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开学测试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20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 年代轴有助于我们梳理历史发展的线索,下列历史年代轴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A. 封建时代的世界 B. 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C. 走向整体的世界 D.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
2. 在世界近代史上,华盛顿、玻利瓦尔、章西女王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杰出作表,对他们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 都领导人民反抗英国殖民者 B. 都领导人民获得了国家的独立
C. 都领导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斗争 D. 都领导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者
3. 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2/3。在此期间,农村社会分化加剧,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更多的农民却更加贫困,不得不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富农购买了越来越多的土地,雇用贫农,用新式农具,经营资本主义农业。材料反映了( )
A. 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 B. 俄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C 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D. 农奴制改革导致了俄国走向衰落
4. 林肯对约翰说:“为了恢复联邦,有色人口是巨大、可用的而尚未加以利用的力量。”为了“加以利用这种力量”,林肯政府
A. 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 发起内战解决黑人奴隶问题
C. 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D. 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5. 2020年5月,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导致的抗议活动席卷美国。社会学家认为,美国存在种族歧视现象与美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奴隶制度有关。19世纪60年代,奴隶制被废除了,但其奴役思想并没有随之消失。对该材料解读错误的是,美国
A. 独立战争废除了奴隶制 B. 现在依然存在种族歧视现象
C. 种族歧视现象有其历史根源 D. 要消除种旋歧视现象必先摒弃奴役思想
6. 改革能否成功影响一国命运,日本在7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中叶分别进行的两场改革都促进了国家发展。这两场改革的相同点是( )
A. 削弱幕府统治,加强天皇权力 B. 学习他国经验加速社会转型
C. 保留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势力 D. 立足国情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7. 比较对比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关于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之处,说法正确的有( )
①都发明了新的动力机器②发明者都以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主
③都使交通运输工具发生了重大变革④都对环境资源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8. 观察下面图表,分析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石油产量发生变化主要原因是( )
A. 珍妮机的发明 B. 蒸汽机的改进
C. 内燃机的发明 D. 电力广泛应用
9. 随着蒸汽机的使用、工厂制的日益普及,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到1870年,英国城市人口的比例已达到70%。这表明工业革命( )
A. 促进人口增长 B. 推动城市化
C. 带来环境污染 D. 造成贫富差距扩大
10. 观察理解如图漫画。作者认为16-20世纪中期地球“变”得越来越“小”的直接因素是(  )
16世纪至19世纪40年代,马车的平均时速10英里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前期,蒸汽机车的平均时速65英里。蒸汽轮船平均时速36英里 20世纪50年代,螺旋桨飞机平均时速400英里 20世纪40年代,世界第一架喷气客机,时速500英里
A. 英国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B. 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发展
C.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 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
1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物种不变论
B. 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C.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
D. 贝多芬的代表作是《英雄交响曲》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从材料可得出,一战
A. 首先在英德两国间爆发 B. 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
C. 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 D. 极大地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13. 一位同学制作了知识结构图(如图),其中空白处分别应填入的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 B. 第一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会议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 D. 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会议
14. 屈辱的和约像一把剑刺伤了德国人民的民族情感,也埋下了下一次战争的伏笔。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条约》签字的消息后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材料反映了《凡尔赛条约》
A. 带来了一战后世界的和平发展
B.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败国与战胜国的矛盾
C. 推动了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
D. 加剧了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15. 如图漫画《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的发展状况。对此状况解释合理的是
A. 苏联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B. 苏联经济发展失衡
C. 苏联优先发展农业经济 D. 苏联工业发展缓慢
16. 事件:美国独立战争、西属拉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填写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A. 非暴力与民族复兴 B. 亚非拉的独立之路
C. 争取民族解放斗争 D.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17. 罗斯福总统收到了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来信:“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斯福试验的最“明智”之处在于
A. 兴建公共工程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 恢复银行信用 D. 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18.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主战场都在欧洲 B. 都是反法西斯战争
C. 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 都是正义战争
19. 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哈谢克在小说《好兵帅克》中,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厮杀的场面。下列战役,为该小说描述“疯狂厮杀的场面”提供了素材的是
A. 萨拉热窝事件 B. 凡尔登战役 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诺曼底登陆
20. “……我们已经商得同意:当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唯有我们三国之间以及一切爱好自由的各国之间,继续增进的合作与了解,才能够实现人类最崇高的愿望——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材料中提出实现“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是基于(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 B. 二战对人类文明浩劫的反思
C. 西方大方称霸世界的企图 D. 东西方冷战格局的结束
二、材料解析题和综合探究题(共4题,共40分)
21. 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近年来,中国部分地区频频发布雾霾天气黄色预警,这其实就是警示着我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汽车排放的尾气是雾霾天气的一个因素。
(1)材料一图一所示,英国煤产量从1790年后逐年增长,这与哪位机械师的哪项重大改进有直接关系?请写出促使材料一图二石油产量变化的两项新交通工具的名称。
(2)材料一的图一、图二所示的时期,人类分别进入了什么时代?
(3)请你根据材料二文字、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22. 近代以来,英国崛起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探究它们的起过程,总结它们的成功经验,对实现中华民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肖德甫《大国法则》
材料二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国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 当日本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
材料四 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沃尔特拉斐伯《美国世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1640年以来的革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光荣革命“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
(2)材料二中阻碍俄国发展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社会改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3)材料三所说的日本“社会变革”在历史上称为什么?请举出这次“社会变革”在政治方面的措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的“革命性进展”得益于哪一次技术革命(工业革命)?美国进行这次技术革命的政治条件是什么?
(5)上述四国崛起的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23.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材料二 《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革命。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第一国际成立后,努力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1871年3月,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巴黎公社。公社得到了第一国际的支持。
材料三
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第二天,起义取得胜利。
材料四 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改变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材料五 1928—1937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并结合所学,写出马克思主义的两位创立者。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并写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名称。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写出这一事件的历史地位。
(4)材料四反映1921年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概括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对苏联的影响。
24. 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经波折与劫难,又不断焕发新的生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纳尔美尔法老石碑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石碑上还刻有文字,这些文字记录了埃及王朝时代始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
——摘编自曹顺仙《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52年,纳赛尔领导了埃及革命,推翻了殖民国家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埃及成立了共和国,共和国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思想,复兴民族文化。
——改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非暴力”是甘地不断挖掘、倡导、吸收本土文化,以及西方思想资源后“再造”与“发现”的,已成为印度文化的一个典型符号。
——改编自周骅《圣俗之间:甘地宗教哲学的特征》
(1)材料一中的“石碑上还刻有文字”,刻的是哪种古老文字?
(2)材料二中的“殖民国家”指的是哪个国家?
(3)材料三中,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在哪一运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4)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现代埃及和印度对民族文化都持有怎样态度?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开学测试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20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 年代轴有助于我们梳理历史发展的线索,下列历史年代轴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A. 封建时代的世界 B. 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C. 走向整体的世界 D.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年代轴,再结合所学,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应该,美国独立战争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法国大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这属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86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D项正确;时间轴上的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是封资本主义时代,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排除B项;几个国家不能代表整体的世界,排除C项。故选D项。
2. 在世界近代史上,华盛顿、玻利瓦尔、章西女王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杰出作表,对他们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 都领导人民反抗英国殖民者 B. 都领导人民获得了国家的独立
C. 都领导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斗争 D. 都领导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者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章西女王领导印度反英民族起义,沉重打击英国殖民者,但是没有取得印度独立。C正确;B排除;玻利瓦尔领导的反西班牙殖民斗争,华盛顿、章西女王都领导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AD排除;故选C。
3. 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2/3。在此期间,农村社会分化加剧,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更多的农民却更加贫困,不得不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富农购买了越来越多的土地,雇用贫农,用新式农具,经营资本主义农业。材料反映了( )
A. 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 B. 俄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C. 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D. 农奴制改革导致了俄国走向衰落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1861年”、“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更多的农民却更加贫困,不得不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富农购买了越来越多的土地,雇佣贫农,用新式农具,经营资本主义农业”可知,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一部分农民成为了农业雇佣工人,一部分农民成立农业资本家,农村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也就是说材料反映了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C项正确,排除D项;彼得一世的行政改革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改革的色彩,在俄国开创了近代议政制度。而非开启俄国的近代化,排除A项;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并没有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排除B项。故选C项。
4. 林肯对约翰说:“为了恢复联邦,有色人口是巨大的、可用的而尚未加以利用的力量。”为了“加以利用这种力量”,林肯政府
A. 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 发起内战解决黑人奴隶问题
C. 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D. 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有色人口……尚未加以利用的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色人口也就是黑人奴隶,为扭转战争形势,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黑人获得解放,北方有了充足的兵源,用于战胜南方,重新统一,故D符合题意;独立战争后,美国就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故A不符合题意;发起内战的是南方,他们是为了维护黑人奴隶制度,故B不符合题意;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促进了西部了开发,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 2020年5月,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导致的抗议活动席卷美国。社会学家认为,美国存在种族歧视现象与美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奴隶制度有关。19世纪60年代,奴隶制被废除了,但其奴役思想并没有随之消失。对该材料解读错误的是,美国
A. 独立战争废除了奴隶制 B. 现在依然存在种族歧视现象
C. 种族歧视现象有其历史根源 D. 要消除种旋歧视现象必先摒弃奴役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考查点:美国南北战争 。解题思路:概括材料可知:19世纪60年代美国废除了奴隶制,但是奴役思想并没有消失,导致了美国社会至今仍存在种族歧视现象。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纲领性文件《独立宣言》虽然强调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但是宣言并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事实上天赋人权的享受者也不包括黑人和印度安人。A符合题意;根据“奴隶制被废除了,但其奴役思想并没有随之消失”可知,美国至今依然存在种族歧视现象。B不合题意;根据“社会学家认为,美国存在种族歧视现象与美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奴隶制度有关。”可知,种族歧视现象有其历史根源。C不合题意;根据题意可知,要消除种旋歧视现象必先摒弃奴役思想,D不合题意。综上故选A。
6. 改革能否成功影响一国命运,日本在7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中叶分别进行的两场改革都促进了国家发展。这两场改革的相同点是( )
A. 削弱幕府统治,加强天皇权力 B. 学习他国经验加速社会转型
C. 保留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势力 D. 立足国情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在7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中叶分别进行的两场改革是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646年,日本孝德天皇效仿中国隋唐制度,针对日本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因孝德天皇年号“大化”,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所以两场改革都学习他国先进经验加速了社会转型,B项正确;幕府统治出现在大化改新之后,排除A项;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残余的是明治维新,排除C项;立足本国国情大力地发展外向型经济与大化改新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 比较对比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关于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之处,说法正确的有( )
①都发明了新的动力机器②发明者都以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主
③都使交通运输工具发生了重大变革④都对环境资源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期间的发明一般都是工程师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发明是科学家的发明,②不是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之处,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②的ABC三项;①③④都是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之处,D符合题意;故选D。
8. 观察下面图表,分析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珍妮机的发明 B. 蒸汽机的改进
C. 内燃机的发明 D. 电力广泛应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内燃机需要石油冶炼后的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因此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和冶炼的发展,C项正确;珍妮机的发明提高了纺织效率,蒸汽机的改进提高了生产力,但其使用的燃料为煤炭,电力广泛应用极大地方面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但其与石油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BD项。故选C项。
9. 随着蒸汽机使用、工厂制的日益普及,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到1870年,英国城市人口的比例已达到70%。这表明工业革命( )
A. 促进人口增长 B. 推动城市化
C. 带来环境污染 D. 造成贫富差距扩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到1870年,英国城市人口的比例已达到70%。”可知其反映的是英国社会的城市化发展趋势。这表明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促进人口增长,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环境污染,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造成贫富差距扩大,排除D项。故选B项。
10. 观察理解如图漫画。作者认为16-20世纪中期地球“变”得越来越“小”的直接因素是(  )
16世纪至19世纪40年代,马车的平均时速10英里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前期,蒸汽机车的平均时速65英里。蒸汽轮船平均时速36英里 20世纪50年代,螺旋桨飞机平均时速400英里 20世纪40年代,世界第一架喷气客机,时速500英里
A. 英国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B. 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发展
C.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 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表格的内容是人类交通工具的进步,速度越来越快,联系快捷。蒸汽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发明,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的发明,故引起材料中“16—20世纪‘地球由大变小’”的直接因素是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发明等。C项正确;英国的殖民扩张并不是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的直接因素,排除A项;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并不能体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排除BD项。故选C项。
1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物种不变论
B. 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C.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
D. 贝多芬的代表作是《英雄交响曲》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第一次将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选项A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选项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选项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贝多芬的代表作是《英雄交响曲》,选项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从材料可得出,一战
A. 首先在英德两国间爆发 B. 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
C. 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 D. 极大地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引起新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竞争日益加剧。19世纪末,受工业革命的影响,美德科技领先,工业总产值增长迅速,居世界前两位,而英国和法国工业产量则处于比较低的位次;就殖民地而言,英法的殖民地最多,而美德相对较少。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国家要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形成了德奥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综上所述,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故选B;一战首先在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之间爆发,A错误;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3. 一位同学制作了知识结构图(如图),其中空白处分别应填入的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 B. 第一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会议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 D. 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会议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1月,在一战中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为缓解帝国主义特别是美日两国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矛盾,1921-1922年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在华盛顿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选项A符合题意;B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
14. 屈辱的和约像一把剑刺伤了德国人民的民族情感,也埋下了下一次战争的伏笔。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条约》签字的消息后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材料反映了《凡尔赛条约》
A. 带来了一战后世界的和平发展
B.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败国与战胜国的矛盾
C. 推动了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
D. 加剧了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屈辱的合约像一把剑刺伤了德国人民的民族情感,也埋下了下一次战争的伏笔。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条约》签字的消息后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从而得出材料反映了《凡尔赛条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败国德国与战胜国的矛盾。B符合题意;带来了一战后世界的和平发展的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推动了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C不符合题意;加剧了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冲突和矛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 如图漫画《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的发展状况。对此状况解释合理的是
A. 苏联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B. 苏联经济发展失衡
C. 苏联优先发展农业经济 D. 苏联工业发展缓慢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漫画信息“《片面经济》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的发展状况”“军事工业”并结合所学可知,对此状况解释合理的是苏联经济发展失衡。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实现了从落后农业国到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的转变,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并逐步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在促进苏联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弊端,如片面发展重工业,轻视农业,导致农业发展长期滞后,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完全使用指令性计划来发展经济等,因此苏联经济发展失衡,B项符合题意;A项苏联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D项苏联农业发展缓慢,排除。故选B。
16. 事件:美国独立战争、西属拉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填写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A. 非暴力与民族复兴 B. 亚非拉的独立之路
C. 争取民族解放斗争 D.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是为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18世纪末,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争取独立的运动在拉丁美洲兴起。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于是1857—1859爆发印度民族起义。因此填写较为合理的主题是争取民族解放斗争。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7. 罗斯福总统收到了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来信:“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斯福试验的最“明智”之处在于
A. 兴建公共工程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 恢复银行信用 D. 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人们的委托人。”,可知罗斯福试验是指罗斯福新政,1929年美国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后实施新政以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在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B正确;AC是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不是主要特点,排除;D是罗斯福新政的具体作用之一,也不是主要特点,排除。故选B。
18.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主战场都在欧洲 B. 都是反法西斯战争
C. 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 都是正义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不仅仅在欧洲,还有亚洲和非洲,排除A;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反法西斯战争,排除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排除D。故选C。
19. 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哈谢克在小说《好兵帅克》中,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厮杀的场面。下列战役,为该小说描述“疯狂厮杀的场面”提供了素材的是
A. 萨拉热窝事件 B. 凡尔登战役 C.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诺曼底登陆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16年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表现了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厮杀的场面,故B符合题意;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A不符合题意;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故C不符合题意;诺曼底登陆使德国陷入东西夹击之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 “……我们已经商得同意:当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唯有我们三国之间以及一切爱好自由的各国之间,继续增进的合作与了解,才能够实现人类最崇高的愿望——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材料中提出实现“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是基于(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 B. 二战对人类文明浩劫的反思
C. 西方大方称霸世界的企图 D. 东西方冷战格局的结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当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结合所学可知,决定成立联合国是在二战时期的雅尔塔会议上,故提出实现“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是基于二战对人类文明浩劫的反思,B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是1914—1918年,排除A项;题干并没有反映西方大方称霸世界的企图,排除C项;东西方冷战格局的结束是1991年苏联解体,排除D项。故选B项。
二、材料解析题和综合探究题(共4题,共40分)
21. 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近年来,中国部分地区频频发布雾霾天气黄色预警,这其实就是警示着我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汽车排放的尾气是雾霾天气的一个因素。
(1)材料一图一所示,英国煤产量从1790年后逐年增长,这与哪位机械师的哪项重大改进有直接关系?请写出促使材料一图二石油产量变化的两项新交通工具的名称。
(2)材料一的图一、图二所示的时期,人类分别进入了什么时代?
(3)请你根据材料二文字、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答案】(1)瓦特改良蒸汽机。汽车;飞机。
(2)图一:蒸汽时代;图二:电气时代。
(3)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带来了空气污染问题,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带来许多社会问题。(要求写出汽车使用的积极与消极影响两个方面的内容)
【解析】
【小问1详解】
机械师:根据材可知,英国煤产量从1790年后逐年增长,说明英国对煤炭的需求量增加,使用的煤增多了。根据课本所学1785年瓦特改进蒸汽机,燃烧煤带动机器转动。此后,许多工厂都以蒸汽机为动力进行生产,所以煤产量逐年增加。交通工具:从材料一的图二分析可得结论1870年以后,石油的产量迅速增加,1900年达到200万吨。这就说明1870年发生的事件,需要石油这种能源。加快了石油的产量。以时间为依据,19世纪70年代,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卡尔·本茨发明了内燃机,燃烧石油。然后有以内燃机为动力发明的交通工具有汽车、飞机。
【小问2详解】
时代:由材料一图一所示可以得出图一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工厂称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材料一图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小问3详解】
说明:论证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就是论证科学技术的积极和消极两面性。科技的进步发明了汽车,汽车的使用具有两面影响。从材料二中文字“汽车越来越多”,说明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汽车排放的尾气是雾霾天气的一个因素”还有下面图片,告诉人们因为大量汽车的使用污染了空气,破坏了环境,使环境恶化,还给人来带疾病,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22. 近代以来,英国崛起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探究它们的起过程,总结它们的成功经验,对实现中华民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肖德甫《大国法则》
材料二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国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 当日本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
材料四 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沃尔特拉斐伯《美国世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1640年以来的革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光荣革命“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
(2)材料二中阻碍俄国发展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社会改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3)材料三所说的日本“社会变革”在历史上称为什么?请举出这次“社会变革”在政治方面的措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的“革命性进展”得益于哪一次技术革命(工业革命)?美国进行这次技术革命的政治条件是什么?
(5)上述四国崛起的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答案】(1)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光荣革命后,英国通过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
(2)农奴制;俄国1861年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3)社会变革:明治维新。政治措施:废藩置县(或加强中央集权)。
(4)第二次技术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政治条件: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
(5)启示:坚持改革开放,勇于创新;善于学习和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等。
【解析】
【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1640年,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因此材料一中“1640年以来的革命”指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政变,推翻了复辟王朝,确立了统治,因这次政权更迭没有发生流血事件,因此被称为“光荣革命”。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证,英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
(2)依据材料信息“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国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可知,材料中的“社会改革”指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1861年改革前,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材料中的“制度”指的是农奴制。
(3)依据所学可知,1868年,明治天皇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在政治上的措施是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4)依据所学可知,“电、汽车和飞机”是第二科技革命的成果,因此美国的“革命性进展”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1861年到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是美国进行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政治条件。
(5)开放性试题,坚持改革开放,勇于创新;善于学习和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等。
23.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材料二 《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革命。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第一国际成立后,努力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1871年3月,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巴黎公社。公社得到了第一国际的支持。
材料三
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第二天,起义取得胜利。
材料四 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改变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材料五 1928—1937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并结合所学,写出马克思主义的两位创立者。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并写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名称。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写出这一事件的历史地位。
(4)材料四反映1921年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概括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对苏联的影响。
【答案】23. 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
24. 意义: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名称:巴黎公社。
25. 事件: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地位:世界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6. 政策:新经济政策;作用: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27. 影响: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使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解析】
【小问1详解】
标志:依据材料一“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可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创立者: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
【小问2详解】
意义:依据材料二“《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第一国际”“巴黎公社”,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名称:结合所学可知,在马克思主义和第一国际的指导下,巴黎人民通过革命建立了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小问3详解】
事件:依据材料三“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描述的是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地位: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小问4详解】
政策:依据材料四“1921年春”“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作用: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小问5详解】
影响:依据材料五“1928-1937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以及“众多重工业企业”,结合所学可知,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使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4. 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经波折与劫难,又不断焕发新的生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纳尔美尔法老石碑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石碑上还刻有文字,这些文字记录了埃及王朝时代始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
——摘编自曹顺仙《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952年,纳赛尔领导了埃及革命,推翻了殖民国家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埃及成立了共和国,共和国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思想,复兴民族文化。
——改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非暴力”是甘地不断挖掘、倡导、吸收本土文化,以及西方思想资源后“再造”与“发现”的,已成为印度文化的一个典型符号。
——改编自周骅《圣俗之间:甘地宗教哲学的特征》
(1)材料一中的“石碑上还刻有文字”,刻的是哪种古老文字?
(2)材料二中的“殖民国家”指的是哪个国家?
(3)材料三中,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在哪一运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4)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现代埃及和印度对民族文化都持有怎样的态度?
【答案】(1)文字:象形文字。
(2)国家:英国。 (3)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4)态度:批判地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文字:根据材料一“纳尔美尔法老石碑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和结合所学知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小问2详解】
国家:根据材料二“1952年,纳赛尔领导了埃及革命,推翻了殖民国家扶持的封建王朝”和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纳赛尔领导了埃及革命,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
【小问3详解】
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小问4详解】
态度:根据材料二“埃及成立了共和国,共和国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思想,复兴民族文化”、材料三“不断挖掘、倡导、吸收本土文化,以及西方思想资源后‘再造’与‘发现’的”和所学知识可知,现代埃及和印度对民族文化都持有批判地传承。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