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平顶山市中招学科第二次调研试卷
九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南京博物馆收藏的殷墟甲骨文残片共有3000余片,经古文字专家辨认考证,上面所记载的商王世系与《史记·殷本纪》中的关于历代商王的记载基本一致。这表明( )
A. 文物能揭示历史的真相 B. 文献的价值高于出土文物
C. 商王世系研究存在争议 D. 文物可以和文献相互印证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上面所记载的商王世系与《史记·殷本纪》中的关于历代商王的记载基本一致”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出土文物能够与文献记载互证,D项正确;出土文物不一定可以更全面地揭示历史的真相,这取决于出土文物的具体情况,排除A项;“传世文献的价值高于出土文物”表述不正确,一般来说实物史料可信度更高,排除B项;材料说明殷墟甲骨文和《史记·殷本纪》中对商王世系的记载基本上是一致的,并没有提及考古界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
2. 《道德经》记载:“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下列与材料体现的思想一致的是( )
A. 南辕北辙 B. 祸福相依 C. 唇亡齿寒 D. 朝秦暮楚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意思是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反映了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体现了《道德经》中的辩证法的思想。祸福相依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B项正确;南辕北辙是本想往南方走,却驾着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不能体现辩证法的思想,排除A项;唇亡齿寒,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不能体现辩证法的思想,排除C项;朝秦暮楚,比喻人反复无常,不能体现辩证法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3. 下图为汉景帝阳陵出土的塑衣式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膝着地)坐拱手陶俑,其面部神态显得平和而从容。该陶俑折射出当时的统治政策是( )
A. 严刑峻法 B. 休养生息 C. 尊崇儒术 D. 重文轻武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下图为汉景帝阳陵出土的塑衣式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膝着地)坐拱手陶俑,其面部神态显得平和而从容。”说明这一时期老百姓没有压力,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开始,到文景帝都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B项正确;汉景帝时期废除了严刑酷法,排除A项;尊崇儒术是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排除C项;重文轻武是北宋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4. 在科举制推行后,隋炀帝又下诏要求诸郡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按照“学业、体魄、勤奋、正直”四个标准推荐人才参加科举考试。该举措( )
A. 沿袭了前朝的选官方式 B. 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流
C.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 有利于监察体制的完善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科举制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皆可参加科举考试,这改变了以往贵族世袭,阶级固化的状态,加速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C项正确;隋朝之前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作为选官标准,排除A项;大运河的开通加速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排除B项;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制度,不是国家的监察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5. 澶渊之盟后,宋辽在边境地区设立了五个榷场(宋境内四个,辽境内一个)。北宋可以“以我不急,易彼所珍”,辽国则“请以羸老之羊及皮毛,岁易南中绢,彼此利之”。榷场的设立( )
A. 密切了宋辽经济联系 B. 制约了北宋经济发展
C 结束了宋辽对峙局面 D. 增强了辽国军事实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以我不急,易彼所珍’”“‘请以羸老之羊及皮毛,岁易南中绢,彼此利之’”可知,榷场的设立有利于宋辽贸易往来、互通有无,因此密切了宋辽之间的经济联系,A项正确;由“‘彼此利之’”可知,榷场的设立有利于双方的经济交流,并不会制约北宋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澶渊之盟使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排除C项;题干主要涉及经济交流,并没有涉及辽国军事实力的增强,排除D项。故选A项。
6. 元朝在河南、陕西、四川等地设置行省,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并由宜政院直接统辖,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军政事务。这表明元朝( )
A. 民族关系平等团结 B. 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C. 边疆地区实行自治 D. 地方治理因地制宜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元朝在一些地方设置了行省,在西藏和西域则设置了相应的机构,专门治理这些地区。由此可知,元朝针对不同的地方设置了不同的管理机构,即元朝对地方治理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间的关系,排除A项;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标志封建君主专制主义制度发展到了顶峰,与题干“元朝”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元朝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管辖),而不是实施边疆地区自治,排除C项。故选D项。
7. 《海外华人》记载了郑和对明仁宗的进谏:“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据此判断,郑和( )
A. 率领船队扩大了对外贸易 B. 洞察东南沿海边疆的危机
C. 践行天朝上国理念下西洋 D. 具有海权思想和忧患意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可知,郑和认为,要国家富强,就要重视海洋,海洋会带来财富,但同时危险也来自海洋,这说明郑和具有海权思想和忧患意识,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率领船队扩大了对外贸易相关内容,排除A项;题干材料说明郑和具有海权思想和忧患意识,不能说明郑和洞察东南沿海边疆的危机,排除B项;郑和践行“示中国富强”理念下西洋,并非“天朝上国理念”,排除C项。故选 D项。
8. 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新剧种“皮黄戏”后被称为“京剧”。材料说明京剧( )
A.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B. 题材广泛,表演形象
C. 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D. 贴近百姓,源于生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新的剧种皮黄戏,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可知,京剧形成的特点是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博采众长、兼收并蓄,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京剧的题材,排除B项;题干体现了京剧的特点,并没有体现京剧的角色有哪些,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京剧兼收地方戏的优点,才使京剧得以迅速发展,不能体现贴近生活,联系百姓,排除D项。故选A项。
9. 1895—1900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达到五亿二千万元,比1894年之前五十年的总和还多三十倍;外资新办工厂达933家,为之前几十年总和的九倍。以上变化说明( )
A.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益加剧 B.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 列强完全掌控中国经济命脉 D.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1895—1900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达到五亿二千万元,比1894年之前五十年的总和还多三十倍;外资新办工厂达933家,为之前几十年总和的九倍。”和所学知识可知,可知,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开设工厂,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极大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A项正确;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与题干中反映的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投资建厂不符,排除B项;列强完全掌控中国经济命脉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会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题干中反映的外国在华投资设厂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0. 从“自强求富”到“变法维新”,再由“民主共和”至“德先生”与“赛先生”,展现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该过程中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
A. 否定儒家的正统思想 B. 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C. 寻求国家独立与富强 D. 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强求富”指的是洋务运动,“变法维新”指的是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指的是辛亥革命,“德先生”与“赛先生”指的是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目的都是想通过自己的方式使得国家独立和富强,C项正确;否定儒家正统思想的是“德先生”与“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概括不全,排除A项;“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与 变法维新”都没有进行反封建斗争,排除B项;弘扬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只有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11. 九(1)班同学在进行项目化学习时,收集到下列刊物。这些刊物的创办( )
A. 标志着工人运动进入高潮
B. 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C. 促进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D. 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传播到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通过创办《劳动界》《劳动音》《劳动者》等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帮助工人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与题干信息相符,C项正确;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标志着工人运动进入高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中共三大的召开,明确了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形式,从而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辛亥革命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2.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暑期研学活动中,先后参观了秋收起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和古田会议旧址。该小组的研学主题可能是( )
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国民革命运动
C.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D. 工农武装割据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暑期研学活动中,先后参观了秋收起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和古田会议旧址。”可知,国民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屠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针对国民党政权在城市的强大势力,毛泽东决定向农村进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逐渐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D项正确;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指辛亥革命,与材料“秋收起义”“古田会议”等不符,排除A项;国民革命战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与题干“秋收起义”“古田会议”等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3. 如下图是1953年中国高等学校招考专业分类情况,这说明当时中国高等教育( )
A.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诉求 B. 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
C.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D. 彰显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可知,1953年中国高等学校招考专业分类中,工科占比最多,其次是师范类;农林类、文科类占比较小。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高等学校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充分体现了“教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首先为国家工业化服务”的发展方向,B项正确;工科占比最多,无法体现当时中国高等教育是为了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诉求,排除A项;当时中国的高等教育主要是服务于经济建设,并非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且可持续发展战略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排除C项;图片展示的是1953年中国高等学校招考专业分类情况,体现不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排除D项。故选B项。
14.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并成功对接我国空间站,标志着我国突破并掌握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空间站组装建造等关键技术。这可以说明我国( )
A.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B.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C.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D.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航天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神舟十七号的成功发射和对接体现了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从而显示出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D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航天事业的发展确实需要经济支持,但仅凭这一事件不足以证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排除B项;虽然航天事业的进步可以体现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但并不能直接表明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15. 有学者指出,亚历山大在对外征服的过程中对当地文化表现出相当大的尊重,东方人也愿意接纳征服者带来的部分外来习俗。该学者意在强调亚历山大东征( )
A. 受到东方各国人民的欢迎 B. 维护了帝国的长治久安
C.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D. 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和他的继承者们在征服的过程中对当地文化表现出相当大的尊重,东方人也愿意接纳征服者带来的部分外来习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在保有原来文化的基础上,尊重当地文化,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C项正确;“受到东方各国人民的欢迎”该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亚历山大东征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促进作用,没有体现维护帝国的长治久安,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对于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只是强调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排除D项。故选C项。
16. 下图所示装置出自中世纪阿拉伯发明家加扎利的《精巧机械装置的知识之书》。该装置上的大象让人想到印度和非洲,龙让人想到中国,不死鸟让人想到古埃及。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
A. 科技成就领先 B. 疆域非常辽阔
C. 文化多元融合 D. 沟通亚欧文明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阿拉伯)。据本题材料“装置上的大象让人想到印度和非洲,龙让人想到中国,不死鸟让人想到古埃及”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发明家介绍的这种器械具有不同文化的特征,呈现出文化的多元融合性,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阿拉伯文化科技与其他地区的对比,不能体现出科技成就领先,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阿拉伯的疆域范围,所以不能得知疆域辽阔,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西方文化交流信息,所以不能说沟通亚欧文明,排除D项。故选C项。
17. 有学者认为,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没有它也不可能出现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该观点肯定新航路的开辟( )
A. 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B. 使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
C. 加速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 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没有它也不可能出现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A项正确;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国,排除B项;各国资本主义革命确立了本国的资本主义制度,都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C项;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只反映了新航路开辟促进历史发展的一个方面,排除D项。故选A项。
18. 明治政府在地税改革过程中,设立了许多新税种,如地方税、户头税、酱油税等,农民不堪重负,纷纷破产,一部分流入城市。这些措施客观上( )
A. 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 B. 导致幕府统治动摇
C. 为工业化提供劳动力 D. 刺激日本对外扩张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明治政府在地税改革过程中,设立了许多新税种,如地方税、户头税、酱油税等,农民不堪重负,纷纷破产,一部分流入城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地税改革中税收负担的加重,使农民破产进入城市,为了生存会进入到资本主义企业中从事劳动,明治政府的地税改革客观上为工业化提供劳动力,C项正确;明治政府的地税改革客观上导致农民阶层破产,但没有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排除A项;推翻幕府统治后,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导致幕府统治动摇”说法错误,排除B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实现富国强兵,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与题干涉及的地税改革影响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9. 下表是小平同学搜集的二战后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口统计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年 12.2% 23.2% 50.7%
1990年 2.8% 5.1% 7.2%
工业 1950年 34.7% 42.2% 22.2%
1990年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年 48.9% 32.4% 26.6%
1990年 71.4% 54.4% 59.2%
A. 经济发展迅速 B. 贫富分化加剧
C. 社会矛盾尖锐 D. 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的就业人口中,农业人口均大幅度下降,日本工业人口有一定的上升,而美国和联邦德国的工业人口呈下降趋势,三国的服务业人口均大幅度上升,结合所学可知,说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D项正确;经济发展迅速不能说明表格中的数据反映出的信息,如农业发展就降低,更多反映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排除A项;贫富分化加剧并未在题干数据中反映出来,题干反映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排除B项;材料数据说明的是农业工业服务业就业人口情况,社会矛盾尖锐未在材料中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20. 伴随数字制造、智能制造等新型产业的出现,劳动者从生产流程的束缚中获得了解放,社会生产过程实现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这表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 )
A. 助推劳动者劳作方式的转变 B. 可以实现劳动者的全面解放
C. 使工厂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 D. 推动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劳动者从生产流程的束缚中获得了解放”可得出,劳动者通过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劳动的方式发生改变,A项正确;由“从生产流程的束缚中获得了解放”可得出,只是生产流程得到解放而不是全面解放,排除B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过程实现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而不是使工厂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排除C项;题干并没有提及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实行两税法,征税时以资产而不是以人口为依据。白居易在杭州主持兴修农田水利工程时,优先雇用贫苦人家。明代林希元在《荒政丛言》中主张把民户按贫富程度分为六等,极富之家要扶助极贫之家,次富之家要扶助次贫之家。清代曹雪芹将扎风筝的手艺传开使老幼病残皆可自食其力。
——摘编自高永建《中国历代社会救济政策之研究》
材料二 16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欧洲饥荒频发。英国于17世纪率先走出饥荒,这与当时的平抑谷价、打击投机商等社会政策密不可分。《济贫法》规定:为老弱病残者发放津贴,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到一定年龄去作学徒。英国从16世纪中叶开始推广轮作制等新技术,使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增长。
——摘编自向荣《历史的延续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扶贫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归纳17世纪英国率先走出饥荒的原因。
(3)综上所述,指出中外解决贫困问题的做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答案】(1)措施:改革税制,减轻贫困户的负担;帮助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富户帮扶贫困户;帮贫困户提升技能。
(2)原因: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颁布救助弱势群体的法令;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
(3)启示:政府主导;立法保障;精准扶贫(提高扶贫的针对性);大力发展经济;依靠科技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措施:根据材料一“唐朝实行两税法,征税时以资产而不是以人口为依据”分析可得出措施是改革税制,减轻贫困户负担;根据材料一“白居易在杭州主持兴修农田水利工程时,优先雇用贫苦人家”可知措施是帮助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根据材料一“明代林希元在《荒政丛言》中主张把民户按贫富程度分为六等,极富之家要扶助极贫之家,次富之家要扶助次贫之家。清代曹雪芹将扎风筝的手艺传开使老幼病残皆可自食其力”可得出措施是富户帮扶贫困户;帮贫困户提升技能。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二“英国于17世纪率先走出饥荒,这与当时的平抑谷价、打击投机商等社会政策密不可分”可得出原因是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根据材料二“《济贫法》规定:为老弱病残者发放津贴,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到一定年龄去作学徒”可得出原因是颁布救助弱势群体的法令;根据材料二“英国从16世纪中叶开始推广轮作制等新技术,使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增长”可得出原因是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
【小问3详解】
启示: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中国古代扶贫措施和英国走出饥荒采取的措施,从政府、立法、扶贫、发展经济等角度分析,例如政府主导;立法保障;精准扶贫(提高扶贫的针对性);大力发展经济;依靠科技等。(言之有理即可)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科学和民主给他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当他们归国的时候——陈独秀在1915年,蔡元培在1916年,胡适在1917年分别归国——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五四”后青年学生热烈追求新思想,探讨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法,提出各种各样的关于改造中国的方案。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许多人开始改变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旧观念、旧思想,出现了一个介绍和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结合材料一,说说你对“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后中国青年学生的思想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倡导白话文,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2)从走资本主义道路到介绍和宣传社会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带来的伟大思想启蒙。
【解析】
【小问1详解】
理解:根据“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并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影响,可得出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倡导白话文,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小问2详解】
转变:根据“许多人开始改变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旧观念、旧思想,出现了一个介绍和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得出从走资本主义道路到介绍和宣传社会主义。
原因:根据所学,可从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带来的伟大思想启蒙等角度概括。所以,其原因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带来的伟大思想启蒙。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国务院于1994年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实施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步确立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制度框架。1996年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56个城市。此后,我国逐步建立起城镇职工、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并最终覆盖全体公民。
——摘编自仇雨临《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四十年:进程、经验与展望》
材料二 2003年以后,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改善速度明显提高。婴儿死亡率从2003年的30%下降至2018年的10%。期间,人均预期寿命的年均增长速度也从0.17岁提高至0.45岁。2001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支出比例只有15.9%,个人支出比例高达60%。2013年,政府支出比例上升至30.1%,个人支出比例下降至3.9%。
——摘编自雷晓燕《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作用。
【答案】(1)特点:政府主导;逐步推进;服务人民;覆盖面广。(任三点即可)
(2)作用: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了人民的医疗费用负担;保障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了国民的身体素质;提升民众幸福指数;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一“国务院于1994年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实施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步确立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制度框架。1996年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56个城市。”和所学知识可知,政府主导;逐步推进;根据材料一“此后,我国逐步建立起城镇职工、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并最终覆盖全体公民。”和所学知识可知,服务人民;覆盖面广。
【小问2详解】
作用:根据材料一“此后,我国逐步建立起城镇职工、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并最终覆盖全体公民。”可知,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根据材料二“2003年以后,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改善速度明显提高。婴儿死亡率从2003年的30%下降至2018年的10%。期间,人均预期寿命的年均增长速度也从0.17岁提高至0.45岁。”可知,保障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了国民的身体素质;根据材料二“2013年,政府支出比例上升至30.1%,个人支出比例下降至3.9%。”可知,减轻了人民的医疗费用负担;提升民众幸福指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最早建立君主立宪制,最早实行资产阶级议会制等。这些制度有效保证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效仿。
——摘编自阎照祥《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渐进性和多元性》
材料二 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与英国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孙瑛辉《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革命”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的民主“新”在何处。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我国国情,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答案】(1)影响: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推动了世界民主政治进程。(任答两点即可)
(2)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新:废除了君主、王权;实行总统制;国家元首选举产生;实行三权分立。(任两点即可)
(3)认识:民主政治有利于人类进步;民主具有多样性,要勇于创新;民主具有渐进性,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影响:根据材料“这些制度有效保证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效仿”可以得出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影响是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推动了世界民主政治进程。
【小问2详解】
事件:根据材料“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结合所学知识,使得美国获得独立的“革命”指的是美国独立战争。新:根据材料“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可以得出美国废除了君主、王权;根据材料“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可以得出美国实行总统制;根据材料“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可以得出美国国家元首选举产生;根据材料“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可以得出美国实行三权分立。
【小问3详解】
认识: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根据上述材料,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政体促进了英国、美国社会的进步,体现出民主政治有利于人类进步;而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三权分立政体也是逐渐形成的,所以民主具有多样性,要勇于创新;民主具有渐进性,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25. 阅读下面表格,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世界现代史相关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地区 国家 主要事件
亚洲 印度 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洲 埃及 华夫脱运动,迫使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拉丁美洲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答案】题目: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论述:一战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国家势力,亚非拉等国民族民主意识增强,开展了争取独立、建立民主政权的民族民主运动。在印度,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埃及,华夫脱运动迫使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在美洲,墨西哥进行了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综上,一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受到严重冲击。
【解析】
【详解】短文: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归纳历史事件共性,确定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楚,言之有理即可。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可以看出,题干反映的事件是发生在一战后的亚非拉美的民族民主运动,由此可以提炼题目为: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从背景、史实、影响等方面论述,如:一战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亚非拉等国民族民主意识增强,开展了争取独立、建立民主政权的民族民主运动。在印度,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埃及,华夫脱运动迫使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在美洲,墨西哥进行了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最后进行总结性表述:综上,一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受到严重冲击。2024年平顶山市中招学科第二次调研试卷
九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南京博物馆收藏的殷墟甲骨文残片共有3000余片,经古文字专家辨认考证,上面所记载的商王世系与《史记·殷本纪》中的关于历代商王的记载基本一致。这表明( )
A. 文物能揭示历史的真相 B. 文献的价值高于出土文物
C. 商王世系研究存在争议 D. 文物可以和文献相互印证
2. 《道德经》记载:“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下列与材料体现的思想一致的是( )
A. 南辕北辙 B. 祸福相依 C. 唇亡齿寒 D. 朝秦暮楚
3. 下图为汉景帝阳陵出土的塑衣式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膝着地)坐拱手陶俑,其面部神态显得平和而从容。该陶俑折射出当时的统治政策是( )
A 严刑峻法 B. 休养生息 C. 尊崇儒术 D. 重文轻武
4. 在科举制推行后,隋炀帝又下诏要求诸郡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按照“学业、体魄、勤奋、正直”四个标准推荐人才参加科举考试。该举措( )
A. 沿袭了前朝的选官方式 B. 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流
C.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 有利于监察体制的完善
5. 澶渊之盟后,宋辽在边境地区设立了五个榷场(宋境内四个,辽境内一个)。北宋可以“以我不急,易彼所珍”,辽国则“请以羸老之羊及皮毛,岁易南中绢,彼此利之”。榷场的设立( )
A. 密切了宋辽经济联系 B. 制约了北宋经济发展
C. 结束了宋辽对峙局面 D. 增强了辽国军事实力
6. 元朝在河南、陕西、四川等地设置行省,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并由宜政院直接统辖,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军政事务。这表明元朝( )
A. 民族关系平等团结 B. 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C. 边疆地区实行自治 D. 地方治理因地制宜
7. 《海外华人》记载了郑和对明仁宗的进谏:“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据此判断,郑和( )
A. 率领船队扩大了对外贸易 B. 洞察东南沿海边疆的危机
C. 践行天朝上国理念下西洋 D. 具有海权思想和忧患意识
8. 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新剧种“皮黄戏”后被称为“京剧”。材料说明京剧( )
A.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B. 题材广泛,表演形象
C. 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D. 贴近百姓,源于生活
9. 1895—1900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达到五亿二千万元,比1894年之前五十年的总和还多三十倍;外资新办工厂达933家,为之前几十年总和的九倍。以上变化说明( )
A.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益加剧 B.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 列强完全掌控中国经济命脉 D.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10. 从“自强求富”到“变法维新”,再由“民主共和”至“德先生”与“赛先生”,展现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该过程中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
A. 否定儒家的正统思想 B. 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C. 寻求国家独立与富强 D. 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
11. 九(1)班同学在进行项目化学习时,收集到下列刊物。这些刊物创办( )
A. 标志着工人运动进入高潮
B. 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C. 促进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D. 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2.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暑期研学活动中,先后参观了秋收起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和古田会议旧址。该小组的研学主题可能是( )
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国民革命运动
C.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D. 工农武装割据
13. 如下图是1953年中国高等学校招考专业分类情况,这说明当时中国高等教育( )
A. 满足人民精神文化诉求 B. 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
C.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D. 彰显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14.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并成功对接我国空间站,标志着我国突破并掌握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空间站组装建造等关键技术。这可以说明我国( )
A.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B.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C.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D.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15. 有学者指出,亚历山大在对外征服的过程中对当地文化表现出相当大的尊重,东方人也愿意接纳征服者带来的部分外来习俗。该学者意在强调亚历山大东征( )
A. 受到东方各国人民的欢迎 B. 维护了帝国的长治久安
C.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D. 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16. 下图所示的装置出自中世纪阿拉伯发明家加扎利的《精巧机械装置的知识之书》。该装置上的大象让人想到印度和非洲,龙让人想到中国,不死鸟让人想到古埃及。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
A. 科技成就领先 B. 疆域非常辽阔
C. 文化多元融合 D. 沟通亚欧文明
17. 有学者认为,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没有它也不可能出现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该观点肯定新航路的开辟( )
A. 推动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B. 使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
C. 加速了资本主义制度扩展 D. 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
18. 明治政府在地税改革过程中,设立了许多新税种,如地方税、户头税、酱油税等,农民不堪重负,纷纷破产,一部分流入城市。这些措施客观上( )
A. 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 B. 导致幕府统治动摇
C. 为工业化提供劳动力 D. 刺激日本对外扩张
19. 下表是小平同学搜集的二战后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口统计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年 12.2% 23.2% 50.7%
1990年 2.8% 5.1% 7.2%
工业 1950年 34.7% 422% 22.2%
1990年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年 48.9% 32.4% 26.6%
1990年 71.4% 54.4% 59.2%
A. 经济发展迅速 B. 贫富分化加剧
C. 社会矛盾尖锐 D. 产业结构调整
20. 伴随数字制造、智能制造等新型产业的出现,劳动者从生产流程的束缚中获得了解放,社会生产过程实现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这表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 )
A. 助推劳动者劳作方式的转变 B. 可以实现劳动者的全面解放
C. 使工厂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 D. 推动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实行两税法,征税时以资产而不是以人口为依据。白居易在杭州主持兴修农田水利工程时,优先雇用贫苦人家。明代林希元在《荒政丛言》中主张把民户按贫富程度分为六等,极富之家要扶助极贫之家,次富之家要扶助次贫之家。清代曹雪芹将扎风筝的手艺传开使老幼病残皆可自食其力。
——摘编自高永建《中国历代社会救济政策之研究》
材料二 16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欧洲饥荒频发。英国于17世纪率先走出饥荒,这与当时的平抑谷价、打击投机商等社会政策密不可分。《济贫法》规定:为老弱病残者发放津贴,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到一定年龄去作学徒。英国从16世纪中叶开始推广轮作制等新技术,使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增长。
——摘编自向荣《历史的延续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扶贫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归纳17世纪英国率先走出饥荒的原因。
(3)综上所述,指出中外解决贫困问题的做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实用主义、科学和民主给他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当他们归国的时候——陈独秀在1915年,蔡元培在1916年,胡适在1917年分别归国——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五四”后青年学生热烈追求新思想,探讨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法,提出各种各样的关于改造中国的方案。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许多人开始改变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旧观念、旧思想,出现了一个介绍和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结合材料一,说说你对“他们充当了中国文学和知识分子人格转换的发酵剂”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后中国青年学生的思想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国务院于1994年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实施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步确立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制度框架。1996年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56个城市。此后,我国逐步建立起城镇职工、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并最终覆盖全体公民。
——摘编自仇雨临《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四十年:进程、经验与展望》
材料二 2003年以后,我国居民健康水平的改善速度明显提高。婴儿死亡率从2003年的30%下降至2018年的10%。期间,人均预期寿命的年均增长速度也从0.17岁提高至0.45岁。2001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支出比例只有15.9%,个人支出比例高达60%。2013年,政府支出比例上升至30.1%,个人支出比例下降至3.9%。
——摘编自雷晓燕《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作用。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最早建立君主立宪制,最早实行资产阶级议会制等。这些制度有效保证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效仿。
——摘编自阎照祥《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渐进性和多元性》
材料二 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与英国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孙瑛辉《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革命”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的民主“新”在何处。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我国国情,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25. 阅读下面表格,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世界现代史相关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地区 国家 主要事件
亚洲 印度 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洲 埃及 华夫脱运动,迫使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拉丁美洲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