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六校期末联考高二历史学科试卷
(十一师一中、四中、十二师高级中学、第六十九中学、第六十一中学、第十五中学)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总计50分)
1.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 )
A. 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B. 郡县制的推行 C. 刺史制的建立 D. 科举制的建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郡县制的长官是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这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与材料中问“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相符,B项正确;三公九卿制的建立是中央官职,与封建势力无关,排除A项;刺史制是西汉的监察制度,不属于促使封建势力崩溃的因素,排除C项;科举制是隋唐开始实行的选官制度,与材料中封建势力崩溃是指地方上的分封制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 两汉以后,各封建中央政权往往在地方行政官府以外另设较大的监察区和专职监察官,如西汉十三部州刺史、唐朝前期的十道采访使和观察使、元行御史台和二十二道肃政廉访使司、明清十三道监察御史等。据此可知,这些设置
A. 有力地解决了地方割据势力
B. 利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 利于形成古代政治清明局面
D. 形成了完整的反腐监察体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秦汉至明清的地方监察制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地方行政官府内置监察官,如秦朝的郡监御史和宋代的州通判,二是在地方行政官府以外另设较大的监察区和专职监察官,而后者设置独立于地方行政系统之外,就能让监察官专以举劾和纠察地方官员得失以充当皇帝耳目,从而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又可减少地方行政官员的干扰阻扰,有利于在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发挥监察职能的制约作用,B项正确。A项表述夸大了监察官员的作用,排除;虽然设立监察制度,但并不能利于形成古代政治清明局面,C错误;形成了完整的反腐监察体系不符合事实,D错误。
3. 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中央银行。其成立之初,性质为私人股份制银行,目的是为了给当时的英国王室提供贷款。英国王室需要贷款的最可能原因是
A. 克伦威尔挑起三次英荷战争,需要大量军费支出
B. 英国国王是光荣革命时议会请来的,王室没有经费预算
C. 《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财税大权,王室无法随意征税
D. 英国为了赢得"七年战争"的胜利,需要大量贷款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征税权,而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目的是为了给当时的英国王室提供贷款,所以英国王室需要贷款的最可能原因是《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财税大权,王室无法随意征税,故选C;根据“目的是为了给当时的英国王室提供贷款”可知AD不符合题意,排除;王室不可能没有经济预算,B项说法明显不符合实际,排除。
4. 2019年,美国总统特朗普搬出《国际经济紧急权利法案》,声称其“绝对有权命令”美国企业停止与中国做生意,国会批其“精神错乱”而否决该法案。这一过程体现1787年宪法的
A. 联邦制原则 B. 分权制衡原则 C. 主权在民原则 D. 中央集权原则
【答案】B
【解析】
【详解】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国际经济紧急权权利法案》遭到国会的否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过程体现1787年宪法的分权制衡原则,故B正确;联邦制原则指的是在维护中央权威的同时,地方保留部分自治权,故A错误;主权在民原则指的是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故C错误;中央集权原则指的是中央拥有绝对权威,故D错误。
5. 下表是中华民国颁布的一些法令或条例,据此可推断中华民国的建立
法令或条例内容 出处
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 中华民国教育部《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缠足之千百岁,害家凶国,莫此为甚……当此除旧布新之际,此等恶俗尤宜先事革除,以培国本。 《临时大总统关于禁缠足致内务部令》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制度 B. 废除了科举制度
C.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 肃清了封建残余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对传统的教育、社会习俗及政治体制进行了个性,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正确;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非是封建制度,A排除;清末新政废除了科举制,B排除;辛亥革命并未肃清封建残余,D排除。故选C。
6.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上述两次会议都( )
A. 推动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B. 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 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 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部署、总动员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据此可知两次会议都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项正确;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推动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排除A项;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而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于2013年,排除C项;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部署是十八届三中全会,而非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D项。故选B项。
7. 1941年,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这次改选( )
A. 根本上扭转了根据地严重的经济困难 B. 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
C.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D. 弱化了中共对敌后抗日政权的领导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1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后,政权机构吸收了很多党外人士,这样有助于扩大抗日政权的基础,从而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B项正确;该做法是政治方面的举措,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了根据地严重的经济困难,排除A项;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已正式形成,排除C项;“三三制”下,在政权中起主导作用的仍是中国共产党,排除D项。故选B项。
8.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诸暨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党向十八大以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枫桥经验”的实行反映了(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 B.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实行
C. 满足人民群众的各项需要 D. 社会治安环境的不断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农村推广“枫桥经验”,依靠村民自主管理自己的事情,反映的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实行,B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与“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等不符,排除A项;满足人民群众的各项需要的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村民自治,并非社会治安环境的不断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9. 下图为北京国子监博物馆收藏的一块罕见的陈继昌“三元”匾额。据此,该匾额的核心收藏价值是( )
A. 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 B. “天子门生”称谓由来
C. 科举流程与匾额文化 D. 明清八股文发展演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嘉庆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乡试第一名”,“会试第一名”,“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流程。据材料“陈继昌‘三元’匾额”,可知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匾额文化,所以该匾额的核心收藏价值是科举流程与匾额文化,C项正确;材料内容与天干地支纪年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未对“天子门生”称谓由来作出论述,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八股文演变史的相关论述,排除D项。故选C项。
10. 汉景帝时期,因父亲被继母所杀害,百姓防年杀死了继母。廷尉根据汉律规定判处防年大逆之罪,并上奏景帝。年仅12岁的太子刘彻认为:所谓继母如母,毕竟不同于亲生父母,如今继母亲手杀死防年之父,下手之时,母恩已经断绝,所以防年杀死继母之罪与普通杀人罪同,不应判处大逆之罪,景帝纳其议。这体现出汉代( )
A. 依法治国 B. 以礼人法 C. 外儒内法 D. 轻罪重罚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汉朝时期,防年杀死继母,是因为继母杀死其父亲,在案件中,刘彻认为防年与继母的恩情已断,不应判处大逆之罪,体现了以礼入法,律令儒家化的趋势,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以礼入法,而非依法治国,排除A项;外儒内法表面上推崇儒家思想,但是实际操作上也依赖法家的思想,往往是儒法结合、儒法互济,与材料中描述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描述的是以礼入法,律令儒家化的趋势,而非轻罪重罚,排除D项。故选B项。
11. 早期的罗马法律规定家父如果不想要新生儿,可以将其遗弃。后来法律对遗弃子女作出了一些限制性规定,到了公元374年法律完全禁止家父遗弃子女。从这一变化可知罗马法( )
A. 结构体系日渐元善 B. 具有人性化的趋势
C. 实施程序更加规范 D. 注重保护公民权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逐渐对遗弃子女作出限制性规定,到后来完全禁止家父遗弃子女,体现了罗马法具有人性化的趋势,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对遗弃子女的法律规定,不能说明罗马法结构体系日渐元善,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罗马法的实施程序,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罗马法具有人性化的趋势,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12. 如表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与意义对应关系准确的是( )
选项 事件 意义
A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 初步奠定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基础
B 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C 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 202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基础性地位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202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基础性地位,D项正确;1954 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排除A、B项;2011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3. 2020年,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爱心口罩、爱心蔬菜、爱心药物等,无数个暖人心房的“小举动”,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 )
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 B.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 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 D. 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面对‘新冠’疫情的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材料做法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A项正确;材料做法并不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体现,排除B项;面对疫情,普通民众的挺身而出体现的是爱国、敬业,并不是艰苦奋斗,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了民众面对“新冠”疫情做出的贡献,并没有说明是否是因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实施,即没有体现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14. 国家不能孤立而存在,任何国家都不能不与其他国家发生交往。在国际关系中形成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就是国际法的内容。以下关于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A. 国际联盟成立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B. 《非战公约》用实际行动证明废弃战争行为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重要性
C. 《联合国宪章》确定“全体一致”原则并赋予安理会制裁权力
D. 二战后各类国际组织激增,推动国际法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二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也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D项正确;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排除A项;《非战公约》第一次以普遍性国际公约的形式,正式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排除B项;1945年签署的《联合国宪章》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并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
15. 14世纪,欧洲一些封建主在易北河、塞纳河一带设立征税站。后来,欧洲君主为商人提供保护,颁布了统一法律,废除领主特权。这一变化有利于西欧( )
A. 新兴民族国家的产生 B. 市民政治地位的提高
C. 封建割据势力的消除 D. 近代法律体系的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欧洲。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封建主设立征税站”会造成了地方分裂割据,不利于国家统一,而“欧洲君主颁布了统一法律,废除领主特权”的做法则加强了封建王权,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促进新兴民族国家的产生,A项正确;材料虽有“欧洲君主为商人提供保护”,但不能说明‘市民’‘政治地位’是否提高,排除B项;君主废除领主特权有利于打击封建割据势力,但“消除”不是一项措施的结果,而是一系列措施的结果,C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商业方面的部分法律,不能说明近代法律体系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6. 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以平等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
A. 民族平等的原则得到了充分贯彻执行
B.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根本的政治制度
D. 民族团结与发展是我国当前根本任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材料各个少数民族都有人大代表得出民族平等的原则得到了贯彻,A项正确;材料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无关,排除B项;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项;我国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排除D项。故选A项。
17. 2023年4月23日,旅美20年的大熊猫“丫丫”回到祖国怀抱。1972年4月我国也赠送美国两只熊猫“玲玲”和“兴兴”,中美“熊猫外交”从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促成“玲玲”和“兴兴”赴美的直接因素是( )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提出 B.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C. 亚非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D.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72年中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1972年4月,中国赠送给美国两只熊猫,中美“熊猫外交”翻开崭新一页。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因此材料中“熊猫外交”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中美关系正常化,D项正确;建国初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55年亚非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8. 如图为“十八大以来中国部分主场外交活动坐标轴”。据此可知,中国( )
A. 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 B. 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C.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D. 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推动全方位外交,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外交活动,体现出当代中国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D项正确; 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与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等史实不符,排除A项;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等不能说明中国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排除C项。故选D项。
19. 有学者在研究中注意到,唐朝立国后重铸新币(见下示拓图)。这种新币是唐近三百年间流通的主要货币,唐以后仍继续流通了七百多年。不唯如此,钱的大小与轻重都成为后来铸钱的范例,对后世货币的铸造影响很大。有趣的是,关于此钱的读法,名曰“开元通宝”抑或“开通元宝”,历来各执一词,成为一件历史的悬案。有学者认为,应读成“开通元宝”;有学者则认为,“开元通宝”是正确的称呼,但考虑到唐宋时社会上称呼“开通元宝”已约定俗成,故也不能说是绝对错误。这说明( )。
A. 钱货可议,应注意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避免各执一词
B. 文献记载语焉不详,造成研究信息不对称,原本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
C. 研究历史需要正本清源,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还要有对材料的考证与辨伪
D. 史料存在“记忆之殇”,需要采用新技术以“唤醒”,进而解释历史如何被表象的问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史学是实证科学,史料是历史上所留下来的资料,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因此在研究历史时要对史料进行考证和辨伪,坚持孤证不立的原则,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故选择C项;对实物史料的研究应该要借助考古学、金石学、文物学等多学科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排除A项;以文字形式出现的文献史料,是我们研究和认识历史重要依据,如果是第一手史料,具有较高学术价值,排除B项;多学科交叉研究法是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既要跨学科综合研究,也要注重文献和考古相结合,“读史征信”,排除D项。
20. 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税起征点为800元,而2018年全国人大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税起征点为每月5000 元,并进行包括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在内的专项附加扣除。这—变化表明( )
A. 国民收入得到普遍提高 B. 个税征收制度更加完善
C. 国民生产总值极大增长 D. 国民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国家提高了个税起征点,随着普通民众生活成本的增加,政府又增加了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这表明我国的个税征收制度更加完善,B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国民收入是否得到了普遍提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国民生产总值”问题,排除C项;个税起征点的调整不能说明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排除D项。故选B项。
21. 雍正即位后继续进行赋役制度改革,从雍正二年(172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摊丁入亩”,并逐步放松对户籍的控制,允许农民和手工业者自由迁徙以出卖劳动力。这一改革( )
A. 废除了户籍管理制度 B. 助推了商品经济发展
C. 摈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D. 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根据“逐步放松对户籍的控制,允许农民和手工业者自由迁徙以出卖劳动力”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允许农民和手工业者自由出卖劳动力实际上是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清朝时期并没有废除户籍管理制度,也没有摒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C项;这一改革是弱化了人身依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22.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关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
A. 17 世纪初,法国颁布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济贫制度
B. 19世纪80年代,美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等方面
C. 1935年, 《社会保障法》 颁布,标志着德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D. 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D项正确;17世纪初,英国颁布济贫法,排除A项;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排除B、C项。故选D项。
23. 有学者认为“农业革命触发了一场链式反应,它引发了城市化、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分裂,从而损坏了原始社会令人神往的平等,但这一来打破了部落通过传统主义形成的约束性的结合,使人性得到了解放。”由此可知,农业革命( )
A. 导致部落联盟走向覆灭 B. 标志着人类文明出现
C. 瓦解了“公天下”观念 D. 推动生产关系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学者认为农业破坏了原始社会下的平等,推动了城市化、阶级分化和社会分裂,由此可知农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由原始社会生产资料氏族公有下的人的平等到私有制产生后推动阶级分化、社会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原始社会到阶级分化,农业的发展推动历史进入部落联盟时期,而非走向覆灭,排除A项;人类文明出现的标志是文字、国家的出现,农业革命时期尚未出现国家,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由公有下的平等到私有下的阶级分化,并未体现“公天下”理念的瓦解,排除C项。故选D项。
24. 16世纪晚期的中国文献中开始出现了有关辣椒的记载,但此时辣椒多是作为观赏植物来种植的;18世纪中后期,辣椒作为餐桌调料在中国部分地区流传开来;据统计,2000—2021年,全球30%以上的辣椒在中国种植,“辣文化”覆盖人口超过5亿。材料深刻反映了( )
A. 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B. 中国人地矛盾的激化
C. 远洋粮食贸易的兴盛 D. 食物物种交流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的中国。材料表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辣椒传入中国,先作为观赏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交流的发展,对辣椒的作用认识更加深刻,作为了餐桌的调料,到了21世纪辣椒在中国种植范围更大,这都体现了食物物种交流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辣椒的传入和新航路开辟有关,和海上丝绸之路无关,尤其21世纪的辣椒在中国的种植与海上丝绸之路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人多地少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辣椒,不是粮食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
25. 如图所示为2015—2020年我国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A. 重视农业科技的创新 B. 实现了农业生产自动化
C. 农业现代化程度提高 D. 农业生产方式领先世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5—2020年(中国)。据材料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情况图和所学可知,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从2015年的63.82%开始一直高位增长,到2020年达到71.00%,体现了农业现代化程度提高,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业科技的创新,排除A项;“实现了农业生产自动化”的说法夸大化,排除B项;当今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尚未领先世界,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6题13分,27题12分,28题13分,29题12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皇帝之“画敕”亦等于无效。门下省复核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榜样。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议会的主权,但并没有解决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问题。此时的国王,是实实在在的行政首脑,他有权遴选政府大臣,并亲自主掌国务大事,内阁处于国王的控制之下。……乔治一世任命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政府首脑,而不管从感情上说他是喜欢这个人还是不喜欢这个人。英国因为其稳重的、令世人印象深刻的民主政治,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成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孙中山指出:“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除此之外,无论何项政体皆不宜于中国”。但其共和政制设计并非完全照搬西方国家,在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还有考选权与纠察权。“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我期望在我们的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分立五权,创立各国古今所未有的政治学说。”
——摘编自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
材料四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机构名称及职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英国政治制度的名称及其建立、发展、完善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的核心内容。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主要成就。
【答案】(1)程序: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
(2)制度:君主立宪制。表现:《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的建立、1832年议会改革。
(3)内容:建立共和政府;实行五权分立。
(4)前提:新中国的成立。成就: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一“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皇帝之‘画敕’亦等于无效。门下省复核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可得出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列举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第一小问制度,结合所学可知是君主立宪制。第二小问表现,据材料二“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议会的主权”并结合所学可知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表现是《权利法案》,据材料二“此时的国王,是实实在在的行政首脑,他有权遴选政府大臣,并亲自主掌国务大事,内阁处于国王的控制之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君主立宪制发展的表现是责任内阁制的建立,结合所学可知,君主立宪制完善的表现是1832年议会改革。
【小问3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材料三“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可得出建立共和政府;据材料三“共和政制设计并非完全照搬西方国家,在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还有考选权与纠察权。”“分立五权”可得出实行五权分立。
【小问4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成立初期的新中国。第一小问前提,据材料四“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新中国的成立。第二小问成就,结合所学可得出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7. 官员的选拔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以后,英、美等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迫使政府必须增加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需要增设一些新的社会管理机构和一大批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旧有的人事任用制度造成了结党营私、任人唯亲、贪污腐化、效率低下等弊端,不利于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西方各国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文官考试录用制度。
——摘编自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
材料二 《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应运而生。“癸卯学制”的颁布,表明了清政府把近代学校制度推向全国城乡的决心,与一年后正式宣布的停废科举取士一起,形成推动传统教育变革、新式学堂发展的合力,迅速改变着20世纪初中国教育的格局。
——田正平《癸卯学制两甲子考论》
材料三 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这是由于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
——摘编自俞悦《从英美文官制度看中国“公务员”热》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近代英美国家确立文官考试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癸卯学制”给晚清选官制度带来变化。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与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相比,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独特性。
【答案】(1)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或工业革命的推动)政府管理职能扩大的促进;旧的人事制度弊端日益显露;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西方民主政治完善的促进。(任答三点即可)
(2)变化:废除科举制,实行学堂选官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任答两点即可)
(3)独特性:政治立场明确;坚持党管干部;不搞“两官分途”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美国家。据材料一“19世纪中期以后,英、美等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迫使政府必须增加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需要增设一些新的社会管理机构和一大批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可得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或工业革命的推动)政府管理职能扩大的促进;据材料一“旧有的人事任用制度造成了结党营私、任人唯亲、贪污腐化、效率低下等弊端,不利于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可得出旧的人事制度弊端日益显露;据材料一“西方各国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文官考试录用制度。”可得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结合所学可得出西方民主政治完善的促进。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美国家。据材料二“一年后正式宣布的停废科举取士一起”可得出废除科举制,据材料二“形成推动传统教育变革、新式学堂发展的合力”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实行学堂选官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小问3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分别是近代西方、现代中国。据材料三“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可得出政治立场明确;据材料三“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可得出坚持党管干部;据材料三“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可得出不搞“两官分途”,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的边疆政策既各有特色,又具有继承性和创造性。
西汉王朝经略河西走廊概况
时间 史实
公元前139年 ____从长安出发西行进入河西走廊
公元前121年 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昆邪王降汉后,在其故地设武威、张掖、____、敦煌四郡
公元前119年 汉武帝下诏河西四郡辖35县置军屯,民户共71270户
公元前60年 西汉在乌垒城设置____。
——据《史记》《汉书》
材料二 新中国在成立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对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园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材料四 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
——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的演讲
(1)完成材料一表格中填空部分。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王朝边疆治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具体概括为哪三个方针?
(3)根据材料三的两幅图片,指出中国70年代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4)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概括影响我国外交发展的因素。
【答案】(1)填空:张骞;酒泉;西域都护府。
措施:派遣使节;战争(或武力征讨)设置机构(或设置郡县)屯戍。
(2)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3)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综合国力、社会制度、国际形势、国际地位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时期的中国。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配合匈奴战争,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战争,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措施: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属于派遣使节;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属于战争(或武力征讨);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和设置西域都护府属于设置机构(或设置郡县)屯戍。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政策:依据材料“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园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可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一边倒”方针,先后与苏联以及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按照“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新中国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
【小问3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依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72年春,随着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我国外交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小问4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信息可知,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受到国家的综合国力,社会制度、国际形势、以及国际地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9. 赋役征发和基层治理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朝廷命官至郡县而止。国家的赋税、徭役、兵役以及地方教化、狱讼和治安等事,绝大部分都是由乡里官吏们直接承担的……秦统一全国后,普遍实行以县统乡、以乡统里的地方基层制度。《汉书·百官公卿袁》记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唐朝至清朝赋役制度的基本演变情况。
唐朝 租庸调制 “人丁为本”交纳一定数量谷物、帛或布、绢或布
两税法 “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分夏、秋两季征收。
宋朝 募役法 王安石变法时推行,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
明朝 一条鞭法 一律折银征收
清朝 摊丁入亩 地丁银成为主要财政收入,人头税彻底废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的基层组织,并概括其基本任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
【答案】(1)县下有乡、亭、里等基层组织。
任务:征发赋役和维护社会稳定(承担国家的赋役、兵役、地方教化和治安等事务)。
(2)演变趋势: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征收时间由不定时逐步向定时转变;税目项目由繁杂逐渐减少、统一;赋税由实物为主逐步向货币为主转变。(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时期的中国。基层组织:依据材料“秦统一全国后,普遍实行以县统乡、以乡统里的地方基层制度”可知,县下有乡、亭、里等基层组织。
基本任务:依据材料“国家的赋税、徭役、兵役以及地方教化、狱讼和治安等事,绝大部分都是由乡里官吏们直接承担的”可知,征发赋役和维护社会稳定,即承担国家的赋役、兵役、地方教化和治安等事务。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至明清时期。趋势:依据材料“租庸调制以人丁为本交纳一定数量谷物、帛或布、绢或布”、“两税法以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分夏、秋两季征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征收时间由不定时逐步向定时转变;依据材料“王安石变法时推行,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地丁银成为主要财政收入,人头税彻底废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税目项目由繁杂逐渐减少、统一;依据材料“租庸调制以人丁为本交纳一定数量谷物、帛或布、绢或布”、“一条鞭法一律折银征收”、“地丁银成为主要财政收入,人头税彻底废除”可知,赋税由实物为主逐步向货币为主转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六校期末联考高二历史学科试卷
(十一师一中、四中、十二师高级中学、第六十九中学、第六十一中学、第十五中学)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总计50分)
1.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 )
A. 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B. 郡县制的推行 C. 刺史制的建立 D. 科举制的建立
2. 两汉以后,各封建中央政权往往在地方行政官府以外另设较大的监察区和专职监察官,如西汉十三部州刺史、唐朝前期的十道采访使和观察使、元行御史台和二十二道肃政廉访使司、明清十三道监察御史等。据此可知,这些设置
A. 有力地解决了地方割据势力
B. 利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 利于形成古代政治清明局面
D. 形成了完整的反腐监察体系
3. 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中央银行。其成立之初,性质为私人股份制银行,目的是为了给当时的英国王室提供贷款。英国王室需要贷款的最可能原因是
A. 克伦威尔挑起三次英荷战争,需要大量军费支出
B. 英国国王是光荣革命时议会请来的,王室没有经费预算
C. 《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财税大权,王室无法随意征税
D. 英国为了赢得"七年战争"的胜利,需要大量贷款
4. 2019年,美国总统特朗普搬出《国际经济紧急权利法案》,声称其“绝对有权命令”美国企业停止与中国做生意,国会批其“精神错乱”而否决该法案。这一过程体现1787年宪法的
A. 联邦制原则 B. 分权制衡原则 C. 主权在民原则 D. 中央集权原则
5. 下表是中华民国颁布的一些法令或条例,据此可推断中华民国的建立
法令或条例内容 出处
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 中华民国教育部《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缠足之千百岁,害家凶国,莫此为甚……当此除旧布新之际,此等恶俗尤宜先事革除,以培国本。 《临时大总统关于禁缠足致内务部令》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制度 B. 废除了科举制度
C.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 肃清了封建残余
6.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上述两次会议都( )
A. 推动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B. 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 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 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部署、总动员
7. 1941年,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这次改选( )
A. 根本上扭转了根据地严重的经济困难 B. 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
C.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D. 弱化了中共对敌后抗日政权的领导
8.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诸暨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党向十八大以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枫桥经验”的实行反映了(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 B.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实行
C. 满足人民群众的各项需要 D. 社会治安环境的不断优化
9. 下图为北京国子监博物馆收藏的一块罕见的陈继昌“三元”匾额。据此,该匾额的核心收藏价值是( )
A. 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 B. “天子门生”称谓由来
C. 科举流程与匾额文化 D. 明清八股文发展演变
10. 汉景帝时期,因父亲被继母所杀害,百姓防年杀死了继母。廷尉根据汉律规定判处防年大逆之罪,并上奏景帝。年仅12岁的太子刘彻认为:所谓继母如母,毕竟不同于亲生父母,如今继母亲手杀死防年之父,下手之时,母恩已经断绝,所以防年杀死继母之罪与普通杀人罪同,不应判处大逆之罪,景帝纳其议。这体现出汉代( )
A. 依法治国 B. 以礼人法 C. 外儒内法 D. 轻罪重罚
11. 早期的罗马法律规定家父如果不想要新生儿,可以将其遗弃。后来法律对遗弃子女作出了一些限制性规定,到了公元374年法律完全禁止家父遗弃子女。从这一变化可知罗马法( )
A. 结构体系日渐元善 B. 具有人性化的趋势
C. 实施程序更加规范 D. 注重保护公民权利
12. 如表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与意义对应关系准确的是( )
选项 事件 意义
A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 初步奠定了我国法制建设基础
B 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C 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 202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基础性地位
A. A B. B C. C D. D
13. 2020年,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爱心口罩、爱心蔬菜、爱心药物等,无数个暖人心房的“小举动”,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 )
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 B.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 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 D. 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
14. 国家不能孤立而存在,任何国家都不能不与其他国家发生交往。在国际关系中形成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就是国际法的内容。以下关于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A. 国际联盟成立为国际法开辟了新发展阶段
B. 《非战公约》用实际行动证明废弃战争行为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重要性
C. 《联合国宪章》确定“全体一致”原则并赋予安理会制裁权力
D. 二战后各类国际组织激增,推动国际法的发展
15. 14世纪,欧洲一些封建主在易北河、塞纳河一带设立征税站。后来,欧洲君主为商人提供保护,颁布了统一法律,废除领主特权。这一变化有利于西欧( )
A. 新兴民族国家的产生 B. 市民政治地位的提高
C. 封建割据势力的消除 D. 近代法律体系的建立
16. 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以平等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
A. 民族平等的原则得到了充分贯彻执行
B.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根本的政治制度
D. 民族团结与发展是我国当前根本任务
17. 2023年4月23日,旅美20年的大熊猫“丫丫”回到祖国怀抱。1972年4月我国也赠送美国两只熊猫“玲玲”和“兴兴”,中美“熊猫外交”从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促成“玲玲”和“兴兴”赴美的直接因素是( )
A.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提出 B.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C. 亚非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D.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8. 如图为“十八大以来中国部分主场外交活动坐标轴”。据此可知,中国( )
A. 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 B. 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C.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D. 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19. 有学者在研究中注意到,唐朝立国后重铸新币(见下示拓图)。这种新币是唐近三百年间流通的主要货币,唐以后仍继续流通了七百多年。不唯如此,钱的大小与轻重都成为后来铸钱的范例,对后世货币的铸造影响很大。有趣的是,关于此钱的读法,名曰“开元通宝”抑或“开通元宝”,历来各执一词,成为一件历史的悬案。有学者认为,应读成“开通元宝”;有学者则认为,“开元通宝”是正确的称呼,但考虑到唐宋时社会上称呼“开通元宝”已约定俗成,故也不能说是绝对错误。这说明( )。
A. 钱货可议,应注意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避免各执一词
B. 文献记载语焉不详,造成研究信息不对称,原本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
C. 研究历史需要正本清源,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还要有对材料考证与辨伪
D. 史料存在“记忆之殇”,需要采用新技术以“唤醒”,进而解释历史如何被表象的问题
20. 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税起征点为800元,而2018年全国人大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税起征点为每月5000 元,并进行包括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在内的专项附加扣除。这—变化表明( )
A. 国民收入得到普遍提高 B. 个税征收制度更加完善
C. 国民生产总值极大增长 D. 国民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21. 雍正即位后继续进行赋役制度改革,从雍正二年(172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摊丁入亩”,并逐步放松对户籍的控制,允许农民和手工业者自由迁徙以出卖劳动力。这一改革( )
A. 废除了户籍管理制度 B. 助推了商品经济发展
C. 摈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D. 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
22.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关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
A. 17 世纪初,法国颁布济贫法,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济贫制度
B. 19世纪80年代,美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等方面
C. 1935年, 《社会保障法》 颁布,标志着德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D. 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
23. 有学者认为“农业革命触发了一场链式反应,它引发了城市化、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分裂,从而损坏了原始社会令人神往的平等,但这一来打破了部落通过传统主义形成的约束性的结合,使人性得到了解放。”由此可知,农业革命( )
A. 导致部落联盟走向覆灭 B. 标志着人类文明出现
C. 瓦解了“公天下”观念 D. 推动生产关系的变化
24. 16世纪晚期中国文献中开始出现了有关辣椒的记载,但此时辣椒多是作为观赏植物来种植的;18世纪中后期,辣椒作为餐桌调料在中国部分地区流传开来;据统计,2000—2021年,全球30%以上的辣椒在中国种植,“辣文化”覆盖人口超过5亿。材料深刻反映了( )
A.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B. 中国人地矛盾的激化
C. 远洋粮食贸易的兴盛 D. 食物物种交流的发展
25. 如图所示为2015—2020年我国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A. 重视农业科技的创新 B. 实现了农业生产自动化
C. 农业现代化程度提高 D. 农业生产方式领先世界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26题13分,27题12分,28题13分,29题12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皇帝之“画敕”亦等于无效。门下省复核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榜样。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议会的主权,但并没有解决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问题。此时的国王,是实实在在的行政首脑,他有权遴选政府大臣,并亲自主掌国务大事,内阁处于国王的控制之下。……乔治一世任命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政府首脑,而不管从感情上说他是喜欢这个人还是不喜欢这个人。英国因为其稳重的、令世人印象深刻的民主政治,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成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孙中山指出:“中国革命之目的,系欲建立共和政府,效法美国,除此之外,无论何项政体皆不宜于中国”。但其共和政制设计并非完全照搬西方国家,在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还有考选权与纠察权。“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我期望在我们的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分立五权,创立各国古今所未有的政治学说。”
——摘编自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
材料四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机构名称及职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英国政治制度的名称及其建立、发展、完善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的核心内容。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主要成就。
27. 官员的选拔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以后,英、美等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迫使政府必须增加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需要增设一些新的社会管理机构和一大批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旧有的人事任用制度造成了结党营私、任人唯亲、贪污腐化、效率低下等弊端,不利于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西方各国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文官考试录用制度。
——摘编自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
材料二 《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应运而生。“癸卯学制”的颁布,表明了清政府把近代学校制度推向全国城乡的决心,与一年后正式宣布的停废科举取士一起,形成推动传统教育变革、新式学堂发展的合力,迅速改变着20世纪初中国教育的格局。
——田正平《癸卯学制两甲子考论》
材料三 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这是由于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
——摘编自俞悦《从英美文官制度看中国“公务员”热》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近代英美国家确立文官考试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癸卯学制”给晚清选官制度带来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与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相比,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独特性。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的边疆政策既各有特色,又具有继承性和创造性。
西汉王朝经略河西走廊概况
时间 史实
公元前139年 ____从长安出发西行进入河西走廊
公元前121年 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昆邪王降汉后,在其故地设武威、张掖、____、敦煌四郡
公元前119年 汉武帝下诏河西四郡辖35县置军屯,民户共71270户
公元前60年 西汉在乌垒城设置____。
——据《史记》《汉书》
材料二 新中国在成立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对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园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材料四 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
——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的演讲
(1)完成材料一表格中填空部分。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王朝边疆治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具体概括为哪三个方针?
(3)根据材料三的两幅图片,指出中国70年代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4)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概括影响我国外交发展的因素。
29. 赋役征发和基层治理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朝廷命官至郡县而止。国家的赋税、徭役、兵役以及地方教化、狱讼和治安等事,绝大部分都是由乡里官吏们直接承担的……秦统一全国后,普遍实行以县统乡、以乡统里的地方基层制度。《汉书·百官公卿袁》记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唐朝至清朝赋役制度的基本演变情况。
唐朝 租庸调制 “人丁为本”交纳一定数量谷物、帛或布、绢或布
两税法 “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分夏、秋两季征收。
宋朝 募役法 王安石变法时推行,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
明朝 一条鞭法 一律折银征收
清朝 摊丁入亩 地丁银成为主要财政收入,人头税彻底废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的基层组织,并概括其基本任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联考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