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专项复习(一)(选择题40题 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专项复习(一)
(选择题专项)
1.唐朝时期,一名李姓商人为躲避战祸辗转流亡,其流亡大致路线是“河北→洛阳→潼关→长安→四川”。这名商人流亡的历史背景是(  )
A.八王之乱 B.黄巢起义 C.五胡内迁 D.安史之乱
2.一代明君唐太宗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深得各族人民的爱戴。下列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对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视(  )
A.“舟可以比人君,水可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C.“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D.“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3.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表(部分)由上表可知唐朝(  )
时期 民族/地区 方式 具体情况
唐太宗 东突厥 战争 东突厥汗国灭亡
吐蕃 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
西域 设置机构 设安西都护府
唐玄宗 回纥 册封 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粟末靺鞨 册封 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A.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开发
B.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
C.发展民族关系具有灵活性
D.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
4.如表所示为唐朝科举制考试中考生来源的三种途径。由此可知,唐代科举制(  )
类型 来源
乡贡 自学成才,向州县官府投牒白(自)举并考试合格者
生徒 国家最高学府和地方州县官办学校考试合格者
制举 皇帝临时下诏选拔的“非常之才”,由内外文武官员举荐者
A.重视应试能力 B.限制了社会流动
C.选拔人才公平 D.扩大了统治基础
5.“唐代《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此画以释迦降生为中心,画中诸神、鬼皆着唐装”。以上材料说明(  )
A.佛教文化成为中国的主流
B.佛教文化最先起源于唐代
C.外来文明与中华文化相融
D.中华各民族交往日益频繁
6.玄奘说:“宁可就西而死,岂东归而生。”鉴真说:“诸人不去,我即去耳。”从唐代两位高僧身上,我们看到了唐朝(  )
A.崇尚武力的彪悍民风 B.高度发达的海外贸易
C.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D.领先世界的思想文化
7.首次实现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使“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的是(  )
A.大禹治水 B.都江堰的修建
C.灵渠的开凿 D.大运河的开通
8.《“隋何以亡”新论》一文指出:“隋朝的速亡只是由于炀帝在国家立足未稳的情况下不计代价地肆意征伐,穷兵黩武。”下列史实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三征辽东 B.南下灭陈
C.开凿大运河 D.营建东都
9.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制度。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
A.隋唐的科举制 B.明朝的厂卫制度
C.明朝的八股取士 D.元朝的行省制
10.据史书记载,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中有很多人曾经担任节度使。如后梁君主朱温是唐朝宣武节度使,后晋君主石敬瑭是后唐河东节度使,吴越开国国君钱谬是唐朝镇海节度使,闽国开国国君王审知是唐朝威武节度使。据此可知,五代十国时期(  )
A.只有当过节度使,才能当皇帝
B.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快速发展
C.唐朝的节度使都建立了政权
D.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11.“在大运河的修建过程中,古人们遇到了许多难题,如所连接的海河、黄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等。但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修成了直到今天我们都为之骄傲的大运河”。此材料重点强调大运河(  )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B.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C.巩固隋王朝的全国统治
D.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12.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由此可见,“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之一是(  )
A.统治者合理的政策 B.和平稳定的环境
C.社会经济较快发展 D.贤臣能将的辅助
13.“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上述城市景象最可能出现在(  )
A.战国邯郸 B.东汉洛阳 C.唐朝长安 D.南宋临安
14.唐朝时期,国子监招收了大量新罗、日本的留学生,唐政府不仅允许这些留学生参加科举考试,还对其学习时间予以宽限。这反映了唐朝(  )
A.政府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处于世界文明的中心
C.科举考试并没有身份限制
D.对外交流的开放包容
15.唐代文人创作的诗歌传诵于士庶、僧徒、孀妇、牛童、马夫之口,吟诵于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乃至谱写成流行歌曲。这反映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之一是(  )
A.崇尚诗歌的社会氛围 B.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C.科举制提升官员素质 D.官方意识形态的提倡
16.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昭陵北司马门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文献记载的“十四国蕃君石像”。其中,西侧石像底座刻有:于阗王伏周信;吐蕃赞府弃宗弄赞(松赞干布)……这真实见证了唐太宗时期的(  )
A.政治制度 B.经济发展 C.民族关系 D.对外交往
17.“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回望历史,华夏人民用辛勤的劳动创造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下面代表唐朝农业文明成就的是(  )
A.耧车 B.曲辕犁
C.秧马 D.占城稻
18.构建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图中的甲处应该填写的是(  )
A.分立与融合 B.开放与革新
C.碰撞与交流 D.统一与繁荣
19.下列两幅图片是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钱币,这反映出两国文化(  )
A.同根同源 B.交流互鉴 C.审美一致 D.领先世界
20.据《唐六典》记载,唐朝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交往,而鼎盛时期同时交往的国家就有70多个。盛唐时期的长安城,人口达到百万,其中外来人口约占20%。胡人、胡乐、胡舞、胡食、胡服随处可见,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各种宗教也开始广泛传播。上述记载体现了盛唐时期(  )
A.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 B.宗教色彩浓厚
C.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 D.经济迅速发展
21.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绝顶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她在历史上的第一个贡献是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第二个贡献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第四个贡献是推动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她统治时期的评价是(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盛世 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2.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的景象,尤其是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了很高水平。其中造型精美,色彩亮丽,是世界工艺珍品的陶瓷作品是(  )
A.越窑青瓷 B.邢窑白瓷
C.唐三彩 D.冰裂纹瓷器
23.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高调登场,却匆忙谢幕,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短暂的璀璨辉煌。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外族入侵 B.藩镇割据 C.残暴统治 D.农民起义
24.在绘制历史手抄报时,某同学选择了下列素材,请你选出最符合这一素材的主题(  )
(1)唐都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2)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3)唐朝的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等活动。(4)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代表作是《颜氏家庙碑》。(5)来自西域的胡旋舞、由印度佛教改编的《霓裳羽衣曲》等都受人欢迎。
A.盛唐气象 B.发达的交通
C.唐朝的民族交融 D.唐朝艺术的辉煌
25.《西游记》是一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与这部小说相关的历史人物原型是(  )
A.鉴真 B.文成公主 C.玄奘 D.文天祥
26.唐朝灭亡后,我国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下面关于五代十国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五代都处于北方黄河流域
B.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C.十国都处于南方长江流域
D.五代十国的开国将领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27.如图是《唐朝后期人口升降比较表》,可以看出唐后期总体人数下降,尤其是北方地区下降的更为剧烈。其主要原因是(  )
唐朝后期人口升降比较表
天宝元年(742年)户数 元和年间(806﹣820年)户数 下降幅度(%)
北方 3736652 866887 76.8
南方 3117624 1506548 51.68
总计 6854276 2373435 65.73
A.统治者的暴政导致人数减少
B.旱灾涝灾等自然灾害
C.安史之乱等战乱频繁
D.南方环境优美,人口南迁
28.元代行省官吏的选用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这说明,元朝行省制度(  )
A.彻底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不利于边疆管理的稳定
D.对后世地方制度影响深远
29.据《宋史 兵卫志》记载,宋初设立的枢密院掌管全国军事调动,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军的将帅却没有调兵权。宋太祖这一做法旨在(  )
A.分割相权 B.控制兵权 C.重文轻武 D.守内虚外
30.《东京梦华录》记载:“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材料反映出北宋(  )
A.经济重心南移 B.粮食作物增产
C.海外贸易发达 D.商业贸易繁荣
31.邓小平同志曾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  )
A.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
B.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
C.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
D.元朝时设立宣政院
32.据目前考证的情况来看,两宋藏书家的人数应不少于340人。其中有80余人藏书万卷以上,这样的私人藏书数量是宋朝以前从未有过的。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学作品涌现 B.造纸术的推广
C.印刷术的发展 D.对外交流频繁
33.据《元史 地理志》记载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为了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元世祖实行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34.元朝版图辽阔,针对西南地区的特点,在西南边疆设置了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等机构进行管理,并实行“土司制度”,大量任用当地土官,因俗而治。这一做法(  )
A.消除了边疆与内地的差距
B.阻碍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使元朝疆域不断向外扩展
35.下列图片传递的历史信息反映出明清时期(  )
A.儒学的独尊和完善 B.尊师重教的风气
C.官僚机构日益膨胀 D.皇权的不断强化
36.明朝朱元璋封了25个藩王在外抵御外敌,严令藩王不得进京,结果是藩王有兵但不得进京。而清朝王爷的册封是礼仪性的,且必须居住在京城,结果是王爷无兵且不得出京,明清两朝对藩王的管制,从侧面反映出(  )
A.藩王在威胁皇权 B.分封制日渐徒有其名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宗室诸王地位的提高
37.清朝时期,京剧剧本有许多涉及日常生活中商业行为的桥段,生活化商品交换的广告也在演员唱词、念白中有所表现。这表明(  )
A.京剧成为社会主流艺术形式
B.社会贫富分化十分严重
C.清王朝的统治危机日益加剧
D.经济发展影响艺术创作
38.如图是某同学复习中国古代制度时制作的年代尺。其反映出的变化趋势是(  )
A.国家疆域不断扩展 B.地方权力不断增大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民族国家不断发展
39.郑和七下西洋,每一次都行至东南亚,通过赏赐当地的领袖、同当地居民贸易的方式向东南亚各国输入当时中国的物产,以瓷器、丝绸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和铁制农具等各类金属制品为主;东南亚各国也通过贸易、朝贡等方式将当地的特色物产输入中国,如犀牛角、象牙、香料、药品等。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
A.宣扬了明朝的国家威望
B.增加了明朝的财政收入
C.加强了中外之间的交流
D.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0.如图表中的数据变化,可以用来佐证清朝前期(  )
清朝前期耕地面积统计表
年代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年) 5493.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6078430
雍正二年(1724年) 6837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7414495
A.人口快速增长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B.耕地面积的增加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C.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增加了耕地面积
D.高产作物的推广保障了人口的增加
参考答案
1-10 DBCDC CDAAD
11-20 DACDA CBBBC
21-30 DCCAC CCBBD
31-40 DCCCD CDCCC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专项复习(一)(选择题40题 含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