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4年1月)
等级: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对应的答题栏内。)
1.如图所示反映了山顶洞人
A.懂得人工取火 B.掌握捕鱼本领
C.过着集体生活 D.有了审美观念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
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A.会农业种植 B.使用磨制石器
C.会制作陶器 D.饲养家禽家畜
3.大禹治水的精神数千年来为人们景仰、传承和颂扬。大禹吸取父亲用“堵”的办法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通大川,决(疏通)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吕氏春秋·古乐》),用疏导的办法治理了水患。《吕氏春秋》的记载彰显的大禹治水的精神是
A.勇于创新 B.公而忘私 C.严于律己 D.宽以待人
4.“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两段话反映的是
A.夏朝的“家天下” B.西周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西汉的“大一统”
5.数千年前,中国古人以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工匠精神,铸就了一件件夺目璀璨的绝世青铜器。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青铜面具 B.四羊方尊
C.司母戊鼎 D.利簋
6.如图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B.汉字都来源于象形文字
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D.汉字是我国唯一的文字
7.吕不韦《吕氏春秋·重己》载:“使五尺竖子引其椿(牛鼻子),而牛恣(听任)所以之,顺也。”该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A.铁器的使用 B.实行分封制 C.牛耕的使用 D.诸侯争霸
8.李斯认为:“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而贾谊则认为:“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这表明
A.都是一家之言,毫无可取之处 B.商鞅变法存在缺陷,弊大于利
C.商鞅变法是秦走向灭亡的根源 D.所站立场不同,观点也就不同
9.某校学生要研究老子的思想,下列图书你应推荐的是
A.《论语》 B.《道德经》
C.《孙子兵法》 D.《墨子》
10.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
A.地方治理强化 B.南方土地开发
C.社会矛盾缓和 D.中央机构完善
11.有学者认为,“秦统一后,原六国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胜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该学者意在强调
A.民心是国家兴衰的根本 B.秦朝统治缺乏文化认同
C.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 D.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
12.汉高祖刘邦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和兵役负担;汉文帝和汉景帝要求各级官员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可见,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 B.严刑苛法 C.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
13.公元前113年,汉武帝禁止地方郡国铸钱,把铸币大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专门负责铸钱事宜,铸造新的五铢钱,各地私铸的钱币全部销毁。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
A.平抑市场物价 B.加强中央集权
C.促进商业发展 D.削弱宰相权力
14.新疆地广物丰,风光秀美,民风奇特,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非清朝时新入版图的疆土。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A.班超出使和经营西域 B.开辟丝绸之路
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汉朝昭君出塞
15.东汉光武帝在分封功臣爵邑(爵位与城邑)时,阴乡侯阴识虽有军功,然以贵人阴丽华之兄身处外戚,竟不得增邑。当时,外戚授官,也以九卿为限。材料说明光武帝时期
A.重用宦官 B.控制外戚 C.宦官专权 D.外戚专权
16.运用时间轴梳理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下面时间轴上与“东汉”对应的间段是
A.A B.B C.C D.D
17.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没有达成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预期目标,却造就了一项在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成就。这项成就是
A.平定七国之乱 B.促成昭君出塞 C.实现盐铁专卖 D.开辟丝绸之路
18.东汉末年,战争频繁,灾荒不断。一些本来散在的疾病出现了爆发流行,中医学必须在新的现实面前去寻索预防和治疗的方法。由此问世的著作是
A.《论语》 B.《黄帝内经》 C.《史记》 D.《伤寒杂病论》
19.学习历史要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那么就需要掌握正确年代换算方法。“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其中“公元前202年”则是
A.公元前3世纪初期 B.公元前3世纪末期
C.公元前2世纪初期 D.公元前2世纪末期
20.如图所示建筑是武侯祠,位于蜀汉故都,是纪念诸葛亮的祠堂。该建筑位于今天的
A.成都 B.北京 C.杭州 D.南京
21.爷爷给马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马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这“另一个人”是指
A.司马迁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22.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很多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其中“奠定秦朝灭亡的基础”和“导致前秦政权瓦解,北方重陷混乱”的战役分别是
A.涿鹿之战、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淝水之战
C.桂陵之战、赤壁之战 D.长平之战、漠北之战
23.如图是来自甘肃河西走廊上的魏晋墓室壁画,它们反映出魏晋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南北对峙 B.社会安定 C.经济发展 D.民族交融
24.2023年暑假出圈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反映了对流失海外文物早日回家的期盼。“以形写神”的珍贵画卷摹本《女史箴图》(如图),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其原作可追溯至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隋朝
25.如图所示著作中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天为之农,而我不农,谷亦不可得而取之。”该著作是
A.《齐民要术》 B.《后汉书》 C.《黄帝内经》 D.《大明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4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18分,共50分。)
26.(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桀荒淫无度,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不惜民力,大兴土木。残暴统治人民,引起民众的反抗,最终被商的首领汤所灭。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最终被武王所灭。西周在周幽王统治时期,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周幽王重用奸臣虢石父主持朝政,加重对百姓的剥削,西周王朝最后被犬戎族所灭。
材料二 (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酷,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秦二世统治时更加黑暗。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上
(1)指出材料二中“秦末农民起义”的名称。(2分)
(2)结合上述两则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并对观点进行论述。(12分,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27.(1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完成统一后,当时其统治范围为“东至海暨朝鲜,西起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实行什么样的体制才能有效管辖这辽阔的国土…汉代诸侯王在王国内有充分的统治权,他们不仅拥有行政权,还拥有财权和兵权,甚至在某些方面“僭(jiàn,超越)于天子”,俨然如一个独立王国。
——摘编自王云度《秦汉时期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关系的探索》
材料二 史料说史
秦半两钱内蒙古赤峰、陕西临潼等地均有出土 衡器八斤铜权陕西西安、咸阳、临潼等地均有出土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剑桥插图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和汉武帝针对材料所述问题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应对?(4分)
(2)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二如图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有何影响?(6分)
(4)以上材料和问题的探究体现了秦汉时期怎样的时代特征?(2分)
28.(1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上)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之时,是向来被看做黑暗时代的,其实亦不尽然。这一时代,只政治上稍显黑暗,社会的文化,还是依然如故。……其中关系最大的,便是黄河流域文明程度最高的地方的民族,分向各方面迁移。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三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魏书》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的显著特征从4个“共同”作出了深刻阐述: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新华网《习近平的民族观》
(1)依据材料一,概括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并说明原因。(4分)
(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概括材料中涉及的两项改革举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改革的意义。(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材料四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4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C A B C A C D B A D A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C D D B A C B D C A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4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18分,共50分。)
26.(14分)
(1)起义名称:陈胜、吴广起义(或大泽乡起义)。(2分)
(2)观点:统治者施行暴政导致亡国。(3分)
论述:夏朝末期,夏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残害百姓,引起百姓反抗,导致夏朝灭亡;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对外征伐,耗费国力,修筑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施用酷型,残害人民,最后被周所灭。周幽王统治时期,昏庸无道,朝政腐败,重用奸臣,烽火戏诸侯,最后被犬戎族所灭。秦朝末年,实行繁重的徭役、赋税沉重、刑法严苛以及秦二世的残暴统治,最后被秦末农民战争推翻。
结论:综上所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残暴统治人民,必然会被人民抛弃,被人民推翻其统治。(9分)
(其他正确观点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赋分)
27.(18分)
(1)措施:秦始皇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2分)汉武帝颁布推恩令。(2分)
(2)类型:实物史料。(2分)措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4分)
(3)目的:发展教育,推动儒家思想传播,选拔官吏。(2分)影响: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4分)
(4)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分)
28.(18分)
(1)有利于局部地区统一;促进民族交融。(4分)
(2)社会状况:政治混乱;文化发展。(2分)原因:汉族的向外迁移(文明程度高的黄河流域民族向外迁移)。(2分)
(3)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举措:迁都洛阳;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分)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2分)
(4)中华文明是民族交融的结果,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