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世界古代史与史学方法(选择题)
1. (2024台州二模)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不同地区的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格局。下列文化现象的表述和图中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公元前4千纪末,形成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的文字
B.②地公元前8世纪,出现世界上现存最早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C.③地公元前11世纪,开始使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
D.④地公元前9世纪,出现“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的史诗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图可知,④地对应古希腊地区,据所学可知,公元前9世纪以后,古希腊出现城邦制度,古希腊城邦制度时期,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D项正确;A选项提到①地公元前4干纪末形成了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的文字。然而,①地对应的是西亚,而西亚的文字系统主要是楔形文字,并非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因此,A选项不正确,排除A项;B选项指出②地公元前8世纪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早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根据图中的对应关系,②地是西亚。西亚的古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18世纪左右确实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因此,B选项错误,排除B项;C选项说③地公元前11世纪开始使用钢块和银块作为货币。然而,③地对应的是南亚,而南亚的货币历史与这一描述不符。实际上,公元前11世纪的中国(东亚)开始使用铜块作为货币,因此C选项不正确,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4绍兴二模)文字起源于古老的岩画、陶符、筹码、结绳、图画,慢慢地演变出著名的四大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字、古埃及文字、汉字、玛雅文字,后来发展成更简练的字母文字。下列文物,与古埃及文字相关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埃及。②是那尔迈调色板,那尔迈调色板是埃及象形文 字文物的代表,B项正确;①为用楔形文字书写的信件,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的发明,在古代西 亚地区广泛使用,排除A项;③为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刻有文字的印章,上面的文字 被称为“印章文字”,是古代印度早期文化的代表,排除C项;④是古代美洲玛雅人的文字,由很多图画和符号组成,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4强基联盟二模)文字与文明密切相关,倘无此超越时空的传递与记录工具,伟大文明则无由发展。史诗《吉尔伽美什》的书写文字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结合所学可知,《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的英雄史诗,用楔形文字写成,D项正确;①中的文字属于字母文字,排除A项;②中的文字是印度图章文字,排除B项;③中的文字属于埃及象形文字,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4丽湖衢二模)铁器的出现使人类历史产生了划时代的进步。冶铁技术率先出现的区域位于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古代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亚地区是冶铁技术的发源地,①符合题意,A项正确;②位于北非,排除B项;③位于印度,排除C项;④位于中国,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4嘉兴二模)读下图。下列选项中,对①、②、③、④区域的文明,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在①区域广泛使用
B.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村落和文字出现于②区域
C.位于③区域的万神殿历经近2000年仍然保存完整
D.出现于④区域的某部历法经修订后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图并结合所学可知,④区域为希腊地区,而目前世界通用的公历是古罗马的儒略历在经过修订后,形成了格里高利历,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目要求,D项正确;①为古埃及,契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广泛使用,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②为两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村落,B项不合题意,排除B项;③为古罗马,古罗马的万神殿历经近2000年仍然保存完整,C项不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4杭州二模)种姓制度是因不同种族、语言、宗教等而形成的内婚制的职业集团,是印度社会的一个特点。这种发端于古代的制度延续下来,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种姓制度描述正确的是( )
A.印度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理论基础
B.首陀罗是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
C.桑奇大塔是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的建筑
D.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对其产生了一定冲击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时期。据材料可知,种姓制度是一种种族分级制度,而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对其产生了一定冲击,D项正确;婆罗门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而非印度教,排除A项;刹帝利主要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而非首陀罗,排除B项;桑奇大塔是印度早期佛教建筑的代表,而非婆罗门教,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4金华二模)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对于再生人之男,首先须与同种姓之女结婚。”佛教文
献在形容某一婆罗门血统的纯正时,常常使用“七世以来,父母真正”这一句惯用语,就是说七代不发生混血被认为是“美德”。上述规定和宣传旨在( )
A.保证高级种姓特权,维护种姓制度
B.树立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权威和地位
C.说明佛教对种姓制度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D.遏制不同种姓通婚的现象,保持种姓纯洁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婆罗门血统的纯正”、“七代不发生混血被认为是‘美德’”和所学知识可知,婆罗门为了保证自己的特权和地位不致因通婚而发生混乱,制定种姓内婚制原则,印度种姓制度下,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有利于维护高级种姓的特权地位,A项正确;树立法律权威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种姓制度,并没有说明佛教对种姓制度冲击,排除C项;D项重复题干,其目的仍是为了维护高级种姓的特权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8.(2024金华二模)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帝国的兴起。图中绿色所包含的区域是公元前7 世纪中叶某个帝国的疆域,以下关于这一帝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B.率先掌握冶铁技术并与埃及多次进行争霸战争
C.编纂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D.所建巴尼拔图书馆藏书众多,有大量泥版文书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7 世纪中叶(亚述帝国)。结合材料划定的区域和“公元前7 世纪中叶某个帝国的疆域”可知这一帝国是亚述帝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述帝国首都建有巴尼拔图书馆藏书众多,有大量泥版文书,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斯帝国是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排除A项;赫梯帝国率先掌握冶铁技术并与埃及多次进行争霸战争,排除B项;古巴比伦编纂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4宁波二模)下图所示残卷抄写于150年前后,据此可以说明( )
A.莎草纸是古代埃及最重要的出口物资 B.莎草纸是传承古希腊文明的重要载体
C.希腊文化的中心已经东移至埃及一带 D.促使新一代印刷书诞生的条件已成熟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据材料信息可知,《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明的重要遗产,考古发现的《伊利亚特》莎草纸残卷说明,莎草纸作为重要的书写材料,对传承古希腊文明起到了重要作用,B项正确;莎草纸是古埃及的特产,材料能够说明古埃及出口莎草纸,但不能说明莎草纸是“最重要的”出口物资,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明该莎草纸残卷出土的位置,不能得知希腊文化中心东移,且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的残卷为抄写,并非印刷,排除D项。故选B项。
10.(2024金丽衢二模)据希罗多德记载:“那里(古埃及)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以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材料意在强调( )
A.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是古埃及的支柱 B.埃及统治者高度重视灌溉农业的发展
C.尼罗河为埃及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D.古埃及人从迁徙逐渐过渡到定居生活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埃及人可以很轻松的地成农业种植,这是因为尼罗河定期泛滥给农业种植带来肥沃的土地和便利的灌溉,体现了尼罗河为埃及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尼罗河为埃及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不是说刀耕火种,排除A项;材料只说到农夫,没有统治者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埃及农业种植有便利条件,未涉及迁徙到定居,排除D项。故选C项。
11.(2024金华二模)有学者在讲述某一文明的农业生产时这样说:“他们要取得收获,并不需要用犁犁地,不需要用锄掘地……只需等河水自行溢出来,流到田地上去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赶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此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这一文明是( )
A.古埃及 B.古希腊
C.古巴比伦 D.古代美洲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埃及人可以很轻松的从事农业种植,这是因为尼罗河定期泛滥给农业种植带来肥沃的土地和便利的灌溉,体现了尼罗河为埃及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A项正确;古希腊属于海洋文明的范畴,排除B项;古巴比伦文明位于两河流域,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古代美洲的农业种植与“只需等河水自行溢出来,流到田地上去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2.(2024台州二模)在古希腊“公民都应遵守一邦所定的生活规则,让各人的行为有所约束,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和自由相对的’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由此可知古希腊公民崇尚( )
①民主意识 ②法律意识 ③城邦意识 ④自由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希腊。根据材料“公民都应遵守一邦所定的生活规则,让各人的行为有所约束”可知,古希腊公民崇尚城邦意识;根据材料“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和自由相对的’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可知,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维护自由的,并不是和自由相对立。②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材料内容未涉及民主意识,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3.(2024绍兴二模)在罗马共和国的最后几百年间,《十二铜表法》因新判例和新原则的出现而有所改变。这些新判例和新原则来源不一:有的来源于习俗的变化,有的来源于斯多噶哲学的教义,有的来自判官的裁决,尤其是来自大法官的文告。在元首制时期,罗马法发展到了顶峰。这部分地是因为法律扩展到更宽广的司法领域,扩展到既包括意大利公民,也包括生活在异地他乡的外域人的生活和财产方面。材料旨在说明罗马法体系( )
A.随意性强,解释权掌握在大法官手中 B.不断地完善,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C.成为罗马历史上成就最高的法律制度 D.对欧洲国家的法律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在罗马共和国的最后几百年间,《十二铜表法》因新判例和新原则的出现而有所改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罗马共和国的发展,其法律体系不断地完善,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新判例有的来自判官的裁决,并不是所有,不能体现出随意性强,排除A项;成为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没有罗马法律提及对欧洲法律体系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4.(2024温州二模)亚历山大帝国是短暂的,但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成千上万的希腊商人、行政官员和各种专业人员成群地涌往亚历山大及其继承人所建立的许多城市。这些城市从最著名的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到最东面的亚历山大城(即阿富汗的科贾特),都成为传播希腊文化的中心。尽管希腊文化的传播给人以深刻印象,但它并没有在中东留下永久的印记,更不用说亚洲其余地方了。这说明( )
A.西亚北非文化与希腊文化差异巨大难以调和
B.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中断了希腊化时代的进程
C.希腊文化的影响力未能深入广大乡村地区
D.希腊化世界的生产力水平制约了文化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帝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尽管希腊文化的传播给人以深刻印象,但它并没有在中东留下永久的印记。其根本原因在于,希腊文化的影响仅限于希腊殖民者居住的城市和一些希腊王朝的宫廷所在地。虽然有些土著民族也受到了影响,但真正受到影响的几乎仅囿于少数上等阶层。广大农村甚至许多城市的绝大多数人,仍继续说自己的语言,崇拜自己的神。因而,希腊文化并没有深深扎根,未能在它的一些移植地永久地幸存下来,C项正确;材料强调希腊文化未在亚洲地区留下印记,未涉及非洲,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崛起于公元7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希腊文化对被征服地的影响,未涉及文化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15.(2024强基联盟二模)公元前324年,在苏萨举行了古代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集体婚礼,亚历山大带头娶了波斯国王的女儿,许多马其顿的将领也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同日参加婚礼的竟达一万对之多。后人称这一行动为“欧亚联姻”,而且整个婚礼是按照波斯人的传统习俗进行的。亚历山大此举意在( )
A.融入波斯上层社会 B.扩大帝国统治基础
C.消除东西民族裂痕 D.传播希腊民主政治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帝国)。据材料“亚历山大带头娶了波斯国王的女儿,许多马其顿的将领也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同日参加婚礼的竟达一万对之多”,可知,通过同波斯上层的联姻,有利于稳定帝国的统治,扩大帝国统治基础,B项正确;融入波斯上层社会,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排除A项;“消除”,表述绝对,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对希腊文明的传播,排除D项。故选B项。
16.(2024丽湖衢二模)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明所留下的辉煌。结合下面两幅图片判断,两者的共同特征是( )
北京故宫俯瞰图 雅典卫城复原图
A.依山势而建,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
B.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功能划分明确
C.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制度
D.具有超越地域和时间的突出的普遍价值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雅典)。根据图片可知,两座城市文明遗产都给人类留下宝贵财富,具有超越地域和时间的突出的普遍价值,D项正确;北京故宫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但雅典卫城不是如此特点,排除A项;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功能划分明确符合雅典卫城,但不符合北京故宫,排除B项;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制度仅仅是北京故宫的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
17.(2024强基联盟二模)凯撒征服了高卢,而且是第一个跨过莱茵河,去进攻日耳曼人的罗马人,大大开拓了罗马的疆域。公元前44年,罗马传闻凯撒想接受国王的称号,自从500年前罗马结束君主制以来,罗马人就一直蔑视被一个国王统治的观念。于是,60名元老院议员串通起来,密谋暗杀凯撒。在那个以“3月 15日”著称的日子,当凯撒走进元老院时,阴谋者们一齐刺杀了他,这位“国父”当场毙命。“凯撒之死”反映的实质是( )
A.平民与贵族之争 B.罗马与外族之争
C.凯撒与元老之争 D.共和与帝制之争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自从500年前罗马结束君主制以来,罗马人就一直蔑视被一个国王统治的观念。于是,60名元老院议员串通起来,密谋暗杀凯撒”可知,罗马人观念中已经接受不了君主制,且当听闻凯撒要当国王后串通起来刺杀了他,这一事件反映出来的实质是共和与帝制之争,D项正确;元老院的议员并不是平民,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罗马国内的争斗,并没有外族,排除B项;从材料关键词看,凯撒与元老之争只是表面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
18.(2024温州二模)6世纪,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企图依靠红海沿岸地域性强国和部族,挑战波斯丝路霸权,将丝绸贸易的重心移到红海、印度洋地区,但这种努力彻底失败。“红海沿岸地域性强国”是( )
A.马里 B.奥斯曼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阿克苏姆王国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6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关键信息“6世纪”“红海沿岸地域性强国”和所学可知,阿克苏姆王国位于东非红海沿岸,是当时在东非最强大的国家,D项正确;马里位于西非,且时间不符,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位于西亚,且时间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
19.(2024丽湖衢二模)拜占庭帝国延续千年之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以下成就出自拜占庭帝国的是( )
A.《罗马民法大全》 B.《汉谟拉比法典》
C.《伊戈尔远征记》 D.《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近代(拜占庭帝国)。根据所学可知,6世纪时,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订《罗
马民法大全》,A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时期颁布的,排除B项;《伊戈尔远征记》是十二世纪末由基辅罗斯的一位佚名作者撰写的一部政治性很强的史诗,排除C项;《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是阿拉伯帝国时期阿尔·花拉子密的代表作,排除D项。故选A项。
20.(2024台州二模)“他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他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基督教在帝国统治下的地中海地区建立的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决定了帝国文化的发展从此被纳入基督教的轨道中。最后他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材料中的“他”( )
A.实现了西亚和北非文明区的首次统一 B.6世纪一度扩张,占领北非和意大利
C.曾威胁到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 D.17世纪末,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帝国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拜占庭帝国时期(世界)。据材料“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他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他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绘的是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在6世纪一度扩张,占领北非和意大利,B项正确;局所学知识可知,波斯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此时期尚未产生基督教,排除A项;曾威胁到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和17世纪末,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帝国都是奥斯曼土耳其的描述,奥斯曼土耳其属于伊斯兰教文明,不属于基督教文明,排除CD项。故选B项。
21.(2024宁波二模)《汉谟拉比法典》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综合下列该法典中关于牛的条款,可推知在当时的两河流域( )
第241条 如果一个人把一头牛作为(债务)抵押物扣押了,他应该称给(牛主人)三分之一斤银子(作为牛价)。
第246条 如果有人租用公牛,并且打断它的腿或者切它脖子的韧带,他将用公牛赔偿这个所有者。
第271条 如果自由民租牛、车辆与车夫,每日应付(主人)谷一百八十卡。
A.农业发达,牛的用途多样化 B.商业繁荣,牛作为货币广泛使用
C.信贷活跃,私有财产得到保护 D.管理规范,各类官员分工明确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古巴比伦时期。根据材料“如果一个人把一头牛作为(债务)抵押物扣押了,他应该称给(牛主人)三分之一斤银子”、“有人租用公牛,并且打断它的腿或者切它脖子的韧带,他将用公牛赔偿这个所有者”、“如果自由民租牛、车辆与车夫,每日应付(主人)谷一百八十卡”,可以看出牛在当时可以作为抵押物,可以作为劳动工具、可以作为交通工具,这说明当时古巴比伦社会牛比较多,农业比较发达,牛的用途也很多样,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牛作为货币广泛使用,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牛的用途多样化,不是信贷活跃,私有财产得到保护,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牛的用途多样化,没有体现管理规范,各类官员分工明确,排除D项。故选A项。
22.(2024宁波二模)非洲班图人有编筐匠、木匠、铁匠、陶工等,这些工匠“每一个人生产为了自己,同时也为其他的部落成员,陶工给予编筐匠以陶器而得到筐子,裁缝把缝制好的皮口袋供给铁匠而得到铁刀”。这反映了当时班图人( )
A.重视手工业技术的改革创新 B.垄断了东非的商业贸易
C.手工业生产呈现商品化趋势 D.工匠生产分工的专业化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根据材料“陶工给予制筐匠以陶器而得到筐子,裁缝把缝制好的皮口袋供给铁匠而得到铁刀”可知,南非班图人手工业相互交换现象比较常见,说明当时班图人手工业生产呈现商品化趋势,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南非班图人手工业交换现象,未涉及手工业技术的革新,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不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无法说明其垄断了东非的商业贸易,排除B项;材料中的手工业产品只是相互交换,而工匠生产分工的专业化强调生产同一产品的不同分工,两者互不统属,排除D项。故选C项。
23.(2024嘉兴二模)在中古西欧,私立法庭是贵族自己的地方法庭,专门处理贵族庄园中的事情,以及处理农奴的案件。按照惯例,农奴的案件一般主人说了就可以裁决,领主可以自由处理他自己的农奴,可以对农奴判以死刑。由此可知,私立法庭的设置( )
A.使农奴的法律地位与奴隶相同 B.直接推动了罗马法在西欧的普及
C.使领主开始得以随意处死农奴 D.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庄园与农奴制度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私立法庭是贵族自己的地方法庭,专门处理贵族庄园中的事情,农奴的案件一般主人说了就可以裁决,领主可以自由处理他自己的农奴,可以对农奴判以死刑,说明私立法庭加强了贵族和封建领主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庄园与农奴制度,D项正确;农奴是中古欧洲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人群,其法律地位与奴隶不同,排除A项;材料没有描述罗马法在西欧的普及信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只是说领主可以自由处理农奴,包括判以死刑,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处死农奴,排除C项。故选D项。
24.(2024杭州二模)意大利北部的自治市博洛尼亚诞生了欧洲的第一所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它以法律(罗马民法和教会法)和医学研究见长。它的创建就是为了集中研究1070年在意大利重新发现的《法学汇纂》的核心文本。它还有一个鲜明特点:它既不是由宗教团体举办,也不是由教师行会举办,而是由学生自治组织创建、并为学生服务的特殊行会,为后来的整个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等地区大学的创立,提供了一个重要蓝本。材料主要反映( )
A.城市自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B.罗马法学的复兴成为西欧大学产生的前提条件
C.大学出现有利于培养实用人才和打破教会束缚
D.博洛尼亚大学的教学模式奠定分科教育的基础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博洛尼亚大学法学和医学等研究突出,并且是由学生自治组织创建、并为学生服务的特殊行会创办,自主权较大,有利于培养实用人才和打破教会束缚,C项正确;材料主旨为西欧大学的兴起,城市自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罗马法学的复兴成为西欧大学产生的前提条件只能反映“它的创建就是为了集中研究1070年在意大利重新发现的《法学汇纂》的核心文本”,以偏概全,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博洛尼亚大学的创立、特点及影响,材料不涉及其教学模式,排除D项。故选C项。
25.(2024宁波二模)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11世纪的欧洲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多方面获得进步……正如布罗代尔说的“11一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材料中的“进步”表现为( )
A.教权削弱和王权开始加强 B.市民崛起和城市自治运动
C.民族国家和民主理性思想 D.经济发展和工厂制度出现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世纪—12世纪的西欧。材料提到11世纪欧洲社会出现很多变化,西欧已经进入到它的青春期,这是因为这一时期市民阶层逐渐崛起,城市自治运动开展,B项正确;王权开始加强是在14世纪后,排除A项;民主理想思想盛行于17——18世纪,排除C项;工厂制度诞生于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26.(2024台州二模)史诗《吉尔伽美什》中水神伊亚要用洪水灭世的故事,被后人称作美索不达米亚版本的诺亚方舟。大部分观点认为《吉尔伽美什》中洪水章节与《圣经》中的诺亚方舟的故事以及其他民族关于洪水的记载有关,甚至认为《圣经》中关于大洪水的部分是从《吉尔伽美什》史诗的记载演变而来的,就证明了圣经抄袭了早期的说法。持否认态度的学者认为,每一种文化中都有许多洪水故事,但事实细节可能会随着时间流传而改变,从而出现不同的解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不同文化之间相似的细节,其来源可能并不相互依赖
B.历史的真相因时代久远、彼此争论不休无法达成共识
C.《圣经》以不同的故事叙述方式保留还原了历史真相
D.《吉尔伽美什》中的叙述是关于洪水灭世的最早版本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依据材料概况可知:有学者认为史诗《吉尔伽美什》中水神伊亚要用洪水灭世的故事,被后人称作美索不达米亚版本的诺亚方舟,但否定者认为,每种文化都有许多洪水的故事,但事实细节可能会随着时间流传而改变,从而出现不同的解释,说明虽然有相似的细节,但来源可能并不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依赖的,A项正确;历史的真相因时代久远,但也可以通过历史研究方法得出一定的结论,排除B项;《圣经》是宗教经典,不是历史记叙,不能完全还原历史真相,排除C项;材料强调是不同地区都有洪水的故事记叙,不是《吉尔伽美什》的翻版,排除D项。故选A项。
27.(2024温州二模)马克思、恩格斯说:“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
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这段话旨在( )
A.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周而复始地循环
B.反映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C.阐明思想解放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
D.肯定物质生产对理解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以来的世界。材料“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体现的是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的影响,即肯定物质生产对理解历史和现实的意义,D项正确;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非周而复始,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发展的形态变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生产力发展的影响,非思想解放,排除C项。故选D项。
28.(2024绍兴二模)人们的历史思维方式,在古人的一些言语中可以窥见一斑。如《诗经·大雅》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战国策·赵策》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直到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时,其宗旨仍为“鉴于往事,有治于治道”;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也说:“历史是生活的教师”。下列关于历史思维方式的理解,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
A.固守陈规,按成法行事,谨遵历史传统 B.重塑历史,探寻新真谛,推动历史变革
C.面向未来,从现实出发,预见历史未来 D.认识过去,循历史之法,促进历史进步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意思是,殷王朝的建立距夏桀亡国的时代不远,可以引以为鉴戒,免得重蹈夏人的覆辙,“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意思是,记住以前做事的经验教训,就可以作为后来做事的借鉴,“鉴于往事,有治于治道”意思是,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塔西佗认为“历史是生活的教师”,都在强调历史可以作为借鉴,更好的做现在的事情,即认识过去,循历史之法,促进历史进步,D项正确;“固守成规”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历史对现在的借鉴作用,而不是推动历史变革,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预见未来,排除C项。故选D项。
29.(2024强基联盟二模)《养老奉亲书》是宋代一本关于老年养生和老人奉养的书籍,关于本书的几个历史问题出现了不同的记载。不仅作者有陈直、陈真两种表达,而且其生活年代也有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和南宋度宗咸淳年间两种记载。在播迁的过程中,书名出现了“养老奉亲书”“奉亲养老书”“寿亲养老书”三种叙述。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
A.事实是复杂多样的,探究客观事实是历史研究的任务
B.历史记载是复杂的,但是历史的客观事实具有唯一性
C.记载中的讹误,有时可以将其认为是历史的真实情况
D.对问题进行多样性分析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答案】B
【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养老奉亲书》作为一本关于老年养生和老人奉养的书籍,虽然在书籍中关于作者的名称以及生活年代上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传播中书名亦有变化,但以上均不能否认在养老奉亲等问题上反映了宋朝客观风貌,B项正确;材料主旨并非关于历史研究的任务,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记载中的讹误”,排除C项;多样性分析是历史研究的方法和途径,但是材料中列举的三种叙述更多的是关于历史记载的考证,而非历史研究的多样性分析,排除D项。故选B项。
30.(2024宁波二模)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的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我们人们在西欧或现在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及“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分析可知,布罗代尔强调的是过去的历史与今天的现实之间的联系,即注重考察文明的古今发展传承,是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研究历史,故选D;史学不仅是当代人的认识,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探索精神,B错误;史学研究主要是为了人类文明的传承,C说法错误。
31.(2024杭州二模)近年来众多先进的新石器文化的发现对传统观念产生了挑战。有的学者主张中国的长江流域一样是文明的摇篮,其进入文明的时间不晚于黄河流域。有的学者认为,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文明的起源应该是有许多地方,遍布中华大地。有的学者认为,虽然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中心的,但仍不能否认黄河流域是其核心区域。据此推断( )
A.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明显的多源性特征
B.黄河流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唯一发源地
C.长江流域文明是对黄河流域文明的继承与发展
D.中华文明是否独立发展而来还未有确凿的证据
【答案】A
【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学界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中心的这一观点基本认同,存在分歧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中华文明起源的地位上的差异,由此可以推断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明显的多源性特征,A项正确;中华文明是多起源,黄河流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排除B项;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关系在材料中并未提及,无法推断出两者有继承发展关系,排除C项;中华文明是多起源,这意味着中华文明是独立发展,
排除D项。故选A项。
32.(2024杭州二模)马克思认为:不同的生存条件和不同的生产方式就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类型。当人类进入文明阶段时,“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不同的生产资料和不同的生活资料。因此,它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不相同。”下列选项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A.人类文明的不同类型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B.生产资料的不同导致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C.运用唯物史观解释地域文明的起源与差异
D.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一般原理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今世界。据材料“不同的生存条件和不同的生产方式就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类型。”可知,生产方式不同、生产方式不同,文明的类型就不同,据所学可知,不同地域的生产方式有差异,因此文明的类型和层度不同,C项正确;A项错在决定,应该说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有影响,但地理环境无法决定人类文明,排除A项;材料提到了环境不同,生产资料不同,但是材料没有反映生产资料的不同导致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材料体现的是影响文化差异的因素,排除D项。故选C项。
33.(2024宁波二模)1877年,郭嵩焘致李鸿章私信道:“窃以为方今治国之要,……如此二者(铁路、电报),可以立国千年而不敝。……其浅而易见者有二利:中国幅员逾万里,邮传远者数十日乃达,声气常若隔绝。二者行万里犹庭户也,此一利也;二者行,官民皆得自救,以供国家之用,及群怀踊跃之心……则无虑有贪吏遏抑民气为奸利者,此又一利也。”据此可知( )
A.历史真实依存于私人信函的表达 B.私人信件包含印证史实的历史资料
C.唯当事者记述最能反映时代需求 D.私人交流比公开活动更能接近真相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7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题干展示的是郭嵩焘致李鸿章的私人信件。里面涉及建议修建铁路和电报的建议,并陈述了好处,印证了洋务运动开展与清政府所面临的内忧外患,说明私人信件包含印证史实的历史资料,B项正确;历史真实是需要多方面的印证的,而非仅依存与私人信函,排除A项;时代需求是不能通过个人反映全面的,以偏概全,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私人交流与公开活动的比较,二者的真实与否,是需要多方面因素的作用的,排除D项。故选B项。
34.(2024丽湖衢二模)建国后口述回忆史料大量问世。如:纪实类史料有石光树编《迎来曙光的盛会——新政协会议亲历记》、《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周明主编《历史在这里沉思——1966至1967年纪实》、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纪实》等;个人回忆类史料有《彭德怀自述》、薄一波的《若干重大决策和事件的回顾》、李锐的《庐山会议实录》,朱元石主编的《共和国要事口述史》等。据此判断( )
A.当代中国纪实类史料多于个人回忆类史料
B.研究者可以直接利用以上两类史料的观点
C.口述回忆史料是研究当代中国历史的重要依据
D.具有亲历性的口述史料能如实反映历史的全貌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纪实类史料有石光树编《迎来曙光的盛会——新政协会议亲历记》、《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纪实》等”“个人回忆类史料有《彭德怀自述》、薄一波的《若干重大决策和事件的回顾》、李锐的《庐山会议实录》,朱元石主编的《共和国要事口述史》等”和所学可知,建国后的纪实类史料、个人回忆类史料记载了大量关于新中国的历史,是研究当代中国历史的重要依据,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纪实类史料和个人回忆类史料的数量对比,排除A项;纪实类史料和个人回忆类史料的使用,需要进行严格考证,不可以直接使用,排除B项;口述史料受立场影响,并不能如实反映历史的全貌,排除D项。故选C项。
35.(2024金丽衢二模)据最新发掘结果和测年数据显示,普定穿洞遗址在早年发掘的地层之下发现新的地层,年代跨越旧石器时代中期末段、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将普定地区古人类活动史推至5.5万年以前。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贵州地区人类活动史,对重新认识约5.5万年前的“穿洞人”和研究贵州高原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面貌和格局,探讨现代入起源、中国西南地区早期人类适应性策略的转变、史前文化交流等学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
A.历史记载的可靠与否须通过考古发掘加以核实与鉴别
B.不断发现的史料可以丰富人们对已知历史事实的认知
C.考古研究的最重要价值在于能够推翻原有的历史研究
D.最新科技的应用能够让史学研究立足现实,以古鉴今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中国古代)。根据材料可知,最新的考古发掘将普定地区古人类活动史推至5.5万年以前,丰富了贵州地区人类活动史,对研究贵州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面貌和格局等都有重要的意义,这说明不断发现的史料可以丰富人们对已知历史事实的认知,B项正确;历史记载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文献相互印证,并非都要通过考古发掘,排除A项;材料反映考古发掘在丰富人们对已知历史事实的认知,而非推翻原有的历史研究,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最新科技的应用,排除D项。故选B项。
36.(2024金华二模)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的注释里说:“历史上的晚期时代对早期时代的认识当然与后者对自己的认识不同,例如,希腊人是作为古希腊人认识自己的,而不像我们对他们的认识那样,如果指责古希腊人对自己没有像我们对他们的这种认识,就等于指责他们为什么是古希腊人。”这段话旨在( )
A.强调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阐明后人对历史的认识不如当事人
C.反映历史认识随时代而变 D.揭示历史问题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近代(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马克思认为历史认识具有时代性,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应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旨在揭示历史问题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D项正确;“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表述过于绝对,不是这段话强调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后人与当事人对历史的认识,排除B项;历史认识随时代而变,但这段话强调的是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应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历史问题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不能超越时代,排除C项。故选D项。
37.(2024嘉兴二模)有学者写道:中国古代传说带有层积性——资料越新,后世附加上去的东西越多(所谓“层累造成说”)。对史料层积性因主观性改动而愈加错综复杂,我们又关注过多少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此前被视作原始史料或早期回忆录的资料,实际上只是各种信息的复合体、堆积物。正因如此,应该细致梳理错综复杂的史料形成过程。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历史研究( )
A.就是史料研究 B.要重视史料的流变
C.要尽量少用回忆录 D.要破除“层累造成说”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此前被视作原始史料或早期回忆录的资料,实际上只是各种信息的复合体、堆积物。正因如此,应该细致梳理错综复杂的史料形成过程。”可知该学者主张要重视史料的从古至今的变化,B项正确;历史研究不光是史料研究,排除A项;回忆录有其一定的史料价值,不能一概而论,排除C项;破除“层累造成说”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世界古代史与史学方法(选择题)
1. (2024台州二模)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不同地区的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格局。下列文化现象的表述和图中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公元前4千纪末,形成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的文字
B.②地公元前8世纪,出现世界上现存最早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C.③地公元前11世纪,开始使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
D.④地公元前9世纪,出现“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的史诗
2.(2024绍兴二模)文字起源于古老的岩画、陶符、筹码、结绳、图画,慢慢地演变出著名的四大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字、古埃及文字、汉字、玛雅文字,后来发展成更简练的字母文字。下列文物,与古埃及文字相关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 B.② C.③ D.④
3.(2024强基联盟二模)文字与文明密切相关,倘无此超越时空的传递与记录工具,伟大文明则无由发展。史诗《吉尔伽美什》的书写文字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2024丽湖衢二模)铁器的出现使人类历史产生了划时代的进步。冶铁技术率先出现的区域位于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5.(2024嘉兴二模)读下图。下列选项中,对①、②、③、④区域的文明,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在①区域广泛使用
B.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村落和文字出现于②区域
C.位于③区域的万神殿历经近2000年仍然保存完整
D.出现于④区域的某部历法经修订后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6.(2024杭州二模)种姓制度是因不同种族、语言、宗教等而形成的内婚制的职业集团,是印度社会的一个特点。这种发端于古代的制度延续下来,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种姓制度描述正确的是( )
A.印度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理论基础
B.首陀罗是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
C.桑奇大塔是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的建筑
D.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对其产生了一定冲击
7.(2024金华二模)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对于再生人之男,首先须与同种姓之女结婚。”佛教文献在形容某一婆罗门血统的纯正时,常常使用“七世以来,父母真正”这一句惯用语,就是说七代不发生混血被认为是“美德”。上述规定和宣传旨在( )
A.保证高级种姓特权,维护种姓制度
B.树立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权威和地位
C.说明佛教对种姓制度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D.遏制不同种姓通婚的现象,保持种姓纯洁
8.(2024金华二模)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帝国的兴起。图中绿色所包含的区域是公元前7 世纪中叶某个帝国的疆域,以下关于这一帝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B.率先掌握冶铁技术并与埃及多次进行争霸战争
C.编纂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D.所建巴尼拔图书馆藏书众多,有大量泥版文书
9.(2024宁波二模)下图所示残卷抄写于150年前后,据此可以说明( )
A.莎草纸是古代埃及最重要的出口物资 B.莎草纸是传承古希腊文明的重要载体
C.希腊文化的中心已经东移至埃及一带 D.促使新一代印刷书诞生的条件已成熟
10.(2024金丽衢二模)据希罗多德记载:“那里(古埃及)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以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材料意在强调( )
A.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是古埃及的支柱 B.埃及统治者高度重视灌溉农业的发展
C.尼罗河为埃及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D.古埃及人从迁徙逐渐过渡到定居生活
11.(2024金华二模)有学者在讲述某一文明的农业生产时这样说:“他们要取得收获,并不需要用犁犁地,不需要用锄掘地……只需等河水自行溢出来,流到田地上去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赶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此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这一文明是( )
A.古埃及 B.古希腊
C.古巴比伦 D.古代美洲
12.(2024台州二模)在古希腊“公民都应遵守一邦所定的生活规则,让各人的行为有所约束,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和自由相对的’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由此可知古希腊公民崇尚( )
①民主意识 ②法律意识 ③城邦意识 ④自由意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2024绍兴二模)在罗马共和国的最后几百年间,《十二铜表法》因新判例和新原则的出现而有所改变。这些新判例和新原则来源不一:有的来源于习俗的变化,有的来源于斯多噶哲学的教义,有的来自判官的裁决,尤其是来自大法官的文告。在元首制时期,罗马法发展到了顶峰。这部分地是因为法律扩展到更宽广的司法领域,扩展到既包括意大利公民,也包括生活在异地他乡的外域人的生活和财产方面。材料旨在说明罗马法体系( )
A.随意性强,解释权掌握在大法官手中 B.不断地完善,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C.成为罗马历史上成就最高的法律制度 D.对欧洲国家的法律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14.(2024温州二模)亚历山大帝国是短暂的,但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成千上万的希腊商人、行政官员和各种专业人员成群地涌往亚历山大及其继承人所建立的许多城市。这些城市从最著名的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到最东面的亚历山大城(即阿富汗的科贾特),都成为传播希腊文化的中心。尽管希腊文化的传播给人以深刻印象,但它并没有在中东留下永久的印记,更不用说亚洲其余地方了。这说明( )
A.西亚北非文化与希腊文化差异巨大难以调和
B.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中断了希腊化时代的进程
C.希腊文化的影响力未能深入广大乡村地区
D.希腊化世界的生产力水平制约了文化发展
15.(2024强基联盟二模)公元前324年,在苏萨举行了古代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集体婚礼,亚历山大带头娶了波斯国王的女儿,许多马其顿的将领也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同日参加婚礼的竟达一万对之多。后人称这一行动为“欧亚联姻”,而且整个婚礼是按照波斯人的传统习俗进行的。亚历山大此举意在( )
A.融入波斯上层社会 B.扩大帝国统治基础
C.消除东西民族裂痕 D.传播希腊民主政治
16.(2024丽湖衢二模)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明所留下的辉煌。结合下面两幅图片判断,两者的共同特征是( )
北京故宫俯瞰图 雅典卫城复原图
A.依山势而建,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
B.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功能划分明确
C.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制度
D.具有超越地域和时间的突出的普遍价值
17.(2024强基联盟二模)凯撒征服了高卢,而且是第一个跨过莱茵河,去进攻日耳曼人的罗马人,大大开拓了罗马的疆域。公元前44年,罗马传闻凯撒想接受国王的称号,自从500年前罗马结束君主制以来,罗马人就一直蔑视被一个国王统治的观念。于是,60名元老院议员串通起来,密谋暗杀凯撒。在那个以“3月 15日”著称的日子,当凯撒走进元老院时,阴谋者们一齐刺杀了他,这位“国父”当场毙命。“凯撒之死”反映的实质是( )
A.平民与贵族之争 B.罗马与外族之争
C.凯撒与元老之争 D.共和与帝制之争
18.(2024温州二模)6世纪,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企图依靠红海沿岸地域性强国和部族,挑战波斯丝路霸权,将丝绸贸易的重心移到红海、印度洋地区,但这种努力彻底失败。“红海沿岸地域性强国”是( )
A.马里 B.奥斯曼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阿克苏姆王国
19.(2024丽湖衢二模)拜占庭帝国延续千年之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以下成就出自拜占庭帝国的是( )
A.《罗马民法大全》 B.《汉谟拉比法典》
C.《伊戈尔远征记》 D.《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20.(2024台州二模)“他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他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基督教在帝国统治下的地中海地区建立的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决定了帝国文化的发展从此被纳入基督教的轨道中。最后他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材料中的“他”( )
A.实现了西亚和北非文明区的首次统一 B.6世纪一度扩张,占领北非和意大利
C.曾威胁到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 D.17世纪末,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帝国
21.(2024宁波二模)《汉谟拉比法典》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综合下列该法典中关于牛的条款,可推知在当时的两河流域( )
第241条 如果一个人把一头牛作为(债务)抵押物扣押了,他应该称给(牛主人)三分之一斤银子(作
为牛价)。
第246条 如果有人租用公牛,并且打断它的腿或者切它脖子的韧带,他将用公牛赔偿这个所有者。
第271条 如果自由民租牛、车辆与车夫,每日应付(主人)谷一百八十卡。
A.农业发达,牛的用途多样化 B.商业繁荣,牛作为货币广泛使用
C.信贷活跃,私有财产得到保护 D.管理规范,各类官员分工明确
22.(2024宁波二模)非洲班图人有编筐匠、木匠、铁匠、陶工等,这些工匠“每一个人生产为了自己,同时也为其他的部落成员,陶工给予编筐匠以陶器而得到筐子,裁缝把缝制好的皮口袋供给铁匠而得到铁刀”。这反映了当时班图人( )
A.重视手工业技术的改革创新 B.垄断了东非的商业贸易
C.手工业生产呈现商品化趋势 D.工匠生产分工的专业化
23.(2024嘉兴二模)在中古西欧,私立法庭是贵族自己的地方法庭,专门处理贵族庄园中的事情,以及处理农奴的案件。按照惯例,农奴的案件一般主人说了就可以裁决,领主可以自由处理他自己的农奴,可以对农奴判以死刑。由此可知,私立法庭的设置( )
A.使农奴的法律地位与奴隶相同 B.直接推动了罗马法在西欧的普及
C.使领主开始得以随意处死农奴 D.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庄园与农奴制度
24.(2024杭州二模)意大利北部的自治市博洛尼亚诞生了欧洲的第一所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它以法律(罗马民法和教会法)和医学研究见长。它的创建就是为了集中研究1070年在意大利重新发现的《法学汇纂》的核心文本。它还有一个鲜明特点:它既不是由宗教团体举办,也不是由教师行会举办,而是由学生自治组织创建、并为学生服务的特殊行会,为后来的整个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等地区大学的创立,提供了一个重要蓝本。材料主要反映( )
A.城市自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B.罗马法学的复兴成为西欧大学产生的前提条件
C.大学出现有利于培养实用人才和打破教会束缚
D.博洛尼亚大学的教学模式奠定分科教育的基础
25.(2024宁波二模)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11世纪的欧洲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多方面获得进步……正如布罗代尔说的“11一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材料中的“进步”表现为( )
A.教权削弱和王权开始加强 B.市民崛起和城市自治运动
C.民族国家和民主理性思想 D.经济发展和工厂制度出现
26.(2024台州二模)史诗《吉尔伽美什》中水神伊亚要用洪水灭世的故事,被后人称作美索不达米亚版本的诺亚方舟。大部分观点认为《吉尔伽美什》中洪水章节与《圣经》中的诺亚方舟的故事以及其他民族关于洪水的记载有关,甚至认为《圣经》中关于大洪水的部分是从《吉尔伽美什》史诗的记载演变而来的,
就证明了圣经抄袭了早期的说法。持否认态度的学者认为,每一种文化中都有许多洪水故事,但事实细节可能会随着时间流传而改变,从而出现不同的解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不同文化之间相似的细节,其来源可能并不相互依赖
B.历史的真相因时代久远、彼此争论不休无法达成共识
C.《圣经》以不同的故事叙述方式保留还原了历史真相
D.《吉尔伽美什》中的叙述是关于洪水灭世的最早版本
27.(2024温州二模)马克思、恩格斯说:“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这段话旨在( )
A.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周而复始地循环
B.反映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C.阐明思想解放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
D.肯定物质生产对理解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28.(2024绍兴二模)人们的历史思维方式,在古人的一些言语中可以窥见一斑。如《诗经·大雅》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战国策·赵策》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直到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时,其宗旨仍为“鉴于往事,有治于治道”;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也说:“历史是生活的教师”。下列关于历史思维方式的理解,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
A.固守陈规,按成法行事,谨遵历史传统 B.重塑历史,探寻新真谛,推动历史变革
C.面向未来,从现实出发,预见历史未来 D.认识过去,循历史之法,促进历史进步
29.(2024强基联盟二模)《养老奉亲书》是宋代一本关于老年养生和老人奉养的书籍,关于本书的几个历史问题出现了不同的记载。不仅作者有陈直、陈真两种表达,而且其生活年代也有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和南宋度宗咸淳年间两种记载。在播迁的过程中,书名出现了“养老奉亲书”“奉亲养老书”“寿亲养老书”三种叙述。对此,理解合理的是( )
A.事实是复杂多样的,探究客观事实是历史研究的任务
B.历史记载是复杂的,但是历史的客观事实具有唯一性
C.记载中的讹误,有时可以将其认为是历史的真实情况
D.对问题进行多样性分析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30.(2024宁波二模)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的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我们人们在西欧或现在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
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31.(2024杭州二模)近年来众多先进的新石器文化的发现对传统观念产生了挑战。有的学者主张中国的长江流域一样是文明的摇篮,其进入文明的时间不晚于黄河流域。有的学者认为,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文明的起源应该是有许多地方,遍布中华大地。有的学者认为,虽然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中心的,但仍不能否认黄河流域是其核心区域。据此推断( )
A.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明显的多源性特征
B.黄河流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唯一发源地
C.长江流域文明是对黄河流域文明的继承与发展
D.中华文明是否独立发展而来还未有确凿的证据
32.(2024杭州二模)马克思认为:不同的生存条件和不同的生产方式就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类型。当人类进入文明阶段时,“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不同的生产资料和不同的生活资料。因此,它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不相同。”下列选项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A.人类文明的不同类型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B.生产资料的不同导致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C.运用唯物史观解释地域文明的起源与差异
D.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一般原理
33.(2024宁波二模)1877年,郭嵩焘致李鸿章私信道:“窃以为方今治国之要,……如此二者(铁路、电报),可以立国千年而不敝。……其浅而易见者有二利:中国幅员逾万里,邮传远者数十日乃达,声气常若隔绝。二者行万里犹庭户也,此一利也;二者行,官民皆得自救,以供国家之用,及群怀踊跃之心……则无虑有贪吏遏抑民气为奸利者,此又一利也。”据此可知( )
A.历史真实依存于私人信函的表达 B.私人信件包含印证史实的历史资料
C.唯当事者记述最能反映时代需求 D.私人交流比公开活动更能接近真相
34.(2024丽湖衢二模)建国后口述回忆史料大量问世。如:纪实类史料有石光树编《迎来曙光的盛会——新政协会议亲历记》、《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周明主编《历史在这里沉思——1966至1967年纪实》、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纪实》等;个人回忆类史料有《彭德怀自述》、薄一波的《若干重大决策和事件的回顾》、李锐的《庐山会议实录》,朱元石主编的《共和国要事口述史》等。据此判断( )
A.当代中国纪实类史料多于个人回忆类史料
B.研究者可以直接利用以上两类史料的观点
C.口述回忆史料是研究当代中国历史的重要依据
D.具有亲历性的口述史料能如实反映历史的全貌
35.(2024金丽衢二模)据最新发掘结果和测年数据显示,普定穿洞遗址在早年发掘的地层之下发现新的地层,年代跨越旧石器时代中期末段、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将普定地区古人类活动史推至5.5万年以前。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贵州地区人类活动史,对重新认识约5.5万年前的“穿洞人”和研究贵州高原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面貌和格局,探讨现代入起源、中国西南地区早期人类适应性策略的转变、史前文化交流等学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
A.历史记载的可靠与否须通过考古发掘加以核实与鉴别
B.不断发现的史料可以丰富人们对已知历史事实的认知
C.考古研究的最重要价值在于能够推翻原有的历史研究
D.最新科技的应用能够让史学研究立足现实,以古鉴今
36.(2024金华二模)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的注释里说:“历史上的晚期时代对早期时代的认识当然与后者对自己的认识不同,例如,希腊人是作为古希腊人认识自己的,而不像我们对他们的认识那样,如果指责古希腊人对自己没有像我们对他们的这种认识,就等于指责他们为什么是古希腊人。”这段话旨在( )
A.强调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阐明后人对历史的认识不如当事人
C.反映历史认识随时代而变 D.揭示历史问题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
37.(2024嘉兴二模)有学者写道:中国古代传说带有层积性——资料越新,后世附加上去的东西越多(所谓“层累造成说”)。对史料层积性因主观性改动而愈加错综复杂,我们又关注过多少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此前被视作原始史料或早期回忆录的资料,实际上只是各种信息的复合体、堆积物。正因如此,应该细致梳理错综复杂的史料形成过程。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历史研究( )
A.就是史料研究 B.要重视史料的流变
C.要尽量少用回忆录 D.要破除“层累造成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 世界古代史与史学方法(选择题)(浙江专用)(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