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卷(九)
一、选择题
1.2022年6月三星堆考古将新发现的顶尊蛇身铜人像与1986年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拼对成功。考古专家表示“铜人像具有古蜀文明的特征,方座铜器是先周文化的代表,尊是中原文化的代表。”由此可以佐证( )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B.巴蜀大地人才辈出
C.古蜀文字已经发展成熟 D.青铜器在四川广为流传
2.七(1)班小明同学在学习中发现以下两则材料,从材料甲到材料乙,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
材料甲 材料乙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汉]司马迁《史记》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南朝]沈约《宋书》
A.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B.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C.南方是当时的政治中心 D.江南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duò],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 )
A.繁重的徭役 B.沉重的赋税
C.统一车轨的宽窄 D.严酷的刑法
4.右图①中的文物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耒耜”《国语·周语中》有言:“入土曰耜,耜柄曰耒”。据此推测,“耒耜”可用于( )
A.取火 B.耕地 C.纺织 D.制陶 图①
5.(2023七下·汕尾期中)“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句唐诗是对下列哪一种瓷器的由衷赞美( )
A.青瓷 B.白瓷 C.唐三彩 D.青花瓷
6.17世纪末,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于内蒙古地区发动大规模的武装叛乱。三次率军亲征,多次打败噶尔丹的清朝皇帝是( )
A.乾隆 B.雍正 C.康熙 D.嘉庆
7.中国拓展自己的海上力量,是受最内在的动机所激发,而绝非一次探险。作为一个新建王朝,明朝需要威望,而威望的实现则是需要外国访客带着货物到中国,然后中国人把它们作为象征性的“贡品”接收下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尽管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但他们还是在追求一种外交上的认可。与此有关的历史( )
A.郑和下西洋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文成公主人藏
8.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材料表明( )
A.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军机大臣可以独自决断国家大事
C.军机处的设立分散了皇帝的权力
D.军机处的职能是监察百官
9.(2023八上·徐闻期末)《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甲午战争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0.(2023八上·雷州期末)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发表文章说,从 1935 年起,“民族解放大学校”已经开学,这个大学没有围墙,学生至少也有四万万,学校功课只有一门,叫“民族解放教学”,等到一切失地收回,就举行毕业典礼。这表明,陶行知意在( )
A.改变传统社会习俗 B.鼓励兴办新式学校
C.号召全体国民积极抗日 D.呼吁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11.(2023八上·雷州期末)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由于“社会对政治兴味非常亢奋”,政法学校和大学法科学生猛增,“一时法政学校遍于全国”。这体现了( )
A.民众对清政府彻底失望 B.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C.国人学习研究风气浓厚 D.中国的社会性质已经改变
12.(2023八下·玉州期中)1992年2月,上海《文汇报》连续发表《坚持“一个中心”》等评论文章,同时《人民日报》也刊发了《改革的胆子再大一点》等社论或文章。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 B.“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C.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鼓舞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3.(3分)阅读下面我国1952﹣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柱状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三大改造使我国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
B.中共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得到贯彻
C.一五计划促使新中国工农业全力提升
D.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14.(3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定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亚丁湾护航等行动,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在全球抗疫合作和对外提供新冠疫苗的第一梯队,向遭受火山、洪涝、地震等灾害的国家第一时间提供援助。这表明中国( )
A.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B.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中心作用
C.已经成为科技发达的世界强国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十分明显
15.1760年的英国,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伦敦一个;在1801年,英国城市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32%;到了1851年城市的总人口就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了,并且已有7个人口达10万以上的城市。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 )
A.英国疆域扩大 B.粮食产量骤增
C.移民人口增多 D.城市化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16.人类历史的星空闪烁着“群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的法治精神】
材料一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精神。以人民为中心,意味着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追求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还意味着法治精神蕴含保护人民、伸张人权的坚定信念。
——人民日报社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人的开拓精神】
材料二 15世纪前后,欧洲的探险家相继踏上了探索世界的道路。
【人的创新精神】
材料三 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家大量涌现,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①瓦特改良蒸汽机 ②法拉第制造实验电动机 ③奥托发明煤气内燃机
材料四 习近平说:“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人民网《深刻把握中国精神的时代意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在欧洲历史上如何运用法律保护人民、伸张人权(写出法律名称+作用。
范例:《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A、B、C中任一条路线,说出开辟该路线的探险家及其航海成就;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的三项发明诞生于哪一次工业革命;概括这些发明对社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4) 综合上述内容,列举两个推动国家富强和人类文明进步所需的精神(本题材料中已有的精神除外)。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1年3月,他在就任总统时说:“任何一个州都不能只凭自己的动议就合法地脱离联邦,凡为此目的而作出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任何一个州或几个州反对合众国当局的行动都应根据情况视为叛乱……根据宪法和法律,联邦都是不容分裂的。”
【材料二】1862年5月20日,政府法规规定:凡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都可在西部地区领取160英亩的土地,只要交纳10美元的登记费就可以。在宅地上连续耕种5年,土地即归个人所有。该法律文件颁布后的三十年间,西部大量荒芜的、闲置的、无主的土地得到了开脣。1850-1900年间,耕地面积从原有的2.93亿英亩增加到8.38亿英亩。1863年1月1日,政府颁布的新法令消灭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在南部农业中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高道兰《论南北战争对美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有改动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的政治主张及目的分别是什么,什么问题造成了美国南北矛盾的加剧。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联邦政府颁布的哪一法律文件 之后又颁布了哪一个法律文件宣布奴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这两个文件的颁布给当时的内战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探究“南北战争对美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4)有人说,美国内战是第二次独立战争,具有重大转折点的意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说出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铜人像具有古蜀文明的特征,方座铜器是先周文化的代表,尊是中原文化的代表”由此可以佐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华文明是由各地的不同文明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发展而来的。故A符合题意;巴蜀大地人才辈出、古蜀文字已经发展成熟、青铜器在四川广为流传说法片面,题干材料还体现了先周文化、中原文化。
A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可用题干材料佐证,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青铜器及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中华文明的特点是多元一体。
2.【答案】B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3.【答案】C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4.【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5.【答案】A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越窑可知,赞美是青瓷。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其中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A符合题意;
白瓷出自邢窑,排除B;
材料与唐三彩无关,排除C;
青花瓷与材料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瓷器的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6.【答案】C
【知识点】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准噶尔逐渐成为一支强大的割据势力,准噶尔部地处于伊犁一带,是蒙古之一部。康熙年间,其领主噶尔丹势力日益强大,并在沙俄的支持下,向东进攻漠北蒙古。打到离北京700里的乌兰布通。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康熙帝先后三次亲征,在康熙帝的御驾亲征下,1690年清军取得了对噶尔丹叛军胜利的战役是乌兰布通战役,噶尔丹饮药自尽,稳定了西北部边疆,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清朝巩固统一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7.【答案】A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8.【答案】A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据“(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要服从皇帝的意志,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与皇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9.【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10.【答案】C
【知识点】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发表文章说,从1935年起,‘民族解放大学校’已经开学,这个大学没有围墙,学生至少也有四万万……叫‘民族解放教学做’,等到一切失地收回,就举行毕业典礼”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深入,抗日救亡成为时代主流。题干材料表明陶行知意在号召全体国民积极抗日。C项正确;
题干材料表明陶行知意在号召全体国民积极抗日,不是改变传统社会习俗、鼓励兴办新式学校,排除AB项;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是1946年,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华北危机与一二 九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表明陶行知意在号召全体国民积极抗日。
11.【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辛亥革命后,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社会对政治兴味非常亢奋,法政学校遍于全国”可知,辛亥革命后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一些研究政治团体学生数量猛增,说明国人学习研究风气浓厚,C项正确;
“民众对清政府彻底失望”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排除B项;
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1992年”“《坚持“一个中心”》”“《改革的胆子再大一点》”,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1月一2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推动了改革进入新阶段,故选C项。
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经济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
2014年,中共中央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邓小平“南方谈话”,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相关史实。
13.【答案】C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52--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柱状图",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7年”是我国的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的工农业产品产量都有了很大提高,说明一五计划推动了新中国的工农业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故选C项。
1953-1956年,三大改造使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发生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排除A项。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确立了综合平衡发展的经济建设方针,并非是贯彻,排除B项。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一五计划。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数据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
14.【答案】A
【知识点】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坚定维护世界和平”“共建‘一带一路’”“全球抗疫合作”“援助受灾害国家”,结合所学可知,新的历史世纪,我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说明中国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负责任大国形象,故选A项。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是中心作用,排除B项。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还未成为世界强国,排除C项。
材料强调中国在国际舞台中的作用,不能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作用,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5.【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到了1851年城市的总人口就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了,并且已有7个人口达10万以上的城市”和所学可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到1851年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因此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大增。
A项英国疆域扩大与城市人口增加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粮食产量骤增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移民人口增多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D项城市化的发展是题干变化反映的问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16.【答案】(1)《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2)探险家及成就:A:哥伦布;发现美洲;B: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C:麦哲伦;他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历史意义: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3)工业革命:①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②③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4)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等。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新航路的开辟;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欧洲历史上运用法律保护人民、伸张人权的事例有《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开辟该路线的探险家是哥伦布,其航海成就是发现美洲;B:开辟该路线的探险家是达伽马,其航海成就是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C:开辟该路线的探险家是麦哲伦,其航海成就是他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成就,①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和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成就,②③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发明对社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是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4)综合上述内容可知,推动国家富强和人类文明进步所需的精神有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等。
故答案为:(1)范例:《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2)探险家及成就:A:哥伦布;发现美洲;B: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C:麦哲伦;他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历史意义: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3)工业革命:①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②③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4)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欧洲历史上的法律,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欧洲历史上的法律,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等知识。
17.【答案】(1)“他”: 林肯。政治主张: 限制奴隶制的发展。目的: 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问题: 奴隶制的存废。
(2)《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影响: 调动了农民和黑人的积极性, 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3)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 促进了美国西部领土的开发 (或促进了美国耕地面积的增长);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推动了美国农业现代化 (或推动了美国农业科技的进步)
(4)同意。理由: 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 废除了奴隶制, 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知识点】美国南北两种制度的矛盾;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林肯就任美国总统;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肯的政治主张是限制奴隶制的发展,目的是 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内战前, 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造成了美国南北矛盾的加剧;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联邦政府颁布的 《宅地法》;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之后又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奴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两个文件的颁布 , 调动了农民和黑人的积极性, 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战争对美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有: 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 促进了美国西部领土的开发 (或促进了美国耕地面积的增长);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推动了美国农业现代化 (或推动了美国农业科技的进步)
(4)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 废除了奴隶制, 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说 美国内战是第二次独立战争,具有重大转折点的意义;
故答案为:(1)“他”: 林肯。政治主张: 限制奴隶制的发展。目的: 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问题: 奴隶制的存废。
(2) 《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影响: 调动了农民和黑人的积极性, 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3) 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 促进了美国西部领土的开发 (或促进了美国耕地面积的增长);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推动了美国农业现代化 (或推动了美国农业科技的进步)
(4) 同意。理由: 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 废除了奴隶制, 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就是要在准确记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江苏省南通市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卷(九)
一、选择题
1.2022年6月三星堆考古将新发现的顶尊蛇身铜人像与1986年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拼对成功。考古专家表示“铜人像具有古蜀文明的特征,方座铜器是先周文化的代表,尊是中原文化的代表。”由此可以佐证( )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B.巴蜀大地人才辈出
C.古蜀文字已经发展成熟 D.青铜器在四川广为流传
【答案】A
【知识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铜人像具有古蜀文明的特征,方座铜器是先周文化的代表,尊是中原文化的代表”由此可以佐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华文明是由各地的不同文明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发展而来的。故A符合题意;巴蜀大地人才辈出、古蜀文字已经发展成熟、青铜器在四川广为流传说法片面,题干材料还体现了先周文化、中原文化。
A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可用题干材料佐证,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青铜器及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中华文明的特点是多元一体。
2.七(1)班小明同学在学习中发现以下两则材料,从材料甲到材料乙,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
材料甲 材料乙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汉]司马迁《史记》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南朝]沈约《宋书》
A.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B.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C.南方是当时的政治中心 D.江南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答案】B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duò],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 )
A.繁重的徭役 B.沉重的赋税
C.统一车轨的宽窄 D.严酷的刑法
【答案】C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
4.右图①中的文物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耒耜”《国语·周语中》有言:“入土曰耜,耜柄曰耒”。据此推测,“耒耜”可用于( )
A.取火 B.耕地 C.纺织 D.制陶 图①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5.(2023七下·汕尾期中)“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句唐诗是对下列哪一种瓷器的由衷赞美( )
A.青瓷 B.白瓷 C.唐三彩 D.青花瓷
【答案】A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越窑可知,赞美是青瓷。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其中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A符合题意;
白瓷出自邢窑,排除B;
材料与唐三彩无关,排除C;
青花瓷与材料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瓷器的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6.17世纪末,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于内蒙古地区发动大规模的武装叛乱。三次率军亲征,多次打败噶尔丹的清朝皇帝是( )
A.乾隆 B.雍正 C.康熙 D.嘉庆
【答案】C
【知识点】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准噶尔逐渐成为一支强大的割据势力,准噶尔部地处于伊犁一带,是蒙古之一部。康熙年间,其领主噶尔丹势力日益强大,并在沙俄的支持下,向东进攻漠北蒙古。打到离北京700里的乌兰布通。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康熙帝先后三次亲征,在康熙帝的御驾亲征下,1690年清军取得了对噶尔丹叛军胜利的战役是乌兰布通战役,噶尔丹饮药自尽,稳定了西北部边疆,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清朝巩固统一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7.中国拓展自己的海上力量,是受最内在的动机所激发,而绝非一次探险。作为一个新建王朝,明朝需要威望,而威望的实现则是需要外国访客带着货物到中国,然后中国人把它们作为象征性的“贡品”接收下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尽管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但他们还是在追求一种外交上的认可。与此有关的历史( )
A.郑和下西洋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文成公主人藏
【答案】A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8.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材料表明( )
A.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军机大臣可以独自决断国家大事
C.军机处的设立分散了皇帝的权力
D.军机处的职能是监察百官
【答案】A
【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分析】据“(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要服从皇帝的意志,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与皇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9.(2023八上·徐闻期末)《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甲午战争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10.(2023八上·雷州期末)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发表文章说,从 1935 年起,“民族解放大学校”已经开学,这个大学没有围墙,学生至少也有四万万,学校功课只有一门,叫“民族解放教学”,等到一切失地收回,就举行毕业典礼。这表明,陶行知意在( )
A.改变传统社会习俗 B.鼓励兴办新式学校
C.号召全体国民积极抗日 D.呼吁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答案】C
【知识点】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发表文章说,从1935年起,‘民族解放大学校’已经开学,这个大学没有围墙,学生至少也有四万万……叫‘民族解放教学做’,等到一切失地收回,就举行毕业典礼”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深入,抗日救亡成为时代主流。题干材料表明陶行知意在号召全体国民积极抗日。C项正确;
题干材料表明陶行知意在号召全体国民积极抗日,不是改变传统社会习俗、鼓励兴办新式学校,排除AB项;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是1946年,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华北危机与一二 九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表明陶行知意在号召全体国民积极抗日。
11.(2023八上·雷州期末)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由于“社会对政治兴味非常亢奋”,政法学校和大学法科学生猛增,“一时法政学校遍于全国”。这体现了( )
A.民众对清政府彻底失望 B.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C.国人学习研究风气浓厚 D.中国的社会性质已经改变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辛亥革命后,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社会对政治兴味非常亢奋,法政学校遍于全国”可知,辛亥革命后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一些研究政治团体学生数量猛增,说明国人学习研究风气浓厚,C项正确;
“民众对清政府彻底失望”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排除B项;
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023八下·玉州期中)1992年2月,上海《文汇报》连续发表《坚持“一个中心”》等评论文章,同时《人民日报》也刊发了《改革的胆子再大一点》等社论或文章。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 B.“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C.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鼓舞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理论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1992年”“《坚持“一个中心”》”“《改革的胆子再大一点》”,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1月一2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推动了改革进入新阶段,故选C项。
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经济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
2014年,中共中央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邓小平“南方谈话”,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相关史实。
13.(3分)阅读下面我国1952﹣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柱状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三大改造使我国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
B.中共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得到贯彻
C.一五计划促使新中国工农业全力提升
D.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答案】C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52--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柱状图",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7年”是我国的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的工农业产品产量都有了很大提高,说明一五计划推动了新中国的工农业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故选C项。
1953-1956年,三大改造使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发生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排除A项。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确立了综合平衡发展的经济建设方针,并非是贯彻,排除B项。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一五计划。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数据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
14.(3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定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亚丁湾护航等行动,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在全球抗疫合作和对外提供新冠疫苗的第一梯队,向遭受火山、洪涝、地震等灾害的国家第一时间提供援助。这表明中国( )
A.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B.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中心作用
C.已经成为科技发达的世界强国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十分明显
【答案】A
【知识点】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坚定维护世界和平”“共建‘一带一路’”“全球抗疫合作”“援助受灾害国家”,结合所学可知,新的历史世纪,我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说明中国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负责任大国形象,故选A项。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是中心作用,排除B项。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还未成为世界强国,排除C项。
材料强调中国在国际舞台中的作用,不能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作用,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5.1760年的英国,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伦敦一个;在1801年,英国城市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32%;到了1851年城市的总人口就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了,并且已有7个人口达10万以上的城市。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 )
A.英国疆域扩大 B.粮食产量骤增
C.移民人口增多 D.城市化的发展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到了1851年城市的总人口就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了,并且已有7个人口达10万以上的城市”和所学可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到1851年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因此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大增。
A项英国疆域扩大与城市人口增加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粮食产量骤增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移民人口增多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D项城市化的发展是题干变化反映的问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二、材料分析题
16.人类历史的星空闪烁着“群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的法治精神】
材料一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精神。以人民为中心,意味着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追求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还意味着法治精神蕴含保护人民、伸张人权的坚定信念。
——人民日报社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人的开拓精神】
材料二 15世纪前后,欧洲的探险家相继踏上了探索世界的道路。
【人的创新精神】
材料三 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家大量涌现,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①瓦特改良蒸汽机 ②法拉第制造实验电动机 ③奥托发明煤气内燃机
材料四 习近平说:“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人民网《深刻把握中国精神的时代意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在欧洲历史上如何运用法律保护人民、伸张人权(写出法律名称+作用。
范例:《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A、B、C中任一条路线,说出开辟该路线的探险家及其航海成就;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的三项发明诞生于哪一次工业革命;概括这些发明对社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4) 综合上述内容,列举两个推动国家富强和人类文明进步所需的精神(本题材料中已有的精神除外)。
【答案】(1)《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2)探险家及成就:A:哥伦布;发现美洲;B: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C:麦哲伦;他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历史意义: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3)工业革命:①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②③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4)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等。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新航路的开辟;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欧洲历史上运用法律保护人民、伸张人权的事例有《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开辟该路线的探险家是哥伦布,其航海成就是发现美洲;B:开辟该路线的探险家是达伽马,其航海成就是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C:开辟该路线的探险家是麦哲伦,其航海成就是他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成就,①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和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成就,②③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发明对社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是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4)综合上述内容可知,推动国家富强和人类文明进步所需的精神有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等。
故答案为:(1)范例:《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2)探险家及成就:A:哥伦布;发现美洲;B: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C:麦哲伦;他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历史意义: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3)工业革命:①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②③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4)精神: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欧洲历史上的法律,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欧洲历史上的法律,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等知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1年3月,他在就任总统时说:“任何一个州都不能只凭自己的动议就合法地脱离联邦,凡为此目的而作出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任何一个州或几个州反对合众国当局的行动都应根据情况视为叛乱……根据宪法和法律,联邦都是不容分裂的。”
【材料二】1862年5月20日,政府法规规定:凡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都可在西部地区领取160英亩的土地,只要交纳10美元的登记费就可以。在宅地上连续耕种5年,土地即归个人所有。该法律文件颁布后的三十年间,西部大量荒芜的、闲置的、无主的土地得到了开脣。1850-1900年间,耕地面积从原有的2.93亿英亩增加到8.38亿英亩。1863年1月1日,政府颁布的新法令消灭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在南部农业中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高道兰《论南北战争对美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有改动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的政治主张及目的分别是什么,什么问题造成了美国南北矛盾的加剧。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联邦政府颁布的哪一法律文件 之后又颁布了哪一个法律文件宣布奴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这两个文件的颁布给当时的内战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探究“南北战争对美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4)有人说,美国内战是第二次独立战争,具有重大转折点的意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说出理由。
【答案】(1)“他”: 林肯。政治主张: 限制奴隶制的发展。目的: 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问题: 奴隶制的存废。
(2)《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影响: 调动了农民和黑人的积极性, 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3)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 促进了美国西部领土的开发 (或促进了美国耕地面积的增长);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推动了美国农业现代化 (或推动了美国农业科技的进步)
(4)同意。理由: 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 废除了奴隶制, 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知识点】美国南北两种制度的矛盾;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林肯就任美国总统;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肯的政治主张是限制奴隶制的发展,目的是 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内战前, 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造成了美国南北矛盾的加剧;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联邦政府颁布的 《宅地法》;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之后又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奴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两个文件的颁布 , 调动了农民和黑人的积极性, 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战争对美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有: 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 促进了美国西部领土的开发 (或促进了美国耕地面积的增长);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推动了美国农业现代化 (或推动了美国农业科技的进步)
(4)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 废除了奴隶制, 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说 美国内战是第二次独立战争,具有重大转折点的意义;
故答案为:(1)“他”: 林肯。政治主张: 限制奴隶制的发展。目的: 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问题: 奴隶制的存废。
(2) 《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影响: 调动了农民和黑人的积极性, 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3) 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 促进了美国西部领土的开发 (或促进了美国耕地面积的增长);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推动了美国农业现代化 (或推动了美国农业科技的进步)
(4) 同意。理由: 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 废除了奴隶制, 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就是要在准确记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南通市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