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期期末检测七年级
历 史 试 题
本试题卷分为 A 卷和B卷两部分。共6页,全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编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内。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卷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A 卷(100 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2.图1为猪纹陶钵。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反映出我国原始居民
A.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B.生产陶器数量众多
C.陶器制作水平高超
D.陶器贸易十分繁荣
3.下列可用于研究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史实是
A.使用打制石器 B.住半地穴式房屋
C.开始种植水稻 D.会挖木结构水井
4.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图2中,发生在①对应朝代的历史事件是
A.牧野大战 B.诸侯争霸 C.盘庚迁殷 D.犬戎灭周
5.西周政局稳定,扩大了统治范围,疆域已发展到南达长江以南,北至今辽宁境内,比两个商朝的疆域面积还要大。材料呈现的是分封制的
A.背景 B.内容 C.特点 D.作用
6.表1的内容说明商朝和西周衰亡的共同原因是
表1
A.外族不断侵扰 B.统治者昏庸无道
C.自然灾害频发 D.统治者横征暴敛
7.据统计,历年出土商代青铜容器达数千件,兵器、车马器和工具等更是数以万计,其中许多青铜器构思精巧、雕镂精美、造型逼真。这表明商朝
A.统治阶级残暴、殉葬盛行 B.青铜工艺简单、功能单一
C.青铜种类丰富、工艺高超 D.饮酒之风盛行、分布广泛
8.《史记》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由此可知
A.周王室衰微,地位下降 B.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
C.诸侯仍服从周天子调兵 D.周平王时,西周灭亡
9.唐朝诗人胡曾笔下“七雄戈载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的社会现象出现在
A.商朝 B.战国 C.秦朝 D.唐朝
10.《史记》中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这是因为商鞅在变法中
A.确立县制 B.统一度量衡 C.鼓励耕织 D.奖励军功
11.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四川地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主要得益于秦国修建了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12.“这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 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场“大辩论”指的是
A.舌战群儒 B.百家争鸣 C.焚书坑儒 D.尊崇儒术
1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促进教育公平”。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温故而知新” D.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14.图3 是秦朝测量重量的工具之一“秦权”,其上面文字应是
A.金文
B.大篆
C.小篆
D.楷书
15.《史记·过秦论》记载:“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是以陈涉 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据此可知,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戍守误期要被处死 B.民族矛盾尖锐
C.秦朝实行残暴统治 D.修筑万里长城
16.图4为中国象棋棋盘。与图中“楚河”“汉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晋楚争霸
B.三家分晋
C.长平之战
D.楚汉之争
17.“诏令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诗句歌颂的是
A.管仲改革 B.秦朝统一 C.文景之治 D.丝绸之路
18.图5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示意图。为解决图5中的问题,汉武帝
A.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 B.建立刺史制度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实行盐铁专卖
19.表2是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
表2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恒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7 9
寿命(岁) 27 2 32 30 3 9 36 34 18 54
与这种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朝代更迭频繁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黄巾起义爆发 D.地方权力超过中央
20.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志向,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志,张骞“凿空”的勇气,都体现出两汉时期
A.民族交融的现实 B.开疆拓土的追求
C.万邦来朝的盛景 D.昂扬进取的精神
21.“ 由是操之势力,不能复至南方,而三国之势遂定。”奠定这一局面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2.图6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替图。图中①②处的政权为
A.吴、东晋 B.吴、前秦 C.越、东晋 D.越、前秦
23.西晋这场绵延十六年之久的统治阶级之间的大厮杀,造成数十万人被杀,上百万人流亡,洛阳、邺、长安等繁华城市被摧毁殆尽。上述材料中的“大厮杀”指的是
A.肥水之战 B.“国人暴动” C.七国之乱 D.“八王之乱”
24.中国书法“兰亭奖”是中宣部批准的唯一国家级书法艺术最高奖,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专业奖。它的设立是为了纪念
A.锺繇 B.顾恺之 C.胡昭 D.王羲之
25.佛教传入中国后,相关的雕塑和绘画作品大量涌现,如我们比较熟知的乐山大佛,文学中也出现了大批以佛教为题材的作品。这说明佛教的传入
A.丰富了艺术内容和形式 B.隔绝了中国本土的文化
C.迎合了民众的道德观念 D.推动了哲学思想的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共32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图7中①处推举首领的制度和②处的人物。(2分)
材料二
(2)根据图8 和所学知识,简述秦朝政治建制的主要内容及作用。(8分)
材料三 中国古代部分王朝形势图
(3)选择其中一幅图,判断它是哪个朝代的形势图,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4)综上,你从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中获得了哪些认识 (2分)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炎帝、黄帝作为华夏集团的两大部落首领,带领早期的先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他们通过以战促和,以德报怨,经过联盟和与其他氏族、部落的融合发展,成功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族群大融合,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之路。
—李俊《炎黄文化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1)材料一中的“炎帝、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2分)根据材料一,指出他们在历史上对民族交融产生的贡献。(4分)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在统治范围内雷厉风行推行汉化,使得一大批少数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基本不存在差别,同时奠定了隋唐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思想基础,为执行更开放的民族政策、更大范围内的民族交融提供了经验。
——摘编自张岂之总主编《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4分)
(3)根据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交融的主要方式。(4分)
三、综合题(18 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的发生以人工驯化动物和栽培植物为最初契机和根本标志。农业的出现,不仅表现在生产技术上人类对于自然界动植物和生态环境操纵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农业经济使人口得以较大规模地聚居,从而可以利用集体的能力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原始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和影响。(6分)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变化。(4分)
材料三 东晋南朝对北方流民最初给予减免租役的优待;农民垦荒,给予若干年的赋税优待。南朝皇帝在春耕前下诏禁止杀牛。南方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地方官多能注意兴修水利工程灌溉农田,水利工程星罗棋布。
—摘编自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4分)
(4)综上,请为我国农业发展建言献策。(4分)
B卷(20 分)
2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图11清宫旧藏《大禹治水图》 图12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13《史记》书影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了解古代历史的途径。(6分)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可信度最高的史料,并说明其研究价值。(4分)
材料二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他既反对“大攻小,强执弱”的兼并战争,又反对强凌弱、众暴寡、富辱贫、贵傲贱等阶级压迫,宣传不同阶级、阶层的人“兼相爱、交相利”。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墨子的思想,并指出这些思想给我们的启示。(4分)
材料三 表3 东汉、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 人物 事迹
东汉 蔡伦 改进了造纸工艺,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东汉 张仲景 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
东汉 华佗 发明了“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
北朝 贾思勰 撰写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求》
南北朝 祖冲之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
从材料三中选择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或内容,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要求:观点明确,说明的内容具体,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3-2024学年上期期末检测七年级
历史参考答案
A卷(100分)
一、选择题(50分)
1. C 2.A 3.B 4.A 5.D 6.B 7.C 8.A 9.B 10.D
11.B 12.B 13.D 14.C 15.C 16.D 17.C 18.A 19.B 20.D
21.C 22.A 23.D 24.D 25.A
二、材料解析题(32分)
26. (1)禅让制、启(2分)
(2)内容:秦朝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由皇帝决断;地方实行郡县制。(6分)
作用: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维护国家统一。(2分)
(3)图9:秦朝(2分) 理由:都城在咸阳;东到东海,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西到陇西,这是秦朝疆域的四至。(答出两点即可,4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图10:西汉(2分) 理由:都城在长安;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答出两点即可,4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4)认识: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的国家治理制度不一样;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促进国家统一,要加强对边疆的治理等(答出一点即可,2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27. (1)尊称:人文初祖(2分) 贡献: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族群大融合,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之路。(4分)
(2)推动了民族观念的进步;促进了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得到发展;为后世解决民族问题奠定了思想基础;为民族开放和交融提供了经验。(答出两点即可,4分)
(3)方式:战争、人口迁移(流动)等(4分)
三、综合题(18分)
28. (1)标志:人工驯化动物、栽培植物(2分) 影响: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促进了人口增加;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使定居生活的出现;促进聚落的出现;促进社会进步。(答出两点即可,4分)
(2)新现象: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4分)
(3)原因:(北人南迁)南迁的北方流民受到优待(给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政权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政策支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兴修水利工程。(4分)
(4)我们要重视农业发展,制定恰当的农业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科技;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农业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等。(答出两点即可,4分)
B卷(20分)
29. (1)考古发现(出土文物)、神话传说、文献资料(6分)
(2)图12(2分) 价值:甲骨文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第一手史料;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4分)
(3)思想:“兼爱”“非攻”(2分) 启发:反对战争,各国应和平共处,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符合题意,2分)
(4)示例一
观点:东汉时期科技繁荣(2分)
说明:略(4分)
示例二
观点:南北朝时期科技璀璨(2分)
说明:略(4分)
示例三
观点:东汉南北朝时期科学的发展得益于科学家们的进取创新(2分)
说明:略(4分)
示例四
观点:我国古代科技对世界产生了极大影响(2分)
说明:蔡伦改进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等。(4分)
【评分标准】
一等:6分 观点明确合理;有两个及以上相互关联的准确史实;说明清晰有理并与观点形成严密的逻辑关系。
二等:4分 观点基本合理;有1个及以上基本准确史实;说明基本清晰有理并与观点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三等:2分 观点有一定合理性;只有1个基本准确的史实或者只有较为清晰有理的说明;与观点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四等:1分 观点有一定合理性,或有部分史实准确,或有一定的说明。
五等:0分 观点、史实、说明均与试题要求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