: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
材料三:“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率先喊出来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把兴中会的纲领概括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材料四:下列三幅不同年份的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三次会议
1921年 1935年 1945年
材料五: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并为此而做出了种种努力,全系由民族生存的点出发。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这次事变。
——毛泽东《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
(1)材料一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在割地方面是如何规定的?这场战争使得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3)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华民国,从而结束了延续二千多年的什么制度?其胜利果实最终被谁篡夺?
(4)材料四三幅图片,哪一幅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会议?请结合会议的内容说明“一代伟人毛泽东从这里崛起”。
(5)材料五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何重大意义?通过以上回答,对于我们面临民族前途抉择时有何重要启示?
【答案】(1)割香港岛给英国。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自强;(或维护清朝统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或引进西方军事技术或学习外国利器)。
(3)封建君主专制。袁世凯。
(4)图二;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5)历史事件:西安事变。重大意义: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重要启示: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等。
【知识点】洋务运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遵义会议;西安事变;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官员耆英等人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停泊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战舰“皋华丽”号上签约 ”可判断出该战争是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材料“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体现的是方法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是在辛亥革命后,最终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5)根据材料“ 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 ”可知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启示需要从民族利益的角度展开论述。
故答案为:(1) 割香港岛给英国。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自强;(或维护清朝统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或引进西方军事技术或学习外国利器)。
(3) 封建君主专制。袁世凯。
(4) 图二;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5) 历史事件:西安事变。重大意义: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重要启示: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7.(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中国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耀眼的经济奇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综合研判世界发展的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我要明确告诉大家,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材料三:见下图《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材料四: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打开的?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要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引导农民采取哪种途径确立了“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开始实行哪一新的经济体制?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并指出上海浦东的开发有何重要的作用?
(4)依据材料四,请说出中国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或它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2)途径:农业合作化运动或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特点: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作用:上海浦东成为国际化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促使上海浦东新区的迅速崛起;形成了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等
(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次会议召开的重要影响体现为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农业生产资料的改革主要是通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体现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上。
(3)根据材料“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是 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 。浦东开放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浦东的崛起、新区的形成、辐射整个长江等。
(4)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原因主要和改革对生产力的解放有重要关系。
故答案为:(1) 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或它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2) 途径:农业合作化运动或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3)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作用:上海浦东成为国际化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促使上海浦东新区的迅速崛起;形成了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等 。
(4)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南京条约》签订后,一名清朝官员描绘了战后北京景象:“议和之后,北京城恢复了往日的热闹繁华,真是大雨过后忘了响雷。沿海战事,人人避讳,绝口不提,即使茶馆酒店,也大书‘免谈时事’四字,正如写诗做赋也有所禁止一样。”以上材料表明(  )
A.《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B.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C.中国社会开始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绝大部分清朝朝野官民并没有从鸦片战争中警醒
2.(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这是一幅缺失了标题的历史地图,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这幅地图的标题应该是(  )
A.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 B.英法联军入侵京津形势图
C.中日甲午战争形式图 D.八国联军侵华形势图
3.(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1853年定都天京以后的洪秀全大兴土木,广选美女,大讲排场,至天京陷落的11年间,未出天京城门一步,只一次乘坐64人抬的大轿离开天王府,前去东王府看望生病的杨秀清。11年间只发出25份诏书,基本不理朝政,却对后宫美人写了476首诗。这一切表明,天平天国运动(  )
A.体现了农民战争的新特点 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必然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 D.根本不具备一点革命性质
4.(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我们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哪些是史实,哪些是结论。下列属于“结论”的是(  )
A.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B.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 D.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5.(2017·扬州模拟)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其最大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6.(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学习历史要对历史史实进行比较。《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相比,最大不同是(  )
A.割地 B.赔款 C.开埠通商 D.投资办厂
7.(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这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辛丑条约》的内容反映了上述现象的是(  )
A.赔白银4.5亿两
B.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8.(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为中国近代史开辟了道路
B.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9.(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有人说武昌起义是“一个烟头引发的革命”:革命党人孙武因吸烟烟头掉落,引爆自制炸弹,招致搜捕,从而形势紧迫。面对搜捕,革命党人群龙无首,无奈之下,几名士兵仓促举事,首义成功。以上材料表明(  )
A.没有这个烟头就没有武昌起义 B.武昌起义成功具有很大偶然性
C.孙中山亲自领导了武昌起义 D.武昌起义得到各省的迅速响应
10.(2016八上·纳雍期中)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其“新”表现在(  )
A.宣传“尊孔读经” B.宣传维新变法
C.宣传推翻清王朝 D.宣传民主、科学
11.(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学者齐卫平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也是(  )
A.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
C.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D.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地方
12.(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2013年8月27日,台湾国民党党史馆举行乔迁暨揭幕仪式,馆内陈列大量珍贵的资料,如:毛泽东在1924年6月兼任农民运动讲习所长时,写给农民部长甘乃光的亲笔书:国民党当年发给毛泽东的薪水单;还有周恩来、董必武、李大钊、陈独秀等中共重要领导人物的亲笔史料。这些文物(  )
A.是研究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重要史料
B.见证了国共斗争的激烈性与残酷性
C.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重要史料
D.见证了国共合作抗日的伟大历程
13.(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2016年是长征胜利结束80周年,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惠州某学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以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
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之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14.(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德国人约翰·拉贝用日记记录了他亲眼目睹的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如图)。《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一手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  )
A.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B.日记时间的一致性
C.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D.日记内容的丰富性
15.(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近代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中文报纸创刊于(  )
A.北京 B.上海 C.天津 D.广州
16.(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宋庆龄在《华北之行的印象》(1949年)中写道:“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典礼是在北京天安门巨大的广场上举行的。一片跳跃欢呼的红色的海,全城人民都出来参加了。”对文中“果实”理解正确的是(  )
A.“果实”指的是中国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B.“果实”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C.“果实”指的是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果实”指的中华民国
17.(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这张“土地房产所有证”的颁发(如图),表明当时的农民基本实现了(  )
A.耕者有其田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6月12日,在经过了长达68年的政治、军事相互敌对之后,朝美两国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了历史性的会晤(如图),双方迈出了和平的关键一步。朝美两国的相互敌对始于(  )
A.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C.1950年美国海空军侵入朝鲜 D.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19.(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以上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20.(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共十三大召开
21.(2018八下·惠城期末)“他们离开校园,走向街头,在‘造反有理’的口号下,很快发展到抄家、打人、砸物。无数优秀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知识分子、民主人士和各级干部遭到批斗。国家陷入混乱。”文中的“他们”是指(  )
A.“红卫兵” B.“走资派” C.“四人帮” D.“改革派”
22.(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印证(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23.(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1971年10月的美国《纽约日报》一期发表了一张名为《乔的笑》的经典照片,并夸张地写道“乔的笑”“把联合国议事大厅的玻璃都震碎了。”对“乔的笑”认识正确的(  )
A.嘲笑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失败
B.对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报以冷笑
C.中国重返联合国难掩内心激动的大笑
D.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会心一笑
24.(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共中央于1992年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发展乡镇企业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
25.(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人到美国去,非常羡慕美国人外出基本不带钱包,一张小小的银行卡就搞定一切消费;而这几年来中国的美国人则非常羡慕中国人用手机就能搞定一切消费,他们自己还在使用多少年前的银行卡。这一对比说明(  )
A.中国终于成功超越了美国 B.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C.中国掌握了世界科技的核心 D.中国的手机优于美国的手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1分,共25分)
26.(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官员耆英等人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停泊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战舰“皋华丽”号上签约,条约签订时原无定名,史籍中又称《江宁条约》
——徐梁伯、蒋顺兴《江苏通史·晚清卷》
材料二: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
材料三:“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率先喊出来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把兴中会的纲领概括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材料四:下列三幅不同年份的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三次会议
1921年 1935年 1945年
材料五: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并为此而做出了种种努力,全系由民族生存的点出发。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这次事变。
——毛泽东《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
(1)材料一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在割地方面是如何规定的?这场战争使得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3)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华民国,从而结束了延续二千多年的什么制度?其胜利果实最终被谁篡夺?
(4)材料四三幅图片,哪一幅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会议?请结合会议的内容说明“一代伟人毛泽东从这里崛起”。
(5)材料五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何重大意义?通过以上回答,对于我们面临民族前途抉择时有何重要启示?
27.(2018九上·惠州开学考)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中国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耀眼的经济奇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综合研判世界发展的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我要明确告诉大家,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材料三:见下图《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材料四: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打开的?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要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引导农民采取哪种途径确立了“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开始实行哪一新的经济体制?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并指出上海浦东的开发有何重要的作用?
(4)依据材料四,请说出中国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材料“ 沿海战事,人人避讳,绝口不提,即使茶馆酒店,也大书‘免谈时事’四字,正如写诗做赋也有所禁止一样 ”体现的是鸦片战争并未惊醒沉睡中的中国人,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侧重对材料分析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从天津北塘登陆,沿运河前往北京,其中清政府在通州八里桥进行了一场阻击战,最后以失败告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B选项符合题意。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并未攻入北京,A选项排除。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北京并未发生战役,C选项排除。
八国联军侵华的路线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进行分析即可。
3.【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材料“ 1853年定都天京以后的洪秀全大兴土木,广选美女,大讲排场 ”描述的是太平天国领导人的奢侈腐化生活,强调的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选项符合题意。
太平天国运动属于旧式的农民起义,A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打击中外反动势力,B选项排除。
D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1853年定都天京以后的洪秀全大兴土木,广选美女,大讲排场 ”,体现的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进行分析即可。
4.【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结论是对历史事件的总结概括,因此B选项属于历史结论。
ACD选项属于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史学研究,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史论和史实定义的理解。
5.【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自强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口号,洋务派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科技达到富国强兵,维护通知的目的,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企图通过改良发展资本主义.
C辛亥革命不属于晚晴的新政措施.
D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此时清朝已经被推翻。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6.【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最大的不同就是《马关条约》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到资本输出的阶段,其中投资设厂最能体现这一特点,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属于二者的特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对比,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7.【答案】B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材料“ 在这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强调的是中国司法主权的丧失,其中《辛丑条约》中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的条款最能体现这一特点,B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排除。
B选项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
D选项标志着清政府处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强调的是主权的丧失,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8.【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公车上书”可知这是知识分子的公车上书事件,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B选项符合题意。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选项排除。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选项排除。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结合公车上书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9.【答案】B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材料“ 武昌起义是“一个烟头引发的革命” ”强调的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B选项符合题意。
武昌起义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材料夸大了烟头的作用,A选项排除。
孙中山并未亲自领导武昌起义,C选项排除。
D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武昌起义是“一个烟头引发的革命” ”,夸大了烟头对辛亥革命的重要性,结合辛亥革命进行分析即可。
10.【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题目直接说明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考查这次运动“新”的主要表现,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的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前以提倡民主和科学这两面大旗及新文学、新道德反对尊孔复古逆流为主要内容;十月革命后转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与两面大旗。
11.【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国最早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因此思想解放较早,群众基础好,A选项符合题意。
辛亥革命的爆发地点是武昌,B选项排除。
北京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C选项排除。
北京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条约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12.【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国共合作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毛泽东在1924年6月兼任农民运动讲习所长时,写给农民部长甘乃光的亲笔书 ”、“ 国民党当年发给毛泽东的薪水单 ”可以判断出是这些事件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A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未涉及国共之间的斗争,B选项排除。
材料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无关,C选项排除。
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的时间是1937年后,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3.【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甲 错误,AB选项排除。
叶挺并未参与攻打武昌的战斗, 丙 错误,C选项排除。
乙、丁 表述符合史实,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长征,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长征的经过进行分析即可。
14.【答案】C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贝日记》 属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因此史料价值最高,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不能作为一手史料的依据,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考查的是史料辨析,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15.【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近代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中文报纸创刊是《申报》,创刊于上海,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申报》的发展进行分析即可。
16.【答案】B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1949年”、“ 典礼是在北京天安门巨大的广场上举行的 ”可以判断出果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选项符合题意。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C选项排除。
D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新中国成立,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和历史意义进行分析即可。
17.【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51年、土地房产所有证 ”可以判断出这是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A选项符合题意。
农业合作化开始于1953—1956年,B选项排除。
人民公社化时间是1958年后,C选项排除。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间是1978年后,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951年、土地房产所有证”,结合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18.【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美关系恶化最初开始于朝鲜战争的爆发,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以朝美关系发展为背景,主要考查的是朝鲜战争,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
19.【答案】D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可知内容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D选项符合题意。
AC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生产资料的变革,排除。
B选项具有临时约法的性质,后被54宪法取代,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54宪法的准确把握。
20.【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C选项符合题意。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A选项排除。
土改的完成,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B选项排除。
十三大主要阐述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21.【答案】A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生后,红卫兵运动最初是走上街头破四旧,在‘造反有理’的口号下,很快发展到抄家、打人、砸物。无数优秀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知识分子、民主人士和各级干部遭到批斗。A项符合题意;
“走资派”是文革中被批斗的对象,B项不合题意;
“四人帮”是文革中的反革命集团。C项不合题意;
文革中的造反派和“改革”中的“改革派”大多数是一脉相承的,“改革派”为实现他们的愿望而拥护改革,成了改革派。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文化大革命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抓住题干信息很容易判断出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此可知是红卫兵。
22.【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材料“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 ”体现的过分夸大事物的属性,这主要和大跃进中的浮夸风有关,B选项符合题意。
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A选项排除。
人民公社的典型特征是大规模集体生产和大办公众食堂,C选项排除。
文革的主旋律是阶级斗争,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 ”,强调的是不切实际的吹牛现象,结合大跃进的特征进行分析即可。
23.【答案】C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乔的笑 ”、“ 把联合国议事大厅的玻璃都震碎了 ”可判断出乔冠华对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事情特别高兴,C选项符合题意。
朝鲜战争的发生时间是在20世纪50年代,A选项排除。
B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重返联合国,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4.【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十四大提出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与十四大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十四大的内容,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十四大的内容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25.【答案】B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材料“ 而这几年来中国的美国人则非常羡慕中国人用手机就能搞定一切消费,他们自己还在使用多少年前的银行卡 ”体现的是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B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6.【答案】(1)割香港岛给英国。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自强;(或维护清朝统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或引进西方军事技术或学习外国利器)。
(3)封建君主专制。袁世凯。
(4)图二;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5)历史事件:西安事变。重大意义: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重要启示: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等。
【知识点】洋务运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遵义会议;西安事变;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官员耆英等人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停泊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战舰“皋华丽”号上签约 ”可判断出该战争是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材料“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体现的是方法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是在辛亥革命后,最终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5)根据材料“ 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 ”可知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启示需要从民族利益的角度展开论述。
故答案为:(1) 割香港岛给英国。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自强;(或维护清朝统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或引进西方军事技术或学习外国利器)。
(3) 封建君主专制。袁世凯。
(4) 图二;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5) 历史事件:西安事变。重大意义: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重要启示: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7.【答案】(1)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或它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2)途径:农业合作化运动或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特点: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作用:上海浦东成为国际化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促使上海浦东新区的迅速崛起;形成了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等
(4)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次会议召开的重要影响体现为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农业生产资料的改革主要是通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体现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上。
(3)根据材料“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是 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 。浦东开放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浦东的崛起、新区的形成、辐射整个长江等。
(4)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原因主要和改革对生产力的解放有重要关系。
故答案为:(1) 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或它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2) 途径:农业合作化运动或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3)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作用:上海浦东成为国际化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促使上海浦东新区的迅速崛起;形成了以浦东开发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等 。
(4)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