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湖北省 中考冲刺题 历史试卷(三)(教师版 学生版)


2024年中考冲刺题 历史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6分)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下面各小题的备选答案A、B、C、D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考古学家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一只小陶猪,其形态介于野猪与现代家猪之间,同时在其居住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猪、狗等骨骼化石。这表明(  )
A.制陶是新石器时代主要手工业 B.河姆渡人的手工技术发展成熟
C.长江流域出现了原始家畜饲养 D.河姆渡人的生活以畜牧业为主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根据材料“ 考古学家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一只小陶猪,其形态介于野猪与现代家猪之间,同时在其居住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猪、狗等骨骼化石”和所学知识可知,说明河姆渡人会驯养和繁育家畜,其家禽饲养以猪、狗为主,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家畜饲养,不是制陶业,排除A项;
材料未体现河姆渡人的手工技术,排除B项;
河姆渡人会饲养家畜,并不是以畜牧业为主,实际上是以农耕为主,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原始农耕居民的认识。
2.《历史朝代顺序歌》中有这样一句,“东周分两段”,这里的“两段”指的是(  )
A.春秋和战国 B.西汉与东汉 C.西晋与东晋 D.北宋与南宋
【答案】A
【知识点】春秋争霸;战国七雄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学生要牢记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3.在陕西西安章台出土了大量秦朝地方官府向朝廷上奏文书时用的封泥(在捆绑简牍的绳端处封上粘土,上盖印章)。《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须采用文书形式。据此可知秦朝时期(  )
A.中央与地方组成政治联盟 B.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
C.诸侯受命管理土地和人民 D.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
【答案】B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在陕西西安章台出土的秦朝地方官府向朝廷上奏文书时用的封泥(在捆绑简牍的绳端处封上粘土,上盖印章)。《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须采用文书形式。”可知,材料中的根本目的是保证皇帝的政令能准确的上传下达和畅通无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全国后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材料说明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B项正确;
秦朝时期实行郡县制,地方服从中央,故“中央与地方组成政治联盟”表述错误,排除A项;
西周的分封制,诸侯受命管理土地和人民,秦朝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排除C项;
材料说明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秦朝相关制度的掌握。
4.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珍贵的记忆,是历史伟大的丰碑。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遗产的是(  )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B.司马迁的《史记》
C.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D.郦道元的《水经注》
【答案】B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解析】依据题干“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遗产的”,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司马迁是西汉时期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汉武帝时代,父亲是史官。司马迁从小受到家庭熏陶,爱好文史。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业,编写了《史记》一书。《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代史事。B符合题意;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的文化遗产,A排除;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农业科学著作,C排除;
郦道元的《水经注》是北魏时期杰出的地理学专著,D排除;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南北朝时期文化成就的识记。
5.同学们一定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吧!那么你知道剧中的唐僧是依据历史上哪个人物原型创作的(  )
A.玄奘 B.鉴真 C.戒贤 D.戒日王
【答案】A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难,历经磨难,终于到达天竺,学成回国,他的事迹被刻画为《西游记》中的唐僧,故选项A符合题意;
B.鉴真,不符合题意;
C. 戒贤 ,不符合题意;
D. 戒日王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6.元朝设置了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设置了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在西藏设置了宜慰使司都悟补敌碍绑巴铲憋暗胞叭金挨辈崩鞍袄安阿版案 榜 垫膊踩菜艾按爸挨尝抚百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由此可见,元朝在边疆地区管辖的方式是(  )
A.因地制宜 B.守内虚外 C.分权制衡 D.行省自治
【答案】A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据材料“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琉球”“设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设宣慰司管理西藏”可知,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边疆的管辖,注重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对不同区域管理策略有差异,故选A项。
北宋为强化中央集权,重文抑武、守内虚外,排除B项。
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分权制衡思想,美国率先成功实践,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元朝在地方上开创行省制度,实行中央集权、分寄地方,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元朝边疆治理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宋辽“渲渊之盟”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不仅适当的满足了统治者的需要,而且更多的满足了各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促进了民族交融。这表明“瘦渊之盟”(  )
A.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 B.消除了宋辽间的民族隔阂
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D.有利于宋辽间的民族交融
【答案】D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据材料““渲渊之盟”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不仅适当的满足了统治者的需要,而且更多的满足了各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促进了民族交融”可知,宋辽“澶渊之盟”的签订,带来了宋辽的和平局面,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交融,故选D项。
“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国,北宋要支付巨额岁币,不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排除A项。
“澶渊之盟”营造了宋辽和平局面,但并没有消除宋辽间的民族隔阂,排除B项。
材料信息表明“澶渊之盟”促进了民族交融,未体现加重人民负担,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宋辽澶渊之盟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8. “废中书,罢丞相”“废行省,设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上述历史事件均发生在(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C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在文化上,科举采用八股取士,C符合题意;
汉朝有丞相,排除A;
唐朝采用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排除B项;
清朝设立军机处,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 “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件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习总书记这段话中提到的航海家是(  )
A.玄奘 B.鉴真 C.郑和 D.戚继光
【答案】C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件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结合所学可知,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可知,习总书记话中提到的航海家是郑和,C符合题意;
玄奘西行天竺,排除A;
鉴真东渡日本,排除B;
戚继光抗击倭寇,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0.《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 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这是出(  )
A.中国外交胜利的重大成果 B.国际机构协调的结果
C."门户开放”政策的效果 D.列强之间矛盾的结果
【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已经将东北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以确保自身利益,故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之间矛盾的结果,D符合题意;
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矛盾的结果,并非中国外交胜利的重大成果,排除A;
材料强调列强矛盾而非协调,排除B;
当时美国还没有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马关条约》及列强瓜分中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即可作答。
11.与下列言论相关的探索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②“探源之策在于自强”
③“国人……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
④“建立中华民国,同胞无所差池”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中华民国
【解析】①维新变法时期,梁启超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②洋务运动,洋务派探索“探源之策在于自强”;③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民主派倡导“国人……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 ;革命革命胜利,建立中华民国体现“建立中华民国,同胞无所差池”。据此可知,与下列言论相关的探索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④③,故选B项;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相关史实。
12.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斗是(  )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大捷 C.卢沟桥抗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B
【知识点】平型关大捷
【解析】 1937年9月,一支骄横的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以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斗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平型关大捷。
13. 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员,相称咸以官职。”本文旨在倡导(  )
A.自由的观念 B.平等的观念 C.博爱的观念 D.互助的观念
【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据“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员,相称咸以官职。”及所学知识可知,本文旨在倡导平等的观念。中华民国颁布法令,革除“老爷”“大人”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国民之间改称职务或“先生”“君”等,这些规定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反映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平等的观念是本文旨在倡导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与识记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14.右图是一幅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前期 的漫画。漫画中,人们正在为一场竞赛呐喊助威。漫画反映了当时我国(  )
A.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进 工
B.经济方针政策严重脱离实际
C.在工业建设中存在严重的冒进倾向
D.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A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答题关键信息“20世纪50年代前期”“工业化”“农业合作化”,结合所学分析:
A:漫画信息表明,工业化和农业合作化在统一赛场上比赛,说明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进,故选A项。
B:漫画反映的是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严重脱离实际说明错误,排除B项。
C: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存在着严重的冒进倾向,排除C项。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漫画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15.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永葆活力,就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国情出 发,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思想。下列哪一重要思想是中共十九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时代主题;中共十九大
【解析】答题关键信息“中共十九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分析:
A: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排除A项。
B: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共的指导思,排除B项。
C: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排除C项。
D: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共十九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共十九大的相关史实。
16.“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有(  )
①民族平等 ②民族团结 ③民族自治 ④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此题考查民族政策相关的知识点。结合历史知识分析: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难度一般,考查民族政策相关的知识点。
17.中国首艘真正意义上的国产航母于2017年4月26日下水,引发国内外极大关注。回顾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名称是(  )
A.北海舰队 B.战略导弹部队
C.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答案】D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因此:
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海军。难度不大,掌握我国海军的发展历程即可作答。
18.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他是(  )
A.钱学森 B.侯德榜 C.袁隆平 D.邓稼先
【答案】C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解析】题干中“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和“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这位科学家是袁隆平。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科学家袁隆平的主要贡献。
19.罗马共和国设置了两名保民官。保民官有权否决国家统治的决策层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由此可见,保民官的设置(  )
A.有利于平民权利的维护 B.完善了罗马的成文法典
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汇 D.导致了罗马共和国衰落
【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依据题干可知保民官有权否决国家统治的决策层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可见“保民官”的设置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平民的利益,故A符合题意;
保民官的设置与罗马成文法的完善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题干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罗马共和国衰落与保民官的设置无直接关系,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奴隶制,加速了罗马共和国的衰落,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罗马共和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保民官是古罗马时期维护平民利益的一种特殊官职。
20.(日本)大化改新前,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利,豪强贵族权倾朝野。大化改新在中央设置二官八省,在地方设立国、部、里,官吏由国家任免。”材料体现了大化改新的目的是 (  )
A.挽救民族危机 B.加强中央集权
C.发展封建经济 D.改变社会性质
【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政治上的措施,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
根据材料“大化改新前中央贵族之间争夺权利,豪强贵族权倾朝野”分析可知,大化改新的背景不是有民族危机,排除C项;
材料不能体现“改变社会性质”,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的认识。
21.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议会重新召开——揭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B.路易十六被处死——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
C.来克星顿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D.萨拉托加大捷——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答案】C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议会重新召开——揭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B. 路易十六被处死——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D. 萨拉托加大捷——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备选项回答。
22.“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这主要反映了拿破仑(  )
A.占领了欧洲大片领土 B.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C.击退了反法联盟多次进攻 D.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
【答案】B
【知识点】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战争对外宣扬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传统,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占领了欧洲大片领土 ,与题干信息关联不大,不符合题意;
C. 击退了反法联盟多次进攻 ,与题干信息关联不大,不符合题意;
D. 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 ,与题干信息关联不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理解,不是可以死记硬背的。
23.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以上内容应选自下列哪一文件?(  )
A.《大宪章》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宣言》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D符合题意;其它三项与题意无关,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一般,让学生正确认识《共产党宣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4.一战中,坦克、飞机等各种新式武器纷纷投入战场。与这些新式武器出现相关的是(  )
A.蒸汽机的使用 B.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内燃机的发明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题干中新式武器的出现与内燃机的发明有关,故D项正确;
坦克、飞机的发动机是内燃机,而不是蒸汽机,排除A项;
人们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发明了早期的电动机和发电机,到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与题干“坦克、飞机”的出现无关,排除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考查重点,特别要牢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发明及发明者。
25.下图材料描述的是(  )
A.斯大林模式 B.罗斯福新政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A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到1937年苏联在斯大林模式的指导下,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迅速的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了先进的工业国,完成了工业化的任务,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战胜德国奠定了物质基础。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所以BCD项与题意不符,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顺利完成了工业化”“战胜希特勒德国”,罗斯福新政也为法西斯胜利奠定了基础,但是罗斯福新政与工业化无关,所以斯大林模式符合这两个条件。
26.“新政”期间,罗斯福谈道:“我们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为此,美国政府颁布了(  )
A.《社会保障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农业调整法》 D.《紧急银行法令》
【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A. 《社会保障法》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为了防止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 ,罗斯福新政中, 美国政府颁布了 《全国工业复兴法》,对企业的生产规模,工人的最低工资、劳动时间等做出了规定,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农业调整法》 ,不符合题意;
D. 《紧急银行法令》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看出问题,之后依据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来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7.下列有关苏联的历史表述有误的是(  )
①戈尔巴乔夫经济、政治改革使苏联权力更加集中
②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③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④苏联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失败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苏联的发展与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解析】根据题意,本题是“选非题”,结合所学知识,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取消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使苏联分裂的趋势加强;1928-1937年,苏联实行两个五年计划,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就是“斯大林模式”;1991年底苏联解体,不代表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只是社会主义发展遇到的挫折。
结合所学知识,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取消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使苏联分裂的趋势加强, ① 错误,符合题意,
928-1937年,苏联实行两个五年计划,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②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就是“斯大林模式”, ③正确,不符合题意,
11991年底苏联解体,不代表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只是社会主义发展遇到的挫折, ④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苏联的相关史实。只要学生对苏联实行两个五年计划、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戈尔巴乔夫改革及苏联解体等相关知识有所掌握即可。
28.科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下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B.电子计算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
C.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D.三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故A项说法错误;
B项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故B项说法错误;
C项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故C项说法错误;
D项三次科技革命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故D项说法正确,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列表格对比掌握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和影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4分)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64分)
29.【汉字的魅力】
材料一 作为秦始皇推广至全国的规范文字,小篆(如图的“马”字)字形整齐,结构规范,不像甲骨文那样,同一个字有各种各样的写法;小篆充分保留了造字的文化内涵,在它的字形中,蕴含着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奥秘。此外,从字形来讲,小篆也是一种比甲骨文、战国文字更漂亮的文字,它的线条细腻流畅,没有生硬的转折和突兀的变化,刚劲有力,十分优美,即使后来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也始终为书法家所青睐。
——摘编自孟琢《汉字就是这么来的》
材料二 这种统一的文字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而且持久统一的粘合剂。(它)是所有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能阅读并理解的,尽管他们所操持的方言常常彼此听不懂。基于同一原因,这种文字也是外国人所能理解的,所以,受过教育的日本人、朝鲜人或越南人都能阅读汉文,但不会说一个字。这种文字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对中国文化对整个东亚的影响来说,其重要性是不难想象的。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篆字体的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秦统一文字的重要意义。(3分)
【答案】(1)特点:字形整齐,结构规范;写法多样;线条细腻流畅。
(2)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秦统一文字有利于沟通传播信息;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1)本题考查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根据材料一“小篆(如图的‘马’字)字形整齐,结构规范”可得出字形整齐,结构规范;根据材料“同一个字有各种各样的写法”可得出写法多样;根据材料“从字形来讲,小篆也是一种比甲骨文、战国文字更漂亮的文字,它的线条细腻流畅,没有生硬的转折和突兀的变化,刚劲有力,十分优美,即使后来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也始终为书法家所青睐。”可得出线条细腻流畅。
(2)本题考查统一文字的影响。根据材料二“这种统一的文字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而且持久统一的粘合剂。(它)是所有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能阅读并理解的,尽管他们所操持的方言常常彼此听不懂。”可得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根据材料“这种文字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对中国化对整个东亚的影响来说,其重要性是不难想象的。”可得出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结合所学可知,秦统一文字有利于沟通传播信息;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
故答案为:
(1)特点:字形整齐,结构规范;写法多样;线条细腻流畅。
(2)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秦统一文字有利于沟通传播信息;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难度较大,理解材料信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唐代的诗人特别多。像满天的星斗一般。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
材料二: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又称为“长短句”,是宋代最具特色的文学体裁。在当时很少受到“文以载道”思想的束缚,利于文人自由抒发个人情愫,加上都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民间社会需要大量的诗词。于是,流派众多,名家辈出。
材料三: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我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具规模,志人志怪,为明清小说的繁荣准备了条件。
(1) 唐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有哪些?(2分)
(2)请你概括宋词得以发达流行的原因有哪些?你知道的宋词流派及相应的明星词人有哪些?(3分)
(3)你认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中“志人志怪”融为一体的小说是哪一部?我国古代最优秀古典长篇小说是什么?(3分)
【答案】(1)李白、杜甫、白居易。
(2)宋代时很少受到“文以载道”思想的束缚,文人能够自由抒发个人情感,都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民间社会需要。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
(3)《西游记》,《红楼梦》。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1)本题考查唐朝的诗人。根据材料一“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唐代的诗人特别多。像满天的星斗一般。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结合所学可知,唐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
(2)本题考查宋词的知识。根据材料二“在当时很少受到‘文以载道’思想的束缚,利于文人自由抒发个人情愫,加上都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民间社会需要大量的诗词。于是,流派众多,名家辈出。”结合所学可知,宋词得以发达流行的原因有宋代时很少受到“文以载道”思想的束缚,文人能够自由抒发个人情感,都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民间社会需要。根据所学可知,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
(3)本题考查明清小说。根据材料三“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我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具规模,志人志怪,为明清小说的繁荣准备了条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中“志人志怪”融为一体的小说是《西游记》,这是一部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笔调,勾画出神奇光怪的情景,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我国古代最优秀古典长篇小说是《红楼梦》,这是一部集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极高水平的文学作品。
故答案为:
(1)李白、杜甫、白居易。
(2)宋代时很少受到“文以载道”思想的束缚,文人能够自由抒发个人情感,都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民间社会需要。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
(3)《西游记》,《红楼梦》。
【点评】本题考查唐诗、宋朝、明清小说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信息,掌握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的基本史实,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到了堡垒一壁……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材料二 佳士得拍卖行的拍卖品清单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发生的国际背景。(3分)
(2)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据材料分析这场战争中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3分)
(3)材料二中的拍卖品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哪些国家掠夺的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次侵华战争的本质有何相似之处。(3分)
【答案】(1)鸦片战争。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因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力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3)A.第二次鸦片战争
B.英、法
相似之处:都是为了开辟、扩大中国市场。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1)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和“英国”可知,这是指的1840年到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完整独立的主权,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根据所学知识,由"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到了堡垒一壁……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可知,鸦片战争发生的国际背景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界碑”指的是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完整独立的主权,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根据所学知识,为了保护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资产阶级公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爆发后,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大清帝国战败,自此中国从“落日辉煌”陷入漫漫黑夜,一步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力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3)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来自圆明园3件珐琅制品”“36件标明来之圆明园的物品”的拍卖品说明这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和法国抢劫圆明园所得。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第一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的,在本质上相同。
故答案为:
(1)鸦片战争。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因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力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3)A.第二次鸦片战争;B.英、法;相似之处:都是为了开辟、扩大中国市场。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基础知识,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3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材料三: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
材料四:……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场景 该场景发生的时间(具体到年月日)?(3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2分)
(3)材料三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3分)
(4)这场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2分)
(5)列举在这场战争中的两位战斗英雄。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3分)
(6)材料四中的相关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中颁布的法律文件是什么?(3分)
(7)综合上述材料,给它们概括一个主题。(2分)
【答案】(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2)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3)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5)黄继光、邱少云。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6)土地改革。
(7)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过渡时期的时代主题;黄继光和邱少云
【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开国大典的隆重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对“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是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3)根据材料三“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结合所学知识,“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抗美援朝战争,这场战争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黄继光、邱少云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斗英雄。黄继光在战斗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他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体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5)据材料四“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可知,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是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综合上述材料,1949年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概括主题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1949年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初,英国棉花输入每年不过100万镑,1764年约380万镑,1789年则增至3200多万镑。煤的产量1700年为260万吨,1790年增至760万吨,1795年更增至1000万吨。生铁产量1740年仅17000多吨,1788年为68000多吨,1796年增至12.5万吨以上……
材料二 英国铁路时代到来,火车巨大的轰鸣声和冒出的滚滚黑烟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人们突然感到时间和空间都缩小了,悠闲的时代已经过去。纪律是火车运行的基本前提,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乡村的火车站也许只是一间遮风挡雨的棚屋,却仍然成为重要的聚会地点和公共空间。批评家认为铁路这种旅行方式是过于“民主”了。激进政治家约翰·布莱特认为,“难道铁路不是让三等车厢的乘客在旅行时甚至跟王室成员享有同样的速度吗?”
——摘自(英)阿萨·布里格斯著《英国社会史》
材料三 19世纪的最后40年,伦敦发生了14次毒雾事件、城市里生活污水随意泼洒,垃圾随意倾倒,由于缺乏厕所,人们随处便溺,泰晤士河也变得肮脏浑浊不堪。为此,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城市治理的措施。184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炉灶排放烟尘和控制蒸汽机的法案,后来又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控制、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保护饮用水水源的河流、水库、管道等,后来又成立了首都公务委员会,监督和管理全国供水、排水系统。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公共卫生法》,开辟了国家监管公共卫生的制度。经过100多年的努力,英国政府的环境治理卓有成效。
——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1) 分析出导致材料一中“棉花产量”“煤产量”“生铁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写出产生这种变化的标志性技术成就。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铁路时代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简要评述英国铁路时代到来对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3分)
(3)据材料三,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针对城市环境的哪些问题进行了治理?英国城市环境治理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鉴的做法?(3分)
【答案】(1)工业革命的开展;蒸汽机的改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标志:斯蒂芬孙设计的蒸汽机车(火车)试车成功。使民众的生活节奏加快;增强了民众的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拓展了民众的生活空间;有利于民众的流动和就业;增强了民众的交往和信息的交流;保障了民众的生活需求;对民众生活环境带来影响等。
(3)大气污染;水河污染;公共卫生问题等。制定法律;成立机构;治理环境污染常抓不懈等。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了18世纪末,英国棉花产量、煤产量、生铁产量大幅增加,这是由于这一时期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用蒸汽机作为动力;这一变化说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25年, 斯蒂芬孙设计的蒸汽机车(火车)试车成功 ,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英国铁路时代到来 , 使民众的生活节奏加快;增强了民众的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拓展了民众的生活空间;有利于民众的流动和就业;增强了民众的交往和信息的交流;保障了民众的生活需求;对民众生活环境带来影响等;
(3)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 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针对城市环境出现的 大气污染,水河污染,公共卫生问题等问题进行治理;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 英国城市环境治理提供值得借鉴的做法有: 制定法律;成立机构;治理环境污染常抓不懈等 ;
故答案为:(1) 工业革命的开展;蒸汽机的改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 标志:斯蒂芬孙设计的蒸汽机车(火车)试车成功。使民众的生活节奏加快;增强了民众的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拓展了民众的生活空间;有利于民众的流动和就业;增强了民众的交往和信息的交流;保障了民众的生活需求;对民众生活环境带来影响等。
(3) 大气污染;水河污染;公共卫生问题等。制定法律;成立机构;治理环境污染常抓不懈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出发生的变化,再结合其中的时间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最后一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即可;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紧贴材料信息分析理解回答;第二问是紧贴材料信息分析回答。
34.近代以来,大国崛起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探究它们的崛起过程,总结它们的成功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肖德甫《大国法则》
材料二: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当日本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
材料四: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光荣革命“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 (3分)
(2)材料二中阻碍俄国发展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社会变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通过此次变革使俄国走上了怎样的发展道路? (3分)
(3)材料三所说的日本“社会变革”目的是什么?此次社会变革在政治上实行了什么措施? (3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进行这次技术革命的政治条件是什么?通过这次革命将美国带入什么时代? (3分)
(5)上述四国崛起的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3分)
【答案】(1)因为通过革命,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制度基础。
(2)农奴制;1861年改革(或废除农奴制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3)富国强兵;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4)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电气时代。
(5)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必须建立在先进制度的基础上;国家要发展,科技要领先,要重视科学技术,深化改革等。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1640年以来的革命”指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的确立,为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奠定政治基础。“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等一系列法律,逐步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政体,所以说光荣革命“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阻碍俄国发展的“这种制度”指的是农奴制;“社会变革”指的是俄国在1861年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所说的日本“社会变革”在历史上称为明治维新。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明治维新在政治方面的措施主要有“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等。
(4)根据材料四的内容“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革命性进展”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前美国进行了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统治;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进入“电气时代”。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必须建立在先进制度的基础上,国家要发展,科技要领先,要重视科学技术,深化改革等。
故答案为:
(1)因为通过革命,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制度基础。
(2)农奴制;1861年改革(或废除农奴制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3)富国强兵;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4)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电气时代。
(5)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必须建立在先进制度的基础上;国家要发展,科技要领先,要重视科学技术,深化改革等。(有理即可)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年中考冲刺题 历史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6分)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下面各小题的备选答案A、B、C、D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考古学家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一只小陶猪,其形态介于野猪与现代家猪之间,同时在其居住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猪、狗等骨骼化石。这表明(  )
A.制陶是新石器时代主要手工业 B.河姆渡人的手工技术发展成熟
C.长江流域出现了原始家畜饲养 D.河姆渡人的生活以畜牧业为主
2.《历史朝代顺序歌》中有这样一句,“东周分两段”,这里的“两段”指的是(  )
A.春秋和战国 B.西汉与东汉 C.西晋与东晋 D.北宋与南宋
3.在陕西西安章台出土了大量秦朝地方官府向朝廷上奏文书时用的封泥(在捆绑简牍的绳端处封上粘土,上盖印章)。《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须采用文书形式。据此可知秦朝时期(  )
A.中央与地方组成政治联盟 B.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
C.诸侯受命管理土地和人民 D.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
4.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珍贵的记忆,是历史伟大的丰碑。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遗产的是(  )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B.司马迁的《史记》
C.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D.郦道元的《水经注》
5.同学们一定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吧!那么你知道剧中的唐僧是依据历史上哪个人物原型创作的(  )
A.玄奘 B.鉴真 C.戒贤 D.戒日王
6.元朝设置了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设置了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在西藏设置了宜慰使司都悟补敌碍绑巴铲憋暗胞叭金挨辈崩鞍袄安阿版案 榜 垫膊踩菜艾按爸挨尝抚百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由此可见,元朝在边疆地区管辖的方式是(  )
A.因地制宜 B.守内虚外 C.分权制衡 D.行省自治
7.宋辽“渲渊之盟”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不仅适当的满足了统治者的需要,而且更多的满足了各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促进了民族交融。这表明“瘦渊之盟”(  )
A.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 B.消除了宋辽间的民族隔阂
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D.有利于宋辽间的民族交融
8. “废中书,罢丞相”“废行省,设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上述历史事件均发生在(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9. “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件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习总书记这段话中提到的航海家是(  )
A.玄奘 B.鉴真 C.郑和 D.戚继光
10.《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 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这是出(  )
A.中国外交胜利的重大成果 B.国际机构协调的结果
C."门户开放”政策的效果 D.列强之间矛盾的结果
11.与下列言论相关的探索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②“探源之策在于自强”
③“国人……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
④“建立中华民国,同胞无所差池”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12.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斗是(  )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大捷 C.卢沟桥抗战 D.台儿庄战役
13. 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员,相称咸以官职。”本文旨在倡导(  )
A.自由的观念 B.平等的观念 C.博爱的观念 D.互助的观念
14.右图是一幅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前期 的漫画。漫画中,人们正在为一场竞赛呐喊助威。漫画反映了当时我国(  )
A.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进 工
B.经济方针政策严重脱离实际
C.在工业建设中存在严重的冒进倾向
D.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15.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永葆活力,就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国情出 发,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思想。下列哪一重要思想是中共十九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6.“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有(  )
①民族平等 ②民族团结 ③民族自治 ④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中国首艘真正意义上的国产航母于2017年4月26日下水,引发国内外极大关注。回顾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的名称是(  )
A.北海舰队 B.战略导弹部队
C.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18.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他是(  )
A.钱学森 B.侯德榜 C.袁隆平 D.邓稼先
19.罗马共和国设置了两名保民官。保民官有权否决国家统治的决策层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由此可见,保民官的设置(  )
A.有利于平民权利的维护 B.完善了罗马的成文法典
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汇 D.导致了罗马共和国衰落
20.(日本)大化改新前,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利,豪强贵族权倾朝野。大化改新在中央设置二官八省,在地方设立国、部、里,官吏由国家任免。”材料体现了大化改新的目的是 (  )
A.挽救民族危机 B.加强中央集权
C.发展封建经济 D.改变社会性质
21.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议会重新召开——揭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B.路易十六被处死——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
C.来克星顿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D.萨拉托加大捷——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22.“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这主要反映了拿破仑(  )
A.占领了欧洲大片领土 B.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C.击退了反法联盟多次进攻 D.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
23.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以上内容应选自下列哪一文件?(  )
A.《大宪章》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宣言》
24.一战中,坦克、飞机等各种新式武器纷纷投入战场。与这些新式武器出现相关的是(  )
A.蒸汽机的使用 B.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内燃机的发明
25.下图材料描述的是(  )
A.斯大林模式 B.罗斯福新政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6.“新政”期间,罗斯福谈道:“我们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为此,美国政府颁布了(  )
A.《社会保障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农业调整法》 D.《紧急银行法令》
27.下列有关苏联的历史表述有误的是(  )
①戈尔巴乔夫经济、政治改革使苏联权力更加集中
②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③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④苏联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失败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8.科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下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B.电子计算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
C.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D.三次科技革命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4分)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64分)
29.【汉字的魅力】
材料一 作为秦始皇推广至全国的规范文字,小篆(如图的“马”字)字形整齐,结构规范,不像甲骨文那样,同一个字有各种各样的写法;小篆充分保留了造字的文化内涵,在它的字形中,蕴含着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奥秘。此外,从字形来讲,小篆也是一种比甲骨文、战国文字更漂亮的文字,它的线条细腻流畅,没有生硬的转折和突兀的变化,刚劲有力,十分优美,即使后来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也始终为书法家所青睐。
——摘编自孟琢《汉字就是这么来的》
材料二 这种统一的文字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而且持久统一的粘合剂。(它)是所有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能阅读并理解的,尽管他们所操持的方言常常彼此听不懂。基于同一原因,这种文字也是外国人所能理解的,所以,受过教育的日本人、朝鲜人或越南人都能阅读汉文,但不会说一个字。这种文字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对中国文化对整个东亚的影响来说,其重要性是不难想象的。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小篆字体的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秦统一文字的重要意义。(3分)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唐代的诗人特别多。像满天的星斗一般。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
材料二: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又称为“长短句”,是宋代最具特色的文学体裁。在当时很少受到“文以载道”思想的束缚,利于文人自由抒发个人情愫,加上都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民间社会需要大量的诗词。于是,流派众多,名家辈出。
材料三: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我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具规模,志人志怪,为明清小说的繁荣准备了条件。
(1) 唐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有哪些?(2分)
(2)请你概括宋词得以发达流行的原因有哪些?你知道的宋词流派及相应的明星词人有哪些?(3分)
(3)你认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中“志人志怪”融为一体的小说是哪一部?我国古代最优秀古典长篇小说是什么?(3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到了堡垒一壁……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材料二 佳士得拍卖行的拍卖品清单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发生的国际背景。(3分)
(2)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据材料分析这场战争中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3分)
(3)材料二中的拍卖品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哪些国家掠夺的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次侵华战争的本质有何相似之处。(3分)
3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材料三: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
材料四:……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场景 该场景发生的时间(具体到年月日)?(3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2分)
(3)材料三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3分)
(4)这场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2分)
(5)列举在这场战争中的两位战斗英雄。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3分)
(6)材料四中的相关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中颁布的法律文件是什么?(3分)
(7)综合上述材料,给它们概括一个主题。(2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初,英国棉花输入每年不过100万镑,1764年约380万镑,1789年则增至3200多万镑。煤的产量1700年为260万吨,1790年增至760万吨,1795年更增至1000万吨。生铁产量1740年仅17000多吨,1788年为68000多吨,1796年增至12.5万吨以上……
材料二 英国铁路时代到来,火车巨大的轰鸣声和冒出的滚滚黑烟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人们突然感到时间和空间都缩小了,悠闲的时代已经过去。纪律是火车运行的基本前提,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乡村的火车站也许只是一间遮风挡雨的棚屋,却仍然成为重要的聚会地点和公共空间。批评家认为铁路这种旅行方式是过于“民主”了。激进政治家约翰·布莱特认为,“难道铁路不是让三等车厢的乘客在旅行时甚至跟王室成员享有同样的速度吗?”
——摘自(英)阿萨·布里格斯著《英国社会史》
材料三 19世纪的最后40年,伦敦发生了14次毒雾事件、城市里生活污水随意泼洒,垃圾随意倾倒,由于缺乏厕所,人们随处便溺,泰晤士河也变得肮脏浑浊不堪。为此,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城市治理的措施。184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炉灶排放烟尘和控制蒸汽机的法案,后来又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控制、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保护饮用水水源的河流、水库、管道等,后来又成立了首都公务委员会,监督和管理全国供水、排水系统。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公共卫生法》,开辟了国家监管公共卫生的制度。经过100多年的努力,英国政府的环境治理卓有成效。
——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1) 分析出导致材料一中“棉花产量”“煤产量”“生铁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写出产生这种变化的标志性技术成就。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铁路时代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简要评述英国铁路时代到来对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3分)
(3)据材料三,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针对城市环境的哪些问题进行了治理?英国城市环境治理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鉴的做法?(3分)
34.近代以来,大国崛起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探究它们的崛起过程,总结它们的成功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
——肖德甫《大国法则》
材料二: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当日本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
材料四: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光荣革命“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 (3分)
(2)材料二中阻碍俄国发展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社会变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通过此次变革使俄国走上了怎样的发展道路? (3分)
(3)材料三所说的日本“社会变革”目的是什么?此次社会变革在政治上实行了什么措施? (3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进行这次技术革命的政治条件是什么?通过这次革命将美国带入什么时代? (3分)
(5)上述四国崛起的经验,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3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湖北省 中考冲刺题 历史试卷(三)(教师版 学生版)

分享:

相关推荐