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冲刺题 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的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雨,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 )
A.浙江余姚 B.西安半坡 C.北京 D.涿鹿
【答案】D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依据课本知识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
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涿鹿发生题干战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涿鹿之战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炎黄战蚩尤的涿鹿之战。
2. 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答案】D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开创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A项王位世袭制始于夏启,不符合题意;
B项分封制实行于西周,不符合题意;
C项行省制实行于元朝,不符合题意;
D项中央集权制是秦始皇开创的制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掌握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影响。
3.下列朝代曾经结束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是( )
①秦朝 ②西晋 ③隋朝 ④北宋 ⑤元朝。
A.①②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D
【知识点】秦灭六国;隋朝的建立与统一;西晋的兴衰;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依据题干中“结束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中国”及所学可得出,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589年隋朝灭亡南方的陈,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280年,西晋灭亡吴,统一全国,实现南北统一,①②③⑤正确,D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实现了局部统一。1276年元朝灭亡南宋,统一全国, ④ 有误,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的能力,解题时紧扣“结束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然后联系所学,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
4.据统计,北宋切实可考的书院有 73所,超过唐代、五代十国近350年所有书院的总和,宋代书院教育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创立科举制度 B.创立殿试制度
C.重文轻武 D.八股取士制度
【答案】C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依据题干中“北宋切实可考的书院有 73 所,超过唐、五代十国近 350 年所有书院的 总和”及宋代的国家基本政策可得出,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 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 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C 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隋朝时创立了科举制度,武则天时创立了殿试制度,明朝八股取士制度,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宋朝重文轻武政策以及影响准确掌握。
5.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其中的“全仗”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清末和中国打的“全仗”指的是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的是《南京条约》。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指的是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英国参与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
A项鸦片战争是其中的“全仗”所指的战争,符合题意;
BD两项是英国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不符合题意;
C项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和日本的战争,和英国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在嘹亮的军歌声中打响了:( )
A.黄花岗起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B
【知识点】北伐战争
【解析】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战场。据题干“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首歌反映的历史是北伐战争。
ACD三项和题干歌词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北伐战争和题干歌词内容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 抗美援朝精神是吹响“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角,是永不熄灭的火炬。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包括( )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④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依据题干中“抗美援朝精神”及所学可得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①②④正确,B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雷锋等人,③题旨不一致,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抗美援朝精神的准确理解与认识。
8.在历史演进中,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B.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进行西部大开发
【答案】C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故C符合题意;
ABD不属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治制度,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9.“阿拉伯数字”非常重要,现实社会中的每个方面都离不开它。它的发明和传播,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而它的真正发明者是( )
A.阿拉伯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希腊人 D.古代罗马人
【答案】B
【知识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阿拉伯数字”是由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被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世界,所以称之为“阿拉伯数字”,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古代印度文明成就的相关史实。
10.16世纪的西欧,开始冲破神学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分别指( )
A.文艺复兴和三角贸易 B.南北战争和新航路开辟
C.南北战争和三角贸易 D.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答案】D
【知识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6世纪的西欧”、“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以人为中心,肯定人性,“人文主义”思潮广为流行;开始于15世纪晚期的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美洲大陆,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因此“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分别指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选项D符合题意;
三角贸易与奴隶贸易相关,南北战争是美国内战,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1.美国从独立到今天200多年是一部不断崛起的历史,不同时期的法律承载了不同的任务。《独立宣言》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所承载的任务分别是( )
A.独立与民主 B.独立与统一 C.改革与人权 D.人权与新政
【答案】B
【知识点】《独立宣言》;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5年,北美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言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美国内战中,联邦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迅速扭转了战局,最终联邦政府获胜,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避免了国家的分裂,故选项B符合题意;
A.独立与民主,《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没有体现民主,不符合题意;
C.改革与人权,《独立宣言》不是改革,不符合题意;
D.人权与新政,《独立宣言》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没有体现人权与新政,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注意理解。
12.在20世纪上半期,有两个国家扮演了世界革命者的角色。一个国家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公然向现存世界秩序挑战;另一个国家则充当意识形态的挑战者,同时积蓄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挑战的实力。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
A.德国和美国 B.美国和苏联 C.德国和苏联 D.苏联和中国
【答案】C
【知识点】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A.德国和美国,不符合题意;
B.美国和苏联,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深受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惩罚和经济大危机的打击,德国纳粹趁机上台,并且力量不断壮大,最终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挑战;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随之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利用两个五年计划,苏联一跃成为经济和军事强国,为二战对抗法西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故选项C符合题意;
D.苏联和中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材料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3题10分,14、15、16题每题14分,共52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的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如下图: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胡床、椅子、方凳:
材料三: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 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3分)
(2)材料二中的这三幅图画均摹绘自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你能从中提取什么样的历史信息? (3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 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分)
(4)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2分)
【答案】(1)秦始皇;抵御匈奴;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
(2)这三幅图画形象地反映出了原属少数民族的坐具已开始引入到内地人们的生活中
(3)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推动鲜卑族汉化,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4)从对立走向融合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可知,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秦始皇;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目的是抵御匈奴;第三小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袭扰,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2)依据材料信息“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胡床、椅子、方凳”可知,原属少数民族的坐具已开始进入中原人们的生活中。(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可知,此内容出自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促进北方民族交融,巩固统治。(4)依据所学可知,我国从秦汉时期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渐趋融洽。故答案为:(1)秦始皇;抵御匈奴;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
(2)这三幅图画形象地反映出了原属少数民族的坐具已开始引入到内地人们的生活中。
(3)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推动鲜卑族汉化,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4)从对立走向融合。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修长城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4.某位著名的学者曾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教育之光〗
科技之巅〗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燚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城市之美〗
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 金、 银、 彩、 帛等“每一交易, 动辄千万”。 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 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宋代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 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 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1)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东晋到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及主要原因。(4分)
(2)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3分)
(3) 请举一例说明宋代“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3分)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该学者向往宋朝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4分)
【答案】(1)变化: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原因:科举制度的创立并发展; 政府重视发展文教事业。
(2)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3)江浙的丝织品; 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交子; 海外贸易;市舶司; 海外贸易范围广等。
(4)文化科技繁荣; 文人地位高; 社会经济发达。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宋代的经济发展;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1)第一小问的“变化”的作答需要结合材料中数据示意图可以看出“ 东晋到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 ”越来越大,第二小问的作答需要从科举制度、政府知识教育等角度分析归纳即可;
(2)解题时需要材料中“ 宋朝已呈燚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可得出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
(3)解题时需要紧扣“现代化”,联系宋代所学,可以从造船技术、瓷器、交子、市舶司等相关史实去分析归纳即可;
(4)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时需要考生能综合以上问题及史料,可以从文化科技繁荣、文人地位、社会经济等角度分析归纳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需要对宋代政治、经济、科技等内容的准确识记与认识。
15.中国人的“中国梦”,在近代历史发展中,遭遇了各种的挫折,却仍然在艰难前行。这些梦想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中国梦,必须要顺应时代的潮流】
材料一 董必武在浙江嘉兴烟雨楼写下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实现中国梦,必须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是要建立一个联合战线,向封建式的军阀继续战争,解放我们中国人受列强和军阀两种压迫。”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对时局主张》
材料三 “此时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把军阀未推倒,反帝国主义的侵略……
——1924年孙中山一大上发言
【实现中国梦,还须有高瞻远瞩智慧】
材料四:走俄国人的路,是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认同。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后来,毛泽东开辟井冈山根据地,在井冈山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革命道路。
【实现中国梦,更须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材料五:中国共产党自参加共产国际后,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在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同共产国际之间的秘密电台在战斗中损坏,原有的联系中断。它的直接后果是中国共产党可以而且只能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面对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它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 材料一中的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距今(2024年)多少周年?该事件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3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共两党的这次合作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3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革命道路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
(4)根据材料五指出,材料中的“会议”是指哪次会议?根据材料五归纳此次会议是中共走向成熟的理由。(3分)
(5)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中国共产党有什么认识和感悟?(2分)
【答案】(1)103周年。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2)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目标。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可以独立自主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
(5)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优秀的政党,是一个善于反思的政党,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我们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等。
【知识点】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黄埔军校建立;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遵义会议
【解析】(1)周年:根据材料一“董必武在浙江嘉兴”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的一艘小船上,故这一历史事件距今103年。
历史意义:根据所学可知,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是要建立一个联合战线”“解放我们中国人受列强和军阀两种压迫”“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可得出,两党合作的原因有中国共产党需要建立联合战线反帝反封建;国民党要进行彻底的革命。
成果:根据所学可知,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国共合作后成立了黄埔军校,领导了以推翻军阀为目的的北伐战争。
(3)革命道路:根据材料四“毛泽东开辟井冈山根据地,在井冈山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革命道路”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革命道路具体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会议:根据材料五“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的召开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理由:根据材料五“它直接后果是中国共产党可以而且只能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面对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可得出,此次会议是中共走向成熟的理由是中国共产党可以而且只能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面对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
(5)认识和感悟: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围绕中国共产党认识和感悟言之有理即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能够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等,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能够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等。
故答案为:
(1)103周年。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2)原因:中国共产党需要建立联合战线反帝反封建;国民党要进行彻底的革命。成果:成立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3) 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 会议:遵义会议。理由:中国共产党可以而且只能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面对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
(5)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优秀的政党,是一个善于反思的政党,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我们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等。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6.发展经济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庄园制度向租佃制度转变的过程中,发生了五件重要的事情:一、土地资源成为真正的私产。二、土地的耕种者获得了自由,从而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三、农业生产不再以满足庄园主和庄园成员需要为目的,加入了商品流动大潮。四、农民获得了向城市移民的权利,农村人口开始急剧涌向城市。五、农民摆脱了受封建主保护的网格,转由国家的法律制度保护,开始向近代社会靠拢。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事实仍旧是,18世纪80年代间,生产力确实有了惊人的进展,或者,如现在的经济学家所认为的,生产力有了“一个进入自驱动发展的起飞”。更明确地说,当时产生了一个机械化工厂体系,它以迅速降低的成本极大量地生产商品,以致它不再是依靠原有的需要,而是创造出其自己的需要。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摘自周斌、李水凤《中国: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最早在何时哪一国家出现“从庄园制度向租佃制度转变”的现象?农民可通过什么途径“摆脱了受封建主保护的网格”?(举一例)(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一个进入自驱动发展的起飞”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哪一成就密切相关?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促使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成为新的“世界工厂”的政治和经济因素分别是什么。(3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近代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至少答两点)(4分)
【答案】(1)时间:14世纪;国家:英国。
途径:购买劳役豁免权、缴纳迁徙税
(2)成就:瓦特改良蒸汽机。(答瓦特发明蒸汽机不给分)完成标志:工业生产各领域基本实现机器工厂生产(或产生了一个机械工厂体系或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现代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3)政治因素:经过南北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经济因素: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实施科技创新。
(4)生产关系调整、生产技术的进步、国家政策的调整。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早在14世纪,英国出现“从庄园制度向租佃制度转变”的现象,即建立租地农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农民可通过购买劳役豁免权、缴纳迁徙税 摆脱了受封建主保护的网格 ;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一个进入自驱动发展的起飞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瓦特改良蒸汽机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工业生产各领域基本实现机器工厂生产 ,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 促使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成为新的“世界工厂”的政治因素是: 经过南北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 经济因素: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实施科技创新 ;
(4) 综上所述, 影响近代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 生产关系调整、生产技术的进步、国家政策的调整 ;
故答案为:(1) 时间:14世纪;国家:英国。
途径:购买劳役豁免权、缴纳迁徙税
(2) 成就:瓦特改良蒸汽机。(答瓦特发明蒸汽机不给分)完成标志:工业生产各领域基本实现机器工厂生产(或产生了一个机械工厂体系或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现代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3) 政治因素:经过南北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经济因素: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实施科技创新。
(4) 生产关系调整、生产技术的进步、国家政策的调整。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即理解题干含义知道要回答什么;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理解,注意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思考;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看这些材料各自从哪些方面影响经济发展回答。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年中考冲刺题 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的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雨,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 )
A.浙江余姚 B.西安半坡 C.北京 D.涿鹿
2. 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3.下列朝代曾经结束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是( )
①秦朝 ②西晋 ③隋朝 ④北宋 ⑤元朝。
A.①②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4.据统计,北宋切实可考的书院有 73所,超过唐代、五代十国近350年所有书院的总和,宋代书院教育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创立科举制度 B.创立殿试制度
C.重文轻武 D.八股取士制度
5.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其中的“全仗”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在嘹亮的军歌声中打响了:( )
A.黄花岗起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7. 抗美援朝精神是吹响“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角,是永不熄灭的火炬。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包括( )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④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在历史演进中,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B.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进行西部大开发
9.“阿拉伯数字”非常重要,现实社会中的每个方面都离不开它。它的发明和传播,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而它的真正发明者是( )
A.阿拉伯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希腊人 D.古代罗马人
10.16世纪的西欧,开始冲破神学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分别指( )
A.文艺复兴和三角贸易 B.南北战争和新航路开辟
C.南北战争和三角贸易 D.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11.美国从独立到今天200多年是一部不断崛起的历史,不同时期的法律承载了不同的任务。《独立宣言》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所承载的任务分别是( )
A.独立与民主 B.独立与统一 C.改革与人权 D.人权与新政
12.在20世纪上半期,有两个国家扮演了世界革命者的角色。一个国家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公然向现存世界秩序挑战;另一个国家则充当意识形态的挑战者,同时积蓄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挑战的实力。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
A.德国和美国 B.美国和苏联 C.德国和苏联 D.苏联和中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3题10分,14、15、16题每题14分,共52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的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如下图: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胡床、椅子、方凳:
材料三: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 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3分)
(2)材料二中的这三幅图画均摹绘自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你能从中提取什么样的历史信息? (3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 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分)
(4)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2分)
14.某位著名的学者曾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教育之光〗
科技之巅〗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燚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城市之美〗
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 金、 银、 彩、 帛等“每一交易, 动辄千万”。 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 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宋代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 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 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1)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东晋到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及主要原因。(4分)
(2)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3分)
(3) 请举一例说明宋代“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3分)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该学者向往宋朝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4分)
15.中国人的“中国梦”,在近代历史发展中,遭遇了各种的挫折,却仍然在艰难前行。这些梦想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中国梦,必须要顺应时代的潮流】
材料一 董必武在浙江嘉兴烟雨楼写下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实现中国梦,必须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是要建立一个联合战线,向封建式的军阀继续战争,解放我们中国人受列强和军阀两种压迫。”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对时局主张》
材料三 “此时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把军阀未推倒,反帝国主义的侵略……
——1924年孙中山一大上发言
【实现中国梦,还须有高瞻远瞩智慧】
材料四:走俄国人的路,是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认同。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后来,毛泽东开辟井冈山根据地,在井冈山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革命道路。
【实现中国梦,更须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材料五:中国共产党自参加共产国际后,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在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同共产国际之间的秘密电台在战斗中损坏,原有的联系中断。它的直接后果是中国共产党可以而且只能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面对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它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 材料一中的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距今(2024年)多少周年?该事件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3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共两党的这次合作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3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革命道路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
(4)根据材料五指出,材料中的“会议”是指哪次会议?根据材料五归纳此次会议是中共走向成熟的理由。(3分)
(5)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中国共产党有什么认识和感悟?(2分)
16.发展经济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庄园制度向租佃制度转变的过程中,发生了五件重要的事情:一、土地资源成为真正的私产。二、土地的耕种者获得了自由,从而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三、农业生产不再以满足庄园主和庄园成员需要为目的,加入了商品流动大潮。四、农民获得了向城市移民的权利,农村人口开始急剧涌向城市。五、农民摆脱了受封建主保护的网格,转由国家的法律制度保护,开始向近代社会靠拢。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事实仍旧是,18世纪80年代间,生产力确实有了惊人的进展,或者,如现在的经济学家所认为的,生产力有了“一个进入自驱动发展的起飞”。更明确地说,当时产生了一个机械化工厂体系,它以迅速降低的成本极大量地生产商品,以致它不再是依靠原有的需要,而是创造出其自己的需要。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摘自周斌、李水凤《中国: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最早在何时哪一国家出现“从庄园制度向租佃制度转变”的现象?农民可通过什么途径“摆脱了受封建主保护的网格”?(举一例)(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一个进入自驱动发展的起飞”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哪一成就密切相关?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促使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成为新的“世界工厂”的政治和经济因素分别是什么。(3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近代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至少答两点)(4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