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高考全真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周代礼制对食肉有严格的限制,规定:天子食用牛;诸侯平时食用羊,每月初一才能食用牛;大夫平时食用猪、狗,朔月才能食用羊。战国时期,鸡、猪、狗、羊、鱼类成为各阶层主要的肉食来源。据此可推知,战国时期( )
A. 耕作方式发生变革 B. 社会等级结构瓦解
C. 贵族阶层已经消失 D. 商品经济趋于繁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朝前期到战国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力牛耕逐渐得到应用,牛成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畜力,所以战国时期,各阶层的主要肉食来源中没有了牛,由此可以推知战国时期的耕作方式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战国时,社会等级结构并没有瓦解,排除B项;战国时期,贵族阶层也没有消失,排除C项;肉食来源的变化并不能体现商品经济趋于繁荣,排除D项。故选A项。
2. 如表为唐代史学家杜佑所著《通典》中收集的前人的论述(部分),表中的论述( )
论述 著作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人富而仁义附焉”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民哉” 晁错《论贵粟疏》
“(食货)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班固《汉书·食货志上》
A. 反映了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的关系 B. 认为社会教化与发展经济应该并重
C. 强调政府应放松对商业活动的管控 D. 阐释了经济基础对社会治理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类、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杜佑引用的论述都阐释了经济基础对社会治理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了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基础是社会教化的前提,没有涉及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排除A项;“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表现经济是社会教化的基础,“社会教化与发展经济应该并重”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经济基础与社会治理,而“政府应放松对商业活动的管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 宋代文人士大夫在政治改革失败后,他们的济世热情逐渐消减,情怀归于平静含蓄,同时坚持人的行为处事应符合当时政治伦理秩序。正如诗人梅尧臣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他把对“平淡”诗歌境界的追求阐述得十分清楚。据此可知,宋代艺术创作( )
A. 注重理性原则和教化功能 B. 彰显文人大夫的价值趋向
C. 蕴含世俗文化的创作风格 D. 凸显理学的主流意识形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宋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宋代文人士大夫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表现出“平静含蓄”,以及“符合当时政治伦理秩序”并把“平淡”诗歌境界的追求阐述得十分清楚,说明宋代艺术创作注重理性原则和教化功能,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人士大夫政治改革失败后,不是一般的文人大夫的价值趋向,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符合世俗文化的特点,排除C项;南宋时期,理学逐渐成为官方正统哲学。理学的主流意识形态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 据记载,“成化以前世,无刻本科举时文。”成化年间杭州通判沈澄编《京华日抄》,“甚获重利。后闽省效之,渐至各省刊提学考卷也。”黄宗羲在《明文海》中引用嘉靖年间李濂在《纸说》里的话:“比岁以来,书坊非举业不刊,市肆非举业不售,士子非举业不览。”这些现象折射出( )
A. 科举选官的完善 B. 印刷技术的提高 C. 专制集权的强化 D. 世俗观念的盛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成化到嘉靖年间,从“无刻本科举时文”“渐至各省刊提学考卷也”到“书坊非举业不刊,市肆非举业不售,士子非举业不览”,这反映的是明朝科举实行八股取士后,考生大量购买程式化的时文来应对考试,思想控制进一步加强,折射出专制集权的强化,C项正确;明代八股取士导致科举选官日益僵化,排除A项;明代的印刷技术没有实质性的提高,排除B项;这些现象反映的是政府行为对于科举时文的影响,不能说明世俗观念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5.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创办《中国丛报》随即刊载文章,展现五口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天津条约》签订之后,来华西人依约深入内陆地区,地理空间的拓展相应地推动了史地研究范围的扩大。西方人士的这些行为( )
A. 服务于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 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C. 开启了域外对中国史地的研究 D. 有利于开阔国人的世界视野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创办的《中国丛报》随即刊载文章,展现五口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来华西人依约深入内陆地区,地理空间的拓展相应地推动了史地研究范围的扩大”和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创办报刊、深入内陆、关注中国史地等行为,为殖民扩张提供了信息服务,有助于列强对华的商品输出,A项正确;受综合国力影响,晚清时期的中国国际地位并不高,排除B项;材料与开启了域外对中国史地的研究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列强对华史地研究限于中国内部,并不能开拓国人的世界视野,排除D项。故选A项。
6. 中共“一大”文献载:“为了把好的可靠的同志吸收进来,决定接受党员要特别谨慎,严格审查。”“二大”《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要求,共产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 )
A. 强调党员注重自身修养 B. 坚定反帝反封建的信念
C. 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 D. 倡导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为了把好的可靠的同志吸收进来”“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可知,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都对共产党党员的品格和精神作了规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C项正确;材料中中共一大的记载强调党员的自身修养,排除A项;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7. 抗战时期,郑寿麟在《研究德国史学之准备》中说:“德国历代亦曾痛受异族之压力,屡次陷于颠连困苦之中而卒能排除危难,完成复兴之大业,此又足资吾族之楷模者也。”徐中舒在《古代四川之文化》中说:“则今日抗战建国之资,取赖于四川者”,强调四川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这些折射出,抗战时期( )
A. 中外史学的研究成就十分突出 B. 学者对抗日战争进行深刻反思
C. 四川为抗日战争作出巨大牺牲 D. 学术研究寄寓了现实民族情怀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1年后的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从对德国的研究着眼于受民族压迫后完成复兴大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契合中国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和四川在抗战作用的研究都说明了学术研究寄寓了现实民族情怀,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史学研究成果的比较,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抗日战争的反思,是对抗日战争四川作用的研究,排除B项;四川为抗日战争作出巨大牺牲,不能反映全部材料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8.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决议把“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易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增加了“社会发展”的理念;此后,国家陆续提出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等发展理念。这表明( )
A. 计划经济体制得到不断完善 B. 改革开放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C. 国家高度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2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实践中不断提出现代化的新理念,不断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计划经济体制的变化,排除A项;国家高度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偏概全,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B项。
9. 研究表明,罗马法精神源于亚历山大时期希腊哲学家芝诺创立的斯多亚学派。该学派所主张的“理性、自然法与平等”三大理念,使罗马法成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性法律”。这说明( )
A. 文化传承推动文明进步 B. 哲学思想塑造法治精神
C. 西方文明具有普世价值 D. 亚历山大东征影响深远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方)。根据材料“罗马法精神源于亚历山大时期希腊哲学家芝诺创立的斯多亚学派”可知,罗马法精神受到了古希腊时期斯多亚学派主张的影响,使得罗马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说明文化传承推动了文明的进步,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文化传承推动文明进步,并不是说明哲学思想塑造法治精神,排除B项;西方文明具有普世价值说法绝对,排除C项;材料重点强调罗马法的发展特点,并未涉及亚历山大东征。故选A项。
10. 美国是第一个将人口统计写入宪法的国家,1787年宪法规定:人口的实际统计在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后三年内和此后每十年内,依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随后国会决定由联邦政府统一执行人口统计。美国进行人口统计意在( )
A. 完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 确立以人口为分配权力的标准
C. 增强美国国家的治理能力 D. 扩大美国民主制度的政治基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美国按照规定定期进行人口统计,这有利于国家掌控人口情况,方便对国家的治理,C项正确;材料没涉及三权分立,排除A项;材料和分配权力无关,排除B项;统计人口不会扩大政治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
11. 如图为关于19世纪至20世纪初德国三大产业比重和城市等级变化情况。这些情况出现( )
A 说明生产方式变革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B. 反映出德国城市生活节奏明显加快
C. 表明国家政策对城市发展起决定作用
D. 体现出德国社会阶层分化日益严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德国。根据材料,近代德国工业比重逐渐超过农业和服务业,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逐渐增多,这些都是受到工业革命的推动,新的生产方式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排除B项;C项“决定”过于夸大,排除C项;材料中体现不出阶层分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经济体系被认为是“基于普遍性的行为原则协调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间关系”的多边主义。进入21世纪以后,多边主义的演进逐渐从量变到质变,其基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图所示。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南北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B.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 霸权主义得到有效遏制 D. 国际经济秩序的革新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由材料可知,在20世纪多边主义基本架构中,美国居于这个等级秩序的核心,七国集团是多边主义的内核,其他发达国家是中间层,发展中国家则处于最外层;而21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国家成了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的主要贡献者,新兴市场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也逐步上升,这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不同类型国家在国际经济等级秩序中的变化,没有涉及南北合作及其成果,排除A项;霸权主义得到有效遏制一说与国际现状不符,排除C项;题干内容不属于国际经济秩序的革新,排除D项。故选B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8世纪,欧洲的思想家从来华传教士反馈的图像中“发现”了中国,其中法国的表现尤为特殊。17世纪末到18世纪70年代,法国知识界围绕着中国文化展开了研究和争论,典型如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关于中国文化之争。伏尔泰向往贤明而仁慈的君主,当他从耶稣会士笔下看到中国皇帝形象时,自认为找到了开明君主典范。伏尔泰认为“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孟德斯鸠不否定中国文化中有积极的一面,但他认为要坚持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就必须与中国划清界线。在孟德斯鸠看来,中国的法律所强调的是义务而不是权利,其间有许多刑罚条款却少有正义、平等、自由的内涵。值得注意的是,伏尔泰和孟德斯鸠所接触的中国材料基本上是一样的,但他们却对中国文化给予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摘编自严建强《“中国热”的法国特征及其解释》等
材料二1840年前后中西文化交流再次开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统治阶层为了解西学,设立了专门的官方翻译机构。其中历时最久、出书最多、影响最大的是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和京师同文馆,译书主要涉及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以及与工业制造有关的冶炼、造船、化工等应用科学。1895年后,译书之风大盛,不但一些知识分子翻译出版西书,形成了翻译群体,各种社团、报刊也加入这股译介西学的洪流。这一时期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西译家首推严复。他先后翻译了赫胥黎《天演论》、亚当·斯密《原富》、孟德斯鸠《法意》、斯宾塞《群学肄言》等10多种西方著作,在当时的思想界影响极大。有学者认为,严复所译的著作要比一大批传教士与洋务人士30年间所出的全部作品和书籍,更能适应这时代的要求。
——摘编自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18世纪法国思想家关于中国文化争论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晚清时期中国翻译活动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认识。
【答案】(1)内容:伏尔泰对中国政治思想和制度持肯定态度;孟德斯鸠承认中国文化的积极意义,但反对中国的专制政体。评价:法国思想家们的政治理想与社会改造方案存在差异,对中国文化的评价主观色彩较浓;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文化在法国和欧洲的传播;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促进了法国社会的转型(思想解放)。
(2)特点:翻译内容从自然科学、技术转向政治文化;翻译主体由官办机构转向民间社团和私人。
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洋务运动破产;西学东渐、思想解放走向深入;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任答3点)
(3)认识: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重要条件;东西方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互学互鉴;对文明的认识、评价要坚持以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答3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至18世纪的法国。第一小问内容:由材料“伏尔泰向往贤明而仁慈的君主,当他从耶稣会士笔下看到中国皇帝形象时,自认为找到了开明君主典范。”“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可得出伏尔泰对中国政治思想和制度持肯定态度;由材料“孟德斯鸠不否定中国文化中有积极的一面,但他认为要坚持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就必须与中国划清界线。”“中国的法律所强调的是义务而不是权利,其间有许多刑罚条款却少有正义、平等、自由的内涵。”可得出孟德斯鸠承认中国文化的积极意义,但反对中国的专制政体。第二小问评价:由材料“17世纪末到18世纪70年代,法国知识界围绕着中国文化展开了研究和争论,典型如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关于中国文化之争。”及所学可得出法国思想家们的政治理想与社会改造方案存在差异,对中国文化的评价主观色彩较浓;由材料“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中国的法律所强调的是义务而不是权利,其间有许多刑罚条款却少有正义、平等、自由的内涵”及所学可得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文化在法国和欧洲的传播;结合所学可得出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促进了法国社会的转型(思想解放)。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译书主要涉及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以及与工业制造有关的冶炼、造船、化工等应用科学。……这一时期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西译家首推严复。他先后翻译了赫胥黎《天演论》、亚当·斯密《原富》、孟德斯鸠《法意》、斯宾塞《群学肄言》等10多种西方著作”可得出翻译内容从自然科学、技术转向政治文化;由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统治阶层为了解西学,设立了专门的官方翻译机构。……1895年后,译书之风大盛,不但一些知识分子翻译出版西书,形成了翻译群体,各种社团、报刊也加入这股译介西学的洪流。”可得出翻译主体由官办机构转向民间社团和私人。第二小问背景:由材料“1895年后,译书之风大盛,不但一些知识分子翻译出版西书,形成了翻译群体,各种社团、报刊也加入这股译介西学的洪流。”及所学可知,分别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运动的破产、西学东渐的深入、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等方面分析说明。
【小问3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由材料“17世纪末到18世纪70年代,法国知识界围绕着中国文化展开了研究和争论,典型如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关于中国文化之争。”“1840年前后中西文化交流再次开启。”及所学可得出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重要条件;由材料“1895年后,译书之风大盛,不但一些知识分子翻译出版西书,形成了翻译群体,各种社团、报刊也加入这股译介西学的洪流。”及所学可得出东西方文化交流具有双向性,互学互鉴;结合所学可知,对文明的认识、评价要坚持以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
14. 国际话语权建设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阶段外交话语的构建及成果
时期 构建方式 外交话语 部分外交成果
1949—1978年 自主独立构建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两个拳头打人”“一条线,一大片”“三个世界”“反殖、反霸、反帝”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的缓和;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1979—2008年 借用西方话语构建 和平与发展;“全方位”;“冷静观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中美建交;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举行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入WTO
2008年至今 创造性构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亲、诚、惠、容”;“新型国际关系” 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承办了奥运会、亚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先后举办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摘编自李强《中国国际话语权:演进逻辑、构建维度与现实挑战》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当代外交史,围绕“中国国际话语权”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答案】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构建受时代影响。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构建深受国际环境和本国变革所影响,呈现鲜明的时代特色。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受两极格局的影响,美国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我国为维护国家独立,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的构建,外交话语从“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转变为“两个拳头打人”“一条线,一大片”再到“三个世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殖、反霸、反帝”,反映了冷战时期政局动荡,到多极化趋势开始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后到2008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适应国内政策变化,外交话语权的构建变为和平与发展,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话语。2008年后,进入新时期,面对百年变局,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构建新型国际秩序,是作为负责任大国应尽职责,故而提出的国际话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亲、诚、惠、容”、“新型国际关系”等内容。总之,国际话语建设是中国特色外交的一部分,其构建内容会受国内、国际环境的双重影响。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49年至今的中国。首先,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当代外交史,围绕“中国国际话语权”自拟一个论题,根据材料“从国建方式可以看出经历了自主独立构建、借用西方话语构建再到创造性构建”,可得出观点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构建受时代影响。其次,围绕观点进行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可从材料的不同阶段的具体内容及产生这些国家话语的原因方面进行论述,如: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受两极格局的影响,美国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我国为维护国家独立,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的构建,外交话语从“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转变为“两个拳头打人”“一条线,一大片”再到“三个世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殖、反霸、反帝”,反映了冷战时期政局动荡,到多极化趋势开始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后到2008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适应国内政策变化,外交话语权的构建变为和平与发展,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话语。2008年后,进入新时期,面对百年变局,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构建新型国际秩序,是作为负责任大国应尽职责,故而提出的国际话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亲、诚、惠、容”、“新型国际关系”等内容。最后,回扣主题,总结提升,国际话语建设是中国特色外交的一部分,其构建内容会受国内、国际环境的双重影响。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认为,要改革政治,就要统一思想,最好从教材着手,使未来的改革人才,从学校时起,就受到改革思想的熏陶。熙宁六年(1073年),王安石主持编订《三经新义》, “三经”是指《诗》《书》《周礼》, “托古改制”就似乎名正言顺。王安石重新注释儒家经书,提出新的见解, “立政造事”,实际上是王安石自己政治思想的表述。熙宁八年(1075年),《三经新义》正式颁布,作为学生必读教材。 “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保守派认为,王安石“政事害人才,学术害人心”。后来,新法尽废,作为统一教材的《三经新义》就逐渐销声匿迹,版毁书亡。
——摘编自熊承涤《王安石的变法与教材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教材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王安石的教材改革。
【答案】(1)特点:注重统一思想;将改革思想渗透至教育中;与科举制度紧密结合;注释儒家经书,为改革造势;废弃旧注,强调实用性。
(2)评析:王安石的教材改革旨在通过教育体系来培养支持改革的人才,从而推动政治和社会的变革。这一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因为它确立了新的学术标准,并在短时间内影响了大量的士大夫。然而,这一改革也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王安石的政策损害了传统学术和人才的培养。王安石的教材改革显示了他对于教育在政治改革中作用的深刻理解。他试图通过控制教育内容来塑造士大夫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以便更好地实施和维护改革。这种做法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显示了王安石的政治远见和改革决心。
尽管如此,王安石的教材改革最终未能持久。随着新法的废除,《三经新义》也逐渐被边缘化,表明改革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仍然面临挑战。此外,改革可能过于激进,忽视了传统士大夫的抵制力量,导致改革难以获得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持久的影响力。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特点:根据材料“王安石认为,要改革政治,就要统一思想,最好从教材着手,使未来的改革人才,从学校时起,就受到改革思想的熏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注重统一思想;将改革思想渗透至教育中;根据材料“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可知,与科举制度紧密结合;根据材料“王安石重新注释儒家经书,提出新的见解, ‘立政造事’,实际上是王安石自己政治思想的表述。”可知,注释儒家经书,为改革造势;根据材料“‘托古改制’就似乎名正言顺。王安石重新注释儒家经书,提出新的见解, ‘立政造事’,实际上是王安石自己政治思想的表述。”可知,废弃旧注,强调实用性。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评析:根据材料“王安石认为,要改革政治,就要统一思想,最好从教材着手,使未来的改革人才,从学校时起,就受到改革思想的熏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的教材改革旨在通过教育体系来培养支持改革的人才,从而推动政治和社会的变革;根据材料“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因为它确立了新的学术标准,并在短时间内影响了大量的士大夫;根据材料“保守派认为,王安石‘政事害人才,学术害人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然而,这一改革也遭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王安石的政策损害了传统学术和人才的培养。王安石的教材改革显示了他对于教育在政治改革中作用的深刻理解。他试图通过控制教育内容来塑造士大夫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以便更好地实施和维护改革;根据材料“后来,新法尽废,作为统一教材的《三经新义》就逐渐销声匿迹,版毁书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尽管如此,王安石的教材改革最终未能持久。随着新法的废除,《三经新义》也逐渐被边缘化,表明改革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仍然面临挑战。此外,改革可能过于激进,忽视了传统士大夫的抵制力量,导致改革难以获得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持久的影响力。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杜立特空袭是二战期间美军首次轰炸日本本土,以作为对日军突袭珍珠港的报复。1942年4月,杜立特中校率领16架B-25轰炸机秘密从接近日本本土的“大黄蜂号”航母上起飞,以低空飞行的方式成功躲避了日军雷达侦测,前往东京等城市执行轰炸任务。B-25在日本上空扔下炸弹时,日军还以为是军事演习,当意识到遭受袭击进行反击时,轰炸机却按计划撤离了。整个轰炸过程仅历时30秒钟,但它的战略意义远超空袭本身。日军遂下定决心,集中力量攻击中途岛。轰炸结束后,杜立特中队除了8号机降落在苏联海参崴外,其余15架飞机都坠毁于浙江沿海和衢州机场附近。降落中国的75名杜立特队员中,共有64人被成功救起,中国百姓创造了二战史上的救援奇迹。美国成功轰炸东京、中国积极营救美军飞行员在国际上产生强烈反响。
——摘编自郑伟勇《降落中国:杜立特突袭东京》
(1)根据材料,分析美军“杜立特空袭”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军“杜立特空袭”的意义。
【答案】(1)原因:美军作战计划周密;飞行员经验丰富;日军疏于防范;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协同配合。
(2)意义: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升了美军的作战信心;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军民的斗志;加速了中途岛海战的爆发,对太平洋战争局势产生重大影响。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2年世界。原因:据材料“秘密从接近日本本土的‘大黄蜂号’航母上起飞,……按计划撤离”得出美军作战计划周密;据材料“以低空飞行的方式成功躲避了日军雷达侦测”得出飞行员经验丰富;据材料“日军还以为是军事演习”得出日军疏于防范;据材料“降落中国的75名杜立特队员中,共有64人被成功救起”得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协同配合。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2年世界。意义:据材料“是二战期间美军首次轰炸日本本土,以作为对日军突袭珍珠港的报复”得出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升了美军的作战信心;据材料“美国成功轰炸东京、中国积极营救美军飞行员在国际上产生强烈反响”得出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军民的斗志;据材料“日军遂下定决心,集中力量攻击中途岛”得出加速了中途岛海战的爆发,对太平洋战争局势产生重大影响。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沈奏廷(1904—1963年),浙江余杭人。1924年考入交通部南洋大学铁路管理科,在校期间学习勤奋,善于钻研。1928年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公派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并在铁路公司实习,学习和观摩铁路运输管理,收获了很多宝贵经验。归国后在多个岗位历练,后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编写高校教材和进行学术研究,培养了大批人才。沈奏廷曾言“铁路学术纵复,虽竭毕生之力,亦不能穷其玄奥”。他主张效仿国外先进经验,以迅速改变落后的铁路运输状况;不盲从于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倡洋为中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聚焦铁路运输管理实际,务求实效。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主讲多门课程,为新中国铁路运输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黄华平《沈奏廷:中国铁路运输学科的开拓者》
(1)根据材料,概括沈奏廷对中国铁路运输学科建设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沈奏廷取得成就的原因。
【答案】(1)进行学术研究,推动了学科建设;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促进了铁路建设;理论联系实际,奠定了铁路运输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
(2)学习勤奋,善于钻研;对学术追求充满热情;聚焦问题,学以致用;留学经历,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经验;具有高昂爱国热情。(任答3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由材料“1924年考入交通部南洋大学铁路管理科,在校期间学习勤奋,善于钻研。……学习和观摩铁路运输管理,收获了很多宝贵经验。”可得出进行学术研究,推动了学科建设;由材料“归国后在多个岗位历练,后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编写高校教材和进行学术研究,培养了大批人才。”可得出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促进了铁路建设;由材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聚焦铁路运输管理实际,务求实效。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主讲多门课程,为新中国铁路运输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可得出理论联系实际,奠定了铁路运输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由材料“1924年考入交通部南洋大学铁路管理科,在校期间学习勤奋,善于钻研。”可得出学习勤奋,善于钻研;由材料“1928年以全班第一名成绩毕业,后公派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并在铁路公司实习,学习和观摩铁路运输管理,收获了很多宝贵经验。”可得出留学经历,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经验;由材料“铁路学术纵复,虽竭毕生之力,亦不能穷其玄奥”可得出对学术追求充满热情;由材料“不盲从于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倡洋为中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聚焦铁路运输管理实际,务求实效。”可得出聚焦问题,学以致用;由材料“他主张效仿国外先进经验,以迅速改变落后的铁路运输状况”可得出具有高昂的爱国热情。2024年高考全真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周代礼制对食肉有严格的限制,规定:天子食用牛;诸侯平时食用羊,每月初一才能食用牛;大夫平时食用猪、狗,朔月才能食用羊。战国时期,鸡、猪、狗、羊、鱼类成为各阶层主要的肉食来源。据此可推知,战国时期( )
A. 耕作方式发生变革 B. 社会等级结构瓦解
C. 贵族阶层已经消失 D. 商品经济趋于繁荣
2. 如表为唐代史学家杜佑所著《通典》中收集的前人的论述(部分),表中的论述( )
论述 著作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人富而仁义附焉”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民哉” 晁错《论贵粟疏》
“(食货)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班固《汉书·食货志上》
A. 反映了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的关系 B. 认为社会教化与发展经济应该并重
C. 强调政府应放松对商业活动的管控 D. 阐释了经济基础对社会治理的作用
3. 宋代文人士大夫在政治改革失败后,他们的济世热情逐渐消减,情怀归于平静含蓄,同时坚持人的行为处事应符合当时政治伦理秩序。正如诗人梅尧臣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他把对“平淡”诗歌境界的追求阐述得十分清楚。据此可知,宋代艺术创作( )
A. 注重理性原则和教化功能 B. 彰显文人大夫的价值趋向
C. 蕴含世俗文化的创作风格 D. 凸显理学的主流意识形态
4. 据记载,“成化以前世,无刻本科举时文。”成化年间杭州通判沈澄编《京华日抄》,“甚获重利。后闽省效之,渐至各省刊提学考卷也。”黄宗羲在《明文海》中引用嘉靖年间李濂在《纸说》里的话:“比岁以来,书坊非举业不刊,市肆非举业不售,士子非举业不览。”这些现象折射出( )
A. 科举选官的完善 B. 印刷技术的提高 C. 专制集权的强化 D. 世俗观念的盛行
5.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创办的《中国丛报》随即刊载文章,展现五口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天津条约》签订之后,来华西人依约深入内陆地区,地理空间的拓展相应地推动了史地研究范围的扩大。西方人士的这些行为( )
A. 服务于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 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C. 开启了域外对中国史地的研究 D. 有利于开阔国人的世界视野
6. 中共“一大”文献载:“为了把好的可靠的同志吸收进来,决定接受党员要特别谨慎,严格审查。”“二大”《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要求,共产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 )
A. 强调党员注重自身修养 B. 坚定反帝反封建的信念
C. 重视党思想政治建设 D. 倡导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7. 抗战时期,郑寿麟在《研究德国史学之准备》中说:“德国历代亦曾痛受异族之压力,屡次陷于颠连困苦之中而卒能排除危难,完成复兴之大业,此又足资吾族之楷模者也。”徐中舒在《古代四川之文化》中说:“则今日抗战建国之资,取赖于四川者”,强调四川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这些折射出,抗战时期( )
A. 中外史学的研究成就十分突出 B. 学者对抗日战争进行深刻反思
C. 四川为抗日战争作出巨大牺牲 D. 学术研究寄寓了现实民族情怀
8.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决议把“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易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增加了“社会发展”的理念;此后,国家陆续提出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等发展理念。这表明( )
A. 计划经济体制得到不断完善 B. 改革开放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C. 国家高度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9. 研究表明,罗马法精神源于亚历山大时期希腊哲学家芝诺创立的斯多亚学派。该学派所主张的“理性、自然法与平等”三大理念,使罗马法成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性法律”。这说明( )
A. 文化传承推动文明进步 B. 哲学思想塑造法治精神
C. 西方文明具有普世价值 D. 亚历山大东征影响深远
10. 美国是第一个将人口统计写入宪法国家,1787年宪法规定:人口的实际统计在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后三年内和此后每十年内,依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随后国会决定由联邦政府统一执行人口统计。美国进行人口统计意在( )
A. 完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 确立以人口为分配权力的标准
C. 增强美国国家的治理能力 D. 扩大美国民主制度的政治基础
11. 如图为关于19世纪至20世纪初德国三大产业比重和城市等级变化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 )
A. 说明生产方式变革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B. 反映出德国城市生活节奏明显加快
C. 表明国家政策对城市发展起决定作用
D. 体现出德国社会阶层分化日益严重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经济体系被认为是“基于普遍性的行为原则协调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间关系”的多边主义。进入21世纪以后,多边主义的演进逐渐从量变到质变,其基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图所示。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南北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B.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 霸权主义得到有效遏制 D. 国际经济秩序革新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8世纪,欧洲的思想家从来华传教士反馈的图像中“发现”了中国,其中法国的表现尤为特殊。17世纪末到18世纪70年代,法国知识界围绕着中国文化展开了研究和争论,典型如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关于中国文化之争。伏尔泰向往贤明而仁慈的君主,当他从耶稣会士笔下看到中国皇帝形象时,自认为找到了开明君主典范。伏尔泰认为“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孟德斯鸠不否定中国文化中有积极的一面,但他认为要坚持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就必须与中国划清界线。在孟德斯鸠看来,中国的法律所强调的是义务而不是权利,其间有许多刑罚条款却少有正义、平等、自由的内涵。值得注意的是,伏尔泰和孟德斯鸠所接触的中国材料基本上是一样的,但他们却对中国文化给予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摘编自严建强《“中国热”的法国特征及其解释》等
材料二1840年前后中西文化交流再次开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统治阶层为了解西学,设立了专门的官方翻译机构。其中历时最久、出书最多、影响最大的是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和京师同文馆,译书主要涉及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以及与工业制造有关的冶炼、造船、化工等应用科学。1895年后,译书之风大盛,不但一些知识分子翻译出版西书,形成了翻译群体,各种社团、报刊也加入这股译介西学的洪流。这一时期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西译家首推严复。他先后翻译了赫胥黎《天演论》、亚当·斯密《原富》、孟德斯鸠《法意》、斯宾塞《群学肄言》等10多种西方著作,在当时的思想界影响极大。有学者认为,严复所译的著作要比一大批传教士与洋务人士30年间所出的全部作品和书籍,更能适应这时代的要求。
——摘编自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18世纪法国思想家关于中国文化争论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晚清时期中国翻译活动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认识。
14. 国际话语权建设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阶段外交话语的构建及成果
时期 构建方式 外交话语 部分外交成果
1949—1978年 自主独立构建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两个拳头打人”“一条线,一大片”“三个世界”“反殖、反霸、反帝”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的缓和;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1979—2008年 借用西方话语构建 和平与发展;“全方位”;“冷静观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中美建交;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举行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入WTO
2008年至今 创造性构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亲、诚、惠、容”;“新型国际关系” 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承办了奥运会、亚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先后举办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摘编自李强《中国国际话语权:演进逻辑、构建维度与现实挑战》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当代外交史,围绕“中国国际话语权”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认为,要改革政治,就要统一思想,最好从教材着手,使未来的改革人才,从学校时起,就受到改革思想的熏陶。熙宁六年(1073年),王安石主持编订《三经新义》, “三经”是指《诗》《书》《周礼》, “托古改制”就似乎名正言顺。王安石重新注释儒家经书,提出新的见解, “立政造事”,实际上是王安石自己政治思想的表述。熙宁八年(1075年),《三经新义》正式颁布,作为学生必读教材。 “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保守派认为,王安石“政事害人才,学术害人心”。后来,新法尽废,作为统一教材的《三经新义》就逐渐销声匿迹,版毁书亡。
——摘编自熊承涤《王安石的变法与教材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教材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王安石的教材改革。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杜立特空袭是二战期间美军首次轰炸日本本土,以作为对日军突袭珍珠港的报复。1942年4月,杜立特中校率领16架B-25轰炸机秘密从接近日本本土的“大黄蜂号”航母上起飞,以低空飞行的方式成功躲避了日军雷达侦测,前往东京等城市执行轰炸任务。B-25在日本上空扔下炸弹时,日军还以为是军事演习,当意识到遭受袭击进行反击时,轰炸机却按计划撤离了。整个轰炸过程仅历时30秒钟,但它的战略意义远超空袭本身。日军遂下定决心,集中力量攻击中途岛。轰炸结束后,杜立特中队除了8号机降落在苏联海参崴外,其余15架飞机都坠毁于浙江沿海和衢州机场附近。降落中国的75名杜立特队员中,共有64人被成功救起,中国百姓创造了二战史上的救援奇迹。美国成功轰炸东京、中国积极营救美军飞行员在国际上产生强烈反响。
——摘编自郑伟勇《降落中国:杜立特突袭东京》
(1)根据材料,分析美军“杜立特空袭”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军“杜立特空袭”的意义。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沈奏廷(1904—1963年),浙江余杭人。1924年考入交通部南洋大学铁路管理科,在校期间学习勤奋,善于钻研。1928年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公派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并在铁路公司实习,学习和观摩铁路运输管理,收获了很多宝贵经验。归国后在多个岗位历练,后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编写高校教材和进行学术研究,培养了大批人才。沈奏廷曾言“铁路学术纵复,虽竭毕生之力,亦不能穷其玄奥”。他主张效仿国外先进经验,以迅速改变落后的铁路运输状况;不盲从于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倡洋为中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聚焦铁路运输管理实际,务求实效。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主讲多门课程,为新中国铁路运输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黄华平《沈奏廷:中国铁路运输学科的开拓者》
(1)根据材料,概括沈奏廷对中国铁路运输学科建设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沈奏廷取得成就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届陕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