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末教学质量跟踪监测历史试题
(本卷共32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埃及人制定的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由此可见,太阳历的制定( )
A. 体现了法老的权威 B. 印证了古埃及的神话
C. 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D. 为农业生产提供帮助
2. 图1、图2共同主题是古希腊( )
图1古希腊雕塑《雅典娜像》 图2帕特农神庙东西方向的立面遵循黄金螺旋的比例
符合黄金比例关系
A. 美学观念受到几何学影响 B. 几何学的成就领先于世界
C. 普遍崇尚力量和阳刚之美 D. 神灵崇拜主导了艺术创作
3. “法律、医药、神学和文艺等都是需要有能力的和受过学校教育的人,而大学正是提供这种经过很多训练的人的地方。”这说明中世纪大学( )
A. 优先享有免税特权 B. 完全摆脱了基督教影响
C. 随意设置各种专业 D.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4. 14—16世纪,英国某区的陪审员威廉有地产约160英亩,他通过买卖、转租等手段集中地产,之后实行雇工经营。这种经营模式表明( )
A. 英国土地兼并严重 B. 庄园经济走向成熟
C. 早期租地农场的兴起 D. 资本主义制度已建立
5. 他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以细腻的笔调,描绘了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这“微笑”( )
A. 展现生命活力人性之美 B. 赞美中世纪封建教会
C 象征科学探索最高成就 D. 再现古希腊罗马生活
6. 下图最能反映出新航路开辟的( )
A. 背景 B. 条件 C. 过程 D. 结果
7. 到1650年,中美洲阿兹特克和玛雅文明人口从13世纪的大约2500万人萎缩到150万人。据估计,整个“新世界”的人口从1亿人减少到500万人。这反映了( )
A. 美洲文明从衰亡迅速走向繁荣 B. 三角贸易造成大量人口外流
C 殖民掠夺给美洲带来深重灾难 D. 美洲内战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8.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自由思想向欧洲、北美及世界各地传播,成为这些国家、地区的资产阶级、仁人志士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力思想武器。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A. 推动世界资本主义进程 B. 建立君主立宪制
C. 提供资本主义发展保障 D. 避免内战和暴力
9. “18世纪时,法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贵族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使农民经常处于赤贫状态,以致法国工业品的市场异常狭小……大革命的爆发也就顺理成章了。”这表明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B. 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了加强
C.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呼声高涨 D. 贵族的剥削引发农民的不满
10. 下表是《拿破仑法典》的部分规定(节选)。由下表可知,《拿破仑法典》( )
项目 规定
政治 坚持反封建,主张政治平等
经济 承认土地所有权的重大变化,主张所有权、经营权充分自主,突出经济自由原则
社会生活 肯定并承认了大革命在社会生活领域进行的变革
A. 使法国农民免费分得了土地 B. 确保所有法国人的自由平等
C. 保证法国刑事问题得到解决 D. 以法律手段捍卫大革命成果
11. 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时,同学们就下图所示材料的史料价值展开讨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①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 ②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1838年) ③梅雪芹正式发表的论文《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初探》(2000年)
A. ①是原始档案,可信程度最高 B. ②是名家小说。史料价值最大
C. ③是现代论文,没有史料价值 D. 均可作为可信史料使用
12. 当南美“解放者”用过的佩剑在就职典礼上展示时,出席典礼的各国领导人均起立鼓掌。“解放者”备受尊崇,主要因为他推动了( )
A. 君主立宪的确立 B. 联邦共和体制的初创
C. 民主共和的建立 D. 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13. 彼得一世将改革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1700—1707年为积蓄力量的阶段,1707—1714年为俄国兴盛和荣耀的阶段,1714—1721年是建立良好秩序的阶段。材料说明改革具有( )
A. 系统性 B. 局限性 C. 彻底性 D. 创新性
14. 19 世纪60年代以后,俄国贵族所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许多贵族失去土地后流入城市,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如国家公职人员、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工人、农民、手工业者等。这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
A. 引发了社会结构调整 B. 满足了资本主义劳动力需求
C. 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D. 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15. 美国内战前,人们常用“United States”来表示美利坚合众国;内战后,常以“the United States”来表示,“United States”由复数名词变成了单数。这一变化说明美国内战( )
A. 解放了黑人奴隶 B.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 解决了社会矛盾 D. 减少了联邦的数量
16. 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1868年武装倒幕结束了幕府统治 B. 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改革
C. 1869年天皇及政府机构迁到东京 D. 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转折点
17. 在牛顿生活时代,人类学术观点方面的革命带来了宗教信仰的陈述方面的革命。光不再是弥漫四周、无色的神秘物质,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成了一个物理现象。这段话反映( )
A. 光学成就促进人文主义的传播 B. 进化论的观点冲击传统神创论
C. 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思想解放 D. 牛顿的成就推动启蒙运动发展
18. 下图是九年级(1)班同学学习完某单元后绘制的示意图,据此分析其反映的主题是( )
A. 启蒙思想引发民族独立的斗争 B. 顺应潮流的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
C. 资本主义发展下的挑战与应对 D. 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发展和变化
19. 某学者把列宁时期的社会主义观概括为:“社会主义=工农联盟+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贸易+市场经济”。下列措施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
A. 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B. 开始了罗斯福新政
C. 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D. 走农业集体化道路
20. 下表是《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部分)。据下表推知,这一时期民族民主运动的共同影响是( )
地区 国家 主要事件
亚洲 印度 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国殖民者作斗争
非洲 埃及 华夫脱党领导多次游行起义,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国家
拉丁美洲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A. 加快多极化趋势发展 B. 推动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C.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D.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21. 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与总统高度配合、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案》《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授予总统紧急权力。这些措施( )
A. 违背了三权分立的立法原则 B. 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根源
C. 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D. 削弱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
22. 用下图来表示历史上著名的两次战役。据此推知,在“?”处填写的是( )
A. 彼得格勒 B. 莫斯科 C. 珍珠港 D. 斯大林格勒
23. “在20世纪50年代初,已然公开对立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计划。”西方世界“国际援助计划”的展开( )
A. 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 B. 有利美国控制西欧
C. 导致两极格局的形成 D. 推动欧共体的建立
24. 随着欧元使用,欧盟的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一种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反映了( )
A. 欧洲人对一体化的认同感加强 B. 欧洲一体化成为时代主题
C. 欧元成为欧洲国家身份的象征 D. 欧洲政治一体化不断深入
25.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经济发展缓慢,失业问题加剧,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快,这些变化引发社会改革。此次改革目的是( )
A. 建立高度集中的体制 B. 普遍建立“福利国家”
C. 确立知识经济新理念 D.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26. 下图漫画反映了某一时期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由图可知( )
A. 社会主义阵营基本瓦解 B. 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
C. 两极格局局面基本形成 D. 苏联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效
27. “他亲手设计了一场改革,这场改革意在推动社会的政治民主化,吸收西方国家的自由民主模式。”但是想不到的是“改革设计师本人,也成了这场和平的政治革命的最后一个牺牲品。”材料中的“他”是( )
A. 斯大林 B. 赫鲁晓夫 C. 戈尔巴乔夫 D. 勃列日涅夫
28. 对下表所示内容反映的主题,解读最准确的是( )
主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
多极化趋势
A. 殖民体系的瓦解 B. 世界格局的演变
C. 资本主义的发展 D. 霸权主义的衰败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4分。其中第29小题8分,第30小题12分,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2分)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这一新生的共和国,终将有政治庸俗化之虞。政治庸俗化时,哗众取宠的政客将会夺得权力,并以小恩小惠及动听的词句维持选民的支持,却使真正有远见的人士没有机会为国家寻求福祉,避免灾难。
——摘自[法]托克维尔《美国的民主——1787年宪法》
(1)根据材料,简述“新生的共和国”的国名。
(2)你同意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0. 学校开展“历史上的水陆交通”跨学科主题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风破浪会有时——造船技术】
他们的船是一种稳定的、坚固的海船,龙骨凸起,两端尖削,他们在这种船上大都只使用帆,并且不怕在波涛汹涌的北海上受到风暴的突然袭击。……这种敢于横渡大西洋的船只的速成,在航海业中引起了全面的革命,因此中世纪结束以前,欧洲所有沿海地区就都采用了新式尖底海船。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383页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结束前欧洲造船技术的特点。
材料二 【力量世间谁得似——蒸汽机车】
1825年9月27日,英国发明家斯蒂芬森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旅行号”蒸汽机车,装载着90吨货物和450名乘客,以时速20公里的速度,驶进了一个全新的轮子时代。 ——摘编自杜君立《历史的细节》(卷一)
莫奈:《巴茶圣拉查尔火车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驶进“全新的轮子时代”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节物风光不相待——新能源汽车】
汽车能源比较表
项目 混合动力汽车HEV 纯电动汽车EV 燃料电池汽车FCV
使用能源种类 汽油、天然气、充电电能 充电电能 使用氢气、甲醇等为燃料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汽车能源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汽车能源变化的因素。
31. 学校开展“辩论会——人类能否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项目式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源探究】
材料一
图1 漫画《沸点》(1912年10月) 图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巴尔干半岛爆发的原因。
材料二 为了扭转败局,美国军方把缅甸战场当作整个太平洋战争的西翼。美国国会于1941年1月决定对中国实施《武器租借法案》,给中国提供大量战略物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罗斯福积极倡导美英中军事同盟,组建中国战区。……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派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周銮书《评抗日战争中的缅甸战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撰写辩词】
(3)请以《人类可以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或《人类不能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为题(任选一个),撰写辩词。(要求:史论结合、简明扼要)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图1至图4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写出两幅图片的序号即可),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并结合所学的一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鲤城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末教学质量跟踪监测历史试题
(本卷共32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埃及人制定的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由此可见,太阳历的制定( )
A. 体现了法老的权威 B. 印证了古埃及的神话
C. 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D. 为农业生产提供帮助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说明太阳历的制定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为农业生产提供帮助,D项正确;体现了法老的权威的是金字塔的修建,排除A项;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制定太阳历,播种季和收获季说明历法的制定与农业生产有关,体现不出太阳历的制定印证了古埃及的神话,排除B项;历法的制定用于指导农业生产,与促进国家统一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2. 图1、图2的共同主题是古希腊( )
图1古希腊雕塑《雅典娜像》 图2帕特农神庙东西方向的立面遵循黄金螺旋的比例
符合黄金比例关系
A. 美学观念受到几何学影响 B. 几何学的成就领先于世界
C. 普遍崇尚力量和阳刚之美 D. 神灵崇拜主导了艺术创作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是希腊雕塑和希腊建筑,其艺术之美都来自数学几何的应用,所以能够感受到古希腊对美的运用受到几何学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只展现了希腊的艺术,不能体现希腊的几何学成就领先于世界,排除B项;图片中的艺术成就没有体现崇尚力量和阳刚之美,排除C项;虽然材料中都体现了古希腊的神明,但希腊神灵只是作为题材,不能体现神灵崇拜主导了艺术创作,排除D项。故选A项。
3. “法律、医药、神学和文艺等都是需要有能力的和受过学校教育的人,而大学正是提供这种经过很多训练的人的地方。”这说明中世纪大学( )
A. 优先享有免税特权 B. 完全摆脱了基督教影响
C. 随意设置各种专业 D.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法律、医药、神学和文艺等都是需要有能力的和受过学校教育的人,而大学正是提供这种经过很多训练的人的地方”可知,中世纪大学培养了社会所需要的法律、医药、神学和文艺人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免税特权,排除A项;中世纪大学受基都教会的控制,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大学随意设置专业的内容,且大学不能随意设置各种专业,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排除C项。故选D项。
4. 14—16世纪,英国某区陪审员威廉有地产约160英亩,他通过买卖、转租等手段集中地产,之后实行雇工经营。这种经营模式表明( )
A. 英国土地兼并严重 B. 庄园经济走向成熟
C. 早期租地农场的兴起 D. 资本主义制度已建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14—16世纪,英国某区的陪审员威廉有地产约160英亩,他通过买卖、转租等手段集中地产,之后实行雇工经营”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是英国早期租地农场的兴起和发展。据所学可知,租地农场主通常将土地集中起来,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实现的,C项正确;材料强调威廉“通过买卖、转租等手段集中地产,之后实行雇工经营”,未涉及土地兼并,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庄园经济的发展,庄园经济是中世纪欧洲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5. 他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以细腻的笔调,描绘了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这“微笑”( )
A. 展现生命活力人性之美 B. 赞美中世纪封建教会
C. 象征科学探索最高成就 D. 再现古希腊罗马生活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其作品《蒙娜丽莎》中人物的微笑,展现生命活力人性之美,彰显出人文主义气息,A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批判了中世纪封建教会,而不是赞美,排除B项;题干没有同时期科学探索成就的对比,无从得出象征最高成就,排除C项;文艺复兴名义上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实际上宣扬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6. 下图最能反映出新航路开辟的( )
A. 背景 B. 条件 C. 过程 D. 结果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示意图中“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进步”“地理知识的提高”“强大的物质基础”等可知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的技术、知识、物质等条件,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包括必要性和可能性,其必要性是指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等因素,而可能性是指具备的客观、主观条件,题干主要展示的是相关的条件,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是指哥伦布,麦哲伦等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路线或经过,题干没有体现,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的结果是指打破了世界各大洲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积累等,题干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7. 到1650年,中美洲阿兹特克和玛雅文明人口从13世纪大约2500万人萎缩到150万人。据估计,整个“新世界”的人口从1亿人减少到500万人。这反映了( )
A. 美洲文明从衰亡迅速走向繁荣 B. 三角贸易造成大量人口外流
C. 殖民掠夺给美洲带来深重灾难 D. 美洲内战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从1亿减少到500万”可知,材料说明的是西方早期殖民扩张活动导致美洲土著人口的断崖式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发现美洲“新世界”,殖民者在美洲的殖民扩张活动,给印第安人带来了深重灾难。印第安人除被殖民者肆意杀戮外,还要遭受病菌带来的疾病,造成了美洲土著人口的锐减,C项正确;美洲文明从繁荣迅速走向衰亡、美洲内战导致人口大量减少,都不符合史实,排除AD项;三角贸易造成非洲大量人口被贩卖到美洲,与题干信息美洲人口“从1亿减少到500万”不符,排除B项。故选C项。
8.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自由思想向欧洲、北美及世界各地传播,成为这些国家、地区的资产阶级、仁人志士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力思想武器。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A. 推动世界资本主义进程 B. 建立君主立宪制
C. 提供资本主义发展保障 D. 避免内战和暴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自由思想向欧洲、北美及世界各地传播,成为这些国家、地区的资产阶级、仁人志士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力思想武器。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世界资本主义进程,推动了欧洲、北美及世界各地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A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排除B项;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既有暴力革命,也有和平妥协的斗争,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9. “18世纪时,法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贵族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使农民经常处于赤贫状态,以致法国工业品的市场异常狭小……大革命的爆发也就顺理成章了。”这表明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B. 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了加强
C.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呼声高涨 D. 贵族的剥削引发农民的不满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18世纪时,法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贵族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使农民经常处于赤贫状态,以致法国工业品的市场异常狭小……大革命的爆发也就顺理成章了。”和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下半叶,法国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场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A项正确;“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了加强”说明的是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项;“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呼声高涨”的原因是法国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排除C项;“贵族的剥削引发农民的不满”是法国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0. 下表是《拿破仑法典》的部分规定(节选)。由下表可知,《拿破仑法典》( )
项目 规定
政治 坚持反封建,主张政治平等
经济 承认土地所有权的重大变化,主张所有权、经营权充分自主,突出经济自由原则
社会生活 肯定并承认了大革命在社会生活领域进行的变革
A. 使法国农民免费分得了土地 B. 确保所有法国人的自由平等
C. 保证法国刑事问题得到解决 D. 以法律手段捍卫大革命成果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政治坚持反封建,主张政治平等;经济承认土地所有权的重大变化,主张所有权、经营权充分自主,突出经济自由原则;社会生活肯定并承认了大革命在社会生活领域进行的变革”和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组建新政府之后,为了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主持制定了《拿破仑法典》,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D项正确;“承认土地所有权的重大变化,主张所有权、经营权充分自主,突出经济自由原则”不能说明《拿破仑法典》使法国农民免费分得了土地,排除A项;“确保所有法国人的自由平等”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拿破仑法典》主要用于解决法国刑事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11. 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时,同学们就下图所示材料的史料价值展开讨论。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①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 ②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1838年) ③梅雪芹正式发表的论文《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初探》(2000年)
A. ①是原始档案,可信程度最高 B. ②是名家小说。史料价值最大
C. ③是现代论文,没有史料价值 D. 均可作为可信史料使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①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和所学可知,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是英国伦敦政府的原始档案,属于一手史料,可信程度最高,A项正确;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是文学作品,有作者艺术加工成分,与史实不符,史料价值不大,排除B项;梅雪芹正式发表的论文《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初探》是现代历史研究成果,有史料价值,排除C项;三则材料中只有伦敦1830年至1850年的市政档案文件可作为可信史料直接使用,排除D项。故选A项。
12. 当南美“解放者”用过的佩剑在就职典礼上展示时,出席典礼的各国领导人均起立鼓掌。“解放者”备受尊崇,主要因为他推动了( )
A. 君主立宪的确立 B. 联邦共和体制的初创
C. 民主共和的建立 D. 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拉美民族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他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D项正确;英国的《权利法案》逐渐确立君主立宪,排除A项;联邦共和体制的初创是在美国,排除B项;民主共和的建立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3. 彼得一世将改革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1700—1707年为积蓄力量的阶段,1707—1714年为俄国兴盛和荣耀的阶段,1714—1721年是建立良好秩序的阶段。材料说明改革具有( )
A. 系统性 B. 局限性 C. 彻底性 D. 创新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沙皇彼得一世将改革分解成三个阶段,现实了改革系统性,A项正确;局限性、彻底性、创新性均不符合题意,分别排除B、C、D项。故选择A项。
14. 19 世纪60年代以后,俄国贵族所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许多贵族失去土地后流入城市,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如国家公职人员、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工人、农民、手工业者等。这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
A. 引发了社会结构的调整 B. 满足了资本主义劳动力需求
C. 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D. 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农奴制改革,规定获得自由的农民可以从地主那里“获得”一块份地,加之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俄国贵族所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许多失去土地的贵族流入城市,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这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引发了社会结构的调整,A项正确;贵族流入城市,无法说明“满足了资本主义劳动力需求”,排除B项;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当时已经不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5. 美国内战前,人们常用“United States”来表示美利坚合众国;内战后,常以“the United States”来表示,“United States”由复数名词变成了单数。这一变化说明美国内战( )
A. 解放了黑人奴隶 B.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 解决了社会的矛盾 D. 减少了联邦的数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美国内战之前,“United States”这两个单词通常是被用作复数名词的。在美国内战后之后,“United States”变成了一个单数名词。说明政府的单词由复数变成了单数,说明政府只能有一个,这一变化说明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意在说明美国内战推进了国家的统一,中央的权力与地位加强,权威得以突显,B项正确;美国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但题干没有涉及,排除A项;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解决了美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但题干反映的是南北战争在维护统一方面的意义,排除C项;减少了联邦的数量,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6. 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1868年武装倒幕结束了幕府统治 B. 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改革
C. 1869年天皇及政府机构迁到东京 D. 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转折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分析和评判。而材料“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转折点”是对明治维新影响的评判,属于历史解释,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历史史实指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具体描述和陈述,它们反映了历史内容的基本要素,而材料“1868年武装倒幕结束了幕府统治”,陈述了明治维新前的武装到幕运动的事实,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改革”,记述了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是历史史实,排除B项;材料“1869年天皇及政府机构迁到东京”,记述的是天皇及政府机构迁到东京的时间,是历史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7. 在牛顿生活时代,人类学术观点方面的革命带来了宗教信仰的陈述方面的革命。光不再是弥漫四周、无色的神秘物质,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成了一个物理现象。这段话反映( )
A. 光学成就促进人文主义的传播 B. 进化论的观点冲击传统神创论
C. 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思想解放 D. 牛顿的成就推动启蒙运动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在牛顿生活的时代,人类学术观点方面的革命,也带来了教条的宗教信仰的陈述方面的一场革命。光不再是弥漫四周、纯粹、无色的神秘物质,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成了一个物理现象……”和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经典物理学的发展在革新自然科学的同时,也冲击了宗教神学观念,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C项正确;材料中对光的引述只是举出了一个例子以说明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思想解放,主旨不在于说明光学成就对促进人文主义发展的作用,排除A项;进化论是达尔文的观点,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启蒙运动,比如理性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
18. 下图是九年级(1)班同学学习完某单元后绘制的示意图,据此分析其反映的主题是( )
A. 启蒙思想引发民族独立的斗争 B. 顺应潮流的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
C. 资本主义发展下的挑战与应对 D. 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发展和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受阻、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扩张与掠夺”和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扩张与掠夺的情况下,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同时,资本主义发展受阻,统治面临着危机。因此,据此分析其反映的主题是资本主义发展下的挑战与应对,C项正确;材料不仅有民族独立的斗争,还有资本主义发展受阻,概括不全,排除A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不属于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工业革命,比如蒸汽机的使用、生产力的进步、城市化的发展等,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9. 某学者把列宁时期的社会主义观概括为:“社会主义=工农联盟+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贸易+市场经济”。下列措施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
A. 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B. 开始了罗斯福新政
C. 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D. 走农业集体化道路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体现了国家资本主义,A项正确;1933年,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与国家资本主义无关,其实施两个五年计划是在斯大林时期,而非列宁时期,排除C项;走农业集体化道路与:“社会主义=工农联盟+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贸易+市场经济”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0. 下表是《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部分)。据下表推知,这一时期民族民主运动的共同影响是( )
地区 国家 主要事件
亚洲 印度 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国殖民者作斗争
非洲 埃及 华夫脱党领导多次游行起义,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国家
拉丁美洲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A. 加快多极化趋势发展 B. 推动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C.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D.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斗争形式既有武装抗争也有和平抗议,都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在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最终走向崩溃,B项正确;1991年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加快发展,排除A项;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旨在争取民族独立,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
21. 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与总统高度配合、先后出台了《紧急银行法案》《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以立法的形式授予总统紧急权力。这些措施( )
A. 违背了三权分立的立法原则 B. 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根源
C. 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D. 削弱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罗斯福新政期间,……以立法的形式授予总统紧急权力”可知,罗斯福新政期间总统的行政权有所扩大,这有利于新政措施的实施,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C项正确;依据“国会与总统高度配合”可见国会依然掌握立法权,罗斯福新政并未违背美国的三权分立的原则,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并未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而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排除B项;材料反映不出美国民主共和制被削弱的信息,相反新政维护了美国民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22. 用下图来表示历史上著名的两次战役。据此推知,在“?”处填写的是( )
A. 彼得格勒 B. 莫斯科 C. 珍珠港 D. 斯大林格勒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德军进攻苏联、德军投降,苏德战场形势扭转”并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卫国战争中对德国军队的一次决定性战役,苏军在这场保卫战中所取得的胜利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不仅扭转了苏德战场的整个形势,而且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点,D项正确;1917年11月,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排除A项;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但不是转折点,排除B项;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排除C项。故选D项。
23. “在20世纪50年代初,已然公开对立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计划。”西方世界“国际援助计划”的展开( )
A. 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 B. 有利美国控制西欧
C. 导致两极格局的形成 D. 推动欧共体的建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在20世纪50年代初,已然公开对立的东西方世界先后展开过两个规模庞大的国际援助计划”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世界“国际援助计划”是指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但也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B项正确;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排除A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排除C项;美苏争霸中对西欧的争夺,推动了欧共体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
24. 随着欧元使用,欧盟的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一种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反映了( )
A. 欧洲人对一体化的认同感加强 B. 欧洲一体化成为时代主题
C. 欧元成为欧洲国家身份的象征 D. 欧洲政治一体化不断深入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随着欧元使用,欧盟的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一种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反映了欧洲人对一体化的认同感加强,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一种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A项正确;当今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而不是欧洲一体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欧元使用,对老百姓心里认同的影响,而不是强调其象征,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政治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25.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经济发展缓慢,失业问题加剧,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快,这些变化引发社会改革。此次改革目的是( )
A. 建立高度集中的体制 B. 普遍建立“福利国家”
C. 确立知识经济新理念 D.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西方经济发展缓慢,失业问题加剧,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快”可知,这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使人民有最低生活保障,这样才能缓解社会压力,为此,西方普遍建立“福利国家”,使人民有一张保险网,B项正确;西方反对建立高度集中的体制,排除A项;确立知识经济新理念是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结果,排除C项;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国家相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6. 下图漫画反映了某一时期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由图可知( )
A. 社会主义阵营基本瓦解 B. 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
C. 两极格局局面基本形成 D. 苏联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效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图片上“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苏联模式”等信息,可见苏联在东欧国家中强行推广自己的苏联模式,据此推知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B正确。题干图片没有体现社会主义阵营基本瓦解,A排除;两极格局局面基本形成是北约与华约先后建立,题干没有体现,C排除;题干主旨是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没有体现苏联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效,D排除。故选B。
27. “他亲手设计了一场改革,这场改革意在推动社会的政治民主化,吸收西方国家的自由民主模式。”但是想不到的是“改革设计师本人,也成了这场和平的政治革命的最后一个牺牲品。”材料中的“他”是( )
A. 斯大林 B. 赫鲁晓夫 C. 戈尔巴乔夫 D. 勃列日涅夫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干中的“他亲手设计了一场改革,这场改革意在推动社会的政治民主化,吸收西方国家的自由民主模式……也成了这场和平的政治革命的最后一个牺牲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这些措施使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根据题意,C项正确;斯大林确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根据题意,排除A项;赫鲁晓夫执政后,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根据题意,排除B项;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根据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8. 对下表所示内容反映的主题,解读最准确的是( )
主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
多极化趋势
A. 殖民体系的瓦解 B. 世界格局的演变
C. 资本主义的发展 D. 霸权主义的衰败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因此材料反映的是世界格局的演变,B项正确;二战后殖民体系走向瓦解,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没有体现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的形成都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4分。其中第29小题8分,第30小题12分,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2分)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这一新生的共和国,终将有政治庸俗化之虞。政治庸俗化时,哗众取宠的政客将会夺得权力,并以小恩小惠及动听的词句维持选民的支持,却使真正有远见的人士没有机会为国家寻求福祉,避免灾难。
——摘自[法]托克维尔《美国的民主——1787年宪法》
(1)根据材料,简述“新生的共和国”的国名。
(2)你同意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美国。 (2)答案一:同意。
理由: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容易造成政客以小恩小惠及动听的词句维持选民的支持,使真正有远见的人士没有机会为国家寻求福祉。同时,1787年宪法保留了黑奴制,存在着局限性。所以,美国的民主有政治庸俗化的弊端存在。
答案二:不同意。
理由:美国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的原则设计出了联邦制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衡,中央和地方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答出两点即可)这些规定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民主,从而避免哗众取宠的政客对权力的掌控。因此,美国的联邦共和制推动了美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进程。
【解析】
【小问1详解】
国名:根据材料“这一新生的共和国,终将有政治庸俗化之虞。”“《美国的民主——1787年宪法》”和所学知识可知,“新生的共和国”的国名为美国。
【小问2详解】
观点、理由: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同意作者的观点,从美国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不同意作者的观点,从美国1787年宪法的进步性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所以,具体阐述如下:
答案一:同意。
理由: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容易造成政客以小恩小惠及动听的词句维持选民的支持,使真正有远见的人士没有机会为国家寻求福祉。同时,1787年宪法保留了黑奴制,存在着局限性。所以,美国的民主有政治庸俗化的弊端存在。
答案二:不同意。
理由:美国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的原则设计出了联邦制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衡,中央和地方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答出两点即可)这些规定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民主,从而避免哗众取宠的政客对权力的掌控。因此,美国的联邦共和制推动了美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进程。
30. 学校开展“历史上的水陆交通”跨学科主题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风破浪会有时——造船技术】
他们的船是一种稳定的、坚固的海船,龙骨凸起,两端尖削,他们在这种船上大都只使用帆,并且不怕在波涛汹涌的北海上受到风暴的突然袭击。……这种敢于横渡大西洋的船只的速成,在航海业中引起了全面的革命,因此中世纪结束以前,欧洲所有沿海地区就都采用了新式尖底海船。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383页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结束前欧洲造船技术的特点。
材料二 【力量世间谁得似——蒸汽机车】
1825年9月27日,英国发明家斯蒂芬森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旅行号”蒸汽机车,装载着90吨货物和450名乘客,以时速20公里的速度,驶进了一个全新的轮子时代。 ——摘编自杜君立《历史的细节》(卷一)
莫奈:《巴茶圣拉查尔火车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驶进“全新的轮子时代”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节物风光不相待——新能源汽车】
汽车能源比较表
项目 混合动力汽车HEV 纯电动汽车EV 燃料电池汽车FCV
使用能源种类 汽油、天然气、充电电能 充电电能 使用氢气、甲醇等为燃料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汽车能源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汽车能源变化的因素。
【答案】(1)特点:稳定、坚固或采用龙骨、尖底;使用帆作为动力;能横跨大西洋(答出两点即可)
(2)影响:火车时代的到来为人们提供了更快捷、便利的交通,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缩短了各地之间的距离,提高了运输效率;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带来了环境污染。等(答出两点即可)
(3)变化:从石油能源变为电能、气体能源
因素:科技发展,环保意识增强;政府支持;市场需求增加等(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结束前欧洲造船技术的特点,由材料“他们的船是一种稳定的、坚固的海船,龙骨凸起,两端尖削”“……这种敢于横渡大西洋的船只的速成,在航海业中引起了全面的革命”得出稳定、坚固或采用龙骨、尖底;使用帆作为动力;能横跨大西洋。
【小问2详解】
影响:根据材料二“蒸汽机车……驶进了一个全新的轮子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时期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推动了交通工具的变革,火车时代的到来为人们提供了更快捷、便利的交通,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缩短了各地之间的距离,提高了运输效率;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带来了环境污染。等
【小问3详解】
变化:依据材料三汽车能源比较表中“汽油、天然气、充电电能”到“充电电能”“使用氢气、甲醇等为燃料”,得出从石油能源变为电能、气体能源。
因素:据所学知识可知汽车能源发生了变化,较为直接的因素是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科技的发展;深层次的原因是政府支持、市场需求增加等。
31. 学校开展“辩论会——人类能否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项目式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源探究】
材料一
图1 漫画《沸点》(1912年10月) 图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巴尔干半岛爆发的原因。
材料二 为了扭转败局,美国军方把缅甸战场当作整个太平洋战争的西翼。美国国会于1941年1月决定对中国实施《武器租借法案》,给中国提供大量战略物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罗斯福积极倡导美英中军事同盟,组建中国战区。……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派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周銮书《评抗日战争中的缅甸战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撰写辩词】
(3)请以《人类可以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或《人类不能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为题(任选一个),撰写辩词。(要求:史论结合、简明扼要)
【答案】(1)原因:第二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激烈对抗。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巴尔干被称为战争的“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在此发生,直接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主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或反法西斯同盟国的互相支援和配合作战)中国等东方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等。
(3)辩词一《人类可以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
辩词要点:人类可以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警惕军国主义的复活:人类要加强合作与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维护和平与发展: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出重要作用等。(任选一个角度做答即可)
辩词二《人类不能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
辩词要点: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帝国主义一日不消灭,世界大战就不可避免;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必然引起世界大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引发战争的重要根源;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也会威胁世界安全,引发世界大战;战争是经济利益不可调和矛盾的总爆发,经济利益矛盾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选一个角度做答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据材料“图1漫画《沸点》(1912年10月)”并结合所学可知,漫面原图发表于1912年,桶上英文意为“巴尔干麻烦”,桶盖将被燕汽顶起,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奥匈、沙俄等国,漫画说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据材料“英法德美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1870--1913年)”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出现了经济实力和所占殖民地倒挂现象,而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形成了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激烈对抗;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巴尔干被称为战争的“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在此发生,直接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小问2详解】
主要原因:据材料“……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派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扩大,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或反法西斯同盟国的互相支援和配合作战);据材料“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等东方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等。
【小问3详解】
辩词一《人类可以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
辩词要点:据所学可从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创伤,人类可以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坚定和平的信念,认真汲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警惕军国主义的复活;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人类要加强合作与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应该增强自己的国防,增强自己的经济,提高收入,促进经济就是增强军事力量,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维护和平与发展;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出重要作用等角度回答。(任选一个角度做答即可)
辩词二《人类不能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
辩词要点:据所学可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现在帝国主义之间仍然有矛盾,而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等角度说明战争不能避免。(任选一个角度做答即可)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图1至图4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写出两幅图片的序号即可),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并结合所学的一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示例一】
图片序号:图1、图3
观点:共产主义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论述: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他们科学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结论。共产主义实践早就存在于历史和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而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示例二】
图片序号:图1、图3
观点: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从理论到现实的转变。(或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论述: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号召工人阶级建立自己的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1917年,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在其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示例三】
图片序号:图1、图3
观点:先进的思想是引领社会前进的旗帜。
论述: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解放了人的思想,冲破了欧洲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的束缚,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理性主义,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结论:综上所述,先进思想指导社会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先导,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示例四】
图片序号:图1、图3
观点:伟大历史人物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或其他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是开放性小短文题,首先依据题干要求,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中四幅图片分别对应的是《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和人民解放战争,都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有关或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有关,由此可以拟定一个观点“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先进思想推动社会进步”等。然后选择其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如图1、图3或图1、图4,结合《共产党宣言》、十月革命或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的相关知识予以论述。如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宣告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了现实,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道路。或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新中国,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最后小结,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在其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或先进的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先导,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福建省泉州鲤城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